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字和什么押韵,董姓女孩起名押韵好听配起来文艺点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鹿柴改写成散文.doc 6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鹿柴改写成散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鹿柴改写成散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
)。A?《吊魏武帝文》 B?《祭十二郎文》
C?《与宋元思书》 D?《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
2?吴歌、西曲是(
)中的两大类。A?汉乐府 B?北朝乐府
C?南朝乐府 D?唐代新乐府
3?下列作品篇目中出自《庄子》的是(
)。A?《齐物论》 试?开卷?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曹操《蒿里行》
D?黄庭坚《登快阁》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 A?《逍遥游》 B?《齐物论》 C?《盗跖》 D?《五蠹》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 A?《荔枝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游山西村》
B?《五蠢》
C《儒效》 D?《为政》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五古的是(
)。A?曹植《七哀》 B?杜甫《新婚别》
C?王维《山居秋瞑》 D?陶渊明《归园田居》
5?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A?《永遇乐》?明月如霜?B?《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C?《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D.《满庭芳》?山抹微云?
6?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的作者是(
)。A?姜夔 B?林逋
C?吴文英 D.张炎
7?著名的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
)的作品。A?睢景臣
)的词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人生普遍的悲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借对往事的追怀?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的追问。 A?晏殊 B?冯延巳 C?苏轼 D?李煜
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
)。 A?黄庭坚《登快阁》
B?崔颢&黄鹤楼》C?刘禹锡《西塞山怀古》D?李贺《神弦曲》
10.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C )抒发爱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
A?苏轼 B?陈亮 C?辛弃疾 D?陆游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诗人苏轼的作品善于阐发人生哲理?如其七律中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七绝中的《题西林壁》等。
绝句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雅丽精绝?《泊船瓜洲》可为代表。
13?刘兰芝是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中的女主人公。
14?宋代词人周邦彦的慢词艺术成就极高?《六丑》?正单衣试酒?是其代表作之一。
15.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出自汉代作家 司马相如 的散体大赋?作者借他们的口夸写了汉天子在上林苑畋猎的盛况。
16?《永州八记》是作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所作?是其最令人称道的山水游记。
17?南宋著名词人
常借助“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失意之感?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在七律方面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秋兴八首》和&蜀相》等是其七律的代表作品。
19?擅长慢词的宋代词人
描写羁旅行役之感的作品有些兴象高远?颇得文人士大夫喜爱?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20?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在古文理论上提出“义理?考据”和“
”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简析晏几道令词创作的特点。(1)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日恋情?感情深沉真挚。(2)将牢骚不平之气溶解在悲欢离合的题材中?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3)继承令词传统的表达技巧外?又注意吸取慢词的精神气度?用作诗的方法来填词。
22?举例说明词在声韵上的特点。(1)平仄上?不但讲究平仄?还讲究四声?每个字的平仄甚至四声都是固定的。 1816
(2)押韵上?用韵灵活自由?根据词牌的要求?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平仄互押?可以换韵。但每个词调的韵部都是固定的。
23?结合《史记》文本?简述你对“子长爱奇”的理解。(1)“子长爱奇”是指司马迁偏好记载奇异的人事。(2)选择性格行事奇特的人进行描写。(3)叙写人物的传奇经历。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4?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1)议论文?史论文、政论文具有纵横家气息?见解新颖?文势跌宕起伏。杂说、杂论叙议结合?论说透辟。
(2)叙事记游之文?①好发议论?常在叙事记游中阐发哲理。常打破各类文体的限制?随意而行?看似结构松散?实则是以胸中感受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千字文讲解_甜梦文库
千字文讲解
《千字文》讲解《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 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 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 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 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 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 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两句话都是引经,都 语出有典。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 改作 “天地玄黄” 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 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 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 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 典。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天的颜色是黑的, 地的颜色是黄的。 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 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 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 《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 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 状态的, 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 太极。150 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 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 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 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 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 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 “不 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 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 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 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 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 色, 是海洋的颜色, 日光照到海洋表面, 光线反上去, 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 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 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 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 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 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 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 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 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 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 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 都是炽热的物质。 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 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 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 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 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 《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 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 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 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 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 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 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 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 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 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 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 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此外, 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 宇宙中的质量、 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 30 万公里/秒,当运动速 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 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 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 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 也只是倒计时, 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 《金刚经》 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 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 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 不了。