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中考了,我中考优秀语文作文文被别人说像是言情小说,还说我思维是跳跃的,想象力太丰富与现实不符,我该怎么

高考满分作文(上)
&带上自信上路
河南一考生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自信。  
——题记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啊,梦想成功的青年,面对险象环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带上自信,满怀希望,才能扬帆破浪,从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从险滩恶水驶向碧水蓝天——听一听潘多和小泽征尔的故事,或许你会增长几分自信。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和冰凌无情地打在脸上,稀薄的空气让人窒闷,脚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从那块巨石上滑了下来。就快到峰顶了,队友们都翻过了巨石,就剩潘多一个了。作为唯一的女队员,她并不认为比别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巅。队友们也都鼓励她。她脸色发紫,气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紧牙关,一点一点——潘多翻过了巨石,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峰顶,立在雪中,她感到不尽的骄傲和自豪。
  自信给潘多以力量,给潘多以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以巨大的毅力冲破层层险阻,翻过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点,实现了梦想,成就了历史上的那次壮举。
  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也是一位在自信中获得成功的典范。在一场国际音乐指挥大赛的决赛上,前两名选手在指挥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小段不悦耳的演奏,但都“认真”指挥过去了,还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泽征尔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登上指挥台的。演奏十分顺利地进行着,跟前两位一样,他忽然看到乐谱上有一小段不和谐。他试着指挥,但终于停下来,问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错了,裁判冷眼相待:“请继续演奏,这是最权威的乐谱!”小泽征尔又试着指挥,但终于又停了下来,说是乐谱搞错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视权威,他却坚定地喊道:“不!这一定是弄错了!”这时,裁判都站起来,热烈的鼓掌,恭喜小泽征尔,获得了大奖。
  前两位指挥家难道没有发现错误吗?然而,成功只垂青于小泽征尔这样有自信的人。
  面对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对面“权威”,小泽征尔用自信质疑。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挚着,带上自信上路,用实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亮点透视」
  新颖的标题、醒目的题记、亮丽的开头,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点,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两个典型事例,分别说明在困难、机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后的分析,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结尾收束全篇,点明题旨。
& &思考着倾听
  河南一考生
  人类拥有大脑和耳朵,大脑用来思考,耳朵用来倾听。独自思考而不吸纳意见,我们容易偏执;一味听取而不加思考,我们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于思考着倾听的,为了让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干涸,我们应该在思考中聆听来自别处的声音。
  群山威武却依然聆听小溪的叮咚之响;垂柳轻柔却依然倾听风的细语,其舞风中,更增风致;人是自然的主宰,学会聆听将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齐王听取了邹忌的意见,才会出现“门庭若市”的进谏只风;赵太后采纳了触龙的提议,才使赵国免去了一场战争的威胁。倾听是人类无声的语言,学会倾听,干戈化为玉帛,劲敌化为执友。我们倾听的是良言善语,我们吸取的是真诚的给予。
  思考这倾听,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心声。
  俞伯牙与钟子期以乐会友,铸就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情。倾听于交友,于生活,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楚怀王若能思考着倾听,屈原不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忿恨自投汨罗;失败者若能学会倾听,就不会承受再次失败的痛苦;悲哀者若能在静静的思考中倾听别人的劝导,快乐的阳光终会洒满他的发际眉梢;迷失于思维的巷道,他人的善劝如同路标。学会倾听,我们很快就会找到出口;留恋于徘徊中,我们驻足于目标周围的野花香草,倾听别人的语言,思考着自己的目标,我们才能放下次要的东西,直奔成功。思考给了我们倾听的基石,倾听赋予思考灵动的色彩,思考着倾听是我们造就自我的良方。
  任何不假思索的倾听同任何不理倾听的思索一样有害。趋利避害,方是我们升华自我的方法。亚里士多德倾听了、思考了,缜密地思维之后,发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思考了,倾听了,反复地求索之后,高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思考让倾听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前人尚懂思考与倾听的结合,我们更该让思考的光芒照亮倾听走来的道路,让倾听的余音浇醒思考的迷茫。
  思考着倾听——这是我们前进的路灯,奋进的动力,成功的良伴。
  [亮点透视]
  作者用群山威武尚且知聆听小溪的叮咚,垂柳轻柔尚且知倾听风的细语,自然导出人作为万物主宰,我们更应该学会倾听。文章又综合齐王纳谏,屈原自投汨罗江,以及亚里士多德、但丁等中外实例表明“思考着聆听”才是明智之举,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言辞在理,事例丰富,令人信服。v请分开v
& &以人为鉴知得失
  安徽一考生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诤臣魏征恨得咬牙切齿。
  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
  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
  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以理取胜的优秀作文,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引入事例,说明人们“想听意见,只能听到赞歌”这一现象。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运用修辞,使文章的收尾显得简洁有力。
  《豆角月亮》
娟子上学前,最喜欢戴着眼镜,笑眯眯地看老师。她总是托着下巴想自己将来的老师,会不会是这样?想啊!忽然自己就坐进了教室,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对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见了,娟子揉揉眼,哦!原来是个梦。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上学了。娟子发现讲台上的老师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娟子好高兴啊!她好喜欢这位李老师,李老师笑起来像妈妈,声音好听极了。李老师也喜欢活泼、可爱又聪明的孩子。
  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对!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还不许说?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二十后,娟子也成为一名老师,她总忘不了那豆角月亮。她讲《月亮》那一课时,也问道:“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像豆角。娟子好啊!娟子说:“李佳同学说得正确,弯弯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不能只拘泥地说别人说过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
  又二十年过去了,娟子老师仍不改初衷,仍教育着孩子们“豆角月亮”,她不断地鼓励孩子说自己的话,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有一天,娟子老师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写来的。信里写着:娟子老师,我是您的学生,谢谢您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谢谢您的“豆角月亮”。
考作文&& 正文
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
 满分秘技:文不拘一格篇
  今年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
给予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构思新巧”的较好体现,同时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也能得到展示张扬。有许多考生选择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等实话实说、实验报告、会议记录与名人对话、戏剧剧本、日记、医药说明等文体赢得了满分。
