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学生打扮如20岁比老师还会打扮的句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解读一句教育名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的名言,曾有多年争论。有人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没教好,教师应该负责任;有人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没教好,不能全怪教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一、原义解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早出自中国教育家陈鹤琴之口。我们在理解这句话,必须要对陈鹤琴所住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他早年留学美国,曾受杜威、克伯屈的实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以后立志改革传统的旧教育、倡导“活教育”,所提的“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口号,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名言,来自于他的教育理念,绝对不是一句随兴所至的话。
要解读原义,必须先理解句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对“好”字的理解,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品德好是好,学习好是好,身体好是好,爱钻研是好,爱劳动也是好。当年陈鹤琴先生虽然没有明说“好”是指那些方面,但他说的这句话中的“好”字,绝对不是单纯指学业成绩,而是指多方面,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一点进步,就算“好”。即使指学业成绩,“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不一定是统一指标,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一个学生原来考试得60分,现在考了62分,有了2分的提高,我们就说这个学生是“好”的。二是对“会教”理解。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通过自己辛勤努力,讲究方法和技能,能使学生在品德、学业成绩、行为习惯、能力或者特长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便是“会教”。否则一味强调学生间差异和家庭、社会因素,不去想办法促使学生某些方面进步,这就是不“会教”的老师。我们正是从“好”“会教”这两个关键词意义上考虑,就能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原本意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对学生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一时好差”定终身。有些“后进生”,即上学期间被老师认为“不好”的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有不少人仍取得较好成就。所以对待后进生,切勿“一棍子打死”,做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他命该如此”当年陈鹤琴先生之所以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提醒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可教性,不要轻易对所谓的“不好”学生丧失信心,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强调教师的责任与信念,这就是对这句教育名言的原义解读。
二、狭义解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不可否认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这句口号,曾对我国教育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曾促进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并鞭策一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形成了教育信仰。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人把这句话作了狭义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好”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就成了很多教育管理者用来教训教师的一个依据。如果“好”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这句话就有了问题,其实质就是宣传“教育万能论”。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教得会,都能取得学业成绩。凡是学生学不会的,没能考出好成绩,就说明教师不会教,将责任一古脑地推到了教师头上。这显然夸大了教师教育的作用,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从理论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可以从两点分析:一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易经》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指人内在的主观努力在学业成长中有着关键作用;现在的教育理念强调:“最好的教育是自主教育”。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教师“教”的作用,但更要靠学生自主的“学”,并且“教”要通过“学”起作用。如仅从学业成绩方面说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即把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教”,将教师的“教”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过分强调了教师外因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内因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片面的孤立看问题,从哲学上说是形而上学,从教育理论上讲是典型的“教育万能论”。二是不符合教育的实际。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学习基础,智商高低,家庭教育均对学业有影响。实际中不难发现一个学校或一个人数较多的班级,不管教师怎样努力,总有一些学生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这种现象古代就存在,孔子弟子虽三千,但贤者不过七十二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素质差异,
