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守望于漪老师讲座有感动感课堂有感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心得
&&发布人:dzsyxxy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2011123420
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德州举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教学执着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从他们的课堂上还是报告中,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个课堂教学主张,都让我大开眼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是最高境界。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最后王彦伟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将数学的这种美呈现的淋漓尽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对数学美的一个反映过程。
时计时法》、王彦伟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印象非常深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就几节深有感触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时计时法》,让我们感受到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有水平没架子的教育者。他借用陶行知的一段话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年12月3、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培训活动,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感受到了专家授课的热情,听课老师们的投入,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专家就是专家,名师就是名师,他们的课没有丝毫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作秀,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顺畅,很自然,回味无穷,就像学生所说的:&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您的课很幽默,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专家的课优点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我想谈谈在听课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带来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的乘法口诀时,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个8加5个8等于8个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时,用10&3+2&3=36,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a&2+b&2中都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当刘老师点拨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茅塞顿开呀!更让自己惭愧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教过但是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想想知识的前后联系。这里借用钱守望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开车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学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收获& 幸福
&第一场雪后天气也越来越冷,尤其是到了周六周日。但是天气虽然冷,我们过的却十分有意义。非常荣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和我一样的还有许多来自县城的同事们,一起观看聆听了小学数学界有名的大师们&&刘松、张冬梅、钱守旺、王彦伟、杨秀清。但因为身体的缘故我没有见识到王彦伟老师的风采,有些遗憾,但是通过这一天半的活动我仍然收获颇丰,脑海中还不断盘旋着大师们的极其精彩的课堂。于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昨天上午、、、、、、
米长的丝带,我不禁感叹,太厉害了,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学生五次动手进行操作。若换成了我,就会担心场面太乱怎么办呢?驾驭不了会怎么样?可是细看学生们的表现都合作的快而有序。我终于明白了,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当你放手时一定要目标的要求准确而到位,可以先示范,并且操作后要及时进行交流、追问或思考。于是在这一刹那,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上的统计课会如此的失败,除了身体不适的客观原因以外,就是设计时不周全、不到位,要求也不明确。与大师的距离是这么远,努力是不用说的。
老师的课&&《鸡兔同笼》,我已经听了三四遍了。杨老师的激情,声音洪亮并且有弹性,肢体语言丰富,时不时与孩子们拥抱一下,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她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她对数学的钻研与热爱。说实话记得我刚听这一节课时,是去年一位老师的讲的,中间有些都没有听懂,但是听了杨老师的课后感觉一切都了然于胸,非常清楚、透彻。她的课很真实也很具体,由形慢慢过渡到数,由具体到抽象,一切都很自然,水到渠成。
时计时法》。对于钱守旺这个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终于有幸一睹其庐山真面目。钱老师的课很庄重,很沉稳,也很大气。他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转化。精彩之处是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时俱进,也联系实际,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韵味。真的是受益匪浅。
、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
、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时计时法》,在节目播报中学24时计时法,一天的时间里,你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动作,发表看法,这样很好的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不得不让学生们把时间和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眼光从中猛然而生。是啊,数学本性数。从长远的利益看,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要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语言,学生在利用它的符号语言时会感觉它是如此简约、精确、美妙。所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使命,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是长此久往要做的事!
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仅仅到此为止,就有点浅尝辄止。这两个学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数学的语文这两门学科的不同以及数学这门学科中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与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不是培养与强化孩子的符号意识的大好时机吗?
