做梦向神仙承诺扮蝙蝠侠行善身亡五十年

大话西游中紫霞 最后说了一句 “我已经不在是神仙了” 请问这是为什么?_百度知道
大话西游中紫霞 最后说了一句 “我已经不在是神仙了” 请问这是为什么?
如果是导演的疏忽 我不会追究什么
我只怕是我漏了什么
紫霞那么厉害 2郎神和4大天王都打不过她 她怎么会打不过牛魔王 所以我才问这个问题的
提问者采纳
有人怀疑《大话西游》的内涵,而将其贬为一部无聊,庸俗的香港泛滥之作;有人否定周星驰的艺术价值,认为他不过是个开低俗玩笑,行为举止猥琐的香港演员。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以上这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把周星驰看成与香港电影界其他俗人一样的货色;二是太自视清高,喜欢那些所谓的高雅严肃的艺术电影,而不屑与我们一般见识;三是根本就是太笨太呆,看不懂《大话西游》,揣摩不透周星驰那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却又相当深刻的艺术理念。我觉得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第三个!!! 在我心目中周星驰是真正的艺术大师,或许他的表达方式还不能让某些人接受,或许他的表现手法还被某些人斥之为低级趣味,但他是真诚不做作的,他是亲切不疏远的,他是卑微不高傲的,他是热情不冷漠的,他是与我们这些下层人民是心心相映,水乳交融的。诚然在周星驰早期的作品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幼稚和低俗,但在他的后期乃至最近的一些作品中开始逐渐渗透着作为一位成熟的电影大师持的艺术意象,甚至是对生命,对世界,对爱情乃至对自身的深刻反思,更表达了他对生存本原的探寻与追求。这些都在其经典之作《大话西游》中突出表现了出来! 我认为《大话西游》提出了两个命题:爱情与仇恨。关于爱情,我想人们已讨论的够多的了,《大话》中所体现的爱情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也是最合理与最感人的。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至尊宝在戴上金箍圈时问观音的那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恨一个人可以十年五十年甚至五百年这样恨下去,为什么仇恨可以大到这种地步呢?”至尊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当他超脱了一切,看穿了万物时的顿悟,正如他所说的:“以前我看事物是用肉眼去看,但在我死去的那一刹那,我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得前所未有的那么清楚……”至尊宝看清了什么?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编剧乃至周星驰最想向我们表达的,我想那就是关于仇恨的思考。其实在影片中并非爱情而是各式各样关于仇恨的矛盾冲突占据主要位置,至尊宝始终陷入在各式各样的仇恨交织的网中,并最终导致其爱情的悲剧性结局。众多矛盾中白晶晶与春三十娘之间的冲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片中并没有交代原因却相当着重渲染了她们间矛盾的严重程度,正像片中至尊宝所质问春三十娘的“有这么大仇吗?这么多年来你还不肯放过你师妹!”因为她们的仇恨才有了白晶晶的中毒跳涯挥刀自杀,才有了至尊宝为救白晶晶而倒转时空回到五百年前,更有了后来至尊宝被春三十娘所杀从而翻然醒悟了却情缘变回齐天大圣。紫霞与亲生姐姐青霞之间一开始更是充满仇意,“前世跟我斗得太厉害了,所有佛祖就把我们两个卷在一起变成一根灯芯,要我们苦练修行化解这段恩怨,可惜事与愿违,现在比以前斗得更厉害了”,至尊宝夹在中间相当不好做人。唐僧的罗嗦使无论是至尊宝还是孙悟空都对他痛恨无比,最终孙悟空才干出把唐僧送给牛魔王的弑师行为、至尊宝痛打高唱“ONLY YOU ”的唐僧,甚至连观音都曾对唐僧起过杀意。