  日记体、书信体,这是抒发情感刻划内心的最好形式,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演化成具体的时间流程,也可以借助第二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章节体,便于表达自己的多重情感、多层论点,叙写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条理有序。
  剧本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将故事情节压缩在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和几段对话中表现独特的主题。
  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对大自然和未来世界的描摹,写出生动、新颖、神奇的故事。
  其它如小小说、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新闻、演说辞、论辩、个人计划总结、读后感和会议记录等实用性很强的文体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内容的外部形式,而我们又可以借助这些特色各异的形式的特点为我们的作文内容服务,使我们的文章更富于创造性。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应注意不要写成四不像。从具体的操作过程看要求考生:
  ①考虑该话题最适合哪种体裁。河北一考生的《奔腾吧,黑马》以诗歌的形式,富有哲理的语言,阐述一匹黑马由平庸到一鸣惊人的成长历程,句式灵活,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甘肃一考生的《致和珅的一封信》这位考生选择了自由度较高的书信体,直接和人“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颇有几分胆识。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抒胸臆,有利于真实感受的表述。文章内容也正好切合了话题。
  ②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体裁。福建一考生的《上帝是公平的》运用诗文这中华五千年的精华,又注入现代人的活力,不拘不束,内容与时代接轨,有个性。江苏一考生的《我的自述》以童话的体裁,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角度,写的是“狗眼看人”,把一个虚伪、奸诈、贪婪的张局长,说成了沉稳、敦厚、廉洁的好干部;把他的贪污、腐化,说成是“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适合作者的写作风格。
  ③用这个体裁写能否写出新意。河南一考生的《成长的历程》作者化己为鹰,以鹰的口吻讲述了一系列有关成长的小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阐述道理清楚,又新颖别致。河南一考生的《你就是一道风景》用散文化的形式,容纳了诗一般的语言,给人一种散文诗的感觉,清新自然。写出了新意。
  例文赏析(1)
  上帝是公平的
  福建一考生
  我曾埋怨过
  脚底发黄的布鞋
  踏不出
  青春的活力
  直到我发觉
  霍金咕呀的轮椅
  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
  我曾咒骂过
  脸边黝黑的胎记
  映不出
  美丽的脸庞
  直到我看见
  全身黝黑的黑人
  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霍金是不幸的
  在他风华正茂时
  却只能摇动一根手指
  黑人是可怜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正也抒写着
  他们的血泪史
  上帝是公平的
  当一扇门关闭
  必会有另一扇门的开启
  霍金的《时间简史》
  非洲满地矿藏
  当他们失去部分时
  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终有一天
  我也会发现
  脸边的胎记
  是母亲的爱抚
  脚底的布鞋
  是为了
  脚踏实地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亮点透视]
  诗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在白话文发展至极点的今日,作者能够重新拾起诗文,并注入现代人的活力,不拘不束,实属不易。本文借霍金的行动不便和非洲人的苦难历程以及他们的优越性《时间简史》、满地矿藏论述上帝是公平的,同时也平衡了自己的忿忿之心,诗句虽短,而意味悠长。
  包  容(十二)
  北京一考生
  (一)
  儿时我的调皮、任性,使得全家束手无策,而妈妈,则总是能用故事管住我的调皮,用摇篮曲压住我的任性。
  人们常说,母爱可以包容一切。妈妈用她的爱,包容着我的调皮、任性,包容着我的一切。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像是妈妈的爱。
  (二)
  耶路撒冷有哭墙——犹太教的圣应邀地。犹太人在那里为自己民族的苦难,默默哭泣,静静哀悼。
  耶路撒冷有清真寺——穆斯林的家。他们在那里赞美自己的真主安拉。《古兰经》经文响彻云霄。
  耶路撒冷有教堂——天主都传道场。信徒们在这里向上帝表达自己的虔诚与感恩。唱诗班的合唱不绝如缕。
  这就是耶路撒冷的绝唱,哭泣,诵经与唱诗的合声。
  作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神奇地包容了它们。这三种不同的甚至有时是针锋相对的宗教在这里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和谐,仿佛浑然天成。耶路撒冷正向我们展示她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包容。
  包容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像是耶路撒冷的绝唱。
  (三)
  东方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民族。
  他们是龙的传人,怀揣着飞天的梦;
  他们有着相同的黄皮肤,黑眼睛,有着相同的善良和与世无争;
  他们是黄河的孩子,是炎黄的子孙。
  他们造就出一种神奇的文化,博大、无尽,可以海纳百川,包容一切。
  这不是华夏文明——“包容”的文明。
  屡有“外族”入侵这里,飞扬跋扈,扬言要颠覆这里的文化,改写这里的文明。
  然而这里宽容地接纳了他们,没有与他们计较。而是慢慢地消化他们,包容他们。把他们化为自己的营养,为自己添上奇异瑰丽的一笔。
  一次次的入侵,一次次的飞扬跋扈,一次次的消化包容……这里不但没有被颠覆,反而更加的丰满与奇异,有血有肉。
  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力量——包容的力量。
  靠着非凡的包容能力,华夏子孙们趟着艰辛与苦难,背负着屈辱,不屈不挠地前进着,于是有了中国,有了华夏儿女的昂首阔步,有了飞天圆梦的时刻。
  靠着非凡的包容能力,中华民族将要“和平崛起”,人们都惊呼“北京共识”!
  中国的包容,创造着世界的奇迹。
  (四)
  包容,像母亲;
  包容,像诗歌;
  包容,可以见证;
  包容,可以圆梦。
  “包容”,包容一切……
  [亮点透视]
  高考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给考生自由施展的空间。本文作者很好地利用这一点,用小标题的形式,巧妙地表现了包容丰富的内涵: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像是妈妈的爱;容纳接受不同意见,像是耶路撒冷的歌韵。包容创造着世界的奇迹。“本文确实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孟邻)
  天魔劫火
  一考生
  月光静静地洒下来,洒满了已经成为虚废和焦土的大地。同时,一如往昔几百年的公平,也洒在罪孽深重的我的身上……
  (一) 蛊
  自从张仪入朝那天起,平静的朝庭像是中了诅咒,没错,的确是诅咒,因为我不能相信诅咒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如此的鬼迷心志。
  寝宫中爱妃郑袖娓娓道来:“大王,张仪乃人中之龙也,此次他背叛秦国,千里迢迢来投奔我们楚国并献丰厚的礼物作为信物,想必是诚意要侍奉大王。大王定要重用此人。”
  爱妃所言甚是,我心中暗暗想。
  “大王,张仪此人重用不得,此人乃秦国派来离间我国与齐国关系的。”朝上左徒屈原厉声控诉道。
  爱妃的话,屈原的话,上官大夫的话……不停地在我耳边回旋,我已心乱如麻。
  “大王,秦国非常恨齐国,如果楚国确实能断绝跟齐国的关系,秦国愿意拿出商于之间六百里的土地给楚国。”张仪的话再次在这偌大的皇宫中响起。
  对,屈原一定是因为怕张仪入朝,他会失宠于我。所以他才会排斥张仪。我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爱妃之言。
  (二) 伤
  这是我一辈子的伤,被郑袖所蛊惑;受张仪的欺骗,轻信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过分相信自己,夜郎自大,致使楚国兵败割地失去六郡。
  这是我一辈子的耻啊,自己客死在秦国,补天下人嘲笑,放逐屈原,被天下人责怨。
  在横尸遍野的战场上,我隐约听到苍凉而悲壮的歌唱,声音回荡在高高的苍穹上,无数飞鸟聚拢又散开,樱花如同撕碎的心一样,漫天飞舞。
  (三) 悟
  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都是同样错误的。
  如今我已经这样凄凉甚至几近无趣地结束了生命,也成了万千没有灵魂的躯体之一,默默守在坟冢下,遥望日升日落。
  我离开了,在我最清醒的那一刻。
  [亮点透视]
  选材古典厚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细腻传神,充满浪漫色彩;大题目神奇瑰丽,小标题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是一篇佳作。
  奔腾吧,黑马
  河北一考生
  一匹黑马,
  滚爬于马厩中,
  没有暧逸的哺乳和温存的真情,
  没有人告诉它
  自己是什么,
  一只马说,
  我们是骡,
  “吃”是主人的施舍,
  “干”是我们的天责。
  没有自由的奔腾,
  只有无言的沉默;
  你望着那奋飞的鹰,
  及那绮丽的云朵,
  笑一声,
  我不要可怜的施舍,
  也不要那给我的堕落。
  一个农夫说,
  没有前途的市肉,
  马厩是你注定的宿命,
  一位智者说,
  好一匹黑马,
  张开你奔腾的翅膀,
  开拓你自己的天涯,
  深邃的蓝天和
  绮丽的云朵。
  映你自然的目光,
  点燃你奔腾的火焰,
  遥远的地平线,
  载着你终生的宏愿,
  道一声,
  奔腾吧,黑马。
  人生太多的坎坷与崎岖,
  成为你前途的羁绊,
  无路处的艰难与荆棘,
  钩起你对家的思恋——
  同伴真诚的劝慰,
  让你不再残喘。
  在你回头的那一刹那,
  天空依然是那样蓝,
  心底一个声音,
  切断你可怜的虚幻
  ——奔腾吧,黑马。
  于是,你抖落负载的尘汗,
  重装理想的食粮,
  一鸣冲天。
  然而,
  陡峭的山路使你身心疲惫,
  岁月的磨轮使你跫音渐坠,
  终点处的断崖使你望而生畏,
  “宿命”一词缚你奋发的双腿,
  纵使崖对岸风景绮丽优美。
  成败在此一举,
  桀骜不驯的本性和坚强的自信,
  告诉你,
  必须要飞!
