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浅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积分:420
内容提示:[精品]浅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46: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浅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官方公共微信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古田会议决议中C、《反对本本主义》中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_百度作业帮
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古田会议决议中C、《反对本本主义》中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
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古田会议决议中C、《反对本本主义》中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明确的概括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科学的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的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里面实现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在1938年的9月29号到11月6号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的环境下,在延安,当时是一个战争的环境,历史的资料表明就在这个会议结束不久,11月20号21号和12月的12号日本的飞机就连续三次轰炸了延安,造成了一部分军民的伤亡,一些房屋被毁,毛泽东的住处当时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也不得不从延安市内的凤凰山搬到了延安城外的杨家岭,这是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同志在10月12号的下午、13号、14号的下午和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上做了一个长篇的报告,当时的题目叫《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战线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报告一共分为八个部分,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报告最早是发表在1938年的11月25号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的第57期上面,题目是《论新阶段》,其中这个报告当中的第七部分的题目叫《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后来收进了《毛泽东选集》的第二卷上面,署的时间是1938年的10月14号.正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面,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当中最先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那么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想看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报告的原文和全文的话,可以在中央档案馆编的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那一套《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当中查阅到金民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路径选择中三个重要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日17:45&&来源:
      当代中国正走在的道路之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这条发展道路并不容易。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的选择过程中,三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至为关键,这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社会主义特色化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学习资本主义优秀成果的关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同样需要处理好这三大关系。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特色化的关系  在关于世界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上,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发生过一个重大的理论转变。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刚刚问世之际,马克思曾设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在英法德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明确提出,各国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将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同各民族的文化特点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性运动,才能产生强大的实践性力量。实践验证了马克思的科学论断。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像马克思早期设想的那样,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水平也大致相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而是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的不同国家中相继发生的,革命的道路、取得政权的方式都具有各自民族的特色。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民族化、特色化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色化,不仅是一个理论的构想,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所谓社会主义特色化,就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理论向民族性理论和实践转化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但是,这种世界性的真理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践、各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对这个国家和民族产生科学指导意义。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理性力量。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也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在此革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而像拉丁美洲的古巴,则是走出了一条根据古巴实际情况的古巴革命道路。  正如革命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一样,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不可能沿用统一的模式,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在这个方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20世纪中期,绝大多数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自愿或被迫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事实证明是这不可能的,这也正是当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邓小平多次给以深刻阐述,他指出,“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他还指出,“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  中国共产党较早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毛泽东在建国之际就已经指出,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苏联的方式搞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中国虽然同苏联一样选择了社会主义方向,但是,在国体上,中国是根据自己各阶级组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而不是同苏联完全一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根据中国56个民族一体多元的特点,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没有选择民族自决或民族割据;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方面,中国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苏联模式的苏维埃制度;在政党制度上,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长期同各民主党派精诚合作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政党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资产阶级的多党制也不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具体特点,走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道路,根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现状,走国家资本主义的改造道路。  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决打破了崇洋媚外式的资本主义崇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错误,在思想理论上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政治制度上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在文化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又立足国情实际和民族特点,坚持独立思考。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因为有了这种独立思考,中国共产党坚决打破那种对某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只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化道路,才能取得不断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此,在当代实践和未来发展中,我们必须始终要正确处理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民族化、特色化的关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学习资本主义优秀成果的关系  问题的分析也许可以从社会主义的生成模式上开始。马克思在19世纪曾经长期渴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地带同时爆发,这种“中心引导”的“同时革命”模式,最终没有实现。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中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及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两大民族的基本矛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促进了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特定的社会主义生成模式,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帝国主义世界链条的“薄弱点”上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几十年,这种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打开缺口的“外围突破”模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外围诞生。  特定时代特征下形成的特定的社会主义生成模式,在彰显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给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特定问题。这就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是相对落后而不是更加发达,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是封闭起来拒斥资本主义,还是向资本主义开放,吸收和共享包括资本主义优秀文明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如果要吸收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呢?  20世纪7、80年代,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个主要问题,这样的选择更是历史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在总体上,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处于强势,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具有技术、管理、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而社会主义则相对地处于落后的不发达状态。中国更因为自身的原因耽误了几十年的发展。怎么办呢?是固守那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贫穷社会主义”观念自甘落后,还是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大胆地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呢?  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自己的明智选择,那就是承认落后,虚心学习,对外开放,大胆吸收。邓小平在1977年指出,我们要承认自己落后,只有承认了落后,才能有希望,他直言不讳地承认,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我们要大胆地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这并不可耻,而是发展的条件。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承认落后的勇气,毫不隐讳自己的落后,明确指出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低水平的社会主义。正是承认了这个国情特点,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出正确的发展对策和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和向发达资本主义学习,就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落后就要学习,不学习就更落后,因此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管理制度和方法,是当代社会主义必须完成的重要一课。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既然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很大,那我们就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有掌握了先进技术才能发展,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个方面,我们曾经“左”得可爱,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搞,连世界上先进的东西都不接受。这种“可爱”实际上是很不值的,而且是愚蠢的。一切先进成果都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起码的常识。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用世界的先进成果作出发点。我们的确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要先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资源,但这决不排除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成果。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为什么不接受?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耻的?”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国际间的相互交流是很自然也是很必要的。学习资本主义,就是要把他们的最先进的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最终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然,我们学习资本主义是有目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学习资本主义,是要学习它的先进的和有益的东西,决不是要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的一切。因此,决不能对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掉以轻心,对某些国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进一步地说,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有制度属性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这种所谓‘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我们必须明确划清两者的根本界限。当前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问题上。”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决不能放弃社会主义而走向资本主义制度。正是从这个关键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西方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袭。  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向资本主义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一切优秀成果,用这些成果来丰富和壮大自己,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长期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些人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帜,企图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取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用西方的多党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  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共产主义是运动与目标的统一,是科学性和理想性的统一。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生产力和人类精神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符合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革命英烈为之奋斗,并将继续激励人们的不懈追求。  共产主义既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远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因而它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设想不同,并不直接就成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这样,我们在需要不断克服急躁情绪的同时,又面临着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考验。事实上,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改革开放之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遭到巨大冲击,尽管在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仍然作为信仰体系而倡导,但在社会大众乃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当中,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力量、精神维系力量却极大地削弱,以至于在当今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两面人”现象,口是心非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少数,人格分裂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学术界一些人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思想混乱,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存在着阐释不连贯、不明确,甚至有相互矛盾、前后冲突之处,提出所谓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官方的马克思主义”、“民间的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把马克思主义多元化,而我们的有关部门却并不加以阻止,甚至一些媒体也加以引用。一些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陷入了严重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泥坑,忽视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性,甚至被错误的“共产主义渺茫论”所俘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和高度警惕。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明确,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的事业就没有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分析和科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多样化格局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历史性选择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之间就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方面,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是科学真理,我们绝不能抛弃,绝不能忘记,绝不能动摇,而应该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具体的实践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的一个阶段性环节,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日益向我们走近。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根本上也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过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也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从这个角度讲,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用理想信念教育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通过广泛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把共产主义信念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激励人们把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秦华)
我要发表留言
署名:&&&&&&&&验证码:
&&&&&&&&&&
《马恩全集》及《列宁全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型资料数据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和《列宁全集》60卷
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中央编译局与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劳动价值几个概念的新释 劳动,做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诸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谈四个重大界限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