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问题 我买了张便宜的专辑maroon5新专辑v的 V,里面音乐确实不错,但是谁能告诉我专辑音乐

来自子话题: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关于富士音乐节的视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打动了我。&br&「&b&这是耳机里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去现场。&/b&」&br&也许感染力、气氛这样的词说起来很俗,但身临其境的那一刻,我们确实会被打动,这就足够了。&br&&a class=&video-box& href=&/programs/view/ZjBJ06WfSuw/&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118/070/326/w.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FUJI FUJI —— 我眼中的富士音乐节&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ZjBJ06WfSuw/&/div&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关于富士音乐节的视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打动了我。「这是耳机里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去现场。」也许感染力、气氛这样的词说起来很俗,但身临其境的那一刻,我们确实会被打动,这就足够了。
来自子话题:
这是今年非常出色的一张另类流行专辑。&br&&br&今年Lykke Li推出三专I Never Learn后,虾米便有用户高呼:谁也不能夺走打雷姐在我心目中殡仪馆天后的地位!随着新专辑Ultraviolence的推出,我想说:这位大哥你是对的。如果音乐风格也存在某种“市场细分”,那么Lana Del Rey已经在其专精领域达到一定高度(我不想用贴吧词汇形容其风格),甚至地位不可动摇——这就像安利,即使你不喜欢其销售方式,也要承认它是“直销”领域的一面旗帜。&br&&br&说回新专辑。这张专辑有Dan Auerbach参与制作——Dan Auerbach何许人也?The Black Keys主唱兼创作核心。说到这,你的脑海中可能回想起Lonely Boy的旋律:“(唱)I'm a lonely boy, I'm a lonely boy,Oh Oh Oh Oh, I got a love that keeps me waiting~~~”同时伴以摇头抖腿不停歇——等一下!两者风格相差得太远了吧?同步率能协调吗?——刚听到这个消息我疑惑道。不过话也不能说死,大家熟悉的El Camino是一张很摇滚的专辑,而在国内度知名度并不算高的专辑比如Magic Potion和Brothers(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最佳专辑)则更根源、速度更慢。听完Ultraviolence后我大致明白Dan带来的改变:首专中的Hip-Hop要素消失了,比如那些节奏强烈带有hip-hop特点的“咚咚咚”节拍;相应的,新专辑overproduced痕迹减少;保留弦乐的同时突出吉他的作用,甚至还有大段大段的电吉他solo,这一定是Dan的手笔。在Dan的帮助下,专辑带有“慢摇”的特点。&br&&br&专辑的另一个变化是加大回音混响由此带来空间的空旷感和隔离感效果。这种效果又有两个作用:气势恢宏的大气感(一些乐队在开阔空间录制专辑,即为追求该效果,比如WU LYF的Go Tell Fire to the Mountain和PJ Harvey大妈的Let England Shake在教堂录制,惘闻的《八匹马》则在图书馆录制);隔离感带来的高冷气质,即所谓“仙气”(去年Haim在专辑中做的)。&br&&br&综合上述变化,Ultraviolence更加复古、华丽、优雅,女神范儿十足。Lana Del Rey和Dan将新专辑的音乐风格称为“real narco swing”——“迷幻摇摆”,这个词挺贴切,因为专辑中的很多歌曲既有仙气又能让你的身体跟着微微摇动。&br&&br&虽然很多人吐槽Born to Die,不过这张专辑的旋律创作颇有亮点,很符合主流的“流行旋律”要求,流畅、上口、“螺旋状上升”,每首歌都能贡献有记忆点的旋律段。相对而言,它的编曲虽有新意,制作却很模式化,弦乐、Hip-Hop节拍酌情勾兑,每首歌风格差别不大,因此也担上“矫揉造作恶意复古”的批评。而在EP Paradise中已可窥见Lana Del Rey的改变,hip-hop节拍消失,旋律抓耳度有所下降。比如歌曲Yayo中,初听一遍旋律让我抓不住走向,印象深刻的却是销魂转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Ultraviolence则在EP的基础上继续迈进。它的旋律较之Born to Die有所下降(尤其是专辑后面的几首非主打歌),但编曲制作上的亮点颇多,比如Shades of Cool桥段的吉他solo,听得我精神一振。而几首歌曲中的节奏运用令我联想到The Black Keys前期的专辑。&br&&br&说到整张专辑的立意,那真是“满满负能量”。请注意一点,Lana Del Rey的歌词中,主语皆为“我”,即以第一人称代入,叙述的是自己的“故事”(真实性不论),而非旁观者,因此有很强的情境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那些畸形的故事,比起中立的旁观者效果更直接。歌曲中充斥着药物、虐恋、自残、自我厌恶....Lana Del Rey以多变的、极富戏剧性的声线唱出自己对爱的渴求和为爱所受的痛苦:I'm bad、I'm sad、I'm crazy、He hit me and it felt like a kiss、I'm in love....很明显,这样的歌词必然不招女权主义者待见,因为这是一种明显的对男性“示弱”或“讨好”行为。但我并不觉得Lana Del Rey歌曲中带有“祈求”意味,她更象塞壬(Siren),远远的用歌声诱惑听众:“来吧,来欣赏我的伤痕,来倾听我的痛苦——你会爱上我。”于是被诱惑的水手/男人一头扎进海里...&br&&br&Lana Del Rey从一出道便受到不少争议,围绕着她有不少传闻乃至诽谤。Lana Del Rey在采访中否认了传闻,但她在采访中说的话也是真假参半。我很佩服其一点的是,她——也许还有幕后团队,虽然Lana Del Rey否认自己是幕后团队的傀儡——从音乐作品到造型到气质到声线严丝合缝的打造了“Lana Del Rey”这个形象。Lana Del Rey现实中的音色“甜美如小女孩”,并非歌曲中的低沉声线。所以我认为当年SNL的车祸现场并非“没唱好现场”那么简单。想象一下,你很喜欢一个平面模特,但是见到真人后发现她“动”起来都是毛病:双眼失焦!声音粗哑!笑容露牙龈!走路同手同脚!于是饱受现实打击的你捧着模特照片蹲在墙角默默流泪...同样Lana Del Rey在现场僵硬的表情和举止对于“气质”的破坏,已经危及其形象了。好在团队意识到问题,这几年她的现场进步不少,并在Billboard评选的十佳现场中榜上有名。&br&&br&我承认刚看到Lana Del Rey时联想到Lady GaGa,两人皆以艺名出道,都“浓妆艳抹”,都拍摄了吸引眼球乃至引起争议的爱慕微。不过犹如一树两花,她们往不同的方向发展:Lady GaGa是“刚”,虽然着装暴露,但并无“性”的诱惑,而是带有“展现自我”的勇敢,所以她成了gay icon...而Lana Del Rey是“柔”,除了爱展现大腿,并无更多暴露癖好,但女权主义者就是不待见她....现在两人又有了相同点:她们不甘心只作“流行歌手”,而是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有歌迷将Ultraviolence类比Born This Way,我明白歌迷的意思。Ultraviolence进步很明显,进一步确立“Lana Del Rey”这一形象——Dan Auerbach作为制作人功不可没。但貌似乐队新专辑Turn Blue反响不如预期啊,Dan你快出来解释一下。以后听众可能只知Lana Del Rey,而不知Lizzy Grant——这就和麦当娜一样,谁还记得麦奶奶原名叫Madonna Louise Veronica Ciccone?麦奶奶依然是众多女歌手的指路明灯。
这是今年非常出色的一张另类流行专辑。今年Lykke Li推出三专I Never Learn后,虾米便有用户高呼:谁也不能夺走打雷姐在我心目中殡仪馆天后的地位!随着新专辑Ultraviolence的推出,我想说:这位大哥你是对的。如果音乐风格也存在某种“市场细分”,那么Lana…
来自子话题:
首先先别买,忍几天。乐器不是一时冲动,后来就能学下来的东西。如果过了一时脑热,还是想学,去琴行蹭两节课,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学吉他。我一共教了一百多个学生,最后自己坚持下来的也就五分之一。有一些真的是毫无乐感,死活培养不出来的,从小对音乐也没有特别高的热爱,只是突然觉得学个乐器不错,如果真的是这个想法,不如换个简单的乐器,单音演奏的,比如口琴。入门好一些,也能培养乐感。&br&当你真的觉得你有信心学吉他,而且在琴行试弹能忍受钢丝在指尖割的疼痛,那么你就可以开始买琴了。&br&买琴个人推荐,有几个档次,如果经济情况不允许,那么也500左右的吧,500以下的你买了早晚得换,而且,太便宜的三合板琴,一弹跟地震一样,严重影响心情。&br&五百左右的比如詹森,星辰也可以。&br&如果经济情况尚可,可以选择七百到一千的。
