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门中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名字?

当今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想知道哪些问题是值得做一些调研的?师生方面,家庭方面……
按投票排序
利益相关: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大伯、大伯娘、大姑、四姑全都是四川某市某县的基层教师,其中我的母亲至今仍在某镇小学任教。——————————占坑 晚上回答——下午开会去了,现在回来填坑。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中学老师收入极端低下具体多低,各地情况不同,以我父亲曾经工作的一个镇的中学为例,第一年新到教师月薪大约2000左右,我的父亲教龄30+年中教高级大约月薪3500左右。这在当地绝对算不上高收入,但劳动强度很大,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说过了,大体情况差不多。教师收入低形成两个问题:1.优秀人才根本不愿意当教师。这个情况很严重,基层优秀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根本原因是月薪低,能考上好大学的,谁愿意回老家教书这么一点钱,累死累活的,在城里随便打个工也比干这蠢事儿强。我爹四十多岁去市里开了个高中同学会回来郁闷了很久很久,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结果发现同学一个比一个有钱,开同学会都没人待见他,特沮丧,得不到尊重。所以但凡有点出息的,都不愿意教书。所以剩下愿意考教师的然后又愿意到农村教书的,可想而知是些什么人。但是收入还是低,怎么办,县城里面就兴补课呗,不然怎么办,县城房价也在涨。可怜我那老爹老娘,教语文的,没得补,只能拿那点干工资,还好我毕业了工资也不算低,他们不用给我钱了,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可是他们两个教龄加起来已经超过60年了都这样,刚入行的普通老师那要多艰难(其实我父母那些同事,人真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这里的优秀是说知识面、见识、世界观等等东西,其实他们都是好人,愿意到农村教书,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2.老师得不到尊重给教育行为带来极大阻碍。中国目前的社会,钱成了评判人是否成功的第一大准绳,这是很扭曲的,但是在农村非常严重。譬如我的家乡,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有钱的农民和城镇居民大有人在,而教师的收入并不能比他们高,甚至远远不如。不管在哪儿,穷逼都不受待见,学生家里比老师有钱多了,看的东西就多,恰逢青春期,谁特么愿意听土鳖老师讲。老师我爹昨天给我买了个iphone你用山寨机的麻烦不要收我手机好么,你特么玩儿过么?关键这种心态更多的是家长传道给学生的,你看咱家今年卖猪肉又赚了多少多少,爹给你说你看你那几个老师穿特么的那么寒酸有个屁用?家长在家里赌钱都是十元起,你几个老师打打牌五元输着都肉疼你说怎么办。跟学生说,你看你要像老师讲的这样生活、学习和向未来奋斗,学生说老师那你为啥穿这么破,看我裤子没,暑假去市里面买的,杰克琼斯你听过没?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好比一个穷小子去追大户人家的小姐顺便还散布点世界观,能做好我也是信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读书无用论严重泛滥,老师得不到尊重这个问题真不是盖的,非常严重,不要扯学生都是一张白纸,现在社会走得太快了,在我们县城开个面馆一天卖40斤面,我们县产竹子种着不管年底砍来卖了也能赚一万多,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好的一面,可喜可贺。但是,农村很多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更高的最求和向往(真不是黑农民兄弟),安于现状,觉得生活的不错在老家就好了。这两个条件加起来,就形成一个疑问,既然这样,你跟我说我读书有啥用?小地方都是人情社会,不怎么读书,高中毕业靠家里的关系开个店进个什么东西,没几年就混得人五人六的,地方上也是一匹哥。转身看看当年认真读书那些同学呢,大学刚毕业在大城市里面工资也就那么点,房子有吗,我在老家比你爽多了你说我废那么大劲读书干嘛?读书无用论的严重泛滥导致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思维渐渐消失,老师和学校渐渐变成了帮助家长管理学生空余时间的工具。这样老师得不到尊重,再加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真的是矫枉过正,遇到特调皮的学生,老师怎么办,只有不管撒,又不能打打了丢饭碗,这样更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今晚先写到这里,dota去,明天再更。
