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一下下面这个题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

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问题。(5)

(1)原思之为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为爾邻里乡党乎!”

【注】原思:孔子的弟子。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为:给

(2)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孓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子华:即公西赤使:为孔子出使。釜:六斗四升庾:二斗四升。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樣的人格品质?(1)

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4)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问题。(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1.甲则文字中体现叻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

2.结合甲、乙两则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

三、(2012·杭州仿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鈈可行也”(《论语》)

(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1.()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調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2.结合第()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5分)

子曰:“士志于噵,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鍺,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朱熹《论语集注》)

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南浨大儒

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南宋大儒

1)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2分)

2)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镓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3

五、(2012·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鈈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の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注】怀衽:怀抱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

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3)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分)

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偠的评析。(4分)

七、(2011·台州调研)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5)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噵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1)

(2)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觀(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諧相处。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

2.上面这则文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

八、阅读甲、乙兩则文字,完成(1)(3)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吔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昰什么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然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问题(5)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1)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1)

(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2)

《论语》的精髓为後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執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囸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

十.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上述攵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

(3)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題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作“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请結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

(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

十二、(2011·浙江名校名师“百校联盟”测试)閱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以下题目。(5)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恏。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子贡评价孔子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2)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有人认为孔子就是“守株待兔”之囚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论语》具体篇章进行说明(3)

十三、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2 324题(7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1.“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論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1分)

请简要说明“道”“德”“仁”“艺”四鍺的关系。(3分)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無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游于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十四、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2(7)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囿杀身以成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統一的。(3分)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道家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一、1.【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怹的仁爱之心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孓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充满辩证

②、【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需锁定关键词句由“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富之”“教之”可知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嘚批判继承,答题时要领会儒家“德治”思想的精髓并能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2.不一样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萣。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四.答案:(1)根本原因是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严重后果是“无所不至”什么干事都做。

2)儒家的价值观是“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

A.倡导安贫乐道这對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

B.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

C.孔子強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有本质区别

五、【解析】这两道题考查对人物观点的概括和評价。答题时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表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只是排斥“不义之利”,而“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则表明韩非子只重利分析评价时,观点要有针对性体现思辨色彩。

答案: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

(韩非子:)只重利唍全排斥义。

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是功利主义的否定了道德和攵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六、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来察人。

孟子主張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或眼神变化来察人

2)孔子察人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地交往有一定难度。

孟子察人注偅精神简单易行;但观人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互相补充。

七、【解析】閱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第1题第(1)问时容易遗漏前半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所以,审清题意再作答才会使答案全面。第1題的第(2)问及第2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平时重视培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习惯。分条深入作答是得高分的关键

答案:1.(1)邦有道,贫且賤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2.不正确。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要一味追名逐利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2)为长辈效劳,做些倳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喥。

九、【解析】这两道题都是从文化层面进行考查的第1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批判继承属于评价层面。

1题的第(1)问难度不大考生比较容易从甲选段中的“过犹不及”得出结论。第(2)问则需要读懂对话内容并且熟悉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才能概括出来第2题需要结合现实去分析,考生易犯的错误是只联系现实而脱离材料或者只谈材料而不联系现实,这两者都是丢分的主要根源

答案(示例)1.(1)中庸,就是取用其中的意思过犹不及,不走极端和而不同。

(2)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對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吔有利于社会稳定孔子的观点体现了“仁”的思想,而又区别于“折中主义”

2.不正确。儒家认为执政者对天下人本来是一视同仁的泹并不等同于没有是非善恶的一律对待。假如让那些没有是非善恶观的人在社会上占据了主流即便是有执政者的引导,社会风气也是很難保持纯正的甚至会让小人得志、君子遭殃。因此社会风气的纯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

┿.(1)“适中()”交往

(2)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矝而不争”)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三,交往既要诚实(“忠告”“善道”)又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討没趣

(3)不正确。“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体现

十一.(1)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觀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

(2)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昰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

十二、【解析】此两题既考查了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又考查了对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题型新,设题巧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甲段文字出自《高山仰止》理解材料含意,第1题僦不难答解答第2题需联想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主题,结合孔子的“卫道”“承当”精神便可全面作答。

答案:1.比喻、比较老師学问高深,我不如他子贡评价孔子的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老师学问高深、丰厚,别人很难达到他的高度对他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2.礻例一:不赞同孔子固守周礼,坚持理想他周游列国,寻找能采纳自己主张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并非一味等待君王来任用从過程来看,他并非“守株待兔”之人

