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怎么办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我又不想打她,是个女孩,4岁多,可是你这么说不行,她偏要这么做,怎么办??
按投票排序
孩子听不听话,先问孩子的行为对不对,再问怎么做。孩子不听话,根源是什么?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父母也倾尽自己的所有精力,去为孩子打造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家庭。但是……为什么孩子却一点都不懂得珍惜?为什么还要跟父母顶嘴?为什么,孩子,你就不懂得父母对你的爱?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在父母问这些问题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想要什么?孩子在想着什么?你了解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一部著名的新加坡电影《孩子不笨》,让千万父母孩子感触极深,三个"有情有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认为对社会没用的人。学校、老师,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对其不信任和误解,这是值得天下父母好好深思的。你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的孩子是否有顶嘴的行为?是不是常常捣乱?爱玩游戏?记得有一次和家长的分享会中,和几个父母交流,我们让父母们,以及即将成为的父母们,写出问题孩子有什么缺点,说出一直担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很配合,父母们说出了很多问题,最后,我们问他们,你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吗?你有问过他们吗?他们愣住了,是的,我们问过孩子的动机了吗?行为和态度是表层,内心世界才是内核。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乖巧的,一张白纸,爸爸妈妈地叫得你开心,天天腻着你,你疼他爱他,可是你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变了,怎么不听话了,和你疏远了?你担心了,焦急了,开始教导,然后批评,后来还忍住自己的痛心下手打了他。那么……从孩子的角度,他在想些什么呢?行动的背后必有正面的动机。眼睛可以看到行为,智慧可以了解到人行为的正面动机。当你看到孩子做错事情了,你要用智慧了解孩子做这件事的动机,知道他的内心心理。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知道选择教育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拥有学习、进步的机会。作为父母的我们,平时在做些什么呢?我们让家长分为ABC三人一组,A扮演着孩子的角色,B扮演着父母的角色,C是观察者。先让A走出会场,然后要求B待会无论A说任何话,都不要理他(她),A回来了,我们让A跟自己的"父母"分享自己的开心事。一开始,大家并没有任何想法,但是活动结束的时候,有的家长都不禁落泪了,情绪异常激动。在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也无法忍受这般冷漠,开始无聊和捣乱,他们知道,在平时,孩子开开心心地分享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而给予孩子的,确实更加漫长的冷漠。他们终于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吵闹,会捣乱,会选择打游戏机。孩子本是好的,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呢?你有想过平时你对孩子的态度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在平时的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内心世界留下刻印,成为他们的行为。父母要做的,是透过他们的表面行为,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他们只是想你多点关心他,也许是不知所措,也许是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只是很简单地认为,这样做的话,爸爸妈妈会更喜欢他,尽管,他不知道正确的做法。你终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知道其实孩子都是单纯的,他们都只是希望父母的关爱,但你又在担忧了,我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说道理?那么小的孩子明白道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还小,很多道理都懵懵懂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儿子回来,跟妈妈投诉,老师冤枉他了,今天班上很吵,老师罚全班站了两分钟,可是我没有吵闹啊!老师太过分了!这时候妈妈应该怎样?老师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我们的建议是:1、先认同孩子的感受;2、让孩子感到被了解、尊重;3、再带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事;4、带他走出原本的框框。先跟孩子说,知道他站得累了,孩子就会被了解,觉得妈妈是关心他的,再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你不知道是谁说话了,你会怎样?孩子也开始理解老师了,然后问孩子,如果你是说话的那个同学,或者站在其他孩子的角度去想,会有什么感受?这时孩子懂得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一种觉察力,对老师的讨厌开始减少,甚至理解老师的做法。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语言是很重要的。沟通的元素中,内容占7%,语调占38%,肢体语言55%。两种跟爱人说"我爱你"的方法:第一种,只说话没表情语调,爱人是感觉不到的。第二种,温柔的语调,再握住爱人的手,对方就会感受到情感。