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义有知道的吗?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谁?_百度知道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谁?
虽然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起义领袖众多,受素质影响,难免有品性不行者。
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应该是明末的张献忠,张献忠在四川大肆屠杀百姓,使得明末四川的人口落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低点,清朝初年政府下令“湖广填四川”,四川直到乾隆初年才恢复明末人口。可见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有多麽严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代有哪些起义?_百度知道
古代有哪些起义?
请具体一些,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物,起义结果。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秦朝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② 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会稽(今属苏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五年) 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
中国最早记录的农民起义可能是国人暴动,其后的大泽乡起义等等无不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民国期间也有重要的农民起义如秋收暴动.有种理论说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农民军没有代表先进的社会力量;农民军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做指导.有的虽然间接的胜利了,也是在果实被地主阶级窃取的情况下才取的政权的;有的则完全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代表(像朱元璋).
在历史的车轮的滚动免不了要农民起义这种力量的推动,只有这样才有了王朝的兴衰,王朝的更替,才有了一部完整的历史.但他们之中有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颇大,有的影响很微妙.下面个人就这些重要的农民起义来个排名.
1.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义。
功绩:推翻当时的元王朝,统一中国。即排第一。
郭子兴,中...
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翟让,李密起义红巾军起义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01: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02: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03: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绿林起义指中国古代新莽末的农民...
这个也太多了啊,你指代的是什么性质的啊,问问题不清楚,从陈胜吴广到张角到黄巢到太平天国到八一南昌。。。。。。。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主要起义,看这里
陈胜吴广是第一次,随后每个朝代末期都有发生
vgbsavcdgv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农民起义有哪些?_百度知道
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农民起义有哪些?
01: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02: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03: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04: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05: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06:两晋----杜弢起义  07:两晋----孙恩起义  08:两晋----卢循起义  09:南北朝--赵广起义  10:南北朝--盖吴起义   11: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13: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14: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15:隋------瓦岗农民起义  从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16:隋------窦建德起义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18:唐------袁晁起义  19:唐------方清、陈庄起义  20:唐------裘甫起义  21:唐------庞勋起义  22:唐------王仙芝起义   23:唐------黄巢农民起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1/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简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率领戍卒900人起义。陈胜被推举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2/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
简介: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率领徒众起义,战斗了9个月。失败后,余部继续战斗将近20多年。
3/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简介: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聚众数千人在长桓起义,次年,黄巢率众响应。公元876年,二人意见冲突,独立作战;乾符五年,王仙芝死后,黄巢被推举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年号元霸。之后,起义军转战南中国,王霸二年,入岭南,攻克广州,众至百万。次年十一月,攻克洛阳,...
太平天国,黄巾起义,
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谁知道宋末农民起义的详细资料?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宋末农民起义的详细资料?
提问者采纳
