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液体接种量种接种时菌球破碎对萌发有影响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萌发菌液体菌种生产试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萌发菌液体菌种生产试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阅读 4,218
阅读 7,101
阅读 7,426
阅读 10,499
阅读 4,113
2017年十一月
1314151718
2021222426
12345678910您当前位置: >>
>> 最新技术
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摘要: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了国内栽培最先进的液体深层发酵制种技术,代替了传统固体菌种生产方式,增强了杏鲍菇栽培的商业性。通过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初探,得出其在生产应用中某些环节与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模式存在着不同要求,现根据研究推广、以及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一下杏鲍菇及其&液体深层发酵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工艺流程,以期对生产杏鲍菇的菇友有所借鉴,对广大生产者及生产单位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杏鲍菇(Pleusotus eryngii DC. Ex Fr.)发生于伞形花科、刺芹属、刺芹枯死的植株上,所以又叫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及我国的新疆、四川北部和青海也有分布。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也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药用、食用、食疗于一体的大型优质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其菌柄和菌盖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 、&美味新秀&、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的美誉。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较高等因素制约了杏鲍菇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杏鲍菇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消费市场逐渐形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 尤其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应用,使杏鲍菇栽培生物学效益达到80%-100%,头潮菇产量提高17%,总产量提高4.25%,而且绿色环保,可以达到出口要求,甚至可以达到有机食品要求。相信假以时日杏鲍菇必将凭借其在口感、营养、保健、商品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取代传统食用菌的地位成为食用菌市场的消费主流。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盼食用菌界专家、学者、科技界专家及广大栽培户给予批评指正。
1.1、栽培概况
&& 1956年法国人Cailleux首先对杏鲍菇子实体的形成条件提出研究报告;Kalmar在1958年第一次进行了杏鲍菇的驯化栽培实验;1970年Henda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野生杏鲍菇,并首次在段木上进行了栽培;1977年Ferri首次成功的进行了商业性栽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进行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和栽培研究,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栽培成功。美国、中国、韩国、泰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始商业性生产。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目前国内外的杏鲍菇菌株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保龄球形、棍棒形、鼓槌状形、短柄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栽培中较为广泛。我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杏鲍菇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现在河北、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河南、山西等地开始了较大面积的商业栽培,目前在河南、广东、福建、北京、山西、山东、等地已进行了工厂化栽培。2002年我国杏鲍菇鲜菇总产量为7.2万吨,2007年已高达20.2万吨。
1.2、药用价值
&& 中医学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对胃溃肠、肝炎、心血管病、糖尿病、也具有一定得预防和治疗功效,并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可延年益寿,因此,被称为新世纪的健康食品,极受南欧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居民的青睐,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保健食品。
1.3、营养价值
&& 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组织细密结识,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 、&美味新秀&、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的美誉,其营养丰富均衡,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达40%,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还含有多糖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它可与肉类、蛋类食品相媲美。
1.4、栽培前景
由于杏鲍菇营养丰富、口感极佳,特别是其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香味,使广大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加之优美的形态,较高的耐储藏,耐运输性使其商品性大大增强。据了解,杏鲍菇目前仍是供不应求,预计随着杏鲍菇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销售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最低价格也不会低于平菇、香菇、滑菇的销售价格。因此,大力开发杏鲍菇商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1.5、经济效益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其液体深层发酵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具有投资省、出菇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其鲜品在日本市场上每千克售价20美元,国内市场每千克售价12-20元。一个菇棚占地0.5亩,投料5吨,种植1万袋,投资9000元,可产菇4吨,收入22000元,半年盈利13000元,相当于一年两季亩产400千克小麦,400千克玉米纯收入的20多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关键要掌握技术,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
2、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球形,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浅黄白色。菌褶延生、密集、乳白色见光易变黄。菌柄长5-20 cm,直径2- 8cm偏生至侧生,中实,棒状至球茎状,表面平滑,浅黄白色,无菌环;孢子椭圆至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2.2、生长习性
我国杏鲍菇分布于新疆、四川北部和青海各地。野生杏鲍菇常在春末夏初腐生或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形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的根上及四周泥土中。生态形状较多,各生态型的垂直分布完全不同,生活习性也有所区别。从不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采集分离的杏鲍菇菌株,生物学特性也不同。同一菌株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表现性状差异也较大。人工栽培时应尽可能地创造适合其菌株特性要求的环境条件,以夺取优质高产和高效。
2.3、生长条件
2.3.1、营养
人工驯化培育后的杏鲍菇菌株,可在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的培养基上生长,且产量高、品质优。经系统研究表明,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氮源,特别是氮素营养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所以,在一般的母种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蛋白陈、麦芽汁可使菌丝生长加快,长势旺盛。在普通栽培料中加入款皮、玉米粉、棉籽壳、豆秆粉等能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氮源含量过高,易造成出菇延迟。一般以不超过30%为宜。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碳氮比为60 : 1 ,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
2.3.2、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重要的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研究表明,杏鲍菇菌丝在6 -- 32 ℃ 范围内均能生长,菌丝生长适温20 --28 ℃ ,速度较快,粗细均匀,生长较为旺盛。最适温度为24 ℃ 左右,生长速度最快,浓白、旺盛.而温度6 --16 ℃ 和32 ℃ 时,菌丝能够生长,但速度极缓慢,长势也较稀疏。4 ℃ 以下和36 ℃ 以上均停止生长;温度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把长满菌丝的栽培袋放入栽培室,当温度在10--20 ℃ 范围内均能出原基。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2--15℃ ,在该温度范围内,只需7d 便可出现原基,原基即分化成子实体,而且形成子实体的数量最多。高于或低于该温度范围,原基分化时间延长,大约需10--15d ,而且形成菇蕾的时间也延长。杏鲍菇子实体生长的适温是10--18℃ ,当温度在10 --15℃ 时,子实体生长良好,菌盖正常开展,色深灰,菌柄粗长,产量高;温度在16--20 ℃ 时,能正常生长的菇蕾数较少,子实体色泽浅,呈浅棕色,菌盖开伞快,柄较短,产量较低;气温超过20℃时,子实体容易枯萎死亡,或感染细菌性软腐病。气温是杏鲍菇栽培成败的关键,温度低于8℃ 时子实体不会发生,高于21 ℃ 时,子实体也难于发生,即使原基出现也容易死亡。所以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和掌握杏鲍菇发生和生长的温度是成功地进行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2.3.3、水分(湿度)
在自然条件下,冬季刺芹、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翌年春天雪化后(5 月份), 杏鲍菇就会随着温暖的气候和刚刚化雪后的水分条件,很快地长出子实体。水分和湿度是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而基质的含水量是决定子实体发生的重要条件,只有含水量充足,子实体才能形成。菌丝在含水量45% --80% 的木屑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含水量在60 %一70 %时,运用液体菌种栽培拌料时培养料含水量不要超过65%,接种后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浓白、旺盛;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最佳为70%左右;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栽培料,含水量65%-70%更有利于原基形成和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需适当降低湿度,保持80%-90%为宜,以防病虫害发生和延长产品货架寿命。杏鲍菇较耐干旱,不宜在菇体上喷水,以免菇体发黄甚至死亡。生产杏鲍菇所用水质应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水质的要求(见下表)。
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项&& 目 指&& 标
PH值 5&5 & 8&5
总汞(毫克/升) Q0&001
总镉(毫克/升) Q0&005
总砷(毫克/升) Q0&05
总铅(毫克/升) Q0&1
六价铬(毫克/升) Q0&1
氟化物(毫克/升) Q2&0
粪大肠菌群(个/升) Q10000
2.3.4、空气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时期都需要新鲜空气。但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较高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菌丝生长。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以二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0 .03 %逐惭上升到0 .22 % ,能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用液体菌种栽培培养15-2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栽培包。原基形成和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0.03%为宜,否则菇蕾形成慢、畸形菇多.空气质量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见下表)。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项&& 目 指&& 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毫克/米3) Q0&030 -
热氧化硫(毫克/米3) Q0&15 Q0&5
氮氧化物(毫克/米3) Q0&10 Q0&15
氟化物(毫克/米3) Q7 Q20
氟化物【微克/(毫克/米2&天)】 1&8(挂片法) -
2.3.5、光照
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但营养生长的后期,适当增加漫射光,有利于子实体提早发生。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量的散射光,一般为200 -- 1000Lx (勒克斯), 光照过强,菌盖较大、易开伞,菌柄短小,光照过弱,菌盖变白,菌柄变长。
2.3.6、酸碱度(pH值)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管道平、黄毅的研究表明,培养料的pH 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食用菌菌丝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整个生活史的完成。因此,栽培杏鲍菇时务必使之在适宜的pH 环境下生长发育。不同的食用菌类型,其新陈代谢的酶特性不同,需要的pH 值环境也不同,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5- 6 。PH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杏鲍菇菌丝生长不良,尤其是较高的pH 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H 对菌丝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其原因是在不同的pH 环境中菌丝酶活性大小不同,直接影响到菌丝生物活动的强弱。另一方面,pH 胁迫影响到菌丝细胞渗透力,pH 过高或过底,都会影响外界溶液的渗透压,破坏了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到细胞的生活力.