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 50 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 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 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 大约在 4000 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 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 是 500 万年, 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囤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 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 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 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 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 高长一丈, 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 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 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 日月盈仄。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 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 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 38 万公里,太阳距地球 1.5 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 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 叫做七曜,或七政。 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 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 十五是满月叫盈, 又叫望, 望者日月相望也。 每个月的阴历十五, 夕阳还没落山, 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 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 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 C 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 D 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 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 太阳,看不见月光了。 仄指的是日西斜, 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 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 一过午时就叫仄。 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人出门做事, 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麽是黄道呢?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 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麽会围绕地 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 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 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 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 都是一回事。 黄道一个周天 360 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 12 次或 12 宫。从子到亥,一 宫 30 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什麽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 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 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 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 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 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 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 同著作的。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 经和诸子百家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 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 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麽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 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 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 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 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 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 的星,向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 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 二十八宿。 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 西方天文学本有 48 个星座,以后希腊人又加上 40 个,总共 88 星座,都是根据 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等等, 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 28 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 “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象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 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我们是东方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永远不要忘 记我们中国人的发祥地。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 “奎 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 “斗牛女虚危室壁” 分成两组,一组象个蛇,另一组象个龟。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行到 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 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 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两句话联起来,字 面意思就是: 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 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 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 《易经》里说: “寒 来则暑往, 暑往则寒来, 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 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 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 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 (1.4 亿公里) , 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 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 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所以引出 28 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 28 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 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 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 有 40 万亿公里(4.3 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 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 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 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 雨云, 造成地球上的暴雨。 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 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 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 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 中国自古 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 12 州,大禹治水以后 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 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 叫做九州分野。 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 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 展出占星术,那是另 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 88 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 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 右摆动, 所以很好观察。 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 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 “璇 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 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 领先于世界的, 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麽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 是以农业立本、 以农为主的国家, 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 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 人们务农。 中国的天文历立法, 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 以太阴记月, 太阳记年。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 360 度,运行 365 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 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 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 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 30 天,远地点时是 29 天,平均是 29 天多一点。这样,一 年加起来是 354 天,按照太阳历算是 365 天,中间差了 11 天,这就叫闰余。