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中退星辰是什么表达止的意思的卦象是

[转载]在卦象中找到生命与疾病的规律
在卦象中找到生命与疾病的规律
&&&&现实问题:
&&&&有人说:人生就是经历的总和。也有人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台伟大的机器,在岁月中打磨、创造。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无不轮回在四季的色彩中。所以人生是历程,是过往,是遵循自然法则的生命的典范。
&&&&既然有过程,就会有“状”的显现。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发现,发现自我色彩的同时,发现你的身体秘密以及世间万物的秘密。而表述你的身体秘密,理解“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东方文化独有的智慧,更是一种特殊的领悟——《易经》,东方古昔圣人所著足以通神之书,可叹后世未能得其真意……
&&&&董草原解答: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何出此言?因为《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智慧,在这里面隐藏着生命与自然的密码,难怪孔子如此!
&&&&问题是我们真正读懂《易经》了吗?
&&&&《易经》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阴阳。而《易经》的“易”,不是容易的“易”,而是象形字的“易”。易字上面一个“日”字,指太阳。下面的“勿”,指太阳光热,太阳的热量,“刷刷地”照着大地万物。其实整个“易”字的意义就是太阳以及太阳的光热。如果用现代文字的含义和现代文化的表达方法去理解,就会谬之千里。
&&&&宇宙之大,无非阴阳;人之灵长,无非阴阳。老祖宗董仲舒说: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就是说所有自然与人事都受制于天道,天道就是太阳和地球运行的道路。
&&&&而大医孙思邈说,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地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如一个圆形无端的轮子。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对此我坚信不疑。而我对癌症和疾病的认识,包括理论的形成,都是从《易经》中得来的。
&&&&有人将《易经》看作是算命的书,其实也有道理。命,当然包括精神、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生老病死,乃至于由自然及人,由人及自然的关联、关系。所谓“医易不分家”,我认为《易经》就是中医的科学依据。《易经》最伟大之处,就是揭示了自然之道,生命产生、发展、变化之道及其相关因素。
&&&&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样的生长、发展规律?是什么在对生命产生影响……它里面都告诉给了我们。阴阳是物质变化和生命产生的第一个决定因素,而且物质是基础。可以说,《易经》就是以太阳为中心,专门研究、认识自然万物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范围、规律的学问。现实问题:
&&&&“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
&&&&就历史来说,如果君主不明,则百官起而攻之。
&&&&而关乎阴阳,千百年来医易不分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内涵呢?卦,人们轻易就把它神秘化了,这个“卦”到底是什么意思?
&&&&董草原解答:
&&&&从《易经》来讲呢,《周易正义》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人。”就是在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中。比如今天你和我对话,明天我就在另外一个地方了,你也变化了,当然这是小范围的感觉。
&&&&现在人们提到《易经》,普遍的说法就是《周易》了。可是这个“周易”的“周”呢,有的人就理解成周朝的周,其实不是,它是周全、周备的周。为什么说它周全呢?就是说《周易》把象形文字时代的作品全都周全的收集下来。
&&&&其实呢,如果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八卦。卦是什么?“卦者挂也”,这个挂,又是什么意思呢?“……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把个东西挂到那里,然后你看到了,就按照这个物象去展开想象,去猜。象,首先就是一种物的形象或现象,然后根据这个物象或现象,去体会和感悟。
&&&&比如我们这个地方的人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大年初一贴错门神。其实这就是在说一个物象。看字面所表达的就是贴错门神的物象——正确贴门神必须是面对面的,贴错了,就你一面我一面,背靠背了,这物象意思是说这家夫妻反目,家人不和。
&&&&卦体文和现代文不同,表现方法亦不一样。现代文字都是直接表达,过去没那么直接,他不直接说你家人不和,而是用物象的方法,卦呢,就是这个意思。要是换成现代文字来解释这个东西,就弄不明白了,贴错门神跟家人不和有什么关系呢。有句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象形思维是东方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以含蓄会意为基础。
&&&&如此来讲,只有打开心灵懂得会意,否则就读不懂古人的心思。
&&&&不理解象形文字的人肯定读不懂《易经》,八卦是这样,太极图更是这样。因为太极图也是一个物象,它把这个物象挂出来给你想。
&&&&你看太极图,就这么几笔,但是生命、宇宙都在这个图里了。
&&&&外面这个圆圈,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太阳和地球互相作用以后,运动形成的一个道,就是天道。天道干什么呢?把所有东西都圈起来,所有生命、物质的发展和变化都不能跑到这个圈外边去,这个圆圈就是自然给生命立的规矩。
&&&&总结一下呢,《易经》同时也表达了三个意思:简易,就是这个圆圈,很简单;交易,宇宙万物彼此都有关联,交叉,变化;不易,有个本体论,永恒的,以不变应万变。&现实问题:
&&&&有段小品中唱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但是现代人还真是把黑白给颠倒了——晚上操劳,白天睡觉。“天道”可以这样违背吗?
&&&&董草原解答:
&&&&《黄帝内经》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什么意思?天道不可违背。
&&&&咱们先看一看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太阳和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两股力量,放到太极图里就用一黑一白两种颜色来表示。黑色代表了幽暗、沉静,是阴;白色正好相反,是发光,发热的,就是阳。
&&&&太阳是阳,阴是什么呢?是地球。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古人看问题没有那么复杂,他首先察觉到的阴阳是什么呢?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太阳的光照角度决定了地球的白天和黑夜。
&&&&天生阳,地生阴。天指太阳,地指大地。很明显,阴和阳就是指冷和热,冷、热就是两种不同的自然力。有了这两种自然力的作用才会有世界万物的生命现象。而在这两种自然力中,以阳为主。所以古人很崇拜太阳。直至今天还有人在研究古代的太阳神崇拜和太阳文化之传说,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太阳神。因为只有太阳的光热照在地面之上,才有光明,才有温暖。到了晚上呢,太阳运行到另一个角度,照不到地面了,天就黑了,而且要比白天冷。白天和黑夜不断地轮换,阴和阳也不停地转换,冷和热也要不停地转换。
&&&&关键问题是阴为黑色,那么夜晚为黑色,黑色又为幽暗沉静,我们就可以知道生命一定要在沉静休眠的时候静养。好比弹簧收回,恢复的状态,而你偏偏不让它收回,后果是什么自然就明白了。
&&&&很多人说阴阳不太好明白,其实明白冷热就行,阴和阳就是冷和热,阴阳力就是冷热力。&现实问题:
&&&&现在演艺界经常有“八卦新闻”,大体意思就是演绎出来的、不着调的事件,似是而非。这似乎和真正八卦的意义有所不同。那么,《易经》中的八卦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展现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呢?
&&&&董草原解答:
&&&&《说卦传》里面说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什么是性呢?就是心灵的所有活动,命呢?易中之命是指命令,天命指天的命令,生命指生的不可违的命令。人生性命攸关,阴阳和谐为第一要素。《易经》中的阴阳、八卦才是事物无限演绎的原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的意思就是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说中国的太极图是最早将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思想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还要早几千年,是人类文明的最早体现。
&&&&中医理论讲:阳中有阴,阴中也有阳,两者绝对不能分开。水是阴的,火是阳的,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火把水烧热的时候,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呢?所以《易经》里面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在说明什么呢?说明冷和热这两种不同的力,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又各生出一阴、一阳两象,就是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四象呢,又各自生出一阴、一阳,就变成八象了,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来。
&&&&先天八卦反映的科学原理,就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医理源于易理”,说明医易是一脉相承的,若舍易论医,《内经》中的许多秘密就难以完全揭开。所以说只有了解中国古文化,认识了先天八卦,才能真正找到与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三大基本学说间的内在联系。
&&&&《内经》里面说,人类居于天地的气交之中,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露》)也在说明人体脏腑之间,存在着脏气升降的相交运动。天地阴阳二气是这样进行气交运动的:“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所谓“上者右行”,就是说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所谓“下者左行”,就是说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而在人体中,人中这个穴位十分重要,它是连接人身之天地的交通枢纽。
&&&&八卦——乾、坤、离、坎、巽、震、兑、艮,这八个字很重要。古人跟我们现在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用张衡的话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意思是什么,天包裹着地,就像蛋壳包裹着蛋黄一样,我们人呢,就站在“蛋黄”上看问题,太阳呢,就在蛋壳上面旋转。那么先天八卦的阴阳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太阳运行之道就是地面冷热变化之道,万物变化之道,告诉我们物质变化,生命产生、生存、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太阳的热力和地球的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冷热力对物质的变化,及生命产生、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认识冷热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始,应用冷热是物质文明的开始。&&&现实问题:
&&&&从《易经》到中医,从《易经》中的阴阳,到中医大夫口中的阴虚、阳亢,再到五行,它们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为什么现实中的中医人对《易经》的使用并不多见?