3、栽培前准备
3.1、栽培场地
杏鲍菇栽培场地要求:A、要求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地域宽广、平坦、干燥、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保证水、电供应和交通方便、土壤未被污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B、栽培场地周边5 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100 m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发尘、发菌量高的地区;50 m内无禽畜舍、垃圾场和死水水塘等危害食用菌的病虫源滋生地;距公路主干线200 m以上。C、栽培场所为房间、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均可,使用前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进行灭虫和消毒为杏鲍菇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D、 各作业室、制种室、拌料装袋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房等要根据无菌作业的流程进行安排,做到及相连又相隔(生产单位或个人根据生产量大小自行调配场地设施)。
3.2、栽培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有:液体菌种培养器、磁力加热搅拌器,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锅、蒸汽锅炉、取暖锅炉高压灭菌锅、多用途原料粉碎机、原料搅拌机、冲压式自动装袋机、小型装袋机、灭菌框、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臭氧灭菌机、显微镜、单人手推车若干、大型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用于接种室及发菌室的空气灭菌、超声波加湿器、离心式通风机、轴流式通风机、制冷机组大型、潜水泵、封口机、豆浆机、保鲜膜加热包装台、真空包装机(用于加工杏鲍菇的真空包装罐头)、大锅两个(用于盐渍品加工)、小型货车、其它生产,生活设施等(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准备生产设备)。
3.3、栽培人员
如要运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进行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或大规模种植时需合理安排栽培人员。一般主要人员有:经理一名 (负责日常工作,选聘及管理人员,开支,对外工作,采购,产品销售等日常性事务,并参与协调技术问题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技术总监一名 (为技术总负责人,协调所有生产环节的技术问题,并监督各流程的执行情况及产品质量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财务人员一到二名 (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装袋组组长一人 (负责装袋组技术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装袋组组员若干 (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负责备料、搅拌配比原料,装袋,一般备料、拌料为男工,装袋为女工,直接对组长负责);灭菌组组长一人 (负责灭菌组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灭菌组组员若干 (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男工,负责灭菌,冷却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接种组组长一人 (负责接种的技术把关和人员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接种组组员若干 (负责菌袋接种,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女工,直接对组长负责);发菌组组长一人 (负责发菌组人员管理,工作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发菌组组组员若干 (负责菌袋挑选,感染菌袋处理,搬运等工作,一般为女工);出菇组组长一人 (负责出菇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出菇组员若干 (负责出菇管理,催蕾,疏蕾,采摘等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包装加工组组长一人 (负责包装加工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和生产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包装加工组组员若干 (负责采摘后鲜菇的包装,分拣及深加工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后勤组组员若干 (由经理直接管理,负责值班,保安,伙食,卫生,工具保管,设备维护等日常工作);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增加岗位设置,如在无需每天接种的情况下接种组和发菌组可合并为一组,拌料组和灭菌组也可合并为一组,具体实施应视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安排)。生产中每个岗位都对应了相应的责任,只有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负起自己的责任,严格按规定的要求生产才能达到好的生产效果。才能实现优质高产的栽培目的。
3.4、栽培技术
采用国内食用菌栽培最先进的液体深层发酵栽培技术,代替传统食用菌固体生产方式。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比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省时间40天以上,省人力80%以上,而且绿色环保,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达到出口要求,甚至可以达到有机食品要求。杏鲍菇液体菌种有以下主要优点:
A、生产周期短:液体菌种的应用,使栽培周期缩短,因而可增加栽培批次,提高菇房的利用率,其效益是使用固体菌种所无法比拟的,固体菌种生产周期需120-150天,一级到三级扩繁培养需60-90天,而生产液体菌种仅需10-15天,接种至杏鲍菇鲜品上市只需一个月左右,使栽培者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换生产方案,抓住季节迅速占领市场。
B、产品质量好:因菌龄短菌丝活力强,所以发菌整齐一致,出菇快解潮快,菌丝健壮、不易老化、纯度高,使菌种质量和使用率大大提高,产出的杏鲍菇品质优良。
C、污染小:菌种萌发快数量多,杂菌无生存空间和繁殖时间,染杂菌率降低,因此,基本不用农药,产品符合绿色、无污染要求。
D、接种方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一小时可接1000袋,生产成本低,因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工艺要求,改善了劳动条件,所以,菌种成本平均降低了50%,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但使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成为现实,还将大大提高杏鲍菇的生产效益。
E、用液体菌种生产杏鲍菇生物学效益可达80%-100%,头潮菇产量可提高17%,总产量提高4.25%,由于产菇集中,利于市场销售。
3.5、栽培季节
杏鲍菇栽培季节的安排非常重要,安排的好,能正常出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安排不当,出菇期遇上高温,则很少出菇,甚至绝收,长期处于低温也不利于出菇。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以秋季栽培较为理想。杏鲍菇栽培季节的安排主要根据出菇的温度要求来确定。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大体在10~18℃。我国北方地区一般8月底或9月初接种栽培袋。工厂化控温控湿菇房,可周年安排生产,四季都能够出菇。
3.6、栽培主、辅料
杏鲍菇栽培原料必须符合农业部颁布的NY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一般生产中选用的主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玉米秸、高粱秸、豆秸、花生秸、等农作物秸秆皮壳;甘蔗渣、糖醛渣、酒糟、醋糟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辅料包括:麦麸、米糠、饼肥、玉米粉、大豆粉等亦要求其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化学添(详见下表)加剂适量。
化学添加剂
添加剂种类 使用方法
尿素 补充氮,0&1%-0&2%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硫氨酸 补充氮,0&1%-0&2%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氰胺化钙(石灰氮) 补充氮,0&2%-0&5%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磷酸二氢钾 补充氮和钙,0&2%-0&5%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磷酸氢二钾 补充磷和钾,0&05%-0&2%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石灰 补充钙并有抑菌、稳定PH作用, 1%-5%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石膏 补充钙和硫,1%-2%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碳酸钙 补充钙,0&5%-1%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4、常见栽培品种及生产工艺
4.1、栽培品种
目前国内外的杏鲍菇栽培菌株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保龄球形、棍棒形、鼓槌状形、短柄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栽培中较为广泛。现在,我国栽培的杏鲍菇品种大致分为三类:A、菌柄雪白,棍棒状,菌盖浅灰色,口感极佳,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10-18℃,如香杏88; B、菌柄白色,棍棒状,菌盖浅灰色、内卷,口感较好,适应温度范围广,产量高,如杏鲍菇-1,广杏pe-99; C、菌柄近白色,中上部膨大呈保龄球状,菌盖小,适应范围广,产量高,如杏鲍菇-2,杏鲍菇-3,杏王33.
4.2、生产工艺
杏鲍菇栽培可分为袋栽和瓶栽,现在国内工厂化栽培多采用网架卧式菌袋一头出菇方式,很少用专用塑料瓶栽培,只有韩国、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的工厂化栽培采用了专用瓶床式瓶栽。目前生产工艺主要以熟料袋栽为主,其优质高产栽培主要工艺流程为:引种 &母钟纯化 &制作摇瓶种子 &制作发酵罐液体菌种 &配料 &拌料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适温培养 &促熟管理 &出菇管理(搔菌 &催蕾 &疏蕾)&长菇阶段管理(温、光、气、湿)&采摘加工&采后管理& &病虫害防治。
5、制作菌种
& 一般在培养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杏鲍菇试管母种长满需要10天左右,液体菌种制作至接种栽培袋需要10-15天,栽培袋接种后至出菇需要20-30天,出菇至采摘需15天,生产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栽培条件等因素提前引进母种,最好从省级农业行政部门批准的一级菌种厂家购买。