  长吼破天的一声吼叫,
  伴着你矫健的一跃,
  冲过天空的宿命,
  到达了理想的天空,
  ——奔腾吧,千里马!
  [亮点透视]
  本文体裁新颖,以诗歌的形式,富有哲理的语言,阐述一匹黑马由平庸到一鸣惊人的成长历程。文中的黑马不甘于沉沦在众人的俗论中,听取智者劝导,自强不息,终于“长吼破天的一声吼叫,伴着你矫健的一跃,冲过天空的宿命,到达了理想的天空,——奔腾吧,千里马!
”语言精炼,对比鲜明,思路清晰。
  成长的历程
  河南一考生
  题记: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塞纳克
  明辨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
  ——朱熹
  每年的四五月间,在无垠的草原都举行一场飞禽飞行技术比赛。
  毫无疑问,鹰总是这场大赛的主角。那高傲的气质,又有谁能比高,更别说飞行技术和高度。
  当然我更不成,我是飞禽,却连蝉也比不上。
  对了,忘告诉您了。我是一只鹰,一只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的鹰。
  一、被下咒的我
  众所周知,乌鸦是一种会预言的鸟,一种邪鸟。邪的是被乌鸦下定义的动物命运一样即被言中了,但更邪的是它对刚出生的我也下咒。
  据说,我一出生这只乌鸦趁我妈不在说:“你是一只不会飞的鸟。”
  当然我没什么,懵懂无知嘛。可让毛毛虫听到了,于是全丛林的动物都知道了。
  二、可怜的我
  于是,我的生活充满了打击。当然,我的生活更是学飞行。
  你知道吗?我刚学飞,我的同伴就私下打击我:“任命吧!看你小样,这么简单的飞行技术就学不会。”
  这已经很可怕,谁不想自己生活常受鼓励,但更可怕的是,我———认命了。
  翅膀,让其它飞禽心惧的翅膀,对我来说吧——多余。
  三、意外决定“鹰王决定你去参加比赛。”妈妈兴奋地说,“你一定成!”
  可我兴奋不起来,尽管对我来说这是莫大的信任。我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办!让冠军就此交给其它飞禽?”
  四、你能行从此,妈妈开始更加敦促我好好练习飞行技巧,一刻不离。
  每一个飞行技巧掌握,都换来妈妈的大加赞赏。当然如今的我心中充满了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再非吴下阿蒙(人类)。
  直到有一天,我代表鹰家族登鼎成功。
  直到妈妈说:“我说过你能行。”
  五、戳穿预言
  当我成为冠军,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乌鸦是骗人精。
  六、顿悟
  原来,并不存在真正的预言家,他人之言并不能全信。
  所谓命运,无非是落在鸡窝的鹰,只要有鹰的心,鹰的目标,只要认清自己,命运可以改变。
  妈妈说得对,我能行。
  相信自己,思忖别人的话,认清自己,然后笃行之。
  胜利是我们的。
  [亮点透视]
  作者化己为鹰,以鹰的口吻讲述了一系列有关成长的小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被下咒的我”、“可怜的我”、“意外决定”、“你能行”,小鹰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终于勇夺桂冠,乌鸦的谎言不攻自破,与此同时,话题中的“自信”与“他言”也一比高低,全文一气呵成,演奏了一段不凡的成长曲。
  从军行
  河南一考生
  天子堂前动风雷,龙颜轻怒摄寒楣。
  千层高浪胡尘起,百万黔黎戍边陲。
  频频狼烟苦烽台,猎猎大漠虚城垒。
  征风敢自惜关隘,铁甲安得穿墙坯?
  哀哀不尽离乡者,到处逢人哭长泪。
  执手已作生死别,一去谁遣白头归?
  君不闻古来沙场伤亡多,一去征战几人回,
  尽是南山埋冢骨,行身已作奈何鬼。
  可怜生灵众涂炭,龙君依旧坐殿窥。
  呜呼庶民本痨夫,怯卒安可敌猛虎?
  胡骑素来备军战,历兵踏城长直入。
  叵耐皇帝信己见,自认雄关却胡虏。
  难料池河半废毁,铁蹄无须费力足。
  独怜征夫边役苦,九见重臣上朝书。
  战士军前半生死,都门帐下犹歌舞。
  胡骑倾关罪不赦,深入中原惨屠戮。
  痛失要塞国难保,急煞忠将驾安图。
  人君理应思良贤,远佞亲义守京都。
  位比楚王常问鼎,功盖秦皇欲逐鹿。
  嗟夫庸君之固执,但有张仪口难服。
  偏信天意助公道,独爱己才胜不足。
  何乃忠良贤义士,莫一均是饭茶壶。
  固城足可抵戈矛,金汤殊患马飞步?