&&&&董草原解答: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乾和坤。乾,是指太阳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点,所以乾的阴阳符号是纯阳的,等于把太阳的整个内容和作用都包含在这个字里面了。
&&&&当太阳走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最温暖的时候:一年中的夏至,一天中的正午都是乾。反之,坤是最远的一点,是纯阴的符号,最阴就是最冷,也是说当太阳到达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最冷的时候。
&&&&阳是从太阳来的,阴又从哪儿来的呢?从大地中来。大地本身就属于阴,它没有发光发热的属性,所以坤又代表着阴阳的阴,它有几重意思。因为当“坤”离太阳最远,也是最冷的时候,就出现了中医理论中的太阴。
&&&&总结一下,乾有三种意思:第一,是指天上的太阳;第二,因为大地的热来自于太阳,乾又成为阴阳中的阳;第三,因为乾点是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最热,所以乾呢,又是我们距离天上太阳最近的一点,又为阴阳中的太阳。
&&&&乾是夏至,是午时,坤就是一年中的冬至,一天中的子时。坤也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大地;第二是阴阳的阴;第三是极度寒冷的“太阴”,我们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点。这就是乾和坤这两个字的意义了。
&&&&可以这样理解:乾象征着天,统领天地间的阳气;坤就正好相反,代表大地,统领天地之间的阴气。这也理解了为什么人需要晒太阳,在外,阳光能驱散阴霾,给万物能量,帮助它们生长、发展。在身体内,阳气能驱走寒邪、风邪。
&&&&所以阳力、阴力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原动力。古老的中医文化完全是按照《易经》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的。产生阳力的太阳和产生阴力的大地,是在坤点上交会的,就是说日升日落都是在这个点上开始。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说,当太阳与大地运行到坤点相会后,必然进入了另一个循环,太阳的角度开始一点点地偏移,阳力发生,万物开始复苏,有了全新的生命。
&&&&在人体里面呢,八卦乾在上为九五之尊,统领万物,坤在下为生命的根基,承载万物。人的生存与生育,首先要靠下部坤这部分,这也是肾的功能,所以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以养肾水而加强生命力,益寿延年,就是这个道理了。
&&&&放到人体上来说,坤的位置就是肾的位置,坤的位置在下,肾的位置也在人体的下部。中医的肾不只是说一个器官,主要是说它一个系统的功能作用。那么坤是太阴,肾也是太阴。
&&&&乾呢,是指人体的什么?就是指人体的心。
&&&&中医的心有两层意思,一个主神明,一个主血脉。血脉这个心是肉心,神明是中心的心,就是大脑,也是一个人身体里面真正的太阳,最高位的头。
&&&&那么血液的循环又是怎样的呢?也是按照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的。自然正常人的血流动,是由太阳热气带动的。太阳向我们靠近,血流动速度就逐渐加快,太阳远离,血流速渐减。夜里安静,血液流动也舒缓;太阳慢慢地升起来,血液流动也轻快起来,太阳充足,大地的温度升高,热量大了,血流的速度也会渐渐变快。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也是血流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个现象,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春天和夏天是他们最好的时令,秋冬天是病情变化的危机时期。
&&&&下午太阳慢慢下山了,温度低了,血液流动的速度又慢了下来,所以有人说自己下午感觉不舒服,有缺氧的感觉,这样的人血液循环就不好。当然了,血液循环不好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后面慢慢会讲到。&现实问题:
&&&&不了解生命的现象和本质,就不能正确养生和解决疾病的问题。中医讲“天人合一”,但是怎么合一?多数人简单理解为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其实,对于个体生命来说,阳是外部环境,个体生命为阴。就人体而言,后背为阳,腹部为阴。阳为主,阴为辅,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生存的环境非常重要,从小的环境来说,后背的保阳、护阳亦十分重要。然而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很注重五脏六腑的养护,却忽略、甚至根本不在意对后背的保护。
&&&&董草原解答:
&&&&《黄帝内经》里面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这是根据《易经》的原理说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人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构成的。外界环境、气候、宇宙、星辰是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指生命。
&&&&按照“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人是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太极图。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胸中自有乾坤在。
&&&&对个体的“人”来说:外界是阳,指人的皮肤之外——人所在的生存环境,包括日月星辰,对他来说就是阳;人体本身呢,就是阴。阴阳以阳为第一性,阴为第二性,阴阳是一个整体。人由外界环境和身体本体构成一个整体的生命,没有外就没有里,就没有生命,身体本体外部的天,即大自然,是构成生命的主要部分。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最基本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人之个体的阴阳呢?
&&&&“夫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为阳,说明人体的背部很重要,西医说的中枢神经,血脉也是从后面走,而里面的五脏六腑是物质基础,次之于背阳。
&&&&所以说产生疾病,从宏观来讲,无非就是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本身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风水”正是人身赖以生存的外部“阳气”,而人的健康与和谐生活必定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其中地理环境对于人的生存空间以及生存心理作用为最大。现实问题:
&&&&“四平八稳”,“方方正正”,这是老辈人传给我们的大智慧。也就是《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生理学而言,这句话的含义类似于“内稳态”。阴阳暨乾坤。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乾坤这个词,比如“一计定乾坤”、“一招定乾坤”,可以说乾坤是万物一个总体的框架,生命、健康都取决于这个框架是否中正、稳妥。
&&&&董草原解答:
&&&&一个天,一个地,始定乾坤。“乾为阳之极,坤为阴之母”,它们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乾坤原出于先天八卦,定乾坤是先天八卦时代,距今约七千年,人类开始认识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及太阳对地球万物作用的表现,定乾坤就是开辟新世界,创立新思想。
&&&&中国的文字经过了几次简化运动,这让我们离远古文明更加遥远。古人的象形文字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原来的坤字,就没有这个“土”字旁,是单独的一个“申”。古文中的“申”是一个圆,里面加一个出头的十字。古人呢,有一个阶段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知道那是错的。申是指大地,大地是圆的,而《易经》学说里一直就是认为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所以坤是指大地,把大地的整个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申字中间的十字,表示地球的中轴心。从申字可以推断出七千年前先祖们已经知道了地球的中轴线。
&&&&乾是天极,坤是地极。《黄帝内经》和《洛书》里面都提到天向左转,地向右行,两种力量是对行的,而太阳和大地共同运转到坤的这个点,就是所谓的“乾坤大挪移”,实际上是新的一轮“圆运动”开始了,旧一轮结束了,要进行交换了——阳动到极处而静化成阴,阴静到极处而动变成阳,都在这个点上,这就是物极必反。
&&&&民国时期,彭子益著了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关于阴阳的问题也是这样阐述的,重点强调的就是这个循环不止的圆运动。
&&&&太阳运行到距离我们最远的远极点,坤,极必反,又从坤开始向我们靠近,到达乾之近极点,又开始离去。物质变化、生命产生及生存发展的动力——冷热力,也是这样热极则冷,冷极则热,周而复始。从这个原理来看,中医临床辨证寒热非常重要,因为阴阳变化复杂,有些时候完全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个意思。
&&&&自然生命在冷热力的牵引和限制下,由一个周期发展变化到另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必然有前期的上升进化,进到极点开始后期的退化还原。任何自然生命都不可能直线上升进化,周期内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是一定的。正如董仲舒所说: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要改变生命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首先要改变太阳、地球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否则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有直线进化上升的可能。&&现实问题:
&&&&父母为天地。社会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认识:不孝敬父母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这个认识从根本上也说明了一点,不尊重或者不懂得感恩天地的人,是违背天道和人道的。由此角度来说,《易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
&&&&细细品味下来,八卦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很美好的寓意,了解了这些字的含义,就明白了季节里面的精彩故事,也会获得关于生命的感悟。
&&&&董草原解答:
&&&&关于卦象,还有很多深意。中国有句古话,父亲为天,母亲为地。说明这些远古的文化已经侵染在中华民族的骨血里面了。那么如果说,乾和坤是父亲和母亲,其他六卦就相当于他们的六个孩子。万物为天地乾坤所生,子女为父母所生。所以父母是乾坤,又是阴阳,又是天地。这是用八卦原理反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
&&&&你看先天八卦的那个横道,连续的横杠代表阳,三条就是纯阳。断开的横杠就代表阴,三条代表纯阴。除了乾是完整的三条横杠,坤是三条断开的横杠外,其他六卦都是阴阳掺杂的,说明它们都是由乾和坤演化而来的。
&&&&比如这个离卦。
&&&&离卦,可以理解为“丽”。是最美丽的一个卦象。
&&&&为什么呢?《易经》里说离的物象就是清晨初升的太阳,日出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与离卦相对应的是坎卦。
&&&&坎卦,坎的物象是一个深窝,太阳都照射不到的地方,深窝下面很冷。就地面来说,它是阴中至阴,阴到极点。离呢,是阳到极点。《罗经透解》里说得很清楚,“离、坎”这两个点的位置恰恰说明了月亮运行的终始点都是它们——月亮运行到坎的时候,是月圆的时候。月亮的阴就从离开始生成,从离向震逆时针运行,到了坎点,月亮就圆了。从离到坎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就是月亮形成、变化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八卦图中,乾坤主上下——是太阳的运行规律,离坎主东西——是月亮的运行规律。以乾坤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阳历,以离坎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阴历。
&&&&这就是阴阳日历的由来。
&&&&国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月亮的盈亏不仅造成地球潮涨潮落,还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在月圆期,医院的接诊率比平常高出几个百分点,痛风和哮喘发病率上升,并且能影响人体激素平衡,甚至引发车祸。但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却一直没有找到。他们没有从八卦入手,进行探寻。如果从卦象上来看,一方面,月圆这一天属于阴极,阳气势弱。另一个方面呢,阴坎向阳离转换,自然界在发生转换和变化。身体呢,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有可能旧病复发。就是说不是月圆使人生病,而是这段时期随着自然界阴阳的改变,我们的身体内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既然我们已经明白,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必然合一,那么外部自然界大的变化必然对人体有这样那样的影响。
&&&&西方人研究天文是纯天文研究。古东方人研究日月星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月星辰与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相关因素。中国的天文学,实际就是天文生命学。
&&&&震卦,它的物象是雨、星、辰,表现的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
&&&&当太阳转到这一点的时候,大地开始暖和了,春天要到了。然后顺时针,慢慢走向离。从季节上看呢,这时候就到了春分时节,真正的春天到了。