  王伦:宋末农民起义发动者。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与以后的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并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在宋州,所以建国号为宋,定都于开封。史称北宋。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在宋朝建立之初,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  为防止武将专政篡弑重演,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书令)实权,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  北宋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宋朝国祚延长,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宪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北宋的外敌主要有辽国(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国。尽管宋室耗费大量银、绢向它们缴纳岁币,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状态。最后亡于外敌之手。  北宋虽然外患深重、积贫积弱,但在内治方面,却是非常成功的,宋代的经济、文化、科技之强,人才之盛较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初几十年间,全国耕地扩大了将近一倍。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41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远超唐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都市商业十分兴旺繁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四十多个,而宋都开封更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开封在北宋时又称东京(东都或汴京)。据记载,东京的手工、商业多达一百六十行,沿街店铺林立;闹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绝。在京都市场上,各地货物琳琅满目,甚至日本、朝鲜、阿拉伯等国的商品亦有买卖。而北宋为了应付贸易及商业发展的需要,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社会经济的发达,由此亦可见一斑。宋人孟元老曾撰《东京梦华录》,详尽描写宋东京的繁华,当时开封城中有闹市、有酒楼、有茶馆、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尽,五更时分又再燃灯开张,夜以继日,人烟不断,可谓「不夜城」。此外,画家张择端还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上河是宋时民间对清明祭祖坟之谓,意同「上冢」。该画描绘出清明时节东京东角子门内外及汴河两岸的繁荣热闹景象,但见桥上车水马龙,商贩云集,行人络绎不绝,表现出当时中国第一都会的繁荣兴盛。  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北宋有着极高的成就。其间名人辈出。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史学方面,北宋欧阳修等编纂《新唐书》,对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贡献。而司马光主编的钜着《资治通鉴》,更是编年史的典范。《资治通鉴》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始修,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成书,前后历时十九年。在《进资治通鉴表》中,司马光曾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该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王朝的兴衰、政治的得失记载下来,为后代帝王统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它对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力至今不衰。除史学之外,北宋的文学发展,也在中国文坛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宋词」,更是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另一座丰碑。北宋的词人辈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等。柳永、周邦彦的词以绮艳著称,而豪放派的苏轼则最为后世所熟识。北宋在散文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中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在北宋文学家的努力下,使自唐代韩愈以来的古文运动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当中有许多作品传颂至今。在散文、诗、词等文学形式发展的同时,话本和戏曲这类民间说唱文学也蓬勃发展,并为元代戏曲和明代小说的兴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由此可见,北宋的文学成就,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宋代也是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北宋由于一建国即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到了中期便造成积贫积弱局面:对外软弱无能,屡受外敌进侵;对内吏治败坏,冗官冗吏充斥。有识之士深以为忧,遂生改革弊政之议,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但两次变法维新却屡遭保守朝臣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北宋逐步走向衰亡。  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以山东梁山泊为据点的宋江农民起义,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并屡次打败官军。最后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爱奇石玩好,时常在民间搜刮珍宝,并用大船运回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许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东南地区的杭州一带受害尤烈,终于激起以方腊为首的民变。朝廷不断派重兵镇压,均未成功。后来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队伍参与围剿,才于宣和三年(1121年)消灭起义军,方腊被俘并于同年八月被处死。宋末农民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却大大地动摇了宋室的统治。  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所建的金国崛起。宋室为了收复燕、云诸州,便联金灭辽,但其虚弱也为金国所洞悉。就在灭辽的同一年,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分兵两路大举南下侵宋。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废宋帝为庶人,立宋臣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其间共历七世九帝,享国一百六十八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情侣去死去死团】中国农民为何有人总想做皇帝?1982年还有人称帝_百度知道