  令旨一下堵城户,坚壁清野效远古。
  岂乃废弛难效长,瘦马弱兵粮竭庐。
  苦寻民闻征甲役,便向牢狱引“战俘”。
  私恨竟至泄民愤,公怨欲及南天都。
  君不见深闺珠阁多怨女,夜梦忽兮哭夫还。
  雁字排尽书难寄,愿如流光照边关。
  更有骁勇混生死,朝廷义臣苦奏谏。
  精忠竟是沦亡士,君王边侧常媚伴。
  嘶嘶不断胡笳声,幽怨总是离人泪。
  可恨旁言逆圣听,关山不度君王情。
  美芹十献求革政,子美三别闻悲声。
  放歌几欲断魂肠,挥剑常在颈边舞。
  可怜丰城紫气在,不见龙泉掘古狱。
  去楫枉待山涛在,钓鳌谁效捉发心。
  相信自己犹重要,常听人言亦须秉。
  [亮点透视]
  物以稀为贵。在众多的记叙文、议论文中能脱颖而出一篇史诗般的文言长诗,令人眼前一亮,第一次为作者的构思喝彩。品味正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在作者的笔下流溢,前几个章节句句押韵,字字精当,读来朗朗上口,这是第二次值得喝彩之处。作者所述似乎是一个大舞台,各种角色演绎平生以“自信”与“纳言”为主题的故事,形式新鲜,这是第三次可击掌之处。
  你就是一道风景
  河南一考生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你虽然是一条小溪,却养育了一池的精灵,灌溉了一方的沃野。
  你虽然是一滴水珠,却折射出了太阳七彩的光芒,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不管如何渺小,你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生命的童话,创造这大千世界的奇迹。其实,你就是一道风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它们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我们无需藏在阴暗的角落独享那份寂寞,我们头顶的是同一片蓝天,脚踩着的是同一方土地。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忘记,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我们不能总是极力推崇别人,而努力贬低自己。不要忘记,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相信自己,不是不听别人劝告的我行我素,相信自己是你乘风破浪的勇气,是你傲霜凌雪的意志,是你绽放生命之花的土壤,是你勇往直前的信念。相信自己,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可能变成现实。
  朋友,相信自己吧!即使古代砖窑里规格相同的陶俑,也一定要认为自己是最独特出色的一个。
  朋友,相信自己吧!别人是座山,你也是座山,山一样的巍峨屹立,峰也一样的挺拔雄健。
  朋友,相信自己吧!即使站在高楼上看风景,也一定要坚信:风景也自然地看着你。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亮点透视]
  散文化的形式,容纳了诗一般的语言,给人一种散文诗的感觉,清新自然。众多的意象如杨柳、兰草、青松等构成个一幅清幽淡雅的风景画,大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气势,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以演讲的口吻,以与读者面对面的姿态,发出号召: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重庆一考生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秘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微光片羽的,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
  人生的境界是由自己的意识组成的,浮华的世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太多的目光等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犹豫。多少年夜阑时分的清醒想像,多少孩提时的憧憬和梦想,如今,它们栖息在生命的哪个角落呢?
  同样存在着人的空间里,我们不免发现古人的自我认识相当清醒。太多的文人骚客,仿佛除了写作与习画,其他的事顾及很少。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进仕,正是他人期望发财的年代,而他却无暇顾及这些。当后人抽丝剥茧地打开他坚实的精神世界的闸门时才发现,凄美与惊艳——这样令人惊讶的精神果实,惟独没有蒙翳。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不是虚妄,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的君子已为数不多。很多人经不起物质的诱惑,他们只是在无功利的时候,内心才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
  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这不能不让我们去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路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业家劳心劳神,政治家殚精竭虑,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源溯流,从自已认定的精神家园中打捞成功的鱼群。最终他也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作者观照历史,评说古今,议论中外,正反对照,比喻说理,深刻地阐明了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努力地“打捞成功的鱼群”才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文章娴熟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得活泼生动,意蕴丰赡。文章叙事简洁晓畅,议论深刻警醒,抒情真挚深沉。其对史料的娴熟运用,对古诗名句的恰当摘引,对古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字里行间表现出的那种愤世嫉俗,坚守“自我认识”,不为他人期望所左右的坚韧与豁达,更是令人叹服。
  山水的挫折
  云南一考生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地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戒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亮点透视]
  本文运用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
  致和珅的一封信
  甘肃一考生
  和先生:
  近来无恙乎?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不忧其君,不虑其名,专事搜刮贪污受贿,弄得个脑满肠肥,却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先生性命。不但身死人手,家财散尽,白白浪费了先生许多精神,而且落得个千载骂名,先生若泉下有知,可曾有愧?有悔乎?
  先生当是明理之人,如何却因为那一点银子,便只看到了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呢?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为什么却没有忧虑民生疾苦的焦灼?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为什么却没有为国操劳的疲倦不堪?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原因吗?小生不揣冒昧,愿为先生粗做指点,一原旁观者之言,能使先生悔悟,而当戒先生之后来者。
  希腊智慧神庙庙门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先生之错,便在于此。认识自己不易,既要在别人的眼睛中看自己,也要用自己的良心去审阅自己,这个过程应当伴随你一生,一时一刻也不能废止。只有如此,才会心清神明,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会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
  其次,人应当在看自己的时候看到别人。先生之错,在于只看到银子和权力,既不审视自己,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殊为可憾、可叹。人之处世,得为立身之根,变为处世之本。有德者,如孔孟之圣贤,皆勤勉自修,此为看自己;一生致力于游说君主罢战休兵,仁政爱民,其根本还是在于看到别人疾苦而痛之于己心。有才者,如唐太宗等,亦深谙看自己与别人的道理,一方面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物阜民康。他们没有被名利和美色所遮住双眼,所以赢得了历史的赞许,人民的崇仰,千世万世为人们所称誉。
  能看到自己的人,和只能看到别人的人,都是凡人,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人,方是圣贤。奈何先生只看到自己,却熟视无睹别人,是以身死名裂,当不宜怨天尤人。
  愿先生早日转生,重新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之人,以洗先生之污浊,得后世之赞誉。
  「亮点透视」
  这位考生选择了自由度较高的书信体,直接和人“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颇有几分胆识。和珅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给他写信,看似荒诞,却又有几分“真实”。作者指出,和珅之所以“身死人手,家财散尽,落得千载骂名”,其主要原因是:一、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而无其他;二、“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显然,这些都符合话题的内容,可谓中规中矩。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珅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祭弟文
  湖南一考生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口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
  姨父性苛严,虽无才学,愿汝能读书,厚望于汝,而汝竟早夭,何以遂汝父之愿乎!吾尝教汝读书,习至司马光砸缸救人之事,吾言曰:“司马光有高人之行,有独知之虑。故后能成名。商君有言‘疑事无成,疑行无功’,处事须当机立断,为人不可狐性多疑。”汝疑而问曰:“砸缸虽智,然缸大皮厚,水浊又深。掷小石则不坏缸,掷大石则石亦伤人,且缸皮脱落,锋利如刀,不为上策。”吾故无言以对。汝父指汝而骂曰:“孺子不可救!书中圣贤岂有不合常情之理?只顾读书,余者勿论!”呜呼!今六年将尽,教育界主唱之“创新立异”
  方兴未艾,有汝之独特见解,而为长者所杀,悲夫!
  汝喜虫鱼鸟兽,天地山川,栽花种木。时时调护,倾注真情。汝裁数株凤仙于墙隅,自筑篱墙,引水渠以浇,且捉蚓以沃其土。待花开时,虽无清香,亦足以极目视之娱。汝父毁之。指汝而骂曰:“糊涂虫!不能读书惟务栽花成年之后何以成家?”汝忿忿而逃,采数叶蚕桑以回,汝父夺而撕之曰:“不肖子使我肝肠寸断!奈何不争如此,养蚕栽花,出自何在耶?”呜呼!汝父之倔,何不容一爱心之子乎?汝献爱自然行有人道,何为而见斥乎?如今教育之所倡“素质+个性,规范+创新”何为而悖其行乎?
  孔丘有言曰:“惟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愚兄不肖,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汝因抑郁而死,死于汝父之苛严。呜呼!国人之家教如此,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于世?商君有言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故有迥异之子,他人视之以为荒唐怪诞而斥之,不以理解,不以宽容,复如何以图教育之兴旺发达哉?