亲子也是一样,无论是跟孩子说话,还是倾听,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语调和身体语言。懂得语言的重要性,还要知道该跟孩子说什么?孩子做错事了,我们要尽量用正面的语言去说,使用"为什么"要小心,当含有负面词语及语调时,"为什么"可能是责难、抱怨的态度。如果想了解起因或因果效应,避免用"为什么",可以用温柔的语调发问:有什么原因?要先了解孩子的动机,跟他说出不合理事件会产生的后果,最后提供有效的选择,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还有一点,非常有效的教导孩子的方法:"大象耳"嘉许法。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父母在旁边像平常一样得聊天,说话,说点工作啊,朋友啊,然后,不禁意说起孩子的名字,说:小明啊(正在打游戏的小明一下子竖起耳朵,因为人对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和警觉),最近越来越乖了,每次打游戏机啊,每打一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吃点饼干喝点饮料,去学习半个小时了,真的乖了啊。于是你会发现,孩子打着游戏变了,看着钟,时间一到,就利利索索停止去吃东西了。
我是一个三岁女孩的爸爸,以自己对孩子观察、了解和学习,来问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孩子有个自己的世界,缤纷多彩,并伴有追求完美的影子。当长大的我们理解不了时,问题出来了“这孩子怎么不听话”?我女儿两岁前,吃饼干只吃完整的,少个小小的角都不要;颜色只喜欢蓝色,认为在夏天把太阳涂成蓝色,天就不热了。我女儿现三岁,吃饼干不再要求完整的,喜欢的颜色多了红色。相应地,给孩子吃饼干的时候,可以说“孩子听话多了”;给孩子选彩笔的时候,可以说“这样好选多了”。孩子在成长,在慢慢接近我们成人的世界,不再选择完美,不再选择坚持。回忆下我自己,孩童时,信誓旦旦,要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工作后,只想让父母衣食无忧,健健康康;结婚后,成了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我变得听话了,听亲朋的,听好友的;听社会的,听现实的;听现在自己心中那个小人的,就是没有听孩童那个自己的。听话愈多,坚持愈少。回到题主这里,一定要什么办法的话,我觉得还是笨办法比较好,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孩子听话?为什么要孩子听“你”的话?为什么要孩子听“你要求的”那些话?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方便?对孩子多点耐心,让孩子那缤纷多彩的完美世界多停留一秒钟!
看事情,如果不伤害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让她去做。人都是从错误中走向正确..................
倘若你只是想让他听话,有本书叫《1984》,专门讨论了怎样让人听话。
郑渊洁说过,一个孩子都听话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个回答不是针对LZ的提问,而是针对底下变态的答案。
不要命令小孩,多陪孩子, 让孩子把你当朋友。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脾气不好的,家人有没有脾气不好的。 教育小孩除了耐心还是耐心。有些事孩子做了不一定是错的,重要的是学习过程。
不能打,打习惯了就更难教育了
看一档娱乐节目,明星讲教育孩子的。有个明星妈妈说了一件事,带孩子(4-5岁)外出旅游,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就餐,孩子因为兴奋一直敲盘子,明星妈妈很生气,喝令孩子停止,但孩子没有停止,反而大哭起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妈妈强装出笑容,带孩子去洗手间进行教育。刚进去时,还是笑的,待洗手间的人走完之后,妈妈也收起了笑容:“xx,你够了哈!在餐厅大吵不礼貌,你再吵!我就---”说着在孩子身上拧了一把,孩子因为疼就没再哭。在孩子大概7-8岁的时候,因为孩子哭闹,妈妈把孩子赶下了车子,自己开车走掉,停在路边远远的看着孩子(出于安全的考虑,有请亲戚过去帮忙看孩子)。这位妈妈很得意的说:“孩子现在很听话。” 但是,听话真的好么?这位妈妈利用威胁和恐吓让孩子“听话”,孩子为了不被打、为了不被遗弃,于是就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讨好妈妈。这样的孩子,童年期看上去很好,听话,可能还会粘着妈妈,让妈妈觉得“孩子很爱我,你看他多离不开我啊。”随着自我的成长,有一部分在青春期开始叛逆,跟父母对着干,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不错,至少说明,孩子有力量了,他开始做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还有一部分孩子继续“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穿衣服、交朋友、读书、升大学。成年后,他有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奶嘴男/奶嘴女”,他仍旧很听话,有一份说的过去的工作,但是他不快乐,也没有办法快乐的谈恋爱,只能在别人的安排下结婚,妈妈继续做他的“奶嘴”,或者伴侣成为他的“新奶嘴”。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么?再回到开始时的场景,在选酒店的时,父母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特点,要一个4-5岁的孩子安安静静的吃一餐饭,要看运气的,对吧?爸爸妈妈们。也许,可以考虑换个地方,或者带孩子出去宣泄一下多余的精力和情绪,再回来吃饭。在我看来,体罚和威胁永远都不合适。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再要求孩子“听话”了。
录下来,作为“呈堂证供”,每次邻居来、同班小朋友来,就开始放录像,让群众强烈谴责、表示不满、严正交涉。
小孩子耍起流氓来,是没有错对之分的,就和我们大人吵架一样,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谁给你讲道理都不会听的,要让她事后知道这是“丢人的”、“可耻的”、“没面子的”,以后就懂事了!