5.2、母种纯化
5.2.1、制作母种培养基
5.2.1.1、配方
杏鲍菇母种培养基常用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3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PH 6.0。制作方法如下:
5.2.1.2、配制
先将琼脂放入水中浸泡,后将去皮马铃薯切成大小一致的薄片,放入铝锅内加水煮沸20分钟左右,煮至酥而不烂,然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定溶至1000毫升后倒入锅内,加入琼脂、蛋白胨、葡萄糖后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融化后,再次定溶至1000毫升。
5.2.1.3、分装
趁热分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后塞棉塞,塞入长度为2.5厘米,外露长度不少于1.5厘米,其松紧度以提起不掉、拔掉无声为宜。
5.2.1.4、灭菌
将塞好棉塞的试管7支或10支扎成一把,在棉塞部位报上防潮纸,装入高压灭菌锅内,盖好锅盖后加热,将放气阀打开,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将其关闭后至温度达到121度时,维持40分钟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自然归零时打开放气阀,排完气后打开锅盖,将一边掀起3-5厘米,利用锅内余热将棉塞烘干。
5.2.1.5、摆斜面
待棉塞烘干后取出,,趁热摆斜面,将有棉塞的一端支起使斜面的长度达到试管长度的2\3,后在试管上覆盖一层厚毛巾,防治冷却速度过快试管内产生过多冷凝水,待凝固后收起备用。
5.2.1.6、检验
将制好的的培养基置25-30℃条件下培养48小时,观察培养基上有无异常现象,如无,为合格,收起待用,若有,重新灭菌或从新制备。
5.2.2、转管
转管就是将提前购买的母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入制好的试管培养基上,其无菌操作技术过程为:清洁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用75%酒精喷壶将其喷雾均匀 &将所需转管工具用品及菌种、培养基用75%酒精喷壶喷雾均匀后放入超净工作台& &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机及紫外线灯杀菌40分钟 &接种人员将伸入超净工作台部位用75%酒精喷雾均匀后关闭紫外线灯开始转管 &点燃酒精灯处理接种钩及菌种& &接取绿豆大小一块菌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内迅速接入试管培养基& &将棉塞过火焰后塞上& &处理接种钩后转接下一支试管 &接完后取出物品关闭并清理超净工作台。
5.2.3、适温培养
将转接好的杏鲍菇试管母种放在24-26度恒温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每天都要进行逆光检查,及时挑出不合格的母种,一般10天左右即可长满试管。
5.3、制作摇瓶种子
5.3.1、制作摇瓶种子培养基
5.3.1.1、配方
杏鲍菇摇瓶种子常用培养基:A、土豆20%,酵母膏/蛋白胨0.15%,黄豆0.1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葡萄糖2.5%;B、土豆10%,小麦5%,葡萄糖2%,蔗糖3%,蛋白胨0.2%,酵母膏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PH 6.0。
5.3.1.2、配制
任选一种配方用类似母种培养基制作的方法制成液体培养基,先将小麦放入锅中煮沸,后将土豆切成大小一致的薄片,放入锅内煮沸20分钟左右,煮至酥而不烂,然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定溶后,加入余下配料,至完全溶化后再次定溶,沉淀后即可使用。
5.3.1.3、分装
待培养基沉淀结束后,取其澄清液分装入摇瓶 。分装时先倒入少量培养基使摇瓶预热后,再根据摇瓶容量大小进行分装,装量一般为摇瓶容量的70-80%,装好后塞上瓶口及铜管口棉塞,并包好防潮纸。
5.3.1.4、灭菌
将包扎好的摇瓶装入高压灭菌锅内,盖好锅盖后加热,将放气阀打开,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将其关闭后至温度达到121度时,维持40分钟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自然归零时打开放气阀,排完气后打开锅盖,将一边掀起3-5厘米,利用锅内余热将棉塞烘干。
5.3.1.5、接种
待摇瓶冷却至30度以下时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为:清洁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用75%酒精喷壶将其喷雾均匀 &将所需转管工具用品及纯化好的杏鲍菇母种、摇瓶培养基用75%酒精喷壶喷雾均匀后放入超净工作台& &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机及紫外线灯杀菌40分钟 &接种人员将伸入超净工作台部位用75%酒精喷雾均匀后关闭紫外线灯开始转管 &点燃酒精灯处理接种钩及母种& &接取绿豆大小一块菌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内迅速接入试管摇瓶培养基& &将棉塞过火焰后塞上& &处理接种钩后再接入一块菌种(接入15-20快) &接完后取出物品关闭并清理超净工作台。
5.3.1.6、培养
将接好种的摇瓶种子放入24-26恒温条件下静止培养4-6天,每天都要逆光观察,确定没有任何杂菌污染,静止培养完成后将其放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如需加热,准备一小的较薄的铁盆,将摇瓶种子放在盆内,在盆内加水,把恒温培养加热器设定到所需温度,并将温度探头进入水中。接通电源进行搅拌培养,慢慢调节旋转速度,调至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心形成一个1厘米左右深的漩涡时即可,一般培养需3-5天,当瓶壁上有杏鲍菇白色菌丝生长或静止1小时后,澄清液不超过1厘米即可使用。培养好的的杏鲍菇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培养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
5.4、制作发酵罐液体菌种
发酵罐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大等优点,是杏鲍菇进行大量生产的重要途径。生产中根据生产量大小,可进行单独发酵和连续发酵技术进行栽培。
5.4.1、单独发酵
单独发酵的发酵罐一般有电控箱,带夹层的发酵罐,过滤器,供氧机, 接种枪及(空气、蒸汽、过料、出种)管道连接组成,各个管道一般用橡胶管、硅胶管、或不锈钢管连接,其使用制种技术过程如下:
5.4.1.1、发酵罐空消
将发酵罐加水至总容积的70%,打开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到121度,达到121度后,将灌顶进料接种口及安全阀打开数次及呼吸器打开一点,关闭空气阀门,打开进气阀门,让蒸汽进入精过滤器,将精过滤器下面的排气阀门打开一点,20分钟后打开出蒸汽阀门,对两个过滤器及进气管道进行灭菌,30分钟后关闭进气及出蒸汽阀门和呼吸器,开动供氧机,打开空气阀门,吹凉滤芯,让过滤器内保持正压。然后将罐内高温高压水从接种枪,排污口,取样口不少于30分钟排出,待罐压将要归零时,向罐内打入无菌空气,打开呼吸器,排完后关闭排污口将取样管口密闭在新洁尔灭瓶内,接种枪密闭在75%酒精袋内,待罐体吹凉后关闭供氧机及电源保压备用。
5.4.1.2、液体培养基选择与配制
杏鲍菇液体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因此选择杏鲍菇液体培养基时应注意:A、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B、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C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D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5.4.1.2.1、配方
杏鲍菇发酵罐常用配方:黄豆1%,淀粉0.5%,葡萄糖1%,蔗糖2%,蛋白胨0.1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消泡剂0.15%。
5.4.1.2.2、配制及灭菌
发酵罐装量视罐体容积大小装入70-80%。将发酵罐内加水至淹没加热管3-5厘米后开始加热,黄豆提前浸泡后打浆与淀粉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不锈钢或铝锅内熬成糊状母液,当水加热至90度时加入消泡剂,并打开供氧机吹少量无菌空气后,加入母液,并用清水冲洗进料口,当加热至95度时关闭供氧机,进料接种口向外排出大量蒸气时关闭灌顶所有阀门,将温控仪表设定到121度,将灭菌继电器设定到2400秒,打开计时开关,当温度升到121度后,将发酵罐顶部排气阀门及进料接种口阀门打开一点,让蒸汽排出一些对其灭菌,灭菌计时结束,关闭顶部所有阀门,从罐底排污口以5-10分钟内排除300-500毫升培养基,后迅速从罐底部外层的进水阀门通入冷水,由外层的上部出水阀门排出,进行循环水降温,这时用75%酒精棉球将进料接种口封好,当罐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关闭循环水,准备接种。
5.4.1.3、接种及发酵培养
将培养好的杏鲍菇摇瓶种子在接种前用75%医用酒精将其出种铜管口浸泡10分钟以上,在火焰保护下打开进料接种口将摇瓶种子接入,接种时门窗要关闭以减少空气流通增加成功率。一般二人配合进行,用95%酒精浸湿的火环套在进料接种上,打开排气阀门,第一人点着火环,用镊子拿掉接种阀门口的酒精棉球打开进料接种阀门,第二人手扶摇瓶,将铜管口放入火焰内,第一人用镊子拔掉管头内的棉塞,第二人将铜管插入接种口内,斜体摇瓶接入菌种,接完后拔出铜管,关闭阀门去掉火环,进料接种口重新用75%酒精棉球封好,打开供氧机,通入无菌空气,将温控仪温度设定到24度,罐压保持在0.03-0.04MPa,通气量前期1:0.3-0.5,后期按1:0.5-0.8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5.4.1.4、取样检测
5.4.1.4.1.、制取样培养基
杏鲍菇取样培养基制作工艺流程为:A、配方(木屑79%,麦麸20%,葡萄糖1%) &拌料(将木屑与麦麸拌匀后,将葡萄糖加水融化均匀拌入,含水量55%。) &装瓶(装入250毫升盐水,料面整平压实后3-5厘米,一般200克装8瓶)& &擦瓶身、瓶口 & 塞棉塞 & 包防潮纸& &高压灭菌2.5-3小时& &风干棉塞& &冷却& &检验合格后收起备用;B、250毫升空盐水&擦瓶身、瓶口 & 塞棉塞 & 包防潮纸& &高压灭菌40分钟& &风干棉塞& &冷却& &检验合格后收起备用。
5.4.1.4.2、取样
杏鲍菇液体菌种取样检测一般接种前及接种后1天,取到空瓶内后转接到PDA培养基上进行细菌检测,接种后2天开始取到木屑取样培养基上检测菌种活力及纯度。其取样工艺流程为:将取样瓶用75%酒精浸湿棉塞,然后用10%以上双氧水或0.25%新洁尔灭溶液在处理一次,20分钟后二人配合取样,第一人手持火环点燃,第二人在火焰内从新洁尔灭瓶内拔出取样管,在火焰保护下放掉管内的残留菌液,第一人将火环套在待取样的瓶口上,用钳子拔掉棉塞,第二人将取样管插入瓶内打开取样阀放入适量液体菌种,动作要快要准,第一人迅速用棉塞封住瓶口,火环移入下一瓶,(一般每次每罐取两瓶)整个取样过程,取样管口不能离开火焰中心,取完后,把取样管口插入新洁尔灭瓶内,放回原处。
5.4.1.4.3、检测
A、细菌检测:把空瓶内取出的样液用无菌操作技术流程接入三支空白试管后,放在30-33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及细菌污染即为合格;B、菌种活力及纯度检测:将取完样的杏鲍菇取样瓶放在25度条件下,培养10小时后表面菌丝发白,24小时后菌丝开始吃料,48小时后吃料0.2厘米以上,表面菌丝洁白,生长有力,72小时后没有其它杂菌,即可使用。
5.4.2、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使用的发酵罐一般有电控箱,空气压缩机,煮料罐(带夹层),发酵罐(带夹层),过滤器(两套,四级),降温器,热交换器, 接种枪及(空气、蒸汽、过料、出种)管道连接组成,各个管道一般用橡胶管、硅胶管、或不锈钢管连接,发酵罐大小一般为煮料罐的3倍,其使用制种技术过程如下:
5.4.2.1、空消
新购的发酵罐或者使用过的发酵罐,在生产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后方可使用。用过的发酵罐在罐体的内壁和管内所有接触液体菌种的管件表面都有可能粘附污物,洗罐的目的是清除罐内的污垢和菌苔及培养料的残余物,疏通进气口,排料口等。可以用木棍在一端包上软布擦拭,清洗干净后将煮料罐加水至总容积的70%-80%,打开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到121度,在发酵罐内加水至总容积的40%,将温度设定到118-120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空气总阀门,打开蒸汽总阀门,让蒸汽依次进入2、3、4级过滤器,最后进入发酵罐,对过滤器及无菌管空气道进行灭菌,这时每隔五分钟左右排一次过滤器下面的冷凝水,30分钟后,将煮料罐出料口阀门打开少许将其灭菌,然后打开进入过料管道的蒸汽总阀门,用蒸汽将过料管道灭菌,40分钟后(总时间)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蒸汽阀门,打开空气总阀门,并将发酵罐的进气阀门关闭,打开空气压缩机,通入无菌空气吹干滤芯,打开接种枪开关,将发酵罐出种口阀门打开少许,对其预热,然后打开进入接种枪管道的蒸汽阀门,用蒸汽对初中管道及接种枪进行灭菌, 70分钟后(总时间)关闭接种枪开关,用75%酒精袋密闭备用,后将灌顶接种口及呼吸器打开少许对其灭菌,100分钟后(总时间)关闭灌顶所有阀门,用75%酒精棉球密封接种口,然后将罐内高温高压水从排污口,取样口不少于30分钟排出,当罐内压力低于0.05MPa后,打开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待罐体吹凉后保压备用。
5.4.2.2、液体培养基制作及灭菌
杏鲍菇液体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因此选择杏鲍菇液体培养基时应注意:A、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B、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C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D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5.4.2.2.1、配方
杏鲍菇发酵罐常用配方:黄豆1%,淀粉0.5%,葡萄糖1%,蔗糖2%,蛋白胨0.1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消泡剂0.15%。
5.4.2.2.2、配制及灭菌
装量视煮料罐大小装入总容量的70-80%。将煮料罐内加水至淹没加热管3-5厘米后开始加热(水质太差需处理),黄豆提前浸泡后打浆与淀粉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不锈钢或铝锅内熬成糊状母液,当水加热至90度时加入消泡剂,并打开供氧机吹少量无菌空气后,加入母液,并用清水冲洗进料口,当加热至95度时关闭供氧机,进料口向外排出大量蒸气时关闭灌顶所有阀门,将温控仪表设定到121度,将灭菌继电器设定到2400秒,打开计时开关,在计时期间将降温器内加满冷水降温循环管道连接好,热交换器通入循环水,当温度升到121度后,将煮料罐顶部排气阀门及进料口阀门打开一点,让蒸汽排出一些对其灭菌,灭菌计时结束,关闭顶部所有阀门,从罐底排污口以5-10分钟内排除300-500毫升培养基,然后打开煮料罐出料口阀门,让无菌液,通过降温器,热交换器进入发酵罐,无菌液打完后打开发酵罐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压力调整到0.03-0.05MPa,过料管道要保持正压。当罐内温度达到杏鲍菇最适生长温度24度时即可接种。
5.4.2.3、接种及发酵培养
无菌液打入发酵罐后要进行取样,检测培养料,灭菌系统是否达标,能否接种,接种前向发酵罐内通入12-24小时的无菌空气后取样,检测过滤系统是否达到无菌状态,能否接种。经检验合格后开始接种,将培养好的杏鲍菇摇瓶种子在接种前 (若是低温保藏菌种要先解冻),用75%医用酒精将其出种铜管口浸泡10分钟以上,在火焰保护下打开接种口将摇瓶种子接入,接种时门窗要关闭以减少空气流通增加成功率。一般二人配合进行,用95%酒精浸湿的火环套在接种口上,打开排气阀门,第一人点着火环,用镊子拿掉接种阀门口的酒精棉球打开接种阀门,第二人手扶摇瓶,将铜管口放入火焰内,第一人用镊子拔掉管头内的棉塞,第二人将铜管插入接种口内,斜体摇瓶接入菌种,接完后拔出铜管,关闭阀门去掉火环,接种口重新用75%酒精棉球封好,打开供氧机,通入无菌空气,将温控仪温度设定到杏鲍菇最佳生长范围24度,罐压保持在0.03-0.04MPa,通气量前期1:0.3-0.5,后期按1:0.5-0.8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5.4.2.4、取样检测
5.4.2.4.1.、制取样培养基
杏鲍菇取样培养基制作工艺流程为:A、配方(木屑79%,麦麸20%,葡萄糖1%) &拌料(将木屑与麦麸拌匀后,将葡萄糖加水融化均匀拌入,含水量55%。) &装瓶(装入250毫升盐水,料面整平压实后3-5厘米,一般200克装8瓶)& &擦瓶身、瓶口 & 塞棉塞 & 包防潮纸& &高压灭菌2.5-3小时& &风干棉塞& &冷却& &检验合格后收起备用;B、250毫升空盐水&擦瓶身、瓶口 & 塞棉塞 & 包防潮纸& &高压灭菌40分钟& &风干棉塞& &冷却& &检验合格后收起备用。
5.4.2.4.2、取样
杏鲍菇液体菌种连续发酵取样检测,一般接种前及接种后1天与补料后一天,取到空瓶内后转接到PDA培养基上进行细菌检测,接种后第2天及补料后第二天开始取到木屑取样培养基上检测菌种活力及纯度。其取样工艺流程为:将取样瓶用75%酒精浸湿棉塞,然后用10%以上双氧水或0.25%新洁尔灭溶液在处理一次,20分钟后二人配合取样,第一人手持火环点燃,第二人在火焰内从新洁尔灭瓶内拔出取样管,在火焰保护下放掉管内的残留菌液,第一人将火环套在待取样的瓶口上,用钳子拔掉棉塞,第二人将取样管插入瓶内打开取样阀放入适量液体菌种,动作要快要准,第一人迅速用棉塞封住瓶口,火环移入下一瓶,(一般每次每罐取两瓶)整个取样过程,取样管口不能离开火焰中心,取完后,把取样管口插入新洁尔灭瓶内,放回原处。
5.4.2.4.3、检测
细菌检测:把空瓶内取出的样液用无菌操作技术流程接入三支空白试管后,放在30-33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及细菌污染即为合格;菌种活力及纯度检测:将取完样的杏鲍菇取样瓶放在25度条件下,培养10小时后表面菌丝发白,24小时后菌丝开始吃料,48小时后吃料0.2厘米以上,表面菌丝洁白,生长有力,72小时后没有其它杂菌,即可使用。
5.4.2.5、补料
因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状物质,在培养前期菌液较浑浊,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逐渐被利用,菌液变得越来越清澈。菌种培养时,在发酵罐排气口可闻到杏鲍菇的香味,而染杂菌的培养液则散发出霉臭、酒精等异味。经检测内菌丝纯度、活力、菌丝球多少和出菇能力等合格后即可补料。其补料方法同【5.4.2.2.2】补料量为发酵罐容积的70%-80%。补料后继续取样检测其方法同【5.4.2.4】。
5.4.2.6、培养
待补料完成后,打开发酵罐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将温控仪温度设定到24度,罐压保持0.03-0.04MPa,通气量前期1:0.3-0.5,后期按1:0.5-0.8进行深层发酵培养。亦可根据生产需要通过调节温度高低,通气量大小控制培养时间的长短,培养期间要认真观察菌种的生长速度,菌液、PH值的变化及发酵罐是否正常工作等生产细节。当罐内菌丝球密度达到视镜70-80%左右时,且培养液清澈,菌丝球较小并均匀,在发酵罐排气口可闻到杏鲍菇的香味无霉臭、酒精等酸臭异味即可用于接种生产。
5.4.2.7、连续发酵培养
连续发酵培养是在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接种生产时,在罐内留下5-15%左右液体菌种,作为母种,用补料的方法打入新的液体培养基,继续培育新的液体菌种。一次接种后如不换品种连续发酵培育3-6个月不用再次接种,培育出的依旧是优质菌种。为确保连续发酵成功率,最好每3-5天过滤器、10-15天接种枪灭一次菌,具体方法与【空消】类似、空气压缩机2-3天、一级过滤器1天排污一次。若几个发酵罐生产的是同一个品种,它们的菌种或料液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如需更换品种,用同【空消】一样的方法,对发酵罐进行灭菌,然后打入新的培养料,新的菌种即可。
5.4.3、 杏鲍菇液体菌种使用注意
杏鲍菇液体菌种是悬浮在发酵罐内液体培养基中的单个菌丝球组成,具有菌龄一致,渗透性强,萌发早,吃料快等优点,但它不能长期存放,不适应异地运输,现做现用效果最好,其接入料袋后菌丝与固体料直接接触,适宜的环境能加快吃料速度,提高成品率;反之影响菌丝生长;一般PH值偏高或偏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都会影响菌丝生长,所以接液体菌种的培养料含水量比常规要低5-10%,PH值要在最适范围,接种后要在最佳温度下培养。接种后每个菌丝球都暴漏在固体培养料表面,没有任何缓冲保护,所以搬动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菌丝,以免影响萌发。
6、栽培袋制作
杏鲍菇液体菌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可以广泛利用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等原料进行栽培,因此,生产中可因地制宜的根据杂木屑与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见下表)选择原材料及配方,一般杏鲍菇生产中常用培养料配方有: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A、木屑74%、麦麸24%、石膏1%、糖1%;B、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18%、石膏2%;C、木屑45%、棉籽壳20%、玉米芯12%、尿素1%、石膏1%、糖1%。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A、棉籽壳98%,石膏1%、糖1%;B、棉籽壳40%、玉米芯20%、木屑16%、玉米面或黄豆面6%、石膏1%、糖1%.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40%、棉籽壳30%、木屑8%、麦麸10%、玉米面10%、石膏1%、糖1%;B、玉米芯40%、棉籽壳20%、木屑16%、麦麸18%、玉米粉3%、尿素1%、石膏1%、糖1%;C、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糖1%。
杂木屑与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表(%)
名称& 成分&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可溶性碳
水化合物 粗灰分 钙 磷
杂木屑 23.25 0.39 4.5 42.7 28.6 0.56&
棉籽壳 10.18 17.6 8.8 26 29.6 6.1 0.53 0.53
玉米芯 3.21 11.0 0.6 31.8 51.8 1.3 0.04 0.25
玉米秸 10.9 3.5 0.8 33.4 42.7 8.4 0.3 微量
大豆秸 11.73 13.8 2.4 28.7 34.0 7.6 1.41 0.36
高粱秸 10.2 3.2 0.5 33.0 48.5 4.6&
棉花秸 15.52 4.9 0.7 41.4 33.6 3.8 0.07 0.01
米糠 13.05 11.8 14.5 7.2 28.0 25.0 0.39 0.03
谷糠 13.4 7.2 2.8 23.7 40.6 12.3&
麦麸 12.03 11.4 4.8 8.8 56.3 5.9 0.15 0.62
棉籽饼 8.22 31.3 10.6 12.3 30.0 6.3 0.31 0.79
葵花籽壳 29.67 5.29 2.96 49.8 9.14 1.9 1.17 0.0