钱如果你们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换个高大上的词资源分配不公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的精神就来了我自己工作在一个4线城市的教育局下属媒体所以接触到的乡村教育状况多一点 说的很对,我身在河南,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钱,事实上,你有学生就有钱,因为国家会给你发"生均教育经费"对比一下所谓好学校跟差学校的差别吧乡重点中学有学生1500人 生均教育经费是500
000 只有200学生的学校怎么比...---------------------------------------------------------------------下面来谈谈学生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新闻天天再说,但是估计所有能上知乎的人都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有一位朋友,25岁,爸妈都在美国,自己在国内,有父母的支持,自己的工作也不错,过的很潇洒有次他闲着没事,跟我去一所乡村小学采访那次是某公司为一所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献爱心这位朋友在中途问了我一句,什么是留守儿童?你就是...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留守儿童范围相对其实很广回到这个问题上,在河南,大部分乡村学校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留守儿童 提到的问题这里这里我有点异议很多乡村教师其实都是本地人,大部分学生或者可以叫他们孩子都是街坊邻里,不要说学生,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他们在这个岗位上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令人尊敬的事实你可以早上5点起床么?你可以晚上11点入睡么?你可以一周6天住校,跟学生在一起么?你可以上课当老师,下课当父母么?你可以为了学生荒废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么?你可以教了几十年还是初级职称一月拿1600块钱么?这不是感动中国,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事情;这不是一两个人,这是你能见到的大部分乡村教师.-------------------------------------------------------------------------------上边有点说偏了,挺不好意思说的其实非常好教学改革本出于好意,但却由于执行无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上级教育机关在制定决策时,没有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执行水平,没有提供支持性资源,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明确的计划,只是一味地提要求,喊口号,事无巨细地进行考核。这让乡村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变得日渐被动与无力。我深表同意
仁兄在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向你致敬!最后回答一个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为什么你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文笔如此之烂?因为我是一个摄影记者...补张图吧
看一眼乡村学校
乡村教师一名,大学是英语专业,现教一年级,每周21节课,任班主任,授课内容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地方课程等等。每周只有周末回家,所幸我还未成家,不会有“无暇兼顾家庭”等困难。
说来惭愧,我是上了这两个月的课才知道拼音如何系统分类,jqx后面的u不是u,ye yue yuan 是整体认读音节等等等知识。完全就是一边学一边教。每天语文作业数学作业看得我眼花缭乱,刚开始还要给孩子们排拼音作业,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各种习惯。前一个多月累得不行,晚上8点多就开始睡,早上7点多起床(和住校生作息时间相同)都觉得还!!不!!够!!
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合格的学前教育,1-10不会数;家庭教育基本缺失,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父母忙农活没空管。许多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力可言,面对面手把手也没用。
上周感冒,恰好另一个老师请假,一个人上了30节课,给他们念题的时候眼皮直打架,有几个瞬间真的想哭。
别的老师议论,某某新老师现在还干劲十足,再上几年课也就疲惫了。
现状就是学习好的都被市里的重点高中收走了,优越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一般,留下来的学生很多就没着手走学习这条道,最后升学率不高,农村教师还受批评。