后天的培养教育固然重要 , 但遗传和家庭环境作用同样重要
。如人的智商高低有家长遗传作用,而智商对学业有较大影响,若要一个教师给一名弱智儿童辅导,希望弱智儿童考上清华大学,可以说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袁隆平是研究水稻的大科学家,但他也没有办法在戈壁沙漠里种出亩产1000斤的粮食。可见教师要教好所有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其它条件,即学习基础,智商高低,家庭教育等条件都要好。
“教育万能论”不是现在的人才提出的,早在18世纪法国人爱尔维修就提出了这一论点。他认为人的智力无差别,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个别差异,断言人的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爱尔维修作为启蒙思想家,提出“教育万能论”,当时对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反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直接后果是导致受教育者范围的空前扩大,这无疑是有进步性的。然而我们今天再提“教育万能论”,不管其它条件如何,在学业成绩上,一味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显然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少数教育管理者用这句话来对教师实行“管、卡压”,让教师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并人为地制造了家长、学生与老师的对立矛盾。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学生不找自己的主观原因,家长也不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都认为老师没教好,这
又给老师带来了极大压力,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狭义理解这句名言,产生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的。
三、新义解读
现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远远不是陈鹤琴老先生所在的那个年代了,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要进行新义解读:
1、责任义解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把这句理解为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对教师职业的最高要求,也未尝不可。或者干脆把这句名言理解为强调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因为有责任和信念的教师,心中对学生一定有“爱”,施教必有“道”,授业必求“精”。
2、修正义解读。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味反对“教育万能论”,有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教育无能论”泥坑。实际中发现,常有一些教师把“后进生”定为“不好的学生”,对他们放任不管,该“补差”的也不“补差”,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是不好好教学的教师。所谓“后进生”往往是对一些文化课程学习“不上路”,在其它方面不一定不好。笔者曾遇到一个学生,每次数学语文考试都不及格,但他却有一个绝技——捏泥人,照书上插图捏的狼和山羊,猴子和玉米,一个个栩栩如生,还捏过秦始皇,孔子等古代人物都挺像。这位学生头脑并不笨,偏爱手工泥塑,只是在学习某些文化课上没兴趣。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的素质条件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各有自己的个性,因而能力表现也就不一样。有人天生能说会道,有人表演出神入化,有人对某一行道特别钟情,有人手工制作超群绝伦,有人在这方面可能不太行,而在另一方面却非常突出。如果把“好学生”的标准定在多方面,而不单纯指学业成绩,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学生都是好的”。于是我们可以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作修正,改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教师”,这与陈鹤琴最早说这句话的本义相符合的。
3、补充义解读。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教师对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往往无能为力。把学生某一方面出现的错,将责任全推给教师,也是没有道理的,对教师也不公平。教育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教育是有能的,而教育有能要以其它条件做保障,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起作用,就需要学生主观努力,还要家庭、社会多方面作支持。如一个小班化的班级,其学生基础素质都不错,家庭教育又都很好,那么任教这个班的老师完全能把每个学生教好。因此,我们可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补充一个前提,改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相信这一改,我们的教师都能接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校园冷暴力 十句话最伤人
