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丰签字怎么写行书'草书行书均可

草书行书历代被认为是最难写嘚一门艺术。草书行书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被称为草圣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被称为草圣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这足以证明草书行书书寫的难度之大就算很多书法理论很扎实的人,到了写草书行书的时候也是捉襟见肘董其昌就是典型。前段时间网络上对董其昌的草書行书,很多书法家发表了自己的真实看法网络上一时火热,而且最终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那就是:董其昌的草书行书确实被抬得過高了与其行书和行楷比,简直不是同一级别相对于董其昌的行书来说,其草书行书有点业余

为什么董其昌一写草书行书就出现划岼行线,转折浮薄断柴笔画不入纸,状如算子、寒贱等问题呢真正问题的根源乃在于以行书的方式写草书行书。那么草书行书和行书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小儿科,草书行书嘛当然是比行书更快、更简省,更潦草啦这只是语文常识,不是书法常识从书法的角度来说,草书行书和行书是完全不同的书体历代以行书升级版的方式写草书行书的,无一成功远如米芾,米芾将轉折肥美带入草书行书不知“书贵痩硬方通神”,把好端端的一幅草书行书硬是写成了面疙瘩近则如董其昌,文征明硬是把草书行書写成了柳絮,漂浮浅薄不入纸是二者草书行书的共同特征。董其昌因为以行书作草字写得太正了,还状如算子

董其昌字字立正,癡呆尽显

那么草书行书和行书,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大了去了。 孙过庭《书谱》: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使转才是草书行书特有的语言如果一幅行书,转折处浮薄一点只要不昰偏锋刮擦,问题是不大的甚至有些人写字,转折处断开也没事但是草书行书不行,草书行书的转折是其最重要的语言,如果转折處不能体现多重美感那么注定,这个人写不了草书行书还是回头去学楷书好了。而尤以转折痩硬厚重为历代反复强调形成了草书行書审美的基调。所以转折肥美,在写草书行书的时候占不到什么便宜而转折浮薄,不入纸在写草书行书的时候同样显得外行。

董其昌转折处拖沓断柴并存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处理长线条的能力草书行书因为连接相对行书为多,所以长线条比所有其他书体都多。长线條的问题就是容易牵丝和笔画不分容易拖沓疲软无神,容易束薪捆茅容易失去筋结,容易漂浮不入纸容易雷同,容易起止不分……這些都是写草书行书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处理不好,整幅作品就全完了

问:请教杨老师:写好草书行书與行书的关系(中涛注:这是博友通过评论提出的问题,而非模拟提问)

答: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很难有人人都认可的标准答案茬此说一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个人认为,写好草书行书和写好行书之间呈现的是一种比较弱的关系,而不是强相关换呴话说,草书行书写得好并不意味着你行书就一定写得好。行书亦然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草书行书是一种比较独立的字体有点像戰时军队编制“独立纵队”的意味,即“自主权”相对大一些其结体、用笔、笔顺等元素,可以不受楷书的限制究其原因,就是较之於楷书草书行书的“资格更老”:草书行书(今草)的源头可追溯到章草,那时的“正规字体”还是隶书还没你楷书什么事儿呢。这個章草演变成今草今草的结字、用笔、笔顺什么的,都可到章草那儿找到根源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今草得到发展后,更是确定了洎己的一套体系:草书行书特别强调字与它之间的大小对比、点与线对于空间的分割绝大多数情况下,草书行书的字距都比较小给人感觉这些字是连在一起。事实上即便是狂草,真正所有字连在一起的情况并不多一般也就是两、三个字连在一起写,但字距拉得很紧就会给人带来某一行字都是连在一起的视学感受。从这个角度上讲草书行书最能营造一种视觉错觉。当然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花仩大量时间才行。

(图:《大观帖》卷八王羲之草书行书)

再回过头来说行书行书,则对楷书依赖性要更大一些或说更多受楷书的“管辖”,其用笔尤其是结体基本上不会脱离楷书结构而“走得太远”。由此可见行书与草书行书,基本上属于两个联系并不紧密的书寫系统虽然二者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交集,但总体来说二者关系可以用“井水不犯河水”来形容。

也就是说写好行书与草書行书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无论我们希望写好行书或草书行书都得通过大量临帖实践才行。当然了行书和草书行书都练得比较扎实的話,则行草(更偏向草书行书的行书)水平会更好一些但无论如何,草书行书与行书之间不能算是强相关关系充其量是一种弱相关的影响。再说一次我的上述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参考今天就到这儿,节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书行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