泰伦特,雅马哈,詹森,都可以。具体型号不用说了,这个价位的肯定买不到单板琴。。不过个人用过的yamaha f310。jonhson jd16都还不错。雅马哈那个公认千元级别性价比最高琴了。&br&另外有几个原则靠运气。&br&1,瑕疵琴,比如某工厂琴生产过程有瑕疵,但仅仅是外观,而且不严重,这种琴工厂一般很便宜处理,帮朋友500淘过一把面单。看运气,也看人脉&br&2,二手。 当你弹琴技术越来越好,对琴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少人买了三四千的琴,希望换把马丁之类的,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把之前的琴便宜出掉。 我自己用的epiphone 1960就是1700从一个音乐学院学生那淘到的。&br&&br&最后,琴不重要,学琴不是一时兴起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学完以后时间长不摸也会手生,所以,真的觉得每天弹弹吉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的话,那你就来吧。玩琴已有七八年,至大学,一直每天一个多小时,乐队排练则更甚。工作以后时间少,每天也得一小时左右吧。&br&不是一定要最贵的琴才能弹出好音乐,基本功不要省,度过了乏味,以后走得更远。祝玩的开心。&br&&br&&br&&br&以为评论石沉大海呢,没想到有人关注,推荐琴方面,做的确实不足,补充几个牌子吧,cort,雅伊利我记得也都有低端琴, 个人很推荐买把二手,吉他中国论坛的,找当地的,评论里有好多好价帮顶的,面交一般没问题。&br&因为二手琴一般开声开的好(新琴弹一两年才能完全开声,会更好听) 第二是手感都调的比较好,所以能省下很多功夫。 &br&有空再补充一些学琴的步骤吧,因为有太多人,不想学的多专业,只要会那么几首歌,慢慢玩,能给自己伴奏就好了。这样的话,乏味的基本功之类的就不用一下练上几个月,把兴趣都磨没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成就感才是最好的动力。 不过有一些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一定要纠正好,否则以后改很麻烦。 书籍的话我推荐吉他三月通。 或者找一个会弹琴的,告诉你一些拿琴姿势方面的东西,手型之类的一开始都要很注意。
首先先别买,忍几天。乐器不是一时冲动,后来就能学下来的东西。如果过了一时脑热,还是想学,去琴行蹭两节课,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学吉他。我一共教了一百多个学生,最后自己坚持下来的也就五分之一。有一些真的是毫无乐感,死活培养不出来的,从小对音乐也没…
来自子话题:
速度、音色、强弱对比、断句、指法、踏板等这些都可能会不同。&br&&br&因为第一,虽然不同演奏家用的乐谱会是一样的,但是比如乐谱上只规定了Allegro的速度,但是这个Allegro具体是每分钟多少拍,也是可以有自己的处理的。大致每分钟100-130拍之间,理论上都是Allegro。再说音色。每个钢琴家、每架琴的音色都会是有差别的。这个哪怕乐谱相同,音色也不会完全相同。再说强弱对比。大部分传统乐谱上最多只会有pp, p, mp, mf, f, ff这六种强弱记号,有些作曲家(以我那个认为我有力度记号强迫症的老师为例-_-)甚至认为实际听觉上,有p, mp, mf和f就够了。而这个力度标记,更多的是起一种前后对比的关系,而不是说,每个力度记号,就一定是绝对相同的一个强度值去演奏。所以,不同的演奏家,对于力度的处理其实是可以有很大空间去进行自我诠释的。同样是f,有的钢琴家会演奏得很强,有的可能会根据前后的力度去做一些调整。另外,关于乐句的划分、指法、踏板这些东西,不是所有的乐曲乐谱都会标注得特别详细,或者哪怕有很详细的标注,演奏家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习惯或者对乐曲的理解,去运用更加符合自己的方式去演奏。其实这也就是演奏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而不是读谱机器存在的价值吧。&br&&br&第二,这还涉及到一个乐谱版本的问题。题主说到如果用到的乐谱是“严谨”的,而不是“相同”的或者“同一版本的”,这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不同的演奏家用的都是“严谨”的乐谱,但却是不同版本的乐谱,那么演奏起来显然也是会因为乐谱的不同而不同。&br&&br&第三,这还涉及到作品时期和风格的问题。有些作品,最严谨的乐谱,就是木有任何强弱、连线、踏板等标记的乐谱。比如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作品,本身就只有乐曲开头处有一个速度标记(而且这个速度标记到底要弹成多快,不同的学者还有不同的意见),除了这个速度标记,乐谱就没有其他任何标记了(包括力度、连线、踏板等)。所以,如果说要用最严谨的乐谱,那么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作品,不同的演奏家演奏起来,听起来反而应该是更加不同的。因为乐谱的指示很少,所以给演奏家留下的处理空间就更多。
速度、音色、强弱对比、断句、指法、踏板等这些都可能会不同。因为第一,虽然不同演奏家用的乐谱会是一样的,但是比如乐谱上只规定了Allegro的速度,但是这个Allegro具体是每分钟多少拍,也是可以有自己的处理的。大致每分钟100-130拍之间,理论上都是Alleg…
来自子话题:
我曾经批评过Owl City的固步自封,伤害了不少OC粉丝的心。但粉丝们!别急着难过!因为更凶残的批评在后面呢!!(众:不作死就不会死…&br&&br&Owl City作的音乐是用电音作外壳的流行乐。它去掉了传统电音的棱角,将其处理的异常甜美(我称为“泡泡糖电音流行”),因此受到不少需要新鲜感的文艺青年的喜爱——说白了还是合成器流行嘛。由于依然是流行乐,所以旋律创作很重要,当年大热的Fireflies、On the Wing旋律写得不错。&br&&br&第一次听Owl City签到主流大厂牌的Ocean Eyes,你是何感受?“好听”?“清新”?“欢快”?我的感受就一个字:“甜。”而且是那种“一杯红茶加三块糖连喝二十杯”的“甜”,对,就是甜到“腻”。&br&&br&虽然只是首专,但Ocean Eyes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Ocean Eyes总体基调非常欢快,不,是每一首都非常欢快。Adam Young在专辑中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柔和的嗓音、中快板的节奏歌颂天空大地和阳光,情绪没有一丝起伏——连拉拉打雷都会在一首歌中变换音色呢。雷帝嘎嘎的ARTPOP虽然配器压迫感相对较强,但至少雷帝嘎嘎的演唱情绪起伏都能表现到。Adam Young这小细嗓就比较吃亏,更别提这哥们儿还有点大卷舌,在唱到带“r”的音时特别明显:star、heart、are、free....&br&&br&再者,他的编曲真是单调,永远是廉价的电子音和节拍器,纵然Adam Young将其处理得圆润甜美如同泡泡糖,却是无尽的重复。刚听第一首,还觉得有些新意;第二首还是这样,心中就要打问号;到第三首我就怀疑:“我特么是错按单曲循环键了吗?”Ocean Eyes听完后,我都有些同情Adam Young了:谁来支援他换个更好的合成器,现在这台只有一种音色,太可怜了(抹泪... &br&&br&第三个问题在混音制作。Adam Young总是处理不好配器和人声的关系。他把配器塞得太满,挤占了人声的空间,也夺走了听众对旋律的注意。这就好像一杯红茶(旋律)放三块糖(配器),甜到你都尝不出茶味。&br&Ocean Eyes的配器和人声关系是相等的,当歌曲旋律很好时,听众的对歌曲的印象就更深刻,否则就只记得泡泡糖配器声了。&br&&br&想象一下,当年你到主人家做客,他一口气端出二十杯放多了糖的红茶,你闷头全喝了,但身心受到极大创伤。过了两年,你心有余悸的再度登门,结果主人又一口气端出十五杯放多糖的红茶。你面容扭曲的喝了,更崩溃的事情发生了:茶泡淡了!——这就是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给我的印象。虽然Adam Young在这张专辑中稍微加重节拍,使其更有力度,可这廉价的泡泡糖电音挥之不去,而且显得很小家子气,专辑依然甜腻。再者,他的旋律创作能力略有下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少了,于是配器就夺走了听众的注意力。这张专辑的口碑销量都不佳,因为Adam Young的固步自封。他给自己吹了个泡泡糖,结果困在里面出不来了。&br&&br&至于Midsummer Station。Adam Young终于有了点(稍微)要转型的苗头,部分歌曲有的偏舞曲(Good Time),有的偏摇滚(Dementia),风格更明确,还加了一首抒情歌曲。只是以往专辑中的甜腻歌曲还是没少(Ember)。但即使是更具风格化的歌曲还是甜...只是糖放少的区别。这难道是Adam嗓音的问题吗?也不对啊,Foster the People的主唱也是娘嗓,你觉得Torches“甜”吗?配器和人声的关系还是没处理好,两者时时在争夺听众的注意力。&br&&br&话说其实Adam Young的旋律创作能力不差,搞不好能成小清新又一代表,和Jason Mraz各占山头。但他真不适合当DJ,你看去掉了合成器电音的Midsummer Station(Acoustic EP)评价就略好。只是我就纳闷了,一个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壮汉,为什么做出来的歌曲如此“甜腻”,难道壮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萝莉心吗?总之,如果你是耐糖体质,倒可以尝试Owl City的歌。不过估计一遍就够受了。&br&&br&好像我又拉了一大波仇恨...
