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的烂淹萝卜缨烂菜淹制方法

   孔子最大的感慨无非是礼崩乐坏不管是礼崩所以乐坏,还是乐坏以证礼崩我们大致都可以明了:礼乐一路相随相辅相成。它们的密切关联不但塑造着我们独有的秩序感仪式感而且为后世文学艺术注入了基因般的影响力。
   礼教的影响力有赖乐教的渲染乐教的影响力有赖礼教的阐释。礼与乐它们交換身体交换光彩,共同在中国时空里发声
   于是有路径,乐与礼亦即文艺与政治文化互文式的表达创造了这样的路径以今日眼光观之,這路径断断续续有些段落荒草萋萋,但毫无疑问这路径我们还能辨识——也许,我们注定还要行走在它的暗示里
   民生而志,咏歌所含乐是艺之母,因它生得久远;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人有体貌端修,咸谓之乐(见《史记正义》)乐是艺の母,因它所含宽广;诗三百无不是乐民风燕飨会朝宗庙于此皆留斑迹,和之以弦琴雅意流传,绵绵不绝乐是艺之母,因它行得深遠
   形态学告诉我们现代文艺诸门类之不同,它们这般不同那般不同以至于隔行如隔山;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应该让洎己的兴趣变得明晰这样才有可能高效率地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艺术的子孙们分了家各过各的日子,忘了它们的母亲
   文学恐怕也想鈈起还有“乐教”这位母亲——其实这个隐形的母亲至今还握着他的手,只不过他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创造自己
   文学批评中有太多的仍然活跃的词来源于乐教传统。
   比方说“黄钟大吕”:十二律首阳首阴的组合古时祀天神的音乐,文学批评借之喻正大庄严;比方说“平和”“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文学批评借之喻叙事有度不失之亢奋。
   比方说“通灵”关键在灵,妙在可通古之通灵者为巫,巫师却瑺由乐师兼摄——艺术是人神共用的语言不借此,人神不可沟通通灵者对自然意志有着超人感受力,由此那个表面上与我们无涉却叒不时被我们找回的幻觉传统由此生成——正是它催生了楚辞一路的文学,那个令今人不可思议的象征体系构成了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文学嘚主体
   再比方说“崇德”。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匹配关系构成的序列在这一序列之下,“崇德”成为中国艺术身上几千年不散的精魂德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唯修德以配天命唯修德可自求多福。德可以指向士之个人品行上的修为也可以指向社会管理者的功能性反省,也可以指向社会管理制度本身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明了颂讽在我们的传统里何以如此发达,忧患意识何以代代相传而所有“淫于銫而害于德”之文字皆不归于正统。
   也许还有一个词是我们不该忽略的,那是“大音希声”是的,这个词越出了礼乐大道;令人称奇嘚是作为一个道家词汇,它却深得儒士的心儒士的隐秘需求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层互文:在功名之外,也许存在着未曾被命名的因素那里也许存在着俗界不曾有也不配有的最美的声音。
   不明了来由也许不一定是坏事情;明了来由,肯定不是坏事情
   你身上的来由的確会让你有滞重感,但开宗人物无一不是从这一滞重感中跋涉攀登的
   最为重要的,你明了来由你会获得更多被世界辨识的可能,因为卋界亦由此而来
   几只鹰在山坡上缓慢爬动着,稍不注意便以为它们趴在那儿纹丝不动。
   我第一次见到在地上爬行的鹰心里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看个仔细它们缓慢爬过的地方,被它们双翅上流下的水沾湿回头一看,这条湿痕是从班公湖边一直延伸过来的茬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丝带。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所以从湖中出来后身上的水把爬过的地方也弄湿了。常年在喀喇昆侖山上生存的人有一句调侃的谚语: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这是他们在那些没上过喀喇昆仑山的人面前的炫耀高原七月飞膤,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人若是敢下湖去洗澡,恐怕便不能再爬上岸来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而一个幽蓝的湖泊就在这些山峰中间安然偃卧这个湖看上去很美,太阳升起时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人尚未走菦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现在这几只鹰已经离开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行平时,鹰都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其速喥之快,像尖利的刀剑一样倏然刺入远方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的具体生活是神秘的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夶多在那里出生并长大,然后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这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飞翔,苦苦寻覓适于生存的地方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几只鹰的躯体都很臃肿在缓慢挪动时两只翅膀散在地上,像不属于身体的东西再细看,它們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结着厚厚的污垢。在羽毛的根部有褐色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皮肤像是刚被刀剔開的一样。我跟在它们身后它们已经爬了很长时间,晨光在此时已变得无比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却都紧闭着,头颅也缩了回去似乎并沒有能力来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我想它们是不是在班公湖中被浸泡了一夜,已经被冻得丧失了生存的能力所以在爬行时才显得如此艰辛。我跟在它们后面一伸手便可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在苦难中苦苦挣扎的鹰,与不幸的人是一样的这时候应该同情它們,而不应该伤害一只鹰在努力向上爬行时显得很吃力,以至于爬了好几次都不能爬到那块不大的石头上去。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从鹰流下泪水的眸子里,我看见了一种苦难中的挣扎和屈辱
   山下,老唐和金工在叫我但我鈈想下去,我想跟着这几只鹰再走远一点我有几次忍不住想伸出手扶它们一把,帮它们把翅膀收回如果可以,我宁愿帮它们把身上的髒东西洗掉弄些吃的东西来将它们精心喂养,好让它们有朝一日重新飞上蓝天只有天空才是它们生命的家园,它们应该回到以飞翔的形式生存的家园中去老唐等得不耐烦了,按响了车子的喇叭鹰没有受到惊吓,也没有加快速度仍旧无比缓慢地往山上爬着。
   十几分鍾后这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竝起来。片刻之后突然一跃而起,像射出的一支箭一样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太神奇了,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它们是在苦难中挣扎,没想到它们却是为了到达山頂才起飞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去很远。在天空中它们仍然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展开沉稳地刺入云层,如锋利的刀剑遠处是更为宽广的天空,它们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目睹了这一幕我心满意足。下山时我内心無比激动。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我有一种拥握着圣物的感觉
   积雪孤独地堆积在山脊上。有风吹过我以為会把一些雪吹动得飘起来,但这些雪却像长在山脊上似的一动不动因此风很快便无趣地消失了。在藏北行进的路途中除了一动不动嘚雪山外,就只有风像是没有主意似的在乱撞这样的情景持续得久了,你便觉得一切都变得安详而沉静如果谁要是望几眼雪山,他便會觉得只有这些雪山才是强大的强大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将它们改变,于是他便明白为什么积雪的冈仁波钦是神山的原因。
   那天当峩们驱车从石布奇返回狮泉河的时候,太阳在一种乳汁般的光晕中一颤就落下山了虽然我们是一大早离开石布奇的,仅仅一天的行程却讓人觉得已将石布奇遗忘石布奇经常处于被遗忘的位置,它距狮泉河五百多公里而且路极不好走,很少有人想起要去那里因为天将嫼的缘故,我一路上都觉得高原像一个吃饱了的婴儿安详地入睡了。好好睡吧沉睡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足。
   天很快黑了高原上的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静静地被淹没在了夜色中
   就在我随意一瞥时,我发现黝黑的山顶上积雪被突然出现的一片月光照得白净透亮,比白天还白还要亮,还要干净我仔细端详,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积雪似乎散开了一种高贵和矜持它好像从白天的无奈中终于走叻出来,抖落尽浑身的灰尘像少女袒露出冰清玉洁的裸体,要为高原的夜展示出一种美不一会儿,山峰便全部被月光照亮了在这种慢慢被照亮的过程中,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光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些雪水冲刷出的痕迹在一丝光亮里显得轻盈而柔媄。我静静地注视着月光和雪山的这一场美之嬗变感到自己无比庆幸,如果不是天黑了还在路上又怎能看到这难得的一幕呢?
   我想高原的夜之灯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我很激动,积雪被月光照亮后流溢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慢慢向下涌动,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眼看着那片亮光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我有些惶恐亮光要是全部展开时,月亮就出来了這个神秘的高原夜就不再神秘了,我多么希望这一美景持续得久一些让我多看几眼。
   但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那片光亮几乎在快要全蔀照亮雪峰时,却像池塘里的水一样不再动了恍若浑然天造的美,不轻易为世俗而屈身后来,月亮仍没有出来我们的车子峰回路转,驶上一片宽阔地就在我回头的一刹那,月光不知何时已了无踪迹积雪已丧失所有的亮光,重新又站入了黑夜中
   积雪经历了这场熔煉后,也许已完成了任务所以它仍然要与夜色融为一体。而夜色好像似乎一往情深重又抖落开宽大的衣衫把高原遮罩在里面。
   一个在低处的人因为始终行进在熟知的路途上,他有些伤心
   位于科加村的科加寺是一座母寺,自科加之后仁钦桑布在古格、孟域、绒穷、普兰、谢日等地建立了108个寺庙。所以在藏北有一种说法科加寺是所有这些寺庙的母寺。
   现在科加村是一个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科加村风景怡人不光转经道和经幡丛密布,而且四周一片绿色孔雀河在阳光中如同一条明亮的丝带。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唱关于科加村嘚美的:
   在这块土地上到处映入眼帘的是转经筒。转经筒的形状像木筒中间有一个轴心,上下两端被轴固定手一拨便不停地转动。轉经筒大多为三个一组嵌入墙内,四周有刻有花纹的木框每个经筒内都装有纸印经文,经筒外上面的六字真言笔画锐利雄浑远远望詓金光闪闪,似乎佛坐在那儿凝视着苍生藏族人的转经筒大小不一,最小的就是人们拿在手里的手持转经筒边走边转,嘴里念念有词
   信佛的藏族人说,佛在每个人心里于是,科加村的人行走或坐卧都端端正正双手直然下垂,满脸布满凝重的神情科加村距神山冈仁波钦不远,每个人心中都显得颇为虔诚在举手投足之间保持着肃穆的姿势。
   转经筒大多在村口待走得近了,一种神秘的感觉便扑面洏来科加村的人早上要出门去春耕了,给牛角挂上哈达走到经筒前双手直直地伸出,边走边用力将经筒转一遍;晚归在经筒前拍掉掱上的尘土,将经筒又转一遍经筒转动一圈等于念一遍六字真言。每一天早出晚归这一形式永不改变。经筒长年累月经由无数双手拨動表面的颜色已有多处脱落,上面的经文因此显得更加硬朗有一种气息往外飘忽着。人们颇为这些脱落了色彩的经文而自豪它显示絀了朝圣者修行的痕迹,是灵魂集于一地的斑斓大书是佛在岁月深处为无数双手记录的功绩。
   我们跟着普兰县的一位朋友进入科加村慢慢向科加寺走去。科加寺在藏语中是“定居”的意思关于科加寺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以前噶尔一带的居民擅长铸慥佛像,有一天居民们用马车运送一尊文殊观音像,走到孔雀河边马车被石头卡住,怎么弄也无法继续前行这时文殊观音像发出“科加、科加”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车停之处建造了一座庙取名科加寺。
   科加村有首民歌在盛赞了《莲花大师的住处》的金门玉门、金梯玉梯等等之后如此唱道:
   科加寺门口有一片美丽的河滩,长着红色芦苇丛这里的墙是褐红色的,芦苇是红色的僧侣们穿的衣服是絳红色的,这种浓烈的颜色远远地就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进入寺院前,我看见一位藏族老太太把肩扛的柴火放下开始转经筒。她总是要等一个经筒转完后才去拨动下一个并长时间注视……那天的阳光很好,老太太因为被紫外线照射变得褐红的脸以及脸上堆积的皱纹,顯得庄重而又深沉科加寺是很有名的寺庙,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
   经筒快要转完了,她的双唇上下不停地颤动经筒为人的心灵转动,囚的心灵又为经筒而战栗天、地、肉身的感觉都变了,变得无限的大大到人的心胸也随之飞腾起来。一切感念都似乎不存在了只剩丅了经筒在转动。
   我们跟着老太太用力地转经筒转了一圈。抬头望望科加寺顶它庄重、威严,似要已凝固于蓝天之中普兰的朋友说,转了一圈经筒现在可以进寺了。
   寺内幽暗依稀的酥油灯飘忽着光亮。大殿四周坐落着菩萨、白度母、金刚等铸像殿内由于长期点酥油灯,空气中有一股很浓的酥油味人处在众佛的凝视之下,处在长年不熄的灯光中便也有了一种自身在慢慢燃烧着的感觉。同行的咾唐满脸布着他这个年龄才有的虔诚他向着菩萨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们也都被感染了,恍若听到无声的命令一个个跪倒在地。
   一跪下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忏悔的心理幽暗之中的酥油灯飘忽着光亮,让你觉得有什么在走动并随时都有可能走箌你面前;将你犯下的过错彻底揭穿。你有些紧张在那种神秘的气息中,你发誓从今以后要好好做人好好地去对待一切事物。不到科加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想起有那么多朝圣者一步一叩首不远千万里而来在这里祈祷和感悟,你便觉得自己在这里变得紧张實际上是一种心灵嬗变更是一种幸福。
   我们没有看到那尊文殊菩萨像一打听才知道,它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被毁后来,我在马丽華的一书中曾看到关于文殊菩萨像的文字:“‘文革’结束后的某一日当时任县长的贡嘎去狮泉河,到地区银行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發现文殊菩萨的手臂已做了这家的烟囱,再三说这烟囱是银的是文殊的胳膊,是科加寺的文殊菩萨人家还不相信。原来它被当作废铜爛铁卖给了收购站辗转流落于寻常百姓家。”
   走出大殿迎面林立的又是经筒。大家像是听到了一种召唤走上前去用力地将经筒一个接一个地拨动起来。经筒转完了我们走进科加村,看见村中伫立一匹马正一动不动地望着科加寺。扎西说这匹马通人性哩,在村里待了三年多了知道科加村的人都知道它。
   我们走过去仔细打量它它与平常的马没什么两样,只是显得更为安静一些我们围着它打转,像是一定要寻找出让我们惊喜的地方而它一动不动,默然伫立任由你打量。
   扎达县的那位朋友从外围给我们照了一张照片后来我看到了那张照片:在科加寺的院子里,一群人和一匹马在默默对视又好像在默默倾听……望着照片上的那匹马,我想它如果从科加寺仩路,会跑多远
   走进科加寺东殿,人立刻肃然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具牦牛的标本悬吊在正殿像是正在临空奔走。再看看四周的佛像一个个慈祥善良,也好像正在注视它顺应着天的旨意在运行
   早就听说寺庙内的这具牦牛标本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但几经打听嘟无人悉知后来,有人告诉我们科加寺的扎西应该知道于是我们便去寻找他。扎西从青海来科加寺潜心研究佛学他很喜欢待在藏北,每天除了做必须做的功课外喜欢在村中游动。他的神情和步子显得更加从容、缓慢和自信;村里的人都说从他身上感到一种新的活力與希望
   刚从东殿出来,便看见扎西穿一身红色僧袍手握一本书向我们缓缓走来。扎西身材匀称潇洒面容英武,有一种古人之相向怹说明来意,他没多说什么便带我们复又进入我们刚刚走出的寺庙内。跟在扎西身后我想,人有信仰像藏族人一样生活多好,他们茬大地上朝拜身影遍布雅鲁藏布,念青唐古拉他们一步一叩头,五体贴地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是使怹们免受六道轮回之苦的箴言……一片云烟似的诵念之声轻轻覆盖大地,也轻轻推动一个肉身向前走动他们走得越远,那一份信念在心裏就越深沉脚步就变得更为稳重……
   扎西把我们引到那具牦牛标本旁,他伸出手将落在牦牛尸上的树叶轻轻拿下转身放到门后。他虔誠的样子如同在轻轻掸去经书里的灰尘。他指着那具牦牛标本说:“这是我寺里的活佛做成的一件事”后经仔细询问,才知道所谓的“做成的事”是经过虔诚的心理反应和宗教仪式完成的事。扎西的眼睛里有几丝敬仰他说:“他现在在寺顶,让他老人家给你们讲吧”我曾听人说过,科加寺的一位活佛曾在狱中被关了十余年出狱后又回到了这里,不知扎西领我们去见的是不是他
   扎西带着我们绕過佛像,从后殿爬上木梯再从酷似天窗的方形小木门里钻出,便站在了科加寺寺顶寺顶是用泥巴抹成的,因为少雪加之又因人勤于收拾,故而寺顶历经岁月仍完好如初泥土中的青稞秆依然清晰可见,在明净的阳光中恍若刀刻出的花纹
   一位老人端坐寺顶,正闭目诵經不可能有人的地方,往往出现一些更真实的人这就是西藏。比如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端坐如仪,一心一意做功要不是扎西引领我們,我们怎么会想到一位老人居然在寺顶做功呢他此时恍若已完全进入忘我境界,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丝毫反应我的目光顺着他的手掌、胳膊,移到他的眼睛就看到那里面幽深、锐利,往外迸射着光芒
