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滤液含什么单质A是什么

废液中有AgNO3和Zn(NO)3.,回收Zn(NO)3固体和金属银.下图是方案(1).x、y分别是什么物质:x是碳酸锌.y是锌单质(2).固体A和滤液B、C的主要成分.A:碳酸银.B:硝酸锌.C:碳酸锌后面几个我们_百度作业帮
废液中有AgNO3和Zn(NO)3.,回收Zn(NO)3固体和金属银.下图是方案(1).x、y分别是什么物质:x是碳酸锌.y是锌单质(2).固体A和滤液B、C的主要成分.A:碳酸银.B:硝酸锌.C:碳酸锌后面几个我们都没见过.所以有疑问.如果有错的.请指出为什么错了.并且请给出正确答案.注意了注意了,一开始加入x是“适量的”。意思说加入的x已经与前面的某种物质反应完了&对哦.我的答案错了
狂草巴傻540
个人认为X是锌,Y是稀硫酸,废液+Zn产生固体A(Zn+Ag)和滤液B(Zn(NO3)2)固体A+稀硫酸除去A中的Zn.经过滤得Ag,滤液C中的硫酸根用BA除去,得到B(硫酸钡)大概是这样吧,不知道对不对,希望能给你点帮助.记不得初中老师是怎么讲适量,但是高中老师说适量和足量差不多,都是把原物质全反应.完全反应在计算题是一定要考虑的(如过量、少量、足量),都是推断题强调的是定性分析,也就是物质化学、物理性质.个人建议LZ以后再做推断题时,着重注意少量的不完全反应和足量的2次反应就行了.
其他类似问题
LZ前两个都对。C为ZnSo4如果你用碳酸锌Y就是碳酸。。。而碳酸易分解。。。一般不用的、、、
x是单质Zn,y是稀硫酸;固体A是金属锌和金属银的混合物,滤液B的成分是硝酸锌,滤液C的成分是硫酸锌。因为滤液B可以直接得到硝酸锌固体,所以加入的东西一定不能带来杂质,同时还要得到固体那么一定是要加入单质Zn。这样,滤液B就可以直接得到硝酸锌固体了,同时固体A是锌和金属银的混合物。因为固体A和一种东西反应,可以得到金属银,那么一定是和酸反应,因为银不和酸反应,所以可以得到其固体...
X是Zn,Y是H2SO4,`固体A,Ag。滤液B,Zn(NO3)2.滤液C,ZnSO4
扫描下载二维码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矿样用过量酸溶解并过滤,滤液呈酸性,则一定不含CO32-、OH-,含有七种离子,则为Ni2+、SO42-、H+、Fe2+、Fe3+、Mg2+、Mn2+,加入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O2,同时Fe2+被氧化生成Fe3+,滤液1中含有Ni2+、SO42-、H+、Fe3+、Mg2+,加入NaOH调节pH=5,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Fe(OH)3,为滤渣2,滤液2含有Ni2+、SO42-、H+、Mg2+,加入NaOH调节pH=9.5,可生成Mg(OH)2沉淀,为滤渣3,滤液中含有Ni2+、SO42-、Na+、Cl-,以此解答该题.
解:矿样用过量酸溶解并过滤,滤液呈酸性,则一定不含CO32-、OH-,含有七种离子,则为Ni2+、SO42-、H+、Fe2+、Fe3+、Mg2+、Mn2+,加入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O2,同时Fe2+被氧化生成Fe3+,滤液1中含有Ni2+、SO42-、H+、Fe3+、Mg2+,加入NaOH调节pH=5,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Fe(OH)3,为滤渣2,滤液2含有Ni2+、SO42-、H+、Mg2+,加入NaOH调节pH=9.5,可生成Mg(OH)2沉淀,为滤渣3,滤液中含有Ni2+、SO42-、Na+、Cl-,(1)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A中不能大量存在的两种离子是CO32-、OH-,故答案为:CO32-、OH-;(2)加入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O2,同时Fe2+被氧化生成Fe3+,相关离子方程式为ClO-+Mn2++H2O=MnO2↓+Cl-+2H+、2H++ClO-+2Fe2+=2Fe3++Cl-+H2O,故答案为:ClO-+Mn2++H2O=MnO2↓+Cl-+2H+、2H++ClO-+2Fe2+=2Fe3++Cl-+H2O;(3)常温下,某Ni(OH)2、Mg(OH)2共沉淀的混合体系中,若c(Ni2+)=5.5×10-11mol?L-1,则c(OH-)=5.5×10-165.5×10-11c(OH)mol/L,则c(Mg2+)=1.2×10-11c2(OH-)=1.2×10-6mol?L-1,故答案为:1.2×10-6mol?L-1;(4)假定步骤①中NaClO恰好反应,则滤液3中含有SO42-、Cl-,欲检查滤液3中的酸根离子,应先检查SO42-,可加入硝酸钡,如先检验Cl-,加入硝酸银都生成沉淀,故答案为:SO42-;(5)滤渣2为Fe(OH)3,完全酸溶,再使其中的铁元素还原为Fe2+,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100mL,取出20.00mL,用0.1000I?L-1KMn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为紫色,发生5Fe2++MnO4-+8H+═5Fe3++Mn2++4H2O,n(KMnO4)=0.1mol/L×0.006L=6×10-3mol,则得MnO4-~5Fe2+,&&& 1&&&& 51.6×10-3mol& nn=8×10-3mol,则20.0g矿石中含有m(Fe)=8×10-3mol×10020×56g/mol=2.24g,矿样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4g20g×100%=11.2%,故答案为:滤渣2;紫红色;11.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涉及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是一道质量较高的题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ZT、X、Z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A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1)元素T与X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B所含化学键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2)化合物A的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该化合物起消毒作用的微粒是.(3)将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逐滴加入到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直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L&C4H6中含有碳碳叁键数一定为0.1×6.02×1023B、在标准状态下,11.2&L&N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C、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目为NAD、120g&NaHSO4固体中的离子总数为2NA
科目:高中化学
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Ag(NH3)2+、H+、Na+、NO3-B、0.1&mol?L-1&Fe3+溶液中:Cl-、SO42-、K+、C6H5OHC、“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K+、Cl-、Na+、OH-D、通入过量SO2气体的溶液中:K+、NO3-、Ba2+、Cl-
科目:高中化学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H2SO4B、HClC、NaOHD、NaNO3
科目:高中化学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如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B、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C、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缩体积)后颜色加深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合成氨中增加N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提高H2的转化率
科目:高中化学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升高化学反应的温度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D、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g)?B(g)+2C(g)
科目:高中化学
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编号①②③④稀硝酸体积/mL100200300400剩余金属/g18.09.600NO体积/mL224044806720V
A、①中溶解了5.6gFeB、④中V=6720C、①的上层清液中含有Fe2+、Fe3+、Cu2+D、硝酸的浓度为4mol/L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小红同学向一定量的纯
小红同学向一定量的纯碱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到常温后,观察到白色不溶物,过滤,得滤液A和白色固体B,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①
__百度作业帮
小红同学向一定量的纯
小红同学向一定量的纯碱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到常温后,观察到白色不溶物,过滤,得滤液A和白色固体B,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①
___________________
滤液成分是什么?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
滤液A中的溶质
NaOH、Ca(OH)
NaOH、Ca(OH)
白色固体B的成分
【讨论】:猜想IV成立的理由: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小飞针对猜想II中的滤液,开展如下验证实验.