闰 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 子说: “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 11 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 33 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 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 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 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 节气中 有 12 节、12 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 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 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 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 了 30 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 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 365 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 365 天又 5 小时 48 分 46 秒,多出的 5 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 24 小时了,多出一天,必 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 年的二月 28 天,闰年的二月 29 天。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 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 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 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 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 年绕天一周,每年行 30 度,为一个岁次。用 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 就是“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 际的物候, 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 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 调整了。什麽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 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 是 4,一个是 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 没有定调。怎麽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 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 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 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 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 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 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 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 调;同时可以定时 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 六吕。 六律第一个是黄钟, 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 所以音乐里有黄钟、 大吕之说。 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 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 729, 再减一倍,得数是 364.5(729÷2 =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 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 365 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 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论就要看《汉书&律历制》,就不 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五语能说明白的了。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 气下降为雨”。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我们的地 球,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吸热,晚上日落以后再散热。地气是热的,它往上散的时 候,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夜晚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 结成霜了,特别是到了白露、霜降节气的时候,完全变为白霜。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 凝也”的话。履霜,踩到霜了,你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了。阴始凝也,阴气 开始凝结了。这是告诉我们,看到霜,就要想到冰;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要想 到它应有的结果,不想要恶果,就不要造恶因。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这两句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 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现代科技证明它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可以长久保存不变 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 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 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 沙江。 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 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所以有 “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 通的石头,冰凉邦硬。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 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 的玉先破碎,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的第一大山。 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 其中的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 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 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 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同时它又是传说中神仙 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据传就在西昆仑之上。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身发”在此处,指代我 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一部分是 精神的“五常”。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 “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 我们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 元素构成的。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 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 态、液态、气态,这和经典物理学说的一样,物质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形式。 固态用地来代表, 液态用水来代表, 气态用风来代表。 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 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 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 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整个第二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如果你真的明白了五常之德,中 国文化的核心你就抓住了, 所以说 《千字文》 用字不多, 却勾勒出一部完整的 《中 国文化史纲要》。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 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由 曾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的,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孝”字。孔子在《孝经》 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 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用 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 能够所有,谁还愿意早死呢? 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弄坏了就没有办法还了,所以这里才说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恭惟连用(也作恭维), 是个贬义词,有曲意奉承,讨好对方的意思,与古汉语截然不同。鞠和养的意思 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 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四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 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 只有谨慎小心地爱护它,怎么能轻易地毁伤呢?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全球的人口有 56 亿,人数虽然众多,无非只是一男一女而已。人的性别虽有不 同,但所具有的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格,做人的资格, 离开了五常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毕竟还是有所不同,表现在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女慕 贞洁,男效才良”。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子要羡慕、爱慕的是贞与洁, 自古女孩子起名字叫贞、洁的很多。 我们开篇就强调,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是先秦 的文化。先秦诸子的学说,无论孔孟还是老庄都是精纯质朴,绵软甘醇。秦汉以 后的各家都自由发挥,掺糠使水,早已不是诸子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唐宋以后, 对妇德女道更是歪曲得可以,只贞烈牌坊,就不知苦害了多少女子。砸锅的是孔 家店的伙计,但坏账算到了老板头上,孔孟真是冤得很。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 正不正,就曰问贞。后来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 不移。《易经》又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 洁是干净、 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就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 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贞既为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正”。谁止于一?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 正,能守正,就是有贞。不是老公死了不再嫁人就守贞了,心里乱七八糟,一点 贞也没有。 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有才的人是才 子。 良是指一个人有德,有良心、有德行才叫良。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所以 男子起名字叫才、良的很多。