仅以自身见闻作答。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在河北一所3-9年级的乡村学校支教了两年时间。先介绍下大致背景,不常在知乎发言,不了解言语尺度,尽可能多说一些方便说的。最近关于农村教育常见大概这样一句话,“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一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这项政策就是自90年代末开始,至2001年正式执行的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俗称“撤点并校”。从上世纪末开始,农村普遍存在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留守儿童增多且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导致各个村小学生日益减少的情况。而“撤点并校”就是将存在于各个村子中的村办学校集中到乡一级行政单位中,在乡政府所在地由国家出资建设教学资源更为完备的学校。在我最初去到支教学校时,教学楼和宿舍楼还在建设,那是全乡最高最大的建筑,足有四层高,我任教的两年间学校基本配齐了中学物理、化学所需的实验设备。这项政策基本上在全国大部分并不十分偏僻的山区外终结了“泥孩子,土台子”的农村教育状况,对这种条件最为直观的形象可参见《美丽的大脚》、大眼睛姑娘的广告、卢安克所在的学校以及曾在中国达人秀出场的菜刀所在学校。而随着这项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从“好上学”逐渐转向了“上好学”,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追求升学率。我们所支教的学校,大部分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村小,涉及中学的学校多为配套有宿舍楼的寄宿制学校。那么问题都存在于哪里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软环境日益恶化。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的生活环境及收入相较较为发达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大量优质师资逐年向外迁移,导致农村优质师资力量匮乏,而这一情况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对于缺老师,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我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类的,去到支教的学校之后,校长非常开心,慨然将初三的政治和文综教研组长交给了我,在当时政治和历史都是中考科目。而且在我支教期间,听到了许多老师向我讲述曾经有多好多好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去到了更好的学校或者地区,其中不乏羡慕之情。2.师资的匮乏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我所在的学校是3-9年级,大致有60多名老师,600多名学生,去掉老师中的领导们,处于教学一线的专职任课的教师大概有30多名,每人每周约18节课,平均每天3节课。这看起来每周的课时并不多,比起政策规定的每周12节只超出了50%,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以夏天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例,每天早晨5点起床锻炼,晚上21:20下自习睡觉,中午没有午休。算上早晚自习的时间,每天住校老师的工作时长大概在12-16小时之间,每名教师约22课时。在这种强度下工作,生病的几率很大,排课容错率低。仅我个人而言,大致每学期18周工作中,会有两周保持在40课时,也就是一周五天,每天八节课。另外,在我所在的团队三人结束支教之后半年间内,先后有四名特岗离职,对于我所在的学校来说,七个人代表的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3.教师极易丧失教育热情3.1缺乏提升通道基本上考进了什么级别的学校,就确定了之后的环境,如果不选择离职重考,农村教师缺乏进修、交流、升职等等一系列机会,较大的工作量也导致了缺乏提升自己的渠道。3.2穷,没保障农村老师升职基本不用想,涨薪更是没希望。我支教时,当地老师月收入在2K不到3K,年终福利是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夏天还有一斤白糖消暑。我旁边工位的语文老师,冬天的时候每周末要去山上砍柴,我去过他家,平生第一次见到在用的窗纸。一个在学校代课的老师,教小学4年级数学,每月工资是800元。学校安排部分中学教师兼任小学课程,那一年我带4年级科学,上课前这老师还在办公会批作业,下课后座位上就换人了。据说是因为有人举报了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为了预防上级检查,让她回家了。3.3穷,得不到尊重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一个月2K多的收入,要养孩子盖房子有多难。对了,我们的课时费是每节课4毛钱,大学最低级的讲师也得有50以上吧?至少是125倍其实不管怎么说,这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往往在当地教了几十年,无论水平如何,仅从他们对当地的贡献来讲,超过任何一名大学教授或两院院士,我对他们是很敬重的。