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清明节吗蒸寒燕戴清明岁是什么意思

您的位置:
清明时节蒸寒燕
核心提示:因此清明节也带了寒食节的特点。传统的寒食节期间要禁火,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虽然禁火了,但是不能连饭也禁了,所以要做一些易保存、简单易食的东西。
寒食节蒸寒燕。每到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包头人家有蒸寒燕面食迎接万物复苏的习俗。寒燕儿是用白面捏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各种飞鸟或十二生肖形象,因为鸟儿主要以燕子为主,就叫下个&寒燕燕&。捏寒燕儿用的是比较硬的发面,便于成型,蒸熟也较少变形,就同那活的一样,栩栩如生。蒸熟的寒燕儿再用颜色染画嘴、眼、羽、尾,形成层次鲜明的色泽对比。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当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寒食节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得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因此清明节也带了寒食节的特点。
传统的寒食节期间要禁火,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虽然禁火了,但是不能连饭也禁了,所以要做一些易保存、简单易食的东西。聪明的主妇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面食,做一些馒头面条之类的又没有新意,正在此时打窗前飞过一只燕子,于是这代表着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的燕子就出现在主妇们的头脑中了。在制作过程中,主妇们将一团团面团变成了饭桌上的动物园。
后来,禁火的风俗渐渐没有了,而面塑食品作为一种饮食文化保留了下来。(记者 余健)
责任编辑:李奕霖民间艺人贠银梅:用“精致”家务活留住文化的根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2日电(记者 彭源)清水河静静淌,窑洞里泛出温馨的光。春夜微凉,63岁的清水河县人贠银梅盘坐在自家的火炕上,手中的一把小剪如早春河畔的喜鹊灵巧地在红纸上张嘴啄“食”,剪碎的纸屑扑落落撒得满腿满炕,一幅老牛湾春景图霎时跃然纸上。回想曾经岁月,多少个宁静的夜晚都从这双巧手间悄悄流逝。
家务活里品尝幸福滋味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地处内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带,境内沟梁卯壑纵横,过去交通颇为不便。贠银梅回忆,在她年幼时,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穷苦,妇女们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要缝补浆洗,干巴巴的日子里手中的几样家务活倒成了乐趣的来源。
“清水河布艺被列入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后,人们才渐渐关注起这些从前不起眼的手艺了。其实,布艺只是其中一种,剪纸、面艺也都有名堂哩。”贠银梅说着把之前的作品一样样摆了出来,窑洞的火炕上顷刻间成了娃娃和小动物的天堂。
白面蒸的胖娃娃仰着脸、蹬着腿笑嘻嘻爬在炕上,憨态可掬的布老虎瞪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守卫领地,面捏的小金鱼摇头摆尾嬉戏,趴耳拱鼻的小猪鞋等着孩子穿上蹦跳,红纸上剪出的小人敲锣打鼓扭秧歌……从平面的剪纸到时髦的3D面艺和布艺作品,活灵活现的艺术造型叫人很难把这些宝贝与家务活联系在一起。
贠银梅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也笑得合不拢嘴,她说:“都说家里有了女人才有热乎劲,你瞧,这不就是从生活中的剪窗花、做衣服和蒸馒头里练出的手艺吗?在普通的活计中找快乐,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
精美作品讲述动人民俗
“这些娃娃和小动物的做法都是老辈人流传下的手艺,之所以能传到现在,是因为它们身上都藏着故事。”贠银梅口中说的“故事”实则是当地流传至今的一些民俗。清明节蒸寒燕、农历七月十五蒸娃娃……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讲究,不一样的年龄有不一样的说法。