我曾经批评过Owl City的固步自封,伤害了不少OC粉丝的心。但粉丝们!别急着难过!因为更凶残的批评在后面呢!!(众:不作死就不会死…Owl City作的音乐是用电音作外壳的流行乐。它去掉了传统电音的棱角,将其处理的异常甜美(我称为“泡泡糖电音流行”),…
来自子话题:
先给一下的“古典音乐”一词划定一下范围,大致上是指Chopin、Brahms、Mendelssohn等人及其以前的;&br&然后再声明一下爵士乐风格变化跨度极大,在各方面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范式,这里只是进行了大致总结。&br&&br&&ul&&li&理念&/li&&/ul&&p&可以说这是两种音乐最核心的区别。&/p&&br&&p&古典钢琴曲,它的产生方式是——作曲家在钢琴上或者凭空创作,将音乐记载在乐谱上,由自己或者演奏家进行演奏;&/p&&p&而爵士钢琴曲,多是在有乐队伴奏的情况下在事先排练的基础之上进行即兴演奏,没有官方记谱。&/p&&br&&p&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是有非常流行的即兴方式的,即数字低音(figured bass),不过也不同于爵士,只是类似。大概到了古典主义时期这种方式就不流行了吧。&/p&&br&&br&&ul&&li&节奏&/li&&/ul&&p&古典音乐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它运用到的节奏型非常多。但是在律动上多数时候会保持各种小节内节奏强弱的规律(参见乐理教材);&/p&&br&&p&而爵士乐主要是以swing节奏型(参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Swing_%28jazz_performance_style%29&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kipedia&i class=&icon-external&&&/i&&/a&)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经常有很多变化,主要是1、改变节奏重音;2、变换节拍。当然也有部以这个为基本节奏型的爵士曲目,如下:&/p&&br&&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1142785?spm=a1z1s.09997.48.erij6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ameleon-Herbie Hancock&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br&&ul&&li&曲式&/li&&/ul&&p&古典钢琴曲的曲式种类繁多,从一段曲式到大型奏鸣曲式无不包含;&/p&&br&&p&而爵士钢琴曲基本遵循曲式学中的“三部曲式”原则,即“主题-即兴-主题”。当然,爵士钢琴曲的曲式种类也并不单调,这里只是泛泛之谈。&br&&/p&&br&&br&&ul&&li&织体&/li&&/ul&&p&织体就是组织音乐的结构,反映到谱面上有个非常直观的图像,形态。&/p&&br&&p&古典钢琴曲的织体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左手和弦伴奏右手旋律呈现出来的。而爵士乐中情况可分为两种【更正by &a data-hash=&ddb& href=&///people/dd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db&&@莫索先&/a& 】: &/p&&blockquote&在爵士钢琴中左手和弦伴奏右手旋律不是常态,除了手大得能弹超过十度的怪物,左手更多的在用拆分的音程,尤其是整体音域处于中低音区的时候;右手兼顾旋律及很大一部分的和弦内声部。在有主题的前提下,织体如上述那样呈现;当然即兴solo的段落,左手就会变成locked hand了,这个时候才会变成左手和弦右手旋律。&/blockquote&&p&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我相信古典钢琴曲在织体上的丰富程度还是略高过爵士的。其实这里折射出两者在这一点上区别不算太大。&/p&&br&&p&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古典钢琴曲的织体流动是比较规律的,不会出现没过几个小节就换了几个织体的情况;&/p&&br&&p&而爵士钢琴曲中因为节奏上的变化打破了一个相对规整的律动,使得它可以较为自由地变换织体。&/p&&br&&br&&ul&&li&和声&/li&&/ul&&p&古典和声与爵士和声是两种区别很大的体系,和声手法区别大,对同一和弦的解释也有不同【参见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o what》曲例分析和弦相关问题?&/a&】。&/p&&br&&blockquote&&p&古典和声体系,又可以叫做调性和声体系,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个调内的每个和弦有主有副,功能地位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它的调性相对稳定,相同调性的片段可能可以持续很久;&/p&&br&&p&而爵士和声呢,因为自身保持着一个复杂多变的调性,因此对调内的各种和弦排位没有古典音乐那样的规定。它主要靠各个调上的二级→五级→一级和弦进行来维持整个和声感觉,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坐了很大的改变。&/p&&br&&p&当然,打破这个进行模式的作品也不少,比如John Coltrane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1524933&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ant Steps&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lockquote&&br&&blockquote&古典和声多用三和弦与七和弦;&br&&br&爵士和声多用七、九、十一、十三和弦。&/blockquote&&br&&blockquote&爵士和声在钢琴上的运用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由于乐队有贝斯手做低音,再加上复杂的和弦需要的和弦音太多但是手不见得能应付得过来,除了跟古典和声里一样省略一些和弦音,还有一种就是省略低音的声部排列(Rootless Voicing)。&br&&br&所以有时候你单听钢琴声部会觉得奇怪,有时候你拿到一本标准的爵士钢琴即兴教材会发现里面一些和弦很难听,那都是因为钢琴手把低音交给了贝斯手的缘故。&br&&br&这种情况在古典钢琴里我是没见过的,应当是没有;而且爵士和声复杂,就更加凸显了这种不稳定性。&/blockquote&&br&&blockquote&爵士和声和的精髓全在钢琴上(也许吉他上也有),它的理论体系建立与爵士钢琴演奏技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爵士和声的理论体系中,会教授到很多特定的&u&&b&和弦形式或者是织体&/b&&/u&,比如锁手和弦(Block Chord),比如《&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1076212?spm=a1z1s..0.uVJgLr&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 What &i class=&icon-external&&&/i&&/a&》里面的&i&So What Chord&/i&等等;&br&&br&而古典和声对这种形式上的依赖较小,它教授的各种和声连接方式里存在着各种排列组合的形式。&/blockquote&&br&&br&关于爵士与古典和声的区别,我说再多不如去学习,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包含在里面。&br&&br&&br&&ul&&li&调式&/li&&/ul&&p&古典音乐肯定是以大小调体系为主的,偶尔借用中古调式;&/p&&br&&p&爵士乐运用的调式材料丰富得多,有布鲁斯调式,也有中古调式、全音阶、“半全音交替”调式等等。&br&&/p&&br&&br&&ul&&li&交集&/li&&/ul&&p&有一种说法,叫“爵士乐是古典音乐的浓缩版”,从和声上来讲,两者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只是所用的时间不同。&/p&&br&&p&以上虽然讨论了如此多的区别,但是古典钢琴与爵士钢琴,或者说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有没有交集呢?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当我们把刚才定义的“古典音乐”之范围往后扩展到晚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甚至扩展到20世纪严肃音乐,就能找到许多共同点。&/p&&br&&p&理论性的东西先放一边,来听听如下曲目。&/p&&br&&p&&a href=&/song/?spm=a1z1s..0.av51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nata No. 8, Op. 66 &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是我的偶像Scriabin的第八号钢琴奏鸣曲,肯定属于“古典音乐”范畴。开头几个和弦,说真的,长期听爵士尤其是Bill Evans的一定不会陌生。&/p&&br&&p&古典音乐发展到后来,所运用的和声材料也在增多(同时节奏的变化增多)这必然和爵士乐产生交集。手法上,不同流派都有区别,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个相对统一的调性和声体系理论发展,大家各自的和声语言较以往都更具有个性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反映到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在逐步瓦解,以至于到后来产生了无调性音乐:&/p&&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spm=a1z1s..0.I631RQ&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iano Piece op.33a-Arnold Schoenberg&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无调性音乐不仅仅存在于自由无调性音乐、12音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和其他20世纪先锋派音乐中,还存在与爵士乐中。由John Coltrane以及Ornette Coleman等一众爵士音乐家带来了这种完全摈弃调性框架的自由音乐。&/p&&br&&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spm=a1z1s..0.5bDANz&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 Jazz-Ornette Coleman &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br&&p&虽然我没有找到过任何关于古典音乐家如何直接影响爵士音乐家的文献资料,但是从时间先后上可以推断,爵士音乐家还是从古典音乐家中借鉴了很多,这才使得爵士乐可以发展得如此迅猛(Scriabin去世的1915年,美国的爵士音乐都还没发展到Big Band阶段,而类似的和声手法已在那之后的约莫20~30年才出现)。