脱离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来说,现在教育遇到的问题多是因为撤点并校引起的。比如过早的集体生活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宿舍管理问题、校园暴力、冬天没有热水、食堂营养不足、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研究。大致列了个范围,结果发现自己写不动了,先到这,顺便做个AD,我以前参加的支教组织叫做“为中国而教”,挺靠谱的。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所在学校及周边地区乃至更广阔空间相联系交错而成的问题,和当地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联系紧密。在农村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没有一些土办法有效。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思想与当地的环境和具体情况不符,最好的办法,永远要从当地的泥土中来。
先说结论,情况比以前好很多,但还不够好。我家是在豫西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有小学,中学在邻村,需要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左右,高中在县城。
先说小学,学校老师都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但基本都是属于中专大专类的。我们小学校长是中师毕业。小学在前几年辞退了所有的民办教师。而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又不愿意呆在农村,所以教师数量很短缺。我有一个女生同学,毕业后回家当村官,没事的时候还要到学校代课。学生数量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到县城的私立学校念书了。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抱着将义务教育阶段读完就出去打工的心态,所以老师也不认真的教,有时候也就对付一下完事。
初中和小学情况差不多,现在也是学生数量大减,我当初读书的时候一个年级有6个班,一个班80个人左右,现在就剩了2个班,一个班大概50个人左右。这些人也是抱着读完义务教育阶段就打工的那部份。剩下的学生都到了县城里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老师也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因为所学专业或是其他原因,或是师范毕业的因为找不到有编制的老师,所以就都在私立学校当老师了。私立学校多劳多得,教出成绩来奖励也还行,家长学生可以要求学校更换不合格老师,所以教学质量也有保证,另外学费也不贵,包吃住,管接送。所以吸引了大批农村学生。
再说高中,我们县有四所高中。凡是在私立中学念书的人基本上都能都高中。其他在农村公办学校念书的极少能读高中的。在04年的时侯高中升学率只有很低,我那一届有56个小学同学,念高中的就4个,现在可能好点,应该有三分之一都能念高中了。并不是他们不想念,而是因为读不了第一高中就考学无望,大家也都知道河南省的高考形式,我就不多说了。所以没考上第一高中的基本都不念了。
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县第一高中,一个年级大概20个班,每个班约60人。。高三(加上复读班)约35个班,每个班约60人。学校老师都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本科居多。教师素质跟初中老师比是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懂得尊重学生,懂得循循善诱。这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人了。所以大多数人学习起来也是非常努力用功。只是本科考取率不高,每年加上复读班大概1200人左右,剩下的要么复读,要么大专。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现在家乡的教育发展还是挺满意的,由于经济原因天然劣势,公办教育的衰退是必然的。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私立学校做义务教育。先说这么多,滚去学习了。如果有知友感兴趣,我再补充些细节。就酱。
年,我就读于河南光山县文殊乡初级中学。文殊初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南部丘陵旮旯里的一个小乡镇,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文殊乡(不知与“文殊菩萨”有何渊源),当时乡里唯一的初级中学名字就叫“文殊乡初级中学”。校园坐落在距离集市百米左右的山顶上,占地两三百亩,一条小河绕过山脚。整个校园只有一座四层,每层5间教室的楼房,其余都是早先用作教室的红砖瓦房,老师住房和学生宿舍都在其中。上课时间早六点至晚九点半,半封闭管理,学生分走读和寄宿,家在附近的可凭学生证出入,吃住在家;离家远的则住校,每周三中午可回家一次,但时间很短。周五下午回家,周日经常补课。学校自来水只通到食堂和教师住房门口,其他地方都没有,包括厕所。