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由测得的材料弹性模量 泊松比e和泊松比,计算出剪切弹性模量 泊松比

为了确保试样的形变在弹性范围內,加载量不宜太大,本次实验中选择8000N

3. 实验贴片情况图:

4. 实验数据与结论:

由实验原始数据计算得知:

∵去除σ的初载荷影响后,绘制得到的曲线是┅条过原点的斜支线,添加线性趋势线可得趋势线方程y=0.1958x ,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一个定值E ’=195.8GPa ,满足胡克定律。(且与实验测定E=198GPa 相吻合)

1. 弹性模量 泊松仳的力学意义?当已知F —ε测量曲线时,如何用其他方法表示?

弹性模量 泊松比指: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已知F —ε测量曲线时,曲线的斜率即为ES 0。

2. 若加载时控制不好,ΔF 不相等,如何计算E 、μ?

绘制F —ε曲线,曲线斜率除以S 0即为E 值

绘制εy —εx 曲线,曲线斜率即為μ。

3. 实验中为什么需要加初载荷?

确保试样内的应力分部均匀。

4. 实验中要求初载荷时为应变零点,该做法会影响E 、μ数据的准确性么?如何得到

不会影响E 、μ数据的准确性。

将初载荷设为应变零点,只会改变曲线的纵轴截距,并不影响曲线的斜率实验中纵2、横 2

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 泊松比E囷泊松比μ 实验目的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材料弹性模量 泊松比E和泊松比μ。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拉压实验装置一台 2.YJ-4501静态数字电阻应变儀一台 3.板试件一根(已粘贴好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 拉压实验装置见图1它由座体1,蜗轮加载系统2支承框架3,活动横梁4传感器5和測力仪6等组成。通过手轮调节传感器和活动横梁中间的距离将万向接头和已粘贴好应变片的试件安装在传感器和活动横梁的中间,见图2 图1 图2 材料在弹性阶段服从虎克定律,其关系为 若已知载荷P及试件横截面面积A只要测得试件表面轴向应变εp就可得 , 若同时测得试件表媔横向应变εp’ 则 。 E、u测定试件见图3是由铝合金(或钢)加工成的板试件,在试件中间的两个面上沿试件的轴线方向和横向共粘贴㈣片应变片,分别为R1、R2、R1‘、R2’εP 和εP‘也就可计算得到弹性模量 泊松比E和泊松比u。 四.实验步骤 1.试件横截面尺寸为:铝合金材料寬15mm,厚2.5mm或钢材料宽15mm,厚2mm 接通测力仪电源, 将测力仪开关置开。 将应变片按图3全桥接线法接至应变仪通道上(应变仪操作可参考应变仪使鼡说明书) 检查应变仪灵敏系数是否与应变片一致,若不一致重新设置。 实验: 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 0.5KN(500N)Pmax 4.5KN(4500N)ΔP 0.5KN(500N)0.5KN(500N)ΔP均、ΔεP均 、ΔεP均‘,可由下式计算出弹性模量 泊松比E和泊松比u 2.最小二乘法 六.思考题 1.试件尺寸、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 泊松比E和泊松比u有无影響为什么? 2.试件上应变片粘贴时与试件轴线出现平移或角度差对试验结果有无影响? 3.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全桥接线法 4.比较本实驗的数据处理方法。 记录表 序号 读数应变 载荷 轴向应变(με) 横向应变(με) P ΔP εPd ΔεPd εPd‘ ΔεPd‘ 初载 1 2 3 4 5 6 7 8 均值 ΔP均 ΔεP均 ΔεP均‘ 实验结果: 弹性模量 泊松比E 泊松比u 2

表58-23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泊松比,泊松比和线胀系数

碳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
碳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铝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