同样可以从我的这篇回答中找到两者在和声上的一些共性:&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So what》曲例分析和弦相关问题?&/a&&/p&&br&&p&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两者虽然在和声上有不少相通之处,但是听觉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还是比较大。为什么呢?还是我最前面谈到的——&br&&/p&&br&&p&&u&&b&音乐理念的不同。&/b&&/u&&br&&/p&&br&&br&&p&当然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br&&/p&&br&&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3429146&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wo Part Contention (1958)&i class=&icon-external&&&/i&&/a&&/p&&p&著名的爵士钢琴家Dave Brubeck的曲目,请从4分28秒开始听,会听到古典音乐里常见的连续离调模进的和声手法(忽视节奏和其他乐手),不完全严格,但有那种风味在里面。&/p&&br&经过 &a data-title=&@阿鲁卡多&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4c8b1cd2fbd6ecdddbc98& data-hash=&4c8b1cd2fbd6ecdddbc98& data-tip=&p$b$4c8b1cd2fbd6ecdddbc98&&@阿鲁卡多&/a& 介绍,再向大家推荐一位融汇了古典与爵士的音乐家Nikolai Kapustin&br&&a class=&video-box& href=&/v_show/id_XMTM5ODIwOTg0.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B2DBA9B0E9-2497-97BD-3FD&&&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Nikolai Kapustin Prelude op. 53 No 11&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TM5ODIwOTg0.html&/div&
&/a&&br&&br&&br&&p&综上只是给出了一个可以先做一个大致了解的示例,当你真正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很多特殊的例子,两种钢琴音乐都有太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在里面。&/p&&br&&br&&p&最后再放两首古典&爵士的钢琴曲吧!&/p&&br&&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ong/?spm=a1z1s..0.n2csD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S. 139 (LW A172)-Claudio Arrau&i class=&icon-external&&&/i&&/a&&/p&&a href=&/song/1421956?spm=a1z1s.09997.23.BBtiG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longing &i class=&icon-external&&&/i&&/a&
先给一下的“古典音乐”一词划定一下范围,大致上是指Chopin、Brahms、Mendelssohn等人及其以前的;然后再声明一下爵士乐风格变化跨度极大,在各方面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范式,这里只是进行了大致总结。理念可以说这是两种音乐最核心的区别。古典钢琴曲,它的…
来自子话题:
这么说吧,如果不懂和声、对位法和音乐分析,任何作曲家的任何作品的所谓“逻辑性”都是不可能懂得的。“逻辑性”是靠对乐谱的分析而的来的,纯粹靠耳朵听是听不出来的。&br&&br&&b&&u&很多人自以为听出的巴赫的“逻辑美”,充其量只是在说他作品的听觉层面的“和谐美“而已。&/u&&/b&
这么说吧,如果不懂和声、对位法和音乐分析,任何作曲家的任何作品的所谓“逻辑性”都是不可能懂得的。“逻辑性”是靠对乐谱的分析而的来的,纯粹靠耳朵听是听不出来的。很多人自以为听出的巴赫的“逻辑美”,充其量只是在说他作品的听觉层面的“和谐美“而…
来自子话题:
我就想起了一串人名。&br&俞逊发、赵松庭、简广易、刘森、马迪……&br&赵季平、王立平、彭修文、李焕之、黄怡钧、谭盾……&br&刘天华、刘明源、华彦钧、黄海怀、闵慧芬、宋飞……&br&刘德海、吴玉霞、方锦龙……&br&陈钢、何占豪、俞丽拿。&br&还有上面说的,林海、范宗沛等。&br&&br&楼主的提问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高中之前没听过什么流行歌曲,看了几部韩剧听了其中的插曲,无限唏嘘之后不禁感慨,为什么中国没有这么动人的歌曲?&br&我也喜欢久石让的音乐,可他充其量只是一个能让我们记住的普通的艺术家而已。美好的作品到处都是。我就从来不会感慨,为什么我们没有中岛美雪?因为我觉得王菲、刘若英一点都不比她差。&br&&br&=========================4.26==分割线========&br&评论里有些许争执,我从答题至今过去了一周多了,再编辑下吧。&br&作为中岛美雪的超级粉丝,我何尝不知道国内遍地都是歌手在翻唱她的歌。可我又真心喜欢王菲和刘若英,只是因为我首先听到的是天后和奶茶。音乐这种主观冲击性那么强的表现形式总是会让人先入为主,所以后来我听了中岛美雪的一些被翻唱的歌时,才慢慢发现这个日本的超级歌姬对国内的歌手影响这么多。说来也有趣,我知道中岛美雪也是我在大学时在一家日本寿司店打工时,听到店内放的《漫步人生路》才想要去了解她的。从那以后,中岛美雪几乎成了我的一个精神支柱,尤其是她的《骑在银龙的背上》,心情低落时总要听下她的歌。&br&评论里说我在黑王菲和刘若英的,不要乱说。谁让她俩比中岛美雪要晚几十年呢?经典的东西重新演绎一下,又有什么不可呢?用母语唱出来的歌总是要比日文亲切,不是么。&br&我举的一些演奏家,我也知道很偏门。我无意证明什么,只是想向题主说明,关注和喜爱的领域不一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果。我此前真心不知道久石让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只单纯从艺术给人带来喜悦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我列举的艺术家,已经给我带来了几乎无法被超越的至高享受了。不知道有没有学乐器的人有这种感受,我觉得于我而言,最美的音乐是《牧民新歌》、《山村迎亲人》,可能没什么可以超越了。我每每听魏冠华的《花梆子》都几乎能落泪,这算不算感染力很强的音乐呢?题主觉得久石让影响力比较大,多半也是首先觉得他的音乐好。这本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个人喜好和阅历不同而已,也犯不着为自己本来就不怎么了解的事情妄自菲薄。&br&至于其他答主所说的版权方面的问题,我没考虑过,感谢你们提供不同的思考视角。&br&还有从电影配乐角度入手的,抱歉,我也不怎么关注这个,暂时无法深入讨论。&br&我去年读过一本国内的侦探小说,《死亡通知单》,读完后被作者宏伟的布局深深折服。最近几天读了东野圭吾的三本小说,忽然发现那周浩晖的罗飞系列侦探小说竟然有无数东野圭吾的影子。这才觉得,不仅是音乐,所有的艺术都有可能被借鉴。可是也没必要因此去惋惜,说什么国内没有此项成就,要真是什么都要跟别人比一下,那国足就没什么黑的价值了。&br&我对诸位那么了解日本动漫、电影、音乐表示深深佩服。我几乎都没怎么关注过。所以我才觉得人生苦短,有太多的美好的东西需要去享受。&br&说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啥。能明白就好,不明白的也无意争执。
我就想起了一串人名。俞逊发、赵松庭、简广易、刘森、马迪……赵季平、王立平、彭修文、李焕之、黄怡钧、谭盾……刘天华、刘明源、华彦钧、黄海怀、闵慧芬、宋飞……刘德海、吴玉霞、方锦龙……陈钢、何占豪、俞丽拿。还有上面说的,林海、范宗沛等。楼主的…
来自子话题:
何勇 钟鼓楼&br&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何勇 钟鼓楼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来自子话题:
直到现在,我还是更喜欢转型前的[痛苦的信仰]乐队。确实有那么一阵儿高调地粉转黑了,当时特别想指虎哥鼻子反问一句“你的热血又哪儿去了”什么的。&br&&br&但是,注意啊,但是。&br&&br&我认为音乐人有点亮自己技能树上任意一个分支的自由,你我不喜欢,用脚投票就好,不代表你我的审美偏好是衡量音乐好坏的唯一标准,也不代表现场那几万观众碰巧儿都是缺逼。而且凭我对虎哥其人的一点点了解,他在做音乐这件事上确实是真诚的,甚至是爱谁谁的,至于跟你有没有交集,他好像也不需要那么在乎。&br&&br&我觉着我当年把人把事儿都想窄吧了,在脑瓜子清醒的时候自己跟自己承认个错误,不丢人。&br&&br&------------------&br&&br&下面请给我一分钟耿直的时间。&br&&br&想知道什么叫舌头底下压死人么,去看看虎哥答案下的评论,私以为这不叫言论自由这叫网络暴力。你不给一个音乐人起码的创作自由,摇鸡毛滚摇滚;你无法接纳甚至无法与不同的声音共存,摇鸡毛滚摇滚;你人云亦云把独立思考能力抛到脑后只靠文过饰非求一痛快,摇鸡毛滚摇滚;你们对一个素昧平生且没有敌意的人恶语相向,摇鸡毛……啊不对,你挺朋克的,真巧了我也朋克,你小时候挨过大人打吗?&br&&br&我不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摇滚,你稀罕我是咱俩缘分,你不爱尿我是你本分,因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妙的状态叫做相安无事。我这会儿就想消逼停坐下来扒拉会儿琴,你非要看我上蹿下跳跟马猴子似的,先生不好意思本店今日盘点歇业。做音乐多难啊,玩儿你们想听的吧,你说我功利,玩儿自己想玩儿的吧,你放下筷子就骂娘,郭德纲讲话儿你们太让鬼为难了。想当年祖国上下一片核盲流子纹个小花脖儿,十个乐队八张专辑听着跟一首歌似的,怎没记得有谁出来见义勇为呢,这会儿喊打喊杀,终于逮着个脾气好的了,非往死里踹故不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人话都看不懂呢拿起嘴就说,要么人家说圈子是养猪的呢。下着盗版MP3操着张帆和沈黎晖的心,听个音乐瞧把你们给累的。&br&&br&-----------------&br&&br&吐槽结束。&br&&br&所以说呢雷鬼是一种倡导爱与和平的音乐风格。&br&&br&&br&&br&&br&&br&&br&&br&PS:之所以这么拧巴着的原因可能没跟外人说过:十年前我还是半只脚没踏进滚圈儿的大一新生的时候,看的第一场摇滚演出,就是痛仰。&br&&br&我在后台还给你点过烟呢你赶紧进来给我点个赞!
