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销售教辅检讨书月刊销售情况怎么样

2016年3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育,在相爱的人之间展开(转载于《教师月刊》)
下班后到超市购物,排队买单。
突然前面一小女孩咯咯咯大笑不已。她身旁的男子嗔怪了几句,原来小女孩不小心踩到父亲的脚了。
小女孩又是一阵咯咯咯大笑。她只是无意中踩到了父亲的脚。她是那样幸福地笑。她父亲给她买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我想,更重要的是,她此时跟她父亲在一起。
我想起了河北诗人李南的诗句:
在一个繁花闪烁的早晨,我听见
不远处一个清脆的童声
他喊&&&妈妈&
几个行路的女人,和我一样
微笑着回过头来
她们都认为这声稚嫩的呼唤
与自己有关
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阅读所感,这两个场景,无疑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幕。这种美好,源自人性的本能。信任,关怀,慈悲,体贴,温暖,柔软,细腻,都在其中。
这也是我心力之所能及的最本真、最高尚的教育。如果说有一个最高的教育标准的话,那么,它就是人的标准&&这里的人,对世间万物都饱含亲情和爱。
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双向乃至多向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爱的投射。所以,真正的教育,在相爱的人之间展开。
教育当然不等同于生活,但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都隐含和传达着教育的真谛,可以给我们以什么是好的教育的的启悟。只要你以&人的标准&,以美好的人性去看,去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苦痛乃至绝望于自己的教育,将目光投向教育发达的地方,诸如美国,诸如芬兰,试图从中汲取营养和好的质素为我所用的时候,要避免作简单而生硬的教育比较,更要避免将美国教育或芬兰教育当作教育的标准或最高的教育参照&&这除了是对教育自身的贬低外,还是教育思维退化的一种反应。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更事关每一个人生活的健康、满足和有意义与否。后者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命题。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指向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正常化&。
&人&在教育中的失落、缺席和异变由来已久&&当&人&在教育中是以&阶级的人&、&政治的人&、&经济的人&或者&社会的人&的形态出现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教育可以为每一个人的成长&尽责&。同时,&自然的人&,恐怕也不能作为教育中的人的全部。
如果非要在&人&的前面加一个定语的话,那么,我现在所能想到的最恰切的一个就是:生命。是的,&生命的人&,有着自己独特而丰盈的生命结构、生命体验和生命动态的人。
于是,我眼中得到美好教育的&你&,热爱跳绳、跑步,喜欢打咏春拳、练跆拳道,习惯于晨诵暮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叹,懂得&赞美头上的光,落下的雨&,为万物的每一次变化而心动,为身边每一个人的存在而珍惜自己&&
(应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老师之约为其校刊《今天第二》而写)就《教师月刊》答安琪问_林茶居·第二套_天涯博客
我习得了大海的第二套拳法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546947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3130
(399)(4)(114)(194)(20)(8)(23)(11)(5)(4)(24)
(1)(1)(1)(1)(3)(1)(2)(3)(1)(1)(1)(2)(1)(1)(3)(2)(1)(1)(3)(1)(1)(2)(2)(2)(1)(2)(1)(3)(1)(2)(2)(2)(1)(5)(1)(2)(4)(1)(5)(3)(4)(4)(3)(3)(2)(2)(4)(4)(1)(3)(2)(4)(5)(2)(6)(3)(4)(4)(10)(7)(7)(14)(8)(12)(7)(6)(2)(3)(7)(8)(4)(4)(7)(10)(8)(11)(9)(13)(10)(13)(9)(18)(26)(14)(6)(23)
      安琪:茶居你好!2006年你还在为北上迟疑。现在你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大夏书系”团队创办了崭新的《教师月刊》。作为一份你们出版社想做成品牌的杂志,你这个主编对该刊的总体设计怎样,办刊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又是什么?  林茶居:谢谢安琪!《教师月刊》创办于2009年7月,至今不过一年半时间。但因为有“华东师范大学”这个背景,有“大夏书系”这一教师用书第一品牌的优势,起步还算比较顺利。  在创刊号的封底上,我写了一句话:从今天起,大地多了一份教育杂志。从中你可以看到我心存“野心”。  我的全部想法、全部喜乐可以归结在我对这份杂志的精神阐叙上:建设健康、美好、有专业理性的教师文化。  之所以强调“健康”、“美好”这些可能不受人待见的语词,是因为这个时代怨言太多,牢骚太多,毒素太多,阴险太多,自我蒙蔽、自我骚扰的事情太多。比如前些天参加一个诗歌活动,一些朋友知道我在做《教师月刊》后,都问,现在版面费多少啊。可见教育报刊的形象已经腐朽到什么地步。而在不少教师那里,“版面”是可以买卖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却纠缠着这个时代的“大病”。在所谓文学圈、诗歌圈,不也是充斥着各种“买卖”吗?在很多场合,我经常看到一张张商人的脸,亟待变现的脸,恨不得马上贴到某个屁股上的脸。  你看我是不是也怨气十足了?这就是要命的地方——我们很难从中挣脱。  作为主编(原来是执行主编),说来惭愧,我无法清晰地说出想把《教师月刊》做成什么样的教育杂志,但我有明确的想法:聚集中国教师,捍卫教育常识,回归教育原点。我难以说清楚什么是教育,但我知道什么是非教育、反教育、有毒的教育。  而这些东西,需要在一个开放的范围内来讨论,而不是就教育圈说教育。因此,我把大量的精力花在采访上,既采访了大批有独到想法、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校长和教育局长,也采访了像周国平、李泽厚这样一些成名成家的人文学者。在这个事情上,还要感谢你的牵线,让我得以顺利采访到谢冕、郑敏、梁小斌这些诗歌前辈。当然,还要感谢老巢兄,好多次采访都借用了他的“中视经典工作室”。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约了张莉在“中视经典工作室”采访,遇到何三坡兄,因为张莉未到,就以“母校”为题和他先聊了起来,大概半个钟头的时间,最终形成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当时你也在场,想必你还有印象。  说到做杂志的困难,这是不言而喻的。不困难才是问题。也正因为有很多困难、挑战甚至莫名的“高墙”堵在那里,才让人充满战斗的欲望。  其实呢,我更喜欢你问我的话和诗歌有关,所以趁机发表一首写于2009年的短诗——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我对《教师月刊》的分行描述:    《愿你的精神结构不是“豆腐渣”》    愿你的精神结构不是“豆腐渣”  愿你有更高的心灵参照系  愿你的每句话都带着源头性的惊喜  愿你除却深思熟虑的谈论  愿你有更多的美好直觉  愿你保持三月的湿度  愿你是自己的母校,每天敲响乡下的黎明  愿你书大地,诗天下  愿你做痴狂派,撒娇到底    借用你的博客,也宣传一下《教师月刊》: 《教师月刊》邮发代号:34-65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月刊博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