牛魔王与原来是兄弟的孙悟空为了紫霞而反目成仇;就连猪八戒与沙和尚之间也是吵闹不断…… 至尊宝虽然做的是山匪,但他是个善良的人,他对生活无所求,他不想做猴子不想当齐天大圣,他只想找到真正的爱人。因此他曾不顾一切地要拿到月光宝盒回去救白晶晶,却由于陷入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仇恨中始终不能得到,甚至失去了真正是上天安排的爱人——紫霞,直到患难之交菩提子等人无辜被杀,至尊宝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对这个充满仇恨的世界彻底地失望了。因此死后他向观音问了那个问题,而观音回答道:“所以唐三藏取西经他就是想指望这本经书去化解人世间的仇恨。” 这使至尊宝明白了一切,甚至明白了唐僧整天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所要表达,也明白了唐僧之所以要舍生救他的意义,正所谓“ 生亦何哀,死又何苦”。因此他戴上了金箍并不是像我的一些天真的朋友所想的仅仅是为了复活,而是他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艰巨的任务,从而抛开一切情欲去西天取经,为得就是感化世人消除仇恨,让世界充满爱!由此可见,周星驰在这部片子中呼唤的是爱的主题,想教育观众相互间不要充满仇恨,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就像唐僧对待那些小妖一样。:) 故事的结局也寄托了周星驰的美好愿望:紫霞与青霞终究归好,姐妹情深在关键时候表现了出来;白晶晶与春三十娘共伺一夫;唐僧不再 嗦,说话简洁明了;甚至猪八戒与沙和尚也相敬如宾,友好礼貌……这些是《大话西游》所向我们揭示的,只希望我们的世界也能少些仇恨,多一些爱! 影片剧情稍显复杂,主要是因为月光宝盒存在的因素,一会儿回到过去,一会儿冲到未来,着实有些费解。而且几次的移神大法,使我差点儿把剧中人物打乱。这也说明了刘镇伟的剪辑技术还不够高明,有一种故事情节脱节的感觉,但是脱节了还不算严重,差强人意吧。毕竟刘镇伟面向的是广大普通观众,笑料才是他的立根之本。 《大话西游》里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笑料,说的,唱的,喊的,热闹非凡。在笑声中,我们体会到了周星星无与伦比的才华,吴孟达超乎想象的天才,还有配角们的敲锣打鼓的技术。大概这就是我第一次观看《大话西游》所有的感觉。而今天的第二次观摩,我已不再笑了,取而代之的是认真体会至尊宝的爱情观。 在一部喜剧中,来剖析角色的内心,有些困难,因为主角们把浑身的解数都用在了笑料方面,而在感情这块虽有表达,但差不多都是一笔带过,寥寥数语。可是细细品味的话,《大话西游》还是带有一股浓浓的咖啡味,纯厚,香甜。《月光宝盒》中,说的是至尊宝与白晶晶的恋爱故事。他们的恋爱着实简单,一把烈火,一顿暴打,就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沙漠中,中毒了的白晶晶与至尊宝激情演绎的一幕,更加令他们的灵魂升华,从此两人决定不再分离。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情节,很难令我们信服他们真的变成了恋人,但是我们却相信了,而且还深信不疑。当我们满怀希望的时候,白晶晶却自杀了。我相信,看这部电影的男生,很多人都把自己当成了至尊宝,而把白晶晶当作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当我们的初恋情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会去尽力地帮助她,来使她重拾信心,回到自己的怀抱。至尊宝也是如此,带着迫切的期盼,来到了第二世界,不幸地是,他遇上了第二个情人,因而他要经历第二段的感情。 有人说,初恋是青涩的,初恋只是正式恋爱的一次预演。的确,至尊宝跟大多数的男人一样,见到美丽动人的紫霞已经蠢蠢欲动了,只是他的思想还很压抑,没有迸发。这点又可联系到一群大男人的身上,用“衣冠禽兽”来形容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紫霞非常地漂亮,而且有些野蛮,但是万分的温柔体贴,属于美女中的上品。有这种情人的存在,令男人们觉得世界还是美好的,至少多看她们几眼,就可以少看自己的“黄脸婆”几眼,赚了。