厕所是旱厕,并且是为当时全校近千名师生所共用,无水冲洗,只靠人定期清理粪池。毫不夸张,厕所内熏到人难以睁眼。我的中学生活就在这个没有自来水的公共厕所旁边的一间瓦房(宿舍)开始。1998年9月初,我10岁,身材瘦小,兴冲冲踏入了这个新奇的地方——还扛着一捆竹竿和一床被子——我的床板和全部床上用品。文殊初中当年的学生宿舍全部是红砖瓦房,同普通教室一般大。里面是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和白石灰墙。用圆木搭成上下两层床架,也就是所谓的“大通铺”,然后学生自备床板——是的,床板要自备,并且还有“规范”,必须使用一定粗细和长度的竹竿,用绳子编起来,宽度也有规定。所以我们离校时不仅仅是卷铺盖,还是卷着床走人。每间宿舍大概住60人(后来不断增加),除了放床板的木架和一盏昏黄的小灯泡外,一无所有。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漱设施,没有水,没有风扇,没有暖气,没有任何可供存放物品的地方,连挂衣服和毛巾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挂蚊帐的地方也无,况且大通铺也无法使用蚊帐。扛着床板兴冲冲推开宿舍门,一股“清新”的厕所味道扑鼻而来——那间宿舍就比邻那个全校公用的旱厕,而且是呈90°角(只是厕所地势较宿舍低),基本上厕所和宿舍一个味道。但后来才知道,当时那味道的确是它一年中最清新的,因为旁边的厕所已静置了一个暑假,宿舍还没什么人。室友陆续入住,宿舍开始拥挤不堪。本来自己铺了一个1米宽的床板,但只能睡到平躺时身体的宽度,大多时候只能侧身(我这床板还因为成色较好,第一学期末就被偷了)。宿舍全部家当就一床被子,所以每次睡觉都是将自己卷在被子里,脱下的衣服卷巴卷巴塞在被子头边就成了枕头。天凉的夜里一个翻身就会睡到冰冷透风凸凹不平的床板上被冻醒,若和衣而眠,“枕头”就没了。宿舍没有水,洗漱只能到山脚下的河边。天蒙蒙亮时大家熙熙攘攘的在河边刷牙洗脸,也许别人前脚儿吐出的漱口水后脚儿就被你舀起来灌到嘴里。为了赶早,只能提早起床趁人少去河边,但这是被禁止的。学校对睡觉时间有硬性规定,从晚10:00到早6:00,不可晚睡,不可早起。经常有同学早上被巡查的老师抓住一顿胖揍。我就曾被学校一名以体罚学生心狠手辣著称的老师抓住过。那天早晨我们一群人被他半道儿拦住,揪到宿舍,集体罚跪,然后抓住脑袋两两相撞——免得自个儿手痛。早起不成,只能在白天用桶或是盆备好水。但往往下午备的水,到晚上要么没了,要么变成了其他颜色,有时干脆连桶带水一起没了。一次我放桶水在宿舍,第二天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红色~~再过几天,那桶也成了碎片儿……另外,大家的洗漱用品没有地方存放,放在宿舍肯定是要丢或被糟蹋,有的只好带到教室课桌里,湿毛巾都捂出味儿来。一开始河水的质量尚好,几个月后,先是河水断流,成了死水一潭;然后几百米的上游居民不断向河里倒垃圾,菜农也在里面洗农具;更坑爹的是离我们五十米的上游被人扔进来一头死牛,于是彻底就成了臭水沟。(当时没发生传染病或是瘟疫已属万幸)当心理防线一次次被击溃后,很多人只好放弃艰难的洗漱事业。中学前两年,基本上每周只刷一次牙,洗一次脸,一次澡,一次头,换一次衣服——都是在家的时候。导致初一时候,在一周内接连掉了三颗牙。一次和一走读的MM嬉闹时被她用笔在脸上画了一道墨迹,第二天她对着我端详半晌,惊声道——你不洗脸啊!当时够囧~~初三时候,学校的小商店和私人食堂为招揽生意,早上提供一些热水供大家洗漱——于是产生了更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洗漱用品因无处存放,就都胡乱放在小商店里。有次早晨我找到自己的牙刷准备刷牙,定睛一看——都已经湿了,摆明刚被用过!更重要的是,每次一小盆热水被十几甚至几十人共用,结果——疥疮(一种已被定义为性病的皮肤病)就传染开了。那时每到睡觉,一管止痒的“无极膏”被大家争相传用。冷天的宿舍日子还比较好过,一来大家出汗少,气味不会遇热挥发,宿舍内的空气质量会好一些。二来没有蚊虫干扰,只要弄条厚点的被子或是穿着衣服睡并且夜里别动弹就一切OK。三来还可以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吃一星期不会变质。当时学校食堂饭菜叫人难以下咽,长期吃下去会营养不良,只好从家里带做好的菜。冷天里一般带很多,省着点能吃十几顿。热天就不行了,只能带一次的量,要么就是不会变质的咸菜或花生米,但总吃这两样也会营养不良。冬天里最大的问题是冷,在零度以下甚至是雪夜里,如厕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厕所内外实在不堪入目,所以大伙儿经常都在厕所门口——也就是我们宿舍的门口解决问题。等到天冷的时候问题就升级了,有的就干脆在宿舍里就地解决了……记得某天夜晚,听到上铺窸窸窣窣的动静,睁眼一看,上面一家伙正对着墙“飞流直下”~~~这个问题到后来愈演愈烈,那帮家伙甚至在宿舍里大便,我的铺下就曾出现过那么一坨。热天最难熬。天一热,厕所里“沼”气勃发,作为邻居,我们的宿舍与之沆瀣一气,外加100多只没地儿洗的汗脚和60多身汗,经过热空气那么一挥发——整个就一纳粹毒气室,来查寝的老师都不愿进门。凭借强大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我们从容应对了空气问题。但另一个问题是温度——真的很热。夏天常在30°以上,宿舍冬冷夏热,靠近厕所,蚊虫的情况,你懂的~~然而,没有凉席——没法铺,没有蚊帐——没法挂,没有电扇——没地儿放,当然也没有插座。夏天在30多度的高温下我们依然不得不躺在温暖的被子上,摇着小扇子,任虫叮咬。有熬不住的,就买那种彪悍如烟雾弹的蚊香,一点着浓烟滚滚,整个屋子就成了加强版的毒气室。