&&&&再行走,又到了兑。
&&&&兑是什么意思?上面两点是象征眼睛和眉毛,中间的“口”是身体,下面两条腿,合在一起就是手舞足蹈的样子,所以兑也是很高兴的意思。高兴得眉风色舞,手舞足蹈,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太阳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大地已经变暖啦,人们脱离了一个冬天的寒冷,很喜悦,万物都很高兴,就“兑”。
&&&&悦字,左边一个心,右边就是兑,头上那两点是说高兴了,一张“口”,上面口沫横飞。
&&&&中国字儿细品味起来真是有底蕴。但是现在好多字都变了,跟古代的字都不一样了,你就看不出里面的意思了。
&&&&咱们接着往下说,太阳从兑再接着走回到乾,夏天就到了。这一圈儿就又转回来了。
&&&&按照每一天来说呢,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自转,每一天都要转一圈。地球自转呢,每一天都是从坤开始,随着太阳从最远的一点慢慢地向我们靠近,走到离,这时天亮了。再往上走到乾时,正好是正午,太阳离我们最近,阳气最盛,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然后又到坎,太阳离我们又远了,阳气变弱,阴气变强,天就黑了。
&&&&按季节来说呢,地球公转一周,太阳从最远的坤点向我们靠近,到达乾点是太阳最近于我们的一点,就是夏至。夏至这一天,按节气来说,是四季中最热的一天。然后又继续转,太阳又开始一点点远离我们。
&&&&巽卦,大地开始冷了,就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立秋了。
&&&&巽的卦象是什么呢?就是太阳到了这个位置,万物已经成熟了,庄稼也开始收割了,收割是弯着腰的。但他不是一个人收割,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就是说大家都在弯着腰收割,两个巳下面的“共”就是很多人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乾、坤、坎、离处在四个正位;艮、震、兑、巽处在四个隅位,就在四个角落里。前面几个都说到了,艮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明白。你想想,艮字边加一个目是什么字呢?就是眼。
&&&&艮卦,为无目之眼,是睡觉休息之物象。艮字边加一个目是眼睛的眼,但是眼睛的眼没有“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不见目的眼,就是睡觉、休息的时候。
&&&&太阳运行到这个点的时候,按照地球自转的规律,相当于到了晚上10点以后了;按照公转呢,艮时是立冬的季节,立冬了,该冬眠的冬眠,万物都要休息了,艮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地休息的时候,也是人应该休息的时候。
&&&&等又回到坤的时候,就一圈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又降临了。&&现实问题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不法于阴阳,一天中的时辰也分为阴时与阳时。其中,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时;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时。
&&&&现代很多人亦十分重视“子时”,认为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夜里的11点到1点,所以很多养生、习武之人都对这个时候有所认识,选择在每天的这个时候练习功法。
&&&&生活中我们怎样运用这个“子时”养生防病呢?
&&&&董草原解答:
&&&&阴阳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亥时为阴极之时,子时为阳生之时,这个时候,天地之气机也处在阴极而阳生的状态。
&&&&中医人很强调这个子时,因为“子”的位置就是先天八卦中的坤位,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太阳运行一周天,都要回到坤这个点上,说明太阳的一个周期从这里结束,第二个周期又是从这里开始。所以子时,既是代表一天的结束,同时,第二天的太阳也从这个时辰开始升起。
&&&&“子”是什么意思呢?是种子的意思。子就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周期的开始。拿稻谷来说,每年的春天,农民开始播种、育苗,一粒粒的种子被埋在泥土里,慢慢地长成一个新的生命。到了秋天,这个生命成熟了,完成了一个周期,农民就把稻子收割,再从里面挑出比较饱满的“果实”,又变回一粒粒的种子,为下一年的播种做准备,就这么周而复始。
&&&&正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也提到的阳气在沉入地下、封藏水里的过程中,到了子时,一方面阳气已经完全沉入地下,另一方面峰回路转,开始从水中慢慢回升。所以道家称子时为“活子时”,意在一个枢机,认为这段时间是“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物极必反,这也是子时的真正含义。这个大的循环既是一年的规律,也是一天的规律。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矛盾的最尖锐处,总会峰回路转,而善于抓住“枢机”的人总是高手大侠之类,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我们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体,与天地之气机的变化总是息息相关。就是说人的身体内部和宇宙、太阳这个星球的法则是一个原理,共同活动在天地间。阴气极至之时正是元阳初生之时,也就是人体内的元阳之气开始萌动之际,先天之精在这个时候自然萌生。这时,借天地阴阳交变之机炼化精气,就有夺天地造化之意。这时是进行炼精化气的最佳时机,所以古人提倡练子时功。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大家都来练子时功,但是如果还想在子时养生,怎么养呢?我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静候”的状态最好,你的意念、思维或行为都有所关照,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有体会就有收获。&&现实问题:
&&&&阴阳的原理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篇就说得很清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构建和谐人生的美好乐章,阴阳是支撑生命的顶梁柱,阴阳和谐是健康与快乐的源泉,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阴阳互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力量。
&&&&董草原解答: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的意义深远,不仅讲出来了一年里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的生长情况,也道出了我们人体一天的变化规律。有心人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阴阳变化,就是体温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是很小的。大了也不可以,超过正常体温几度人体还受得了吗?
&&&&在北方的乡村,我们会经常看到母鸡抱窝的现象,母鸡用自己的体温来孵小鸡,这个温度是非常严格的,否则就孵不出小鸡。也有农妇在热炕上“假装”母鸡孵小鸡,这个温度就很难了,有经验的农人就会用手反复调整位置,挪来挪去的,才能保证孵化率。
&&&&我们人体的温度也有个标准,温度高了,温度低了,阴阳都要失调,这就是病。中医治病的道理非常简单,是以偏救偏,用寒来治热,用热来治寒,以其达到阴阳平衡,温度正常了,病也就好了。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除掉外力所致的外伤,人只有三种病:一种是阴阳力引起的冷热病;一种是五行,也就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一种是精神问题引发的疾病。
&&&&中医的精神——就是人的“太阳”——为首要地位,阴阳是第二位,五行是第三位。
&&&&我们仅说阴阳力这一个问题,这是生命的力量,这个力的作用也最为重要。自然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需要这个生命的力量。阴阳力越大,物质的变化、发展的范围越大,速度就越快。如果阴阳力小的话,相对的物质变化发展的范围就越小、速度就越慢,比如老虎与乌龟的阴阳力。
&&&&每一种生命,不管高级、低级,都是一个独立整体,都有自身标准的物质结构、机能作用。都受自然条件、自然规律控制,都有其固有的发展、变化范围、规律和速度。而重要的是,每一种生命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温度,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特定的体温。高级生物与低级生物需要的温度不一样,低级生命的温度适宜低级生物的生长,如果这个温度升高了,低级的生物就会死亡。
&&&&比如猿是低级的,人是高级的。低级的猿类要想变成高级的人类,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体温,体温不改变就没法达到高级的人。所以,进化首先要改变温度。温度一改变,原生物必然死亡,进化就必然终止。而我们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本质、距离不变,地球上的阴阳规律就不会变,自然规律不变,地球上的生命就要按照固定的范围、规律和速度生长、发展、变化。
&&&&我们将阴阳力、冷热力放到我们的身体里面,回归到中医的世界里,那么中医在其诊疗行为中是怎样理解冷热作用的呢?
&&&&清末名医郑钦安说过这样的话:“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好的中医人应该在阴阳寒热的辨识上下功夫。假如不辨阴阳,寒热也辨不准,那就是等于草菅人命,慢性杀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庸医杀人不用刀!因为没有热,你给去热,受害的就是人体的阳气。
&&&&比如大家经常爱说自己上火了,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等,是真的上火吗?还是经络不通?或者寒极生热?这个时侯,糊涂大夫一上来就用寒凉的药物清热、消炎就是最大的错误。实际上我们又回到了阴阳的问题上来了,人体里面之所以有正常的温度、舒服的状态,是因为有阴阳力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这个阴阳力既是生长力,同时也是约束力,它将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今天说的“温度”,就是易经中的阴阳量化。
&&&&所以只有知道了阴阳,才能医治人的冷病和热病。中医治病救人,首先治阴阳,救生生命力。生命力正常了,人就正常无疾病了,健康就恢复了。这才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根本大法。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现实问题:
&&&&有记载说,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就像那弯弯的月亮形状。在古代的象形文字时代,古人也用平时最熟悉、最了解的东西象征那些个看不到的东西。五行就是这样命名的。
&&&&董草原解答:
&&&&五行的命名,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意会含蓄之美。比如木,木为少阳之象,少阳是生命发生所必需的初步热力,这一初步热力很好理解,是春天,是青少年时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生命发生的必需作用力,没有这种力作用,生命就不能发生,所以说木是生命的象征。
&&&&五行学以木为主,以土为本。
&&&&木又代表春天,大地上木气繁盛,万物都苏醒过来,种子发芽了,生命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木是春天,春天是木,木对生命的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在人体里表现为肝气,肝气对生命的功能作用也就是春天的作用。
&&&&火,是阴阳中的太阳象征物,是阳热中的最高热。它的高热像是一股很强大的能量一样,催动了自然生命的高度发展,代表夏天,万物都生机蓬勃,是生命的极盛阶段。
&&&&按阴阳生命学的原理,阴阳以阳为主,也就是说阴阳力中阳力是生命的主力,阳热越高,阳力越大,生命发展也就越快越盛,火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太阳的高热力作用,即夏天的作用。
&&&&金,金者刀也,是少阴之象。少阴是初步冷力,是克制生命的工具。世间万物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是因为有力的作用,万物得热力作用则生长发展,热力越大,膨胀生长就越快;冷缩,是因为冷力的作用,冷力越大收缩就越大。刀是什么呢?是用来“收割”的,代表秋天。你看秋风一起,树上的叶子就开始哗啦、哗啦地往下掉,秋风像刀一样把地球上的生命收掉,落叶归根,护根。万物很快就自己凋零了,因为要抑制它的生长过度,所以要克制。金对生命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
&&&&水,是太阴之象。水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热量,其属性最阴、最冷,代表了冬天。太阴的作用,就是使万物极度收缩潜藏。没有少阴的作用,万物就会过度生发而提前死亡。没有太阴的作用,万物就不能得到最高的静养,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水是生命继续生长的源泉。水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
&&&&土,土为大地之象,生命所需的物质都在大地当中,土是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土对生命的功能作用,就是物质的作用,承载的作用,像一个传输的媒介。
&&&&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金、木、水、火、土,是使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五大功能作用。现实问题:
&&&&说到五行的话题,我们会感觉似懂非懂,再谈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五行是如何表现的,更是云里雾里。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中医的五行理论?理解了五行的意义就知道了疾病的秘密吗?