因而就会轻而易举地抛弃自己的初恋,自己曾经的挚爱。这一点,影片所反映出来的信号,还是蛮有现实意义的。当然电影就不能拍得那么直接了,要有深度,要有广度。《仙履奇缘》里至尊宝先是对初恋的白晶晶万分的思念,当碰到紫霞之后依旧是坚定不移地喜欢自己的初恋,但晚上做梦说胡话的时候,却大发真实的感慨。这一幕,至尊宝其实早就把紫霞当作是自己的唯一了。印证了初恋比不过现成的美味,总之初恋是青涩的,是短暂的,男人也是多变的。 与之相反的女人的执着,白晶晶,紫霞,甚至是春十三娘都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代表,他们只爱自己的初恋,就跟紫霞手中的宝剑一般,只爱拔出剑的唯一一个人。正因为她们的存在,才令世界更加美好,令世界更加绚烂,缺少了她们,男人们还真的只是一个狗屁而已。大概电影在这时候,开始教导我们男人,要善待女人,要善待自己的初恋。但是回头想想,我们做到了吗?至尊宝做到了吗?没有,没有,都没有。就跟至尊宝留着泪对紫霞说的一番真情告白,全是假的,我也奉劝恋爱中的红男绿女中,少说“一万年”之类的话,否则受伤的只有你自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4条回答
据我自己的理解啊~~是因为神仙是不能和凡人产生爱恋的~~而她是真心的喜欢至尊宝~~所以已经没有仙格了~~月光宝盒一开始也说就是二郎神来抓紫霞那段~~二郎神说和凡人产生爱恋就不能当神仙了~紫霞说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当神仙又有什么意思可见她喜欢至尊宝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神仙了~~而且她又是私下凡间,已经犯下天条~~牛魔王厉害啊~~天下第一妖~~作为本片中的第一反面角色,悟空的对手怎么也得强点吧~~要不被个紫霞稀里哗啦的就打败了~~这片就也就不用看了~~紫霞直接把牛魔王KO了。。哦~~NO,悟空没有出场的机会了。。
有感情之后,法力就减弱了,别说牛了,连猪都打不过,一个电影,你太较真了。
给你最简单的道理,紫霞是主演,2狼神那些只是配角.不管你再厉害都好,配角都是打不过主角的.但是悟空更是主演。就是要做到让人觉得牛魔王无敌的境界后面让悟空扁他很不经意的样子才能做到,悟空无敌的效果.还有一点,别太较真了,没看到每部电影最后都有那几个字吗: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次看大话西游你也许会看的一头雾水,第二遍你会笑,星爷的搞笑功夫还是不错的,第三遍时你将笑不出来,相反你会哭,因为你被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感动!至于那句,我已经不再是神仙了.正是对应紫霞的,不能和我心爱的人在一起,叫我做玉皇大帝我也不会开心.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啊#99
有关西游记的所有介绍 都是一样的 二郎神什么的都不厉害 真正厉害的是孙悟空 牛魔王这种 看似放荡不羁的狠角色
因为她动了凡心~爱上了至尊宝~而神仙不能动情~
感觉好BT哦~发那么多~抖抖~~~~~~~~~~~~~~~~~~~
因为 电影演完了 没她什么事了 她不用在装神仙了 给我满分袄
神仙是不能有感情的
三楼的具体~~~
shang man de ju ti
我看了很多遍的大话西游,开始也有这个疑问,现在想明白了。紫霞是不是神仙与她是否有手链有关,你看第二部紫霞大战四大天王与二郎神的时候,当紫霞晃动手上的手链时,对手就开始神魂颠倒,表明该手链并非凡物。后来紫霞与牛魔王打的时候,牛魔王似乎知道手链的作用,就把手链打掉了,紫霞被抓。第七天的时候,蜘蛛精把手链带给了至尊宝,暗示紫霞没有了手链,不是神仙,陷入困境,让至尊宝来救她。孙悟空带上紧箍咒之后,回到真身去救紫霞与众人,当紫霞告诉孙悟空自己不再是神仙,(注意此时紫霞是没有法力的,完全不能对牛魔王作出任何抵抗的),孙悟空将手链掉在地上了,紫霞捡起来说孙悟空骗她,然后就飞过去找孙悟空了,没错是飞过去,因为手链又在她手上了,有了法力,可以飞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行善几十年为何厄运连连?
