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节气24个节气是科学概括出来的

79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9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发布日期:6:35:28来;作者:科协字数:17458;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B);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就是(C);A、24小时37分B、1年C、1天;3.地球公转产生了(B)的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替;A、雨季、旱季B、春、夏、秋、冬四季C、白天和黑;D、大陆板块分裂、漂移;4.月亮是(B)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发布日期: 16:35:28
来源:印江门户网站
点击次数:241作者:科协 字数:17458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B)。
A、1天 B、1年 C、1.9年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就是(C)。A、24小时37分B、1年C、1天3.地球公转产生了(B)的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了(C)的交替。A、雨季、旱季B、春、夏、秋、冬四季 C、白天和黑夜D、大陆板块分裂、漂移4.月亮是(B)而发亮。A、本身发光B、反射太阳光C、反射恒星光5.在宇宙中,只有(B )才能发光。 A、行星B、恒星C、流星6.太阳系中的行星、小行星、彗星都是(B)旋转的,这些天体在运行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那一点叫做(F),距离太阳最近的那一点叫做(E)。A、绕地球B、绕太阳C、远星D、近星E、近日点F、远日点7.地球和太阳系中的每颗行星一样,都沿着自己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旋转。地球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15210万千米,近日点时14710万千米。地球在夏至后过(B),通常在7月初;在冬至后过( A),通常在1月初。A、近日点B、远日点8.地球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比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少(B)。因此,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E )。A、30.2% B、3.2% C、32% D、很有影响E、并无太大影响9.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B)。 A、地球自身的温度B、太阳阳光的辐射C、距离太阳的远近10.过去靠迷信骗钱的阴阳先生们把一年365年,分成“吉”、“凶”两类。今天是“离”日或“绝”日,干什么事都不相宜,叫做“黑道凶日”,而某一天干什么事情都毫无禁忌的,就是好日子,叫做“黄道吉日”。这是(C)。A、有一些根据的B、有道理的C、毫无科学根据和科学道理的11.一年四季和24个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各个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不同部位和太阳光强弱不同的程度等,科学概括出来的(A)。一年365天,除了有(C )的区别外,哪一天都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的分别,更没什么“黑道凶日”和“黄道吉日”。A、气候变化规律 B、凶日和吉日C、天晴、天阴、下雨、下雪、刮风和打雷12.地球大约是在(B)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和现在的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闪电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地球原始的(D)。A、146亿B、46亿C、对流层D、大气层13.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表至地心依次分化为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又分为内地核与外地核两部分。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A)。A、越高B、越低C、越温和14.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A )。A、对B、错C、不一定15.自然界的氧气一般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另外通过(C )也能产生氧气。A、海藻 B、阳极反应C、电解水1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球生物圈意义重大: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将(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将(D)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之一;三是使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F),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B、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C、光能转变成能源
D、光能转变成化学能E、氧气和氢气 F、氧气17.宇宙大爆炸是迄今关于(C )形成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A、银河系B、太阳系C、宇宙18.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于是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D)。A、星系团B、银河系C、太阳系D、宇宙19.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诞生。与接收可见光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天体发出的(D)。A、引力波B、无线电短波C、无线电长波D、无线电波20.射电望远镜由(C)两大部分组成。A、光学望远镜和接收系统B、发射和接收系统C、天线和接收系统21.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A)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的大窝凼洼地,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建成。A、500米 B、1000米C、150022.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B )。A、NASA B、FAST C、FST23.(C)观测的天文学内容,从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到恒星类天体乃至太阳、行星与邻近空间事件等,涵盖广泛。A、FST B、NASA C、FAST24.FAST的科学目标主要是:1、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探索(B )。2、(D ),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3、主导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并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4、探测星际分子,研究(E )、星系核心黑洞以及探索太空生命起源。5、搜索星际通讯信号,搜寻(G )。6、其他应用领域。。A、银河系起源和演化 B、宇宙起源和演化
D、观测脉冲星 E、恒星形成与演化F、太阳形成与演化 G、地外文明25.FAST借鉴国外大射电望远镜的经验,吸收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望眼镜技术,其独到之处在于:1、利用贵州天然的(B)作为台址;2、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球冠反射面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使望远镜接收机能与传统抛物面天线一样处在焦点上;3、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的(E )。A、高山B、喀斯特洼坑C、喀斯特溶洞D、高精度灵敏 E、高精度定位26.混沌天体中的爆炸诞生了宇宙,在形成星球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星系,星系中有(F)银河系,其中一个银河系中有一个太阳系,太阳系中有(B)行星,其中的一个行星就是地球。A、七大 B、八大C、九大D、一个E、二个F、N多27.地球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C )。A、真菌界 B、植物界和动物界C、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28.人类是从较早期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吗?(A )。A、是的 B、不是29.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演变历程,从东非直立人进化到早期智人,一直到约10万年前进化到(C ),即今天的现代人类。A、早期人类B、智人 C、晚期智人30.大约450万年前,(C)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A、人和猩猩 B、人和猴 C、人和猿31.根据古生物学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大致有(B)阶段,即( D)阶段。 A、三个B、四个C、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智人D、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2.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吗?(A )A、是的 B、不是33.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其剩下的放射性(C)含量,就可推断出它的年龄。A、碳-12B、碳-13 C、碳-1434.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大陆与海洋的形成》一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这个超极大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A )后来产生多次分裂、漂移,经过二亿多年的时间,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A、自转的分力B、公转的分力C、旋转35.地震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C)运动。A、地核B、地幔C、板块(地壳)36.地震带是(B )的地带。A、地震分布零散B、地震集中分布37.声音可在(C )中传播。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79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等内容。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 16:35:28 作者:科协 字数:17458 1. 地球...  2014年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4年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大大增加航天器与太空垃圾的...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2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总共 25 题,每题 4 分) 1、冠状动脉位于以...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B ...  公民科学素质测试题及答案(600题)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B )。 A、1天 B、1年 ...  公民科学素质测试题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 B )。 A 、1 天 B、1年 C ...  公民科学素质测试题及答案(600题)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1 2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B )。 A、1天 B、...  公民科学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1)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B )。 A、1天 B、1年...一年有多少个节气?