&&&&董草原解答:
&&&&如何认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生成与功能?那就要看先天八卦图。那是一个生命整体的运行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来看先天八卦的运行: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为精神,主神明。坤是肾。于是天从左转,则是人体的右边。到春天了,就是木,木就是肝。到夏天,到最高点则是心,但是心有两个指向:一个是指头,太阳这个心;一个是中心,心脏的心。再下来,就是肺,心肺是在一块儿的,但是心脉是通上的,通向那个最高的神明。再到中央,太极图的中央是土,土就是大地,就是脾胃这个体系。而头就是太阳,太阳在八卦之外,下面就是五行,所以又叫五行六位。
&&&&五行是对应太阳而生的,没有太阳就没有五行,所以太阳和五行是君和臣的关系,放到身体里面,头部就是太阳,五脏六腑的相生相克就是五行关系,脏和腑是臣民的关系。
&&&&五脏六腑分别是维护身体的几位“长官”,它们的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五行关系,共同存在于一体,互相牵连,互相克制,直至达到各取所需的内稳态——平衡。
&&&&首先我们应该来认识一下五行的原理,为什么是“行”字呢?其实就是动力的意思,行动力。以这个“行”字来说明宇宙万物永远在转动,不能有一刻停止。
&&&&我们来看一下五行在身体里面的生克关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医里命名的“五脏六腑”,不是指西医中所对应的具体器官,而是五种功能和定位。
&&&&在五行之间,它们是相互感应,互为幻化的。它们的关系是稳定的,平衡的,任何一方过度或者不足都是对这个“团队”的伤害。这个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在一定的感觉中,非常美好,如果一方出现了过激的表现,极度自私,将对方的一切视为己有,就会给自己和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工作等等带来伤害,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比如肝者,将军之官。主生发,就是可以发号施令,生发得好,对肝有利;但是不等于你可以胡作非为,以为官大就可以大发雷霆,在大怒的情况下,反倒会伤害了肝。
&&&&有一个成语是欢欣鼓舞,是说心灵欢喜可以鼓舞正气,但是范进中举却是一个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脾这个长官,它喜欢甘甜的东西,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是一旦过食味甜,甜食吃多了,又能导致胃呆脾滞。“呆”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好日子过久了,进了蜜罐子,人反而没有了激情和感觉,麻木了。为什么一些小孩喜欢吃零食,正经吃饭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胃口,不是他不喜欢吃饭,而是零食里面过多的甘甜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孩子就是不知道饥饱了。
&&&&那么五脏之间的相生是怎样的呢?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而五脏之间的相克是这样表现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在先天八卦中,第一生阴阳日历,第二生五行,第三生六十四卦。我们前面说到了先天八卦的四象,就是说它把天道分成了四份,“木为少阳之象,火为太阳之象,金为少阴之象,水为太阴之象,土为大地之象”。这四象呢,又进一步说明了太阳对万物的不同作用。因为在先天八卦中,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的进一步发展,内容也与阴阳相关,所以平时大家都习惯并称阴阳五行,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中的一个支派。
&&&&现代的很多学者解释五行为五种物质,但这样解释的人,根本没有考虑过五行是产生于五帝之前,那时候的字是物之形,根本没有物质这个概念。金、木、水、火、土呢,其实就是当时人们普遍熟悉的五种物象。这五种物象,象征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五大不同功能作用。&在中医看来,生命就是由有形的物质体和无形的生命机能作用构成的。
&&&&前面我们说过,人的心有两个指向,而主神明这个心呢,在先天八卦里面,它是乾的位置,我们中医说“心主神明”,因为神明是人身上的最高精神统帅,高高在头部。如果用国家这个整体来比喻的话,在古代就相当于皇帝,在现代,就相当于国家最高元首。这个神明,在哲学上讲属于意识的范畴,这是神明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另外的一个肉心呢,是主血脉的心,在五行属火。这个火呢,则是说它的功能作用,不是现代医学解剖下的器官。那么除了心,其他四脏所管辖的是什么呢?都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功能。咱们看脾、肺、肝、胆,都有月字旁,说明和肉身有关,月字旁在古代就有肉体的意思。
&&&&“心”可就不同了,它是神之宅,就是一个皇宫啊,古时候的紫禁城,现在的中南海,是核心的位置,不能受邪。我们的身体呢,好比一辆汽车,功能齐备,但如果没有一个经过驾校考核的驾驶员,再好的车还是不能跑。心“主”的这个神明就是驾驶员。再看好好的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会轻轻地从楼上跳下去,他的神明飘渺了,离所了,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是恍然不知人事了。
&&&&中医讲“喜伤心”、“恐伤肾”,就是在说这“喜”和“恐”都能令人暴死。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吓死的不用说,乐死的人也不少,成语乐极生悲就是这么来的。这些都是神明一下子出了窍,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所以整个身体才进入了不听操纵的状态。
&&&&前几年有一个报道说:西方医学有了新的发现,发现心有意识功能。其实中国人自古就都知道,心有灵犀,心想事成,砰然心跳,这些是中国人最常用的话语。用真心做事情,这在我们长辈的嘴里是经常说的话。一个人改变了主意,就会被人家说成,这个人变心了。那么在我们身体的这个世界里,到底是谁在下命令,谁在主宰这一切?就是这个神明,这个君主之官。肺在心的下面,在人体里面来说,也是高高在上的。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级别呢,应该是相傅之官。在古时相当于宰相,现代相当于总理。可是在一些人的认知里面,只知道肺主皮毛,主气节,基本上不清楚它的职权、管辖范围有多大。
&&&&生命的根本就是血液循环,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生命可言。肺,在五行中为金。五行中,金质最重,宰相是文官之首,他是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的人,其他几脏的功能呢,都得通过这里才能完成,所以肺为五脏之长,“经气归于肺,主朝百脉”。怎么理解这个“主朝百脉”呢?可以简单理解为肺帮助心在进行血的运行。现代医学有一个肺循环,也是小循环,就是说血液经过了全身的大循环以后,血液中的氧分已经分布、消耗得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这些血液就要开始肺的小循环,进行一轮新的给氧运动,然后再进入大循环。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分血都必须经过肺循环,都必须在这里完成血氧结合。&&肝,在五行中为木。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兵马大元帅。但是,历来就是将军不好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候连皇帝的圣旨都不听。本来肺属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气有时候反胜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导致金木相冲,将相不和,总想找个机会挑衅一下。木气本就好胜,好顶撞,二者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将相不和,则国家有难。将相和睦,一张一弛,则进能攻、退能守,外邪不能侵。在国家是这样,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也是这样。
&&&&换一个角度来说,现代生活的奢望与压力最容易伤害的就是这个肝将军。
&&&&肝呢,虽然有谋略,勇猛善战,但是最后离不开军师的指导。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何谓军师呢?就是胆。胆在军队中相当于参谋长,是孙膑、孔明之类的人物。胆为中正之官,中立不倚,无过不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当于军师之职。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就了鼎立中的一足。
&&&&中国的汉字讲究同音就同源,我们看胆字也为“旦”意,旦为光明一意,所以胆也为清明之腑,清正廉明,方能决断中正。
&&&&我们人呢,有个特点,这个人要是胆气不足,胆寒,就好生谋。前思后想,没有主意,大事上都不能判断,说话也不果断,一句话该说,不该说总是犹豫不决,说了又后悔。这是胆气虚的一种表现,胆小怕事,遇事就回避躲闪,这在五行上怎么解释呢?属于木气不足。反过来大家都喜欢说肝胆相照,其实就是在说肝有谋,胆有断,有谋略,不犹豫,能成大事,是木气调达,健康的表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个肝胆相照的“本钱”恐怕就不一样了。&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为仓廪之官,是天下粮仓。民以食为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治理天下没有了粮食的话,就要出事,古代百姓造反大多是因为没有粮食了,先要抢吃的。
&&&&在《素问&刺法论》里面,第一次将脾胃的官位区别开了,仓廪之官,天下粮仓由胃来担当,在今天相当于农业部长,要保障粮食的供给,不然就算失职。而脾被称为谏议之官,相当于身体里面的监察官,哪里有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要及时向君主汇报,不能隐瞒情况——明明肠胃出了问题,君主也不知道,等到发现了,已成了胃癌什么的,君主才知道。这就是失职了,没有把信息及时传达上去。