历来的规律就是,有才的无德,有德的无才;既有 能力又有品德,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 这样不但我们自己一生平安, 还可以遗德给子孙, 保子孙荣显。 我们自己吃点苦, 但能保证子孙后代超过我们, 这有什么不好呢?相反,如果我们这一生只求才不 积德,一定会恃才傲物,目空四海,结果是天怒人怨,下场会很惨,这样的例子 太多了。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 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 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这也 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 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说的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 之”。别人的得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得能也不能够忘记。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孔子在《论语& 》中说:“德之不 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一个国家、一 个社会在动荡的时候,有四件事是最让人担忧的。第一是人不讲品德的修养,也 就是不积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第三是明明知道应该做 的事却不肯去做;第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 担忧的。圣人的一生都活得很累,悲天悯人,我们今天只有“知过必改”,才能 对得起他们的教诲。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罔” 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 不要的意思。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 第一, 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 当你手指别人的时候, 只有一根指头指别人, 三根指头却指向自己,到头来受伤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别人。第二,不要依 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圣人造字早就告诉我们,自大念臭,有味儿了。再加 一点,就是 “臭”,臭不可闻。《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 无凶,那就是“满招损,歉受益”的谦卦。 陈抟老祖在《心相篇》里也说,“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 乎性命”。爱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功名很难有所成就。这对科考时代的读书人是 大忌,因为满招损,这是天理。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自己的身心性命很容易 受到伤害,因为自己削自己的福报。 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如有“恃强凌弱”的成语。信使可覆,器欲难量。“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 为强调“信”字, 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 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 “信使可覆”这句话, 出自 《论语&学而篇》 “有子曰: 。 信近于义, 言可覆也”。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 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 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 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 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 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 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 俗语说, 侯王颌下能跑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 心小量窄的结果, 必然是嫉贤妒能, 这样的人不但薄福, 而且下场很不好。 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 “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 先要看心量。 心大意大, 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 你就能“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心小量窄, 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 最后孤家寡人、 形影相吊, 这是一定的道理。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这两句话属于用典,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 墨指的是墨子, 《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 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努力,也恢复不了 生丝的原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 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 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诗篇,赞美了小羊羔毛 皮的洁白。 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 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 《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两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 《诗经&小雅&车辖》 一篇中有诗句,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说的是贤德之人, 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 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 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尚书》里面有 “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 形容我们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 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 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这是对“克念作圣”一句,原汁原味地解释。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这两句话着重讨论了德与名、形与表的两种关系。 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人没有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你说不想,那是因 为你没有条件与机会,一旦机会来了,看你想不想。人求名利、求好的果报,就 应该种好的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 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我们反过来,倒果为因,只求名利,不管德行,那 是缘木求鱼,哪里能求得到呢?古人说,德是摇钱树,信是聚宝盆。有了德才能 童叟无欺, 有了信才能货真价实, 这样贸易, 你不想发财都不可能。 孔子说: “善 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系辞下》 由此再进一步要明白道与德的关系。德者得也,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前面三 千字为道经,后面二千字为德经。道为理体,譬如我们出门之前要看地图,定好 方位,然后开车出发,就是德,不去永远没有德。明道不行道,永远不会有德。 道与德很难兼得,有道的人没德,有德的人不一定有道。一个得道的人,一定是 道德兼备,否则的话,“有道无德,必定招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不积功 累德,一味地盲修瞎炼,一定会走火入魔,因为你修行没有资粮。外表上装模作 样,实质上弄虚作假的人,内里一定是空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道。 形与表又是一对,这里的形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都包括在内。心正 才能身正,身正了,你的仪表、容貌才能自然端正。人的形体健美、容貌姣好的 根本在于心地,整容、化妆是没有用的,起码不能长久。所以善良之心能将人变 丑为美,歹毒之心会使人面目狰狞。有兴趣的人,可以读读陈希夷的《心相篇》, 其文着重谈的就是心与貌的关系。 为什么形端就能表正呢?这就谈到诸子百家里的《管子》。《管子》是中国历史 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谈管理学的第一书,现代管理学上自以为是新发现的东西, 都可以在《管子》中找到有雏形。管子是齐桓公的首相,他通过发展经济,帮助 齐桓公富国强兵,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诸国之首。《管子&心术篇》中说:“形 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必得”。管子认为,人的 身为馆舍,德如贵宾,馆舍不打扫干净,就不可能留贵宾常驻。为了留住“德” 这个贵宾,我们的身体,这个馆舍就一定要端正。形体端正了,内心的德建立起 来了,仪容仪表自然而然就端正了。 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德行建立起来了,声名自然会树立; 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 虚堂是空屋子,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我们都有虚堂习听的经验,一间空屋子里 面的回声很大,在一个角落讲话,另外的几个角落里都能听到。 祸福两句话出自《易经》。《易&坤&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 之家必有余殃。”庆是吉祥、喜庆。有余庆是福泽绵长,这是积善的回报;有余 秧是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两句话重点讨论了善与恶、福与祸的因果关 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因果次序一定要分别清楚,千万不能倒置。 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你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 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会有祸?因为恶积, 是小恶的不断积累。 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 所以“福将至, 观其善必先知之; 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 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 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 有人会问, 为什么前面两句话, 由“空谷传声”又突然转到“善恶祸福”上去了 呢?表面看起来, 好像二者之间没有联系, 其实前后四句在语义上是紧密相连的。 “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声音?都是发 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 如果你不出声, 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人的祸、 福都是自己招感来的,就像自己在山谷中呼喊,听到的是自己的回音一样。一切 因果都是自作自受, 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所以 《太上感应篇》 的第一句话就是,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此外,太空有放大效应。我们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不一样,被放大 了很多倍。同理,一个人造的善恶之因很小,但变成果报的时候会放大不知多少 倍。明白了这个宇宙的基本定律,我们就再也不敢起恶念、做坏事了。相反,举 手之劳的小善要多做, 因为将来的福报会成倍数地扩大,好像高利率的储蓄存款 一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四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 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 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 福庆是乐善好施的回报。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这两句话是引用《淮南子》上的话。