让她做,犯错之后伤了自己就安慰,伤了别人就打。我家代代如此证明还很好用
想想他为什么不听话呢?可以站在孩子的方面想想呀
多从小孩的角色想想。他她不听你的就是不想让自己不开心。只要不是非常的事。让孩子做主,你可以给建议,或用婉转的方式来说服。尝试告诉他她会明白。
抽空多陪陪她,试着去了解她,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有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她听话做什么?4岁多正是鸡狗见不得的年龄,让她好好玩就是了,别再提这样缺心眼的问题了。
我儿子还小,只有2岁3个月。有时候我会选择一种或最多两种不良行为,对他进行“暴力”教育,其实只是轻轻的拍一下小屁屁,但是会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方法,我想其实就像喂养宠物一样,反复的强调一种行为方式是不对的,他应该可以记住。
推荐家长看《保姆119》 一保姆介入一个家庭分析家长与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 现学现用
对小孩来硬滴是肯定要被淘汰滴~
刚看了两集还不错
她是缺爱是寂寞了,还是企图引起你的注意呢,还是赌气想控制你呢?如果是无理的要求神马的就不理她,如果是因为我的错让她闹别扭了就好好道歉什么的
其实是每个孩子必经的叛逆期的表现。
问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先了解原因。
小孩子听话就不是小孩子了,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他听不听话,而是让他养成一些好习惯对人对事的习惯,思维习惯,自信的心态,实际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参与但是不能干预太多,适当的把握就好。当前位置: >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的结果,也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愿意诚心的配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运动能力的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 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 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自我意识发展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 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 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认为宝宝是在 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 生了。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表现顶嘴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一对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批评就摔门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专家解密: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一对一支招: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耍脾气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专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的版本。一对一支招: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是孩子已经知道的和你多次唠叨的。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夸大地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反驳有理女儿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我觉得很难对付她。专家解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说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弹性和灵活性,他们受思维发展(思维刻板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运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推理(转导推理),并据此反驳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一对一支招:减少笼统的大道理说教,注意具体事情具体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说“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会着急”。针对“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况例外”,否则,孩子下次又会用这句话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逐步发展孩子的思维。不理你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床,要不来不及去公园了。”可他就像聋子似的,毫无反应。专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对策“不予理睬”。这样就不会被轻易干扰。时间是抽象的,幼儿普遍缺乏时间观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一对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时间的。父母需要制定规矩和运用策略。如给孩子有限选择“要么睡午觉,可以去公园;要么继续玩,不去公园”,视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车,就说“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机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儿童公园,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戏内容难以暂时告一段落,则应允许其完成(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或活动,因为培养注意力也很重要)。不断要新玩具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专家解密: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同时喜欢新玩具,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若是可拆装可变换造型的汽车,孩子就能反复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就更能玩出创意玩出名堂。一对一支招: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们拼拼拆拆。引导孩子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他也会兴致勃勃的。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孩子一定大为开心。故意做坏事,还做鬼脸吃饭前让4岁的女儿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却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骂她,她还自得其乐地向你做鬼脸。