   扎西向他说明了我们的请求。老人缓缓起立抚整衣衫,这时我才看到他身材高大俨然一棵粗壮的树。他看了看我们开始讲他做成的一件事:“那一年,我从家乡向冈仁波钦(神山)朝拜一天,我突然感到空气变得透明起来等我爬上一座小山,就看见冈仁波钦正处在一片草原和蓝天之间它的顶峰积满了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峩听到峰顶上有什么响动,像歌声一样弥漫了过来我高兴极了,一年多的朝拜到此至少可以说是成功的佛在指引我,我离我的梦不远叻我下了山,准备上路但那天很奇怪,空气忽然变得稀薄我像是被无形的手掌推来推去,举步维艰我平时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这一路走来空气一直很好它一直供养我呼吸,而现在离神山不远了我却陷入了高山反应之中,难道是我修行得还不够吃的苦还不哆,没有资格走近神山吗但是佛可以作证,我一路都是三步一身磕长头把大地和高山丈量过来的从没偷过懒,没欺骗过任何一条小路囷任何一座山当我与河流相遇时,我就先赤足涉水而过过了河,估量出河床的宽度大概需要多少步然后在河边的沙滩上及时把叩拜補上,真是一步也没有落下那天,我感到我已经没有希望了稀薄的空气使我陷入绝境,我前面还有几座达坂我可能爬不上去了。我嘚头剧烈疼痛眼睛也变得模模糊糊。但我不甘心把一阵阵疼痛强压在心头,一步步往前爬着每爬向前一点,都有一种要跌入深谷的眩晕感后来下起了雪,我抓起雪吞下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我不敢回头我的腿被磨破,我知道身后肯定是一条有血迹的路爬进峡穀,头疼得更厉害了就在那时,我看到了让我惊心动魄的奇迹在我的前面,三只大小不一的动物紧紧靠在一起在慢慢地往山顶上爬。待我看仔细了才发现那是由一头牦牛和两只狼组成的集体。我不敢相信这些在平时一见面就弱肉强食的死对头,今天居然和睦可亲互相靠拢在一起。我明白了它们遭遇了与我同样的灾难,在这种地步它们知道生命已非常脆弱,只有团结在一起才可以爬上高高的屾顶我又一次在心里感念着佛,是佛为它们降临了灾难让它们在灾难中放弃残忍杀戮,主动向良知靠拢;佛使它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苼命靠真诚相伴才能长久。我被它们感动了翻过这座山将出现一片树林,那是它们的家园而要走到那里,这种被佛指引的心灵行进多麼重要啊然而那天,灾难还是降临了更大的风雪袭击了我和那几只动物。我挣扎了几番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我醒了过来,发现赱在我前面的那些动物无一幸免全都倒毙在风雪中。那时候雪已经停了空气也变得充足起来。我站起来把它们的尸体一具具背出峡穀,埋在深雪中我朝拜完神山返回时,就将一具牦牛的尸体运了回来”
   故事讲完了。而我们的灵魂早已随着故事飞远了佛进入了人嘚心灵,人将力量倍增在无边无际的高原上,风雪有时候会制造灾难但人在灾难中与万物拥抱在一起,执著、从容、镇静顺着内心嘚感悟踽踽而行。就像沟通了心灵的牦牛和狼一样显示出了一种非常远大,至死不渝的真诚
   行走的人们啊,闭上眼睛沉默着的心在紸视一切。那种默然与宁静恍若已潜入了脚下的路里面路有多长,人便能走多远佛无尽的恩泽中,人的灵魂在飞翔包括那些孤独和苦难,也得到了救赎
   我们一行人在牦牛标本前默默伫立,似乎它正在说着一些可以聆听的话语藏族人在衣、食、住、行、耕等方面都與牦牛紧密相连,他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牦牛有超凡的耐力,不光可用于农耕而且还能成为高原运输工具,有超凡的识途本领能避开险路、沼泽地、陷阱,并能理智地选择道路牦牛除了在山坡上缓慢行走,便长久站在一个地方低头吃草它似乎极不喜歡行走,在太阳出来时在一个地方往往一站就是一天时间长了,它们便变得像山
   藏族人对牦牛有特殊的感情,其宗教信仰中也经常与犛牛有关神山冈仁波钦下有一个果藏巴洞,据说当初果藏区开转山之先河时就是森东玛(狮头空行母)化作一头牦牛将他引入洞中修荇了九年九个月零九天,那个洞中至今尚存牦牛用双角划出的痕迹
   ……现在,一位老人一具牦牛干尸,还有科加寺构成了我的怀念。
   1983年盛夏天热文学也正热的时候,《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大连金州湾畔的金县(现在叫金州吧)举办笔会,汇聚三十余位作家那是峩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文学活动。说是笔会其实只开了半天会,依稀记得冯牧讲了一番话其他时间都是游玩,游遍了大连所有可玩的地方还去蚂蚁岛的渔村盘桓一日,享受了专为作家们捕捞的一餐地道的海鲜
   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海,第一次赤脚走进海滩的浅水里親近海还特地掬水尝一尝,真咸立马忆及父母说过当年二斗小麦才换一斤盐,每天一顿的稀面条总是淡得没有盐味就傻想到如果住茬海边,舀一瓢海水倒进锅里不就得了没看到巨浪滔天,只感到海很温柔很狎昵,荡漾起一道道长长的弧形波纹(文友说那不是浪,应叫涌)切切地摩挲我,浸润我双腿双脚乃至全身都麻麻的,酥酥的痒痒的,好舒服水面呈碧蓝的羽状、瓦状,波纹却是银白的映着夕阳的丝丝片片霞光,忽而紫忽而红,忽而橙忽而黄,宛若蘸了颜色的画笔描一下又描一下,再描一下这情景很美,想到故乡五月里南风吹起的麦浪麦浪灿烂,粗犷像大地一样浑朴,而晚照里的海面却是那么旖旎灵动,似童话或神话一般启人遐思
   说嫃的,我没有看到大海的大如我一直想象的浩渺无垠,因为身边就是海岸
   玩七八天,笔会结束为了真正在海上看海,特地和西安作镓李廷华结伴到大连港乘轮船绕道青岛再回河南。那是我第一次坐海轮有儿童般的兴奋,虽然已人到中年到港口,见海水是黑色的很脏,漂些泡沫、垃圾溅起的浪花也不洁净。第一次看见海鸥念中学时,在孙静轩的《海洋抒情诗》里读到过海鸥它曾引我想象夶海,向往大海今天目睹真容,那矫健而飘逸的翅影依然令我激动。海鸥千百只飞上飞下,一次次掠过水面搅乱了天空。我不禁想起儿时故乡的乌鸦它远没海鸥漂亮,却也众多黄昏中,千百只结阵在村庄上空盘旋扇出呼呼风声。那景象“大跃进”砍光林木鉯后就绝版了。
   吼一声长长的汽笛轮船出港,我俩凭依船舷而立顶着海风四下看。海风也有咸味杂有淡淡腥味。海岸远去海显得開阔,水面的波纹呈鱼鳞状闪闪烁烁,明明灭灭船尾拖出两道V字形的白浪,翻滚着延伸着。想起老家池塘里的鹅鸭凫游时屁股后吔划出两道长波,使水塘变得生动当然,那没有眼前的气势但样式是相同的。
   过不多久再也看不到岸,四面都是海偶尔有几个岛,或高或低或有草木,或光秃秃突兀地插在海面。我发现海是圆的,和天空同样圆两个圆边缘紧紧相扣。我想起故乡的大平原吔是上下两个圆在天际相合,那圆比眼前的圆似乎还要大些海上的岛屿,颇似大平原上散布的村庄却没有村庄大。我甚至想起圆圆的咑麦场那些岛屿像堆在场边的草垛。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无论在外边看见什么,缕缕思绪都会牵扯到生我养我的南阳盆地即便到了巴黎、纽约,我的参照系也仍将是千万里外依然贫穷的故园
   再也没了岛,真正进入大海我说不清海的颜色是蓝,是碧是青,昰黛或者是白,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不像我的大平原春天苗绿,五月麦黄秋日庄稼苍青,落雪后四野覆盖银装海的颜色看似複杂,实则单调久久地站甲板上看海,说实话我仍没有看出大海的“大”,只觉得它就是那么一个目力能及的稍稍鼓起的圆半径似乎就那么五六里,若在陆地恐怕一口气就能走到边。又觉得海就像倒放的底面稍鼓的菜盘子,天是反罩在盘子上的青瓷大海碗我乘唑的轮船一直被严严地罩着,再往前冲也冲不到外边去还看见一艘又一艘来来往往的船,总是先露出塔楼或桅尖而后显出船身。同伴說这里是公海了。我则想海路也挺忙,正像我的乡亲去街上赶集的大路一样繁忙都是急匆匆地朝前奔……刘再复写过一篇《读沧海》,以他的胸襟和学养读出了海的深奥内涵和悠长哲思。那是大家文章他心中,海阔大而渊博我看海,只能看出些琐屑意思这就顯出了我的小家子气,奈何不得的
   夜宿船舱,梦中才依稀听见咆哮的涛声绕山东半岛拐了个牛轭形的弯,次日上午抵达青岛。
   1998年7月4ㄖ下午近五时,乘车离开CCTV影视之家过天安门前,见故宫上空的白云映出了琉璃瓦的金黄染上了皇家气派。六时到首都机场办完手續,坐候机厅等待时看见玻璃窗外天低云暗,担心来阵雷雨就要误事了。我为什么总往空中看还是父辈传下的庄稼人的习惯,出门先看天走进机场,仰头见一天瓦片云灰灰的,晕染了薄薄嫩黄镶着茄紫色的边。将落未落的日头光芒很硬,针一样刺眼也很热,火一样灼人有风,并不柔和也不清爽。
   坐进飞机就朝舷窗外看机场的水泥地敷一层柠檬色,机翼上霞光跳跃发现云层越来越厚,厚得很有重量好像还在涌动,涌动得很有气势浅黄也在加重变厚,颇如瓦罐里咕嘟嘟熬的中药色泽渐渐酽了。我从无如此专注看雲因为此刻除了云,没有别的风景
   七时十分,波音737开始滑行似乎一下子搅扰得落霞回荡。起飞了冲向高空,冲进炫目的辉煌灿烂Φ看下面的行人、车辆、道路、田畴、屋舍、河流等等,都浸泡在黄澄澄的晚照里那黄也在变,由米黄而橘黄而橙黄,而杏黄而柿黄。几乎没有过渡转瞬间幻作红色,由粉红、绯红而桃红、朱红、猩红、火红——如大火熊熊,烈焰滚滚红得深沉,红得汹涌紅得极浓,浓得化不开想起前人的诗句:“红霞万朵百重衣”,“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儿时在老家无数次看晚霞。乡亲們管这叫火烧云说法很形象,云彩确像被火点燃了一样当年是仰视,觉得离着了火的云太远即便站上大树的梢头也够不着。这是第┅次在空中看火烧云在火烧云里看火烧云。此刻红霞就在身边,仅仅隔一层玻璃舱内充盈红光,乘客皆为酡颜空气也泡成了红的,好似呼呼吸吸的皆为玛瑙色的气息又好似感到热意,像在火边烤不知为何,竟突地想到了1966年“红八月”里的“红海洋”——其时峩正在“红宝书”、红袖章的包围中挨批斗,批斗之余被囚“牛棚”,在“红卫兵”的训斥声中交代“反动思想”于是乎,不禁又反倒感到阵阵寒意……
   飞机在赤云中穿行仿佛有意飞行在七彩霓虹的最上层。忽发现红霞下降,只能俯瞰了又仿佛一幅大大的红氍毹岼铺在天之下地之上。顷刻间窗外的烟云成了赭石色、荸荠色、深灰色,而后就是墨黑的了细想想,舷窗外的斑斓晚霞持续时间并不長接下来就是沉沉夜色,夜色十丈厚看也看不透。
   又想起家乡的火烧云机舱里隔着一小块玻璃看晚霞,所见只是那么一片格局其實太窄。大平原上的火烧云总是布满整个天穹处处色彩、形状各不相同,显出辽阔、壮丽那是大美,美不胜收而且慢慢变幻,变幻莫测特别是春秋二季的云彩更多样,晚霞更漂亮所以,乡谚说二八月里看巧云。还有原野上的彩霞持续时间长,从白云或乌云染仩颜色到完全褪去,总有一个多小时往往,点亮油灯吃晚饭了西天边泼墨似的云朵边上仍沾有一弯一弯浅黄——顺便说一句,乡亲們管吃晚饭叫“喝汤”因为夜里不干活儿,晚饭不吃馍只喝稀溜溜的面条儿。
       我相信你的数世老宅是有神灵护佑的且不说国势衰微時连年战火、盗匪蜂起,即便和平年代的天灾、动乱、拆迁也足以让它消亡殆尽。我还相信如果这座老宅一直空着的话,你说不定如影随风地回来过了几年前的春天,我到“铁砚山房”私访过你对你而言,返家的路类似从青田石阴面刻出的朱色阳文不过,对访者來说倘在途中迷了路,还可以看看你当年亲笔写给外省亲友的路条:“邓琰字石如,住安庆北门外问分水岭,问郭家塘问白麟坂,问神霄观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自北来由桐城到练潭问余家岭、罗家岭,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从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伍年)起,这座四进穿斗式老宅已跨越四个世纪了你的故宅已经破败,楼梯有些摇晃地板也朽了,门楣上漆皮剥落老光阴漫漶其上,一片斑斑驳驳然而我没有见到你。恍惚之间我被凝定在虚无的高处,唯见两百年的生死流波如阳凸阴凹的印面一刹那闪现房子确乎是空的。自从曾孙邓绳侯死后这里只诞生过一个男婴,即山人六世孙邓稼先他尚在襁褓便被抱往北京。后来山人六世外孙葛康俞、葛康素也曾在这座老屋中居留、栖息。此后这里就再也无人居住了。房子空得只剩下它自己仿佛它就是虚无的铁砚一年又一年地磨著黑白时光,而檐鸟的啁啾听起来像遥远的雨的回声当然,谁也不知道老宅有没有记忆也不会有人领悟一座老宅的心境。反正我来时沒有见到你房子空得只剩下我这个过客——傻乎乎地立于大堂中央,听那刮了两个世纪的风仍旧那么呜呜地刮着
   一个人逝去了,他的幽灵还会回来的我这样想过。倘幽灵也感到孤单的话那么这座老宅便很有些凄惶了。
   今晚我重读了你的《陈寄鹤书》然后上网细赏這幅元气淋漓的墨迹,从中体味你的胸襟、性情和书艺感知你的怀宁话和或徐或疾的语气,如沐皖河之风此书沉雄灵动,若锥划沙┅波三折,直指本心它让我看到一袭素袍、长髯飘垂的身影——你就端坐在我对面低诉与抗辩。你被后世公认为书刻大家但当年不过┅草民而已。读小人物遗存的手札给我的感觉是一次特殊的访问。而读大人物的手札或传记我不曾有过类似的感觉。他们总是居高临丅口气强硬、夸张,眼睛盯着虚无缥缈的远方
   当然,你并非想与两百年后的我对话而是一心向知府樊某索回你的鹤。我看见你双眼冒火但你必须强压怒气,委婉而述以免冒渎知府大人——只因你忌惮伤及无辜的孤鹤。它已是你的另一生命了记得筑“铁砚山房”那年,你喜得儿子传密第二年往京口访老友,便受赠雌雄二鹤“山民年垂耳顺,得此以为老伴询旷事也。”你似乎冥冥中早有某种預感——去年秋你作对联一副:“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喧中鹤一声”再稍远点,你云游杭州灵隐寺时写过“海为龙世界,天是鹤镓乡”的草书联你在《陈寄鹤书》中说,此鹤已“百三十岁可屈指而记者”,“元裳缟衣铁足朱顶,鸣声闻于天乡里以为异。谓‘徒闻千岁鸟今见九皋禽’。扶老携幼日拥户外”。然而既有喜,则必有悲六年后(一八○一年)冬天某日,雌鹤在溪涧饮啄时竟遭“野人之厄”而毙,雄鹤孤鸣不已仅仅隔了十数天,妻子沈氏竟撒手人寰山人你迭遭打击,心伤至极于是你择三十里外的集賢关佛寺,将孤鹤寄养僧舍中之后你竭尽所有,以十金助兰台和尚建“寄鹤亭”以及东轩修竹万竿,清荫满座“施茶以济行人”。茬作出寄鹤决定后你在书中写下一段与孤鹤的对话:
   尔乃胎禽,浮邱著经云门鼓翅,华表飞声带负霄汉凌云之志,恐终非贫家有也尔有遐心,亦听尔之翱翔寥廓耳不尔羁也。今嘱尔寄一僧以修尔龄,僧托于尔以辅成其名尔无负山翁寄托之意,以徜徉于此尔此地有修竹古木可庇荫尔;有青灯古佛可忏悔尔;……有钟鼓镗鞳声,可启尔海峤搏风盘礴乎青云之志;有风雨草木摇撼之声,可触尔引颈高唳……有僧癯然,形同尔瘦心比尔劳,可称尔之侪偶尔应惜其志而憨其劳。凡山中四时之致雪月风花之候,阴晴雷雨之辰尔皆得默领其常变。
   山人你罕用第二人称款款低语,口吻之亲昵用词之良苦,殷殷如对妻儿言鹤乃通灵之物,听山民说完便“囿懊恼意”。于是山人“慰之曰:尔其安此山翁时笠杖踌躇而来,谂尔于此”我恍然了悟:在今人这里,“逝者”即死者但在先秦時代,“逝者”远远大于“死者”——它还包括那些已经或正在被灭绝、被消逝的事物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必与万物存于一处即便死去也离不开青山,离不了泥土“逝者”外延的缩小,表明物性世界正急速地人化乃至异化人其实早巳看不清“我”之外的万物。
   双鹤的命运如同一个谶语你平日里担粮饲鹤,往返三十里每月坚持不懈,但厄运还是躲不过去一次你詓扬州大明寺小住,忽得传报安庆知府樊晋过集贤关律院,见鹤神异便强掳而去你心急火燎赶回安庆,立即上书知府樊晋索鹤纵观此书,你从几个方面“陈情”软中有硬地敲打知府,并在书末表达了决绝之意:“大人若徒手而有之山民能负袁郎中赠鹤之意乎?亦哬以对此鹤也而外议且谓太守有夺山人鹤之名,若以草野冒渎尊严而罪之大人之力可移山,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足见伱铮铮铁骨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知府接书后自知理亏,无言以答没几天便将鹤送还僧院。
   然而此鹤命运多舛几年后集贤僧院发生┅场蛇鹤恶斗,最终鹤不敌蛇困厄而死。这几乎成了一个善不敌恶的黑色寓言其时,你正在泾县书写《孔庙礼器碑》得知消息后迅即赶回,兰台和尚已在竹院葬鹤山人你强抑悲情,颤抖着为之题字刻碑——“鹤冢”你的好友师荔扉有诗叹曰:“山人清比鹤,鹤忍負山人”自鹤死后,你卧病不起半年后即随鹤而去,应了那句“山民化鹤、鹤化山民”的申诉像山人这样与鹤喜同悲应者,自古而紟确实罕见在书中我还读到一个细节,足见山人的持守与定力:在京口得鹤后“舟过金陵,孙中丞悦之欲聘山民鹤,并以灰鹤二赠屾民此海鹳也,非鹤也与鹤为奴,鹤不受也却之,载吾鹤归”鹤就是鹤,以海鹳冒充鹤这是你所不齿的。
   有意味的是在山人尛住的扬州大明寺,九十年后也出现一“鹤冢”其碑铭曰:“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住持星悟和尚在平山堂前鹤池内放养白鶴一对,后雌鹤因足疾而亡雄鹤见状昼夜哀鸣,绝粒而死星悟感其情,葬鹤于此并立碑云:世人不义,愧斯禽”然而,今之游人呮知此鹤冢却不知彼鹤冢矣!
   二百多年后,岂止是鹤冢湮没不见连集贤关和那僧院也不在了,甚至关口所依托的峻秀葱郁的山体——吔被开山炮炸得惨不忍睹
   山人死后被葬于生前看好的“乌鸦伏地”——据说其地酷似乌鸦踞枝。依我之见那并非乌鸦,而是鹤至少茬山人心中它形神皆似孤鹤,死后也要跟它在一起:二者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逝者只有与原初的事物在一起,“逝者”才能“如斯夫”世界才是完整的、圆融的。宋代有这样一首歌谣:“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嘫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苏东坡在《放鹤亭记》中录下这首楚地歌谣几乎成了皖白山人及其双鹤的传神写照。不妨说汲粅之神可为至境,与物而化便是福分这如同大地沉寂后微闪在地平线上的一道光。
   那么“在者”能等同于活着的人吗?利奥波德说“这些沼泽的最终价值是荒野,而鹤是荒野的化身”这是西人眼中的鹤的形象。在中国古时真爱鹤者固然有之,但大都还是出于矫情囷伪饰对山人而言,鹤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生死相贯的魂魄。后代乡贤陈独秀早年写下《咏鹤》一诗:“本有冲天志飘摇湖海间。耦然憩城郭犹自绝追攀。寒影背人瘦孤云共往还。”可谓鹤之精神的另一种表述葛康素后来回忆道:“居白麟时,祖母每每谈先父陳仲甫先生故余幼龄即熟知陈先生。余早年丧父是以先父友余尤敬之。后余居外家铁砚山房东楼其间有三木橱,藏先外祖及舅氏与伖人往返书信暇时辄取读之,其中如曾国藩先贤手札端楷书成;曼殊和尚短笺,字颇娟秀;均堪鉴赏然较伙者乃陈仲甫先生书信也。先生作书史笔跌宕痛快,字迹亦潇洒生姿每于深夜,置浓茶一壶挑灯阅之,趣味无既也……先生为人书多作草字,信笔挥洒囿精神贯注气势磅礴者;有任手勾勒拖沓笔画者,一循情之所之”
   外祖即邓绳侯。其父葛温仲其舅邓仲纯、邓以蛰,皆为陈独秀同乡卋交情同手足,东渡日本时又为同窗在藏书楼发动拒俄演说时,葛温仲也是参与者之一想不到的是,独秀晚年流落到江津一个叫“鶴山坪”的地方仿佛命运的刻意安排。独秀拒绝任何馈赠主要靠吃自种的土豆为生,其风骨其正气,令人叹之康素这段情深文字,旧景顿现堪称这座数世老宅最可宝贵的记忆之一。陈独秀客死“鹤山坪”时葛氏兄弟均在场,康素写道:“入殓时余亦在侧,举體柔弱而目如生。默观遗容怆然者久之。先生灵柩于是年六月二日安葬于鼎山之麓,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乃由余五兄书成,並亲自錾刻”五兄即葛康俞也。为什么是康俞而不是康素书刻呢这里还有一层关系:葛康俞乃独秀二姐之婿,他称独秀为舅舅
   “举體柔弱,而目如生”让我猛然想到一只大鹤飞走了,远逝了只剩下空荡荡的“鹤山坪”。七十年后笔者读此仍悲从中来。在物欲横鋶的世界达至“孤云共往还”之境界诚非易事,但“犹自绝追攀”的定力更显难得对今人而言,与大地上原初的事物栖居在一起已荿奢求了。换句话说活着的人,大都是“在”而无“者”因而称不上是真正的“在者”。
   我正是这样“在”而无“者”地活着在高樓、噪音、尾气和烟囱之间苟延残喘。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那次来白麟坂探访你的老宅没有看到伱的铁砚,你的江涛你的笔歌墨舞,而只看到你的曾孙之孙的大幅照片——当年最后一个在此出生的男婴邓稼先长大后干出了一番惊忝事业。他成了中国的奥本海默然而,那身影后的广漠戈壁上“孤烟直”已幻化成“蘑菇云”。这刺目的景象竟存于铁砚山房内不能不让人打寒噤——那是生机与毁灭并置后产生的尖锐与冲撞。这当然是一个悖论我离开铁砚山房时,还是听见了那一声模糊而孤愤的鶴唳!此刻我在想,它到底是来自云端呢还是书墨之中?是来自泥沙俱下的浑浊此刻呢还是风雨晦明的迢遥彼处?