一些有趣的民俗在县城里依然延续,不少孩子“百岁”时,大人仍要从贠银梅这里订制一套虎头鞋帽。最近几天,贠银梅就忙着为乡邻赶制一双虎头鞋,她告诉记者,婴儿出生第一百天时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老虎是百兽之王,有震慑四方、保佑平安的寓意。大人也希望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做事虎虎生风。
贠银梅指着绣在鞋面的一簇花纹说:“别看鞋小,讲究可一点不少。一双鞋上绣着9个石榴和1只手,寓意着长长久久,抱紧娘亲不撒手。鞋底绣着游鱼纹,寓意孩子以后走起路来‘水上漂’,人生路上顺风又顺水。”
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水河县历来有蒸“寒燕”的习俗。“寒燕”是用白面团捏成燕子的造型,燕头昂起,燕尾分开,黑豆点缀成眼睛,蒸熟后再把胖嘟嘟的小燕子用针线穿成串,悬挂在窗棂、房梁处,迎接由南方归来的燕子繁衍筑巢。
贠银梅每年都要为身边的小外甥做上一串,告诉孩子,粮食来之不易,燕子是捕食庄稼里害虫的能手,要从小爱惜粮食、保护益鸟。在她看来,过节重在体味一种心气,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唤醒人们对民俗的记忆,从而理解节日的深意,让节日的味道历久弥香。
巧手留住文化的根
“我虽然没文化,但是我知道文化有强大的力量。”年过六旬,贠银梅想把自己身上的几样手艺都抖搂出来教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同来感受这股力量。有人质疑,学会这些手艺能挣多少钱呢?与其花时间学,还不如坐下打牌。
贠银梅认为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她8岁跟着母亲学剪纸、13岁开始接触面艺,从小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勤奋、专心。只要一拿起针线、剪刀她立刻心无旁骛,对待生活也常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2014年开始,当地一所小学聘请贠银梅教授剪纸技艺,有30多名孩子报名学习。每到周五她都要把剪纸的工具收拾妥当,在教室里手把手传授技艺。
“看着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学得起劲,我感觉到这些手艺仍然有蓬勃的生命力。艺术讲究创造力,这些孩子中会有人让清水河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再上一个台阶。”贠银梅露出几分骄傲的神色。
平日里除了教娃娃们剪纸,贠银梅还索性在家里免费办起了学习班,一些慕名而来的乡邻闲暇时都要来她的窑洞里请教技艺。有些是为了学会手艺赚钱贴补家用,有些则是凭着兴趣丰富生活。
清水河县委宣传部部长杜贵忠表示,随着学习传统技艺的人数越来越多,县城里妇女们的精气神也日渐充沛,今后还要让更多的“非遗”艺人走进人们的视野,让社会上吹起一股温暖、向上的和谐之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清明节的“寒燕儿”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的清明了。家乡这个北方小城因为去年冬天的暖冬,今年竟然破天荒的有了春天。以前,代县的春天总是在一阵又一阵的狂风怒吼中姗姗来迟。谚语云“冷清明,热谷雨”,人们总是还没有感受到一丝春天的气息,天猛得一变暖,才恍然惊觉夏天已经快到了。今年的清明却是分外的春和景明。晨起去了野外,你会发现远处的柳树已经努出了鹅黄嫩绿,一片片的嫩芽像刚睡醒的孩子的眼睛,那么透亮,那么清明,看了让人觉得心醉。近处的几棵杏树正在料峭的春寒中怒放,那些娇嫩洁白的花朵一个个挨挨挤挤地爬满树枝,竞相争妍。她们是北方百花的信使,早早的告诉还在蛰伏中的人们春天的信息。脚底下的各色各样的野草早已经绿成了一片,在经冬的枯黄的败草的衬托下更显出了勃勃的生机。看着这被春风吹绿的野草不经感慨万千,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呀,一代一代的更迭,不经意间自己已经走进了人生的秋季,只能将下一次绚烂的怒放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完成生命的轮回。