年12月3日和4日我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杨秀清、钱守旺和王彦伟五位数学名师的示范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五位名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钱守旺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学会&在探究中快乐的学会&在探究中、讨论中、主动地、积极的、快乐的学会。也就是课堂上都有一种生命力存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用了怎么样的教学手段,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结果,所有的一切教学过程都是滑稽的可笑的,这样的课堂无疑只是一中美丽的肥皂泡,很美,很耐看,但没有生命力。无本之木,焉能求其荣久,无源之水,焉能求其流长。
到了现在,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么一些问题在提醒着自己:课不是讲给别人听的,你要去不断地问自己,你的课是否有内涵,你是否用心去挖掘了,你的课是否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能否更好地&吸收&。
月3日、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米》、我校杨秀清老师的《鸡兔同笼》、钱守望老师的《24时计时法》以及王彦伟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一次次沉浸其中。课后几位老师又做了专门的主题报告,让我们再次走进课程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静心研究即将出版的课程标准。还有几位老师针对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以及新课程标准都谈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下面我就为期两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易错点,易漏点,教学前侧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我想,我们不妨试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前侧,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给学生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学生设计出来的题目有:3&8+3&21=3&(8+21)等,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顿时加大了,还有学生出现7&(4+2)后,刘老师并没有着急把后半部分呈现出来,而是问学生:你想象一下,右边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努力想象,在头脑中慢慢建立了乘法分配率的模型。
时计时法,那他是一个生活中的数学人,看到一根木材会在头脑中马上浮现出圆柱体,并想到从中间锯开它的体积不变而表面积会增加,那他是生活中数学人,当走到超市买东西在售货员打单子时,已经算出了总价,那它是生活中的数学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就应该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敏锐的数学能力,包括随时、无意识的积累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无意识的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意识等。
时计时法》,震撼、佩服、惭愧油然而生。震撼、佩服&&生活中存在太多太多关于24计时法的例子,天宫一号、神州七号的飞天等,这些信手拈来的资源却被们老师忽视,不会随时积累。等到我们讲课时,匆匆到网上搜集几张图片勉强来用,有时还很不合适。钱老师却是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做生活中的数学人,随时收集数学资源慢慢积累,他的课容量大、资源多、信息广,但听起来感觉却是那么舒服,并没有因为资源的容量大而感觉生硬。惭愧&&一个特级教师时刻具备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当钱老师看到一个世界计时表时,会立即把图片拍下来,不忘带回来给孩子们看,那是一种何等的精神。回想踏上讲台几年过去了,自己还能保留当初的激情与梦想吗?我不敢肯定。教育如读书,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每页的主题都不一样,几年之后如果我们还像踏上讲台第一天那样激情盎然,每时每分保持新鲜、活力、灵性,那我们就会拥有诗意的教育人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激励,不要讽刺;学生会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看明白的课程,教师要组织好自学;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允许他们下位给其他同学讲题,并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探究不出的,教师进行提示或讲解。
、家校联系,刚开始让家长监督孩子进行课前预习,养成一个好习惯。
、把黑板&还&给学生。
、教学策略无好坏之分,只有领略教材编写的意图与学科知识体系的了解问题。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并不是完全不讲,而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性的提升总结。
、课堂上只有让他们有目的的动起来,教师做好组织、调控的作用,一定能改变部分同学的现状。
: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畅所欲言&&绽放个性的课堂
&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一句变两句&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两者表达的含义相同,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色笔和反复的改写,描述,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米&的认识。
&谁愿意站在离智慧爷爷1米远的地方?&话语一出,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感人的情景。课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刘松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张冬梅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3、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慢慢的学会预习和复习,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 贺晓伟
月3日和4日,借助&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终于有机会和4位专家见面,现场聆听4位专家的讲课,感受颇深。经过两天的学习,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两处最有感触的地方。
时计时法》,接着做了&从双基到四基&的报告。向老师们展示了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与学员们畅谈了实施新课标的感想,让学员们认识到新课标&从双基到四基&的教学理念,使广大学员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空间与图形&这个块面进行了梳理。她先讲了一堂生动的《图形的旋转》,接着带来了一堂&渗透&数形结合&的策略&的讲座。把各个年级段教材中出现的几何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清晰的陈列方式了罗列每让老师们直观感受到小学数学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体系。王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几何教学的重点不是图形计算,而是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列举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一些常见的疑难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本以为枯燥乏味的讲座,原来是那么的引人入胜。&&&
我听完讲座,感触颇深,通过与名师的零距离接触与交流沟通,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四位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令大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想想以前的教学中只知埋头苦干,不知课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想&怎么做&,更要深层次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来自杭州文海实验小学的刘松老师做的关于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使我认识到:在备课时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
刘松老师说:一个成功的人首先知道自己一生该干什么;其次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干。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也应该知道怎么教;这之前备课时总是看看教参、教案,留心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怎样设计的,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通过学习才觉得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最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根据学生制定目标:教学中做到三讲和三不讲;
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基本的练习题、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容易混淆的题、提高的题型都要涉及到。.