&&&&&&&&&&&&&&&&&&&&&&&&&行善几十年为何厄运连连?
表面上虽学人行善,但私底下对人却不改恶念频频,平日里也依然作恶不改,因此纵使行善功德也薄。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十八岁中了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从小就聪明过人,前途无量。
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共同结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杀,戒口过,这样做了许多年。
俞公壮年时,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屡考不中,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下长有两颗痣,夫妻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可惜,这个儿子八岁时在外面玩耍而失踵,从此不知去向,生四个女儿,也只剩下一个。
这样的家庭悲剧,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俞公几十年来一直不得志,家境越来越困难,前途渺茫,却很凄惨,经过这么多挫折,俞公青年时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灭了。他自己反省:我是个读书人,有聪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积德,并没有多大的过失,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对我这样严厉的惩罚,天理何在?
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求他向天地传递,这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到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个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与瞎眼的妻子和一个病女儿,在昏暗的屋子里无言相对,看到别人家团园美满而自己家这样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在感伤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须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有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
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儿不全,生了九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现在我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得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地多有亵渎,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
张公这句“意恶太重,专物虚名”,直接点中俞公三十年来人生失败的原因。
俞公大吃一惊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物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
张公见他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针锋相对,直接揭露他内心的毛病,针对他惜字,放生等·······问题一一对证。
先看第一条惜字。
张公说:“你的学生和朋友经常用旧书糊窗户,包东西,甚至拿来擦东西,擦桌子,你借口不能沾污字纸,很快就把纸烧了,你每天亲眼见到,却不说一句教诫之语,只是路上看到字纸才拿囬来烧化,这有什么利益呢?”
再看第二条放生。
张公说:“文昌社每个月放生,你只是随大流看着,跟着别人转,假如别人不去,你也就不做了,其实慈悲心并未由衷发起。”
“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跕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
再看第三条戒口过。“戒口过”就是戒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张公接着说:
“就戒口过这一条来说:你语言敏捷巧妙,听者往往为你倾倒。你说话时也自知有伤厚道,但在朋友之间说笑习惯了随随便便就冷嘲热讽,无法尅制,舌头像刀锋一样刻薄,恶意恶念频频,时时处处触怒鬼神,你每天所犯的口过记录下来不知有多少,而你不但不知反省,居然还以厚道自居,你这是欺骗谁呢?是欺骗上天吗?”
再看第四条戒邪淫。
“你虽无邪淫的事实,却有邪淫之心,你见到人家的女子貌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心神荡漾,无法排遣,只不过是没有邪的因缘凑合而已。”
“你自己反观一下,如果身临其境,**投怀送抱,你能坐怀不乱吗?而你竟敢说自己终身没有邪色,这一点能在天地鬼神面前鉴定是非真假吗?你发誓遵守的规条尚且做得如此不勘,何况其它规条之外的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张公接下来又说:“你每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滙报到天上,上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观察你的善恶,可是多年以来,你没有一件真实的善行可记。只见你在私居独处时,心中的贪念,淫念,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恩仇报复念太多太多,恶念多的不可记数。”
福报来自善心,灾祸由恶心召感,因此张公又说:“这么多的意恶在你的心中已经成性,上天的记录已经有很多,以后对你的惩罚还会日益严厉,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了,凴什么希求获得福报呢?”
俞公又惊又怕,全身颤抖,跪在地上流泪说:“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救我!”