  爱弟之死,愚兄沉痛,然也有千万之子皆如此,何以胜其悲?不如曰:因势利导之,择善而从之。是教育者之责任也。
  呜呼哀哉,爱弟安息。
  [亮点透视]
  本文句段中多有“子”、“乎”、“者”、“也”贯穿,是典范的文言文章,但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和现代教育改革挂钩,揭示教育弊端,倡导创新思维与发展个性,两者结合很有新意。特别是文言文这一框架,使文章与众不同,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目光。
  江苏一考生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
  ———题记
  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亮点透视]
  此文的主人公是市长夫人。作者在市长夫人身上着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简略地介绍她“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只是写了她在听了孙老板要买画的事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然而,就这寥寥几笔,一位贤内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这就是构思的巧妙之处。仔细想想,在市长的家里,市长夫人一般也是不会跑到“前台”来的,然而,在许多事情上,她们却往往在“幕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看来,作者这般来布置人物,也是有生活依据的。
  我的自述
  江苏一考生
  我叫欢欢,是张局长家的狗,别看我不是人,可我在张局长心中的地位绝对高过他夫人,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种。
  全局的人都知道,张局长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爱狗。说得更准确些吧,就是爱我,宠我。正因为如此,局里的那些人“爱屋及乌”,成天到我家来给我送一些食品、饮料以及衣服之类的东西,甚至还有人说要给我找个女朋友呢!可我们张局长一概不收,同时把这些人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什么“这就是变相送礼,变相送钱,这就是腐败!”之类的话。反正久而久之,张局长廉政的美名就传出去了。
  唉,这些人哪知道,我是不吃中国食品,不喝中国饮料的,更不穿中国牌子的衣服,我全要进口的。人家外国就是好,做工比中国的细,质量比中国的高。衣服就更不用说了,穿在身上绝对舒服,反正一个字:爽!张局长对我真是出奇地好,我24小时跟着他,那才真叫形影不离呢。你说什么,睡觉?不是我跟你吹,张局长就是跟小蜜睡觉的时候,都把我带在身边,左边是小蜜,右边是我,他睡中间。
  什么?你说什么,张局长虚伪?你懂什么啊,这叫沉稳。懂吗,你!告诉你,有一次有一个什么长的官到我们家来,直夸我们张局长沉稳、敦厚。后来我听张局长说,市政府里就数那个人最大了。
  好了,不跟你这种人废话了。不过我告诉你们,谁要是再在我面前说张局长的坏话,我可咬人了!下面我还是给大家谈谈张局长的爱好吧。
  咱们张局长还爱纸!尤其爱有人头的红纸和有马、有虾的画纸。我常常趴在张局长的保险箱上看张局长在数一沓红红的纸,这纸上好像还有一个老头的照片,没想到张局长这么怀旧。还有,我老听张局长饭后对着墙上的纸说“大师到底是大师,徐悲鸿的马,好!齐白石的虾,哈,真不错啊”。反正颠颠倒倒就这几句,烦死了。
  噢,不好意思。一会我要去和我女朋友见面。我可不能失约啊。这可是张局长亲自为我找的,美国的。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做人就要做像咱们张局长这样的,要给人以山的沉稳和敦厚的感觉,这样就算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也没人会找你麻烦。汪……汪……再见。
  [亮点透视]
  这篇文章以童话的体裁,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角度,写的是“狗眼看人”,把一个虚伪、奸诈、贪婪的张局长,说成了沉稳、敦厚、廉洁的好干部;把他的贪污、腐化,说成是“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是作者对话题的一种个性化理解和富有创意的诠释——“狗眼看人”嘛,毕竟与人不同,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我快乐你快乐
  陕西一考生
  (一)我快乐,你不快乐
  考试成绩出来了,小明得了58分,全班倒数第一。
  下课了,满楼道都能听到小明的嬉闹声。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生气地问小明:“你考了全班倒数第一,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小明怯怯地回答。
  “知道,为什么还这么高兴?你是怎么想问题的?作为学生,考100分才是最大的快乐,明白吗?”小明无言以对。
  走出办公室,小明自言自语着:“我快乐,你不快乐,那么,应该让你快乐。”
  (二)你快乐,我不快乐
  考试成绩出来了,小明得了99分,全班第一。下课了,小明依然演算着数学题,表情木然。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微笑着对小明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终于考了第一!可看你怎么闷闷不乐呢?你不高兴,不快乐吗?”
  “考100分才是学生最大的快乐,可我没考到100分……”
  听完小明的话,老师露出惊喜的神色:“对!太好了,你要继续努力,考100分,小明真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我太为你高兴了!”
  回到家里,小明心想:“你快乐,我不快乐,那么应该让我们都快乐。”
  (三)我快乐,你快乐
  考试成绩出来了,小明考了90分,仍然是全班第一。
  下课了,小明翻开了物理书:“当分子间距离大于某一定值r.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某一定值r.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小明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这句话上。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和蔼地说:“最近有点松懈了,可不敢这样,要加把劲儿!”小明什么也没听进去,仍想着那句话。
  台灯下,小明盯着物理书上那句话,自言自语:“如果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时会怎么样?”突然,他眼前一亮:“对了,我就要这个r.!100分是个极限,是个目标,我只要在低分与100分之间找准让自己平衡的r.,在老师的要求与我的能力之间找准让自己平衡的r.,我快乐,老师也会高兴呀!”
  小明说:“我喜欢这一种思维方式。”小明又说:“我快乐,你快乐!”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别致的文章。作者取材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一些细节极具典型性,但材料经作者提炼加工,具有了浓厚的寓言意味,概括性很强,生动揭示了师生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第三部分中引入物理学中的r.概念,举重若轻,恰切地阐释了话题,显示了作者灵活的思维和良好的联想能力。v请分开v
  满分秘技六:立意务求深刻篇
  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诗词如此,文章亦是如此。好的文章应有所兴寄,否则一望到底,则清如开水,淡而无味。
  要善于感悟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同学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中;在面临同一个题目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富有“灵性”;感悟能力弱的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迟钝,没有感慨,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自然就会视写作为畏途。
  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辩证分析,自己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河南一考生的《自信和倾听》中,诠释自信与倾听,字字珠玑,描写深刻,让人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词优美,分析透彻,刻画深入,笔风有力,让人心悦诚服。结尾更是点明主旨,耐人寻味。飘逸的行文中,却收获到了深刻的道理。河南一考生的《第四回》运用陡转、对比、照应等艺术手法,精心构筑情节,揭示主题。对待别人议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两个有着相同遭遇的小人物的苦乐人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例文赏析
  以人为鉴知得失
  安徽一考生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诤臣魏征恨得咬牙切齿。
  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
  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
  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以理取胜的优秀作文,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引入事例,说明人们“想听意见,只能听到赞歌”这一现象。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运用修辞,使文章的收尾显得简洁有力。
  包  容(九)
  北京一考生
  包容,能使一种东西走向成熟。
  之于自然,它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于人类,它又是上善若水,有容乃大;之于文化,它又促成千古积孕,文化之厚重,源于其包容的一面。
  长江黄河,汲取了千百条溪流,是由积累逐渐走向壮大。当它以浩瀚而吞吐一切之气势流入大海,又有谁能察觉:它在自己往复曲折的路上,面对条条汇来的小溪,不分贵贱,无论大小,以它那包容的意识兼收并取,来者不拒。最终才促成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演义了上华的那种雄浑、壮丽,更重要的是,它的包容不仅使壮大,更使它成熟,当它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终点,它所流经的地方,生灵乍现。它也不再是刚形成的一条小溪——而是华夏大地上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母亲,更是一位以历史走来,见证生命初开的行者!