取滤液A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反思】:请你判断小飞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③
&_________________
. 若要证明猜想II中的滤液成分正确,你的操作为:④
___________
. 猜想IV成立时:判断滤液A中含可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⑤
. 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应怎样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⑥
________________
时夏HE78KV
↓+2NaOH; 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量多,则反应后有氢氧化钙剩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液和白色沉淀中都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③不正确;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以前是不会有气体放出的; ④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是否变红; ⑤蒸发结晶; ⑥实验后的废液应进行酸化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CaO+H2O=Ca(O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量多,则反应后有氢氧化钙剩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液和白色沉淀中都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不正确;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以前是不会有气体放出的&&&&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是否变红&&&&蒸发结晶&&&&实验后的废液应进行酸化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分析:①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以及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解答;②根据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进行解答;③根据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以前是不会有气体放出的;④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以及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⑤根据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水即可得到该晶体进行解答;⑥根据滤液呈碱性进行解答.解答:①向一定量的纯碱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首先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CaO+H2O=Ca(OH)2;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量多,则反应后有氢氧化钙剩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液和白色沉淀中都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故答案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量多,则反应后有氢氧化钙剩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液和白色沉淀中都可能含有氢氧化钙;③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以前是不会有气体放出的,所以小飞的实验结论不正确;故答案为:不正确;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以前是不会有气体放出的;④要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需先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所选的试剂与碳酸钠反应时不能生成碱性物质,故可以选用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以及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而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是否变红;⑤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水即可得到该晶体,滤液A中含可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⑥滤液呈碱性,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应进行酸化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故答案为:实验后的废液应进行酸化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点评:本题是一条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探究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掌握,并要求能熟练运用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镇江一模)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如图)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浓硝酸(填名称);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观察到C瓶口产生白雾,说明C瓶内的是浓盐酸,则D瓶内的是浓硫酸.(2)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根据框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瓶内的物质:NaOH.小袁同学认为工业生产中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A瓶内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杂质.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检验该杂质的实验方案(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取适量溶液滴加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氯化钠(3)小军对A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成分的确定作出以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A.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①(填序号)是错误的.B.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于是认为猜想3成立,请提出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错误,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C.为探究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沉淀B的化学式为CaCO3.你若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有问题,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改进的方法是将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4)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白色固体,这种物质在与水或二氧化碳作用时可得到上述的“两碱”,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a.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与氧气充分接触、b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呢?【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一定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管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候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①C装置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被浓硫酸吸干净&&&&&&&&&&& ②D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5)现要对放置一段时间的B瓶中的固体物质进行成分的定量测定: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装置+稀硫酸质量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8.00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图2B瓶中纯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有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使质量差变小,使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