直到现在,我还是更喜欢转型前的[痛苦的信仰]乐队。确实有那么一阵儿高调地粉转黑了,当时特别想指虎哥鼻子反问一句“你的热血又哪儿去了”什么的。但是,注意啊,但是。我认为音乐人有点亮自己技能树上任意一个分支的自由,你我不喜欢,用脚投票就好,不代…
来自子话题:
MLGB的,为了答这题,刚才被领导吓了一跳!&br&&br&&b&Sainkho&/b&:《Lost Rivers》&br&&br&&b&Nina Hagen&/b&:《Naturetr?ne》&br&&br&&b&Diamanda Galás&/b&:《Hee Shock Die》、《Litanies Of Satan, The》、《O Death》、《M Dis》、《I I》、《Gloomy Sunday》(咦?这首歌的名字好像很著名,没错就是它...)&br&&blockquote&附送一个《Gloomy Sunday》各种版本合集的歌单:&br&&a href=&/#/playlist?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b&吴虹飞&/b&:《嫁衣》&br&&br&个人不建议午夜作死听,尤其不建议放给女生听,轻则暴打你一顿,重则精分或分手...&br&&br&以下是我收集好的歌单,请慎听:&a href=&/#/playlist?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a8e66cde07737fbf214d5105eacd8a77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a8e66cde07737fbf214d5105eacd8a77_r.jpg&&&br&&br&欢迎大家分享试听后的感受....
MLGB的,为了答这题,刚才被领导吓了一跳!Sainkho:《Lost Rivers》Nina Hagen:《Naturetr?ne》Diamanda Galás:《Hee Shock Die》、《Litanies Of Satan, The》、《O Death》、《M Dis》、《I I》、《Gloomy Sunday》(咦?这首歌的名字好像很著名,…
来自子话题:
闲着无聊,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给题主些许帮助。&br&&br&&b&我通过谷歌Adwords关键字规划师系统查找了一些中国知名歌手的搜索量,为了尽量向“外国人”和“歌手”这两个方向靠拢,搜索词设为该歌手的官方英文名+song。&/b&&br&&br&&br&&b&男歌手前四名为: 周杰伦、刘德华、张学友、陈奕迅&/b&&br&&br&&br&不得不说,大部分中国歌手的月搜索量都比较寒酸,很少有有超过四位数的,再这样惨淡的背景下,我们的周董(Jay Chou)以月平均4460和月顶峰7390计次稳居榜首,当然那一月份的峰值必须有其妻子的一半功劳。&br&&img src=&/81b6f457dbf9d3f4fddbee980f1d226a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81b6f457dbf9d3f4fddbee980f1d226a_r.jpg&&&br&排名二三的刘德华(Andy Lau)和张学友(Jacky Cheung)无愧于天王称号,平均和顶峰两项数据分别为“”和“”,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另两位天王在歌手这一行业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月均搜索量都没有超过400.....&br&&img src=&/145be4ab931ccebbe8065de5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145be4ab931ccebbe8065de5_r.jpg&&&img src=&/3ba34d2a5ca59220bb87aceb0a960c9b_b.jpg& data-rawwidth=&521&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3ba34d2a5ca59220bb87aceb0a960c9b_r.jpg&&&br&排名第四的医生(Eason Chan)月均和顶峰两项数值分别是“”,可以说与排名之后的歌手在关注度上有质的差别。&br&&img src=&/c2934b1aac585ffc7a1222_b.jpg& data-rawwidth=&518& data-rawheight=&2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c2934b1aac585ffc7a1222_r.jpg&&&br&&b&当然,由于这个搜索方式漏洞太多,所以难免有些许特殊存在。&/b&不得不提的就是&b&王力宏二哥&/b&(Leehom Wang), 这个名字的月均搜索量已经上了4000,甚至超过了两大天王,但是名字+songs组合仅仅为50,甚至还没有“王力宏+同性恋”和“王力宏+女友”高.....&br&&img src=&/565f6e9dd8fca739a99c5d_b.jpg& data-rawwidth=&1006&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6& data-original=&/565f6e9dd8fca739a99c5d_r.jpg&&&br&同理还有&b&刘欢老师&/b&(Liu Huan/ Huan liu),名字的月搜索量上千,和医生是同一档次的关注度,在具体的五个小类当中,考虑到只有最后一个某某大学与其无关,并且刘欢老师一年以来也没什么八卦消息,因此可以定论还是有很多外国人尊敬他在音乐上的造诣的。&img src=&/bfd9e025e9dcee2c5b746ffd9137dff8_b.jpg& data-rawwidth=&1103&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3& data-original=&/bfd9e025e9dcee2c5b746ffd9137dff8_r.jpg&&&br&当然,只有更奇葩没有最奇葩,&b&一般歌手名字的搜索结果会有很多小项,我在诸多小项中选“名字+songs”的组合即可&/b&,如果名字和“名字+songs”的差距过大,如二哥和刘欢老师,我也会特意说明。&br&&br&&img src=&/c64af0a97421ebeae0c318_b.jpg& data-rawwidth=&1005& data-rawheight=&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5& data-original=&/c64af0a97421ebeae0c318_r.jpg&&&img src=&/481b84c003d3d4e981889_b.jpg& data-rawwidth=&927& data-rawheight=&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7& data-original=&/481b84c003d3d4e981889_r.jpg&&&br&但是某位记忆中是以音乐选秀出家也没怎么开拓副业的知名歌手,他英文名的月均搜索量已经达到了1300啊同学们,可是却没有任何拓展的小类组合,就单单名字一个搜索结果!&br&&br&&img src=&/cd2d9cef49be0a22c08ab_b.jpg& data-rawwidth=&1007& data-rawheight=&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7& data-original=&/cd2d9cef49be0a22c08ab_r.jpg&&&br&&img src=&/c03d585accc8bd72e450c8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c03d585accc8bd72e450c8_r.jpg&&查看这位Jason Zhang歌手关注度的详细图表,发现其在14年三四月份堪为顶峰,应是某知名音乐比赛的推动结果,在11月又有一个小高峰,据悉是获得了某项国际大奖。&br&&br&&br&&b&女歌手前四名为:bug、王菲、蔡依林、张惠妹。&/b&&br&&br&女歌手排名比较麻烦,因为如果仅仅比较“歌手名+song”的搜索次序,实在太过于惨不忍睹。因此不得不重新调整参考因素:&br&&br&1、该歌手英文名的搜索次序&br&2、该歌手“英文名+明确指向音乐的字符”的搜索次序,包括含有song、album、lyrics等单词的字符以及专辑、单曲名称。&br&&br&这样数据好看多了,就是差点把我累成狗。&br&&br&不考虑bug因素,独占鳌头的是我们的天后王菲(Faye Wong),在该名字下,一共有41个小项贡献了5410的月均搜索次序,九月更是一路窜到了10280(有一个好的现男友的重要性)其中&b&明确跟音乐有关的月均搜索次序&/b&在2310左右,傲视群雌。&br&&img src=&/a5413bbba49f3d6e85122f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a5413bbba49f3d6e85122f_r.jpg&&&br&望其项背的是百变天后蔡依林(Jolin Tsai),共有55个小项贡献了月均4800的总搜索次序,在14年11月至15年1月期间以7000左右的搜索量居高不下(有一个好的现男友和好的前男友的重要性),其中明确跟音乐有关的月均搜索次序在1890左右。&br&&img src=&/6eee6a5affe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6eee6a5affe_r.jpg&&&br&之后的排序就有些争议了,若按月均搜索总计次算,阿妹张惠妹(A mei)凭10个小项拿到了3020的佳绩,甩了后一位奶茶刘若英(Ren'e Liu、2090)近1000,偏偏这十个小项中只有一个明确和音乐有关(170),其他九个一个是周董的专辑名,四个是单纯的名字,一个是名字+年份,一个是萧慧敏、一个是黑涩会美眉,一个是某某旅馆......&br&&img src=&/4187eca753bd10b68ab31f70f64c2bfa_b.jp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4187eca753bd10b68ab31f70f64c2bfa_r.jpg&&这可怜巴巴的170被一票知名女歌手完爆,莫文蔚、刘若英、龚琳娜、容祖儿、陈慧琳、韩红....甚至连月均总搜索次序只有570的那英老师,都可以凭550个明确和音乐有关的的搜索次序(7个小项6个中标)把她的好姐妹甩出N条街。但鉴于Amei优势明显的国际知名度,和她不容置疑的华语乐坛地位,还是放在了第四名的位置。&br&&br&&b&其实一开始让我这么麻烦的对比女歌手我是拒绝的,因为我查的第一位bug,duang的一声让我产生了错觉,以为中国女歌手比男歌手还吃香。&/b&&br&&br&&br&&b&她仅仅凭”名字+song“这一个小项的搜索次序就可以完爆大部分歌手所有小项相加总和,不论男女,甚至连周董,这个小项的搜索次序在一年里有十一个月都远不能及。&/b&&br&&br&&br&&b&邓丽君(Teresa Teng),不朽的传奇。&/b&&br&&img src=&/bfd7cac62f12b30d1d70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bfd7cac62f12b30d1d70_r.jpg&&&br&&br&感谢 &a data-hash=&3e03c44b6e6ab1ae79cacf1& href=&///people/3e03c44b6e6ab1ae79cacf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e03c44b6e6ab1ae79cacf1&&@扫地者&/a&的指正。
