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盐碱地土样化验上盖上多少好土能种粮食

&会员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盐碱地”上种水稻 荒滩变粮川
16:45:35   来源:新华网   【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榜单”揭晓。据了解,吉林省共有10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盐碱地是世界上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其中吉林西部是苏打盐碱荒漠化的重灾区。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粮田,一直以来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针对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苏打盐碱地治理难题,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正伟研究员牵头的科研团队,历时23年,重点围绕东北苏打盐碱地三次大规模种稻开发过程中缺乏主导抗逆品种,以及重度盐碱障碍下有水也难以短期成功种稻等重大科技难题,创建了苏打盐碱地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培育并推广一批耐盐碱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破解了苏打盐碱地“以稻治碱”适宜性抗逆品种匮乏,重度苏打盐碱地种稻难、见效慢等技术瓶颈。
  在梁正伟看来,盐碱地作物高产定律可用“高产=良田+良种+良法”这个关系式来定量描述,即良田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良法是手段,三者缺一不可。而对于治理东北地区的重度苏打盐碱地,应用“改土增粮”创新技术才能使作物取得理想产量。也就是先要改良土壤,其次选育抗逆品种,同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方法,一般采取翻耕、施肥旋耕、泡田洗盐等常规方式,即利用大量的淡水进行多次淋洗,最终将土壤里的有害盐碱洗脱出去,降低盐分和土壤pH值,使根系环境适合水稻生长,俗称“泡田洗盐”,也叫水洗法。梁正伟告诉记者,这种方法最适合轻度苏打盐碱地或滨海盐碱地。但对于东北中重度苏打盐碱地而言,单纯的泡田洗盐法,即使增加了淋洗次数和时间,淋盐效果也不理想。同时,还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土壤中的养分也会大量白白流失,增加水体环境富营养化风险。
  为此,梁正伟和他的团队首次提出了“以耕层改土治碱为基础、以灌排洗盐为支撑”的重度苏打盐碱地快速改良理论及技术路线,创建了苏打盐碱地物理化学同步快速改良技术。相比传统法,这种治理方法能缩短改良年限3-5年,可实现一次性改土治碱,多年可持续高效利用的盐碱地治理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的项目成果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以稻治碱’。由于抗逆品种比普通品种一般可增产30%以上,所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选育水稻抗逆品种来治理苏打盐碱地。近年来,在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配套基础上,东北实施的三次大规模盐碱地开发种稻,既是实现苏打盐碱地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需求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性项目,这对于盐碱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粮食安全双丰收意义重大。”梁正伟说。
  据悉,“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集成和创新良田、良种、良法,即“三良技术”,构建以目标产量为核心的苏打盐碱地“以稻治碱”高效栽培新模式及技术体系,解决了重度苏打盐碱地种稻难、见效慢及产量低等难题,为盐碱地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该项目阶段性成果自1989年陆续开始研发应用,并在东北、西北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将荒芜、废弃的盐碱地变为良田,成为有高效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最终想达到的目标。”梁正伟说。
· ( 16:18:26)· ( 16:17:55)· ( 16:15:21)· ( 16:14:52)· ( 16:13:28)· ( 16:12:53)· ( 16:12:10)· ( 16:11:31)· ( 16:11:02)· ( 16:10:18)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山东:盐碱地上的百亿斤粮食增产规划
来源:齐鲁网
[提要]山东通过实施良种工程,把小麦增产的目标瞄准了盐碱地,成为增产挖潜的有效途径。
视频来源:山东卫视《》
  6月22日讯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高昌洁 高杰)据山东卫视《》报道,眼下山东小麦机收已接近尾声,据预测,山东夏粮十一连增已成定局。丰收,良种是基础。山东通过实施良种工程,把小麦增产的目标瞄准了盐碱地,成为增产挖潜的有效途径。
  在科技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核心区滨州市沾化县,专家对土壤含盐量达0.3%的千亩小麦示范方进行了产量验收。山东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黄承彦告诉记者,经过实打,产量是 449.01公斤每亩。
  据测算,整个万亩实验区平均亩产303.5公斤,创造了该土壤条件下的产粮记录,实现了在中度盐碱地上小麦种植新突破,也结束了在此类土壤条件下不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这次选用的&青麦6号&小麦品种,经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近十年选育而成。良种工程是山东省培育优良品种的一个重大专项,对农业科技的支撑达到了58%,高于全国的平均数。