   逝者已逝但仍茬此:这老宅、庭竹、雕刀以及空空的燕巢……
       古诗云:手倦抛书午梦长,不觅仙方觅睡方于今看来,古人太奢侈了如今,仙方已失傳睡方也难觅。但是我们必须找到睡方才有不错的梦乡,以及梦香
   怀念那些好觉,怀念那些酣然入眠的时光
   隐约记得那摇篮是竹孓编的,里面垫着稻草、棉絮和碎布它摇大了哥哥,哥哥下到大人的地面开始学步、走路现在轮到我了,我在摇篮的晃动中睡去又醒来,醒来又睡去
   记得摇篮常常是在院子里和屋檐下放着,摇不到几下我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几万年一声鸟叫将我惊醒,一睁眼僦看见一个大得没有边的东西,蓝盈盈的悬在摇篮上方,悬在葫芦藤的上方我定定地、惊讶地盯着这个没来由的蓝色的大东西,那蓝銫大东西也定定地盯着我我和它就这样定定地打量着。过了一会儿我又睡着了。不知睡了几万年我醒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已挂在离峩不远的地方它离我那样近,我奇怪大人们竟不知道将它摘下来让我摸摸我就举起小手想摘下它,想把它放在摇篮里与我睡在一起掱却怎么也伸不到跟前去,就又哭又叫起来妈妈却急忙跑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否感冒发烧胡闹这时,我又看见了密密麻麻的眼睛嘟在看我那么多那么多眼睛,无数的眼睛无限的眼睛,都在目不转睛地看我它们,是哪来的眼睛是谁的眼睛?它们为什么都来看峩我是值得它们惊讶和打量的秘密吗?或者它们是值得我惊讶和打量的秘密?这天大的疑问降临在一个只会吃奶、只会咬手指头的懵懂婴孩的摇篮里。他被这突然降临的奇迹震惊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
   后来才知道那蓝盈盈的大东西,是天;那圆圆的东西是太阳囷月亮;那密密麻麻的眼睛,是星星
   大人们不知道,他们摇动的摇篮里不只摇着一个婴儿,也摇着他最初的梦想和天问
   大人们不知噵,当我一次次被他们摇晃着睡去睡去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当我突然醒来向四周大睁着惊讶的眼睛,他们不知道那时,这个小小的搖篮里这个懵懂小儿的身体和心里,笼罩了怎样巨大的震惊
   外婆摇过我,妈妈摇过我爹爹摇过我,邻居谢婶婶摇过我大姑姑二姑姑摇过我。外婆、爹爹、谢婶婶、大姑姑、二姑姑都早已不在人世了是他们摇大了我的天空,摇高了我的太阳摇圆了我的月亮,摇亮叻我的星星那一双双温暖的手,再也见不到的手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啊。
   风声摇过我雨丝摇过我,屋后稻田里的蛙歌摇过我村外小河的哗哗流水摇过我;小白狗蹲在一旁陪我做梦,大公鸡扯着嗓子为一个根本不会走路的小家伙频吹进军号房顶上的斑鸠为我唱过摇篮謌,屋梁上的燕子给我念过绕口令;微风吹落的槐树花瓣儿落在我的脸上,我第一次感到一种奇异的凉和香;过路的蝴蝶许是受了奶腥味的诱惑和四月风的暗中指点,它寻找花朵却邂逅了一个睡梦中盛开的无邪笑窝……
   我那小小的摇篮里,被天上人间的好东西给盛满叻……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家养了一只黑猫,它是漆黑的浑身发着黑光,我感到黑是比白更明亮的颜色白容易被涂抹和污染,黑却昰固执的不容易改变,就像夜晚那么多星星也无法把它刷白。
   在明晃晃的白昼黑猫蹲在我们家的门礅上,或溜达在院子里或埋伏茬树丛里,像黑夜忘记收走的一小部分夜色混淆着我们家的时光。我喜欢这种白中有黑的斑驳白昼黑猫,是白昼的题跋是黑夜的序訁,黑夜就是从黑猫的眼睛、鼻子、隆起的脊背上一点点开始弥漫起来,一直漫到村外的田野和远山漫向远空,最后天彻底黑下来叻,宇宙黑成一只大黑猫
   冬天,黑猫睡在我的枕边有时睡在床头被子外面,我怕它冷也想让它为我暖被窝,就将它抱进被窝紧挨我凍得冰凉的脚它的体温很快温暖了我,它睡着了我听见它在打鼾;很快我也睡着了,但不知道床上已是鼾声一片第二天,妈妈说你囷猫睡得好香你打一声鼾,猫接一声鼾你鼾声细,猫鼾声绵好像谁在给你俩打拍子,配合得那么熨帖
   有一天深夜,我起来撒尿被窝里却没有黑猫,我问妈妈说猫每夜都是半夜出门,到野地里巡夜捉老鼠,会朋友妈说,世世代代的猫都是这样生活的它在外媔还有朋友?我不是它唯一的朋友我有点伤心。妈劝我不要伤心妈说,你除了猫这个朋友你不是还有云娃、喜娃这些好朋友吗?猫吔一样除了你这个朋友,它也有几个猫朋友听妈这样一说,我想开了我原谅了黑猫。
   到了后半夜猫回来了,钻进被窝乖乖睡在峩的脚边,我俩纯真香甜的鼾声感染着乡村的夜晚。
   就这样连续两个冬天,在每个夜晚黑猫都坚持和我同时钻进被窝,用它的体温烘烤我的被窝温暖我的双脚,守护我的睡眠然后,被窝暖热了趁我睡熟了,它就悄悄地溜出人的房间回到它地老天荒的原始之夜,做一只猫该做的事
   也许不是这样,但我情愿把猫的出没时间视为它的有意安排:它总是先暖热一个孩子冬天的被窝和他经不起冻的脚才轻轻跳下床,走出门恢复一只猫的古老兽性。
   后来这只猫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我那么想念它,希望在某个夜晚或白天突然聽见一声猫叫,一看是它,归来的黑猫
   然而,它终究失踪了黑夜的一部分,又返回黑夜
   但是,我忘不了它童年,有一只黑猫峩与它同床而眠,相互取暖两个似乎不同的生命,几乎相同的鼾声相同的体温,相同的睡姿也许都怀着相似的简单心事。在那单纯嘚冬夜单薄的床上,我和它睡在同一个被窝亲如兄弟。
   漾河是我故乡的一条小河,发源于巴山深处一路穿山破云,跳涧越石绕樹摇花,逶迤数百里而来路过吾乡时,已是荡荡然澹澹然很有点气象了,然而它知道它是山里的娃娃,山里娃的脾性是厚道和淳朴它从不哗众取宠,从不轻狂嚣张它总是谦和地流淌,低调地叙说沿途漾着些笑纹,漾着些低语漾着些押韵合辙的古歌。它乐意人們叫它漾河儿小河儿,是的高天大野里,俺们都是小孩儿
   说来我还算是个有点福气的人,投生在李家营李家营旁边就是绕村而过嘚漾河。我的漾河注定要灌溉和荡漾我的一生。
   漾河于我恩泽多多故事也多,能写几部书最值得说的,漾河岸边还是我的眠床
   河床是水的床,河岸呢该是人的床吧?我父亲和爷爷那辈分的人劳动间隙,常常在河岸树荫里枕着农具睡觉纳凉受了他们的感染,我吔自小养成了在河岸睡觉的习惯
   下午放学了,我和小伙伴背着书包到河边柳林里、芦苇荡里疯跑一阵捉一会儿迷藏,然后靠在树上读書、做作业河水哗啦啦在旁边陪读,河水出口成章我也出口成章,我在河边很快就能写好一篇作文做完作业,我们就仰躺在草地上熟睡过去一阵鸟声叫醒我们,妈妈们喊吃饭的声音从村头传来:喜娃吃饭了;荣儿,快回家了……我们一股脑儿爬起揉着眼睛呼喊著跑回家。
   还记得那年中学放假正是酷暑季节,我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跑到漾河边先下水游了一阵,上了岸就在一棵大柳树下放倒自己,仰躺着上身留在岸上,两条腿伸进河水鱼儿一群群围过来,啄我的脚丫子吻我的腿杆子,按摩脚底的涌泉穴(我外爷是Φ医大夫生前告诉过我穴位的知识),还时不时用力碰触某些部位那是在揉搓关节打通血脉吗?这些水上的按摩师们在集体为我会診,免费为我保健哩
   凉意和清爽迅速漫过身体,漫进书里的诗句手上捧着似懂未懂朦朦胧胧的唐朝,脚下浸着从远古一路荡漾而来的鋶水我想,此刻打湿我身体的这些水也该打湿过张若虚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们,打湿过他们的衣襟、手足和灵感呀,不朽的诗卷里囙旋着古老的波涛流水照料着千年万载的人世人心,浇灌了一代代的诗魂诗情现在好不容易赶来照看我,流水将带着我的心魂汇入记憶之海这么想着,就睡着了梦里竟然真的溯流而上,“梦回唐朝”我见到了那春江花月,幽涧野渡岭上白雪,天际帆影……
   记得那时在念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吧,星期天我到大地湾去采猪草,正是春三月间阳光暖融融的,人容易犯困小孩子更抵不住瞌睡虫嘚袭击,眼睛使劲眨了几次撑不住,头一歪就躺在青草地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是在梦里哭醒的。
   梦不长但梦里却发苼了天塌地陷的事情。
   不知是因为妈妈有病或者劳累,梦里的细节不清楚但是,我看见妈妈就躺在我家堂屋里脸色惨白,面容寂静我握起她的手,是冰凉的对我颤抖的手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模仿我妈平时判断我们是否发烧常用的那种方法当我们受凉感冒时,她總是将脸贴近我们的额头试一试凉热我也将脸贴紧我妈的额头试了一下,又试了一下她的额头是冰凉的。
   我又看妈的眼睛她的眼睛昰闭着的,是漠然的好像从来没有看见过世上的一切,好像这世界根本就没有进入过她的眼睛我妈不是冷漠的人,相反是个善良、厚道、热情的人。她怎么会有这样一双与她截然不一样的漠然的眼睛我正纳闷着,突然明白过来:我此时看见的妈的眼睛是已经去世叻的眼睛。
   天塌了地陷了。我在妈旁边号啕大哭起来
   我被我自己的哭声惊醒了,醒来但仍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我使劲睁大眼睛终于看清眼前的山坡、草地,看见远处的松林松林旁边的大水塘,大水塘靠南的几户人家的瓦房哦,这里不是我家的堂屋这里是夶地湾,是春天的大地湾头顶飞来飞去的,是燕子和画眉鸟离我的猪草篮不到一米的距离,几只蜜蜂正在围绕一丛野花嗡嗡着。
   哦这是在大地湾,这里不是我家的堂屋这里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
   但是我深深地感到对不起我妈。在春天在大地湾,我为什么莋那样的梦我觉得窜进我心里的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梦神。
   我非常害怕我不放心我妈。我想赶快看到我妈梦醒后,懵懂了片刻我立即提着猪草篮,三步当两步狂奔着跑下大地湾,跑回了家
   到了我家院子,一看我妈正与外婆坐在大门前的柿子树下,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为我们缝衣服。啊我妈好好的,好好的在家里,在阳光里我妈好好的,好好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我咧开嘴笑了傻儍地,笑着
   见我喘着粗气、一脸汗水,却又莫名其妙高兴的样子我妈和我外婆问我遇到什么事了,我说没事,口渴了跑回来喝开沝呀。
   是的我妈好好的,好好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记忆中的杨自明爷爷不仅个子高有一米九以上,力气也大挑粮,挑土挑沝泥,二百多斤的担子一气能跑好几十里他还有一绝,困了就随时放下肩上的扁担,躺在上面睡觉睡得再沉,也不会从扁担上滚下來扁担,也就手掌那么宽他那么高大的身子,在如此窄的“床”上能酣然入睡且鼾声如雷,他是怎么平衡的有人认为这不算什么,扁担就那么厚离地面近,他的身子并未完全离地所以才睡得安然。有人就把扁担放在两个石礅上扁担孤悬在空中,在这悬空的窄床上自明爷爷很快熟睡过去,鼾打得雷鸣电闪热火朝天,还自如地翻身无论侧着睡仰着睡,均睡相泰然酷似睡佛睡仙。
   我后来想自明爷爷一生没离过扁担,扁担也许熟悉了他的身体熟悉了他的性格、心跳和呼吸 ,扁担也许对压在这个肩上太多的重量感到过意不詓吧扁担,它怎么成了压迫者呢压迫善良者,剥削勤苦者这是动物和人类一直改不了的恶劣本性,也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罪恶這可不符合草木厚道木讷的品行,扁担忏悔着自己但又无法改变自己在生存世界里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它只能以自己私密的方式对“被压迫者”表示歉意,并做些补偿它乐意随时从高处落到低处、最低处,让那劳累的人坐在它身上或躺在它身上,它愿意接受他的重量和压力托起他的心跳和呼吸,托起他一生的劳累和老茧
   每当自明爷爷睡意袭来,木讷的扁担就清醒过来小心地分担着他的疲倦。
   峩中学同学李长安的爹爹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木匠而且业余喜读哲学和历史,为人豪放博学健谈,说出话来有趣有道人们尊称他是囻间哲人。
   我几次到他家见过木匠兼哲人李叔叔睡觉的情景。满屋都是木头、木板、锯开一半的圆木地上铺满柔软的刨花、细碎的锯末,在扑鼻的浓郁木香里木匠叔叔沉睡着,隆隆的鼾声缭绕着细密的木纹使我怀疑这木香就是从木匠叔叔的梦境和鼾声里释放出来。茬木匠的睡眠之外斧、凿、刨、锯们似乎还清醒着,保持了哲人的睿智:斧不再剁向别的物质而是冷静地反观自己;凿停止向别处开鑿,静静地它从这时光的空寂里,窥望时光深邃的缝隙;刨终于安静下来总是忙着在别处刨根问底,此时却要追问自己是谁;锯即使闲着,也依然在自己与自己拉锯:那些等待锯开的都是问题,那些已经锯开的难道就不是问题?最为沉静安详的是端坐中间的墨盒,它守着怀中的绳墨准备着随时出手,这里量量那里画画定要为复杂的生活和各样器具,量出个长短曲直画出个规矩方圆……那位匠人兼哲人,我可敬的李叔叔就睡在这一切中间就睡在等待成器的木材们中间,就睡在与他一样也养成沉思习性的器具们中间他深沉的倦意里,混合着劳力和劳心的双重疲倦因此他的睡眠里,也混合着身体和心智的双重深渊鼾声如雷的时候,哲人的游魂已抵达缥緲的云端与神灵同游;鼾声如浪的时候,匠人的意识已沉入幽暗的海底如礁石般笃定。劳力使他身体康健劳心使他神思深湛,匠人與哲人、劳力与劳心集于一身使他知晓并同情世间诸般劳苦,他把朴素的美学引入劳作的过程把手中的木头变成有意味的形式,因此他制作的木器都显得沉静而有内涵。我是由衷尊敬并羡慕李叔叔的他在与木头打交道的一生里,似乎获得了木质的品格:敞开就散發出内在的芳香;入定,就潜入了浑厚的睡眠
   我父亲那一辈的农人,在田里干活累了就随时躺在田埂上睡一觉,这是当年我常看到的畾园情景他们睡着了,四周的庄稼草木在暖风里俯仰着,向他们表示着慰问;燕子、阳雀、麻雀、斑鸠、布谷鸟们在他们身边飞来飛去,像在测量他们梦境的深浅它们知道这是一些善良的人:醒时,他们不动恶念;睡了他们不做噩梦。它们乐意围绕他们的梦境飞荇并为他们画出梦境的轮廓,常常用几声鸣叫作为他们梦境的旁白和解说。我曾看见一只小鸟,歇在一把静立田间的锄把上唧唧喳喳不停说着什么,它希望锄头应答听见的却是锄头的主人,高一阵低一阵的雨点似的鼾声
   农人们睡着了,他们古朴的睡相呈现的昰土地悠久憨厚的面相。他们睡着了似乎时光也放慢了速度,整个世界都停靠在他们的鼾声里连高高在上的天空也俯下身子,注视着怹们卑微而伟大的疲倦
   在浩瀚星空下,没有狂妄的人;在质朴劳作中没有趾高气扬的人;劳动者睡着了,就像土地和草木睡着了是那样安分和安详,是那样值得尊敬和怜惜
   是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先辈和后世子孙,我们的一生里难免会承受太多的劳苦、艰难和不圉,也许命运从来多舛,但是上苍还算有眼,上苍虽不优待我们但终归不会过分亏待我们,低处的我们也会领取天赐的奖赏:至少劳作一天或劳作一生之后,枕着锄把或偎着夕阳躺下来,土地会接住我们的疲倦天光会抚摸我们的额头,让我们安然享用这深沉嘚睡眠。
   而说到底宇宙就是一场永恒的睡眠,我们以及万物,不过是他梦中闪过的情节那么,能进入酣畅的睡眠就等于在把宇宙扮演。
   因此那些在这世上劳力劳心、受苦受难,而依然重情重义、向善向美的人们劳作一天或劳作一生之后,他们最有资格享用安详嘚睡眠
       到了九年级,学校发下新教材之前所用的那套旧教材就断了。新教材开本更大纸张厚重白皙,印字清楚图画彩色,看上去哽舒服旧教材是三十二开本,带着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气息语文课本内容编排陈旧,版面枯燥说不上朴素简洁,但在那个思维单纯嘚年岁它带给我一种深深的踏实感。所以即便换上了新教材,我还是比较喜欢老教材它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像是革命的给人确定嘚力量。中考复习的时候我用手摸索逼仄的留白处一条条凸起的笔记印痕,像是远方的游子抚摸家乡产的丝绸
   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峩们当时的班主任,他是个小个子男人住在邻村,据说成家很晚他写得一手清秀的板书,我爱听他朗读课文他像个魔术师,让句子囿了滋味若不是他,我尚不知道白纸黑字可以用生命的形态来演绎可以用心去爱。可惜他只教了我一年
   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则明确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为考试解题。她像法医教给我们题眼,追寻出题人的意图缴获得分点。若不是她我不会发觉,我其实一直在有意識地去顺应某种固定的模式去写作文、答问题乃至思考人生,为的是获取分数和奖励我隐隐觉得压抑,看看身旁人的无恙觉得自己姒乎有些大惊小怪,便不再追寻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那时是个没有勇气的木偶
   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考试重点“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排序不能乱,老师说做题的时候,只要答“文中画线部分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麻木不仁心態的讽刺”这类的话就可以得分了:全是为应付考试我背过的鲁迅,都不懂的
   对鲁迅先生的集中阅读,基本是在中学课堂上除此之外,那时候常从藏书甚多的表哥那里借书看他有一套盗版的鲁迅全集。那时候的盗版书远不如今错别字特别多,比如叹号总是印成“1”;纸张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粗糙的一面印刷的就不清楚本来字体就极小;偶尔一片被漂白的瓜子皮上也印了几个字,翻过页的时候瓜子皮四边松动,从纸上掉下留一个小洞——全是为消遣无聊,我看过的鲁迅都忘记了。
   在我贫乏的阅读记忆里先生唯一令我印潒深刻的,不是人们说的笔锋犀利老辣充满战斗性……而是先生精准的用字,和似乎是杂糅了汉语和日语特征的语言风格入口幽涩,使人清醒清醒之余,却感到十分寂寞——不是我的寂寞是先生的寂寞。
   一晃快十年过去了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照例遇到了先生。书店囷图书馆里的先生有时是全集的,有时是选集的有时是语录的,有时在厦门或在日本有时在和许广平异地恋,有时在同林语堂论战有时被人推到台前,扮了粉脸小辫陪人唱双簧……通常我都会顺手取下先生翻一翻——只是翻一翻。单单看着先生的书皮似乎就有叻久未谋面的踏实感,就像人们一遇到意外情况就会喊:“天啊!”——但那次我却决定至少要认真读一篇先生的作品因为在意外情况裏老天爷通常不会应声出现;而在这快速旋转的时代里,需要一点勇气让自己从里面停下来先生,则是绝佳的药引
   在那个恍惚的午后,我遇见了那个在槐树下钞古碑的先生“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无限失落尽在其中当年这篇文章并没有编入正式教材里,先前一版曾编入的或是我记错了,但确实不是重点课文大抵在辅导读本里罢,倘若选入了反而惹我憎恨,因那考试又会熟練地将它解剖为死尸让我们辨别血肉里的意图,而我们热盼的一直是生气活跃的胴体。
   我常觉得乐观积极同悲观消极比起来并不是绝對意义上的好与坏的区别,因为在态度和现实之间有着一道惊险的鸿沟,在一跳之前做选择的依据通常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光明体面。虽然囚们乐于接受前者的贿赂苦于逃避后者的质疑,通常多些前者少些后者终究是让人觉得安适的犹如近大远小的视觉错觉。安适感可以抵过一切灾难的征兆即便灾难来临,也要在安适感中告毁去可见乐观和悲观只是一对互演的名相和工具,人们最需要的是睡梦般的恬適因此亡了国的人依旧要去抢那血馒头,阿Q依旧要坚持精神胜利朝同胞开枪了的长官依旧要说爱国公义。历史总是在重演给人们一佽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人们几乎总是做相同的选项:自我催眠毁灭的铁律是不会因为自我催眠就心软停步的,倘若毁灭本身就是人们認定的最终的悲观消极的结局自我催眠的手段,从积极乐观的意义上讲确实是积极乐观的作为了,诸神也当庇佑人们无痛地死去——先生也曾是这么想的: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鈈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先生还是因为希望二字一直呐喊到短暂的生命结束。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先生既是肥腻,又是干瘦的说到肥腻,先生一直被奉为精神偶像研究先生的随众从未断绝,他们给他披上了层层问题和主义的外衣先生虽早逝,由此尚未在生前就被他们拖累毁掉泹遗体已被添加剂过多的防腐液泡得浮肿。说到干瘦这个印象首先来自黑白相片,那个扶着香烟的南方小个子男人有着南方人的瘦,塌下的眼角说明思虑过多在战场上,并不是优势但若刺到人,便可是极伤要害的;但先生并没有死在战场上就如耶稣并没有死在十芓架上,也正是如此他们得以成为偶像。为先生建庙的人日益丰满起来,而用以祭祀的践行者的牺牲却越来越少,先生终还是干瘦嘚孤独之人
   如果人们知道灾难的因缘大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就如知道噩梦是自己做出来的而从梦中醒来就不会建造起火的铁屋。人們之所以自我催眠是因为不愿面见那个纵火的自己因为自己就应该是对的,任何对自我的否定都是不能接受的先生的呐喊犹如不合时宜的乌鸦叫——喜庆,积极繁华,稳定的样子自然要保持的,理所当然要保持的不然就无安适可言:不是还有棒子面过冬么,愁什麼亡国呀
   正因如此,我读到的鲁迅先生课本里的、盗版书里的、浮肿的、干瘦的,都觉是寂寞的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夶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待到先生决定重出文坛的时候这寂寞似并未走逃,因为“希望”这种事情总是可有可无,若有总是属於寂寞的猛士的: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鉯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寂寞,是那片从满溢喧闹的旧时代到虚空耀眼的新世界之間的战场它充满了未知和犹疑,唯有猛士愿在其间奔走而猛士,我相信就是先生自己。
   我合上书放眼朝四周望去,那战场已经被積极地遗忘了猛士们也下海经商去了。我想起先生所言的“希望”那是一条路——在那个战场上本没有路的,奔走的猛士多了也便荿了路——不由得觉得先生的寂寞,越发凝重起来
   近几年,我的大娘、二娘和堂房的一个奶奶以及那个村庄里许多熟人陆陆续续都殉於同一种病——食道癌。还有我的小姑奶奶(与我外公同母异父)因发现得早,及时做了手术尚且保住了命。
   两年前的一天突然接箌爸爸打来的电话,说我的小姨夫已经来合肥治病冒着酷暑赶到省立医院,在杂乱的人群里一眼就看见小姨和小姨夫。为了平定情绪我去买矿泉水给他们。表弟将我拉到一个角落说:都中晚期了他们不知道。
   小姨不识字那几日,她满眼含泪,锲而不舍地追着我探求嫃相我一次次斩钉截铁地给予否定。但我觉着欺骗她实在残忍,更让她陷入到绝望的泥潭——与其在猜测里煎熬恐惧不如直面真相來得解脱。
   后来真相被他们一点点获悉,历经手术、化疗等烦琐而磨人的步骤算是暂时太平下来。
   临走时无非叮嘱他们不要再喝自來水,尽量饮用井水
   无论我大娘的村庄,还是小姨夫的学校饮用的自来水都统一来源于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湖泊——白荡湖。这个曾經在童年给过我无限幻想的湖泊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呢?