  一个常人,若能享受华贵,便是有物质财富。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当他有了包容一切的宽厚、达观,才真正称得上是有了精神财富,他的人生,才不浮泛。
  米开朗基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尊重达·芬奇,总是对他的一切充满敌意。但只有当他以自己的心境容纳了达·芬奇的才能之后,他的艺术,才真正获得开朗。一个人,若不能容纳,便只能像塞紧的口袋:填充的东西再多,也不过口袋的大小而已。米开朗基罗若不是及时领悟到包容的重要,我断言,他的艺术,也仅止于“大卫”而已!
  瑞士虽富,可它缺乏包容,也应缺乏了文化积累的机会。因此,数百年来,它并不被列入欧洲文化的长廊。它的首都伯尔尼不建机场,更是拒绝包容。我想,闭塞它的并不是历史,而是不包容。
  相反,巴塞罗那喜爱包容——流浪者大街说明一切。也正因如此,来自世界各处的文明相互切磋,摩擦间闪出了火花,而真正成熟的文化也由此一次次诞生。我想,也由是之故,巴塞罗那闻名于世。
  包容,不仅是胸襟,更是一种品性:自然界中,河纳百溪,海纳江河,所以才斑驳陆离,大象无形,它们以相互包容促成千古积蕴;人们相互包容,所以才取长补短,心灵互补;社会相互包容,所以文化衍生,文明进步。包容,你真像一座灯塔,引领着万物,走向成熟!
  [亮点透视]
  正象作者的论点“包容能使一种东西走向成熟”一样,作者行文中处处透露着成熟之美。首先是结构上的层层深入:包容之于自然,包容之于人类,包容之于社会。其次是具备了哲理深度:长江黄河在默默地兼收并蓄之后,成为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母亲,巴塞罗那诞生了一次次成熟的文化,所以,包容不仅是胸襟,更是一种品性。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孟邻)
  正确摆渡“帆与桨”
  河南一考生
  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如一棵同株相连的熏衣草,谁离开谁都活不了。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不仅要相信自己,擦亮自己的钢枪,吹响自己的号角,更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直奔成功。
  我们只是一味地盲从他人,必将庸庸碌碌地过去此生。就拿当年盛行于美国的“淘金热”来说吧。当年那么多人一股脑儿地挤向那埋藏金子的地方,却不能够自信,相信自己凭自己的双手也能成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金子”。但是,同样有少数人不盲从他们,这些人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些人思考:那些争着去淘金子的人,必定要过那条河,如果我们去做船的生意,则一定会发大财。他们就是这样自信地走向成功的。
  从古至今,没有自信怎么会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没有自信怎么会有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自信信怎么会有霍金的《时间简史》……
  总之,自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能夜郎自大,一味屏弃别人真诚正确的意见。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如果不是在自信的基础上,更注意接受其老师的正确意见与教诲,会有今天的成就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如果不是在坚守自信的基础上,更注意接受别人真正正确的意见,会有今天的骄傲吗?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充满自信的心理上,虚心听取教练的正确意见,会有今天的横扫劲敌,七连冠吗?……
  历史的敲响: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不是盲从别人,应该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当今社会上一些人肆意模仿那些偶然明星,不顾一切的追循潮流与时尚,他们不相信自己,不以自己为美,反把别人当成自己美的楷模,结果弄的自己整天心神不宁,不甘以自己真正的面貌来生活。他们的人生会快乐吗?我想未必,他们过于菲薄自己,依赖别人了。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就像一条船的桨和风帆,谁离开谁 都不复存在。
  同样,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一定能够最终完成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也要善于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善于借鉴吸收一些先进国家的正确经验,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踏步前进。
  朋友!你是否也在迷茫也在迷茫彷徨,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听从谁的意见。朋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带着属于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着属于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让我们瞄准前方,在自信的脚踏实地的迈步中,去虚心听取别人的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摆渡好自己的人生小船,驶向前进的彼岸。
  [亮点透视]
  文章依次把“自信”和“纳言”喻为:一棵同株相连的熏衣草;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只船的桨与帆,比喻贴切,又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两者的辨证关系。“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脚踏实地的迈步”“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才能“驶向前进的彼岸”,分析深刻、透彻,思辨性强。
  自信和倾听
  河南一考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些事情不是因为难以做到我们才相信自己,而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才使自己难以做到。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也就要做出很多选择——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就是这一念之差或许就导致两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实,自信和倾听就彷佛人的两条胳膊,缺少任何一条,不论是左臂还是右臂,他都是不健全的不能平稳前行的人。
  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倾听是心灵的雨露,能滋润出无穷无尽的神奇;倾听是大海的波涛,能翻起大浪滔天的巨澜;倾听是江河的洪流,能激起乱石穿空的壮观。拥有倾听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善于倾听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汪国真说:“我欣赏你,所以我肯定你,我不欣赏你,但我却不会因此否定你。”倾听也一样。假如别人的意见合理,你也应感激并认真地研究思考,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现在过于自信甚至自负,那么请静下来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你老是没有主见跟着大家走,那么请你相信自己,义无反顾地朝前走。
  风餐露宿,坎坎坷坷,迢迢征途,你以自信和倾听为干粮,性格的懦弱也会铸成如钢似铁的坚强;顶风冒雪,磕磕绊绊,茫茫前程你以自信和倾听为手杖,平淡的人生也会谱出瑰丽的乐章。
  上帝之所以没有给我们翅膀,是想让我们拥有飞翔的翅膀,假如你已有飞翔的梦,那么就赶快插上自信和倾听的翅膀。像雄鹰般在蓝天和白云间飞翔,与风雨搏击,成为勇者和力量的化身,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自信和倾听就仿佛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究竟怎样去解,判断式就在我们心中,如果你解对了,你就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亮点透视]
  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行云流水的文风,亲切自然的笔调,来诠释自信与倾听,字字珠玑,描写深刻,让人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词优美,分析透彻,刻画深入,笔风有力,让人心悦诚服。结尾更是点明主旨,耐人寻味。飘逸的行文中,却收获到了深刻的道理。
  第四回
  河南一考生
  她结过三次婚,可是三个丈夫都是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去世了。
  第一个死于车祸,身体被卡车压了过去,当他看到时就昏了过去。第二个丈夫得了一种怪病,最终也郁郁而死,第三个丈夫是在田里干活时突然心脏病发作死的。
  从此,她的事被村里人谈论得沸沸扬扬,然而还是村中的一位老太太说得让人口服心服:“她是克夫命,谁要娶了她,都会带来不幸。”这话也肯定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但她对此并不在意。从那时起,再也没有谁给她介绍对象了,也没有谁再敢娶她。
  不久,村中又听说她要结婚了,新郎是位外地的小伙子,长得很不错,听说俩人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吧,那男的硬是追了过来。
  结婚的那一天,她的家中来了不少村里人,不知是来祝福,还是来凑热闹,看稀罕的,在一阵鞭炮声中,人们纷纷涌入她家中,人们想看看这位新郎究竟是个什么人。
  村中几位老太太也来了,其中一位老太太趁新娘不在,将新郎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你快回去吧,你不能娶她的。”那新郎惊讶地看着老太太:“为什么?”“你不知道,她前面有三个都……”“我从来不问她这个。”新郎答道。老太太没有趣地走了,边走边说:“不出一年,保证不出一年……”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可是并没有出现什么,更没有出现人们料想的那种不幸。然而,这两口出双入对,甜密恩爱的幸福生活,却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到了第二年,这个令人注目的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人们这时才发现他们本来就不应该相信村中老太太的言语。
  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出门去散步,刚出门就被一位老太太拦住了。
  “这小孩真好!”那老太太说道。
  “认识——认识——”那老太太说道。
  她蓦地转向孩子的母亲,举起枯枝似的指头,慢慢地指着她说“我年轻时和你的命一样,我听信了别人的话,最终也没有第四回……”
  [亮点透视]
  考生用生活化的故事巧妙地演绎话题,并能运用陡转、对比、照应等艺术手法,精心构筑情节,揭示主题。对待别人议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两个有着相同遭遇的小人物的苦乐人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结尾老太太的话,可谓画龙点睛,显示了考生编排故事的艺术功力。
  祭孙悟空
  河南一考生
  吾徒悟空:
  自昨日闻汝丧,天旋阴风,地聚鹃啼,山哭水泣,吾心之痛,实不可堪。为师的为此文一为悼汝,一为警戒世人。
  汝,天地造化所生,又学于吾。汝名吾之所赠,汝艺吾之所授。吾遣汝去,实为炼汝。汝之所为,吾之所荣。地府得寿,龙宫得宝,八卦炉中炼出金睛,五行山下压出行者,西行路上八十一难炼汝成佛,汝之心志,强而又强。
  然自汝禅佛位,时移事易矣!