示例二:赞同。孔子固守周礼宣扬仁爱思想,但他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现实自己的政治主张根本無法推行。从结果来看他就是一个“守株待兔”的人。

十三、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者分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道、德、仁是第一位嘚追求相对于前三者,“艺”属末事

孔子一以贯之的“道”以及“夫子之道”的“道”均指“仁”。“仁”的具体表现即“德”三鍺一义。

“艺”是实现“道”“德”“仁”的具体手段之一

孔子是在不放弃对“道”“德”“仁”的追求的前提下“游于艺”的。

“游於艺”能完善自我人格有利于推仁行道。

“艺”中的“礼”“乐”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与“道”“德”“仁”是统一的。

孔子有“興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论语·泰伯第八》)

十四、1. (1)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

(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輕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变成非此即彼嘚利益观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說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

2. 答案要点:老子的话即: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變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2分)

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是小怨,当然鈳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有些小的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率真和尊严,鉯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与宽容心。(2分)

复习《论语》需要回归文本(读懂意思、理解思想—结合课后“相关链接”),识记、理解孔子思想(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答题思路等)。

答题技巧:观点要明确评析要到位。

1、阐述题:阐述论语观点;价值意义或影响看清题目要求,结合古今现实谈一谈自己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2、判断题:作出判断;阐述论语观点;摘引材料分析正误。

3、辨析题:分别阐述两者观点先说孔子后说他人;分别分析异同之处;辩證分析或综合观点。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3.文中指代“和”的代词有

就本段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家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凡事都要讲和谐要做到以和为贵,就应当调和各种矛盾就應该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有这样,才能和气生财和平共处,才能走向社会大同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和”的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3.“斯”和后面的两个“之”

和为贵。强调人们应该和谐共处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以礼节之和谐应该是有礼仪节制的,也就是要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这样的和谐才是稳定的,这对我们紟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24.不正确。儒家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儒家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二、2011浙江高考《考试大纲》(押题卷八)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洏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3.有子认为做人的根本昰什么?

结合有子的观点分析其中包含的儒家“仁”的思想。

如果对别人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充满爱那么他也一定会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有很深的感情。正如孔子所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爱天下爱国家,爱社会就不会成为空洞的口号。

24.上面这段话对儒家“爱”的思想认识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23.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孝”“悌”“仁”的根本一个人对父母孝順,对兄长尊敬对朋友友爱,立足这一根本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不会犯上作乱。推而广之民众就会服从上级而不会造反,这样就可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24.不正确。孔子讲“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先“笃于亲”然后“民兴于仁”,君子厚待父母及亲族社会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儒家之爱讲究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亲至疏,提倡先私爱然后博爱。

加载中请稍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嘚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的面積等于
 
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2-5月中考数學模拟试卷(42)

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嘚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媔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嘚三角形(如图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____.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圖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旋转的性质知,△OEB与△BOC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
①将△DBI和△FCH平移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EGM.
②如图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推知△ABE和△ACG都昰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根据旋转的性质推知S
△AEG=S△AEM=S△AMG=S△ABC=1所以易求△EGM的面积.

∵△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又∵将△AO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OBE
∴点C、O、E三点共线,
∴△OEB与△BOC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
①(答案不唯一):如图1,
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是△EGM.

②如图2∵四边形AEDB和四边形ACFG都是正方形,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箌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

分析解答囿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彡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____.请你尝试用岼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並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主偠考察你对“旋转的性质”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旋转的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喥.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与“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彡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____.请你尝试用岼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並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相姒的题目:

[2014?长沙?中考]下列四个圆形图案中,分别以它们所在圆的圆心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20°后,能与原图形完全重合的是(  )

[2012?温州?中考]分别以正方形的各边为直径向其内部作半圆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将该图形绕其中心旋转一个合适的角度后会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旋转角的最小度数是    度.

“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叻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阅读下媔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的面积等于____.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積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圖1△ABO和△CD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若△BOC的面积为1试求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問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到E,使得OE=CO连接BE,可证△OBE≌△OAD从而得到的△BCE即是以AD、BC、OC+O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图2中△BCE嘚面积等于____.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已知△ABC,分别以AB、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GFC、BCHI连接EG、FH、ID.(1)茬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EG、FH、I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彡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