《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 寸之阴”。璧的本义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环,以后将上等的美玉称为璧。直 径一尺长的璧是非常宝贵的, 不是有“何氏之璧,价值连城”的故事吗?但是这 里却说“尺璧非宝”,是与谁相比呢?与光阴相比,与时间相比较,一尺长的美 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但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故人为什么将时间叫做寸阴呢?时间可以用尺子计量吗?古代的计时工具中有 一种叫日晷, 日晷是一个石头做的上面有刻度的盘子, 盘面上有一颗垂直的铁针。 石盘上面的刻度非常复杂,分为好几层,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 地球自转的轨道也是椭圆的。 四季的日照强度和高度都不同,落在日晷上的阴影 也长短不一。当夕阳落山的时候,阳光在日晷上的阴影只有一寸长,夕阳落山是 瞬间的,一下就落了,如不抓紧时间,寸阴就没有了。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 金”的成语。 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在竞逐、奔走,竞字的本义是争竞、角逐和比赛的意 思。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从这几句开始讨论五伦,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 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 不能脱离的基本关系。 人性之中要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人心之中要明五伦之道。五常是天道,五伦 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 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 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智慧;能将事 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 会秩序的总称,知道长先幼后,孔融让梨,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人的天性对 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伦常秩序,现代人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 不乱呢! 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 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的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 古人称自己父亲为“家严”, 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下面对应的子道就叫孝 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的发挥,都 是对这个字的解释而已。 懂了孝这个字, 就算“明道”, 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 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孝是个上老下子的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我这一代算 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就叫孝。 祖先积累的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不讲孝、不尽孝 的人就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 这个损失不仅仅是你一代人的事情,你的子孙万代 都会因为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罪责就背得太大了。 把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的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 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 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的道理。 资父事君的意思是资养父母、事奉君王,原则要求是两个字:“严”与“敬”。 严是一丝不苟,敬是恭敬、诚敬,恭在外表, 敬在内心。孔子在《孝经》里面说: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强调了奉养父母、侍奉君 王是一样的,都要一丝不苟,虔诚恭敬。汉语里自古孝顺二字合用,孝指内心的 诚敬,顺指言行上不拗父母之意。内无诚敬之义,言行再顺,“孝”也是一个空 壳。孟子形容这种孝身不孝心的孝,与养肥猪没有什么区别。一个人爱父母,这 很好,但如果内心不敬,这种爱就不会保持长久。孔子也说,爱父母如果是空心 的爱,那与养宠物(犬马)没有什么不同。你对你的宠物也很疼爱、很关心,但 有诚敬之心吗?显然没有。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这两句话是《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与“臣事君以忠”两句话变化而来的。 强调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尽你所能去做,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忠于君主 要能不越本位,一心一意,恪尽职守。君不是仅仅指帝王,你的领导、你的主管 就是你的君。 忠的意思是全心全意、 恪尽职守。 忠字的象形就是方正不偏的一心, 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地把本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叫尽忠。 有人将“忠则尽命”,解释为“忠于君主要能不惜生命”。孔子、孟子都反对这 种没有理性的愚忠,把命搭上要看值不值,是不是“仁”“义”之所在。帝王要 胡来,忠臣当然要权,劝了不听就算了,凭什么把命搭给你?所以我对这句话的 解释是:忠于君主要不超越本位,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孔子说过“命者名也” 的话,命就是一个人的名分、一个人的本分。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素位而行, 不超越自己的本分, 才有功德。 越位行事, 劳而无功, 所以孔子才说“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不是自己本分内的事,不要过多地干预,知道多了烦恼多,不是自 寻烦恼吗?做人首先要明理,要有智慧,没有理性的愚忠、愚孝是不可取的。 中国老式住宅大门的门心对子都是这样两句话: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孝子 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那是不可 能的。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 中选拔,叫做“举孝廉”。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孝廉”出身,曹操是一位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白脸奸臣的形象是小说家塑造的,不是历史事实。临深履薄,夙兴温酢这两句话是“资父事君”的具体原则和方法。临深履薄是事君之道,夙兴温跏 资父之道,二者都是严与敬的具体体现。 “临深履薄”出自《诗经&小雅&小F》一篇。其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面对着悬崖深渊,腿肚子转筋;走在薄薄的冰面上,咔咔声不断,心 惊肉跳。古人做人处事、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因为古人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的道理。一句话一旦说出来,再想收回去就不可能了。人所以长了两只眼睛、两 只耳朵、 一张嘴就是让你多看多听少说。 行为上也是一样, 一定要谨慎、 又谨慎。 事君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 除了开国立基的前几代帝王,后代的职业帝王往往都 有心理障碍。因为这些职业皇帝,文不及文臣,武不及武将,反而要指挥这些文 武百官,处理连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自认为受到戏耍,所以喜怒无常。做臣 子的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弄不好还要祸及九族,能不战战兢兢吗? “夙兴温酢笔恰百硇艘姑隆庇搿岸孪酢绷骄浠暗乃趼杂铩Y硇耸窃缭缙 床,夜寐是晚点儿就寝,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 抑》,诗曰:“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维民之章”。古代夙兴夜寐的标准是先于父母而起,迟于父母而睡。 早晨父母还没有起床,做儿女的要先起来;晚上父母睡下了,做儿女的才能睡, 早晚两次要给父母问安,也就是《弟子规》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有点医 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早晚两个时段是人体基础代谢和激素分泌水平变化的峰值时 期, 老年人最容易发病、 犯病, 所以子女要于早晚两次问父母安, 看看健康状况。 现代社会是乾坤颠倒, 父母给子女问安, 父母早早起来, 打扫房间、 准备好早餐, 然后子女才姗姗而起。真心疼儿女的老人,就早点睡、晚点起,因为你不睡儿女 就不能睡,你 3 点钟就起来折腾,你儿子得几点钟起床呢? 温跏嵌熳⒁夥篮E奶熳⒁夥朗罱滴拢簿褪恰兜茏庸妗分小岸蛭拢 夏则酢钡囊馑肌 《二十四孝》故事里就有“黄香扇席”,黄香九岁就能够在暑 天为父母扇席,冬天用身体给父母暖席。现在有冷气机,用不着扇席了,但我们 对父母的孝心与亲情应该与古人是一样的。似兰斯馨,如松之盛。一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修养象兰草那样的芳香,象青松那样的茂盛。 兰在这里指的是兰草,不是兰花。兰草的学名叫泽兰,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可以入药,开紫红色花,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代用于熏香。《易经&系辞》 里就有“其臭如兰”的形容。馨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多比喻人的德化远播、声誉 流芳百世。 一个人的德行可以感染人,象香草那样香气远播;同时真正的德行能够耐霜雪, 经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 荀子说过,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谚语中也有“疾风知劲草”的话,在中国的西北,冬天大风一起, 百草枯萎倒伏, 只有一种草高高地迎风立于山顶之上,这就是中药里面专治风湿 病的独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这两句话自勉,自立利他、成己成人。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这两句话是紧承上面两句所说的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 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周流不 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 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人 的德行可以经父一代,传至子一代,以至子孙万代,遗传的通道就是孝道。子孙 尽孝就可以享受祖先积累的福德,后人不孝,这个通路就断掉了,因此问题出在 我们这里,与祖先没有关系。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 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 100 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 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 1052 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 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 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潭水澄净,可以象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 表。 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该以此为鉴,在此基础 上再建立起子孙后代自己的德行, 这样一代一代传续下去, 才叫做“川流不息”。 我们现代人不讲孝,也不相信有孝道。我们当中有几个人能记住自己父母的生 日?这个祖先之德的“川流”能不息掉吗?地球上的江河能不干涸吗?我们能 有定力而不浮躁吗?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两句话出自《礼记&曲礼》。《礼记》上有“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的语 句。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 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草 草。 “言辞安定”是说,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 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 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 是“俨若思,安定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讲究一个“礼”字,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典章制度统属 礼的范围。传统文化中的礼的核心是一个字“敬”,有敬方有礼,有心才为爱。 没有诚敬之心,礼再多也是形式,不但一点作用没有,人反而因此变得越来越虚 伪。 礼既然是协调社会秩序的总则, 其中心就不能离开诚敬, 所以孔子在 《论语》 里说: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无不敬”。笃初诚美,慎终宜令。马跑得很慢叫作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如有笃爱(厚爱)和笃交(深交)的 用词。初是指一件事的开端。任何事情,无论修身还是求学,有好的开端固然很 好,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就更属难能可贵。 慎终是“慎终如始”的简称,令也是美、善的意思,例如有成语“巧言令色”, 就是说好话,装笑脸。人做事虎头蛇尾的多,开端很好、决心很大,但没有三天 的热乎气就凉下来了。老子也说:人往往是功亏一篑,常于“事几成而败之”。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修道,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哪里有不 成功的道理呢? 注意这两句话的修辞特点,笃初对慎终,诚美对宜令。诚、宜均为肯定副词,诚 有确实、的确的意思;宜有当然、应当的意思。 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 任何事情,有好的开端确实很好, 能够慎终如初,坚持到底就更为难能可贵。荣业所基,藉甚无竟。 为什么我们要“慎终宜令”呢?原因就是这里的两句话。 荣业是荣誉与功业的简称。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汉书&陆贾传》 文中有“名声籍甚”的话。 我们为什么要慎终如始,为什么要小心谨慎的做人? 因为这是我们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 有了这个根基, 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 但是这个荣业的基础在那里?“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谈的“德业 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我们一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如果能够把 它发扬光大下去,我们和我们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 竟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从音、从人。竟字的本义是一曲音乐演奏完毕,引申 义为结束、完毕。无竟就是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这里要注意“业”字的意义,佛法中业字用的很多,例如:善业、恶业、业障、 业报等等。但什么叫做业,如何才是造业,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在进行之中的时 候叫作 “做”事情结束以后的结果叫作“业”。只要做事就一定有结果,“没 有结果”也是结果的一种,所以善行造成善业,恶行就形成恶果,不善不恶的行 为就形成“无计”的业果。工业、农业、各种事业无不如此,以至于小孩子刚上 学也开始学着做“作业”了。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学优登仕”,是引用《论语&学而篇》里“学而优则仕”一句话,但这仅仅是 孔子说的半句话,完整的话是:“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与他 人讨论问题,一定要允许别人把话说完,只听了半句就大放厥词,批评孔子宣扬 读书做官论, 不是无知又是什么呢?后世对此句话的理解,几乎都是“学习成绩 优秀的做官”, 但是书读得好的人, 十之八九是书呆子, 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官呢? 孔子是圣人, 不会连这么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那为什么孔子说“学而优则仕” 呢? 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 作士。 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被挑选出来的士, 由国家出钱进行再培训, 学礼法、 学政策、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出优秀的出来为人群服务。这时的 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哪里是学习成绩优秀就 可以做官,这么简单呢?做官政绩好的人,又被选拔出来再培训、再提升,就是 “仕而优则学”。 我们读历史了解到,即使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社会,即使是状元、榜眼也不过 是进翰林院任职而已,至于做官行政,则要先从最基层的知县开始做起,一点点 积累经验。就是这七品芝麻官也要经过候选、后补多道手续才能捞着,终身不得 官做的人多得很。 摄职是先给你一个代理官职,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 处理。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即使是学优登仕的优秀人才,也还是要从见习、代理 等职位开始做起。谁敢把天下的治权,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毛头小子呢? 如果用白话翻译这两句话,大概意思就是: 学问优秀的能够出仕做官, 有机会行使职权参与政事的处理。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甘 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果实皮色发黑,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召南& 甘棠》篇。 周召伯,姓姬,名],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 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才 14 岁,无法主理 国事, 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另外 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 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 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 《诗经》中唱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 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来指 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 自古以来,这棵甘棠树到底在哪里,一直搞不清楚。最近有资料证实,在湖南省 永州市江永县有个“上甘棠村”,村人多姓周,据传是宋儒周敦颐的后裔。据上 甘棠村明代的族谱,《永明周氏族谱》所载:“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 证明了召伯是在巡视湖南的时候,在此甘棠树下休息。 “去而益咏“的意思是说,周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 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 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留下甘棠树不忍砍伐, 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乐殊贵贱,礼别尊卑。这两句话谈到了中国的礼乐,以及由礼乐牵扯到的贵贱尊卑的等级概念。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礼乐来概括。广义的 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 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政策 等等内容。 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 说过: “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作用在于和, 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 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那就“和”。子思 为此著了一部《中庸》,他强调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 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 心平气和才有健康。 过去中国人流行拜财神, 财神旁边就有和合二仙, 和气生财、 家和万事兴,没有“和”什么也办不成,什么也得不到。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 包括了现代的音乐、 舞蹈、 美术、 影剧等艺术形式。 狭义的乐指音乐。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 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 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 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 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象现代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非弄出个抑 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算完。所以我们要懂得古人设置礼乐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孔 子在《论语&阳货》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 孔子说:礼阿、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而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 乐啊、乐啊,不只是唱歌跳舞,而是要把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老实讲,中国的礼乐都是对己不对人的,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达到和 为贵的目的。礼象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如果你硬是要翻墙而过,也是 没有办法的事情。 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的歌曲都是低吟慢唱,是唱给自己 听的。乐器也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声音小而柔,是演奏 给自己听的,目的在调心。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孔子 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 人如果不自觉,文化与艺术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贵贱尊卑,那首先是由于我们的心理观念造成的。人的通病都是好高骛远,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卑贱了、看不起了。尊卑贵贱,首先是你 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 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 社会对自己的归类。 这种分类也是由一个人气质、追求的不同,自然形成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是自己 给自己划定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举例子来说,染黄毛、戴鼻环、吃摇 头丸的人, 恐怕欣赏不了贝多芬与莫扎特。谁规定的呢?是他自己的文化品味与 修养决定的,他们自己把自己划归为社会上的卑贱一类,又与他人又何干呢? 我们现在觉得做中国人可耻,为什么?自卑!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觉得矮人一 等。 为什么我们不如西方人?因为我们把自己的命根子丢了, 把自己的宝贝仍了, 现在变成穷光蛋一个, 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你能不自卑吗?西方人的长处在物质 科学,东方人的长处在人文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我们是炎黄的子 孙,黄帝是人文初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他的文 明古国都灭亡了。为什么?文化传承断了。中国之所以五千年来不亡国,是因为 我们的人文文化没有断, 只要有文化在, 国家忘了可以复国, 民族亡了可以振兴。 但是如果文化亡了,我们的民族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我们丢了自己的长处, 拿什么与西方人竞争,靠坑蒙拐骗吗?做这样的人,不用说旁人看不起你,你自 己都讨厌你自己,你能不自卑吗?