按所选杏鲍菇栽培袋配方准确称取各种培养料,所选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根据其性状做适当的处理,配制时力求做到&两匀一充分&,即主料与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糖等溶于水的物质制成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干湿拌匀,培养料吸水充分。依据培养料物质性状的不同,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一般要掌握&三高三低&,即基质颗粒偏大或偏干,含水量要调高,反之调低;晴天水分蒸发量大,水分应略高些,阴天则应低些;拌料场地吸水性强,含水量应高,反之应低。有条件的最好用拌料机拌料。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含水量务必不超过65%,PH值调至7-8即可。
根据杏鲍菇的栽培方式及产品去向选择塑料袋,一般以规格为:17&33&0.05的为宜,每袋装干料约350-450克,约合湿重1000克左右。采用一头出菇时可选择定型方底折角塑袋产品,两头出菇时购回聚丙烯筒料自行截断即可。装袋时在地面垫一层麻袋片或塑料布,以防被硬物、尖物扎破菌袋,不要将在沙地上拖来拖去,以防给栽培袋造成肉眼看不见的沙眼,从而导致灭菌、接种后的污染,料面压平,以利于液体菌种尽快定植萌发,袋内要插入打孔棒,袋口套塑料颈圈、加封无棉盖体。装料要使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使料袋看上去如同蛇吃老鼠后的腹部,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生产中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于掌握松紧度,及检查监督质量。利用装袋机进行操作的另一优势是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使尽快进入灭菌工序,避免料袋置于常温下长时间不能进行灭菌,造成基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
杏鲍菇栽培通常采用常压灭菌,装锅时周转筐应上下对齐,若用袋子直接装锅,则应横竖交替,呈&井&字行排放,行与行之间留出间隙,最好堆叠几层后在中间放一活动格栅,再继续堆叠,以利蒸汽流通,达到彻底灭菌,烧火要掌握,&攻头、促尾、保中间&的原则,大火攻头,争取在4-5小时内使料温达到100度以上,然后文火控制,使温度保持在12小时以上,最后猛火烧0.5小时,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整个灭菌过程严禁调温,及时补温水,停火后再闷3-4小时,当料温降至65度时,抢温出锅。
锅内温度在60以上时仍具有灭菌温度,温度高时出锅,会造成锅内热气喷出,外界冷气冲入,一些栽培袋由于装料松或袋子质量差,突然受冷热冲击,往往膨胀成气球状,重者破裂,轻者冷却后皱褶密布,出锅后及时搬进冷却室,并单排摆放,每排间留有一定间隙以利散热,严禁码大堆,迟迟不能散热,待温度将至30度以下时即可接种。
接种前4天,应打扫、清理冷却室、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并用胶布将漏洞或缝隙贴严实。接种前1天对冷却室、接种室与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消毒,接种前3小时将桌登及各种接种用品全部放到室内后,用臭氧机或紫外线再次处理接种室,创造无菌空间,确保每立方米空间的杂菌数不超过5个。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熏蒸消毒法 、紫外线、臭氧机消毒等。接种室门口最好放一个高10厘米的盒子,内铺5-8厘米厚的生石灰,让&白灰封门&,进出人员必须脚踏石灰才能进出。待消毒结束可接种时,将发酵罐压力调高至0.1MPa左右,并打开出种口阀门准备接种。接种人员进接种室要从石灰盒中走过,并更换上干净的衣服,带上卫生口罩,并用75%酒精进行双手、接种工具及空中喷雾,进一步除尘杀菌。接种时,将接种枪口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后,排出800-1000ml菌种再开始接种杏鲍菇栽培袋,接种量为袋内干料的5%左右,接种时要使杏鲍菇液体菌种均匀分布在料面及接种孔内,接种后10小时萌发,24小时吃料,即可形成抗杂优势,减少杂菌污染,增加接种成功率。接种过程中要&严格、适量、快速&,即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接液体菌种量过多或过少对杏鲍菇菌丝萌发,吃料都会产生影响,导致液体菌种优势无法显示;接种时间要紧凑,动作要快2000袋要在1小时内接完,防治中途休息、出入接种室,如必须离开接种室,则再次进入时需重新消毒。
8、适温培养
杏鲍菇液体菌种栽培的菌袋因接种后袋内存有液体菌种多余的水分,加大了培养基的湿度,所以在接种后的杏鲍菇栽培袋进培养室前3天,应将空调打开,进行抽湿,保持培养室干燥的环境,以利于袋内多余的水分蒸发,保持培养室黑暗、空气新鲜使菌丝尽快萌发、定植、吃料。接种后每个菌丝球都暴漏在固体培养料表面,没有任何缓冲保护,所以搬动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菌丝,以免影响萌发。接种后1-5天,袋内温度较室内温度低1-3度,此时室内气温应控制在26-28度,每天通风1-2次,每次0.5小时,一般5-10天袋内温度与室内温度相等,室内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小时,此时菌丝大部分以长过袋肩,要进行翻堆检查,结合翻堆检查,将培养架上层与下层、里层与外层的菌包互掉位置,让其生长均匀,并拣出被杂菌污染的袋子,污染轻者用生石灰或0.3多菌灵、75%酒精涂抹污染处后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菌丝慢慢恢复,污染严重的,将料倒出,晒干后经处理重新利用,因灭菌不彻底致使成批污染者,处理方法同污染严重者,此时,如培养室湿度偏低,袋口料面变干,可结合消毒杀菌每星期喷洒一次生石灰或0.3多菌灵。至接种10-15天,菌丝已吃料2/3以上,由于生理产热较多,袋内料温较室内气温高出2-3度,此期间将室温控制在20-23度,加大通风量,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1.5小时,到15-20天时菌丝将发满菌袋。
9、促熟管理
当杏鲍菇菌丝发满菌袋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2小时,并给一定的微弱光照,湿度控制在75%以上,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在发菌后期,对菌丝长势差的菌袋可通过松袋口或刺孔增氧的方法促菌快发。杏鲍菇菌丝发育成熟的栽培袋不仅产量高,而且菇体质量好,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根据实践经验,杏鲍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主要从长势、色泽、pH三个方面来判断。首先杏的菇栽培袋的培养料必须长满菌丝。当菌丝发满袋后再继续培养10天左右,使其营养成分得到更充足的积累。如果培养时间虽然很长,但由于温度、通风等原因菌丝尚未长满菌袋,则未达到生理成熟,不能进入出菇管理。从色泽上进行判断,当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袋口不断分泌出黄色水珠,用pH试纸测试黄色水珠,pH在4左右,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然后进行出菇管理。
10、出菇管理
杏鲍菇的出菇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中温型,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室内栽培,可在气温稳定在10℃,最高温度不超过30℃时安排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安排出菇时,宜在气温8℃~25℃时进行,这样,经升温保温,棚温可保持在13℃左右;或经加厚覆盖、喷水降温,降至20℃以下,该温度范围内,一般可满足杏鲍菇子实体生长需求。
10.1、催蕾
杏鲍菇原基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杏鲍菇菌袋必须达到生理成熟,这是杏鲍菇原基形成的物质基础,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是否利于原基分化和形成,杏鲍菇最适宜的出菇温度16~18℃。当气温高于20℃以上时不宜开袋。气温稳定在10~18℃时,去掉无棉盖体及套环,把塑料袋口收拢,排于地面或层架上、控制温度在10~18℃之间。气温低时要设法升温保湿;气温高时要通过加厚覆盖物、喷水等措施降温。同时将棚内空气湿度维持在85~90%,并增加适当的散射光;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经过8~15天就可似形成原基并分化成幼蕾。
10.2、疏蕾
原基分化后,一定要及时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3&5个,当子实体长至两厘米左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面留2-3个。这样,便能保证子实体长大,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10.3、长菇阶段管理
当菇蕾形成至玉米粒大小、呈淡灰色时即可进行长菇管理,长菇阶段应控制好温度、湿度、氧气、光照四个环境条件,即出菇&四要素&。
10.3.1、温度
应保持在8-20℃范围内,最好控制在16~18℃,切忌超过22℃以上,否则会造成幼菇蕾萎缩死亡。杏鲍菇的不同品种因其来源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其温度特性不同,故造成幼菇死亡的临界温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温度较高子实体生长快,菇体小,开伞快,产品质量差。因此在大棚利用自然条件栽培时,气温高时应于中午前后气温高、光照强烈时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处理。早春或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应采取措施提高栽培大棚内的温度,有条件的可采用人工加温措施。
10.3.2、湿度
湿度管理是子实体发生和生长阶段重要的措施之一。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子实体菌盖直径长至2~3厘米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延长菇体采摘后的货架期。当气温高、空气湿度低时(80%以下)时,应适当喷水增湿,但切忌重水和把水喷到菇体上;以免引起子实体黄化萎缩。严重时感染病菌而腐烂死亡降低产量,影响质量。生产上常用细喷、常喷方法来保湿,也可于喷水前用地膜或报纸盖住子实体,待喷水结束后拿掉覆盖物,以减少喷水造成的不良影响。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后菌袋失水较多,宜用注水法和浸水法给菌袋补水。若采用的是覆土栽培方式,可以采取灌水方法补水。
10.3.3、通风
通风良好是出菇阶段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二。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始终保持棚内空气新鲜。通风差还会引发病虫害。但也要防止强风直接吹到子实体,使菇蕾萎缩死亡。通风要与控制温度、湿度统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风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10.3.4、光照
光照是影响杏鲍菇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强,则于实体柄短、盖大、易开伞,而且菌柄弯曲严重;降低商品品质。杏鲍菇菇蕾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无光或光线过暗的环境中不分化,或虽分化但不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在于实体八分成熟即菌盖未展平前,予实体向光性不明显,而以后就会有明显的向光性。根据杏鲍菇的这一特性,在催蕾阶段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保持在勒克斯之间,菇蕾形成后就要逐步降低光照强度,至子实体八分成熟期,光照强度要降至800勒克斯。
出菇阶段管理要素表
项目 温度(℃) 湿度(%) 通风(次/天) 光照(lx)
催蕾阶段 19~22 85~90 2~3