漫步回到城中,在实验小学的门口看到几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提了几串“寒燕儿”在街上卖&,生意甚是冷清,孩子们早没了我们小时候对“寒燕儿”的兴趣,看着眼前这些用面捏成的活灵活现的小猪、小鸡、小狗、小猴……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我们平时根本没有零花钱,就是偶尔有几个钢镚,也只能买到一毛钱10块的水果糖,2分钱一根的冰棍,还必须是冬天,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里,村东头那个又黑又瘦的女人在前一天晚上利用自然低温将糖精水做的冰棍冻实,第二天一早提一个破竹篮到学校去卖。我们不顾外面的北风凛冽,也不顾教室的炉火早已熄灭,满是破洞的塑料布窗户抵不住寒风的一次又一次的侵袭,早已经千疮百孔,教室早已经成了冰窖,但我们还是一下课就揣着刚从家里的不知什么地方找到的几个又小又黑的钢蹦挤到那个女人的竹篮前,2分钱可以买一个冻的完整的,1分钱则是半个,有的带棍儿,有的不带。在那种天寒地冻的条件下全然不顾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已经被冻得麻木。现在想想,可怜的70后当年那点快乐是多么的令人心酸呐!正因如此,所以每年的清明节成了孩子最盼的节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妈妈们都要拿出节省了一个冬天的仅存的那点白面给自己的孩子们捏“寒燕儿”。手巧的妈妈们会很用心的把和好的面捏成各种各样小巧玲珑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越是手巧的妈妈捏的越小,种类也越多。捏好了上锅蒸熟后凉凉,用毛笔画上眼睛,再涂上各色颜料,然后用刚刚柔软了的柳条串起来。最好是一个大枝分了好几个分支的那种柳树梢,每个分枝上穿上十来个,然后一大串挂起来吊在房顶棚上。此时,再迫不及待想要吃的馋孩子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都有了不舍之心,再说家长这时也不会让吃的。但为了给孩子解馋,家长会在捏精致的“寒燕儿”的同时再捏上几个比较大的粗笨的不用太费功夫的大雁、佛手之类的面塑。这些东西到了我们的手里那简直像猪八戒吃人生果一样,还不知道怎么吃的,就已经吞肚子里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开始每天琢磨着怎么才能吃到吊在房顶上的那些寒燕儿。家里老人说风干了的寒燕是消食的良药。这些寒燕要挂到年对年,在药品奇缺的年代,哪家的孩子因积食发烧了,家长才从房顶上取一个下来让吃下去。所以孩子们每当想吃的时候就装作肚子疼,而且一定要装得特别像。因为这样的花招已经不知道有几代人用过了,所以家长早就没等你捣鬼已经把你识破了。只有那些天生有表演才能的孩子才能用这种方法拿到让人馋涎欲滴的寒燕儿。但有些家里孩子多的家长却早早的就把寒燕儿分了,免得人人惦记,让那些老实孩子吃亏。分开了各自保管自己的,谁的吃完了就没了,不能再惦记别人的。拿到了寒燕以后,孩子们往往是先从自己认为捏的最不好的吃起。在吃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找充足的理由。比如说这个小猴的尾巴太细了被柳条碰断了,没尾巴的猴子太难看了,还不如吃掉它。于是这个面捏的小猴就终结了它站在房顶上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命运。接下来这个花儿我妈捏的太死板了,这哪是花啊,这分明是一个面片嘛,影响我妈水平,吃了。再接下来这个小老鼠原来用黑豆粘上去的眼睛掉了一个,剩下一个眼睛的小老鼠也不需要留下了……就这样一个一个淘汰,直到把最后一个寒燕儿吃进肚子里为止。虽然说每个人吃的间隔时间不同,但每个人吃的理由却是大同小异,孩子们为了把这些寒燕吃进去挖空心思,真是不亚于前人发动一场战争。
我呢因为老妈比较笨,不会来那些精致绝伦的,所以每年就给我来一堆粗制滥造的,虽然数量充足,但上不得台面,拿不出手,不能跟别人的比。所以她它们总是早早的就被我大快朵颐。还没等别人家的寒燕儿从房顶棚上摘下来分掉,我的早消化得无影无踪了。同院有个女孩,她姥姥手很巧,捏的寒燕总让我垂涎三尺。她还总喜欢有事没事拿出来显摆,搞得我一到清明时节什么心思都没了,成天就惦记着怎么才能把她的寒燕弄到手。于是我搜索枯肠想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找我的优势,看看她最能看中我的什么东西,我再权衡利弊忍痛割爱。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为了得到她的那个抱枣儿的猴子寒燕,把我姨姨给我买的布娃娃让她玩了一个礼拜。那时候农村孩子根本没有玩具,我因为有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所以有他们稀罕的东西。所以我也总能用我的玩具换来不少的寒燕,在无数次的把玩过后,最后实在忍不住把它们吞掉。当换来的最后一个寒燕被我吞掉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空落落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大哭一场,为了自己的馋。