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 天地人三才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 天道、 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 道之和叫保和,保和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由行为入手,真 正做到保和,才能达到中和;中和不丢才能恢复到太和,就是复本归元。故宫紫 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教给我们这个道理吗?懂了,你 就家和万事兴,夫妻和合生贵子;不懂你就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自己跟自己过 不去。 和合二仙是一对,此和就有彼合,有感就有应。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 睦。 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俗话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 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 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不是说,夫妇二人天天在家里唱卡拉 OK,男女对唱,那就错了。 “夫唱妇随”是半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是“妇唱夫随”。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 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就是指当着孩子或外人,不 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 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 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 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这两句是谈教育的原则,要将师教与家教结合起来。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 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古代的规矩是,父亲在外做事、挣钱养家,所以常年 不在家,只有到了年底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小孩子在家里的教育,主要由母亲 负责, 所以女人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 两项内容。 小孩子自降生至三岁以前, 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 母亲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母仪母教。世上先有孟母,然后才有孟子,周有三太: 太姜、太任、太姒,才有文王、武王、周公,才有周朝 800 年的天下。现代的妇 女都嫌丈夫挣钱少,不管孩子的教育,自己出去做女强人了,这个世界上哪里还 会有忠臣孝子呢? 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属于师道。传统教育的师道,老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化 性、立命,学做人,知识的传授还在其次。韩愈在《师说》里面提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教做人是第一的,不会做人,知识越多对社会的 危害性越大。师傅与老师的含义不同,一个师傅只对一个学生负责,一个老师可 以同时教十几个、几十个学生。 母仪是母亲的举止仪表,过去大臣给皇太后送匾额,都题写“母仪天下”,这是 恭维话,但也是劝勉的话,勉励皇太后做天下人的榜样,所以母亲在子女面前的 言行举止不可不谨慎。 教育必须是老师与家长联合起来,有些话只能老师说,有些话又非家长讲不可。 家教与师教象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所以《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 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现代人,将对子女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推给社 会,自己大撒把、坐享其成,这怎么能行呢?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这两句话是前面讨论过的,对孝道的第一圈拓展,将爱心扩展到自己的家人。对 待姑姑、伯伯、叔叔,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同样,对待侄儿、侄女也要像 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犹子,犹如自己的儿子,《礼记&檀弓》上说:“兄弟之 子,犹子也”,显然就是指侄子。 人非圣贤,不可能一步就做到大公无私。怎么办呢?就要一点一点来。孟子说, 分成三步来走:第一步“亲亲”,先关心自己的家人,先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做 起。把钱财施舍给外人,你舍不得,帮助自己的亲人总应该舍得了。第二步“仁 民”,关心同类人,我们都是人,是同类,应该互相帮助。第三步“爱物”,爱 护众生、爱护这个生态环境。 孔子说过,对父母尽孝是小孝,是孝之始;能够爱天下人、爱万物才是大孝,是 孝之终。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自己的爱 心拓展开来,就是贤人、就是菩萨。一步就做到“众生平等”最好,如果一下子 做不到,就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经常看到学佛的人,烦自己家里人,烦 自己的父母,反而跑到庙里去做功德、去供养法师,这就本末倒置了。父母是你 的两尊活佛,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是助你成道的活菩萨,是你的护法。放着 活佛不拜、活菩萨不亲近,反而向外跑,就背道而驰,大错特错了。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这两句话谈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 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怎么样的意思。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 的意思,因为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内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后 世多用孔怀指代兄弟和兄弟之情。 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 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 将名利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 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是谈的是五伦中的友道,交友之道。五伦之中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友道这一伦 不好理解。 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 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人在一生 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 但是,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 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 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朋友之道讲一个信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 真朋友。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讲一个利字,无利不早起。这种酒肉朋友 与此处讲的友道是两回事,一定要辨别清楚。 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朋友之间有过失要互相规劝, 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切磨是切磋琢磨 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 灸治病,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 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 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 分两,“投分”就是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他不听就算了,你作为 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 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切磋琢磨”这四个字, 本义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从昆仑山采来一块 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 少块玉。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 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 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 玉磋出来, 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是按照朴玉的形状进 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最后一道 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说是咱们俩切磋切磋;后 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自己琢磨琢磨。这两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共同研讨学问, 互相切磋劝诫,共同进步。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这四句话合在一起,讲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 首先说的是仁德。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 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 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中有“里仁” 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的事项空对空地 讨论, 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仁者爱人”, 有爱心, 能够爱人、 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是唐朝韩愈 说的,不是孔子的话。 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你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 爱字里面有心。简化汉字的爱,干脆连心也掏去了,更赤裸裸地告诉你爱是空心 萝卜,是假的,信不得。慈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 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 隐恻也称为恻隐,是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现,所谓“恻隐 怜人谓之慈” 《贾子道术》 。 ( ) 如果分开来解字, “痛之深为隐, 伤之切为恻”。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尽心上》) 做人的标准,以恻隐之心为首, 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这并不是孟子在骂人,事实确是如此。 孟子举了“孺子坠井”的例子, 一个人看到有孩子掉入井里,他瞬间的第一个反 应就是救人,根本没考虑是否有奖金、是否受表扬之类的条件,这就是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这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点。 造次的本义是仓促、匆忙,引伸义为草率、轻忽、唐突。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 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恻隐之心也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抛弃,就 是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说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余四德:信、义、智、礼。 节的本义为竹节,竹子可以被剖开,但其中的节不会扭曲,因此引伸义为气节、 操守,所谓“君子竹,大夫松”,说的是人应该有所守而不变,这里用节代表五 常之中信德。 古代朝廷的特使代表国家出访, 手中都拿着一根竹子做的“旌节”, 人在旌节在,以象征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西汉的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 被匈奴扣押,流放到北海牧羊 19 年,汉昭帝时才被迎回中原,苏武手中高举着 那根旌节回到长安,被传为千古佳话。 