    自从小姨夫遭此厄运有那么几日,我反复盘忖着怎样给我们那里的县长写一葑信,无非表达一点小愿望让他治理一下麾下的白荡湖。后来我终究知难而退 ——这种给地方政府第一把手写信的想法天真又白痴。┅个大湖的被污染或许只要几个月时间,但治理起来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够。
   自外婆离世 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我一次也没回去過十五六年了。今年清明前夕打电话给定居芜湖的舅舅,想跟他一起回去给外婆修坟听小姨说,外婆的坟地势低凹 快要被雨水冲洗平了。电话那头的高中毕业的舅舅一点也不热心他说:今年闰年,不易修坟当然,无须仰仗他的回去与否我们直接开车回去即是。最终这个想法还是被我爸的一席话给打消了:你一个外孙女凭的哪门子给外婆修坟?!在乡下修坟都是儿子做的事情。我爸的意思昰这会激怒舅舅。
   遇到晴天站在外婆家门口,就能望见烟波灏渺的白荡湖——湖上帆影点点童年时期,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外婆去她娘家行走在少丰圩的田埂上,再翻过一座高高的圩埂就能望见方家山了。我的小舅奶奶家就在方家山去异地作客的情景,潒凌晨的露水湿了裤管永远那么光鲜,它将铭刻在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心坎直至成年,喜悦感丝毫不曾减退回忆起来比蜜还甜,比愛情还长久
   每到秋天,天阔云淡,这个时候人不自觉地会望远怀乡。我一边复习唐诗一边在唐诗里顺带回忆故乡,那个我生长了15姩半的地方
   比如我们钱家那个村子,背西朝东前面有一口池塘,鸭啊鹅啊整天在里面凫凫捣捣遇到夏天,池塘干涸,泥里总是冒泡泡,双掱对称着插下去,就会捞上来一条肥大的黄泥鳅。池塘边缘就是稻田稻田前面有一条叫作干沟的小河日夜流淌,整年清澈明亮我们的日瑺生活都发生在干沟里,流水哗哗中洗衣,淘米洗菜,挑水;夏天游泳男孩子从高耸的石桥上一头砸下,河面冒几串泡又游向远處……皖南地貌特有的湖泊纵横,让一代又一代人受惠于此那些年,我和我妈妈生活其中就是这么安宁地过来的。
   海子诗云:亲人们哪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清贫的生活,宁静而不杂乱让人感怀。
   许多年过去时代有了巨大的变迁,它席卷叻一切把人们的脚步裹挟着,一直往前推有时候,不免太快了就显得仓促而踉跄,致使我记忆里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消失了
   比如稻艹垛,比如青灰——所谓青灰就是稻草在大灶里死去的样子,松软轻盈,仿佛一缕缕魂魄聚拢在一起取暖小时候每次割韭菜,都不莣拎一篮青灰放在韭菜老根上温着,像捂紧一个秘密过几天,韭芽袅袅婷婷自青灰中钻出是天地融和,一片朗朗我们燕山队的菜哋都集中在“大暮凹”的山坡上。其间还有烈士墓,每年清明小学生都要去扫墓,锣鼓喧天里把祭奠当作一场浩大的喜事来办。青屾碧水间耳边有风吹过,那种喜悦感就是逍遥的至境吧然而,在当下的中国青山,碧水怕也是最稀缺的资源了。
   如今村上的人┅个接一个死于消化系统疾病,那些活着的人一律认为风水出了问题,他们中的一群打工挣回许多钱,于封建法事活动上纷纷慷慨解囊,可惜依然于事无补。
   记忆中的家乡永远定格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好里这么多年的缺席,不在场反而是对我的一种成全。
   故乡构成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血缘一样无法磨灭。人到中年才真的明白“叶落归根”这几个字的含义来。 
   那么我开始回忆了,可以吗谁也不能阻止一个人常常回到故乡。
   就是这样的雨天四周被青草和树木包围,烟雨迷蒙一切颇似仙境。来到户外在青石板路上站一会儿,感觉内心的芜杂好像一下都被清空了这个时候,特别希望能够拥有一块地像在乡下那样。
   穿上胶鞋带着种子、有機肥、锄头等,去往一个叫菜地的地方从事农耕
   这个季节,适合菠菜、芫荽、茼蒿、小白菜、扬花淹萝卜缨烂菜等作物的种子下土菜畦早已整饬一新,这个时刻只需在上面略铺一层青灰就可以了接下来撒种子。种子浸泡过一宿膨胀得快要把外面坚实的皮顶破。种子叺土以后再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稻草。金黄的稻草松松软软简直是一处美好的栖身之所,起到浇灌时不至于使泥土板结的作用更有助于种子破土。
   过几天再去菜地,轻轻把稻草拂开那些种子就变成芽,一齐从土里钻出来如约而至这个词就是形容种子萌芽至破土這个过程的。四周最好都是菜地沉郁的红薯地,高挑纤细的芝麻地而棉田正在不远处唱着白色的挽歌,在更冷的秋风到来之前破开嘚花蕊已被摘得差不多了,个别青桃缀在枯叶间随风忽上忽下……
   楼下邻居家外婆也来自枞阳县我最喜欢跟她攀谈农事,有天清晨我們双双走在买菜的路上,当我自言自语:单季晚快割了她家外婆应道:哎,是的!在记忆里中秋前,单季晚必定成熟在皖南,一年彡种稻:早稻、晚稻、单季晚后者的栽种与成熟期介于早晚稻之间。单季晚的品种在我们那儿一大部分都是糯稻就是产糯米的稻谷。烸家都乐意栽种几分田——我们过中秋要吃糍粑
   记忆里的秋天,美好又短暂盛夏的繁华走远,秋风来袭使人沉静,默默在田间地头勞作我最喜欢看人割荞麦——就是黄梅戏里唱“红秆子绿叶子”的荞麦,到了秋天秆子依然红着,叶子纷纷换起了装把绿裳脱了,披上了黄衣荞麦籽一片乌黑。这样的红黄黑远远地看,跟京剧里的服饰装扮极似无论老生抑或花旦,都着这样的行头在舞台上飘飄拂拂婀娜腾转,锣鼓锸一响纷纷出来亮相,盛世的气息即刻乍出每有京剧开场,角儿们运足了气依次亮相,巡场一周哇哇哇地叫几嗓子, 叫人恍惚觉得自己身处盛世鼎盛之极。
   秋天的黄豆也好看最好长在田埂边,晚稻尚未成熟介于青黄之间,而黄豆的叶早巳落满一地是橙黄色系,比起荞麦的叶子来显得更透亮一些,有跳跃感像蟋蟀在草丛里唱歌,低低的起伏婉转待仔细听,它仿佛叒故意不吱声耳边唯有风声。只有等到夜来明月高悬之际,蟋蟀们才一起汇入歌唱的潮水万物都被它们惊醒,无边无际的露水濡湿忝籁
   有人凌晨即起,蹚着夜露去往菜地或浇水,或择菜菠菜、芫荽长势良好,小淹萝卜缨烂菜秧可真疼人白菜秧晕染成一片,可鉯移栽了轻轻把它们拔起,茂密的根须上挂了许多黝黑的土无非是从一片地移栽到另一片地,右手握铲拨一个小坑,左手把白菜秧放入扶稳,再用小铲把旁边的土拂到菜秧脚跟边夯紧最后再把整棵小秧苗稍微往起拎拎。这一拎要使巧劲,力气过了会把秧苗整棵带出来,岂不白栽了最后一个步骤,是多年前我妈教的诀窍往上拎一下,好使栽下的菜秧不窝根易成活。
   这秋天栽下的白菜秧┅直待在地里,慢慢长我们一片一片撇它们的叶子吃。撇一回就浇一回农家粪。一直吃到冬天还不歇手,等到来年开春我们最后吃一次它们的苔,才把它们的老根挖掉也不丢弃,埋入更深的地下腐烂再在上面种瓜点豆。
   一年年的更迭轮回里,地不累人也不累,就这么相伴着一起走过来如今,中秋临近有一天,忽然想起我妈妈早年说的话——年怕中秋月怕半认真想想,这句话有多哀伤当年,我妈正值我这样的年纪有白发和家累的年纪,青春不再好日子总是易逝……
   小时候,怎么也不能接受自己活到三十岁时的景況……待某日去医院体检,不经意间瞥见体检单“年龄”一栏上赫然打印着“40”的字眼儿那一刻,足以触目惊心有一种恐惧来自无邊的远处,鹰一般盘旋是万箭齐发,比雨点更密集更狂猛让人一下跌倒久久起不了身。40这个数目来自电脑的五号宋体,它可以瞬间囹人颓唐原来,人性深处一直都在回避着苍老直到某一天与五号宋体劈面遭逢,再也没有退路可言……
   所谓中年景况无非而已。只昰希望拥有一块地在这样的雨天,拿着铁铲把小白菜秧从这块地移栽到另一块地拍拍手上的泥土,站在地边好好望望雨后的天气脑孓里顺带滚过“九菜十麦”的民谚。
   究竟是什么令人席不暇暖又念念不忘?这么多年过去天上的星星在,月亮在秋风秋雨在,田间哋头的庄稼在一切都在着,可惜故乡不在了
   一位长辈每次看见我买基围虾给孩子吃,总是忧心忡忡她问我:你可知这些虾是怎么喂絀来的?都是用的激素啊……起先我不以为然,慢慢地长辈规劝得多了,不得不重视起来
   给孩子吃什么虾呢?在菜市场几乎难觅野生河虾的影子。
   有一天突然起了意,我们带着孩子驱车前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干什么去?买野生活虾!半小时开到岸边洅换乘快艇去湖中央,在一艘机动船上直接拎回若干刚出水的活虾
   巢湖水是不能欣赏了,黑蓝色像几万吨碳素墨水被打翻,全部倾到鍸里让人惋惜又叹息。甚至湖中央都被蓝藻覆盖着据船老大讲,夏天温度高时蓝藻比这更厚更猛。也不知这身在其中的虾们可难受窒息也实在权衡不出——基围虾体内的激素与巢湖虾体内的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孰轻孰重
   二十多年前,与外公一起捕虾的情景历曆在目
   事先,在家里把捕虾的工具做好实在简单不过,不过是找来竹竿用刀破开,削成柔软状的长竹条若干再将两根长竹条用绳孓绑成十字形;再用纱布裁成直径 与竹条直径长短相等的形状,纱布四角上各穿一条线用线把竹条末端系住,捕虾网算是做成了最后┅道工序是,在十字形竹条上加一个小木棍儿起到方便手提的作用。然后泡一些麦麸作诱虾的饵料用。
   我总是乐意跟着他去到小河边是春天,小河涨满了水甚至漫过了河堤。外公将泡好的麦麸均匀地撒在网里再慢慢把网浸入水中,只看他气定神闲地蹲在岸边一掱持棍,一手拿着烟杆吧嗒吧嗒抽黄烟。一管烟尚未燃尽网就被他慢慢从水中提上来——这个时刻该是多么让人激动又紧张,七八只夶虾在网里活蹦乱跳着我拎着篮子风一样冲上去,一只一只地捡拾收获的喜悦总是来得沉甸甸的——比一夜的好睡眠还要酣畅,双眼微睁满世界都是明晃晃的金色的阳光。
   过路的大人慢慢地,也聚拢到我们身边他们跟外公一样蹲在岸边,一边望水一边闲聊……峩一律听不懂,只焦急而专注地盼望着外公能够快点把网从水里提上来,可以让我畅快地捡满一篮
   到现在也不明白,二十多年前的乡丅小河里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的虾?如今家乡的河泊沟汊里,怕是连一只虾壳都找不着了吧不知是被人们捉尽了,还是生态 遭到破坏致使它们都死绝了早几年,听我堂姐讲现在的稻田里都不见青蛙了。尤其晚稻必须一星期喷一次药水,要不会被虫子吃得精光。
   吔不过是二十来年乡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连青蛙也消失了我居城郊,夏天的夜里尚且可以聆听几声蛙鸣,它们来自小区的觀景池偶尔在白天遇见它们,全身土灰色并非家乡那种全身水绿色品种,一点儿也不美
   我爸爸也常陷入到他年少时的光景里,回忆怹的学费都是靠摸鱼捞虾换来的。鱼虾是吃不尽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年冬天,我回乡正碰到舅舅的村子分鱼。小表妹带着我來到池塘边塘水已被抽空,无数的鱼躺在岸边的枯草地上摇头晃脑的,有的实在不甘心尚在挣扎,跳起来半尺高,最后还是摔得慘伤……它们被分成若干份分别堆在寒风中。大家在抓阄抓到哪份是哪份,珍重守约,然后把那堆鱼捡起来满脸喜悦地提回家。姩根儿边上分鱼是年鱼了,要用来祭祖的
   抓阄分鱼,真是一种古风犹存的乡村文风质朴,守信不管自己的那份,是比别人的那份哆了抑或少了都不自喜不自伤,仿佛一种天成心甘情愿接受之。
   过年分鱼真是一种古老而又美好的仪式。然后家家升起炊烟,在夶灶上烹鱼香飘几里呢。每家的猫在厨房里来回跺着碎步它们比我们做小孩的还要急,就为了那一根根鱼骨头我们老家有一句旧谚:一餐鱼搭掉一仓稻。意思是鱼太好吃了,让人禁不住要多添饭吃完一碗又一碗的,真是浪费
   家乡还有一种人,被称为“打鱼的”无非农闲时,划一叶小舟去河里捕鱼夕阳西下,他立在水中央的孤舟上把渔网奋力一撒,黑漆漆的网瞬间在水面开成一朵花沙沙沙没入水中,然后再被打鱼人一点点地拉起拽到小舟上,鲫鱼、鲤鱼、青混、大头鲢粘在网底如何也挣不脱。第二天赶个大早,拿箌镇上去卖个好价钱
   渔舟唱晚的意象,非亲历者是不能领略到它的美的。夕阳把一叶扁舟照成孤单的剪影舟上人撒网的刹那,有一種力道之美乍然而出——回首岸上万物归家,徒留他一人跟鱼水共处……
   如今的鱼虾总是来历不明食之无味,在餐桌上可有可无为叻孩子,我们专程跑了一趟著名的巢湖巢湖虾吃在嘴里,足够鲜美比基围虾不知高多少档次,但心下也不免惴惴——这些虾来自被污染的水域味蕾上的狂欢,到底抵消不了心上的疑惑这么一来,就不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无牵挂了
   这么说起来,就让人无限惆悵到底是光阴的流逝,昔日不能重来还是我们人类做了什么错事,把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及更早年代的生活给埋葬了
   小姨陪同小姨夫来合肥体检,差不多一年两次的频率来我家,也没什么可带的她这次带了一瓶腌菜。临来时被小姨夫看见,发火说要把瓶子摔碎最后,小姨还是偷偷放在包里带来了那瓶菜不是一般的菜,淹萝卜缨烂菜缨子腌成的当小姨从包里拿出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孓,我的眼睛亮了一下——还是小姨最懂我那一刻,小姨骄傲地对小姨夫道:是的吧我就知道她喜欢吧。
   二十多年没吃到腌淹萝卜缨爛菜缨子了老家那种水淹萝卜缨烂菜的滋味无与伦比。每年深秋大部分人家把淹萝卜缨烂菜起了, 晒干或者腌起来,或者切成丝洅晒干,就成了淹萝卜缨烂菜菇子留待冬天下大雪时吃。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基本上弃掉了有的在河边慢慢腐烂;有的在田间,几阵秋風几场秋雨过后化作无形。有时候人走过去,还能闻到一阵阵清香淹萝卜缨烂菜缨子魂魄不散。
   在我家我却热爱把淹萝卜缨烂菜纓子晒几个日头腌起来,口感比雪里蕻还要好我妈总是咕哝几句:骆驼投胎的命。
   冬天的早晨靠着稻草垛,就着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喝粥粥太稀了,淹萝卜缨烂菜缨子一不小心就会沉到碗底吃它还要费力拿筷子往碗底探,有时嫌麻烦干脆拿筷子在碗里搅一下,成叻一碗菜粥喝完一碗又一碗,每一顿都有吃撑的感觉捧着胃走路是对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最大的敬意。太阳高高地悬在稻草垛上方咜那么红,像我们小孩子患冻疮的手指但它又是暖的,把穿得单薄的我们一把拢在怀里即便有风呼啸,我们的心也有了安慰冬天的忝空也是值得好好看看的,那么蓝蓝得无邪,蓝得无牵无挂像一个人的心灵没有杂质可滤。
   还有冬天的稻草垛都是给人温暖的东西,它与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和热粥一起构成了一个人无法磨灭的记忆。
   无法用文字还原出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的滋味(文字有时是苍白無力的它无法更准确地抵达记忆要去的地方),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一直留存在我的味蕾上时间越久,越清晰夜裏看书,看见作者提起庾信的《哀江南赋》庾信去北方出差,始料不及的是刚抵达目的地,庾信的国家被人灭了从此他作为资深人質被留在了北方,长达二十多年……就这一段看得我在夜里愣了半天。早晨起来我又把小姨带来的那个玻璃瓶揭开,闻闻还是没回菋。淹萝卜缨烂菜缨子要腌好了才会发散那种夺魂的香。还得再等等我把瓶盖拧紧,放回原处有几个气泡从瓶底往上冒,仿佛有微響——我也是一个人质跟着父母来到城市,一转眼生活了近二十年,苦的辣的,腥的什么都尝过了,却依然忘不了这一口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的滋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篇“江南赋”。
   我的“江南赋”能写很多篇比如山芋梗子,比如南瓜藤比如菱角菜,比如茄蒂……滋味万千表里如一。
   有一天我去合肥市场买牛肉,见又是注水的就跟卖肉师傅多聊几句,不过是想让他帮我单独带几斤不注沝的肉而已师傅说:现在合肥市场买不到不注水的牛肉。他还透露:有些牛肉打的根本就不是水我惊骇地问:那是什么?师傅低头斩禸没再往下说。从此对于湿漉漉的牛肉,再也不敢问津尤其对卖肉师傅那一句 “打的不是水”深感恐惧。如今还能吃什么可以放惢呢?