  山东将用5年时间建立10个5000亩以上粮食增产核心示范区,在环渤海地区30个县(市、区)1500万亩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推广应用小麦种植新技术,力争到2020年增产粮食100亿斤。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崔春悦、扈枫]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我给文章打分
新闻排行榜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破解淡水缺乏和土地盐碱化两大难题
河北盐碱地变身“渤海粮仓”
  本报石家庄9月8日电 (记者王方杰、杨柳)&“今年我家小麦是从来没有的好收成,亩产差不多有1200斤。”河北省宁晋县北楼下村村民阴进山一脸笑容。宁晋地处黑龙港流域,阴进山家的麦田本是盐碱地,今年,他采用微灌技术,把肥料溶进水中,只浇了3次,用了70立方米水。不仅省事省力,每亩地还节水80立方米、节肥20%。“这些新技术都得益于政府大力推进的‘渤海粮仓工程’。”阴进山说。  2013年4月,“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启动,力求通过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环渤海区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其中,河北工程区覆盖44个县2500多万亩中低产田、500多万亩盐碱荒地,占工程总面积的1/2。  “河北实施‘渤海粮仓’工程,面临的两大难题是淡水缺乏和土地盐碱化。”河北省农科院院长王慧军说。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河北省着力寻求盐碱地治理、咸水灌溉和耐盐小麦新品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突破。在多年努力的基础上,今年投资6800万元,组织省、市、县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了多项进展。在沧州市南皮示范区,80%的农田采用微咸水补灌技术,粮食单产由1985年的平均每亩300斤提高到800斤;在唐山曹妃甸示范区,通过种植盐生植物、高耐盐植物吸盐,土壤全盐含量迅速下降,重度盐碱荒地3年可实现利用。  “通过技术突破,高耗水的小麦也能成为生态作物,在稳产的前提下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用。”王慧军说,如果宁晋示范基地优良品种加微灌技术在全省推广开来,可从根本上扭转小麦高耗水的农业用水格局。他介绍,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3500万亩,按每亩节水50立方米保守估计,每年可压减地下水开采17.5亿立方米。  目前,河北“渤海粮仓”工程辐射12.26万亩,推广面积180万亩。计划到2017年使粮食增产技术体系面积增加到1700万亩,实现粮食增产30亿斤。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02版:重点
扬大教师一项研究取得突破——
盐碱地上种出能源植物
■该项目获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从0产值升级到每亩纯收入1200元
&&&&本报讯(记者&乔云)在沿海盐碱地长出耐盐能力较强作物,一直是个农业难题。记者昨从扬州大学农学院了解到,该院副教授周桂生博士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使得蓖麻、甜高粱等能源植物在盐分较高的土地中能正常萌发、出苗。这项研究不仅让他获得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研究贡献奖,还获得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我国约有220万公顷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仅江苏就达到68万公顷。“如今国家重视沿海地区的农业开发,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土地资源?而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开发显得极为重要,如何获得充足的生物油脂和燃料乙醇原料?能源作物是重要来源。”&&&&“甜高粱生物量大,含糖量高,蓖麻籽粒产量高,含油量高,与稻麦棉等其他大田作物相比,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耐盐能力,但即使是这样的作物,在盐分较高的土壤上种植仍面临萌发难、出苗率和成苗率低等问题,难以搭起丰产架子和构建高产群体。”周桂生告诉记者,在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开展博士后研究时,他就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盐碱土地种植能源作物,而通过多年努力,现在这项研究终有重要进展。&&&&“在能源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采用外源物质和栽培技术进行促进。”现在,周桂生已在盐城射阳、大丰等沿海城市2000多亩盐碱土地成功种植蓖麻、高粱等植物,这些土地已从以前的0元产值“升级”到现在的1亩纯收入1200元。&&&&周桂生告诉记者,尽管前人在外源物质调节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集中在对现象的描述上,在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现在,他为解决蓖麻和甜高粱盐碱地立苗质量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如何使能源植物在盐渍化土地萌发、出苗、生长,只是研究的第一步,如何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能源作物,并提供理论基础和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努力方向。”周桂生解释,利用盐碱地种植能源植物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如果这项研究持续下去,中国约220万公顷的沿海滩涂资源就能全部得到合理利用,未来盐碱地种植能源植物实现高产将不是梦想。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率土之滨粮食太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