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 “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是孟子做人的标准之一,虽有敌军围困,但“义之 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真是威风凛凛,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的侠义之 士。 廉指一个人有操守,不苟且,在五常中代表“智德”。退的意思是谦退、谦逊、 礼让,是礼之德也。 此四句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俱全,但仁统四端,有了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 所以仁占五德之首。在很多时候只用一个仁字,就代表了五德,例如孔子在《论 语&里仁》一篇里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 子在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 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 于造次颠沛之间, 更是如此。 “颠”是狼狈困顿,“沛”是跌倒倾仆,颠沛合用比喻人的生活动荡困苦,人生 挫折困顿的状态。 这四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对人要仁爱,要有同情心, 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丢掉。 气节、正义、廉洁、谦逊这些品德, 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亏缺。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这四句话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眼”,是承接上文,讨论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五常 之德、奉行五伦之道之后的心理建设,也是我们学习如何做人的基本原则。 “性敬情逸”说的是,人的心性沉静下来了,心情就会安逸、悠闲;相反,如果 性不静,情不安逸,就会心动神疲。心念动了,精神就困倦、疲劳了。 “守真志满”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纯 真的本性和操守。 能够守住真常之性, 你的心志就会就会饱满。 如果跟着外物跑, 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被转移、被改变了。 这几句话的内容涉及到东方心理学,亦即心性学说的基本概念,如果对心性学说 不了解, 对这几句话里面讲到的性情、 心神、 志意的内涵, 就很难有深刻地理解。 传统的东方心性学说与西方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体系, 西方心理学偏重于研 究人的行为,根据行为研究人的心理,然后据此规范人的行为,制定防范恶行的 措施。东方心性学说不搞寻枝摘叶这一套,直接从根上动手单刀直入,直探人心 的根源:念头、欲望、思想,来研究人的第一动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来的? 以期从根本上切断它。 这六个字代表了六个不同的概念、六种不同的心理层次,一层比一层深。大体上 可以将其分为两组: 性情神是第一组, 心志意是第二组。 第一组是人的心理之根, 所以字用竖心旁;第二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字形用 底心。六个字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其中最活跃的是心, 心可以与其他五个结合,形成五种不同的心理:心性、心情、心神、心志、心意; 神可以结合三种:神情、神志、神意;情可以结合两种:情志、情意;性只有一 种,性情。 性是天赋的、天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性的表现形式 就是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体,依托于“情” 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与 同类进行交流。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形式,医学上叫做“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情是由性所发出的,性一动就发为情。子思在《中庸》里面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其节谓之和”。未发是性之未动,没有变为 情的时候,这是最理想的壮态,叫做中。这个中是上古时代的中原音,今天的河 南话里还是念做“种”(第三声)。 一旦性情发动,性变为情了,就要“中其节”,节是节骨眼、是关键、是物体的 连接点。中节就是要正中靶心,恰到好处,能中节就是和,和就不伤,己人都不 伤。人非圣贤,不可能没有情感,性一动就变为情感,既有情感就要发作、表现 出来。发作可以,但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孩子闯了祸,你骂他、打他都可以, 只要是恰到好处,他一定乖乖地接受,不会记恨你,这就是和。如果处理得过了 火,将孩子以前的过错、陈糠烂谷子一起翻出来,他一定不服气,因为你没有中 节。掌握这个火候,就需要智慧与经验。 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讲迷信的东西,纯阳之气谓之 神,纯阴之气谓之鬼。不是说神在天上、鬼在地府,神鬼统统都在你自己身上。 神者伸也,是生命活动的伸展和延长;鬼者归也,是生命活动的回归和结束。可 见,迷信是人类对自己生命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迷惑,是无知、没有智慧的表现。 心、志、意,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之所往谓之志,所往是你的心要向何处去。 我们经常说要立志、 要有志向, 说的就是人的心要有一个运动方向, 这就叫作志。 心之所发谓之意,发出来的、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就叫作意。研究字形,心上 有音就是意,心之音声不是人的心理活动又是什么呢? 前面已经提到,心是最活跃的,它是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动心就什 么心理现象也没有。 但什么是心?这是研究心性之学的基点, 必须明了什么是心, 才能彻底了悟一切心理活动的本源,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心之所发、什么是心之所 往。到底什么是心?我搞了二十几年才悟明白,所以我先不给答案,希望大家也 去悟,什么是心。我们在下一讲中再给出答案。 守真是保持住你的真常之性,真是真常,指人的本性、本源说的,道家有“返璞 归真”的说法。 这四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心性沉静淡泊,情绪就自在安逸, 内心浮躁妄动,精神就困顿萎靡。 守住真常之性,心志就能够充满, 一心追逐外物,意志就被改变转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这句话是这一部分的结语,也等于给第二部分下的结论。那就是,一个人只要能 够坚持高雅的操守,好运自然会来临,那里用得着向外面去求呢? 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高尚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与父子、兄弟、夫妇、 君臣、 朋友五伦之道。 能持五常之德、 行五伦之道, 才为此地所讲的 “坚持雅操” 。 但人都是正眼未开,不知正身求己,反而拼命地向外追求,希望福从天降,这是 不明理。理不明就无法行道,道不行就没有功,没功就没德,没德,福从哪里来 呢? “好爵自縻”一句,出自于《易经》,《易&中孚》里面有一句:“我有好爵, 吾与尔縻之”的话。爵是古代青铜制作的酒具,因贵族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爵器 也不同。后世把爵作为爵位、爵号、官位的总称,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禄、好运气、 好机会。 縻的本义为拴牛的绳子。拴马的绳子叫羁,拴牛的绳子叫縻,羁縻合用是牵制、 笼络的意思。縻字的引伸义为牵系、拴住,自縻就是自己跑来拴住自己,也就是 自修己德、自求多福,好运自来的意思。 中国人历来讲究求人不如求己,《易经&乾卦》里第一句话就说:“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自强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 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这两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坚持高雅的操守, 好运自会系临其身。第二部分谈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人。首先从人的两重属性开始讲起,详细论述身 与心、德与名的关系,指导我们应该怎样端正思想、修正行为,从而建立起自己 的德业。最后将重点落实在心性的修正上面,也就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 真志满,逐物意移”。如果真能够身体力行做到了,自然就会“好爵自縻”。 第三部分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这里从国家的首都开始谈起, 介绍与国家上层建筑有关基本知识和常识。这一段 文字介绍了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以及都城里面精美的建筑。 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一个是东京洛阳,一个是西京长安。洛阳号称是九朝古 都,历史上前后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定都。洛阳建都的历史,比长安还要早,是在西 周的时候开始建立的。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没有几年武王就病死了,由十四岁 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幼小不能理政,就由他的叔叔周公辅政。殷商的政权虽然 被推翻了,但前朝的遗老遗少等贵族还在,他们并不甘心服气。为了安全起见, 就在西周首都亳之外的洛阳建立了洛邑,然后把前商朝的贵族都迁到洛阳,以防 他们捣乱。 周平王的时候,西部的少数民族犬戎入侵中原,扰乱周朝,连“烽火戏诸侯”的 周幽王也被杀死了。继任的周平王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国都东迁到洛阳,史称 “东京”。以后的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以至唐朝初期也都将国都设 在洛阳,所以才称洛阳为“九朝古都”。 西京长安,简称西安,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中国的中心,所以是“十一朝古都”。 最早在长安建都的是西汉, 之后有秦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均定都于此。西安周 边有多处历史遗迹, 如东边的半坡村,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的遗 址,距离现在有 7000 年了。一个东京洛阳,一个西京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古 老、最宏伟的两个都城。 什么叫做“都邑”呢?“天子所宫曰都”,天子住的地方叫都; “诸侯所都曰邑”, 诸侯住的地方叫邑,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的概念。 中国的文化灿烂光华,故此称为“华”;中国的土地辽阔无边,因此叫做“夏”, 华夏就代表了中国。 京字甲骨文字形为高大的土堆,以后成为一个国家首都的专 用词。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这两句话描述了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背邙面洛”描 述的是洛阳,洛阳城背靠北邙山,南面是洛水。在古汉语中一提到背,在方位上 就是指北方, 一说面就是南方。 中国人讲究面南背北, 我们尚南, 以面南为正位; 西方人尚北以北为正位,同样的罗盘,我们叫指南针,他们叫指北针。古代的地 图都是上南下北,与现代欧式的地图反着,所以我们的居室也要坐北朝南,历来 的衙门口也都是朝南开。 为什么非得坐北朝南不可呢?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面南背北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之 位, 天子既居乾位有九五之尊, 天子的一举一动就要正大光明, 经得住南方丙丁火(阳 光)的直射,阳光下的影子要正,政者正也,自己正了,才能施政,所以“天子 无私事”。 “背邙”的邙指的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北邙山海拔 250 米,方圆 200 公里,既不 雄伟也不高大,但是由于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山上古代帝 王的陵墓多得数不胜数,历史上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在邙山几十 公里的主地段内,仅皇家陵园就有五处,分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 个皇陵区,埋葬着汉光武刘秀、蜀后主刘禅、南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 帝王,以及贾谊、班超、李密、薛仁贵、狄仁杰、杜甫、石崇、孟郊、颜真卿等 名流。古人有诗说,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一点也不假。此外,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辩论赛的口号文艺押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