幼蕾阶段 12~18 90~95 1
幼菇阶段 10~18 85~90 2~3 1000
成菇阶段 10~15 80~90 1~2 800
11、采摘加工
当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此时大约八成熟,可及时采收,或根据市场、客商要求采收,如生产批量较大时,可掌握七分熟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应随即切除基部所带基料等杂物,码放整齐以防菌盖破碎,并及时销售或送往保温库进行分级、整理及包装,或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处理,不得久置常温下,以防菌盖裂口、基部切割处变色而影响商品质量;更不得浸泡于水中,使其充分吸水以增加重量,将会使商品质量将大打折扣。
12、采后管理
将出菇口、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降低湿度、提高棚温、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机待见接种口、料面再现原基后,可重复出菇管理。春栽时喷洒一遍菊脂类杀虫药及多菌灵等杀菌剂,秋栽时只喷一遍杀菌剂即可,用液体菌种生产杏鲍菇一般可收1~3潮菇,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益可达80%-100%,商品率80%~90%。头潮菇产量可提高17%,总产量提高4.25%,由于产菇集中,利于市场销售。此外,液体菌种的应用,使栽培周期缩短,因而可增加栽培批次,提高菇房的利用率,其经济效益是使用固体菌种所无法比拟的。
13、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杏鲍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更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杏鲍菇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主要预防措施有:A.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培养室要经常打扫,进行消毒,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包立即处理,不可乱丢。液体菌种菌种要保证,菌龄适应,没有污染。B.搞好栽培室和栽培场地的卫生。裁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养场、垃圾场。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和害虫的隐藏、孳生场所,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杏鲍菇,出人口要有一段距离保持黑暗,随手关灯,以防止害虫飞人,传播菌源。露地栽培时要清除栽培场的残株及附近的枯枝落叶、烂草及砖石瓦块。清理环境后,必要时场地还要进行杀虫,栽培室在栽培前要清扫干净,架子、墙壁、地面要彻底消毒、杀虫。要特别注意砖缝、架子缝等处容易藏匿害虫的地方,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和40克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将菌袋送人。也可用硫磺熏,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密闭48小时,再过2天后进料。C.注意原料、菌袋、工具的卫生。麸皮、糠秸、稻草、棉籽壳等易发霉变质的原料,要妥善保管好,并严防有毒物质、原料混入培养料。废料、料块、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免老菌袋的病虫转移到新的菌袋上。裁培工具也要分开使用,并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D.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引进的菌种,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并要试种,看其经济性状表现。在制液体菌种过程中,要经常取样检测,一旦发现污染,立即淘汰,确保生产菌种纯度,坚持取样检测,对于生产的菌种,要及时使用,以防老化。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杂菌发生,应及时用药物进行注射处理,或重新灭菌。E.及时清除残菇,并进行消毒。采菇后要彻底清理料面,将菇根、烂菇及被害菇蕾摘除捡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不可随意扔放。F.促菇抑虫抑病。杏鲍菇不同生长时期生长发育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其生长特性对湿度、水分、光线、酸碱度、营养、氧与二氧化碳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整个环境适合杏鲍菇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生长,即所谓促菇抑虫抑病。G.灭菌要彻底。栽培时灭菌一般采用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方法。高压灭菌应在2个大气压下保持2个小时且进气和排气要十分缓慢。常压灭菌要求4小时内使锅内温度达到97-100℃。此后,对于灭菌时当容积的灭菌仓应在100度时保持10小时左右,且灭菌后,待锅内温度至60℃以下时方能出锅。
13.1、主要竞争性杂菌及防治方法
主要竞争性杂菌包括青霉、木霉、曲霉、链孢霉、毛霉和根霉等。在栽培过程中可以从杂菌的颜色、气味、拮抗线三个方面来识别。A、从气味上来识别:杏鲍菇菌体一般都具有菇香味或杏仁香味。而各种杂菌都具有各自的气味,多数表现为酸、臭、霉和氨味,霉菌多为大同小异的霉气味,而酵母菌多呈酸臭味。其他产氨细菌则多表现为氨水味。B、从培养料表面的拮抗线来识别:杏鲍菇菌丝和杂菌在生长过程中,两种菌丝的交界处,常出现一条洁白的白线,如同地图上的分界线,这条线就叫做拮抗线。通过这条线和接种部位、颜色、气味等条件即可识别哪一方是杏鲍菇菌丝,哪一方是杂菌,发生的杂菌是属于哪种类型。C、从颜色上来识别:不同的微生物颜色是不同的,特别是常见的霉菌,则惧有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这是简易区分的方法。常见的青霉为青绿色,是发生最多的丝状菌,25℃以上均能生长,初期菌丝呈白色,逐渐成熟而出现绿色孢子,主要是接种时操作不严密或棉塞过湿所致,在高湿不通气环境中培养最易发生防治方法:选料要新鲜、培养料灭菌要彻底、培养室干燥、通风良好、生长期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要及时清除污染的料,用0.2%多菌灵或克霉灵、3-5%石灰水喷施被感染部位,也可以在患处撒石灰粉覆盖、要把污染的料运往远离菇房处深层埋掉;木霉为绿色,初期呈白色斑块,以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菌块中央是深绿色,向外逐渐变浅,边缘呈白色,多发生于偏酸的环境中,25℃以上生长迅速,防治方法同青霉。曲霉与青霉相似,初期为白色,随成熟而呈黑、黄、绿色,28℃左右生长迅速,防治方法:在夏季潮湿季节,要防止棉花塞受潮,化纤棉花可好些,在高温季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环境杀菌。栽培场所要干燥、通风。处理好污染料。根霉开始呈灰白色蜘蛛状菌丝,以后产生黑色孢子囊,繁殖力很强,在培养基上全面繁殖,多发生于空气湿度大,料内含水量大,通风不良时,防治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培养室环境要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毛霉菌丝白色较长,有的长达3~10厘米,菌落稀疏,易与杏鲍菇军四年相区别,菌丝生长较陕,多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的条件下生长。防治方法:栽培原料要新r、干燥。灭菌要彻底。接种环境要认真消毒。培养室要干燥、清洁卫生,培养期间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链孢霉的菌丝疏松,较长,白色,分生孢子梗双叉分枝;分生孢子单细孢,球形成链,红色或粉红色,常发生在淀粉基质上如玉米、玉米棒上。链孢霉经常发生在制种时的菌瓶内棉塞上,或培养料上,尤其在30℃以上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最快,防治同前面几种。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落表面润湿、粘滑,多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多发生于培养料水分大、高温情况下,引起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其他常见的细菌都是不具菌丝结构,一般在培养料面呈浓状物。防治方法:保证菌种纯正、无污染,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出现症状时喷洒2%石灰水,并保持菇房通风干燥。
13.2、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主要害虫有:A、菇蝇:幼虫又称菌蛆,主要取食杏鲍菇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且造成的伤口还很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按0.90千克/100平方米的量进行熏蒸,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0.15千克的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可用5%食盐水代替);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取0.50千克烟梗,加水5千克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达到防治其为害的目的。B、菇蚊:以幼虫期为害最大,除在培养料表面蛀食外,有的还结网罩住菇蕾,使菇体不能正常生长。防治方法:采收后喷500--800倍的敌百虫,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以防成虫飞入产卵、繁殖为害。C、菌虱:是一种螨类,个体很小,爬行较快,主要取食子实体和菌丝造成危害。防治时首先应杜绝虫源侵入菇棚,因其主要来源于仓库、饲料间的各种饲料里,所以利用仓库,鸡舍等作为养菌室时要彻底消毒,并用石灰刷墙,使用前再用敌敌畏熏蒸1次;培养期间发现菌虱可用棉球沾50%敌敌畏悬挂熏蒸或喷施1%硫酸尼古丁溶液。D、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极小,仅1毫米左右。幼虫侵害菌丝体和子实体,开始时菌盖变黑,以后整个子实体全变黑腐烂并有霉臭味。防治方法:蒸料时要使蒸汽充分接触培养料,以杀死全部线虫。出菇后,可用50毫克/千克的硫化锌喷施培养块来防治其为害。E、跳虫:又名烟灰虫。它具有灵活的尾部,弹跳自如,体具蜡质,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湿的阴暗处咬食子实体。出菇前发生可用1:1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或用亚砷酸制剂或有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0.25--0.50千克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0.50千克温水之后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F、蛞蝓: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防治方法: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也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晚上9--10点钟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这时可进行人工捕捉。G、蓟马:成虫黑色,体小,身体略扁,复眼突出,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杏鲍菇菌体汁液,严重时可导致杏鲍菇菌体萎缩。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倍液喷,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H、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克,米糠或麦麸1500克炒香,糖50克,白醋250毫克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I、其它害虫:伪步行虫、蛀板虫、四斑丽钾等可用鱼藤精500--800倍液喷雾或80%敌敌畏倍液喷雾都可取得较好防效。