&&&&所以说,这个谏议之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位。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注重脾的养护与关照,使之保持清明之神,使之及早发现问题,报告君主及时解决问题。否则,一旦突然发现重病,就会悔之晚矣,酿成大祸。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脾胃信息,有胃口?没有胃口?是胀满?还是饿得快?都要认真倾听,才不会错过信息。
&&&&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这句话非常关键,可是我们观察身体的哪一部分才能知道脾这个坤土的厚重呢?因为有厚才能载物,厚是它的本性,贫瘠的土地不可能长出好的庄稼。中医的坤土在哪里?看腹部肌肉,太薄则脾胃虚弱,太厚为过,也要生出损害;还要看肚脐,肚脐的深浅也能看出脾胃的强弱。还有,脾开窍于口,所以看嘴唇的颜色、光泽也很重要。
&&&&而最为关键的是,脾胃的失调不是一下子就来了,而是日积月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的谏议之功能是一点点丧失掉的,所以经常观察我们的腹部,使它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是我们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素问&灵兰秘典论》里面说肾是“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呢,就是作为的意思,肾又主智,智慧能生各种伎巧,很多艺术美妙之事都与肾有关,比如像生育这样的大伎巧。强呢,就是刚强、坚强的意思,在人体中自然是骨了,俗话说,这个人是个硬骨头。一个作,一个强,道出了“肾”这个长官的主要功能。
&&&&但什么是肾主水呢?这个强与水是什么关系?因为肾在五行中属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生成在人体就是肾。肾生成后,第二才生火,生心。
&&&&肾藏志,人做事首先言志,究竟你想干什么,这个就是志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生化之源。生命力生生不息地从这里释放出来,为人体的动力之源,所谓肾为先天之本,就是人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正如老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女人温柔的力量足以令君王放弃江山。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至柔和至坚都聚合在肾这里了。
&&&&所以,如何保护这个肾官,对养生非常重要。简单来说,伤害肾的做法很多,比如大家经常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如何养阳呢?简单说就是春夏的时候,人体内部的阳气都在外面生发,像所有的植物一样,外面枝繁叶茂,而里面的阳气相对是少的,这个时候应该温养脾胃才对。但是由于天热你就与大量的冷饮、空调以及寒凉的东西密切往来,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伤肾、伤害阳气。
&&&&肾主藏,藏的是什么?是阳气。夜晚为藏,你偏偏夜晚不睡觉,还能藏什么呢。冬天主藏,你冬天不保暖,在健身房里拼命出汗,也是在伤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易经的先天指先天八卦,后天指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说阴阳,后天八卦说大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肾为阴阳生命力之根,脾为物质之根。现实问题:
&&&&许多人搞不明白一个问题,有些人本来是心脏病,后来变成肺心病了;有些人本来是糖尿病,后来却又多了一个肾病综合症。其实即使不懂中医,明白了五行的原理,也知道了身体内部功能作用的相互影响与转换。
&&&&董草原解答:
&&&&应该说五行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囊括天地之间的各种关系,又可以细微到人体内部。五行在人身体内,脏腑之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关系,说明它们是一个生命整体,谁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人的精神体就是五行中的太阳。
&&&&古人把君比作太阳,臣比作五行,太阳统领五行以生万物。木火土金水轮流作用于万物,就像朝中的五位大臣轮流行使政令一样。
&&&&五行中的关系有相生、相克、同属和比。相生是互相生发,相生不是木柴生火的生,是父母生子的生。相生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用五行理论来讲,一个人的肾有病一定会累及肝,就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因为水木之间是相生的关系,即便把这种关系放到现实生活中,母亲病了怎不使儿子挂心奔波。父强则子恶,肾水过度,肝为子亢进,必伤肺金与脾土,必导致脏腑功能运作失常。失常就是病。五行最喜中和,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功能作用必须要同时处于平等之度上。
&&&&反之就是相克,即互相克伏。相克是敌对关系,正常的制约关系称为“克”,比如金克木;克得太过了,就称“金乘木”;反向则为“木侮金”。我们看看,随着天地运转,大地到了春天,日历学上叫木当令。可是到了秋天,万木枯黄,天地间没有了一点春天的气息,这就是金克伏了木。金木水火土,在太阳的统领下,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平等相待,共同作用于生命,生命才能正常生存发展。有强有弱,就失和、失衡、失调。“三失”至极,机能无法工作,人就死亡。
&&&&五行的有起有伏真是美妙,随着它的起伏四季也就出现了。五行里面有四种关系。
&&&&先说同属关系,比如金克木,但在中间夹着水,金生水,水生木,这金—水—木呢,就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小团体,水就像领导一样,负责把金和木调节平和,所以同属关系就是组织关系。那么我前面说过相生就是母子关系,相克是敌对关系,还有一种关系叫“比”,是兄弟姐妹的关系。
&&&&五行里的这四种关系很重要,都要平衡,要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和睦。这四个关系要是出问题了,失衡了,就会引起整个内在功能的失衡。失衡、失调、失和,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三失”,这“三失”就是大病、恶病。
&&&&假如太阳只对木好,木就克金,但是如果太阳对每一个都一样,木、火、土、金、水就平衡了,没有争斗了。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金为肺、水为肾,五行的关系就是人体五脏的五种功能作用,就是这样存在的。那么太阳怎样对大家都好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独自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不同。
&&&&为什么老说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对的?比如说胃痛了,西医就治你的胃,管你胃寒还是胃热,或者其他关联……如果让中医看,胃有病首先就要考虑是否肝出了问题,肝胃不和。胃就是土,肝是木。根据我临床来看,不少得胃病的人,多数是肝的问题,大部分肝癌必先产生胃病。
&&&&那你懂五行了,你就知道:哦,我胃痛,吃点儿调理肝的药,它舒服了,就不折磨胃了,胃就好了。这就是五行的道理。用现代的科学说,肝必需的血,85%是从门脉进入的胃肠的血。肝一闭,胃血进入不了肝内,滞留于胃,便导致了胃痛。&现实问题:
&&&&在我们的身体里,五行不和,就是五脏失和,必然使身体不爽。可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又太复杂,太费神。非中医专业的人士如何能很好地掌握呢?
&&&&董草原解答: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物我为一”的“大一统”。就是说什么呢,你要学习好中医理论,学习好五行的相生相克,你就必须要置身于自然界之中,天人合一,才能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意义,才能帮你真正找到感觉,有所体会,体悟。什么是天人合一?我们简单说一个“火”,火在自然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状态?是红色的,热烈的,温暖的,那么放在身体的五行里面,说这个人是热病,你就要找到与火象有关的表现。
&&&&学好中医不容易,但是一旦学好了就是大道至简。好的中医师看病就是药到病除,四两拨千斤。作为老百姓,如果把五行的关系和定位搞懂一些,也会对生活、工作、事业和身体健康有所帮助。阴阳五行之理,是立身处世之理,治家、治国、治病之理,一理通,百事通。这就是上医治国,下医治病,中医治人的依据。
&&&&我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脾是五行之土,本来呢,肝木定是克制脾土的,所以一旦肝的功能强了,脾功能肯定弱,临床上这个人一定是肝脾不和;后面呢,又跟着土生金,金是肺,脾一弱,就牵连到肺了,肺又是主气节的,它一被牵连,气就不足,所以总感觉自己气短的人,必然是脾土受制过度。
&&&&如果是肺功能太强,金就克了木——肺功能强了,肝的功能必然受制,肝必然就会出问题,因为肝气难舒,那么中焦和肝就会出现胀气的感觉,这样的病怎么办?很好解决,只要肾水足,这个症状自然就解了。为什么?水生木啊,水和木是母子关系,肾水一足,肝木自己就强大起来了,金就克不到它了。
&&&&所以中医认为健肾就可以补益肝,补肝也能壮肾,肝肾病又叫母子病。但是肝的功能太强大了也不行,肝木会反过来克制肺金。肺克肝和肝克肺的病在临床上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是肝功能亢进,肺功能就低下了,肺就有肺虚的表现,喘气、有痰等。如果是肺功能亢进,肝功能就低下,现在的肺癌就是这种情况,他有肺热的表象,咳嗽、没痰,治疗最终还是要平衡它们的关系。
&&&&再比如说胃痛,为什么会痛呢?就是因为肝木跟脾土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肝火盛了或者胃火盛了。中医说的火呢,就是指他的功能提高了。胃消化好了肝不吸收,就堵死这个胃,胃堵、胀气的原因大多是肝的不通畅。在治疗上呢,就要给他疏肝理气。这之后呢,胃热的把热降下来,胃寒的温胃,就行了,不痛了。
&&&&五行的不平衡到平衡,就是致病和治病的原理。这是一个度。外延到我们的生活中呢,就好比每个人都有需求,而这个需求是有度的,比如饥饿就是一种需求,但是吃得多了就难受,不消化就滞留在身体里,就容易得病。
&&&&永远别忘了五行之上还有个太阳,就是人的精神系统。这个精神系统不是西医说的神经系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神”。神出问题了,整体都出问题,反过来五脏六腑出问题了,也会影响到这个神,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治疗好五脏六腑的病就要懂五行原理,要想治疗好热病就要牢牢掌握阴阳大法。多数疾病的根源是营养和水分