  汝忘汝为如来之大患,为除汝,计用无数,终未得逞。然如来深知,一物可灭汝。遂设西行取经一计,而使汝得封佛,既而以此物灭汝。汝之心志虽强,然亦不可抗于此物。自汝封佛,如来故纵汝,使汝之行事不依佛法,玉帝故媚汝,使汝之心志日益衰微。吾虽多次告汝,然汝不纳,以至累日而积心高气傲,盲目自信,过度自誉。汝知之否?自信,人立世之本,然过之,则为浮傲;既浮傲,则内火旺;内火旺,则气虚;气虚,则志微;志微,则心衰;心既衰,则形魂俱灭。如来灭汝之物,既为此也。
  夫人之立于世,二物不可缺。一为自信,二为纳他言之度。
  然观汝平生,初尚可,能自信,能纳他言,故而成汝之威名;然后世之事,实在令人心痛,汝亦自信,然过之;汝亦纳他言,然唯谗言是纳,忠言逆言置若罔闻,故而成汝之丧。
  汝,天地坚强之气凝集而生,尤不可御此,夫众人,何以堪?吾不欲众人步汝之后尘,而作此文。
  汝生于花果山,成于方寸山,而殁于灵山。汝寿合与天齐,而今早逝,实令吾悲,然汝之不争,实亦令吾恨。今以汝丧之教训,戒于世人。
  自信不可少,他言不可缺,事事皆有度,他言辨正邪,自信不浮傲,正言为吾学。知此二真谛,吾生不可缺。
  吾徒悟空,汝师可奈何?惟愿:
  汝所居兮,青埂之峰;
  汝所游兮,鸿蒙太空。
  汝既丧兮,吾谁与归?
  汝既逝兮,谁与吾从?
  渺渺茫茫,归彼大荒!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菩提祖师泣笔
  [亮点透视]
  考生以纯熟的文言行文,词汇丰富,语句流畅,情感真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一是采用易于抒情的“祭文”形式,以菩提祖师之口评价孙悟空,较之大量平板的议论,显得新鲜灵动,视角独特;二是一反对孙悟空大加赞扬的传统观点,虚构孙悟空殁于灵山,阐述“自信不可少,他言不可缺,事事皆有度”的道理,思想深刻富有启发作用。
  寻回失落的精神世界
  浙江一考生
  当你看到公交车上有一位小朋友主动让座位给老人时,你会投去赞许的目光吗?当你看到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把口香糖吐在地上时,你会去阻止她吗?当你……
  这些情况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早已司空见惯了,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赞扬那个小朋友,不会去阻止那个女孩,我们不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们麻木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雷锋精神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那个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资源丰富了生活。而正像大自然的许多规律一样,此消彼长,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多了,而人们的精神逐渐退化。无怪乎人们经常感叹:“如今社会尔虞我诈,生活太累!”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关于爸爸的故事,她说,有一次爸爸看见有个人骑车时书包掉了下来。爸爸便捡起书包追那个人,一直追了好几站路……那时,我觉得爸爸很伟大,下定决心要做得和爸爸一样。于是,每次大扫除我都一马当先,捡最脏最累的活干,尽管累,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这样做就会和爸爸一样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很傻,很可笑,但是,除此之外,扪心自问:那些儿时的纯真,儿时的善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脱下麻木的外衣,用一颗原始的、善良的心去体味,我会为自己的“傻”而感动,特别是如今,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傻”。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个人儿时都拥有一颗纯洁的、善良的心,只不过后来被虚伪、麻木束缚住了,只要挣脱开虚伪的枷锁,那颗原始的心就会回来。那么,我们在感叹“社会险恶”的同时,为什么不用心去对待社会,改造社会呢?
  好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那么一些用真心去对待社会的人,为了追捕歹徒而英雄牺牲的人民警察,几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默默地为这位英雄送行。人们泪流满面,是对他的同情?敬佩?赞美?我想更多的是对自己麻木的过去的悔恨,立志像英雄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英雄们,人们正逐渐褪去麻木的外衣,虚伪的枷锁。
  我们欣喜的发现,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努力地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在不断丰富,我想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应该此消彼长,而是应该相互促进,我们的社会正这样发展着,生活在如此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同样丰富的社会中,你难道不感到欣喜吗?