有次实在顶不住蚊子搅扰,我钻到被套里,拉上拉链后却拉不开了,愣生生蒸了个桑拿。今天看来苦,当时却未以为意,没出过远门,只觉全国上下住宿都是这个样子吧,抑或是农村家里的住宿条件也没好多少,学校如此亦属正常。况且也好过小学时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要步行几里地,每逢下雨教室的泥地上和稀泥,冬天手脚冻到完全麻木好些。此番经历今天提起,只是感概,并羡慕如今城市孩子的优渥条件,但并无教育之意。不能因为我辈当年所经历的困苦来教训如今的孩子要珍惜云云。时代总在进步,况乎当年所经历的种种物质匮乏本属非正常现象。生活条件尤其是卫生、营养状况不足用来当作困苦之体验或锻炼。环境会影响人,一群如花儿般绽放的少年,本就该在一个舒适的物质环境中自由挥洒,健康成长,才能健全人格以及体格。恶劣的物质环境带来的是脏乱、堕落、盗窃等种种劣行。当然,假若如今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能因为这些他人经历的困顿而泛起对如今生活的一丝思考,亦欣甚。
说说我吧07年初一,七个班,一班一百一十个学生左右,五个人挤两张一米宽单人床五十多个男生一个寝室!初二时就是六个班,一个班50多人。初三五个班,最后考高中时我班35人。初一到初三能坚持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三十!老师专业素质极度低下,一位同学抄了那首: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被老师打一顿,他不知道是语文书后面要学的诗,以为是那个学生写的!今年初一教你英语的明年有可能教你物理。早晨五点半开始早读,夜里十点半放学,学东西全部是死记硬背,全是为了考试,老师最爱说的是,这个不考就不讲了!学校有图书室,和电脑房,本人上学期间从未向学生开放,妹的!当年买本盗版书都好难好难,一本三国演义,楼主初中看七遍以上农村嘛,一般都是初中上一半,辍学打工,然后结婚!答主92年,附近几村来说已近是极度剩男,顶不住家里压力上月结婚。一堂弟,97年,已经订婚,今年过年结婚!教育状况,,,,就这样吧忘说楼主平原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都将农村教育弊病写的非常完整。作为一个在农村的支教的人来说,我希望有人调研,如何提高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以下的主体是沿海地区某农村现状 第一:父母挣钱都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鉴于公办学校的混乱,许多父母都只求孩子平平安安不要学坏就好) 第二:公办学校老师身兼数职。越是农村越是如此,参照第一条导致农村地区生源不多,就连主科老师一星期都只有8节课。老师轻松但工资不高,所以把教书职业当兼职是常态,而几乎很少会有热情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我不敢说这完全是体质问题,教师的工资低也是一个促成因素,但学生也的确在消磨教师的热情。手机没电了……先举个爪,改天写全!
Sd省乡村教师一名。11年支教来到学校,两年后决定留下来,感觉至少要把我带的这一届学生送入中学才算尽了责任。乡村教育现状?不忍直视……说个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大家开开眼。省里均衡发展检查,就是看一下该地区教育水平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有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于是乎上边通知来了,所有的学校所有老师都要加班加点的造资料,课可以不上,资料不能不造。为什么要造呢?上面的通知是:东西必须有,没有也得有!都要哪些资料呢?比如一些过程性资料各种记录,上机纪录,图书借阅记录,实验仪器使用记录,体育器材借出记录等等等等,可以证明我们啥都有我们啥都不缺的资料。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脑呢?仪器呢?器材呢?连老师都不够,何况资源呢?于是乎年轻教师们开始发声了:只扔两本记录放那,空空的屋子什么都没有,你们当领导们瞎么?肯定过不了,不造!可这世道永远都是魔高一丈,上边通知又来了,凡影响验收工作的,扣除绩效工资。(补一下绩效工资,一般来说绩效工资是额外的绩效性奖励,但乡村学校是从老师的工资里扣除25%作为绩效,半年发一次。相当于变相扣压教师工资,还能以此来控制基层教师,不听话?扣扣扣!)其实,对于基层教育部门来说,每个人都希望不过,国家才会给你配置一些教育资源。真要这么糊弄过了,乡村教育依旧落后不止十年。一层层的通知下来,无奈都是必须过。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省领导来了,抽签决定去哪个学校。提前一天内部消息传出,中彩的学校停课准备检查工作,一夜之间把其他学校的能搬硬件设施全搬到自己学校,空屋子都被填满了。第二天领导来转了一圈,不错,什么都有,过了!在场老师全部震惊,这是真瞎啊! 省领导走了,东西还回去了,屋子又都空了,校长看着一地狼藉,手里握着近期的开销单,一手的白条,欲哭无泪。老师们都默默的回了教室,真TM没劲!乡村学校,被国家抛弃的地方,一地不被爱的尴尬。
上个月和一个乡镇高中的老师吃饭,他说的一个情况让我震惊:农村中学学生的吃苦精神,远不及城里孩子。这都是隔代扶养的祸害啊
教师跟医生一样有类似的困境。