&&&&现实问题:
&&&&往往人到中年以后,才会知道季节与气候对生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也是到不惑之年才肯去相信“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才更加明白,天人合一的重要意义。这个时候也理解了疾病的涵义。
&&&&董草原解答:
&&&&疾病不是天外来物,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所以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气候是一个外在因素,它会影响很多人的身体情况。
&&&&这种季节性的感冒病不是病毒病,都是季节病。比如脑膜炎,它们多数都是受气候影响,所以季节性很强。本来就是个简单的病,而且能医治脑膜炎的人就能医治脑中风。
&&&&脑膜炎和H1N1也有相近的地方,气候不同,影响不同,产生的病毒也不同,最主要是气候。我上次就说过,H1N1是热性病,热性的病毒,热性的体质,在夏末秋初气温最高的时候会达到顶峰,特别是立秋、处暑,过了白露就没有了。
&&&&脑膜炎也是热性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一般是阴虚阳亢体质的人容易得。西医讲脑膜炎由细菌引起的,病毒引起的。其实在中医看来,所有的流感病、热病,都是与大气候有关或者由气候引起的,因为气候改变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发烧是因为大量的血液滞留在脑部,引起脑膜炎。
&&&&72年的时候,我们化州那里出现了乙脑,就是脑膜炎,所有进医院的患者基本上都死了。我有个亲戚,有两个女儿,她的大女儿乙脑送到医院快不行了,拉回来准备办后事,路上遇到一个赤脚医生,给了点药散,就用山泉水给她灌服了,当时她已经张不开嘴了,是用东西撬开的,服了第一次就能开口说话了,连服了三次就好了,她的两个女儿脑膜炎都是他救的,没有后遗症。后来那个医生得了肺癌,找我医治,我说你告诉我当年你是怎么治好脑膜炎的,他就说了几个字:就是感冒嘛!&所有的流感病都是首先高烧,高烧后才产生病毒,高烧一退病毒就没了,所以每一个流感的病人,不是被传染了病毒后产生高烧的。没有高烧的人查不到病毒,高烧退了以后也查不到病毒,就证明这个病毒是自身产生的。
&&&&为什么小孩容易得脑膜炎?因为小孩子从3到16岁是大脑发育旺盛的时期,需要的营养、水分特别多。这个时候身体必然有一种自省的东西供给它。这样呢,表现的就是大量的血液向上流,所以小孩很容易出现头部发热的表现,这是体质引起的,当他遇到感冒了,表闭了,自然就大量地向上涌,一涌,下面的血流不通,就发烧。如果一般的发烧的小孩,不用杀伤性的药物,发热过后,这个人的脑发育是最好的,高温使脑细胞经过历练,大脑相对就更加发达。如果能正确医治,得过脑膜炎的孩子,长大以后他肯定是聪明的头脑。在我们那里,通常会用这样的办法来治疗孩子的脑膜炎,最好是生姜加清热解毒、驱风解表的中草药,煮水洗澡就好了。比如苏叶、薄荷、松木叶、杨柳叶和根等,因为脑膜炎大多在春天发生,所以这个季节里面的植物就能治疗这个病。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
&&&&为什么现在的一部分西医治疗脑膜炎的疗效不够理想,不死也变成残废呢?一是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个病的病因,搞了那么多对细菌、病毒的研究,不知道是因为血液妄行到上面,才得了这个病。脑膜炎的病不是外界传入,是脑部超标的温度使脑中的物质发展、变化成病毒,超标的温度降下来,病毒必然消失。
&&&&每一个得脑膜炎的人,你用手摸,他的头部是很热的,脚却冰凉,就是因为他的血液都往上冲。再一个西医的治疗办法不好,他用抗生素来消炎,来杀死病毒。要知道,抗生素在杀病毒的时候也杀死了正常细胞,本来大脑里面的正常细胞已经在高温的情况下受到伤害了,再加上抗生素的杀害,进一步的把脑细胞搞坏。大量用糖、盐水,使脑细胞的糖量、盐量、水量严重超标,使细胞水肿变性,因此不死必残。病毒是症,血液妄行是病,内热是病因。现代医学把症当成病因治,只能一错再错。
&&&&在我看来,中医医治脑膜炎与医治感冒一样,只要用调理血液循环的药,对症了马上见效。&感冒是常见病,但也是大病、重病的一个重要机点,时髦的话叫“拐点”。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对症,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从中医详细辨证的角度来看,感冒也要分几种类型呢。说到这个感冒的问题,一般人都拿感冒不当一回事,觉得是小病,感冒了就吃点儿西药把症状给压下去,其实那不是把病治好了,而是在身体里埋下了隐患,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水湿排不出去。在这个时候呢,你吃一点鸭、鱼、猪肉这种阴性的食物,就更增加了体内的水湿。
&&&&感冒以后呢,“体表”是闭合的,所以中医治疗早期的感冒不是针对病毒,而是解表,甚至不吃药都行,多喝热水、姜水。这些老方法都是为了让毛孔打开,多出一些汗,把这扇“体表之门”打开,因为表闭影响了血液循环。
&&&&什么是感冒?实际上中医称之为感风,或者感水,是表证,不是里证。总体来说,中医的感冒病就是感受风寒的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当冷风或冷水激到皮肤表面的时候,体表应急反应,迅速处于闭合状态,这个时候就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的运转,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与外界的沟通。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表闭以后,里面五脏六腑的温度自然就高,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速度加快,自然就出问题了。最主要是毛孔和毛细血管关闭了,使大量的血没法从动脉里面转进静脉,进不了静脉,它就没办法很好地循环回心脏,生成新的动脉血。
&&&&通常来讲,感冒就两种,一个发冷,一个发热。也就是说流感病就两种,一个风热,一个风寒。感冒了,如果发烧,并且感到冷,就是风寒感冒,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中医治疗风寒的药,这个时候生姜是最好的药。在20世纪50年代,农村里面是没有医生的,大家都是自己当医生。现在不行了,现在讲科学不讲中医了。这里我要强调说,其实我们很多家庭里面都有老一辈传下来的好方法,就是出汗,喝姜汤水,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出了汗就好了。在中医看来,酒和姜是救命的药。这个方法很多人都知道,我一说,他可能还想,你尽说些废话。他是知道,但他不用,他嫌慢!西药上去多快,鼻涕眼泪全不流了,殊不知,它把症状压下来了,也把多余的废物和水分留下来了,为今后的各种疾病做好了准备工作。刚才说感冒的第一症状就是表闭,发烧就是因为身体内部的温度排不出去,大量出汗就能让它排出去,发汗的目的就是迫使体表开合,多余的废物、热量出去了,血液循环就正常了。而且以后不会有后遗症,再牵扯出别的病来。这是固本的治疗方法。&&应该说感冒的症状不同跟个人的体质及气候都有关。发热的感冒也不一样,有很多种,这就需要好中医的辨证。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是寒凉的、阴性的,感冒就会发冷,这种寒性的发热病,表明这个病人血液里面的水分多。
&&&&如果这个人很强壮,阳性体质的,感冒就发烧、发热,并且有困倦的感觉。这就是风热感冒,比如高温中暑一类的。热性体质的发热病,说明血液里面水分少,这个类型呢,主要的药是盐水,预防和治疗都不能少了盐,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输液的办法,能解决一定的问题,最起码把水分补上了。但用清热的中药好得更快,比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都是清热的药,这种风热性感冒不可以用藿香正气丸。中药中还有一个“十滴水”是治疗风寒型肠胃感冒的,这个要区别地使用。相对来讲,热病恶化不快,风寒的恶化最快,风寒的如果吃错药马上就会死亡,风寒病如果打吊针,就会恶化,甚至没办法救治。阴性体质的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大病就长寿,阳性的人相对就寿命短。原因很简单,他身体里的热量过多,就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从感冒的症状也能判断你属于哪种体质。从阳性体质转到阴性体质不容易,平时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过些寡淡的生活才能长寿。
&&&&3.鼻炎也是一种“富贵病”
&&&&鼻炎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胃湿,一遇到风寒就出现这个症状。所以藿香正气丸呢,能预防鼻炎也能治疗鼻炎。
&&&&胃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脾湿,一种是肾湿。肾部排水不利,不爱出汗,也是这个问题,能够正常出汗就不会有鼻炎了。有个女孩,平时特别爱生闷气,喜欢吃凉的,总是感觉小腹胀凉,月经不调,夏天开窗睡觉就感风了,然后就出现了鼻炎的症状,鼻子一个通一个不通,非常难受。为什么喜欢吃凉的人,越吃越爱吃?因为寒凉的东西吃进去后降低了胃的温度,机体就会自然地产生热来抵抗这个凉的东西,就是越感觉热,越想吃凉的东西,所以越吃凉的东西就越热,越怕风,归根结底还是湿化热。像刚才说的这个女孩,在鼻炎的早期很好解决,用生姜10克,一点点盐,煮水送服藿香正气丸,在平时发病的时候,吃一次就行了。&晕车,主要是肝胃不和。
&&&&其实头痛头晕是很容易解决的,用姜冲一杯水喝下去,这个姜把血管扩张了,血液就通过去了,就没事了。
&&&&但是关于晕车的问题,精神体至关重要,睡好觉了,精神壮了,就能稳得住肝胃功能,精神不壮管不住这个问题,所以就晕。吃藿香正气丸呢,能把血液里边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才能供应头脑,不影响上边的供血量。头部血氧不足,也会头疼头晕,呕吐。晕车是什么症状?吐,有时会出冷汗,有时不出。藿香正气呢,有很多种功效,祛除胃湿、胃寒、解表。所以可以说,藿香正气治疗晕车有奇效!还能减肥,阴虚的人如果肠胃有湿也可以吃,阴虚的人一般肠胃有湿热。藿香正气使用的正确,不过量,能使头发变黑,如果过量了,黑头发能变白头发,物极必反。&痛风,属于西医的病名。根据它的症状来理解呢,其实很简单,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现在人都说痛风病人不能吃海鲜,尤其是喝啤酒吃海鲜的,更容易得痛风。