  集大一份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27%的学生遇到过校园“冷暴力”  专家称,心里承受力差的学生,若长期遭“冷暴力”,易出现心理问题  校园冷暴力的原因  日前,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向暴力说不”的心理论坛活动。论坛上公布了一份有关“校园冷暴力”的社会问卷调查,900份有效问卷中,有300份专门面向厦门的中学生。调查发现,300名厦门中学生中,27%的学生遇到过教师的“冷暴力”现象。  老师各有各的苦水,学生也有心里话想说。上周,本报梳理了“教师的十大吐槽点”,得到许多老师的共鸣。同时,也有学生读者表示想“吐槽”。老师和同学的哪些话最令人讨厌、抗拒?本报就此展开调查,发现学生吐槽的话语,有些虽是无意间脱口而出的,却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其中不乏校园“冷暴力”的影子。  文/记者 郭文娟 林珊 李小庆 实习生 苏冬梅 漫画/小牛  A  老师的“语言暴力”  吐槽1  “你要是我儿子,早就一巴掌下去了”  初三学生张同学说,他曾经遇到一个班主任,说话很直,完全不给学生留情面。特别是当她发脾气时,说的话让人难以接受。有一次,班上有个喜欢打架闹事的同学又在学校里“搞了一摊”,班主任在教室里训他,情绪很激动,突然就来了一句:“你要是我儿子,早就一巴掌下去了!”  当时,班上的同学都有点愣住了。“这话有点狠啊。”张同学说,大家都知道班主任脾气火爆,有时甚至在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吼自己的儿子。“那个同学脾气也很犟,老师这么说话,不是让他更有逆反心理吗?”  隔了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一名实习老师,虽然没什么教学经验,但她年轻开朗,脾气又好,和学生打成一片。批评人时,也比较委婉,反倒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就连那个爱打架闹事的学生,也都愿意听她的话。  吐槽2  “考成这样还好意思?要是别人早就哭着去找老师了”  很多人以为,后进生、调皮学生更容易遭遇一些有“杀伤力”的话语。其实,有时所谓的好学生,也不能幸免。  陈同学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五名左右,是比较受老师宠爱的学生。初二时,有一段时间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学得很费力,成绩反而下降了。期中考,他又没考好,老师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考成这样还好意思?要是别人早就哭着去找老师(请教)了!”  陈同学说,老师也许是恨铁不成钢,但是那句话真的让他很伤心。本来,他一直很敬重那位老师,但是老师的那句话让他觉得,老师只是关心他的成绩,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他。  吐槽3  “你是猪吗?这种题目都不会”  “你给我滚,这还没错!眼睛长哪里去了?”“你是猪吗?这种题目都不会!”“见过蠢的,没见过你这么蠢的!”……  林同学读初三,她在同学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老师有时说话也很“狠”。以上列举的全是老师们发火时,朝同学吼的话。还有老师向学生翻白眼,这个动作让有些学生“小心肝都碎了”。  林同学说,学校有分层教学,分在程度不是很好的班级里上课,有时老师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可程度稍差点的学生还不理解,老师就会放出这样的“狠话”。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毕业班了,时间紧迫,老师有时候比较急,说出这些话也能理解。他们希望,老师也能自我减压,调整与学生的关系,改进教学方式。  吐槽4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兰对“简单”一词甚为反感,因为语文老师曾经批评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因为在校运会上拿了三个单项冠军,小兰被校田径队选上。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她都得到操场上训练,再加上有时候还要参加各种比赛,耽误了不少文化课的时间。原先成绩就一般的小兰,因为缺课,成绩退步明显。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出来后,小兰考得不理想,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里。一进去,老师就对她说:“你怎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语文老师跟她说,跑步跑得再快也没用,以后中考还是要考文化课。要是把跑步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可能成绩就不会那么差了。  从语文老师办公室出来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句话就一直在小兰的耳边回响。之后,训练、学习成绩都下降了。直到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小兰的父母,小兰的成绩一直下降,需要找原因。父母回家一问,小兰才告诉他们,自己最近很不开心,因为老师说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让她很受伤,觉得自己没用。后来,经过父母的开导,小兰才重新接受了那位语文老师。  吐槽5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小洪今年念高一,会考前,老师有次讲评地理考卷,他不小心走神了。老师发现后,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可想而知,小洪连题目都没听到,根本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还有心情在那走神!你真以为自己是伟大的诗人啊?你以为会考人人都能过吗?我看到时候,全班就你一个过不了!”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小洪瞬间尴尬地低头,脸烧得厉害,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家后,小洪难过了一整晚,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伤他的自尊心。  此后上地理课,小洪就有了心理阴影,精神高度紧张,生怕老师什么时候再突然让他回答问题。  吐槽6  “考不好以后只能去捡破烂”  小曾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了,最近经常熬夜复习,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6个小时,有时候上课坚持不住,就会打瞌睡。一天早上第一节上语文课,小曾因为前一天晚上奋战到凌晨1点,上课时眼皮一直打架,最后还是坚持不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老师看到很多人精神不是很好,就想以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大家集中精神听课。正在“与周公约会”的小曾不幸被点中,被同桌摇醒后,迷迷糊糊中站了起来。“老师,我刚刚没听到,能再重复一遍问题吗?”小曾胆怯地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要我重复几遍?都要高考了,上课还睡觉,这么不上心。如果考不好,以后只能去捡破烂。”老师的话让小曾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坐下后趴在桌子上头都不敢抬起来。  B  同学的挖苦讽刺  吐槽7  只回一个“哦”字,其实很伤人  本报此次调查中,多名学生提到了“哦”这个字。陈同学说,当你向处得好的同学问话,或是分享喜悦和失意时,对方只给你回一个“哦”字其实很伤人,问话的人顿时兴致全无。  至于行为,初三的学说,现在的校园里以貌取人的现象也很明显。