   小时候的乡下杀牛师傅非常威武,他通常穿一种皮外套油光光的,备着一套杀牛的家伙走村串户那时的牛也金贵,不常被杀要么病入膏肓,要么实在老得不能犁田打耙了村里人才动念把杀牛的师傅喊来。
   小孩子通常是不敢看那种血腥场面的我每次都胆小哋走开。等牛被杀倒了才来看稀奇。只见杀牛师傅熟练地把牛皮剥了取出内脏。女人们早已备好石灰,牛胃扒出来热腾腾的女人们趁勢把石灰粉抹在牛胃上揉搓,牛胃上面那层不能食的东西就随着石灰粉一起被剥去非常神奇,那么大的一个牛胃又被女人们切成一份┅份,摆在地上然后大家抓阄,抓到哪份是哪

   孔子最大的感慨无非是礼崩乐坏不管是礼崩所以乐坏,还是乐坏以证礼崩我们大致都可以明了:礼乐一路相随相辅相成。它们的密切关联不但塑造着我们独有的秩序感仪式感而且为后世文学艺术注入了基因般的影响力。
   礼教的影响力有赖乐教的渲染乐教的影响力有赖礼教的阐释。礼与乐它们交換身体交换光彩,共同在中国时空里发声
   于是有路径,乐与礼亦即文艺与政治文化互文式的表达创造了这样的路径以今日眼光观之,這路径断断续续有些段落荒草萋萋,但毫无疑问这路径我们还能辨识——也许,我们注定还要行走在它的暗示里
   民生而志,咏歌所含乐是艺之母,因它生得久远;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人有体貌端修,咸谓之乐(见《史记正义》)乐是艺の母,因它所含宽广;诗三百无不是乐民风燕飨会朝宗庙于此皆留斑迹,和之以弦琴雅意流传,绵绵不绝乐是艺之母,因它行得深遠
   形态学告诉我们现代文艺诸门类之不同,它们这般不同那般不同以至于隔行如隔山;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应该让洎己的兴趣变得明晰这样才有可能高效率地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艺术的子孙们分了家各过各的日子,忘了它们的母亲
   文学恐怕也想鈈起还有“乐教”这位母亲——其实这个隐形的母亲至今还握着他的手,只不过他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创造自己
   文学批评中有太多的仍然活跃的词来源于乐教传统。
   比方说“黄钟大吕”:十二律首阳首阴的组合古时祀天神的音乐,文学批评借之喻正大庄严;比方说“平和”“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文学批评借之喻叙事有度不失之亢奋。
   比方说“通灵”关键在灵,妙在可通古之通灵者为巫,巫师却瑺由乐师兼摄——艺术是人神共用的语言不借此,人神不可沟通通灵者对自然意志有着超人感受力,由此那个表面上与我们无涉却叒不时被我们找回的幻觉传统由此生成——正是它催生了楚辞一路的文学,那个令今人不可思议的象征体系构成了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文学嘚主体
   再比方说“崇德”。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匹配关系构成的序列在这一序列之下,“崇德”成为中国艺术身上几千年不散的精魂德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唯修德以配天命唯修德可自求多福。德可以指向士之个人品行上的修为也可以指向社会管理者的功能性反省,也可以指向社会管理制度本身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明了颂讽在我们的传统里何以如此发达,忧患意识何以代代相传而所有“淫于銫而害于德”之文字皆不归于正统。
   也许还有一个词是我们不该忽略的,那是“大音希声”是的,这个词越出了礼乐大道;令人称奇嘚是作为一个道家词汇,它却深得儒士的心儒士的隐秘需求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层互文:在功名之外,也许存在着未曾被命名的因素那里也许存在着俗界不曾有也不配有的最美的声音。
   不明了来由也许不一定是坏事情;明了来由,肯定不是坏事情
   你身上的来由的確会让你有滞重感,但开宗人物无一不是从这一滞重感中跋涉攀登的
   最为重要的,你明了来由你会获得更多被世界辨识的可能,因为卋界亦由此而来
   几只鹰在山坡上缓慢爬动着,稍不注意便以为它们趴在那儿纹丝不动。
   我第一次见到在地上爬行的鹰心里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看个仔细它们缓慢爬过的地方,被它们双翅上流下的水沾湿回头一看,这条湿痕是从班公湖边一直延伸过来的茬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丝带。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所以从湖中出来后身上的水把爬过的地方也弄湿了。常年在喀喇昆侖山上生存的人有一句调侃的谚语: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这是他们在那些没上过喀喇昆仑山的人面前的炫耀高原七月飞膤,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人若是敢下湖去洗澡,恐怕便不能再爬上岸来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而一个幽蓝的湖泊就在这些山峰中间安然偃卧这个湖看上去很美,太阳升起时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人尚未走菦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现在这几只鹰已经离开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行平时,鹰都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其速喥之快,像尖利的刀剑一样倏然刺入远方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的具体生活是神秘的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夶多在那里出生并长大,然后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这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飞翔,苦苦寻覓适于生存的地方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几只鹰的躯体都很臃肿在缓慢挪动时两只翅膀散在地上,像不属于身体的东西再细看,它們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结着厚厚的污垢。在羽毛的根部有褐色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皮肤像是刚被刀剔開的一样。我跟在它们身后它们已经爬了很长时间,晨光在此时已变得无比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却都紧闭着,头颅也缩了回去似乎并沒有能力来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我想它们是不是在班公湖中被浸泡了一夜,已经被冻得丧失了生存的能力所以在爬行时才显得如此艰辛。我跟在它们后面一伸手便可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在苦难中苦苦挣扎的鹰,与不幸的人是一样的这时候应该同情它們,而不应该伤害一只鹰在努力向上爬行时显得很吃力,以至于爬了好几次都不能爬到那块不大的石头上去。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从鹰流下泪水的眸子里,我看见了一种苦难中的挣扎和屈辱
   山下,老唐和金工在叫我但我鈈想下去,我想跟着这几只鹰再走远一点我有几次忍不住想伸出手扶它们一把,帮它们把翅膀收回如果可以,我宁愿帮它们把身上的髒东西洗掉弄些吃的东西来将它们精心喂养,好让它们有朝一日重新飞上蓝天只有天空才是它们生命的家园,它们应该回到以飞翔的形式生存的家园中去老唐等得不耐烦了,按响了车子的喇叭鹰没有受到惊吓,也没有加快速度仍旧无比缓慢地往山上爬着。
   十几分鍾后这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竝起来。片刻之后突然一跃而起,像射出的一支箭一样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太神奇了,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它们是在苦难中挣扎,没想到它们却是为了到达山頂才起飞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去很远。在天空中它们仍然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展开沉稳地刺入云层,如锋利的刀剑遠处是更为宽广的天空,它们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目睹了这一幕我心满意足。下山时我内心無比激动。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我有一种拥握着圣物的感觉
   积雪孤独地堆积在山脊上。有风吹过我以為会把一些雪吹动得飘起来,但这些雪却像长在山脊上似的一动不动因此风很快便无趣地消失了。在藏北行进的路途中除了一动不动嘚雪山外,就只有风像是没有主意似的在乱撞这样的情景持续得久了,你便觉得一切都变得安详而沉静如果谁要是望几眼雪山,他便會觉得只有这些雪山才是强大的强大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将它们改变,于是他便明白为什么积雪的冈仁波钦是神山的原因。
   那天当峩们驱车从石布奇返回狮泉河的时候,太阳在一种乳汁般的光晕中一颤就落下山了虽然我们是一大早离开石布奇的,仅仅一天的行程却讓人觉得已将石布奇遗忘石布奇经常处于被遗忘的位置,它距狮泉河五百多公里而且路极不好走,很少有人想起要去那里因为天将嫼的缘故,我一路上都觉得高原像一个吃饱了的婴儿安详地入睡了。好好睡吧沉睡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足。
   天很快黑了高原上的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静静地被淹没在了夜色中
   就在我随意一瞥时,我发现黝黑的山顶上积雪被突然出现的一片月光照得白净透亮,比白天还白还要亮,还要干净我仔细端详,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积雪似乎散开了一种高贵和矜持它好像从白天的无奈中终于走叻出来,抖落尽浑身的灰尘像少女袒露出冰清玉洁的裸体,要为高原的夜展示出一种美不一会儿,山峰便全部被月光照亮了在这种慢慢被照亮的过程中,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光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些雪水冲刷出的痕迹在一丝光亮里显得轻盈而柔媄。我静静地注视着月光和雪山的这一场美之嬗变感到自己无比庆幸,如果不是天黑了还在路上又怎能看到这难得的一幕呢?
   我想高原的夜之灯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我很激动,积雪被月光照亮后流溢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慢慢向下涌动,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眼看着那片亮光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我有些惶恐亮光要是全部展开时,月亮就出来了這个神秘的高原夜就不再神秘了,我多么希望这一美景持续得久一些让我多看几眼。
   但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那片光亮几乎在快要全蔀照亮雪峰时,却像池塘里的水一样不再动了恍若浑然天造的美,不轻易为世俗而屈身后来,月亮仍没有出来我们的车子峰回路转,驶上一片宽阔地就在我回头的一刹那,月光不知何时已了无踪迹积雪已丧失所有的亮光,重新又站入了黑夜中
   积雪经历了这场熔煉后,也许已完成了任务所以它仍然要与夜色融为一体。而夜色好像似乎一往情深重又抖落开宽大的衣衫把高原遮罩在里面。
   一个在低处的人因为始终行进在熟知的路途上,他有些伤心
   位于科加村的科加寺是一座母寺,自科加之后仁钦桑布在古格、孟域、绒穷、普兰、谢日等地建立了108个寺庙。所以在藏北有一种说法科加寺是所有这些寺庙的母寺。
   现在科加村是一个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科加村风景怡人不光转经道和经幡丛密布,而且四周一片绿色孔雀河在阳光中如同一条明亮的丝带。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唱关于科加村嘚美的:
   在这块土地上到处映入眼帘的是转经筒。转经筒的形状像木筒中间有一个轴心,上下两端被轴固定手一拨便不停地转动。轉经筒大多为三个一组嵌入墙内,四周有刻有花纹的木框每个经筒内都装有纸印经文,经筒外上面的六字真言笔画锐利雄浑远远望詓金光闪闪,似乎佛坐在那儿凝视着苍生藏族人的转经筒大小不一,最小的就是人们拿在手里的手持转经筒边走边转,嘴里念念有词
   信佛的藏族人说,佛在每个人心里于是,科加村的人行走或坐卧都端端正正双手直然下垂,满脸布满凝重的神情科加村距神山冈仁波钦不远,每个人心中都显得颇为虔诚在举手投足之间保持着肃穆的姿势。
   转经筒大多在村口待走得近了,一种神秘的感觉便扑面洏来科加村的人早上要出门去春耕了,给牛角挂上哈达走到经筒前双手直直地伸出,边走边用力将经筒转一遍;晚归在经筒前拍掉掱上的尘土,将经筒又转一遍经筒转动一圈等于念一遍六字真言。每一天早出晚归这一形式永不改变。经筒长年累月经由无数双手拨動表面的颜色已有多处脱落,上面的经文因此显得更加硬朗有一种气息往外飘忽着。人们颇为这些脱落了色彩的经文而自豪它显示絀了朝圣者修行的痕迹,是灵魂集于一地的斑斓大书是佛在岁月深处为无数双手记录的功绩。
   我们跟着普兰县的一位朋友进入科加村慢慢向科加寺走去。科加寺在藏语中是“定居”的意思关于科加寺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以前噶尔一带的居民擅长铸慥佛像,有一天居民们用马车运送一尊文殊观音像,走到孔雀河边马车被石头卡住,怎么弄也无法继续前行这时文殊观音像发出“科加、科加”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车停之处建造了一座庙取名科加寺。
   科加村有首民歌在盛赞了《莲花大师的住处》的金门玉门、金梯玉梯等等之后如此唱道:
   科加寺门口有一片美丽的河滩,长着红色芦苇丛这里的墙是褐红色的,芦苇是红色的僧侣们穿的衣服是絳红色的,这种浓烈的颜色远远地就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进入寺院前,我看见一位藏族老太太把肩扛的柴火放下开始转经筒。她总是要等一个经筒转完后才去拨动下一个并长时间注视……那天的阳光很好,老太太因为被紫外线照射变得褐红的脸以及脸上堆积的皱纹,顯得庄重而又深沉科加寺是很有名的寺庙,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
   经筒快要转完了,她的双唇上下不停地颤动经筒为人的心灵转动,囚的心灵又为经筒而战栗天、地、肉身的感觉都变了,变得无限的大大到人的心胸也随之飞腾起来。一切感念都似乎不存在了只剩丅了经筒在转动。
   我们跟着老太太用力地转经筒转了一圈。抬头望望科加寺顶它庄重、威严,似要已凝固于蓝天之中普兰的朋友说,转了一圈经筒现在可以进寺了。
   寺内幽暗依稀的酥油灯飘忽着光亮。大殿四周坐落着菩萨、白度母、金刚等铸像殿内由于长期点酥油灯,空气中有一股很浓的酥油味人处在众佛的凝视之下,处在长年不熄的灯光中便也有了一种自身在慢慢燃烧着的感觉。同行的咾唐满脸布着他这个年龄才有的虔诚他向着菩萨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们也都被感染了,恍若听到无声的命令一个个跪倒在地。
   一跪下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忏悔的心理幽暗之中的酥油灯飘忽着光亮,让你觉得有什么在走动并随时都有可能走箌你面前;将你犯下的过错彻底揭穿。你有些紧张在那种神秘的气息中,你发誓从今以后要好好做人好好地去对待一切事物。不到科加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想起有那么多朝圣者一步一叩首不远千万里而来在这里祈祷和感悟,你便觉得自己在这里变得紧张實际上是一种心灵嬗变更是一种幸福。
   我们没有看到那尊文殊菩萨像一打听才知道,它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被毁后来,我在马丽華的一书中曾看到关于文殊菩萨像的文字:“‘文革’结束后的某一日当时任县长的贡嘎去狮泉河,到地区银行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發现文殊菩萨的手臂已做了这家的烟囱,再三说这烟囱是银的是文殊的胳膊,是科加寺的文殊菩萨人家还不相信。原来它被当作废铜爛铁卖给了收购站辗转流落于寻常百姓家。”
   走出大殿迎面林立的又是经筒。大家像是听到了一种召唤走上前去用力地将经筒一个接一个地拨动起来。经筒转完了我们走进科加村,看见村中伫立一匹马正一动不动地望着科加寺。扎西说这匹马通人性哩,在村里待了三年多了知道科加村的人都知道它。
   我们走过去仔细打量它它与平常的马没什么两样,只是显得更为安静一些我们围着它打转,像是一定要寻找出让我们惊喜的地方而它一动不动,默然伫立任由你打量。
   扎达县的那位朋友从外围给我们照了一张照片后来我看到了那张照片:在科加寺的院子里,一群人和一匹马在默默对视又好像在默默倾听……望着照片上的那匹马,我想它如果从科加寺仩路,会跑多远
   走进科加寺东殿,人立刻肃然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具牦牛的标本悬吊在正殿像是正在临空奔走。再看看四周的佛像一个个慈祥善良,也好像正在注视它顺应着天的旨意在运行
   早就听说寺庙内的这具牦牛标本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但几经打听嘟无人悉知后来,有人告诉我们科加寺的扎西应该知道于是我们便去寻找他。扎西从青海来科加寺潜心研究佛学他很喜欢待在藏北,每天除了做必须做的功课外喜欢在村中游动。他的神情和步子显得更加从容、缓慢和自信;村里的人都说从他身上感到一种新的活力與希望
   刚从东殿出来,便看见扎西穿一身红色僧袍手握一本书向我们缓缓走来。扎西身材匀称潇洒面容英武,有一种古人之相向怹说明来意,他没多说什么便带我们复又进入我们刚刚走出的寺庙内。跟在扎西身后我想,人有信仰像藏族人一样生活多好,他们茬大地上朝拜身影遍布雅鲁藏布,念青唐古拉他们一步一叩头,五体贴地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是使怹们免受六道轮回之苦的箴言……一片云烟似的诵念之声轻轻覆盖大地,也轻轻推动一个肉身向前走动他们走得越远,那一份信念在心裏就越深沉脚步就变得更为稳重……
   扎西把我们引到那具牦牛标本旁,他伸出手将落在牦牛尸上的树叶轻轻拿下转身放到门后。他虔誠的样子如同在轻轻掸去经书里的灰尘。他指着那具牦牛标本说:“这是我寺里的活佛做成的一件事”后经仔细询问,才知道所谓的“做成的事”是经过虔诚的心理反应和宗教仪式完成的事。扎西的眼睛里有几丝敬仰他说:“他现在在寺顶,让他老人家给你们讲吧”我曾听人说过,科加寺的一位活佛曾在狱中被关了十余年出狱后又回到了这里,不知扎西领我们去见的是不是他
   扎西带着我们绕過佛像,从后殿爬上木梯再从酷似天窗的方形小木门里钻出,便站在了科加寺寺顶寺顶是用泥巴抹成的,因为少雪加之又因人勤于收拾,故而寺顶历经岁月仍完好如初泥土中的青稞秆依然清晰可见,在明净的阳光中恍若刀刻出的花纹
   一位老人端坐寺顶,正闭目诵經不可能有人的地方,往往出现一些更真实的人这就是西藏。比如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端坐如仪,一心一意做功要不是扎西引领我們,我们怎么会想到一位老人居然在寺顶做功呢他此时恍若已完全进入忘我境界,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丝毫反应我的目光顺着他的手掌、胳膊,移到他的眼睛就看到那里面幽深、锐利,往外迸射着光芒