&&&&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明确指出了痛风的病理: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能量供应、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构成核苷酸的物质基础,核酸为生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核酸则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嘌呤是核酸代谢的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因此并非是嘌呤、尿酸导致的痛风,准确地说是核酸、嘌呤、尿酸等物质的代谢紊乱才是痛风的病理实质。单纯地抑制尿酸合成或促使尿酸排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并非治疗痛风的根本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风病的原因。痛风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美国和日本曾对痛风病人死因的统计资料显示:病人多因引发心脑血管病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以前痛风呢,不吃海鲜,还治不了这个痛风。20世纪70年代以前,痛风很少。那时候我跑遍了附近的几个县,都没有发现痛风病,到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了。
&&&&痛风病有两种,因为痛的症状不一样。一种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的风湿痛。这种风湿痛跟潮湿、寒冷有关。痛风在中医里面,属于因风引起的病。现在人为什么多痛风呢?那应该感谢现代科学。第一个,怕出汗,开空调,这就在为痛风做准备工作;第二个,喜欢吃高营养的食物;再一个喜欢现代高科技的食品,经过深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里面都是营养,最好的营养。但是它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作用,它们就跟西药一样,经过化学或者其他高科技的加工,有很大的副作用。内部机能就不喜欢,没办法接受。这些营养在血液里面流来流去,排不出来,留在体内就产生伤害。
&&&&心脏就好比一个国家的运输总管。动脉和静脉就像是这个国家的铁路、公路。动脉呢,负责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城市、县城,比如肝、肾等器官。那毛细血管呢,就相当于这些城市的接收和分配机关,它有很多条通道,可以把运输来的物资层层分配下去,再将各个器官产生的废物和垃圾收集上来,交给静脉。静脉就把这些废物运回到肺脏。肺脏就是相当于血液废物的处理场,血液就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把二氧化碳排出去,再把氧气重新吸进来,这个血就净化了,再回到心脏,重新变成有用的血液。&&痛风呢,问题就出在这个毛细血管上面。上级运来的营养要通过它给下级,下级运上来的废物呢,也要通过它反运到肺脏里边去。但是毛细血管就那么细,它能承担的只有那么多,如果上级一下子运来那么多的营养,它就晕了,没有能力尽快的分配下去,这些营养就沉积在毛细血管当中,时间长了,就不是营养了,成了废物,堵在那里。中医讲不通则痛,当这些高营养的物质从动脉经过毛细血管流向静脉的时候,过不了这一关,转换不过来,导致不通,引起痛,不通则痛,非常简单的道理。这是第一种痛风,营养型的。营养型的痛风呢,像火烧一样的,疼得很厉害。
&&&&第二种痛风呢,是血液里的水分多了,引起痛风。这种痛风是麻痹痛,两种不同的痛就由两种不同原因引起来的。医治这种病很容易的,就按照《黄帝内经》上面说的:“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人在夏天如果不能够出汗,秋天就会得风病,很简单。那个湿气就排不出去,秋天凉风一起,毛孔全部都闭上,闭门留客,把这个湿气就憋在身体里面。痛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在该出汗时出汗,通过出汗就把这些东西蒸发出去。
&&&&为什么有些人的痛风会突然发作,又突然不发作,因为痛风都是血液循环的问题,血液中废水废物多了以后,动脉循环到静脉,过不了这个关就痛。为什么喝啤酒和吃海鲜之后会发作?喝啤酒后,里面的血液大量向外部循环,加上酒精刺激肝脏大量吸收水分,导致血液中水分超标,加上高营养在里面发热,循环过不去,就十分的疼痛。所以在还没有调整好这个血液循环的时候,要吃素,而且不要吃湿性、水分太多的食物。白酒可以喝,不要多。一些刺激性的东西部分能吃,部分不能吃,最好是吃苦瓜,天天吃都行,拌着盐吃。白萝卜苗,腌过的,按季节吃,长期坚持,不医治都可以治愈的。现在过敏人群也非常多,而且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过敏,岁数大了就过敏;还有的人年轻时过敏,岁数大了反而好了。其实呢,荨麻疹根本不是过敏。它要按照过敏去医治,肯定不能彻底治愈,而应该按照中医理论去医治。荨麻疹就是体内的水湿多了,排不出来,就在身体里面到处窜。治疗这个病很简单,就用香山的红叶,煮好以后,加入白糖喝一碗。然后呢,拿那个叶子泡水洗个澡,就好了。香山红叶治疗寻麻疹有很好的疗效,其他地方也有红叶,都一样可以用,将枫叶和松叶一起放在浴盆里面,洗个澡就缓解了。荨麻疹、痛风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如果有面部中风的就加生姜。面部中风呢,一般是突然发生的,如你在房间里很热,出去突然一吹风,面部毛细血管马上收缩,血液循环不过去,就导致瘫了,这时马上打一巴掌上去,两边脸都要打,然后用姜酒盐煮水喝,烫烫脸部,血管遇热就会扩张,血液过去就好了。&&其实所有的病都是三种问题引起的,一个是阴阳力失衡,一个是五行失和,一个是血液循环失调。最多见、最恶的是血液循环这个问题。血液循环失调在中医里面的说法就是血热妄行,也是常见的病。比如说一般的中风,就是大脑里面的血液从静脉到动脉中间的毛细血管不通,收缩造成的,同时兼有血液的成分不够,或者内机能循环的力度不够。
&&&&可能你要问:为什么用香山红叶呢?祛风啊。荨麻疹的病人,多余的水湿就在他的皮肤里面出不来,跟他平时吃什么东西也有关联,用这个水一洗,里面一压缩,马上出一身汗,水出来了,就好了。同时经霜的红叶还能够扩张表面的血管,血液循环没有阻碍,痛风也就不疼了!有一个东北女孩子,十年前在商厦工作,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有风扇,就整日对着风扇吹,后来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爱出荨麻疹,只要穿的少一点就容易着凉,夜晚睡觉也易着凉,起床后一看,脸也大了,眼睛肿了,有很多大红边的疙瘩。尤其不能耐受潮湿和闷热。后来她就自己吃息斯敏,犯病就吃,后来吃强力解毒敏,还是不管用,一直时好时坏的。后来,无意中发现离开商场以后竟然好一些,并且好多年没出现荨麻疹,但是去年又上商场了,空调一吹又犯病了,后来吃过几次治疗脑血栓的桂利嗪片竟然把荨麻疹治好了。桂利嗪是什么药呢?它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简单说就是用于治疗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疾病。
&&&&为什么她在商场就犯荨麻疹?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这个病?原因是她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不好,她自述冬天脚特别凉,低血压,非常怕冷。但是导致她出现这个病症的还是由于商厦的“风”。
&&&&我向来对风就非常敏感,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脑中风是风病,风湿病是风病,这个荨麻疹还是风病。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黄帝内经》说:风生百病,百病始于风。不是风生水起,而是“风生病起”。从最简单的说,人的毛孔每天一张一合要达到规定次数。正常人的毛孔一开一合是很正常的,进出是很方便的,它就是你的门,是多余的水分、多余的热量向外排泄的门户。你把门关上了,它们就出不来了。风一吹毛孔就关,水湿也就出不来了。在我的医疗体系中,血液循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正常的血液循环是健康的保证,那么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可是现代医学总是脚疼治脚,只单纯地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的心脏支架,这真是下下策。因为血液循环不单单是心脏的作用,心脏虽是主要的作用,但要其他多方面作用配合,这个血液才能循环的。
&&&&血液循环不好能够引起很多问题,癌症就是血液循环失调,就是中医说的血热妄行,当这个血液妄行的时候,就是不规律的,往往某一个脏腑有问题,这个血就大量地往那里走,就导致热量、营养、水分超标,就可能引起癌肿块。当这个血大量长期涌到肝脏,就为肝癌的产生做了基础;当这个血大量长期涌到肺脏,就为肺癌的产生做了基础;当血大量停留在内,不往外循环时,就为淋巴癌的产生做了基础。
&&&&血液对生命尤其重要,血液里面的浓度、成分更为关键。保障血液循环有两个因素,一个血管要通畅,一个血液的成分要在标准度里,标准怎么定?现代医学定的标准与生命功能需要的标准不一样。看脸色,脸色正常的,不红、不白、不黑、不黄,而且整个脸色是均匀的,这血液里面的成分就正常,血液循环就好。如果血液里面的浓度高了,水分少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就缓慢,里面就出现恶性循环,很多废水、废物到血液里面就滞留,排不出去,就很可能出现多种病变,而且出现的就是第三期的物质性病变,所以救命首先要救生血液,治病首先要想到血液,调理生活首先注意的也是血液。平时大家经常说到养血调经其实不仅仅是针对女人的问题,男人也要注重,离经叛道的血液是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的。
&&&&中医看病首先看脸色,为什么中医望脸色就知道病呀?我一看你的脸色就知道血液里面含有什么东西,血液循环正常的,机能运作才正常,机能运作正常的血液循环就正常,这是相关相联。
&&&&如果一个人脸色很红,整个脸色不均匀,特别是两颧最红,这个就是肝火盛的表现。如果颜色均匀,但是面部有一些红血丝,也说明是肝血循环不好。可是看肝脏的问题,先要追究肾功能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肾功能不好,排泄不干净,就会影响血液循环,血里面带有废水、废物,表面就很容易看出来,因为动脉和静脉交接需要通过毛细血管,交接不顺畅,导致废水、废物滞留在这个地方,形成红血丝,这个主要表现在脸上,因为脸部离肝脏、心脏的路远一点。这样的人还会有一个胃寒的表现,因为这个胃寒,肝脏没有力气循环过去。胃寒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女人出汗少,消化不理想,一些人还有便溏、便秘。这种问题用中医来说就是肝脾不和,肝肾不和。&脸色暗红,中医的说法就是有风,风就是血的问题。风影响血液循环,所以风病就是血病。中医讲内风与外风,内风是内血液循环,外风是外血液循环。内风是一种什么表现?肚子有风就痛,肝有风就晕,脾有风也晕,胃有风就不想吃,肠有风就拉肚子。风肯定是凉的,是阴性的,因为是阴性的影响血液循环,所以也是血的问题!