闲着无聊,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给题主些许帮助。我通过谷歌Adwords关键字规划师系统查找了一些中国知名歌手的搜索量,为了尽量向“外国人”和“歌手”这两个方向靠拢,搜索词设为该歌手的官方英文名+song。男歌手前四名为: 周杰伦、刘德华、张学友、陈奕迅…
来自子话题:
古筝古琴都学得一点皮毛,关于二者的区别 @李孟晓 说的已经较为全面了,我再提点别的。&ol&&li&琴最初只有五弦,发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加弦一根,为文弦;&u&武王伐纣&/u&,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而筝一般为21弦。&/li&&li&古琴表面一般都有很厚的漆(相对古筝而言),很光滑,而古筝面板上只有一层很薄的漆,触摸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面板的木质纹路。&/li&&li&琴筝的背面都有“龙池”“凤沼”即发音孔,但是琴的共鸣箱较小,音色比较暗而低沉浑厚,筝的共鸣箱大,音色清亮明丽。古筝的有效琴弦是琴码右端的部分,弹拨琴弦时琴声音调不同就是因为有效琴弦的长度不同,另外有些琴曲有移动琴码来调音的(技术活,音准很难控制),还有上滑音下滑音是通过左手按弦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音高。古琴的有效弦长极长,另外泛音时弹奏者用手指轻触琴弦是以改变有效弦长的长度,此时手指的作用与琴码无异。&/li&&li&再说一说弹奏技法,古琴的弹奏技法多样,富于变化,但多是古时已有创新并不很多,古筝的古曲大多是右手弹奏左手作韵比如很典型的《渔舟唱晚》,双手弹的曲子一般都是新作的,另外,古筝中很多像摇、抡这样的技法都是建国后一些古筝艺术家借鉴琵琶的弹奏方法后的创新,古筝曲的难度有很大的提升。&/li&&/ol&&ul&&li&还想说一点古琴的东西。西方的音乐以作曲家为本位,一万个人弹一首曲子弹出来的效果并无大致,(你可能会说风格不同什么的,但是大概你能听出他们弹的是一首曲子吧)古琴则是以演奏者为本位,古琴使用减字谱记谱,谱子里是没有节奏的,一万个人弹可以有一万个版本,如果没人告诉你你可能都不知道两首风格节奏迥异曲子是用的同一个谱子,因此古琴的传承需要人对人的方式,文革时期古琴几乎在中国要绝了,也是这个原因。不过现在有名家打谱(即给谱子定出节奏),也不太要求人对人了。&/li&&/ul&至于悦己还是悦人,这个不要说得太绝对,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弹筝以悦己,遇到对的人,我也是愿意弹琴来悦ta的。&br&——————————无耻的分割线——————————&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欣赏古琴?&/a&对古琴感兴趣的小盆友请猛戳这里,习琴的一点微薄的感悟想和爱琴的人分享。以上。
古筝古琴都学得一点皮毛,关于二者的区别 @李孟晓 说的已经较为全面了,我再提点别的。琴最初只有五弦,发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而筝一般为21弦。古琴表面一般都有…
来自子话题:
张杰音乐方面的土可以自己多听多比较自然有结论,但是其他综合方面的土只要看过《哈林哈时尚》这一段视频,我相信你一定会明白。一般我很少用「不看后悔」之类的词来做推荐语,但对于这个问题来讲,这段视频可以有的关键词是「不看后悔」、「笑翻了」。&a class=&video-box& href=&/programs/view/7qjw5FImKyg&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42b713cc1ccf81/p_2.jpg&&&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title&& 哈林哈时尚 张杰部分&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div&
&div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7qjw5FImKyg&/div&
张杰音乐方面的土可以自己多听多比较自然有结论,但是其他综合方面的土只要看过《哈林哈时尚》这一段视频,我相信你一定会明白。一般我很少用「不看后悔」之类的词来做推荐语,但对于这个问题来讲,这段视频可以有的关键词是「不看后悔」、「笑翻了」。
来自子话题:
人生中知乎第二答,居然就能上知乎日报,也是棒棒的!对了,补充一点,我是个妹子。。。羞射&br&&br&首先解释一下:&br&1.虽然题目是有关歌剧的,但是,题主还有问题补充:“以及高端戏剧迷或音乐剧迷。”&br&2.我个人更喜欢音乐剧,对戏剧和歌剧了解不是特别多,这个页面上有一些我对音乐剧的推荐以及对一些戏剧和表演的评价&a href=&/author/1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子说-华闻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3.有关“伪装”,我觉得这个词虽然不太像个好词,但是对于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其实很多时候都要短时间提高级别,不深入了解,即“伪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但是多了解一些总还是好的,尤其是和妹子在一起的时候。&br&&br&发表的网址:&a href=&/article/1357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看音乐剧指南——教你如何变身音乐剧专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看音乐剧指南--教你变身音乐剧专家&br&&br&&p&来到贵族味十足的英国,绅士地牵着妹子的手,带她来到古典剧院看一出经典音乐剧,待曲终之时在她的脸颊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吻。浪漫极了不是吗?不过先醒醒,为了确保这一切能够按照剧本顺利发展,你需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其中一条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音乐剧专家,让你的学识和谈吐能够成功征服妹子。&/p&&br&&br&&p&&strong&初级o常识篇&/strong&&/p&&p&虽然这是一部速成手册,但是音乐剧基本的常识总还是需要背的。请用5分钟时间阅读伦敦西区的维基百科,注意记住伦敦西区的历史(这可以突出你丰富的学识,介绍时尤其要提到音乐剧的受欢迎程度:“什么,小美?你没看过音乐剧,要知道伦敦西区的观众数却超过了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的总和呢!这周跟我一起来看吧。”这样可以利用妹子的从众心理,让她认同即将要看的剧);正在上演的音乐剧及其所对应的剧院(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时间有限你不可能了解所有的音乐剧,所以当妹子提到某个音乐剧她看过时,你就很不经意的说:“哦,就是那个在xx Theatre那个嘛,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可以体现你对音乐剧的熟悉程度,避免露馅);另外,你要浏览一遍当年Olivier Award的提名和获奖名单,这样即便你没看过所有的剧,也知道哪部剧哪方面比较出色。&/p&&br&&br&&p&&strong&中级o选剧篇&/strong&&/p&&p&来,告诉我,你想带妹子看哪部音乐剧?&/p&&p&《歌剧魅影》?如今是个人就听说过歌剧魅影!《狮子王》?天哪,你怎么不提议在家一起看《海绵宝宝》?&/p&&p&没错,这些烂俗的音乐剧都OUT了,在21世纪,要把自己伪装成热爱音乐剧的文艺青年,你应该喜欢的剧是《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是难得的宗教题材音乐剧,改变了音乐剧长期陈腐的选材,可惜编曲输给了Once,唉”)、 “Matilda”(“我每次听My House时都要惊叹,太精彩了!”这让我想起Sara Brightman版的Learn to be Lonely),或者是“The Scottsboro Boys”(“今年这部剧居然被完全忽视了!唉,英国佬们就是这样一直在做着“创造性的毁灭”的工作”)&/p&&p&记住,无论多忙都要在看剧前把故事情节看一遍,否则当妹子看不懂,问你这剧在讲什么,你说你不知道,那就尴尬了。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剧透会使音乐剧变无聊,看音乐剧与看电影不同,电影看的是情节,音乐剧看的是其中的舞台表现、音乐编曲和演员的表演,况且你到底是要去看音乐剧还是把妹呀?!&/p&&br&&br&&p&&strong&高级o剧场表现篇&/strong&&/p&&p&万事俱备只差最重要的现场表现了,这一环是最困难也是最容易露馅的,所以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希望你能在看剧之前去剧院官网查看剧院的位置以及内部的构造,尤其是需要记住大门到你们的座位的路线。当天,走起来要像这剧院是你家开的一样,闭着眼睛都能到。这叫什么?专业!&/p&&p&在中场休息时,要贴心地带妹子去剧场里的酒吧点一杯红酒,记住是红酒,不仅逼格高而且度数低。更重要的是此时你需要转换话题了,将妹子从你关于音乐剧的喋喋不休中解救出来。你可以谈谈法国波尔多庄园葡萄酒的制作流程,可以谈谈南美酒与欧洲酒口味的不同,这种东西网上一堆请自行百度,重要的绝不是你在这方面的专业度(说错了也可以轻描淡写一句带过: “这就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重要的是让妹子看到你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生活情趣。