多年之后,我结婚了,婆婆是一个很手巧的老人。生下儿子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婆婆总要给串一大枝的寒燕给我们送来。我和老公高兴地我甚至是欢呼雀跃地把这些我小时候视若珍宝的寒燕吊在房顶上。儿子小时候,我会一个一个的告诉他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稍大点他自己把这些东西摆弄来摆弄去玩几天就没兴趣了。再大点的时候,当我告诉他这些寒燕可以吃时,他瞪大眼睛满怀诧异的说:“妈妈你骗人吧,这怎么可以吃呢&?这些颜料吃了会中毒的。”我才终于发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天堑,你过不来,他过不去。每年这些旧的寒燕等新的送来就被老公从房顶上摘下来,然后被儿子不屑地扔到一个堆废弃玩具的纸箱里,从此不见天日。后来我就告诉婆婆别再枉费苦心地为他捏了,现在的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太多的现代化的东西所吸引,再不会把这些传统的东西放在眼里了。直到前年我收拾儿子以前的旧物,又到他小时候收起来的寒燕。那些寒燕已经在岁月的风尘中面目全非,那个我最喜欢的抱枣的猴子的寒燕胸前的枣子早已经被虫子吃空了,看了让人觉得惨不忍睹。我忍痛一股脑把这些多年积存的旧物全部倒在了垃圾桶里,然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泪如雨下。没有人知道我其实是在悼念我那可怜的青春少年时的不舍。我倒掉的是我年少时的一个珍贵无比的梦,虽然在别人看来是那样的破败不堪。
今天再次看到这些被现代孩子冷落的寒燕儿,我想买一枝回去,但想想还是算了。人生是回不去的,走过了,就别再回头,免得被那一地的落英所伤。就把它放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等自己衰老的那天,无力做其他了,回忆一下过往,增添一份苦涩的甜蜜吧。别了,我童年的寒燕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民间艺人O银梅:用“精致”家务活留住文化的根
来源:未知
编辑:司徒二把刀
[本文原始标题:民间艺人O银梅:用“精致”家务活留住文化的根]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2日电(采访人员 彭源)清水河静静淌,窑洞里泛出温馨的光。春夜微凉,63岁的清水河县人O银梅盘坐在自家的火炕上,手中的一把小剪如早春河畔的喜鹊灵巧地在红纸上张
[本文原始标题:民间艺人O银梅:用“精致”家务活留住文化的根]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2日电(采访人员 彭源)清水河静静淌,窑洞里泛出温馨的光。春夜微凉,63岁的清水河县人O银梅盘坐在自家的火炕上,手中的一把小剪如早春河畔的喜鹊灵巧地在红纸上张嘴啄“食”,剪碎的纸屑扑落落撒得满腿满炕,一幅老牛湾春景图霎时跃然纸上。回想曾经岁月,多少个宁静的夜晚都从这双巧手间悄悄流逝。家务活里品尝幸福滋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带,境内沟梁卯壑纵横,过去交通颇为不便。O银梅回忆,在她年幼时,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穷苦,妇女们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要缝补浆洗,干巴巴的日子里手中的几样家务活倒成了乐趣的来源。“清水河布艺被列入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后,人们才渐渐关注起这些从前不起眼的手艺了。其实,布艺只是其中一种,剪纸、面艺也都有名堂哩。”O银梅说着把之前的作品一样样摆了出来,窑洞的火炕上顷刻间成了娃娃和小动物的天堂。白面蒸的胖娃娃仰着脸、蹬着腿笑嘻嘻爬在炕上,憨态可掬的布老虎瞪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守卫领地,面捏的小金鱼摇头摆尾嬉戏,趴耳拱鼻的小猪鞋等着孩子穿上蹦跳,红纸上剪出的小人敲锣打鼓扭秧歌……从平面的剪纸到时髦的3D面艺和布艺作品,活灵活现的艺术造型叫人很难把这些宝贝与家务活联系在一起。O银梅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也笑得合不拢嘴,她说:“都说家里有了才有热乎劲,你瞧,这不就是从生活中的剪窗花、做衣服和蒸馒头里练出的手艺吗?