13.3主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办法
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A、花菜型畸形菇:杏鲍菇子实体不断生长,菌柄丛生分叉,不形成菌盖,在菌柄端膨大处又形成小菇蕾,类似花菜状。其病因是菇房通风条件差,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空气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防治办法是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5%以下。B、脑状畸形菇:杏鲍菇原基形成后,有的长出粗柄或不长柄呈脑状,不分化成菌盖,其病因是二氧化碳浓度高和光线太弱。防治办法是改善通风条件,增加光照。子实体原基形成后,每天通风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适当增加光照,调整遮阳网或黑色地膜的密度,使光照强度达到基本上能看清报纸上字迹的程度,但子实体正常后,在接近七分成熟时,要降低光照强度,否则子实体因有趋光性会弯曲,降低商品价值。C、矮脚畸形菇:菌柄短粗,菌盖小,有裂纹,色浅。病因是温度低,湿度小。防治办法是提高温度在16-18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D、细柄大盖菇:长出的子实体柄细盖大,类似平菇。其病因:菇房光线太强引起的。防治方法是调控好菇房光照强度在原基形成期,光照可强些,达200勒克斯以上,但当原基已分化出菌柄,菌盖后,应适当降低光照强度至50-100勒克斯,相当于基本上能看清报纸上字迹的程度.E、幼菇萎缩干枯:幼菇及菇丛生长瘦弱,子实体呈黄褐色,菇体从顶向下萎缩枯死,分化形成的小菌盖及菌柄呈皱缩干瘪状。这是由于生理缺水和空气相对湿度低所致。防治方法是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出菇期保持菇房相对湿度在85-93%,出菇前后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时,应及时喷水、浸袋。F、水肿菇:子实体水肿状,半透明,以停止生长或死亡。病因是子实体受雨淋或喷水过重,至菇体发育受阻或死亡。防治方法是适当加强通风,禁止直接往菇体上喷水,防治雨淋。G、瘤状菇:杏鲍菇子实体形成后,长久处于菇体发育所需温度的下限,造成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物。严重时菌盖干缩,菇质硬化,停止生长。防治办法是,加强冬天的保温措施,将出菇最低温度控制在10度以上。
14、杏鲍菇生产常见问题分析
14.1、菌袋污染
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是星星点点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有:A.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其是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易发生这种情况。B.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没有良好的热循环。C.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或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均会发生灭菌不彻底的问题。D.灭菌设施没有调整好,封闭性能差,达不到灭菌要求。
14.2、菌丝生长缓慢
A.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购买母种一定要到规模较大、信誉度高的单位购买。液体菌种适宜菌龄一般为5~8天,检测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表明生命力强。B.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C.发菌温度过低,如小于20℃,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适宜的为ph值7左右),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14.3、菌袋侧面出菇,且多畸形
装袋偏松或在灭菌过程中,菌袋相互挤压,圆形的菌袋变形,致使栽培料和菌袋之间产生空隙,为菌丝拧结提供了空气和空间。再加上低温、光照刺激和机械刺激(如倒袋等),使菌袋侧面的菌丝拧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由于塑料袋的限制,这种菇全部为畸形。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对菇蕾进行捏压,使其停止生长,以免造成更多的营养浪费。
14.4、子实体个小,商品率低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进行疏菇蕾。原基分化后,在菌袋两侧长出很多小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但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蕾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要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4~6个,子实体长至2厘米左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面留2~3个。这样,便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了。
14.5、菌丝旺长
在出菇时,菌丝突然旺长,菌袋两端、子实体上长满白色菌丝,子实体从菌盖中间开始缢缩,严重时子实体黄化死亡。这主要是菇棚内温度突然升高所致。在出菇阶段,菌丝、子实体都在生长,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生长达到动态平衡。决定这一平衡的是温度,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原基的分化。突然升温,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菌丝生长占了优势。在营养、水分一定的情况下,供给菌丝生长的营养、水分多,供给子实体的营养、水分就少了,严重时子实体营养倒流,在外观上表现出子实体萎缩,甚至枯黄死亡。
14.6、发菌阶段,菌丝尚未发满便出菇
&&&&& 抑制或不利于营养生长的逆境条件,会使生物过早地转向生技生长,以延续种族,是所有生物的共性。杏鲍菇也是如此。由于发菌温度过低(远小于20℃),栽培袋内湿度过大(远大于65%),加上光线刺激等不利于菌丝生长的条件,使菌袋在菌丝没有发满便开始出菇。这种现象一般在冬季生产时容易发生。
14.7、高温生理性病害
杏鲍菇属于低温型菌类。 当栽培环境出现22℃以上高温时.会造成幼菇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在杏鲍菇原基形成后,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杏鲍菇时,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品种。
14.8、高湿生理性病害
杏鲍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85%左右。如盼菇心切,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切忌直接向菇体喷水。
14.9、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杏鲍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油烟、汽油、煤油、浓香水等异昧。这些异昧能呛伤杏鲍菇细胞组织的活性,造成大批死菇,并抵制下茬菇的原基分化,使出菇场所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死菇现象
14.10、菌种用量过大
&& 由于片面增加菌种用量,致使出菇袋两端面出现较厚的老茁皮.长出的幼菇营养输导受到抑制,从而干化死亡。因此,一般要求杏鲍菇液体菌种用量不要超过培养科干重的lO%。
14.11、培养料酸化
因发菌时料温较高、培养料配比不协调,使栽培袋发菌时间延长,致使培养料经自然发酵变酸,严重影响菌丝体的吸收功能.使得大部分菌丝体营养生长很弱无法供给幼菇足够的养分而造成死菇。因此,要求发菌袋的料温不得超过25度,配料时应根据发菌温度高低,调整配料pH值应高于杏鲍菇最适PH值范围上限l~2.5度。
14.12、培养料缺水
因空气相对湿度低,出完头茬菇后培养料内失水严重,二茬幼菇蕾形成后不久即枯萎死亡。解决的办法是补充培养料的水分。方法1:锥孔注水.用l根径为lcm、长30cm 的铁管.将一端制成锥尖留一小孔.锥尖后15cm 内均匀地打若干个小孔.铁管另一端接上胶皮管连接一个太注射器。出菇袋需补水时,只需将铁管带孔一端插人出菇袋中部注水即可。注水在采菇后进行。方法2:浸袋补水,对失水较多的出菇袋可将其放人盛水的容器中(如太水缸、太铁锅、水盆或水泥弛等),程泡30min左右即可。同时,结音补水进行补养、杀虫、杀菌.在水内加入一定量的肥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肥药配方:水50 、尿素80g、磷酸二氢钾25g、硫酸镁12g、多维葡萄糖粉150g、白糖250g、20% 速灭杀丁乳油18mL或2.5%敌杀死乳油20mL、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35mL,充分混音后用于补水。
14.13、二氧化碳浓度高
幼蕾自原基分化开始对氧气的需要量逐渐增多,如果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 .会造成幼蕾缺氧而菇柄粗、菇盖小的大胖子菇,严重时会使幼蕾和成龄菇大批死亡。因此,必须适当通风,对通风不良的场所要用机槭风扇强迫通风 通风时问夏季以早晨、傍晚、午夜3次为好,冬季以lO~l5时为好。通风时视栽培场所太小、投料多少而定,可掌握在30~90min之间。死角可用扇子扇,使二氧化碳排出。
14.14、菇蕾密度过高
菇蕾密度高会造成养分、水分供不应求,一部分幼蕾得不到养分、水分而死掉。要及时进行疏菇,否则会加重死菇。
14.15、机械损伤
杏鲍菇在原基分化过程到形成菇蕾后的一段时间,会因人为碰撞、震动、水击、风抗等因素而畸变或死菇。所以,在栽培操作时.动作要尽量轻,不要用手乱摸出菇面,喷水时要喷雾化水。
15、应用前景与展望
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菌丝体及,由于这一过程周短产量高、成本低、工艺设备简单,因此在杏鲍菇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还可以进行平菇,毛木耳,白灵菇的生产,更换配方后还可以生产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猴头菇,羊肚菌,蛹等药用、食用菌,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及生物转化率均高于传统固体菌种栽培技术。另外,药用、食用真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多糖、多肤、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酶、核酸、维生素、具抗生素作用的多种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具有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肾、性等人体器官的防病治病作用以及抗癌、消炎、抗衰老、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目前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正在大量研究开发中,除了应用于液体菌种外还应用于和食品饮料工业中。由于用工业化液体发酵来生产食用菌蛋白质,要比饲养家禽或家畜来获取蛋白质的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因此,食用菌的深层发酵在食品加工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它将成为21世纪人类所需的主要蛋白质的原料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生物学、药用、食用菌学、发酵工艺学和工程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特别是发酵产物分离技术的发展,使药用、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应用更广泛、前景更宽阔。