09-08-10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立春:日 (农历01月09日) 星期二    00:50雨水:日 (农历01月24日) 星期三    20:46惊蛰:日 (农历02月09日) 星期四    18:48春分:日  (农历02月24日) 星期五    19:44清明:日 (农历03月09日) 星期六    23:34谷雨:日 (农历03月25日) 星期一    06:44立夏:日 (农历04月11日) 星期二    16:51 小满:日 (农历04月27日) 星期四    05: 51芒种:日 (农历05月13日) 星期五    20: 59夏至:日 (农历05月29日) 星期天    13: 46小暑:日 (农历闰05月15日)星期二    07: 13大暑:日  (农历06月02日)  星期四    00: 36立秋:日  (农历06月17日)  星期五    17: 01处暑:日  (农历07月04日)  星期天    07: 39白露:日  (农历07月19日)  星期一    19: 58秋分:日  (农历08月05日)  星期三    05: 19寒露:日  (农历08月20日)  星期四    11: 40霜降:日  (农历09月06日)  星期五    14: 43立冬:日  (农历09月21日)  星期六    14: 56小雪:日  (农历10月06日)  星期天    12: 23大雪:日  (农历10月21日)  星期一    07: 52冬至:日  (农历11月07日)  星期二    01: 47小寒:日  (农历12月10日)  星期一    13: 14大寒:日  (农历12月25日)  星期二    06: 4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4个啊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4个啊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个我知道小学还唱这歌那,那时叫自然课O(∩_∩)O哈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涯百科达人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二、二十四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编辑本段]【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o天文训》,《史记o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时间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4.47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日期对照列表如下: 节气 月份 日期 节气 月份 日期 节气 月份 日期 小寒 1月 5日或6日 立夏 5月 6日或7日 白露 9月 8日或9日 大寒 20日或21日 小满 21日或22日 秋分 23日或24日 立春 2月 4日或5日 芒种 6月 6日或7日 寒露 10月 8日或9日 雨水 19日或20日 夏至 21日或22日 霜降 23日或24日 惊蛰 3月 6日或7日 小暑 7月 7日或8日 立冬 11月 7日或8日 春分 21日或22日 大暑 23日或24日 小雪 22日或23日 清明 4月 5日或6日 立秋 8月 8日或9日 大雪 12月 7日或8日 谷雨 20日或21日 处暑 23日或24日 冬至 23日或24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二十四个。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春季 Spring
太阳到达黄经
2月18―20日
3月20―21日
4月19―21日
鸣鸠拂其羽
夏季 Summer
太阳到达黄经
5月20―22日
6月21日―22日
7月22―24日
秋季 Autumn
太阳到达黄经
8月22―24日
9月22―24日
10月8―9日
雀入大水为蛤
10月23―24日
冬季 Winter
太阳到达黄经
11月7―8日
雉入大水为蜃
11月22―23日
闭塞而成冬
12月6―8日
12月21―23日
1月20―21日
本文出处: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和,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后的节气是,其后的节气依次是、、、、、、、、、和。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历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或。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日期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到次年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日。
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为苗历新年,2008年为12月21日,但2009年却为12月22日,因为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
二十四节气意义
图:二十四节气组图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四个节气。
、、、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是开始的意思,就是春季的开始。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蛰是藏的意思。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季的开始。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炎热的夏天来临。
  :暑是炎热的意思。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季的开始。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昼夜平分。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的开始。
  :开始下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寒冷的冬天来临。
  :气候开始寒冷。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节气日期速算法
二十四节气简表
01月03-05日   02月18-20日   03月05-07日    03月20-22日    04月04-06日   04月19-21日
05月05-07日   05月20-27日    06月05-07日    06月21-22日    07月06-08日    07月22-24日  
08月07-09日    08月22-24日    09月07-09日    09月22-24日   10月08-09日   10月23-24日   
11月07-08日    11月22-23日    12月06-08日    12月21-23日   01月05-07日   01月20-21日
更多节气知识:24节气表
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的C值=4.475,求2017年的日期如下:
[2+4.47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季的节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