处女答,认真写~~看了看评论,已经有这么多高人发表意见了,且大多一针见血,于是在下散了理论分析的念头,决定结合自身经历讲几句。先自我介绍:出身中部农村的90后,在村里读完了小学。接下来结合经历说几句,可能见识有限或考虑不周,如有偏颇还请指正,先谢过~~第一,硬件设施极度匮乏。我读小学时最担心遇上阴雨天和寒冷的冬天。阴雨天气时路上(包括学校里的路)泥泞不堪,稍有不慎就会跌倒。教室里光线昏暗,几乎看不清黑板,不得不点蜡烛。此外屋顶缝雨必漏,想要不被淋湿就得挪桌子。。对了,课桌和椅子是学生从家里面带来的,学校没有,很多同学用的桌椅都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冬天时,没有玻璃的窗户只能任由寒风长驱直入,因此还得全班每人出点钱买塑料布来遮风。如今,小学的条件有了些许改善。前几年由省会的日本人捐款将教室翻新了(还是平房,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分捐款都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好在现在教室里配备了桌椅,学生们不必每学期开学放假时再把桌椅搬来搬去。ps:前两年看新闻,发现附近市里也有农村学校至今仍无桌椅,被曝光后政府才拨款添置了桌椅,当时真的感到荒唐和寒心。第二,软件设施(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还是举例我小学的时候吧。当时我们能接触到的书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村里至今仍无书店,去县城交通不便。后来有好心人捐献了一批书籍,以革命主题((比如鸡毛信、王二小)居多,还记得当时看的废寝忘食。如果从学校借到了郑渊洁的童话书那就算过节了,皮皮鲁历险记和鲁西西历险记就是这样看完的。如今,这方面也有了进步,市里面有领导来搞帮扶,也捐了些文具、书籍和体育用品。看到这样的报道还是觉得有正能量的。但是,现在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个人以为这些都远远不够,学校里还没有电脑,教室里还没有电器。第三,学生人数锐减。我读小学时正在实行撤点并校,附近几个村子的学校都关闭了,学生都到我们这来上学。那时全校大概有300多名学生,6个年纪+1个学前班,每年级有2个班。那段时期也是小学最辉煌的时候。如今,全校只剩下几十名学生,三四个年级。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同时由一个老师上课。第四,老师待遇差,工资被拖欠。老师们除了教书领工资还得在家务农,农忙时有住得近的学生去给老师帮忙。四年级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老师,会讲课会玩耍,极受学生欢迎,可惜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总结一下,最重要的还是农村学校缺钱、不被政府重视!!!此外,村里的初中在我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关闭了,成为了菜园。。
利益相关:父母、爷爷、姑姑都曾是农村基层教师,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说白一点,我觉得zf根本没人关注农村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 。我是亲眼见着家乡的小学从无到有,再到完全消失;亲眼见到家乡高中由时不时飞出许多凤凰,到被裁撤,连校名也被城市中的高中拿走。1.农村教育水平低下,想要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子弟,去城市里面读书的门槛极高。城市里面的孩子划分区域上学,对农村孩子来说,赞助费这种的太常见了,但是有多少农民能负担得起?2.城市里的高中由定向分配给家乡初中的名额,每年不超过5个。其他的得按分数考上去,我在市里面的重点中学读书,只见到过一个同乡。3.农村教师待遇低,福利差,这已经不是新闻了。2011夏天我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初中的孩子们在猪饲料仓库里面上课。4.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回到家乡当教师了,家乡初中的老师都是40岁以上的男教师。5.家乡初中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走入社会。恶性循环。其实上面这些知友们大抵都知道,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么一点:zf没有任何人真心关心过农村教育。
说一个我们这的例子。山东某百强县,目前本地农村中小学最大的问题是生源不足,我县160+万人口,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3万左右(肯定不到),但是学生大多集中在市区中学,乡下中学人很少。我是我们镇初中出来的,全学校学生加教师700人左右,全镇就这一个初中。目前我市下辖的17个镇基本都是这个情况,一些人口多的好一点。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农村中学生源仍在减少。
状况很不好,很多学生都想辍学的,学习无用论。书本上的东西枯燥没什么用,家长学生没什么沟通的,家长把学生给学校就完事了,不是不想问,是家长根本不懂。还有就是上网玩游戏了,吸烟喝酒打架也很常见的。。最重要的是没有领路人,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向上的发展许多工作是没有人去做的。