参考文献:
王传福,武汗青主编&图文精解杏鲍菇栽培技术&-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1
王波等编著&图说香菇花菇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3
常明昌主编&-2版&食用菌栽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
李昊主编&人工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1
孟昭武等主编&杏鲍菇、白灵菇生产百问百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
林方灿编著&食用菌丰产增收疑难问题解答&-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6
丁湖广,丁荣峰主编&15种名贵药用真菌栽培实用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2
吕承义主编&食用菌防治现代病&-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9
本论文是在豆海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感谢学院三年来对我的辛苦培育,让我在大学这三年学到很东西;感谢老师们三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得以在这三年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感谢同学和朋友们,感谢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在我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同学及领导、同事,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给我支持和鼓励,没有大家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在此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福!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开心、快乐、永远幸福。
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学习的关心和工作的支持,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现在的丰收果实,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一切都好,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杏鲍菇拌料参数
1 拌料质量标准
1.1 选料标准
1.1.1 主辅料的质量要达到要求,严格挑选。
1.1.2 所有结块、霉变、虫蛀或其它有异常情况的原料不准使用,或请示技术人员处理。
1.1.3 每样主料、辅料要按配方要求称量,数量准确。
1.2 拌料质量标准
1.2.1 严格按配方要求拌料,主辅料混合均匀。
1.2.2 凡能溶于水的辅料必须先溶于水才能加入料内。
1.2.3 含水量适中,60%左右。
1.2.4根据不同品种调节最适的PH值, 杏鲍菇PH值=7-8。
1.2.5 拌好的培养料内不得有结块和霉变的原料,不能混有石块、木棍等任何杂物。
2 拌料操作规程
2.1 原料选择
2.1.1 选择新鲜无变质的原料,按每次拌料配方要求,精确称取数量。
2.1.2 凡有结块或其它有变异原料,必须先通过发酵处理后,才能用于生产。
2.1.3 原料发酵时,按料:水==1:1.5加水,经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2.2.1 生产前要把场地清洁干净,检查设备的完好性,没有故障才生产,设备有故障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先排除,方可生产。
2.2.2 时刻注意安全生产、安全用电,不得违反搅拌机操作规程。
2.2.3 凡能溶于水的辅料要先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才能加入料内。
2.2.4 拌料时严格按配方比例加入各种主料和辅料,先把干料混匀3&5分钟,再把水溶液加入,搅拌10分钟。要求主料、辅料、PH值、水分均匀。
2.2.5 拌料时务必注意不得有石块、铁器等各种杂物掉入搅拌机内。
2.2.6 每次搅拌结束都要检查含水量和PH值,并做好记录,若不符合规定要进行调节,不得强行装袋。水份用手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滴不下为准。
2.2.7 搅拌出的培养料若有结块要拣出,打碎后重新搅拌,或进行发酵出理。
2.2.8 拌料全部结束后,要及时把场地清理干净,搅拌机内要清洗干净,不得有培养料剩余。
2.2.9 生产结束后要检修设备,维持设备正常运转,有故障及时排除。
2.2.10 每天拌料结束,班长要及时填写工作记录表,交车间主任签字后,交生产办公室。
杏鲍菇装袋参数
1 装袋质量标准
1.1 装袋时要精确选料,达不到规定质量的原料坚决不用。
1.2 装袋要紧实,料面要平整,不得留有缝隙。
1.3 套环要套紧实,套环盖要盖紧,无破损。
1.4 袋子表面无培养料,保持干净。
1.5 装袋长度按不同品种的具体要求执行,杏鲍菇标准为15-16厘米(17*33M塑料袋),重量1K。
1.6 袋子无微孔扎口及其它任何破损。
2 装袋操作规程
2.1 要求员工勤剪指甲,以免抓伤袋子。
2.2每天上下班要打扫车间及清理装袋机,保持机械和车间的整洁。每天生产前后要检查装袋机是否运转正常,有故障要及时维修,无故障才生产。
2.3 塑料袋子不得到处堆放,要放在专用纸箱里,不磨损、不压坏、不踩坏。
2.4 装袋时凡有发现培养料太湿、太干或搅拌不均匀,都不要装袋,让拌料车间重新搅拌,或请示生产办公室处理。凡有结块或杂物要拣出,不要装袋。
2.5装袋人员要视套环人的速度进行压袋,不要太快,造成积压,使培养料&爬料&松驰。
2.6 装完袋后,套套环人员要立刻压紧袋子表面培养料,迅速套上套环,盖好盖子;装袋要紧实,不紧实的要重装。装袋长度要根据不同品种达到标准长度,太短的要补料,太长要减料,
2.7 凡袋子有扎孔或拉裂的,要坚决换袋子重装,不得有丝毫马虎行为。
2.8 套好套环的料袋要把袋子外表培养料用布擦拭干净。轻拿轻放装筐或堆放在清洁地方清点数量。&&&&&&&&
2.9 凡装好的菌袋,要进行检查,做到全部合格,不合格的坚决返工。
2.10 每天及时清理场地,不得有培养料积累。
2.11 每天装袋结束,班长要及时填写工作记录表,交车间主任签字后,交生产办公室。
杏鲍菇灭菌参数
1 灭菌质量标准
1.1安全使用灭菌锅。
1.2 彻底杀死菌袋内所有生物体。
1.3 袋子无破损,不进空气。
1.4 灭菌后&闻得香&&摸着软&&看到紫&达到灭菌效果。
2 灭菌操作规程
2.1 工作人员要勤剪指甲,全部戴手套,手套每天要洗净。
2.2 生产前检查压力锅或常压柜的密封性及安全性,各种阀门、仪表灵敏度。有故障要及时汇报,请专业人员修理,时刻注意安全使用灭菌锅。
2.3 装锅时,要把周转筐码整齐,不得倒塌。无周转筐时,运输车要用编织袋垫好,轻拿轻放,不得造成袋子破损;要把锅内壁全部垫上麻袋或编织袋,防止菌袋磨损,装锅时每袋要压紧,防止倒塌。装完锅要及时清点数量。
2.4 盖上锅盖时要检查密封性,高压灭菌不得漏气;常压灭菌漏气要小。
2.5 高压灭菌时,通入蒸气时速度要慢,不要太急,从零压力升到0.5公斤压力时间为1小时,然后放尽压力锅内冷空气,继续升压1小时到标准1.5公斤压力(128℃),保持3小时,中间不得降温;或在110℃保持12小时,中间不得降温。&&&&
2.6 常压灭菌时,要先打开灭菌柜排气阀,再慢慢通入蒸汽,用3&5小时使灭菌柜温度达到100℃,进行保温15小时以上,中间不得降温。
2.7 灭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和灭菌柜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有任何马虎,否则造成损失后果不堪设想;违规操作一切后果由操作者承担。灭菌时,压力和温度太高,要通过减少蒸汽进入来控制,不得随意开大放气阀;通过实践,掌握进汽和出汽的平衡点,进行保温。
2.8 灭菌时间到后,停止向灭菌锅供应蒸汽,让灭菌锅自然冷却,待压力为零,温度60℃以下时,方可慢慢打开锅盖,让蒸汽出尽,再出锅。压力锅内有压力和温度超过80℃,严禁开锅盖。
2.9 出锅时,运输灭菌后的菌袋要轻拿轻放,防止破袋,运输车要垫好,保持车内洁净,袋子外有脏物时要擦拭干净,防止二次污染。运到接种室后,要清点数量,装好一间后要填写接种卡并签名。
2.10 若用周转筐灭菌,一定要先把周转筐全部检查一遍,所有铁刺要磨平,底部垫上编织袋,不使周转筐把菌袋磨损。
2.11 每天灭菌结束,班长要及时填写工作记录表,交车间主任签字后,交生产办公室。
杏鲍菇接种参数
1 接种质量标准
1.1 树立无菌观念,保持接种室的清洁,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1.2 正确消毒,快速接种。
1.3 接种量大小适宜,正好封锁料面与接种孔,保持完整性。
1.4 接种菌袋无破损,不造成重复污染。
2 接种室接种操作规程
2.1 空接种室消毒方法
2.1.1地板要打扫干净,用水冲洗干净。
2.1.2 用消毒剂把地板拖干(0.1%新洁尔灭溶液或2---3%来苏尔溶液)。
2.1.3 打开门窗通风。
2.1.4 室内喷上来苏尔(2--3%)消毒。
2.1.5 打开紫外线灯,消毒1&2小时。紫外线灯消毒时要保持黑暗环境,避免可见光照射,关闭紫外线灯后,要继续保持黑暗环境1小时。
2.2 接种操作
2.2.1准备工作
2.2.1.1所有工作人员指甲要剪干净,换上干净的工作服。
2.2.1.2 (固体)菌种预处理:使用菌种时,接种人员要提前一天计划领用,确定菌种纯度及可靠性,有问题的菌种坚决不用;菌种外表用新洁尔灭溶液(0.1&0.2%)或来苏尔溶液(2---3%)清洗干净,不得让消毒水进入袋内;然后放在清洗过的塑料筐里,置于缓冲间消毒,不得和刚下炉的热菌袋放在一起。
2.2.1.3 接种室内进入热菌袋后,要把地板用消毒液擦洗干净,所有玻璃门窗打开,关好纱门、纱窗,让菌袋冷却。
2.2.1.4 菌袋冷却到30度以下后,消毒人员把所需接种材料及工具全部放入接种室内按要求摆放好,桌子和用具全部用新洁尔灭溶液或来苏尔溶液擦拭干净,地板用新洁尔灭拖干净,空气中喷来苏尔消毒和加湿。
2.2.1.5 菌袋和菌种用薄膜覆盖,四边压紧。
2.2.1.6 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严格按消毒剂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一般薄膜内用2&3包(50g/包)、空气用1包,消毒时间2&3小时;消毒时门窗要紧闭,防止跑气,影响消毒效果。
2.2.1.7 接种专用的干净的衣服、鞋帽、口罩等要事先放在缓冲室,进行消毒,接种人员在更衣室换上衣帽、鞋、口罩,用新洁尔灭或来苏尔溶液洗手后,从缓冲室进入接种室。
3.1 进入接种室时,当消毒剂气味刺激性太强时,经主管批准,可适当开启换气阀或靠顶部小窗,适当放气,换上净化室空气,增加室内新鲜空气。
3.2 接种时掌握:先用酒精消毒擦手,再工作。接种过程中牢记常用酒精擦手。
3.3 接种时要小心轻放,不造成新的破损,要求&准确&&快速&&动作轻&。
3.4 接种时先用洒精把菌种外表擦试消毒一遍,再用火焰消毒,然后把种子口上的1公分切除(或挖掉),袋装菌种从边上割开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液体接种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