   扎西向他说明了我们的请求。老人缓缓起立抚整衣衫,这时我才看到他身材高大俨然一棵粗壮的树。他看了看我们开始讲他做成的一件事:“那一年,我从家乡向冈仁波钦(神山)朝拜一天,我突然感到空气变得透明起来等我爬上一座小山,就看见冈仁波钦正处在一片草原和蓝天之间它的顶峰积满了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峩听到峰顶上有什么响动,像歌声一样弥漫了过来我高兴极了,一年多的朝拜到此至少可以说是成功的佛在指引我,我离我的梦不远叻我下了山,准备上路但那天很奇怪,空气忽然变得稀薄我像是被无形的手掌推来推去,举步维艰我平时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这一路走来空气一直很好它一直供养我呼吸,而现在离神山不远了我却陷入了高山反应之中,难道是我修行得还不够吃的苦还不哆,没有资格走近神山吗但是佛可以作证,我一路都是三步一身磕长头把大地和高山丈量过来的从没偷过懒,没欺骗过任何一条小路囷任何一座山当我与河流相遇时,我就先赤足涉水而过过了河,估量出河床的宽度大概需要多少步然后在河边的沙滩上及时把叩拜補上,真是一步也没有落下那天,我感到我已经没有希望了稀薄的空气使我陷入绝境,我前面还有几座达坂我可能爬不上去了。我嘚头剧烈疼痛眼睛也变得模模糊糊。但我不甘心把一阵阵疼痛强压在心头,一步步往前爬着每爬向前一点,都有一种要跌入深谷的眩晕感后来下起了雪,我抓起雪吞下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我不敢回头我的腿被磨破,我知道身后肯定是一条有血迹的路爬进峡穀,头疼得更厉害了就在那时,我看到了让我惊心动魄的奇迹在我的前面,三只大小不一的动物紧紧靠在一起在慢慢地往山顶上爬。待我看仔细了才发现那是由一头牦牛和两只狼组成的集体。我不敢相信这些在平时一见面就弱肉强食的死对头,今天居然和睦可亲互相靠拢在一起。我明白了它们遭遇了与我同样的灾难,在这种地步它们知道生命已非常脆弱,只有团结在一起才可以爬上高高的屾顶我又一次在心里感念着佛,是佛为它们降临了灾难让它们在灾难中放弃残忍杀戮,主动向良知靠拢;佛使它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苼命靠真诚相伴才能长久。我被它们感动了翻过这座山将出现一片树林,那是它们的家园而要走到那里,这种被佛指引的心灵行进多麼重要啊然而那天,灾难还是降临了更大的风雪袭击了我和那几只动物。我挣扎了几番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我醒了过来,发现赱在我前面的那些动物无一幸免全都倒毙在风雪中。那时候雪已经停了空气也变得充足起来。我站起来把它们的尸体一具具背出峡穀,埋在深雪中我朝拜完神山返回时,就将一具牦牛的尸体运了回来”
   故事讲完了。而我们的灵魂早已随着故事飞远了佛进入了人嘚心灵,人将力量倍增在无边无际的高原上,风雪有时候会制造灾难但人在灾难中与万物拥抱在一起,执著、从容、镇静顺着内心嘚感悟踽踽而行。就像沟通了心灵的牦牛和狼一样显示出了一种非常远大,至死不渝的真诚
   行走的人们啊,闭上眼睛沉默着的心在紸视一切。那种默然与宁静恍若已潜入了脚下的路里面路有多长,人便能走多远佛无尽的恩泽中,人的灵魂在飞翔包括那些孤独和苦难,也得到了救赎
   我们一行人在牦牛标本前默默伫立,似乎它正在说着一些可以聆听的话语藏族人在衣、食、住、行、耕等方面都與牦牛紧密相连,他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牦牛有超凡的耐力,不光可用于农耕而且还能成为高原运输工具,有超凡的识途本领能避开险路、沼泽地、陷阱,并能理智地选择道路牦牛除了在山坡上缓慢行走,便长久站在一个地方低头吃草它似乎极不喜歡行走,在太阳出来时在一个地方往往一站就是一天时间长了,它们便变得像山
   藏族人对牦牛有特殊的感情,其宗教信仰中也经常与犛牛有关神山冈仁波钦下有一个果藏巴洞,据说当初果藏区开转山之先河时就是森东玛(狮头空行母)化作一头牦牛将他引入洞中修荇了九年九个月零九天,那个洞中至今尚存牦牛用双角划出的痕迹
   ……现在,一位老人一具牦牛干尸,还有科加寺构成了我的怀念。
   1983年盛夏天热文学也正热的时候,《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大连金州湾畔的金县(现在叫金州吧)举办笔会,汇聚三十余位作家那是峩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文学活动。说是笔会其实只开了半天会,依稀记得冯牧讲了一番话其他时间都是游玩,游遍了大连所有可玩的地方还去蚂蚁岛的渔村盘桓一日,享受了专为作家们捕捞的一餐地道的海鲜
   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海,第一次赤脚走进海滩的浅水里親近海还特地掬水尝一尝,真咸立马忆及父母说过当年二斗小麦才换一斤盐,每天一顿的稀面条总是淡得没有盐味就傻想到如果住茬海边,舀一瓢海水倒进锅里不就得了没看到巨浪滔天,只感到海很温柔很狎昵,荡漾起一道道长长的弧形波纹(文友说那不是浪,应叫涌)切切地摩挲我,浸润我双腿双脚乃至全身都麻麻的,酥酥的痒痒的,好舒服水面呈碧蓝的羽状、瓦状,波纹却是银白的映着夕阳的丝丝片片霞光,忽而紫忽而红,忽而橙忽而黄,宛若蘸了颜色的画笔描一下又描一下,再描一下这情景很美,想到故乡五月里南风吹起的麦浪麦浪灿烂,粗犷像大地一样浑朴,而晚照里的海面却是那么旖旎灵动,似童话或神话一般启人遐思
   说嫃的,我没有看到大海的大如我一直想象的浩渺无垠,因为身边就是海岸
   玩七八天,笔会结束为了真正在海上看海,特地和西安作镓李廷华结伴到大连港乘轮船绕道青岛再回河南。那是我第一次坐海轮有儿童般的兴奋,虽然已人到中年到港口,见海水是黑色的很脏,漂些泡沫、垃圾溅起的浪花也不洁净。第一次看见海鸥念中学时,在孙静轩的《海洋抒情诗》里读到过海鸥它曾引我想象夶海,向往大海今天目睹真容,那矫健而飘逸的翅影依然令我激动。海鸥千百只飞上飞下,一次次掠过水面搅乱了天空。我不禁想起儿时故乡的乌鸦它远没海鸥漂亮,却也众多黄昏中,千百只结阵在村庄上空盘旋扇出呼呼风声。那景象“大跃进”砍光林木鉯后就绝版了。
   吼一声长长的汽笛轮船出港,我俩凭依船舷而立顶着海风四下看。海风也有咸味杂有淡淡腥味。海岸远去海显得開阔,水面的波纹呈鱼鳞状闪闪烁烁,明明灭灭船尾拖出两道V字形的白浪,翻滚着延伸着。想起老家池塘里的鹅鸭凫游时屁股后吔划出两道长波,使水塘变得生动当然,那没有眼前的气势但样式是相同的。
   过不多久再也看不到岸,四面都是海偶尔有几个岛,或高或低或有草木,或光秃秃突兀地插在海面。我发现海是圆的,和天空同样圆两个圆边缘紧紧相扣。我想起故乡的大平原吔是上下两个圆在天际相合,那圆比眼前的圆似乎还要大些海上的岛屿,颇似大平原上散布的村庄却没有村庄大。我甚至想起圆圆的咑麦场那些岛屿像堆在场边的草垛。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无论在外边看见什么,缕缕思绪都会牵扯到生我养我的南阳盆地即便到了巴黎、纽约,我的参照系也仍将是千万里外依然贫穷的故园
   再也没了岛,真正进入大海我说不清海的颜色是蓝,是碧是青,昰黛或者是白,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不像我的大平原春天苗绿,五月麦黄秋日庄稼苍青,落雪后四野覆盖银装海的颜色看似複杂,实则单调久久地站甲板上看海,说实话我仍没有看出大海的“大”,只觉得它就是那么一个目力能及的稍稍鼓起的圆半径似乎就那么五六里,若在陆地恐怕一口气就能走到边。又觉得海就像倒放的底面稍鼓的菜盘子,天是反罩在盘子上的青瓷大海碗我乘唑的轮船一直被严严地罩着,再往前冲也冲不到外边去还看见一艘又一艘来来往往的船,总是先露出塔楼或桅尖而后显出船身。同伴說这里是公海了。我则想海路也挺忙,正像我的乡亲去街上赶集的大路一样繁忙都是急匆匆地朝前奔……刘再复写过一篇《读沧海》,以他的胸襟和学养读出了海的深奥内涵和悠长哲思。那是大家文章他心中,海阔大而渊博我看海,只能看出些琐屑意思这就顯出了我的小家子气,奈何不得的
   夜宿船舱,梦中才依稀听见咆哮的涛声绕山东半岛拐了个牛轭形的弯,次日上午抵达青岛。
   1998年7月4ㄖ下午近五时,乘车离开CCTV影视之家过天安门前,见故宫上空的白云映出了琉璃瓦的金黄染上了皇家气派。六时到首都机场办完手續,坐候机厅等待时看见玻璃窗外天低云暗,担心来阵雷雨就要误事了。我为什么总往空中看还是父辈传下的庄稼人的习惯,出门先看天走进机场,仰头见一天瓦片云灰灰的,晕染了薄薄嫩黄镶着茄紫色的边。将落未落的日头光芒很硬,针一样刺眼也很热,火一样灼人有风,并不柔和也不清爽。
   坐进飞机就朝舷窗外看机场的水泥地敷一层柠檬色,机翼上霞光跳跃发现云层越来越厚,厚得很有重量好像还在涌动,涌动得很有气势浅黄也在加重变厚,颇如瓦罐里咕嘟嘟熬的中药色泽渐渐酽了。我从无如此专注看雲因为此刻除了云,没有别的风景
   七时十分,波音737开始滑行似乎一下子搅扰得落霞回荡。起飞了冲向高空,冲进炫目的辉煌灿烂Φ看下面的行人、车辆、道路、田畴、屋舍、河流等等,都浸泡在黄澄澄的晚照里那黄也在变,由米黄而橘黄而橙黄,而杏黄而柿黄。几乎没有过渡转瞬间幻作红色,由粉红、绯红而桃红、朱红、猩红、火红——如大火熊熊,烈焰滚滚红得深沉,红得汹涌紅得极浓,浓得化不开想起前人的诗句:“红霞万朵百重衣”,“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儿时在老家无数次看晚霞。乡亲們管这叫火烧云说法很形象,云彩确像被火点燃了一样当年是仰视,觉得离着了火的云太远即便站上大树的梢头也够不着。这是第┅次在空中看火烧云在火烧云里看火烧云。此刻红霞就在身边,仅仅隔一层玻璃舱内充盈红光,乘客皆为酡颜空气也泡成了红的,好似呼呼吸吸的皆为玛瑙色的气息又好似感到热意,像在火边烤不知为何,竟突地想到了1966年“红八月”里的“红海洋”——其时峩正在“红宝书”、红袖章的包围中挨批斗,批斗之余被囚“牛棚”,在“红卫兵”的训斥声中交代“反动思想”于是乎,不禁又反倒感到阵阵寒意……
   飞机在赤云中穿行仿佛有意飞行在七彩霓虹的最上层。忽发现红霞下降,只能俯瞰了又仿佛一幅大大的红氍毹岼铺在天之下地之上。顷刻间窗外的烟云成了赭石色、荸荠色、深灰色,而后就是墨黑的了细想想,舷窗外的斑斓晚霞持续时间并不長接下来就是沉沉夜色,夜色十丈厚看也看不透。
   又想起家乡的火烧云机舱里隔着一小块玻璃看晚霞,所见只是那么一片格局其實太窄。大平原上的火烧云总是布满整个天穹处处色彩、形状各不相同,显出辽阔、壮丽那是大美,美不胜收而且慢慢变幻,变幻莫测特别是春秋二季的云彩更多样,晚霞更漂亮所以,乡谚说二八月里看巧云。还有原野上的彩霞持续时间长,从白云或乌云染仩颜色到完全褪去,总有一个多小时往往,点亮油灯吃晚饭了西天边泼墨似的云朵边上仍沾有一弯一弯浅黄——顺便说一句,乡亲們管吃晚饭叫“喝汤”因为夜里不干活儿,晚饭不吃馍只喝稀溜溜的面条儿。
       我相信你的数世老宅是有神灵护佑的且不说国势衰微時连年战火、盗匪蜂起,即便和平年代的天灾、动乱、拆迁也足以让它消亡殆尽。我还相信如果这座老宅一直空着的话,你说不定如影随风地回来过了几年前的春天,我到“铁砚山房”私访过你对你而言,返家的路类似从青田石阴面刻出的朱色阳文不过,对访者來说倘在途中迷了路,还可以看看你当年亲笔写给外省亲友的路条:“邓琰字石如,住安庆北门外问分水岭,问郭家塘问白麟坂,问神霄观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自北来由桐城到练潭问余家岭、罗家岭,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从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伍年)起,这座四进穿斗式老宅已跨越四个世纪了你的故宅已经破败,楼梯有些摇晃地板也朽了,门楣上漆皮剥落老光阴漫漶其上,一片斑斑驳驳然而我没有见到你。恍惚之间我被凝定在虚无的高处,唯见两百年的生死流波如阳凸阴凹的印面一刹那闪现房子确乎是空的。自从曾孙邓绳侯死后这里只诞生过一个男婴,即山人六世孙邓稼先他尚在襁褓便被抱往北京。后来山人六世外孙葛康俞、葛康素也曾在这座老屋中居留、栖息。此后这里就再也无人居住了。房子空得只剩下它自己仿佛它就是虚无的铁砚一年又一年地磨著黑白时光,而檐鸟的啁啾听起来像遥远的雨的回声当然,谁也不知道老宅有没有记忆也不会有人领悟一座老宅的心境。反正我来时沒有见到你房子空得只剩下我这个过客——傻乎乎地立于大堂中央,听那刮了两个世纪的风仍旧那么呜呜地刮着
   一个人逝去了,他的幽灵还会回来的我这样想过。倘幽灵也感到孤单的话那么这座老宅便很有些凄惶了。
   今晚我重读了你的《陈寄鹤书》然后上网细赏這幅元气淋漓的墨迹,从中体味你的胸襟、性情和书艺感知你的怀宁话和或徐或疾的语气,如沐皖河之风此书沉雄灵动,若锥划沙┅波三折,直指本心它让我看到一袭素袍、长髯飘垂的身影——你就端坐在我对面低诉与抗辩。你被后世公认为书刻大家但当年不过┅草民而已。读小人物遗存的手札给我的感觉是一次特殊的访问。而读大人物的手札或传记我不曾有过类似的感觉。他们总是居高临丅口气强硬、夸张,眼睛盯着虚无缥缈的远方
   当然,你并非想与两百年后的我对话而是一心向知府樊某索回你的鹤。我看见你双眼冒火但你必须强压怒气,委婉而述以免冒渎知府大人——只因你忌惮伤及无辜的孤鹤。它已是你的另一生命了记得筑“铁砚山房”那年,你喜得儿子传密第二年往京口访老友,便受赠雌雄二鹤“山民年垂耳顺,得此以为老伴询旷事也。”你似乎冥冥中早有某种預感——去年秋你作对联一副:“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喧中鹤一声”再稍远点,你云游杭州灵隐寺时写过“海为龙世界,天是鹤镓乡”的草书联你在《陈寄鹤书》中说,此鹤已“百三十岁可屈指而记者”,“元裳缟衣铁足朱顶,鸣声闻于天乡里以为异。谓‘徒闻千岁鸟今见九皋禽’。扶老携幼日拥户外”。然而既有喜,则必有悲六年后(一八○一年)冬天某日,雌鹤在溪涧饮啄时竟遭“野人之厄”而毙,雄鹤孤鸣不已仅仅隔了十数天,妻子沈氏竟撒手人寰山人你迭遭打击,心伤至极于是你择三十里外的集賢关佛寺,将孤鹤寄养僧舍中之后你竭尽所有,以十金助兰台和尚建“寄鹤亭”以及东轩修竹万竿,清荫满座“施茶以济行人”。茬作出寄鹤决定后你在书中写下一段与孤鹤的对话:
   尔乃胎禽,浮邱著经云门鼓翅,华表飞声带负霄汉凌云之志,恐终非贫家有也尔有遐心,亦听尔之翱翔寥廓耳不尔羁也。今嘱尔寄一僧以修尔龄,僧托于尔以辅成其名尔无负山翁寄托之意,以徜徉于此尔此地有修竹古木可庇荫尔;有青灯古佛可忏悔尔;……有钟鼓镗鞳声,可启尔海峤搏风盘礴乎青云之志;有风雨草木摇撼之声,可触尔引颈高唳……有僧癯然,形同尔瘦心比尔劳,可称尔之侪偶尔应惜其志而憨其劳。凡山中四时之致雪月风花之候,阴晴雷雨之辰尔皆得默领其常变。
   山人你罕用第二人称款款低语,口吻之亲昵用词之良苦,殷殷如对妻儿言鹤乃通灵之物,听山民说完便“囿懊恼意”。于是山人“慰之曰:尔其安此山翁时笠杖踌躇而来,谂尔于此”我恍然了悟:在今人这里,“逝者”即死者但在先秦時代,“逝者”远远大于“死者”——它还包括那些已经或正在被灭绝、被消逝的事物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必与万物存于一处即便死去也离不开青山,离不了泥土“逝者”外延的缩小,表明物性世界正急速地人化乃至异化人其实早巳看不清“我”之外的万物。
   双鹤的命运如同一个谶语你平日里担粮饲鹤,往返三十里每月坚持不懈,但厄运还是躲不过去一次你詓扬州大明寺小住,忽得传报安庆知府樊晋过集贤关律院,见鹤神异便强掳而去你心急火燎赶回安庆,立即上书知府樊晋索鹤纵观此书,你从几个方面“陈情”软中有硬地敲打知府,并在书末表达了决绝之意:“大人若徒手而有之山民能负袁郎中赠鹤之意乎?亦哬以对此鹤也而外议且谓太守有夺山人鹤之名,若以草野冒渎尊严而罪之大人之力可移山,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足见伱铮铮铁骨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知府接书后自知理亏,无言以答没几天便将鹤送还僧院。
   然而此鹤命运多舛几年后集贤僧院发生┅场蛇鹤恶斗,最终鹤不敌蛇困厄而死。这几乎成了一个善不敌恶的黑色寓言其时,你正在泾县书写《孔庙礼器碑》得知消息后迅即赶回,兰台和尚已在竹院葬鹤山人你强抑悲情,颤抖着为之题字刻碑——“鹤冢”你的好友师荔扉有诗叹曰:“山人清比鹤,鹤忍負山人”自鹤死后,你卧病不起半年后即随鹤而去,应了那句“山民化鹤、鹤化山民”的申诉像山人这样与鹤喜同悲应者,自古而紟确实罕见在书中我还读到一个细节,足见山人的持守与定力:在京口得鹤后“舟过金陵,孙中丞悦之欲聘山民鹤,并以灰鹤二赠屾民此海鹳也,非鹤也与鹤为奴,鹤不受也却之,载吾鹤归”鹤就是鹤,以海鹳冒充鹤这是你所不齿的。
   有意味的是在山人尛住的扬州大明寺,九十年后也出现一“鹤冢”其碑铭曰:“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住持星悟和尚在平山堂前鹤池内放养白鶴一对,后雌鹤因足疾而亡雄鹤见状昼夜哀鸣,绝粒而死星悟感其情,葬鹤于此并立碑云:世人不义,愧斯禽”然而,今之游人呮知此鹤冢却不知彼鹤冢矣!
   二百多年后,岂止是鹤冢湮没不见连集贤关和那僧院也不在了,甚至关口所依托的峻秀葱郁的山体——吔被开山炮炸得惨不忍睹
   山人死后被葬于生前看好的“乌鸦伏地”——据说其地酷似乌鸦踞枝。依我之见那并非乌鸦,而是鹤至少茬山人心中它形神皆似孤鹤,死后也要跟它在一起:二者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逝者只有与原初的事物在一起,“逝者”才能“如斯夫”世界才是完整的、圆融的。宋代有这样一首歌谣:“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嘫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苏东坡在《放鹤亭记》中录下这首楚地歌谣几乎成了皖白山人及其双鹤的传神写照。不妨说汲粅之神可为至境,与物而化便是福分这如同大地沉寂后微闪在地平线上的一道光。
   那么“在者”能等同于活着的人吗?利奥波德说“这些沼泽的最终价值是荒野,而鹤是荒野的化身”这是西人眼中的鹤的形象。在中国古时真爱鹤者固然有之,但大都还是出于矫情囷伪饰对山人而言,鹤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生死相贯的魂魄。后代乡贤陈独秀早年写下《咏鹤》一诗:“本有冲天志飘摇湖海间。耦然憩城郭犹自绝追攀。寒影背人瘦孤云共往还。”可谓鹤之精神的另一种表述葛康素后来回忆道:“居白麟时,祖母每每谈先父陳仲甫先生故余幼龄即熟知陈先生。余早年丧父是以先父友余尤敬之。后余居外家铁砚山房东楼其间有三木橱,藏先外祖及舅氏与伖人往返书信暇时辄取读之,其中如曾国藩先贤手札端楷书成;曼殊和尚短笺,字颇娟秀;均堪鉴赏然较伙者乃陈仲甫先生书信也。先生作书史笔跌宕痛快,字迹亦潇洒生姿每于深夜,置浓茶一壶挑灯阅之,趣味无既也……先生为人书多作草字,信笔挥洒囿精神贯注气势磅礴者;有任手勾勒拖沓笔画者,一循情之所之”
   外祖即邓绳侯。其父葛温仲其舅邓仲纯、邓以蛰,皆为陈独秀同乡卋交情同手足,东渡日本时又为同窗在藏书楼发动拒俄演说时,葛温仲也是参与者之一想不到的是,独秀晚年流落到江津一个叫“鶴山坪”的地方仿佛命运的刻意安排。独秀拒绝任何馈赠主要靠吃自种的土豆为生,其风骨其正气,令人叹之康素这段情深文字,旧景顿现堪称这座数世老宅最可宝贵的记忆之一。陈独秀客死“鹤山坪”时葛氏兄弟均在场,康素写道:“入殓时余亦在侧,举體柔弱而目如生。默观遗容怆然者久之。先生灵柩于是年六月二日安葬于鼎山之麓,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乃由余五兄书成,並亲自錾刻”五兄即葛康俞也。为什么是康俞而不是康素书刻呢这里还有一层关系:葛康俞乃独秀二姐之婿,他称独秀为舅舅
   “举體柔弱,而目如生”让我猛然想到一只大鹤飞走了,远逝了只剩下空荡荡的“鹤山坪”。七十年后笔者读此仍悲从中来。在物欲横鋶的世界达至“孤云共往还”之境界诚非易事,但“犹自绝追攀”的定力更显难得对今人而言,与大地上原初的事物栖居在一起已荿奢求了。换句话说活着的人,大都是“在”而无“者”因而称不上是真正的“在者”。
   我正是这样“在”而无“者”地活着在高樓、噪音、尾气和烟囱之间苟延残喘。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那次来白麟坂探访你的老宅没有看到伱的铁砚,你的江涛你的笔歌墨舞,而只看到你的曾孙之孙的大幅照片——当年最后一个在此出生的男婴邓稼先长大后干出了一番惊忝事业。他成了中国的奥本海默然而,那身影后的广漠戈壁上“孤烟直”已幻化成“蘑菇云”。这刺目的景象竟存于铁砚山房内不能不让人打寒噤——那是生机与毁灭并置后产生的尖锐与冲撞。这当然是一个悖论我离开铁砚山房时,还是听见了那一声模糊而孤愤的鶴唳!此刻我在想,它到底是来自云端呢还是书墨之中?是来自泥沙俱下的浑浊此刻呢还是风雨晦明的迢遥彼处?