&/p&&p&在看音乐剧时虽然规 定不可以说话,但是窃窃私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你与妹子近距离接触。不过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说到任何一个名词的时候,你都要用英文来说,无论是歌曲、剧目还是演员名字。你从不说“奥利弗奖”,你更喜欢说其英文名Olivier Awards(请注意:第一个词发音接近“奥利维”,而不是“奥利威尔”)。&/p&&p&同时,时刻注意其他观众的动作,当演员演到动情处,所有人有要鼓掌的趋势时,你要用力、大幅度、全情投入地鼓掌,腰板挺直,双眼直视舞台最好能略带泪光;当演员谢幕时,只要周围有一个人站起来,你就要站起来鼓掌叫好,然后告诉妹子这个表演太棒了,比你去年在百老汇看的那个版本还要好(虽然你根本没去过美国)。&/p&&p&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妹子不懂音乐剧。你若是班门弄斧,那可就弄巧成拙了。不过万一,万一你遇到了真正懂音乐剧的妹子,不要慌张!记住,先狠狠地痛骂一遍伦敦西区现在只追求舞台效果,而放弃音乐上的深入研究(妹子一定会赞同)。接着,你可以再痛骂一遍那些只重视完整性,抛弃深度的剧本(妹子会再次表示赞同,并开始和你一起痛骂)。&/p&&p&然后,在无意中愤愤地表示“美国佬太能砸钱了”之后,你可以用“伦敦西区音乐剧必须探索新的道路才能避免被已经学会用钱包投票的观众抛弃。”这个放之四海皆准话的来结束这个话题,当然了,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去做。&/p&&p&相信我,读到了这里,你已经变身音乐剧专家了。不过,在这此之前,你有一样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找一个妹子。&/p&
人生中知乎第二答,居然就能上知乎日报,也是棒棒的!对了,补充一点,我是个妹子。。。羞射首先解释一下:1.虽然题目是有关歌剧的,但是,题主还有问题补充:“以及高端戏剧迷或音乐剧迷。”2.我个人更喜欢音乐剧,对戏剧和歌剧了解不是特别多,这个页面上…
来自子话题:
文艺青年的范畴太大,圣马丁伦艺的时装设计学生够文艺,brick lane的时髦青年够文艺,savile row的裁缝匠人够文艺,甚至hmv的店员也都文艺范儿。&br&各音乐风格流派的乐手当然是文艺青年典范,以David Bowie混的圈最广,且多有建树。&br&&br&拿文化群体来讲,我最推崇的还是MODs族。&br&&img data-rawheight=&631& data-rawwidth=&950& src=&/cd4f83bb96becfaeba73c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cd4f83bb96becfaeba73cb5_r.jpg&&&br&MODs族是一种典型的下层阶级的Dandy,着迷于细微的服装细节。起源于1960年代。&br&MODs外表精致,着修身的法意西装,尖头皮鞋得擦得如镜面。风雨天西装依旧,当然得配件军绿色加徽章的M51 Parka。一般都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抹上发胶。座驾得是Vespa或者 Lambretta,还得贴上靶标,后视镜能多加装就多加装。劳斯莱斯逼格虽高,但working class的MODs们也只能眼馋。&br&&img data-rawheight=&488& data-rawwidth=&640& src=&/dabd4e5b1d3f6d8bd65f50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abd4e5b1d3f6d8bd65f50b1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49& data-rawwidth=&600& src=&/85c10a3c59acb9e9f0d3bdcf1037cd5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5c10a3c59acb9e9f0d3bdcf1037cd5f_r.jpg&&典型的MODs族座驾。&br&&img data-rawheight=&749& data-rawwidth=&1069& src=&/b8f0c2b0a81b1af7acbdc5e1e8c57a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9& data-original=&/b8f0c2b0a81b1af7acbdc5e1e8c57aae_r.jpg&&MODs族服装&br&&img data-rawheight=&420& data-rawwidth=&630& src=&/deb3d211d1f5be4bfe3c4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deb3d211d1f5be4bfe3c4ef_r.jpg&&著名的靶标图案&br&&img data-rawheight=&804& data-rawwidth=&600& src=&/469c75f35a43a13e5f2eb4d7d83552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69c75f35a43a13e5f2eb4d7d835520f_r.jpg&&当代MODs的演绎&br&&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800& src=&/ef6edb0bfbcc018ecd9a155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f6edb0bfbcc018ecd9a155b_r.jpg&&&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800& src=&/bffd911f18e43ad1ed6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ffd911f18e43ad1ed6a_r.jpg&&&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800& src=&/d2f177ce5edcdd0359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2f177ce5edcdd03596d_r.jpg&&From Dior Homme & MCQ 2014 F/W&br&&br&MODs们听歌当然也得讲究,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mods祖师爷Paul Weller,现在依旧活跃。&br&这个族群就像Paul Smith的设计,外表严谨,内心闷骚,是以最为文艺不过。&br&最后援引一句wikipedia上对于mods的描述作为总结:&b&They aimed at being &cool, neat, sharp, hip, and smart& by embracing
&all things sexy and streamlined&, especially when they were new,
exciting, controversial or modern.&br&&/b&&br&&br&附:&br&1.wikipedia对于mods的定义,重点可读fashion,music,scotter:&a class=& external&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_%28subculture%29&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M&/span&&span class=&invisible&&od_%28subculture%2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vespa北京拍摄的关于mods的宣传片&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ptv/vplay/1883245.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伟士北京宣传片&i class=&icon-external&&&/i&&/a& and&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v_show/id_XMzA1NDYxODQ0.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nky Jam (Vespa Beijing偉士北京 摩徳復興 宣傳片 完整)&i class=&icon-external&&&/i&&/a&
文艺青年的范畴太大,圣马丁伦艺的时装设计学生够文艺,brick lane的时髦青年够文艺,savile row的裁缝匠人够文艺,甚至hmv的店员也都文艺范儿。各音乐风格流派的乐手当然是文艺青年典范,以David Bowie混的圈最广,且多有建树。拿文化群体来讲,我最推崇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b368cb0df9c85ffc815a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b368cb0df9c85ffc815a_r.jpg&&
来自子话题:
《&a href=&/#/song?id=18600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七里香&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续集是《&a href=&/#/song?id=18567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落泪 情绪零碎&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b27b337ee141fd9f9e1a4_b.jpg&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br&两首歌的歌词对比:&br&&br&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br&V.S.&br&于是又一整夜
感性的句子都枯萎凋谢&br&&br&&br&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br&V.S.&br&听夜风绕过几条街
秋天瘦了满地的落叶&br&&br&&br&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br&V.S.&br&冷的咖啡 我清醒著 一再续杯&br&&br&&br&妳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br&V.S.&br&憔悴后悔等等这些