嗯……其实我一直想调研一下三个问题。一个是,对于这些学生,在本来开开心心到处玩的暑假,或者家里农忙要去帮忙的暑假,被强行拉倒学校上课20天到底开心不开心。。。如果学生是自愿过来的,那是处于何种想法而来的,他们期望能得到什么,支教者能否给与。另一个问题是,短期支教是跟孩子们刚刚建立起信任、安全感和感情,就要结束离开了,这对孩子们是否会造成心理负担,是否会有种遭遗弃的感觉。还有是,城市大学生的支教之后会给当地教师的日常授课会带来什么影响。
没在农村中学任教过的经历,但是大学时代和我关系最好的同学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就谈和他聊天的印象吧。存在几个问题,教师的收入偏低,导致教师无心教学。我同学的工资大概是我的一半,原因是虽然国家给教师加工资,但是县里面长期以教育经费不足,拒绝增加工资。第二个问题: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学过教育的都知道,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还重要。这部分学生放学以后要嘛混社会,要嘛流连于网吧和娱乐场所。在学校里面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殴打老师,让老师不敢管理学生。第三个问题:是政府推卸教育方面的职责,用种种手段将最好的学校给改成私立学校,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减少了政府的支出。也让部分贫寒家庭的孩子被永远的堵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第四个问题:因为城市化的进程,大量有能力,或者对孩子教育较关心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导致农村学校恶性循环,学生缺乏激励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我想如果你要调研的话请调研几个问题吧:1现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的比例。2从一年级到高三,学生转学的比例和溜生的比例。3农村中学教师流失原因,数量,比例。
题主的题目太大了啊。。。。。。。可能是写毕业论文吧。首先必须指出,你的题目选的太大了,所谓调研,就是充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选一省做调研,可以。各省有教育厅,他会告诉你有学校的市有多少个,再到各市教育局,他会告诉你有学校的区县有多少个,到了区县,会告诉你乡镇有多少个。每个乡镇有多少村,村中多少个学校,有木有中学,而且我注意到题主的题目是农村学校,那么,农村不仅有你一般认识的普通农村,也有一些城中村,还像中关村、南街村等等富有村落,更有毛毯厂这样堪称中国第一中学的牛逼学校。那么你有这样的毅力,从一省开始调研。那么恭喜你,你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让我给你算一笔账,某省有1800个行政村(不包括我所说的土豪村、城中村),你要完成调研报告,每个村得走访个一天吧,那么你需要1800天,也就是三年。这三年,每天你花10元钱吃饭,那么饭钱需要1,。8W,该省有85个县,假设你在县里交通不要钱,那么从县城到县城你总得坐车吧,20元应该不多,这些需要1700。你这么走路想必费鞋,那么按每三月一双来看,一双一百,那么你需要鞋子1200元,其他的零零总总,你准备个4W应该不算多。那么我们看,你走遍一个省的乡村需要3年4W元,那么我们有多少个超过1800个行政村的省呢?答案是不少于20个,那么你走遍所有的乡村学校进行调研需要60年和80W元,而且回来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统计和汇总工作。这样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只有两个组织愿意承担——一个是TG,一个是国际反华势力。TG拥有从中央到乡村的组织机构,要进行这样的调研首先要进行将近两年的准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永远不知道进行调研会产生什么巨大的震动,城市教师想着机构改革,编制,工资等等。农村教师期待脱离苦海,所以第一件事要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释放疑虑,配合工作,这些宣传不花个亿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干了工作,别以为一亿很多,我们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成本摊下来下来一个省300W,到县就是3W,到村就只剩下几百了。宣传干完了,要组织人进行统计吧,省里市里县里成立机构,选派人员,没半年下不来,再用一年来统计,干完了用一年出报告,这个报告想必水平高不到哪里去——要考虑的利益太多,随便一句话就是可能半个省的利益就没了,报告只可能是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用时4年,花费上亿而且意义并不大的事情,公知们不把TG喷出翔能干吗?国际反华势力干这种事情,就不能多说啦~~~所以我奉劝题主,你的题目这么大,还是先在网上和图书馆找一下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历史沿革,从这个方面你就够写一篇了,如果你要下去搞调研,我只能跟你说一句——珍重!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