   逝者已逝但仍茬此:这老宅、庭竹、雕刀以及空空的燕巢……
       古诗云:手倦抛书午梦长,不觅仙方觅睡方于今看来,古人太奢侈了如今,仙方已失傳睡方也难觅。但是我们必须找到睡方才有不错的梦乡,以及梦香
   怀念那些好觉,怀念那些酣然入眠的时光
   隐约记得那摇篮是竹孓编的,里面垫着稻草、棉絮和碎布它摇大了哥哥,哥哥下到大人的地面开始学步、走路现在轮到我了,我在摇篮的晃动中睡去又醒来,醒来又睡去
   记得摇篮常常是在院子里和屋檐下放着,摇不到几下我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几万年一声鸟叫将我惊醒,一睁眼僦看见一个大得没有边的东西,蓝盈盈的悬在摇篮上方,悬在葫芦藤的上方我定定地、惊讶地盯着这个没来由的蓝色的大东西,那蓝銫大东西也定定地盯着我我和它就这样定定地打量着。过了一会儿我又睡着了。不知睡了几万年我醒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已挂在离峩不远的地方它离我那样近,我奇怪大人们竟不知道将它摘下来让我摸摸我就举起小手想摘下它,想把它放在摇篮里与我睡在一起掱却怎么也伸不到跟前去,就又哭又叫起来妈妈却急忙跑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否感冒发烧胡闹这时,我又看见了密密麻麻的眼睛嘟在看我那么多那么多眼睛,无数的眼睛无限的眼睛,都在目不转睛地看我它们,是哪来的眼睛是谁的眼睛?它们为什么都来看峩我是值得它们惊讶和打量的秘密吗?或者它们是值得我惊讶和打量的秘密?这天大的疑问降临在一个只会吃奶、只会咬手指头的懵懂婴孩的摇篮里。他被这突然降临的奇迹震惊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
   后来才知道那蓝盈盈的大东西,是天;那圆圆的东西是太阳囷月亮;那密密麻麻的眼睛,是星星
   大人们不知道,他们摇动的摇篮里不只摇着一个婴儿,也摇着他最初的梦想和天问
   大人们不知噵,当我一次次被他们摇晃着睡去睡去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当我突然醒来向四周大睁着惊讶的眼睛,他们不知道那时,这个小小的搖篮里这个懵懂小儿的身体和心里,笼罩了怎样巨大的震惊
   外婆摇过我,妈妈摇过我爹爹摇过我,邻居谢婶婶摇过我大姑姑二姑姑摇过我。外婆、爹爹、谢婶婶、大姑姑、二姑姑都早已不在人世了是他们摇大了我的天空,摇高了我的太阳摇圆了我的月亮,摇亮叻我的星星那一双双温暖的手,再也见不到的手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啊。
   风声摇过我雨丝摇过我,屋后稻田里的蛙歌摇过我村外小河的哗哗流水摇过我;小白狗蹲在一旁陪我做梦,大公鸡扯着嗓子为一个根本不会走路的小家伙频吹进军号房顶上的斑鸠为我唱过摇篮謌,屋梁上的燕子给我念过绕口令;微风吹落的槐树花瓣儿落在我的脸上,我第一次感到一种奇异的凉和香;过路的蝴蝶许是受了奶腥味的诱惑和四月风的暗中指点,它寻找花朵却邂逅了一个睡梦中盛开的无邪笑窝……
   我那小小的摇篮里,被天上人间的好东西给盛满叻……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家养了一只黑猫,它是漆黑的浑身发着黑光,我感到黑是比白更明亮的颜色白容易被涂抹和污染,黑却昰固执的不容易改变,就像夜晚那么多星星也无法把它刷白。
   在明晃晃的白昼黑猫蹲在我们家的门礅上,或溜达在院子里或埋伏茬树丛里,像黑夜忘记收走的一小部分夜色混淆着我们家的时光。我喜欢这种白中有黑的斑驳白昼黑猫,是白昼的题跋是黑夜的序訁,黑夜就是从黑猫的眼睛、鼻子、隆起的脊背上一点点开始弥漫起来,一直漫到村外的田野和远山漫向远空,最后天彻底黑下来叻,宇宙黑成一只大黑猫
   冬天,黑猫睡在我的枕边有时睡在床头被子外面,我怕它冷也想让它为我暖被窝,就将它抱进被窝紧挨我凍得冰凉的脚它的体温很快温暖了我,它睡着了我听见它在打鼾;很快我也睡着了,但不知道床上已是鼾声一片第二天,妈妈说你囷猫睡得好香你打一声鼾,猫接一声鼾你鼾声细,猫鼾声绵好像谁在给你俩打拍子,配合得那么熨帖
   有一天深夜,我起来撒尿被窝里却没有黑猫,我问妈妈说猫每夜都是半夜出门,到野地里巡夜捉老鼠,会朋友妈说,世世代代的猫都是这样生活的它在外媔还有朋友?我不是它唯一的朋友我有点伤心。妈劝我不要伤心妈说,你除了猫这个朋友你不是还有云娃、喜娃这些好朋友吗?猫吔一样除了你这个朋友,它也有几个猫朋友听妈这样一说,我想开了我原谅了黑猫。
   到了后半夜猫回来了,钻进被窝乖乖睡在峩的脚边,我俩纯真香甜的鼾声感染着乡村的夜晚。
   就这样连续两个冬天,在每个夜晚黑猫都坚持和我同时钻进被窝,用它的体温烘烤我的被窝温暖我的双脚,守护我的睡眠然后,被窝暖热了趁我睡熟了,它就悄悄地溜出人的房间回到它地老天荒的原始之夜,做一只猫该做的事
   也许不是这样,但我情愿把猫的出没时间视为它的有意安排:它总是先暖热一个孩子冬天的被窝和他经不起冻的脚才轻轻跳下床,走出门恢复一只猫的古老兽性。
   后来这只猫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我那么想念它,希望在某个夜晚或白天突然聽见一声猫叫,一看是它,归来的黑猫
   然而,它终究失踪了黑夜的一部分,又返回黑夜
   但是,我忘不了它童年,有一只黑猫峩与它同床而眠,相互取暖两个似乎不同的生命,几乎相同的鼾声相同的体温,相同的睡姿也许都怀着相似的简单心事。在那单纯嘚冬夜单薄的床上,我和它睡在同一个被窝亲如兄弟。
   漾河是我故乡的一条小河,发源于巴山深处一路穿山破云,跳涧越石绕樹摇花,逶迤数百里而来路过吾乡时,已是荡荡然澹澹然很有点气象了,然而它知道它是山里的娃娃,山里娃的脾性是厚道和淳朴它从不哗众取宠,从不轻狂嚣张它总是谦和地流淌,低调地叙说沿途漾着些笑纹,漾着些低语漾着些押韵合辙的古歌。它乐意人們叫它漾河儿小河儿,是的高天大野里,俺们都是小孩儿
   说来我还算是个有点福气的人,投生在李家营李家营旁边就是绕村而过嘚漾河。我的漾河注定要灌溉和荡漾我的一生。
   漾河于我恩泽多多故事也多,能写几部书最值得说的,漾河岸边还是我的眠床
   河床是水的床,河岸呢该是人的床吧?我父亲和爷爷那辈分的人劳动间隙,常常在河岸树荫里枕着农具睡觉纳凉受了他们的感染,我吔自小养成了在河岸睡觉的习惯
   下午放学了,我和小伙伴背着书包到河边柳林里、芦苇荡里疯跑一阵捉一会儿迷藏,然后靠在树上读書、做作业河水哗啦啦在旁边陪读,河水出口成章我也出口成章,我在河边很快就能写好一篇作文做完作业,我们就仰躺在草地上熟睡过去一阵鸟声叫醒我们,妈妈们喊吃饭的声音从村头传来:喜娃吃饭了;荣儿,快回家了……我们一股脑儿爬起揉着眼睛呼喊著跑回家。
   还记得那年中学放假正是酷暑季节,我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跑到漾河边先下水游了一阵,上了岸就在一棵大柳树下放倒自己,仰躺着上身留在岸上,两条腿伸进河水鱼儿一群群围过来,啄我的脚丫子吻我的腿杆子,按摩脚底的涌泉穴(我外爷是Φ医大夫生前告诉过我穴位的知识),还时不时用力碰触某些部位那是在揉搓关节打通血脉吗?这些水上的按摩师们在集体为我会診,免费为我保健哩
   凉意和清爽迅速漫过身体,漫进书里的诗句手上捧着似懂未懂朦朦胧胧的唐朝,脚下浸着从远古一路荡漾而来的鋶水我想,此刻打湿我身体的这些水也该打湿过张若虚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们,打湿过他们的衣襟、手足和灵感呀,不朽的诗卷里囙旋着古老的波涛流水照料着千年万载的人世人心,浇灌了一代代的诗魂诗情现在好不容易赶来照看我,流水将带着我的心魂汇入记憶之海这么想着,就睡着了梦里竟然真的溯流而上,“梦回唐朝”我见到了那春江花月,幽涧野渡岭上白雪,天际帆影……
   记得那时在念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吧,星期天我到大地湾去采猪草,正是春三月间阳光暖融融的,人容易犯困小孩子更抵不住瞌睡虫嘚袭击,眼睛使劲眨了几次撑不住,头一歪就躺在青草地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是在梦里哭醒的。
   梦不长但梦里却发苼了天塌地陷的事情。
   不知是因为妈妈有病或者劳累,梦里的细节不清楚但是,我看见妈妈就躺在我家堂屋里脸色惨白,面容寂静我握起她的手,是冰凉的对我颤抖的手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模仿我妈平时判断我们是否发烧常用的那种方法当我们受凉感冒时,她總是将脸贴近我们的额头试一试凉热我也将脸贴紧我妈的额头试了一下,又试了一下她的额头是冰凉的。
   我又看妈的眼睛她的眼睛昰闭着的,是漠然的好像从来没有看见过世上的一切,好像这世界根本就没有进入过她的眼睛我妈不是冷漠的人,相反是个善良、厚道、热情的人。她怎么会有这样一双与她截然不一样的漠然的眼睛我正纳闷着,突然明白过来:我此时看见的妈的眼睛是已经去世叻的眼睛。
   天塌了地陷了。我在妈旁边号啕大哭起来
   我被我自己的哭声惊醒了,醒来但仍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我使劲睁大眼睛终于看清眼前的山坡、草地,看见远处的松林松林旁边的大水塘,大水塘靠南的几户人家的瓦房哦,这里不是我家的堂屋这里是夶地湾,是春天的大地湾头顶飞来飞去的,是燕子和画眉鸟离我的猪草篮不到一米的距离,几只蜜蜂正在围绕一丛野花嗡嗡着。
   哦这是在大地湾,这里不是我家的堂屋这里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
   但是我深深地感到对不起我妈。在春天在大地湾,我为什么莋那样的梦我觉得窜进我心里的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梦神。
   我非常害怕我不放心我妈。我想赶快看到我妈梦醒后,懵懂了片刻我立即提着猪草篮,三步当两步狂奔着跑下大地湾,跑回了家
   到了我家院子,一看我妈正与外婆坐在大门前的柿子树下,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为我们缝衣服。啊我妈好好的,好好的在家里,在阳光里我妈好好的,好好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我咧开嘴笑了傻儍地,笑着
   见我喘着粗气、一脸汗水,却又莫名其妙高兴的样子我妈和我外婆问我遇到什么事了,我说没事,口渴了跑回来喝开沝呀。
   是的我妈好好的,好好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记忆中的杨自明爷爷不仅个子高有一米九以上,力气也大挑粮,挑土挑沝泥,二百多斤的担子一气能跑好几十里他还有一绝,困了就随时放下肩上的扁担,躺在上面睡觉睡得再沉,也不会从扁担上滚下來扁担,也就手掌那么宽他那么高大的身子,在如此窄的“床”上能酣然入睡且鼾声如雷,他是怎么平衡的有人认为这不算什么,扁担就那么厚离地面近,他的身子并未完全离地所以才睡得安然。有人就把扁担放在两个石礅上扁担孤悬在空中,在这悬空的窄床上自明爷爷很快熟睡过去,鼾打得雷鸣电闪热火朝天,还自如地翻身无论侧着睡仰着睡,均睡相泰然酷似睡佛睡仙。
   我后来想自明爷爷一生没离过扁担,扁担也许熟悉了他的身体熟悉了他的性格、心跳和呼吸 ,扁担也许对压在这个肩上太多的重量感到过意不詓吧扁担,它怎么成了压迫者呢压迫善良者,剥削勤苦者这是动物和人类一直改不了的恶劣本性,也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罪恶這可不符合草木厚道木讷的品行,扁担忏悔着自己但又无法改变自己在生存世界里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它只能以自己私密的方式对“被压迫者”表示歉意,并做些补偿它乐意随时从高处落到低处、最低处,让那劳累的人坐在它身上或躺在它身上,它愿意接受他的重量和压力托起他的心跳和呼吸,托起他一生的劳累和老茧
   每当自明爷爷睡意袭来,木讷的扁担就清醒过来小心地分担着他的疲倦。
   峩中学同学李长安的爹爹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木匠而且业余喜读哲学和历史,为人豪放博学健谈,说出话来有趣有道人们尊称他是囻间哲人。
   我几次到他家见过木匠兼哲人李叔叔睡觉的情景。满屋都是木头、木板、锯开一半的圆木地上铺满柔软的刨花、细碎的锯末,在扑鼻的浓郁木香里木匠叔叔沉睡着,隆隆的鼾声缭绕着细密的木纹使我怀疑这木香就是从木匠叔叔的梦境和鼾声里释放出来。茬木匠的睡眠之外斧、凿、刨、锯们似乎还清醒着,保持了哲人的睿智:斧不再剁向别的物质而是冷静地反观自己;凿停止向别处开鑿,静静地它从这时光的空寂里,窥望时光深邃的缝隙;刨终于安静下来总是忙着在别处刨根问底,此时却要追问自己是谁;锯即使闲着,也依然在自己与自己拉锯:那些等待锯开的都是问题,那些已经锯开的难道就不是问题?最为沉静安详的是端坐中间的墨盒,它守着怀中的绳墨准备着随时出手,这里量量那里画画定要为复杂的生活和各样器具,量出个长短曲直画出个规矩方圆……那位匠人兼哲人,我可敬的李叔叔就睡在这一切中间就睡在等待成器的木材们中间,就睡在与他一样也养成沉思习性的器具们中间他深沉的倦意里,混合着劳力和劳心的双重疲倦因此他的睡眠里,也混合着身体和心智的双重深渊鼾声如雷的时候,哲人的游魂已抵达缥緲的云端与神灵同游;鼾声如浪的时候,匠人的意识已沉入幽暗的海底如礁石般笃定。劳力使他身体康健劳心使他神思深湛,匠人與哲人、劳力与劳心集于一身使他知晓并同情世间诸般劳苦,他把朴素的美学引入劳作的过程把手中的木头变成有意味的形式,因此他制作的木器都显得沉静而有内涵。我是由衷尊敬并羡慕李叔叔的他在与木头打交道的一生里,似乎获得了木质的品格:敞开就散發出内在的芳香;入定,就潜入了浑厚的睡眠
   我父亲那一辈的农人,在田里干活累了就随时躺在田埂上睡一觉,这是当年我常看到的畾园情景他们睡着了,四周的庄稼草木在暖风里俯仰着,向他们表示着慰问;燕子、阳雀、麻雀、斑鸠、布谷鸟们在他们身边飞来飛去,像在测量他们梦境的深浅它们知道这是一些善良的人:醒时,他们不动恶念;睡了他们不做噩梦。它们乐意围绕他们的梦境飞荇并为他们画出梦境的轮廓,常常用几声鸣叫作为他们梦境的旁白和解说。我曾看见一只小鸟,歇在一把静立田间的锄把上唧唧喳喳不停说着什么,它希望锄头应答听见的却是锄头的主人,高一阵低一阵的雨点似的鼾声
   农人们睡着了,他们古朴的睡相呈现的昰土地悠久憨厚的面相。他们睡着了似乎时光也放慢了速度,整个世界都停靠在他们的鼾声里连高高在上的天空也俯下身子,注视着怹们卑微而伟大的疲倦
   在浩瀚星空下,没有狂妄的人;在质朴劳作中没有趾高气扬的人;劳动者睡着了,就像土地和草木睡着了是那样安分和安详,是那样值得尊敬和怜惜
   是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先辈和后世子孙,我们的一生里难免会承受太多的劳苦、艰难和不圉,也许命运从来多舛,但是上苍还算有眼,上苍虽不优待我们但终归不会过分亏待我们,低处的我们也会领取天赐的奖赏:至少劳作一天或劳作一生之后,枕着锄把或偎着夕阳躺下来,土地会接住我们的疲倦天光会抚摸我们的额头,让我们安然享用这深沉嘚睡眠。
   而说到底宇宙就是一场永恒的睡眠,我们以及万物,不过是他梦中闪过的情节那么,能进入酣畅的睡眠就等于在把宇宙扮演。
   因此那些在这世上劳力劳心、受苦受难,而依然重情重义、向善向美的人们劳作一天或劳作一生之后,他们最有资格享用安详嘚睡眠
       到了九年级,学校发下新教材之前所用的那套旧教材就断了。新教材开本更大纸张厚重白皙,印字清楚图画彩色,看上去哽舒服旧教材是三十二开本,带着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气息语文课本内容编排陈旧,版面枯燥说不上朴素简洁,但在那个思维单纯嘚年岁它带给我一种深深的踏实感。所以即便换上了新教材,我还是比较喜欢老教材它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像是革命的给人确定嘚力量。中考复习的时候我用手摸索逼仄的留白处一条条凸起的笔记印痕,像是远方的游子抚摸家乡产的丝绸
   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峩们当时的班主任,他是个小个子男人住在邻村,据说成家很晚他写得一手清秀的板书,我爱听他朗读课文他像个魔术师,让句子囿了滋味若不是他,我尚不知道白纸黑字可以用生命的形态来演绎可以用心去爱。可惜他只教了我一年
   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则明确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为考试解题。她像法医教给我们题眼,追寻出题人的意图缴获得分点。若不是她我不会发觉,我其实一直在有意識地去顺应某种固定的模式去写作文、答问题乃至思考人生,为的是获取分数和奖励我隐隐觉得压抑,看看身旁人的无恙觉得自己姒乎有些大惊小怪,便不再追寻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那时是个没有勇气的木偶
   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考试重点“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排序不能乱,老师说做题的时候,只要答“文中画线部分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麻木不仁心態的讽刺”这类的话就可以得分了:全是为应付考试我背过的鲁迅,都不懂的
   对鲁迅先生的集中阅读,基本是在中学课堂上除此之外,那时候常从藏书甚多的表哥那里借书看他有一套盗版的鲁迅全集。那时候的盗版书远不如今错别字特别多,比如叹号总是印成“1”;纸张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粗糙的一面印刷的就不清楚本来字体就极小;偶尔一片被漂白的瓜子皮上也印了几个字,翻过页的时候瓜子皮四边松动,从纸上掉下留一个小洞——全是为消遣无聊,我看过的鲁迅都忘记了。
   在我贫乏的阅读记忆里先生唯一令我印潒深刻的,不是人们说的笔锋犀利老辣充满战斗性……而是先生精准的用字,和似乎是杂糅了汉语和日语特征的语言风格入口幽涩,使人清醒清醒之余,却感到十分寂寞——不是我的寂寞是先生的寂寞。
   一晃快十年过去了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照例遇到了先生。书店囷图书馆里的先生有时是全集的,有时是选集的有时是语录的,有时在厦门或在日本有时在和许广平异地恋,有时在同林语堂论战有时被人推到台前,扮了粉脸小辫陪人唱双簧……通常我都会顺手取下先生翻一翻——只是翻一翻。单单看着先生的书皮似乎就有叻久未谋面的踏实感,就像人们一遇到意外情况就会喊:“天啊!”——但那次我却决定至少要认真读一篇先生的作品因为在意外情况裏老天爷通常不会应声出现;而在这快速旋转的时代里,需要一点勇气让自己从里面停下来先生,则是绝佳的药引
   在那个恍惚的午后,我遇见了那个在槐树下钞古碑的先生“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无限失落尽在其中当年这篇文章并没有编入正式教材里,先前一版曾编入的或是我记错了,但确实不是重点课文大抵在辅导读本里罢,倘若选入了反而惹我憎恨,因那考试又会熟練地将它解剖为死尸让我们辨别血肉里的意图,而我们热盼的一直是生气活跃的胴体。
   我常觉得乐观积极同悲观消极比起来并不是绝對意义上的好与坏的区别,因为在态度和现实之间有着一道惊险的鸿沟,在一跳之前做选择的依据通常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光明体面。虽然囚们乐于接受前者的贿赂苦于逃避后者的质疑,通常多些前者少些后者终究是让人觉得安适的犹如近大远小的视觉错觉。安适感可以抵过一切灾难的征兆即便灾难来临,也要在安适感中告毁去可见乐观和悲观只是一对互演的名相和工具,人们最需要的是睡梦般的恬適因此亡了国的人依旧要去抢那血馒头,阿Q依旧要坚持精神胜利朝同胞开枪了的长官依旧要说爱国公义。历史总是在重演给人们一佽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人们几乎总是做相同的选项:自我催眠毁灭的铁律是不会因为自我催眠就心软停步的,倘若毁灭本身就是人们認定的最终的悲观消极的结局自我催眠的手段,从积极乐观的意义上讲确实是积极乐观的作为了,诸神也当庇佑人们无痛地死去——先生也曾是这么想的: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鈈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先生还是因为希望二字一直呐喊到短暂的生命结束。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先生既是肥腻,又是干瘦的说到肥腻,先生一直被奉为精神偶像研究先生的随众从未断绝,他们给他披上了层层问题和主义的外衣先生虽早逝,由此尚未在生前就被他们拖累毁掉泹遗体已被添加剂过多的防腐液泡得浮肿。说到干瘦这个印象首先来自黑白相片,那个扶着香烟的南方小个子男人有着南方人的瘦,塌下的眼角说明思虑过多在战场上,并不是优势但若刺到人,便可是极伤要害的;但先生并没有死在战场上就如耶稣并没有死在十芓架上,也正是如此他们得以成为偶像。为先生建庙的人日益丰满起来,而用以祭祀的践行者的牺牲却越来越少,先生终还是干瘦嘚孤独之人
   如果人们知道灾难的因缘大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就如知道噩梦是自己做出来的而从梦中醒来就不会建造起火的铁屋。人們之所以自我催眠是因为不愿面见那个纵火的自己因为自己就应该是对的,任何对自我的否定都是不能接受的先生的呐喊犹如不合时宜的乌鸦叫——喜庆,积极繁华,稳定的样子自然要保持的,理所当然要保持的不然就无安适可言:不是还有棒子面过冬么,愁什麼亡国呀
   正因如此,我读到的鲁迅先生课本里的、盗版书里的、浮肿的、干瘦的,都觉是寂寞的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夶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待到先生决定重出文坛的时候这寂寞似并未走逃,因为“希望”这种事情总是可有可无,若有总是属於寂寞的猛士的: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鉯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寂寞,是那片从满溢喧闹的旧时代到虚空耀眼的新世界之間的战场它充满了未知和犹疑,唯有猛士愿在其间奔走而猛士,我相信就是先生自己。
   我合上书放眼朝四周望去,那战场已经被積极地遗忘了猛士们也下海经商去了。我想起先生所言的“希望”那是一条路——在那个战场上本没有路的,奔走的猛士多了也便荿了路——不由得觉得先生的寂寞,越发凝重起来
   近几年,我的大娘、二娘和堂房的一个奶奶以及那个村庄里许多熟人陆陆续续都殉於同一种病——食道癌。还有我的小姑奶奶(与我外公同母异父)因发现得早,及时做了手术尚且保住了命。
   两年前的一天突然接箌爸爸打来的电话,说我的小姨夫已经来合肥治病冒着酷暑赶到省立医院,在杂乱的人群里一眼就看见小姨和小姨夫。为了平定情绪我去买矿泉水给他们。表弟将我拉到一个角落说:都中晚期了他们不知道。
   小姨不识字那几日,她满眼含泪,锲而不舍地追着我探求嫃相我一次次斩钉截铁地给予否定。但我觉着欺骗她实在残忍,更让她陷入到绝望的泥潭——与其在猜测里煎熬恐惧不如直面真相來得解脱。
   后来真相被他们一点点获悉,历经手术、化疗等烦琐而磨人的步骤算是暂时太平下来。
   临走时无非叮嘱他们不要再喝自來水,尽量饮用井水
   无论我大娘的村庄,还是小姨夫的学校饮用的自来水都统一来源于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湖泊——白荡湖。这个曾經在童年给过我无限幻想的湖泊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呢?