班里有一名女生,长得像男孩子,班里的男生都处处躲着她,不愿意和她有任何接触。只要有她在的地方,男生们都会发出阵阵怪叫,并且快速躲开。有些男生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她是丑八怪。班里同学没人愿意和她同桌,老师只好安排她一个人一张课桌。  吐槽8  “矮点好啊,去景点都不用买门票”  小陈在集美读高中,个子长得比较矮,最怕别人拿她的身高说事。有一次,同学挖苦她:“矮点好啊,去旅游景点都不用买门票!”小陈说,这话让她很伤心。  小陈说,同学们用反话讽刺其他同学的缺点,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同学明知道你的牙齿不好看,却说“你的牙齿超美,超整齐”;明知你很胖,却说“你好瘦”。这些挖苦人的话都令人很伤心。  吐槽9  “女孩子还吃那么多,难怪那么胖”  青春期的许同学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因此饭量比较大。以前她都回家吃午饭,这学期因为妈妈工作变动,中午不能回家煮饭,她就在学校门口的快餐店吃饭。有一天中午,她在快餐店遇到同班同学,正巧她让老板加饭。一名男生撞见了,取笑她:“女孩子还吃那么多,难怪那么胖!”旁边的同学也跟着笑了。  许同学很尴尬,跟同班女生比起来,她是显得有点“高大”。上体育课跑步时,总是落在后面。她也动过节食减肥的念头,无奈经不起食物的诱惑。那天被同学当面一说,她很生气,却又想不到什么反驳的话,只能自己生闷气。  吐槽10  “是不是学习好的都长得丑啊”  小黄今年念初二,个子不高,相貌平平,而且有点胖,但她自己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好好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可是班上没有几个人喜欢和她一起玩,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故意避开她。  平日大家都穿着校服,不过,有些爱美的女生会在校服里面花点小心思,比如搭一些比较好看的T恤,还会秀出来,互相比较。有一次,几个女生正在谈论穿衣打扮的事,其中一人就问小黄:“你怎么总是穿这套衣服?你都不换衣服的吗?”小黄回到座位上,听到同学在背后议论:“是不是学习好的都长得丑啊?”  小黄的心里挨了重重一击,原本大大咧咧的她,慢慢变得“不合群”了,喜欢独来独往,在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C  调查数据  近三成学生称遭遇“冷暴力”  挖苦、漠不关心、训斥都算  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社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0名中学生中,27%的学生遇到过教师的“冷暴力”,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其他73%的学生称没有遇到老师的冷暴力,其中男生占58%,女生占42%。  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冷暴力”?在300名中学生中,52%的学生认为嘲讽挖苦属于“冷暴力”类型;17%认为漠不关心也属于“冷暴力”;31%的学生认为训斥属于“冷暴力”。  老师为什么会对学生“冷暴力”?调查发现,对于“冷暴力”存在的原因,1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职业倦怠;9%的学生认为是个性受到遏制;还有25%的学生认为是唯成绩论的原因;1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育惯性、期望值过高的原因;2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沟通障碍;1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忽视;此外还有5%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家长过于严厉。  专家观点  批评要有根有据  教育要掌握分寸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罗晓教授认为,不能把所有令学生抗拒的话都归为校园“冷暴力”。罗晓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学生进步。但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杜绝身体暴力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冷暴力”。  罗晓说,虽然“冷暴力”对学生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伤害。“冷暴力”没办法满足学生被尊重、被理解以及归属感的需求,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人际交流方面容易过分防御,造成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如果长期遭受“冷暴力”,心理就会压抑。  在罗晓看来,一个好的教育者,批评学生、帮助学生进步需要技巧。首先,批评学生要有根有据,公平公正,语言上不能一直讽刺。其次,适当的教育是应该的,但是要掌握分寸,老师要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比如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老师用心去理解,就不会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就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再次,教育学生是一个教师反思自我的过程,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强化学生的优点进行教育。学生学习不好、习惯不好,有很多因素,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学生会模仿老师,老师要做好榜样。同时,老师本身要学好教育心理学,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主动想到找老师。  作为学生,要加强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与家庭和老师的教育都有关系。罗晓说,要告诉孩子生活是幸福美好的,但是也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承认,可以适当发泄,调整好之后就要去面对,想办法应对解决。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老师会因为被学生背后骂了一句不开心哭了_百度知道
老师会因为被学生背后骂了一句不开心哭了
为有的老师很讨厌,教书不好,对学生不好等等问题,但我觉得,他们自私,势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 老师不会教,才让学生背“好词好句”?_3000字
老师不会教,才让学生背“好词好句”?_3000字
作者:& | & &&
41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学生背的好词好句,有多少是用得上的?