【情侣去死去死团】中国农民为何有人总想做皇帝?1982年还有人称帝
提问者采纳
在这些皇帝中有的是世袭皇帝,如秦二世胡亥等;有的是发动宫廷政变而做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等;有的借农民起义之机做的皇帝,如明太祖朱元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从古至今,中国的男女老少想做皇帝的实在不少。
  自从二千多年前河南阳城雇农出身的带兵屯长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徐州沛城出身农家的泗水亭长刘邦见过了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是焉”之后,中国农民好像突然都睡醒了过来,方才知道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也可以做皇帝。于是不少农民只要有点机会,就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当上皇帝。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先跟着陈胜、吴广打天下;后又与项羽争天下,虽然是东征西讨,历尽艰辛,但最后总算登基做了皇上,成就了汉家的四百多年的江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河北冀州巨鹿农民张角率数十万的黄巾军起义,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惊天口号,兴兵反汉。结果在东汉大军的残酷地镇压下,张角兵败身亡,黄巾起义也被平息。张角虽然没当上皇帝,但是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黄巾将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激励历代农民前赴后继、夺取政权、争当皇帝的鼓舞力量。
  在这以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大规模的如隋朝末年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和江淮地区的杜伏威的三大农民军的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朝的方腊起义,元朝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等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更是多的不可胜数。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把矛头直指金銮殿的龙椅,无一不把夺取政权、登上帝位作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山东菏泽的黄巢有两首著名的七绝最能说明问题,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首七绝气吞万里,义薄云天,生动真实地表现了黄巢誓夺帝位的万丈雄心。陕西米脂放羊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竟发展到百万之众,公元1644年攻克了大明王朝的帝都北京,尽管没有几天就被吴三桂引来了清兵打出了北京,但李自成毕竟做了一回大顺朝的皇帝。
  到了清朝,太平天国在南方起义的时候,中国的北方也是遍地烽火,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到处都是,称王称帝者也是不一而足。不过多数的团伙都是从戏班子抢来戏衣,用唱戏的黄袍和王冠,装备自己的皇帝,用戏装的蟒袍玉带、铠甲硬靠,装备文武大臣。然后跟吴三桂一样,搭个大棚子,就当是皇宫,然后就登基做皇帝。不过,这些草头皇帝登基之后头一项急务,是大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以便尽快享受美女环绕的艳福,到底能不能配齐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就要看这些起义者的实力,一般来说,十几个、二十几个总是找得到或者抢得到的。在这方面,他们显然比不上同时代的在南方起义的天王洪秀全。这洪天王一口气大小老婆就娶了好几百,害得他总是摆不平她们之间的关系,争风吃醋闹得天王府翻了天,往往不得不求助东王杨秀清假装神灵附体,上帝下凡,为他处理家务事。虽然如此,洪秀全总是过了一把做皇帝的隐。
  在历来汉人文化圈子里,至高无上的皇帝无疑是一个核心核心的文化要素,即便在穷乡僻壤,即便是蠢夫愚妇,有谁能不知道皇帝呢?自从有了戏曲之后,戏里总演的是帝王将相。特别在农村,年节农闲,都必须要唱大戏。别的不晓得,谁还不知道做皇帝的高高在上,别人都要冲他磕头,三呼万岁。而不论哪一朝的皇帝总是居有皇宫,出有车辇,食有山珍海味,睡有三宫六院。所以,凡是梦想要做皇帝的农民,就必然比照着戏上的葫芦画瓢似地操练一番。
  当然,农民并不满足于做草头王或者野皇帝,如果真的夺得了天下,那就得有十分的讲究了。当年做过和尚的农家子弟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就是一样排场的少不得。先是郊天祭地,算是请示过天公地母,承认了他做皇帝的合法性;然后由丞相率领群臣,跪请朱元璋在皇帝龙椅就坐;然后再由丞相跪进衮冕,为他穿戴停当,再捧上玉玺,送到他的手中。朱元璋接过玉玺之后,群臣立刻拜贺舞蹈,三呼万岁。这时候整个南京城鼓乐齐鸣,欢声震天。然后换上皇帝新装的朱元璋由仪仗导引来到太庙,奉上宝册,追尊他们朱家四代种田的祖宗为帝,告祭社稷,然后回到奉天殿,升御座接受百官朝贺。群臣如仪跪拜,三呼万岁。朱元璋做了皇帝,从此也就脱离了农民的身份,以后他的十六个子孙便成了世袭皇帝。
  不只是乱世农民争着当皇帝,就是平常之时偷着做皇帝的也不少。明清时期,就有不少宣称具有无边法力的民间教派偷偷地过起皇帝的隐。那些教派的教首借着三脚猫功夫的气功,再加上一些从儒释道那里抄来的、从戏词里学来的、然后下编成谁也不懂的咒语,一蒙就能蒙了一群人。这些人给他上钱上货,甚至贡献女人的身体。大家夜聚晓散,好不快活。他们中间的某些人,觉得做教首没有做皇帝过瘾,所以往往有利用教徒的对自己的迷信做皇帝的,不敢公开搭棚子,就在自己家的土炕上穿着借来的戏衣“登基”。地方虽然窄了一点,但一样不耽误大封群臣,尤其不耽误封自己的三宫六院。
  听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梦想做皇帝的仍大有人在。公元1980年四川大巴山的一个叫朱仕强的农民自称皇帝,还没来得及封后封臣,仅七日就被他所在的村的支部书记带人给灭了。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1982年,朱仕强的同乡,大巴山的两个农民张清安、廖桂堂在巴中县建立了中原皇清国。张清安、廖桂堂二人分别为正、副皇帝,并刻“玉玺”,设“后宫”,分封“丞相,文武百官”,“颁布《天律森吏》”,打算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对周围地区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巴中县公共安全专家局给灭了。这些人十分相信那句流传了很久的俗语“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因此一旦偷着当上了皇帝,享受起来比谁都迫不及待,恨不得一天之内便享尽天下美味和美色。
  当然,这些人不能和黄巢、李自成、方腊等人同日而语,与做过皇帝的刘邦、朱元璋等人相比,他们更难能望其项背,但是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国农民去世上皇帝易,去心中皇帝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去死去死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81年农民起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