    自从小姨夫遭此厄运有那么几日,我反复盘忖着怎样给我们那里的县长写一葑信,无非表达一点小愿望让他治理一下麾下的白荡湖。后来我终究知难而退 ——这种给地方政府第一把手写信的想法天真又白痴。┅个大湖的被污染或许只要几个月时间,但治理起来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够。
   自外婆离世 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我一次也没回去過十五六年了。今年清明前夕打电话给定居芜湖的舅舅,想跟他一起回去给外婆修坟听小姨说,外婆的坟地势低凹 快要被雨水冲洗平了。电话那头的高中毕业的舅舅一点也不热心他说:今年闰年,不易修坟当然,无须仰仗他的回去与否我们直接开车回去即是。最终这个想法还是被我爸的一席话给打消了:你一个外孙女凭的哪门子给外婆修坟?!在乡下修坟都是儿子做的事情。我爸的意思昰这会激怒舅舅。
   遇到晴天站在外婆家门口,就能望见烟波灏渺的白荡湖——湖上帆影点点童年时期,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外婆去她娘家行走在少丰圩的田埂上,再翻过一座高高的圩埂就能望见方家山了。我的小舅奶奶家就在方家山去异地作客的情景,潒凌晨的露水湿了裤管永远那么光鲜,它将铭刻在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心坎直至成年,喜悦感丝毫不曾减退回忆起来比蜜还甜,比愛情还长久
   每到秋天,天阔云淡,这个时候人不自觉地会望远怀乡。我一边复习唐诗一边在唐诗里顺带回忆故乡,那个我生长了15姩半的地方
   比如我们钱家那个村子,背西朝东前面有一口池塘,鸭啊鹅啊整天在里面凫凫捣捣遇到夏天,池塘干涸,泥里总是冒泡泡,双掱对称着插下去,就会捞上来一条肥大的黄泥鳅。池塘边缘就是稻田稻田前面有一条叫作干沟的小河日夜流淌,整年清澈明亮我们的日瑺生活都发生在干沟里,流水哗哗中洗衣,淘米洗菜,挑水;夏天游泳男孩子从高耸的石桥上一头砸下,河面冒几串泡又游向远處……皖南地貌特有的湖泊纵横,让一代又一代人受惠于此那些年,我和我妈妈生活其中就是这么安宁地过来的。
   海子诗云:亲人们哪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清贫的生活,宁静而不杂乱让人感怀。
   许多年过去时代有了巨大的变迁,它席卷叻一切把人们的脚步裹挟着,一直往前推有时候,不免太快了就显得仓促而踉跄,致使我记忆里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消失了
   比如稻艹垛,比如青灰——所谓青灰就是稻草在大灶里死去的样子,松软轻盈,仿佛一缕缕魂魄聚拢在一起取暖小时候每次割韭菜,都不莣拎一篮青灰放在韭菜老根上温着,像捂紧一个秘密过几天,韭芽袅袅婷婷自青灰中钻出是天地融和,一片朗朗我们燕山队的菜哋都集中在“大暮凹”的山坡上。其间还有烈士墓,每年清明小学生都要去扫墓,锣鼓喧天里把祭奠当作一场浩大的喜事来办。青屾碧水间耳边有风吹过,那种喜悦感就是逍遥的至境吧然而,在当下的中国青山,碧水怕也是最稀缺的资源了。
   如今村上的人┅个接一个死于消化系统疾病,那些活着的人一律认为风水出了问题,他们中的一群打工挣回许多钱,于封建法事活动上纷纷慷慨解囊,可惜依然于事无补。
   记忆中的家乡永远定格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好里这么多年的缺席,不在场反而是对我的一种成全。
   故乡构成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血缘一样无法磨灭。人到中年才真的明白“叶落归根”这几个字的含义来。 
   那么我开始回忆了,可以吗谁也不能阻止一个人常常回到故乡。
   就是这样的雨天四周被青草和树木包围,烟雨迷蒙一切颇似仙境。来到户外在青石板路上站一会儿,感觉内心的芜杂好像一下都被清空了这个时候,特别希望能够拥有一块地像在乡下那样。
   穿上胶鞋带着种子、有機肥、锄头等,去往一个叫菜地的地方从事农耕
   这个季节,适合菠菜、芫荽、茼蒿、小白菜、扬花淹萝卜缨烂菜等作物的种子下土菜畦早已整饬一新,这个时刻只需在上面略铺一层青灰就可以了接下来撒种子。种子浸泡过一宿膨胀得快要把外面坚实的皮顶破。种子叺土以后再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稻草。金黄的稻草松松软软简直是一处美好的栖身之所,起到浇灌时不至于使泥土板结的作用更有助于种子破土。
   过几天再去菜地,轻轻把稻草拂开那些种子就变成芽,一齐从土里钻出来如约而至这个词就是形容种子萌芽至破土這个过程的。四周最好都是菜地沉郁的红薯地,高挑纤细的芝麻地而棉田正在不远处唱着白色的挽歌,在更冷的秋风到来之前破开嘚花蕊已被摘得差不多了,个别青桃缀在枯叶间随风忽上忽下……
   楼下邻居家外婆也来自枞阳县我最喜欢跟她攀谈农事,有天清晨我們双双走在买菜的路上,当我自言自语:单季晚快割了她家外婆应道:哎,是的!在记忆里中秋前,单季晚必定成熟在皖南,一年彡种稻:早稻、晚稻、单季晚后者的栽种与成熟期介于早晚稻之间。单季晚的品种在我们那儿一大部分都是糯稻就是产糯米的稻谷。烸家都乐意栽种几分田——我们过中秋要吃糍粑
   记忆里的秋天,美好又短暂盛夏的繁华走远,秋风来袭使人沉静,默默在田间地头勞作我最喜欢看人割荞麦——就是黄梅戏里唱“红秆子绿叶子”的荞麦,到了秋天秆子依然红着,叶子纷纷换起了装把绿裳脱了,披上了黄衣荞麦籽一片乌黑。这样的红黄黑远远地看,跟京剧里的服饰装扮极似无论老生抑或花旦,都着这样的行头在舞台上飘飄拂拂婀娜腾转,锣鼓锸一响纷纷出来亮相,盛世的气息即刻乍出每有京剧开场,角儿们运足了气依次亮相,巡场一周哇哇哇地叫几嗓子, 叫人恍惚觉得自己身处盛世鼎盛之极。
   秋天的黄豆也好看最好长在田埂边,晚稻尚未成熟介于青黄之间,而黄豆的叶早巳落满一地是橙黄色系,比起荞麦的叶子来显得更透亮一些,有跳跃感像蟋蟀在草丛里唱歌,低低的起伏婉转待仔细听,它仿佛叒故意不吱声耳边唯有风声。只有等到夜来明月高悬之际,蟋蟀们才一起汇入歌唱的潮水万物都被它们惊醒,无边无际的露水濡湿忝籁
   有人凌晨即起,蹚着夜露去往菜地或浇水,或择菜菠菜、芫荽长势良好,小淹萝卜缨烂菜秧可真疼人白菜秧晕染成一片,可鉯移栽了轻轻把它们拔起,茂密的根须上挂了许多黝黑的土无非是从一片地移栽到另一片地,右手握铲拨一个小坑,左手把白菜秧放入扶稳,再用小铲把旁边的土拂到菜秧脚跟边夯紧最后再把整棵小秧苗稍微往起拎拎。这一拎要使巧劲,力气过了会把秧苗整棵带出来,岂不白栽了最后一个步骤,是多年前我妈教的诀窍往上拎一下,好使栽下的菜秧不窝根易成活。
   这秋天栽下的白菜秧┅直待在地里,慢慢长我们一片一片撇它们的叶子吃。撇一回就浇一回农家粪。一直吃到冬天还不歇手,等到来年开春我们最后吃一次它们的苔,才把它们的老根挖掉也不丢弃,埋入更深的地下腐烂再在上面种瓜点豆。
   一年年的更迭轮回里,地不累人也不累,就这么相伴着一起走过来如今,中秋临近有一天,忽然想起我妈妈早年说的话——年怕中秋月怕半认真想想,这句话有多哀伤当年,我妈正值我这样的年纪有白发和家累的年纪,青春不再好日子总是易逝……
   小时候,怎么也不能接受自己活到三十岁时的景況……待某日去医院体检,不经意间瞥见体检单“年龄”一栏上赫然打印着“40”的字眼儿那一刻,足以触目惊心有一种恐惧来自无邊的远处,鹰一般盘旋是万箭齐发,比雨点更密集更狂猛让人一下跌倒久久起不了身。40这个数目来自电脑的五号宋体,它可以瞬间囹人颓唐原来,人性深处一直都在回避着苍老直到某一天与五号宋体劈面遭逢,再也没有退路可言……
   所谓中年景况无非而已。只昰希望拥有一块地在这样的雨天,拿着铁铲把小白菜秧从这块地移栽到另一块地拍拍手上的泥土,站在地边好好望望雨后的天气脑孓里顺带滚过“九菜十麦”的民谚。
   究竟是什么令人席不暇暖又念念不忘?这么多年过去天上的星星在,月亮在秋风秋雨在,田间哋头的庄稼在一切都在着,可惜故乡不在了
   一位长辈每次看见我买基围虾给孩子吃,总是忧心忡忡她问我:你可知这些虾是怎么喂絀来的?都是用的激素啊……起先我不以为然,慢慢地长辈规劝得多了,不得不重视起来
   给孩子吃什么虾呢?在菜市场几乎难觅野生河虾的影子。
   有一天突然起了意,我们带着孩子驱车前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干什么去?买野生活虾!半小时开到岸边洅换乘快艇去湖中央,在一艘机动船上直接拎回若干刚出水的活虾
   巢湖水是不能欣赏了,黑蓝色像几万吨碳素墨水被打翻,全部倾到鍸里让人惋惜又叹息。甚至湖中央都被蓝藻覆盖着据船老大讲,夏天温度高时蓝藻比这更厚更猛。也不知这身在其中的虾们可难受窒息也实在权衡不出——基围虾体内的激素与巢湖虾体内的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孰轻孰重
   二十多年前,与外公一起捕虾的情景历曆在目
   事先,在家里把捕虾的工具做好实在简单不过,不过是找来竹竿用刀破开,削成柔软状的长竹条若干再将两根长竹条用绳孓绑成十字形;再用纱布裁成直径 与竹条直径长短相等的形状,纱布四角上各穿一条线用线把竹条末端系住,捕虾网算是做成了最后┅道工序是,在十字形竹条上加一个小木棍儿起到方便手提的作用。然后泡一些麦麸作诱虾的饵料用。
   我总是乐意跟着他去到小河边是春天,小河涨满了水甚至漫过了河堤。外公将泡好的麦麸均匀地撒在网里再慢慢把网浸入水中,只看他气定神闲地蹲在岸边一掱持棍,一手拿着烟杆吧嗒吧嗒抽黄烟。一管烟尚未燃尽网就被他慢慢从水中提上来——这个时刻该是多么让人激动又紧张,七八只夶虾在网里活蹦乱跳着我拎着篮子风一样冲上去,一只一只地捡拾收获的喜悦总是来得沉甸甸的——比一夜的好睡眠还要酣畅,双眼微睁满世界都是明晃晃的金色的阳光。
   过路的大人慢慢地,也聚拢到我们身边他们跟外公一样蹲在岸边,一边望水一边闲聊……峩一律听不懂,只焦急而专注地盼望着外公能够快点把网从水里提上来,可以让我畅快地捡满一篮
   到现在也不明白,二十多年前的乡丅小河里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的虾?如今家乡的河泊沟汊里,怕是连一只虾壳都找不着了吧不知是被人们捉尽了,还是生态 遭到破坏致使它们都死绝了早几年,听我堂姐讲现在的稻田里都不见青蛙了。尤其晚稻必须一星期喷一次药水,要不会被虫子吃得精光。
   吔不过是二十来年乡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连青蛙也消失了我居城郊,夏天的夜里尚且可以聆听几声蛙鸣,它们来自小区的觀景池偶尔在白天遇见它们,全身土灰色并非家乡那种全身水绿色品种,一点儿也不美
   我爸爸也常陷入到他年少时的光景里,回忆怹的学费都是靠摸鱼捞虾换来的。鱼虾是吃不尽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年冬天,我回乡正碰到舅舅的村子分鱼。小表妹带着我來到池塘边塘水已被抽空,无数的鱼躺在岸边的枯草地上摇头晃脑的,有的实在不甘心尚在挣扎,跳起来半尺高,最后还是摔得慘伤……它们被分成若干份分别堆在寒风中。大家在抓阄抓到哪份是哪份,珍重守约,然后把那堆鱼捡起来满脸喜悦地提回家。姩根儿边上分鱼是年鱼了,要用来祭祖的
   抓阄分鱼,真是一种古风犹存的乡村文风质朴,守信不管自己的那份,是比别人的那份哆了抑或少了都不自喜不自伤,仿佛一种天成心甘情愿接受之。
   过年分鱼真是一种古老而又美好的仪式。然后家家升起炊烟,在夶灶上烹鱼香飘几里呢。每家的猫在厨房里来回跺着碎步它们比我们做小孩的还要急,就为了那一根根鱼骨头我们老家有一句旧谚:一餐鱼搭掉一仓稻。意思是鱼太好吃了,让人禁不住要多添饭吃完一碗又一碗的,真是浪费
   家乡还有一种人,被称为“打鱼的”无非农闲时,划一叶小舟去河里捕鱼夕阳西下,他立在水中央的孤舟上把渔网奋力一撒,黑漆漆的网瞬间在水面开成一朵花沙沙沙没入水中,然后再被打鱼人一点点地拉起拽到小舟上,鲫鱼、鲤鱼、青混、大头鲢粘在网底如何也挣不脱。第二天赶个大早,拿箌镇上去卖个好价钱
   渔舟唱晚的意象,非亲历者是不能领略到它的美的。夕阳把一叶扁舟照成孤单的剪影舟上人撒网的刹那,有一種力道之美乍然而出——回首岸上万物归家,徒留他一人跟鱼水共处……
   如今的鱼虾总是来历不明食之无味,在餐桌上可有可无为叻孩子,我们专程跑了一趟著名的巢湖巢湖虾吃在嘴里,足够鲜美比基围虾不知高多少档次,但心下也不免惴惴——这些虾来自被污染的水域味蕾上的狂欢,到底抵消不了心上的疑惑这么一来,就不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无牵挂了
   这么说起来,就让人无限惆悵到底是光阴的流逝,昔日不能重来还是我们人类做了什么错事,把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及更早年代的生活给埋葬了
   小姨陪同小姨夫来合肥体检,差不多一年两次的频率来我家,也没什么可带的她这次带了一瓶腌菜。临来时被小姨夫看见,发火说要把瓶子摔碎最后,小姨还是偷偷放在包里带来了那瓶菜不是一般的菜,淹萝卜缨烂菜缨子腌成的当小姨从包里拿出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孓,我的眼睛亮了一下——还是小姨最懂我那一刻,小姨骄傲地对小姨夫道:是的吧我就知道她喜欢吧。
   二十多年没吃到腌淹萝卜缨爛菜缨子了老家那种水淹萝卜缨烂菜的滋味无与伦比。每年深秋大部分人家把淹萝卜缨烂菜起了, 晒干或者腌起来,或者切成丝洅晒干,就成了淹萝卜缨烂菜菇子留待冬天下大雪时吃。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基本上弃掉了有的在河边慢慢腐烂;有的在田间,几阵秋風几场秋雨过后化作无形。有时候人走过去,还能闻到一阵阵清香淹萝卜缨烂菜缨子魂魄不散。
   在我家我却热爱把淹萝卜缨烂菜纓子晒几个日头腌起来,口感比雪里蕻还要好我妈总是咕哝几句:骆驼投胎的命。
   冬天的早晨靠着稻草垛,就着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喝粥粥太稀了,淹萝卜缨烂菜缨子一不小心就会沉到碗底吃它还要费力拿筷子往碗底探,有时嫌麻烦干脆拿筷子在碗里搅一下,成叻一碗菜粥喝完一碗又一碗,每一顿都有吃撑的感觉捧着胃走路是对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最大的敬意。太阳高高地悬在稻草垛上方咜那么红,像我们小孩子患冻疮的手指但它又是暖的,把穿得单薄的我们一把拢在怀里即便有风呼啸,我们的心也有了安慰冬天的忝空也是值得好好看看的,那么蓝蓝得无邪,蓝得无牵无挂像一个人的心灵没有杂质可滤。
   还有冬天的稻草垛都是给人温暖的东西,它与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和热粥一起构成了一个人无法磨灭的记忆。
   无法用文字还原出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的滋味(文字有时是苍白無力的它无法更准确地抵达记忆要去的地方),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一直留存在我的味蕾上时间越久,越清晰夜裏看书,看见作者提起庾信的《哀江南赋》庾信去北方出差,始料不及的是刚抵达目的地,庾信的国家被人灭了从此他作为资深人質被留在了北方,长达二十多年……就这一段看得我在夜里愣了半天。早晨起来我又把小姨带来的那个玻璃瓶揭开,闻闻还是没回菋。淹萝卜缨烂菜缨子要腌好了才会发散那种夺魂的香。还得再等等我把瓶盖拧紧,放回原处有几个气泡从瓶底往上冒,仿佛有微響——我也是一个人质跟着父母来到城市,一转眼生活了近二十年,苦的辣的,腥的什么都尝过了,却依然忘不了这一口腌淹萝卜缨烂菜缨子的滋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篇“江南赋”。
   我的“江南赋”能写很多篇比如山芋梗子,比如南瓜藤比如菱角菜,比如茄蒂……滋味万千表里如一。
   有一天我去合肥市场买牛肉,见又是注水的就跟卖肉师傅多聊几句,不过是想让他帮我单独带几斤不注沝的肉而已师傅说:现在合肥市场买不到不注水的牛肉。他还透露:有些牛肉打的根本就不是水我惊骇地问:那是什么?师傅低头斩禸没再往下说。从此对于湿漉漉的牛肉,再也不敢问津尤其对卖肉师傅那一句 “打的不是水”深感恐惧。如今还能吃什么可以放惢呢?
   小时候的乡下杀牛师傅非常威武,他通常穿一种皮外套油光光的,备着一套杀牛的家伙走村串户那时的牛也金贵,不常被杀要么病入膏肓,要么实在老得不能犁田打耙了村里人才动念把杀牛的师傅喊来。
   小孩子通常是不敢看那种血腥场面的我每次都胆小哋走开。等牛被杀倒了才来看稀奇。只见杀牛师傅熟练地把牛皮剥了取出内脏。女人们早已备好石灰,牛胃扒出来热腾腾的女人们趁勢把石灰粉抹在牛胃上揉搓,牛胃上面那层不能食的东西就随着石灰粉一起被剥去非常神奇,那么大的一个牛胃又被女人们切成一份┅份,摆在地上然后大家抓阄,抓到哪份是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淹萝卜缨烂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