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的南山南创作背景作背景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美狄亚与蘩漪悲剧命运探因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美狄亚与蘩漪是两位以性格力量著称于舞台的女性,虽然她们一个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一个诞生于19世纪初的中国,但她们的命运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是什么导致了她们共同的命运悲剧?以存在主义与《第二性》作为理论注脚对其进行阐释。 中国论文网 /2/view-4125693.htm  关键词:父权制 女性主义 内在性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的剧本《美狄亚》与中国曹禺的《雷雨》是世界剧苑的一对奇葩,女主人公美狄亚与蘩漪以性格力量著称于舞台,她们的形象如锋利晶莹的冰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但她们的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绝非偶然的历史巧合,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欧里庇德斯和曹禺两位剧作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女性悲剧性命运都有着深切的认识与感受,他们作品所反映的女性悲剧命运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下,吸引着人们去了解去阐释她们疾风暴雨般的报复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释造成她们共同命运的原因。   一、走不出的父权文化   二者所处的都是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美狄亚所生活的时代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社会由盛至衰的时期,母系社会最终被父系社会所取代,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的改变,男权主义得到极度发展,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一妻制从一开始就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当时的男性享有比女性更多的特权,男性是第一位,是社会的主宰;女性是第二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安排并决定女性的命运,而女性只能被动接受。蘩漪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五四运动之后,虽然女性有所觉醒,但是并不意味着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她同样的毫无地位也毫无反抗的实际力量,所以面对悲剧性的结果她只能毫无顾及的毁灭。美狄亚与蘩漪的行为都是对父权制的抗争,也是女权无力的抵抗。   二、爱情至上,无法走出内在性   爱情至上,无法走出第二性的地位是美狄亚与蘩漪共同悲剧的第二个原因。法国女权主义理论家波伏娃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变为女人的。父权制以来女人被降为男人的“他者”,被铸造成为男人的一部分,女人也在群体无意识中地把这种外在的强制性规定内在化﹑心理化,心安理得扮演起男权文化为她们规定的角色。她们在生存的物质层面形成对男性的依赖性,而且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如爱情)也形成对男性的强烈依赖。她们一生所争取的是“被爱者”的权利,男性的爱与不爱,成为人生悲喜剧的直接导演。女性的处境使得女性处在封闭﹑被动﹑停滞﹑止于空想而无所作为的生存状态。更为详细的一点说,爱情至上也是女性无法走出内在性从而成为第二性的原因。女性将爱情作为生活本身,恋爱中的女人试图通过她们爱的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世界的中心不是她所在的地方而是她爱人所在的地方。为了爱情,她们放弃了自己成为超越性的可能,心甘情愿做第二性,成为男性生活的附庸,爱情成为一种信仰。当爱情成为女性生活内容的唯一主题,而婚姻﹑子女﹑家庭只是这个主题外在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她们就会愈来愈陷入了爱情至上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所以一旦爱情破碎,人类性格的恶之花就会令人遗憾的尽情盛开了。美狄亚与蘩漪之所以会有决绝的行为就是因为她们将爱情看成了生活的全部,爱情的背叛就是世界的背叛。不幸的是她们在追求真爱时都爱上了无情的情人,因而她们在绝望中就会失去控制力从而走向反抗的极端。而实际上爱情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父权制社会当女人被剥夺走对社会的统治权时,她们便将爱情当作了生活唯一可以主宰的东西,殊不知,爱情对男人来说已经成了附属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女人也成了可替代品。被女人视为生命的东西被男人却可以轻易抛弃,这就是美狄亚与蘩漪悲剧的又一根源。如果她们不把爱情当作生活的唯一,如果生活中还有其他,那么她们恐怕就不会反抗的那样绝望。   三、曹禺本人受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   曹禺的悲剧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卓尔不群的,它给中国悲剧文学的艺术成规以猛烈的撞击,给中国悲剧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只有把它置于中西文化的宏阔背景中,把它置于中西悲剧文学艺术的发展长链中,我们才能通过比较真正理解它的独特价值和革命意义,认识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地位   中国文化秉承温柔敦厚的诗教,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国悲剧的主人公都是纯粹善良的,绝对无辜的,其形象具有塑性,很少发展变化,性格比较单一,是静止不变的伦理实体(忠义化身或孝顺化身)。他们进入其中的悲剧冲突乃是好人与坏人的斗争,却少有西方悲剧人物自我的心灵分裂和灵魂撕杀,因为他们坚信自身是纯粹的善和绝对的无辜,不会感到自己既是无罪的,又是有罪的。西方悲剧主人公往往并不是纯粹善良的好人,而是带有恶的情欲,勇于开拓,敢于动作,为了自我的权利和合理性得到实现而不惜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合理性。卡斯忒尔维特尔说:悲剧人物是一些心性高傲,意气风发,以自己的意志为法律,遇事不到衙门告状的人。正是不妥协,走极端的文化精神,使西方悲剧焕发出悲剧精神的光芒。   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腊悲剧影响,作者在谈到《雷雨》的创作时曾说过:“与其说是受近代人的影响,毋宁说是受古希腊的影响。”①这里所谓的“希腊剧”主要是指希腊悲剧,其中又主要是人与命运冲突的审美模式的影响。曹禺在《雷雨》的创作中汲取并融入了希腊悲剧的命运悲剧观念及其独特的审美模式,表现和开掘了旧中国悲剧现实。蘩漪为自我而存在,为自我而呼喊﹑挣扎﹑拼搏﹑毁灭,这是一个已经觉醒了的精神主体,她自为地存在,最终必然走向毁灭。   《雷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蓬勃的生命活力的鲜活的性格悲剧人物,在蘩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悲剧中美狄亚的身影。美狄亚与蘩漪都是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完美融合,她们的相似性除了处境相似之外,与曹禺本人深受古希腊命运悲剧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2]曹禺.雷雨的写作[J].质文,1939,(02).   [3]任秀荣.周蘩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J].运城学院学报,2007,(0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石头和海浪--对《美狄亚》悲剧性的理解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美狄亚复仇故事的讲述,欧里庇得斯颠覆了希腊悲剧对命运观的主流阐释。笔者试图从家庭角度进入,关照悲剧的写作背景和伦理判断,探讨《美狄亚》的悲剧性,即文本中女性的家庭悲剧和人的命运悲剧,以阐述《美狄亚》悲剧效果的独特性。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的位置: &
惊世骇俗的反抗者——从古希腊三大悲剧的比较中看《美狄亚》的创作思想《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的弃妇形象解读,诗经.邶风.谷风,诗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的弃妇形象解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创作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