在普通的活计中找快乐,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精美作品讲述动人民俗“这些娃娃和小动物的做法都是老辈人流传下的手艺,之所以能传到现在,是因为它们身上都藏着故事。”O银梅口中说的“故事”实则是当地流传至今的一些民俗。清明节蒸寒燕、农历七月十五蒸娃娃……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讲究,不一样的年龄有不一样的说法。一些有趣的民俗在县城里依然延续,不少孩子“百岁”时,大人仍要从O银梅这里订制一套虎头鞋帽。最近几天,O银梅就忙着为乡邻赶制一双虎头鞋,她告诉采访人员,婴儿出生第一百天时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老虎是百兽之王,有震慑四方、保佑平安的寓意。大人也希望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做事虎虎生风。O银梅指着绣在鞋面的一簇花纹说:“别看鞋小,讲究可一点不少。一双鞋上绣着9个石榴和1只手,寓意着长长久久,抱紧娘亲不撒手。鞋底绣着游鱼纹,寓意孩子以后走起路来‘水上漂’,人生路上顺风又顺水。”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水河县历来有蒸“寒燕”的习俗。“寒燕”是用白面团捏成燕子的造型,燕头昂起,燕尾分开,黑豆点缀成眼睛,蒸熟后再把胖嘟嘟的小燕子用针线穿成串,悬挂在窗棂、房梁处,迎接由南方归来的燕子繁衍筑巢。O银梅每年都要为身边的小外甥做上一串,告诉孩子,粮食来之不易,燕子是捕食庄稼里害虫的能手,要从小爱惜粮食、保护益鸟。在她看来,过节重在体味一种心气,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唤醒人们对民俗的记忆,从而理解节日的深意,让节日的味道历久弥香。巧手留住文化的根“我虽然没文化,但是我知道文化有强大的力量。”年过六旬,O银梅想把自己身上的几样手艺都抖搂出来教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同来感受这股力量。有人质疑,学会这些手艺能挣多少钱呢?与其花时间学,还不如坐下打牌。O银梅认为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她8岁跟着母亲学剪纸、13岁开始接触面艺,从小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勤奋、专心。只要一拿起针线、剪刀她立刻心无旁骛,对待生活也常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2014年开始,当地一所小学聘请O银梅教授剪纸技艺,有30多名孩子报名学习。每到周五她都要把剪纸的工具收拾妥当,在教室里手把手传授技艺。“看着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学得起劲,我感觉到这些手艺仍然有蓬勃的生命力。艺术讲究创造力,这些孩子中会有人让清水河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再上一个台阶。”O银梅露出几分骄傲的神色。平日里除了教娃娃们剪纸,O银梅还索性在家里免费办起了学习班,一些慕名而来的乡邻闲暇时都要来她的窑洞里请教技艺。有些是为了学会手艺赚钱贴补家用,有些则是凭着兴趣丰富生活。清水河县委宣传部部长杜贵忠表示,随着学习传统技艺的人数越来越多,县城里妇女们的精气神也日渐充沛,今后还要让更多的“非遗”艺人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上吹起一股温暖、向上的和谐之风。
本文标题:民间艺人O银梅:用“精致”家务活留住文化的根
地址:/kandian/8406.s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本站声明:本站所刊部分图文,作者姓名及地址来自互联网,如本页内容给您造成了影响,请联撤稿!
相关文章:
精彩图库Atlas
爱微女性网 10月8日,CCTV12社会与法频道《一线:...[]
爱微女性网 都说爱情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像过了...[]
网友今日关注?Focus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帮助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食节和清明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