很多老师和家长在不知如何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会说,背好词好句吧,能用得上,事实并非如此。
任何知识从学习到应用,都是建立在三个层次上的,第一个层次是识记,第二个是理解,第三个是应用。一个人在13岁之前,记忆力是最佳的,因此在记忆上有这种优势,但孩子在对词义词性的识别上,是十分偏弱的,在字词的理解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即便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也无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在要写的文章中。
●&好词好句&并非万能。
另外,很多对&好词好句&的界定,通常是优美的语句或华丽的辞藻,这种观念的本身,便存在问题。好词好句,是指那些生动形象、准确适体的语言,而通常意义上&优美的语句或华丽的辞藻&,在那篇文章中会是好词好句,但到了别的文章中,却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首先说&好词&,回想一下,很多所谓的&好词&,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这些词语能够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事物的情形性质,因此,这些浓缩了的优秀语言,从这方面来讲,确实是好词。但他们并不适用在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是练表达能力基本功和进行语言练习的地方,需要的是语言使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描写,如何将作文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如何熟练地进行语言搭配。
其次,很多优美或感人的句子,作为收藏或品析,是非常有益的,但要在写作文时也要有用,则显得十分困难。也无法支撑起一篇文章,反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写作习惯--围绕一段&好句&,想要填充出一篇文章来,反而使学生的写作文过程变得更加的复杂和艰难。
●对不会教作文的老师来说,教学生背&好词好句&,抄作文,是最省事、最无效的办法
近些年以来,大学一直扩招,师范或非师范类的中文系招生,一直是只要整体成绩就了就可以。但这些学生中,会写文章,懂写作的学生极少,虽然在大学里会学到相关的专业课,但这些专业课把关并不严。使得很多到了工作岗位上的语文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写文章,教学生写作文更是不会。而这种现象不只是在年轻老师群中,在整个语文教师队伍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最浅显的道理,教数学的老师,首先这道题,他自己是会解的,教英语的老师,英语他是熟的,唯有教作文的,大多数老师懂的是语文基础,不会讲的是写作。
对不会教作文的老师来说,教学生背&好词好句&,抄作文,是最省事的办法,对学生来讲,是最辛苦最无效的劳动。而有些老师发明出一个理论来,说抄作文是仿写的第一步,不学会抄,怎么学会仿写,不仿写,怎么能学会作文。
事实上是,问问写作水平好的人或作家,有几个是靠抄作文学会写作的?目前没有发现!
●&好词好句&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反而成了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拦路虎
&好词好句&的作用,本适应用20%写作能力特别弱的学生用,用来进行临时性的提高。比如,有位同学写作文时,这样写了句&教室里很乱&,这样写,肯定是最不生动、具体、形象的,通常写作能力偏弱的同学,会写得如同这句话一样,很概括,不够具体生动。
当我们用好词好句时,效果会好出很多来,如&教室里一片狼藉&或&教室里鸡犬不宁&,都能突出教室里不同方面的乱来。比刚才好了很多。
但很多让学生使&好词好句&成习惯老师,便认为这已是&过得去&的作文,至少显得有亮点,而这种&亮点&,却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中等偏下的水平。真正的好的语言,是通过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再现当时的场景,如&教室里,有的桌子斜压在椅子上,好像随时都会倒下去一样,有的书本从桌肚里滑了出来,掉得地面和椅子上到处都是,我们很难找到可以落脚的地方,不得不用手扶了一下桌沿,想走过去。手刚碰到了桌子,它便&吱呀&一声,晃晃悠悠地倒在了一边,压在了散落的书本上面&
上面一段,没有用&一片狼藉&这样的词语,却比用了&好词好句&有着更好的表达效果,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当时教室里的乱。
因此,学生最缺的不是&好词好句&,而是&学会描写&,以会用几个&好词好句&要求学生,必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反而成了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拦路虎。只能培养出会写一两篇八股文的作文,永远教不出能写好文章的学生。
●不积累&好词好句&,学生还能做什么?
如果真要孩子背些东西,不如小学低年级时积累些诗词,中年级多掌握些成语本义,高年级时多背些经典古文。对有写作基础的小学生或中学生,可以多积累些动词,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益的。
如果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可以参加专业的写作培训,还可以重点多进行描写训练,先学会将文章内容写具体,再学会写生动。一句话,从学会描写开始。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xiezuojiqiao51/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岁小学生打扮如20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