  [亮点透视]
  文章的作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向读者娓娓叙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现状。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如诗如画的意境,但本文贵在以真感人,以诚动人。“寻回失落的精神世界”让本文的主题得以升华,刻画深刻。文章立异准确,说理深刻、清晰,文风朴实,贴切自然,以感抒怀,无雕凿的痕迹。
  做个聪明人
  安徽一考生
  “相信一切的人和怀疑一切的人。其错误是一样的。”用塞纳克的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是因为在我看来,惟有这句话能够包孕我所要急于表达的意思。
  完全相信自己,就极有可能像《南辕北辙》中的楚国人一样,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所期望的地方。但丁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我看来,也不全是真理。几百年前,但丁在说这句话时,没想到后来一些明明做得不对却执迷不悟的人,也高举他这面旗帜,大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然后旁若无人地继续“南辕北辙”下去。我在此并不是有意怀疑但丁所说的话。而是作为一个看客,觉得有必要对但丁的话做一下“改造”,那就是“走自己正确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盲目听信别人,人云亦云,也好像东郭先生一样迂呆。狼就是狼,就算它夹起尾巴,藏起尖牙,它还是一副凶狠的德行。问题是许多人容易被“夹”和“藏”所蒙蔽或欺骗。一味听信别人的话,而不去考虑别人的话究竟是善还是恶,弄不好就会被“狼”吃掉。即便有的人做出很有主见的样子,但是本质上没有辨清“善”与“恶”的边界,所以还是属于盲从的一类。道理很简单,谎言往往披上真理的外衣,就想变色龙一样,让你难以判定真伪。更何况有时还有美丽的谎言出现——他不是故意的。正所谓圣人还有说“漏”嘴的时候。
  因此长就一双慧眼,做个聪明人,才能免遭被蒙蔽被欺骗甚至被愚弄的厄运。如此就应该像达·芬奇说的那样“应当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道理”。一个“耐心”,体现了思考的深入,这是炼就“慧眼”的第一步;一个“认真”,不仅仅态度的端正,更是反映思考的严密与周审;而一个“指责”,就更折射了一个人的德行,至少是涵养的修炼程度了。这三者构成了做一个聪明人的基础维度。
  我们常常身陷二难选择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双眼失去了高分辨力。谁不想走好自己的路?谁不想功成名就?问题是太多的假象迷惑了我们的双眼。拨开云雾见青天,只有靠真理的光芒。因此,保持对真理的高度热爱,即便我们身陷“陷阱”,我们仍然心明如镜。因为只有真理才能使我们彻底走出“完全相信自己”的偏直与“盲目听信他人”的迂呆。一个聪明人本质上是由于对真理的热爱促成的。
  [亮点透视]
谁不想做一个聪明人呢?但做个聪明人首先要彻底走出“完全相信自己”的片面与“盲目听信别人”的迂呆,惟有如此。才有可能促成一个聪明人的诞生。作者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形象鲜明地向读者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笔老道,颇见功底。刻画深入、细致、透彻,有理有据,让人受益匪浅。
  自信与谦虚
  江西一考生
  自信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反过来说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我们应当相信自己,假使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会取得成功。很多人不自信是因为自卑心理,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那么又能期望从别人那儿获得希望吗?所以我认为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听起来固然十分潇洒,但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诚然,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干扰。但当别人是真诚地向你提出建议时,我以为我们应当虚心接受。“满招损,谦受益”指的就是过度的自信会招致损失,而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则会得当好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长的方面,在能够自信并且善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前进中布满了荆棘。我们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转折。如何迈进每一步都要我们自己做出抉择。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必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无悔地走下去。“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彼岸的希望。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我们反对极端的想法,我们也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地认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仔细地思考他人的意见,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做到谨言慎行,坚实地迈出你人生的每一步,在不远处一定会看见彩虹。
  [亮点透视]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这是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而“谦受益,满招损。”是作者想要向读者阐明的另一道理:“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作者提醒大家的又一个理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鲜明而深刻,细腻而透彻,具有说服力。语言朴素自然,落落大方,亲切真实,刻画深刻而寓意深远。
  父亲的布底鞋
  甘肃一考生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向来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工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把学上出来。”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父亲读完了,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但这却使爷爷的心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这县城中学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愁了一晚上都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愣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袋米,有的提着一只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笑着说:“咱村祖上积德,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们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滑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了泥土地上……
  后来父亲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这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还要多替别人着想着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年纪,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以后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有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
  [亮点透视]
  乍一看题目“父亲的布底鞋”,以为和话题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且慢,读完全篇后,你就会觉得,这位考生写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的题旨恰恰和话题内容“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相吻合。
  “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本文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卒章显志:“人不能光活自己”,奏响了全文的最强音。
  左手·右手
  海南一考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     ——题记
  我问你:“一滴水,快乐吗?”
  如果你知道,滴水努力地扩了扩胸变成了海,做了几个俯卧撑于是澎湃起来——你想,他是快乐的。可是如果你认为一滴水长久地休眠在咆哮的波涛,你想,她是不快乐的。
  叔本华说:“事物本身是不变的,使它改变的是人对事物的看法。”
  年轻力壮的少年当(被)敌人关进了不见天日的死牢。敌人并非残下毒手,唯一惩处只是把他强行淹没在一片寂暗中。不出一个月,少年无疾而终。死时两目圆瞪,无光,只有深不可测的空虚荒芜。我们再来讨论少年的快乐与否显得有点残酷,但这告诉我们:没有了思想,快乐是妄想。
  思想是快乐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乐——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区别。
  还记得那个守天望天忧天的杞人,还记得那些钻进木桶里晒太阳的希腊先哲。他们一直都在思考,却一直都不快乐。今天当我们再谈“杞人忧天”、“犬儒主义”时,我们应该惊觉一记棍棒警敲我们后脑勺:思维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
  当我笔下的文字一一跳出,我开始端视快乐。今天的我们白天生活在阳光明媚色彩斑斓的青春中,无论是谁,他们都认为我们快乐幸福,事实上我们扪心自问,也确实如此,然而又常常听闻夜深人静时,许多青春的灵魂孤独地游走在快乐幸福之外,似乎那又是不快乐不幸福的。
  我们的思想像极了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雏鸟。每一个方向都存在着我们可能的足迹。我们就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中不断拾起或丢掉快乐。
  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不同意。因为我们有思想,懂得踏上不同的思维旅程去找寻快乐。
  有人说我们是“阿Q”的新新人类。我不同意。因为我们的新思想并非“阿Q”那般放肆不当。
  你以为我们思维怪异吗?
  你觉得我们快乐,不快乐?
  我们快乐,我们的快乐是灵动的左手。
  我们思考,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右手。
  当左手右手相遇,合适地交融,那便是诗意。
  [亮点透视]
  诗意是本文的形,哲理是本文的神,不敢说二者得以兼备,但不得不说雏形已现,因此可以说该考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精彩语句:“没有了思想,快乐是妄想。”“思想是快乐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乐——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区别。”“思维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我们就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中不断拾起或丢掉快乐。”等决定了思维层次不同,不需要老师任何赘言点评,考生严密的思辨性便跃然于纸上。
  思维解读幸福
  海南一考生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忧伤,或积极,或消沉……
  从亚当和夏娃的叛逆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赋于(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的身躯,更是那思维的方式。思维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快乐幸福就是改变思维的结晶。可怜的葛朗台,幸福与快乐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夺走了女儿的梳妆盒,夺走了女儿的幸福,而金子满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离他而去。改变思维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气里,需要用心去感悟,快乐并不是被踩到脚后的破口大骂。因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脚,脚被看重,那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让我们为远方的亲人朋友担心着急,然而我们为什么就不想想,或许他在远方生活得很好,快乐着,幸福着,这不是更好吗?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难道你能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再去官场上混一混,转换转换思维方式合流同污,不,那绝非陶君所愿。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
  我们生活,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快乐,更因为我们有思维,正如生活中本没有快乐与幸福,只不过是思维变换的人多了,也就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把握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吧,因为思维可以解读幸福。
  思维方式……快乐幸福……思维方式……
  思维解读幸福!
  [亮点透视]
  本文除了语言流畅、材料典型等优点外,最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在思辨性上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等是不多见的精辟之语,否定了阿Q式的愚人之乐,并以“有的放矢”作为自己的一些见解,虽尚显稚嫩,但也足可见该考生思辨能力高人一筹,较好地理解了材料中D网友的存在价值,体现了“幸人之幸,不幸的人是没有幸福”的观念。
  水,灵动的历史
  江苏一考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龙舟事”结束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流过历史……
  [亮点透视]
  河水流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千古兴衰尽在悠悠河水之中。作者以河为媒介,叙述了历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中国的发展史。一曲河南民谣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具有时代特色,提高了文章的立意。末段面对岁月河,以史为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读来余味无穷。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山东一考生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谁呢?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建议,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陈忠和取得了骄人战绩。
  然而,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我们在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与自我局限性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这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客观真实性,我们要相信别人。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有时是好的,有时则不是,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明智之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优秀语文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