&&&&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还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比如血压的问题,今天可以高,明天也会低,这也是《易经》说的变。《易经》里说有不变、有万变,这就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不懂《易经》可以说你对中医临床疾病没有理解。
&&&&那么,在空调里待得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症状?首先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速度人为地减慢,血管收缩,就会引起风湿病、痛风、哮喘、肠胃病。最严重的是损害肝脏,不出汗首先就损害肝脏,现在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空调就是第一个凶手。血液循环减慢了,直接的后果就是肝脏里面多余的营养、水分、废物排不出去,所以长期使用空调的人喝酒吃辣是一个比较好的饮食方法。有人说喝酒吃辣,毛孔张开了,这个冷气不就进来了吗?我说是能出去就进不来,里面的能出去,外面的就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就进来,就是说里面的顶不住,外面的就进来。所以加强脏腑里面的机能作用,加强血液循环,把废水、废物排出去是关键。
&&&&天气一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的受不了。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也可以说就是血液循环不好。
&&&&如果你的四肢末端经常发白,手指尖在按压后很久才变红的话,就是末梢循环缺血的症状。就像冬天手冰冷的时候按压好一会才变红一样。为什么会末梢循环缺血?一方面由于体内血容量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内机能动力不足。其实说白了,人的这些病都能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上找到原因,没有什么复杂的。人的病很简单,平时多一点思考,多用点心,生活里面到处都有医病的学问,就算你不懂医,几个月琢磨下来,基本也能把病都弄明白了。
&&&&作为一种体质,血液循环的速度井然有序,不快不慢就是最好的。当然太慢了也不行,什么都有个度。有些人脸色不是很漂亮,这是因为血液不会大量向外循环,是在保证内机能的需要。这样的人往往因为血液循环到上面不足,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只要起来活动一下就会恢复。而有的人血液向外循环的多,内部的少,所以颜面好看,但却不是最好的体质。而血液循环的速度不单单反应在性格方面,还关系到头脑,血液循环快,向外的,这样的人机智,应变能力强,反应快,性格急,火气大。女人都有一个共性,血液向外循环的多,所以好看,这是生理性的。今年初的时候,我去了一次格尔木。
&&&&当时我去格尔木有三个目的,第一想看一下黄河、长江的发源地,研究一下黄河上游的气候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改变?过去青藏高原是很富有的,很多人居住在那里,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第二呢,体验一下高原反应是怎么回事。再一个想看看青藏高原的山,调查一下地理,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山。
&&&&我是坐从广州到拉萨的列车,早上到的格尔木,六点钟下车,找到住的地方了。我租了一辆车进了昆仑山,从大漠到昆仑山口,然后穿过昆仑山口再进到一个没人去的草原。一路上经过格尔木,穿过青藏高原,一直从昆仑山通过,一边走一边停下来看山脉走向。从格尔木到昆仑山的山脉都是东西走向;青藏高原两边的山,东边的山上有雪,西边没有雪,而两边的山差不多一样高。昆仑山上都是石头,没有泥土,有泥的地方都被水冲到底部了,证明在昆仑山形成的时候,那时候的水比现在昆仑山的山还要高很多,按现在昆仑山海拔大概5000米来说,我们当初在山上所站的地方,望过去,华北平原等至少有5000米深的水位。
&&&&这一路进去的时候呢,非常热,温度大概有三十八、九度,一到昆仑山口,气温马上降低至少15度左右,进入可可西里大概几十公里后,气温又高起来,很快又下去了,就这样一冷一热,引起了我的“高原反应”。气温反复变化十几度,身体完全是感觉得到的,一冷一热,如果你不注意穿衣服马上会引起感冒。到了晚上回到格尔木的时候,吃完晚饭,我感觉全身的骨肉都是痛的,平时如果有这个表现的时候,我吃一点药就行了。但从晚上8点吃第一次,到凌晨3点都没有见效,全身越来越痛,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好转了,我又出门租了一辆车去盐湖沙漠的胡杨林。我发现原来很古老的沙漠,现在已经恢复成耕地了,恢复耕地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流改道,昆仑山的水从这里流出,这一带就变成耕地了,那是很好的耕地。
&&&&回来吃过晚饭后,然后吃了点药丸就睡觉了。那天夜里很热,到第二天早上温度又降得很低,我忘了穿厚衣服,一出门口吹来一阵风,问题就来了,这时候再吃药丸,已经没效果了。这次没有很痛的感觉,但感觉身体里面的脏腑不动了,静静在那儿睡觉。好像没什么病,但是什么都不想吃,也吃不进去。躺在那里头脑很清醒,听到儿子说:“这一趟要葬在昆仑山了,没办法了!”格尔木当地没有药材店,他退了去拉萨的票,赶紧坐车往回走。从格尔木到西宁,再到广州,这时候我已经四天五夜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里面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像没气一样,感觉很难受,人也晕了。家人赶紧用葱、姜、薄荷煮粥喂我一点点地吃,半小时才吃完小半碗米汤,然后出汗了,我心里踏实了,知道死不了。我一连吃了三个半碗,开始全身出汗,像流水一样,这时候我给自己开药,吃了一碗药,又出了一身汗,感觉舒服了,睡觉起来全好了。这一次我深深地体会了所谓的高原反应。什么是高原反应呢?实际上就是高原特殊性感冒,就是高原气候变化太大,一般人不能适应的时候就会引起内机能失调,使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大部分毛细血管血液倒塞,致使整体血液循环失调。因为血液没办法循环,很容易引起人的窒息感。
&&&&而通常的感冒是一小部分体表受寒,血管收缩引起的,但高原反应是全身性的,这就很容易引起全身血液循环不起来,人就会晕倒。生命的根本就是血液循环,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了生命。高原反应当吃中医驱风散寒的药,把血管打开,使血液流通,里面的废物、废水排出来,人就生了。所以我认为高原反应根本就是一种高原性感冒。人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因为冷热变化太大引起的。就是因为全身毛细血管突然收缩,血液无法正常循环,马上就会晕倒,这时要用发表的药扩张血管,不然的话很快就会死亡。而现代医学认为是高原缺氧引起的,这个解释没有问题,但是他们不去追索缺氧的原因是怎样一个过程。我当时就考虑到这个缺氧的问题,如果因为缺氧导致这个病,可是在唐代以前,这个地方很繁荣,很多军队在这里打仗,现在为什么就没有多少人了呢?人生存依赖氧气,如果氧气不够,任何人在那儿都没办法生存,可是生活在那里的藏民说明什么呢?说明所谓高原反应不是氧气不足,而是气候问题,是气候变化无常引起了生理性病变,进而引起生理性的疾病。所以我认为到格尔木去的人要带姜酒醋和感冒灵。
&&&&说到血液循环这要说到出汗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关心自己是否出汗,从而忽略了是自己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好,血液里面的营养、水分、废物多了,血液浓度就高,血循环速度就慢,生命力就降低,就没有抵抗力。
&&&&我们要对是否出汗的问题引起重视,特别是夏天,不爱出汗的人至少证明他体表血液循环不通畅,或者循环速度慢。血液循环慢,里面的废物、废水就往外排得不好,必然妨碍机能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生理性的疾病。出汗是身体内机能的晴雨表,时刻反映身体内部的运作问题。按照《内经》里面说:通天者生之本,人的内部跟外界要相通,怎么相通?而皮肤、毛孔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它们时刻在沟通外界,将里面的废物排出去,把外边的冷热向里边渗透,才能有生命的良好状态。而生命有度,有智慧,对需要的冷、热、水分都有标准的度,超过了不行,不足也不行。实际上把握这个度也很容易,人是万物之灵,里面有一点风吹草动你都能知道。这个水一多你就有不舒服的感觉,热量多了,你就感觉里面很热,就很想吹风、洗澡、吃凉快的东西。生命有度,没有绝对好的,也没有绝对坏的。而是否正常出汗也有个度,出汗过量,所需的内部水分就不够,不出也不行,所以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就是反常,反常就是病变。出汗过度会导致阴虚,也会产生病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辰大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