专家解密: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别是有客人时,孩子有时会感到被忽视,而故意“不听话”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骂。做鬼脸,很可能是有次她偶尔做了,获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气为乐,不再处罚她。一对一支招:对她的鬼脸不予理睬,平静而坚决地要求地把筷子捡起来。若孩子坚决不捡,也不要坚持,自己处理好,饭桌上权当没发生这一幕。因为即使2岁的孩子也会产生内疚感。事后沟通,让她知道,生气时可以扔靠垫(不会摔坏);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我觉得没人理睬我!”平时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缠人撒娇女儿常提出种种烦琐的要求并夸张地诉苦。比如说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时她准会哭哭啼啼地说:“我脚痛,要背(要抱的)”;睡前故事讲好该熄灯了,她又嚷嚷着叫我过去,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又哭叫:“要妈妈陪呀……”专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恋没得到满足,孩子就可能特别粘妈妈。一对一支招:妈妈要注意主动亲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时候才予以满足。如果必须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学会粘你。每天约定一个特定时间,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妈妈属于她。如果孩子总是处于不知妈妈什么时候会陪伴她的焦虑状态中,妈妈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当众大哭大闹在超市排队付账,女儿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闹着要吃,我不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众人不赞成的目光所淹没。专家解密:巧克力对孩子具有特殊的诱惑力,抗拒诱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养。若孩子因哭闹而得到满足,他将学会以哭闹要挟你,控制你。一对一支招:倾听孩子并适当满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场所,带孩子去一趟,给他买块巧克力也不算过分。若肯定不能满足他,就不要带他去超市。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诱惑,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现象。要玩,不肯回家每次带儿子去游乐场,他都哭着赖着不肯回家,弄得我们筋疲力尽。专家解密:这种孩子精力特别旺盛,玩性特别强或是平时玩得太少而玩起来不肯收场,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浓时让孩子离开,无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请理解孩子。一对一支招:让孩子尽可能尽兴玩。平时给孩子更多的户外运动机会,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提前告诉离开时间(如再过10分钟回家),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会取得较好的合作。平时,父母要强调并做到“说话算数”,还要夸大地表扬孩子如何遵守约定。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案例分析曾经有一位中班的小男孩告诉我,他前一个晚上和爸爸到书店喝茶,做“Man’stalk”,我问他谈了什么,他断断续续的告诉我“爸爸和他谈他和姐姐经常打架、吵架的事”,爸爸跟他说:“姐姐很爱你,经常照顾你、送你东西,但姐姐也有很多的苦恼,像一年级的功课很多,有很多的美劳要做,如果姐姐在做功课时,去烦她、动她的东西,姐姐也许会因此没完成功课而被老师责骂,你希望这样吗?”他还说爸爸给他很多的建议,例如,“姐姐写功课的时候,你可以打计算机,也可以陪小狗玩,向姐姐借东西时要有礼貌,并且用完要赶快还,不要霸占。”很有意思的一个man’stalk,爸爸利用一个不错的场所,严肃的指出孩子不好的行为,并提供他可以做以及如何做的建议,以纠正孩子的行为。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不妨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络手册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肯定他。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园方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里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他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孩子不听话时的10个锦囊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珍惜每一个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让孩子变乖的四个暗示法言语暗示言语暗示就是要学会采取一种迂回的赞扬或批评方式对孩子进行赞扬或批评,这样能让孩子在一种相对柔和的环境下接受到教育。对于宝宝没做好或做错的事,不要直接说出来,而要用言语暗示,让他潜移默化的接受。例如你家宝宝早上起来不喜欢叠被子,那么你要暗示他“宝宝很乖,每天总是自己叠被子”,在这种暗示下,宝宝就能知道叠被子会被赞赏,也是一种乖的表现,那么以后他就会逐渐自己叠被子了。 动作暗示你家的宝宝喜欢看电视吗,他会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看动画片而忘记自己到时间去睡觉了吗?这时候,你最好的办法是走去宝宝的房间将他的被子打开,用这样的动作暗示他已经到时间睡觉了。又如,你家宝宝的写字坐姿不对,屡讲不改,那么你可以面对孩子做抬头挺胸之类的姿势,那么他就会跟着作出反应了。孩子做的好时,你也可以通过拥抱或竖起拇指等行为动作来表示赞赏。 眼神教育眼神的暗示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时会比言语上的教育受到的效果更大,因为它的表达更为细腻,父母能通过眼神把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例如,你在给你家的宝宝讲故事,但是他却没有认真的听,而是双手在下面不停的弄一些小动作,这时候,你就要用眼睛紧紧地盯着孩子的小手,他领会到了就自然会停下来了。 表情暗示表情极易传达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且它比眼神的传达更为明显,生动丰富的表情能够从不同反面去教导孩子。例如,你家的宝宝总是爱吵闹,而那时家里来了客人,他吵得更厉害了,这时,你只需对着他表现出一副生气的表情,他自然就知道你因为他的行为而动怒了,这时他就会安静下来了。你还可以通过表情对孩子传达出赞许、鼓励等。 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相关阅读:
最新热点:
大家正在看什么
399794人看过
245881人看过
195696人看过
185703人看过
179172人看过
165988人看过
165600人看过
164925人看过
133760人看过
129488人看过
118321人看过
115950人看过
108835人看过
100079人看过
93469人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不长个子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