于是我 把诗折叠&br&&br&&br&那饱满的稻穗 幸福了这个季节&br&V.S.&br&分手在起风 这个季节&br&&br&&br&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br&V.S.&br&我落泪 情绪零碎
妳的世界一幕幕纷飞&br&&br&&br&我接着写 把永远爱妳写进诗的结尾&br&V.S.&br&我不想再写 随手撕下这一页&br&原来诗跟离别 可以没有结尾&br&&br&《我落泪 情绪零碎》最后一句:&br&过去被翻阅 结局满天的风雪&br&&br&&br&诗人在盛夏收获的甜蜜,结局却是...&br&(?o???ωo???`)
《》 的续集是《》两首歌的歌词对比: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V.S.于是又一整夜 感性的句子都枯萎凋谢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V.S.听夜风绕过几条街 秋天瘦了满地的落叶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V.S.冷的咖啡 我清醒著 …
来自子话题:
有人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他就是Michael Jackson&br&&br&我知道没图你们是不信服的。&br&&br&以最著名的布加勒斯特“Dangerous”演唱会为例来给大家详解。(感谢评论区中两位的补充,lead guitar名叫 Jennifer batten )&br&&br&下面给出了6种MJ的常用方法,发出来以供大家学习。&br&&br&1、傲娇造型法(摆一个酷炫的手势,配上傲娇的表情)&br&&img src=&/d4d25c4bf2f5a_b.jpg& data-rawwidth=&1026&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6& data-original=&/d4d25c4bf2f5a_r.jpg&&&br&2、抖腿法(跟着节奏一起抖动,假装很陶醉的样子)&img src=&/4b587e171ae84ea5a5a3_b.jpg& data-rawwidth=&1027&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7& data-original=&/4b587e171ae84ea5a5a3_r.jpg&&&br&&br&3、中二少年法(手指快速拨动,想象弹吉他的是自己)&br&&img src=&/be2f878bcdfe2f40f9bc44c96ad006a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e2f878bcdfe2f40f9bc44c96ad006a7_r.jpg&&&br&4、领导视察法(任性地指着吉他手,另一只手要放身后)&br&&img src=&/08ce04a244b_b.jpg& data-rawwidth=&1028&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8& data-original=&/08ce04a244b_r.jpg&&&br&5、风中凌乱法(首先你要装个大功率的鼓风机,Michael很喜欢这玩意,经常用到)&br&&img src=&/e8c7b4cbfda30aa805fa786922ebfba8_b.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e8c7b4cbfda30aa805fa786922ebfba8_r.jpg&&&br&6、熊孩子耍赖法(没有鼓风机的人只能倒地打滚以表不满)&img src=&/ef8dd15e57ec_b.jpg& data-rawwidth=&1028&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8& data-original=&/ef8dd15e57ec_r.jpg&&&br&&br&那玩了这么多花样,该怎样收尾呢?MJ也给出了答案&br&&br&&br&7、妈妈救我(假装被吉他手吓到,带着浮夸的表情逃走(大雾))&br&&img src=&/ecb51db00444bd4eefc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cb51db00444bd4eefc0_r.jpg&&&br&&br&8、I m king of pop(正好逃到舞台中间,尽情地拗造型,接受粉丝的欢呼吧!)&img src=&/c1e7fee2bcf0a094b398b_b.jpg& data-rawwidth=&1026&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6& data-original=&/c1e7fee2bcf0a094b398b_r.jpg&&&br&&br&&br&&br&这场演唱会真的很精彩,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一下。&br&&br&以上。
有人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他就是Michael Jackson我知道没图你们是不信服的。以最著名的布加勒斯特“Dangerous”演唱会为例来给大家详解。(感谢评论区中两位的补充,lead guitar名叫 Jennifer batten )下面给出了6种MJ的常用方法,发出来以供大家学习。1…
来自子话题:
不够精准&br&&img src=&/d838241ffcec4d6cd379ae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838241ffcec4d6cd379aee_r.jpg&&&br&这是伊夫·克萊因《IKB 92》,最近一次拍賣是在 2006 年,當時的成交價:17,656,796美元 &br&很难吗?调色很难?不是,这幅画的价格更像是对波普艺术的致敬。或者是对克莱因回归单纯一生的礼赞。&br&&br&&b&所以什么是艺术?&/b&&br&&b&&br&&/b&我们尽力去揣度,可是梵高画出的《星空》在生前有几个老百姓能够看懂呢?如果尽力去想这幅画难在哪,能领悟《星空》是一个勇敢、热情、用生命挣扎而全部燃烧自己的人去画出来的狂想曲吗?&br&难度?用Difficulty来形容艺术太平面了,太幼稚了。创作的难处更像是怎么画,怎么出立意。但是后续的工作更关键--怎么融入自己的生命,经历见闻。从这点来看,用创作难处来限制艺术欣赏挂一漏万&br&&br&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号称最难的钢琴曲,艺术水平也不低。&br&但难度远小于它的,但同样经典的《月光奏鸣曲》难道不是难得的佳品?&br&艺术,有时候缘分到了看一眼就老泪纵横。《蒙娜丽莎微笑》如是&br&&b& 如果说传统艺术门类往往强调严格的规范和技法,观众欣赏起来比较“有章可循”。&/b&&br&&b&但当代艺术家们比拼的是手段和观念,强调创意和想法,很多艺术品还会涉及到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史在某个阶段的知识和上下文关系。不懂波普艺术怎么欣赏克莱因蓝?不知道梵高悲剧的一生,怎么去理解《星空》?&/b&&br&&b&没看过弗洛伊德的学说,不知道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怎么看得懂《时间的永恒》《记忆的轮廓》?&/b&&br&创作的难处是艺术家的事情&br&看NBA比赛,你是要细细研究科比每次精准的绝杀是多少高难度训练的结果,还是用心去欣赏这个靠努力吃饭,用勤奋过活的男人奉献一次又一次卖力的防守?&br&如果执意揣摩难度。那么,亲,相信我,&b&他不是你的菜,艺术如是&/b&&br&&b&&br&&/b&&br&&b&退一步来讲,理解错了又怎么样?&/b& 误读难道不是一种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难道莎翁要跑出来跟我们解释中心思想?艺术创作与科学有严格分野。在我看来,具备相当的学识涵养,用心去领悟,而无视技法难处,即使是误读又有什么关系?&br&&b&李希腾斯坦的画作:《我可以看到整个房间……可没有人在那儿!》 &/b&&br&&b&&img src=&/a0b65fbb34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0b65fbb34c_r.jpg&&问世以来其表达意思无人能够说清,但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b&&br&&b&这难道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b&&br&&br&--------------------------------&br&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回答混淆了难度与创作者心灵学养和那个时代的背景,这二者是一件事吗?&br&&b&&br&&/b&&br&&b&高票的回答甚至声称艺术就是技术?果真如此吗?且不说有多少形式简单的艺术(当然形式简单内在可能复杂),艺术岂是可以被技术束缚的?我们要去很了解七律的韵脚才能读懂杜甫是多么不容易吗?还是一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已经心潮澎湃?我们要很了解李贺用典的讲究才能知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陵开”的压抑之美?“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恢弘?&/b&&br&&b&用技术来规范艺术,甚至宣称艺术就是技术。&/b&&br&&b&这是误解
这是土匪&/b&&br&&br&&b&欣赏艺术,知道作者,了解时代。懂得流派与流派之间的师承,创新,交锋。有一颗感性的心,不伪装,性情。足矣。至于后现代,至于野兽派,至于超现实,你知道他们的师承,了解他们反叛的缘由即可,何时强求你一定要觉得她美?&/b&&br&&b&艺术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庸人自扰?&/b& &b&&br&&/b&&br&难度就是难度,是技术上的东西。&br&而艺术服膺心灵。我是先被《滕王阁序》的文采征服,再去了解他的用典是多么考究,押韵是多么精准。大致如此&br&&b&&br&&/b&
不够精准这是伊夫·克萊因《IKB 92》,最近一次拍賣是在 2006 年,當時的成交價:17,656,796美元 很难吗?调色很难?不是,这幅画的价格更像是对波普艺术的致敬。或者是对克莱因回归单纯一生的礼赞。所以什么是艺术?我们尽力去揣度,可是梵高画出的《星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roon5专辑v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