张公的一席话犹如霹雳,猛然惊醒了俞公,为什么他三十年来一直自欺呢?就是不懂因果,愚昧无知,以前他根本就不认识人生的道理,不懂因果关系的可怕,自己的意恶那么严重,他觉察不到,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没有找到自己的病根,一味埋怨上天,他的无知导致了他三十年凄惨的境遇,但是他是可以改过的人,张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教给他改过的方法,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张公说:“你读圣贤书明白道理,也知道要学好,以善为乐。当你听到劝善之语,内心也很激动,见人行善时,内心也深受鼓舞,也想做好人,但是你的毛病是事情一过就忘,信根本来就不深,恒心也就不稳固,因此你三十年的善言善行都落于表面,没有一件事真正落到实处。”
张公又评论他的恶。“你内心充满了各种恶心此起彼伏,终日摆脱不了,贪心,瞋心时时挂在心头,你的心地如此恶劣,却还责备上天不为你降褔,就好像你种了满地荆棘,却还痴痴盼望得到丰收的果实,天底下会有这种事吗?无因想求果,太荒谬了吧!你从今以后,要好好看着自己的心,凡有贪淫的,不好的念头,见它生起,马上消灭,把心底的恶念消灭的干干净净,一心只想到行善。有力量能做的善事,就要不求囬报,不求名利,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一心投入,不夹杂一点虚伪,老实去完成。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善事,内心也不能失去善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善心圆满。”
张公又接着说:“第一要有忍耐心,做善事有时会有困难,不能忍耐就无法完成。第二要有永远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圆满善业,如果具足这两种心,再大再难的善法也能圆满。做善事时切忌不可懒惰,要勤奋努力,不可自欺,如果能坚持久久做起,日久功深,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果报。你们家对我伺奉的非常虔诚干净,为了报答你,我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你要好自为之,尽快努力,还可挽囬天意。”张公说完,就往俞公家的屋里走去,俞公起身跟随,张公走到灶下,忽然不见。俞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公是司命的灶神。
当知道来者是灶神后,俞公虔诚的烧香,磕头,万分的感谢。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他决定重新做人,于是向天地礼拜·祈祷·发誓,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他把自己的号改为“净意道人”,改过自新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艰难。他在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前,不断的磕头,磕的头都流血了,又虔诚的发誓,今后一定善念真纯,努力精进,如果还是宽恕自己,就永远堕地狱。他每天早晨,虔诚念诵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在冥冥加持,所以,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行为,每动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在一旁监视他,不敢有丝毫自欺和放逸。凡是有利人的事,不管大小,有空没空,别人知道不知道,力量够不够,凡是善法他都欢喜去做,直到做好为止。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俞公记下一个月的所在所言,在灶神前写下疏文,向灶神报告。这样过来三年,俞公彻底改变了自己,满腔的意恶变成万善相随,真是不可思议!
三年后的万历二年,俞公五十岁,国家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人是个宰相叫张居正,(是明朝大政治家,湖北江陵人,人称张江凌)想在同乡中为孩子选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这时人们都一致推荐俞公。
原先的俞公一直穷困潦倒,不得志现在他道德降胜,名声鹊起竟然被宰相聘请到京城做老师。于是俞公带着全家从江西向下进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师,一般人会认为是运气好哦,岂不知冥冥中以福德力的感召,命运天天都在转变。
张宰相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报名入了国子监。又过了两年,俞公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中了进士。有一天俞公去见内监杨公,主人叫孩子出来拜见客人,这些孩子都是杨公从各地找来的养子,为了老年有个依靠。其中有个十六岁的孩子,俞公觉得特别面熟,就问,你老家在哪里?
孩子囬答,“我是江佑人,记得小时后在外面玩耍时,误上了别人的粮船,离开了家乡,我还记得姓俞,家住的地方。”俞公非常吃惊,就让孩子脱下左脚的鞋子,发现他的左脚底下竟有两颗明显的痣,便激动的喊道:“这是我的孩子,大声的喊叫,我的儿呀!”杨公也很震惊,真是天意,怎么会如此巧合?于是把孩子还给俞公,让他跟俞公回家。
这时的俞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一路跑回家,喊着夫人的名字。母子见面痛哭失声,母亲抚摸孩子,欢喜的流下了血泪,孩子也哭了,他孝顺的捧着母亲的脸,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这时,奇迹出现了,老夫人竟然双眼复明,于是全家团聚,重享天伦之乐。
俞公悲喜交集,从此辞官不做,返囬家乡。俞公返乡后,比以前更加行善,他的儿子成家后连生七子,各个学业出众,孝顺无比继承书香门第。
俞公亲自写下了遇到灶神以及亲身改过的事迹,以此训导子孙,他晚年快乐无忧,健康长夀,一直活到八十八岁。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十年前的庄严承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