刘松老师说:所有的好课都是当堂生成的!课堂一定关注生成,关注学生。他借用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一节课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一样的话,绝不是一堂好课,因为这说明他没有关注学生,没有当堂生成。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上面的这些去备课、去教学。力求让课堂教学更优效,教学的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老师作为一名知名教师,备一节三年级的《乘法分配律》,还大量浏览文献资料。仅查阅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论文就达61篇,并做了探究、归类整合。在自己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别人的经验进行融合,他说这才叫研究。把知识进行横向比较,拓宽知识面和眼界,使知识更为严谨系统。作为名师他这种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刘松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专家、名师、你、我零距离!UC研讨,论坛跟进,打造学术平台!
→ 日研讨特级教师《分数的再认识》
您是本帖的第 1460 个阅读者
标题:日研讨特级教师《分数的再认识》
等级:版主
文章:3360
积分:25582
日研讨特级教师《分数的再认识》
各位老师好,8月24日晚8时,北师大数学工作室呱呱视频房间播放钱守望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并与广大的网友共同研究钱守望老师是如何抓住数学本质设计本节课的。欢迎您的参与。如果房间不能正常播放,请到网上查找本节课网上的地址:
等级:版主
文章:3360
积分:25582
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再认识:
等级:版主
文章:1185
积分:7780
文本整理1:关于分数意义的交流
对说:关于分数的产生引用的是人教版的内容 (20:17:45) 对说:整合各个版本,值得学习…… (20:18:12) 对说:数学的本质在演绎 (20:18:35) 对说:是的,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20:20:15) 对说:可以搞个特级同课异构……让大家开开眼界 (20:21:02) 对说:对于分数,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分一分(一)”中,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 (20:21:15) 对说:这位老师先给出有具体意义的整体,而后概括给出单位1的概念:
(1)有利于学生明确分数实际的意义-----是从生活中抽出,是从份数的角度看具体名称的量; (2)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数,当给它赋予份数名称后,则为实在意义的量,而这个份数又是具体的量的抽象。
(20:22:20) 对说:单位1的呈现通过不同形式,值得学习 (20:23:33) 对说:事实分数是十分难讲的。小学老师不容易啊。 (20:23:55) 对说:感知认识的增长五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 (20:28:29) 对说:我认为,对分数的再认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其一,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对整体“1”的加深认识。虽然学生在三年级对整体“1”有一定认识,但对整体“1”的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整个四年级都没有出现分数知识,在分数中,整体对于分数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教 (20:29:16) 对说:钱老师的教材分析是这样的:北师大教材《分数的再认识》教学侧重点在于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体会分数的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0:33:25) 对说:分数的定义不止一个。现在的教材的逻辑一般是先给出教材中阐述的意义,而后将分数与除建立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 (20:36:33) 对说:关于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分一分1中 (20:36:45) 对说:单位1、分数单位和分数的意义人教版教材都给出了一定的意义,而北师大教材上这三个概念一字未提,我们老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是也经常发生分歧 (20:36:57) 对说:我们现在都说整体“1” (20:37:54) 对说:教材的意图重在通过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20:39:28)对说:我认为,严格看,不要将分数同量等同。分数是表示整体1的几分之几的数,而不是具体的份数(量)。 (20:39:5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41:31编辑过]
等级:版主
文章:1185
积分:7780
文本整理2:
对说:这个老师分数单位定义讲的好,区分了分数和量。 (20:44:33) 对说:我的理解是: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又一个表现形式,它有它另一个直观意义。此外,将来数的分界是以小数来划分的。 (20:52:18) 对说:关于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分一分1中 知道单位“1”是一个个体 在分一分2中 知道单位“1”还可以是几个个体(群体) (20:54:03) 对说:如果没有小数,那么π将很难写出。 (20:55:42) 对说:在我听过的课中 大部分老师在讲分一分1时 仅仅强调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20:58:51) 对说:钱老师的课基本上是以人教版的内容为主设计的,在此基础上穿插了一部分北师大教材内容,但钱老师将两者结合的很好。 (20:59:10) 对说:而忽视了二分之一既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同时也表示总数的一半二分之一个 换句话说“一半”和“半个”可以用同一个分数(二分之一)表示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 这应该是分数的本质 (20:59:21) 对说:作为五年级的学生 对分数再认识 认识的基点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 是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要认识真分数 假分数
(20:59:59) 对说:钱老师的课估计版本和北师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不能按北师大的体系来看课 (21:00:11) 对说:北师大分数的再认识的重点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由于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意义。 (21:04:55) 对说:看。这节分数的教学逻辑:带具体名称的量---给出单位1---给出分数---从不同的变式情境认识分数--最后从变式中深入认识分数的本质。是吗?我听不清录像。 (21:03:00) 对说:渗透极限思想 特别是“水果糖” 来认识分数的的意义 (21:03:19) 对说:“钱老师的课估计版本和北师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不能按北师大的体系来看课”意思是不能按北师大的知识体系来分析学情
(21:04:53) 对说:北师大分数的再认识的重点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由于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意义。 (21:04:55) 对说:因为目前钱老师的课的内容 北师大在三年级分一分2中就已经讲了 (21:06:46) 对说:建议看完整节课再来议课 不然容易断章取义
(21:07:37) 对说: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21:10:57) 对说:看名师的课更多的不是为了去复制,谁都无法复制谁的课;看名师的课,更多的是体会课背后的思考,这种思考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21:11:30) 对说:主要学习名师的处理方法 (21:13:01) 对说:分数的初始概念非常重要,以后学生分数学习的错误,很多是因为初始概念没学会好,还得亡羊补牢。反而费事。这就是经历过程的意义之一。 (21:13:14) 对说:高效教学教师关注的是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理解分数,体验、感悟数学本质。而低效教学教师注重学生记牢数学知识,急于让会做各类数学题,却忽视前面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分数认识似是而非,成为今后学习的隐患。本节课的体验似过程乎占用了时间,但为今后排除了很多隐患。 (21:22:58)对说: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昨天讲的“1的认识”,1只蚂蚁可以用1表示,1座大山也可以用1来表示,我还加上了渲染,很小的1只蚂蚁可以用1来表示,很大的一座大山也可以用1来表示,使学生感到只要数量是1就可以用1来表示,和物体的大小无关。 (21:25:28)对说:高效教学教师关注的是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理解分数,体验、感悟数学本质。而低效教学教师注重学生记牢数学知识,急于让会做各类数学题,却忽视前面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分数认识似是而非,成为今后学习的隐患。本节课的体验似过程乎占用了时间,但为今后排除了很多隐患。 (21:22:58)对说: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昨天讲的“1的认识”,1只蚂蚁可以用1表示,1座大山也可以用1来表示,我还加上了渲染,很小的1只蚂蚁可以用1来表示,很大的一座大山也可以用1来表示,使学生感到只要数量是1就可以用1来表示,和物体的大小无关。 (21:25: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1:27:23编辑过]
Copyright &2000 - 2011
页面执行时间 0.26563 秒, 7 次数据查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守望教育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