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努力 ps字体一直大写是什么ps字体一直大写谁知道

您现在的位置: >>
>> 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
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
来源: 时间:
【第一篇】:钱钟书《围城》,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钱钟书生平 1910 年 11 月 21 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1911 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20 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3 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1929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 格录取。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做特殊的学生。1933 年,与杨绛订婚。1935 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 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37 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 修。女儿钱瑗出生。 年,写作《围城》。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 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 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钟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毛 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 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 选注》,选注了宋代 81 位诗人的 297 首作品。1958 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 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 年 11 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1970 年 6 月,女 婿王得一含冤自杀。1975 年,《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1982 年,《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4 年,《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1989 年,《钱钟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 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 20 余万字的内容。1991 年,全国 18 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 36 人之一,但 他谢绝拍摄。1998 年 12 月 19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 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 字样。《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长篇之一。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的动乱年代,它展示的不是战火硝烟的世界,而是旧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四年后与苏文纨乘同一条船回国。同学的时候,苏文纨并没把方鸿渐放在眼里,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 太名贵了,身为女博士,她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人敢攀上来。这次同船回国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 人也不讨厌,似乎也有钱,已准备向方鸿渐示爱。但因为稍微矜持了一点,方鸿渐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荡 的鲍小姐引诱了去。苏小姐妒火中烧,骂他们无耻。然而鲍小姐刚刚下船,她就马上打扮得袅袅婷婷来找 方鸿渐。回到上海,方鸿渐住在已去逝的未婚妻周淑英家。周淑英的父亲是上海点金的经理,就是周家出钱 让方鸿渐出国留学的。周太太向方鸿渐打听苏小姐,并希望认他的太太为干女儿,这让方鸿渐很惊慌。方 鸿渐回到本县探望自己的父母,听说方家留洋的博士回来了,当地的校长想请方鸿渐为学生们做一次, 谁知方鸿渐竟对学生们大讲特讲起鸦片和梅毒来,这让校长很尴尬。方鸿渐回到上海,出于礼貌去拜访苏文纨,在苏家认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和赵辛楣。赵辛楣的父亲跟 苏文纨的父亲是同僚,辛楣和文纨从小一起玩,辛楣对文纨一往情深,可苏文纨的心思却在方鸿渐身上, 赵辛楣与方鸿渐初次见面,就产生醋意。方鸿渐借看苏小姐为名去看唐晓芙,并暗中与唐晓芙恋爱。而赵 辛楣和“新派诗人”曹元朗却与他争风吃醋,苏文纨也希望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赵辛楣也真的醋意大 发,从不放过一任何个扫方鸿渐面子的机会。在一次聚会上,故意将方鸿渐贯醉,让方鸿渐当着苏文纨的 面出丑,苏小姐对方鸿渐表示关心,并送方鸿渐回家,这让赵辛楣感到很失望。方鸿渐无意与赵辛楣为敌,因为他并不爱苏小姐,他爱的是轻漂亮、聪明活泼的唐晓芙。苏小姐明白了这 一切之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退 回了方鸿渐写给她的情书,并要方鸿渐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方鸿渐感到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 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方鸿渐在报馆里的差使没了,赵辛楣为了让他远离苏文纨,介绍他到三闾大学去任教,而三闾大学的校长 高松年一再催赵辛楣到三闾大学任政治系主任,他被苏小姐拒绝后就答应了。赵辛楣、方鸿渐、孙柔嘉、李梅亭四人费尽了周折终于到了三闾大学。三闾大学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重新组 建的,学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学生,刚刚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托故不来了。因方鸿渐的学历中没有学 位证书而被聘为中文系副教授。在一次晚宴上听范小姐说陆子潇追求孙柔嘉,给孙小姐写了好多信。这件事仿佛在复壁里咬东西的老鼠, 拢乱了他,他想自己并未爱上孙小姐,何以不愿她跟陆子潇要好?孙小姐有她的可爱,不过她妩媚得不稳 固,妩媚得勉强,不是真实的美丽。孙柔嘉已有意于方鸿渐,故意就此事向方鸿渐请教处理办法。方鸿渐 对孙小姐虽然还只是朦朦胧胧有些好感,却下意识起了妒意,建议孙小姐将陆子潇的情书,不加任何答复 地全部送还。赵辛楣与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年轻太太有了越轨交往,而老校长高松年也对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 处厚揭发他们的私情,赵辛楣只得离开三闾大学。他到了重庆进了国防委员会,颇为得意,比起出走时的 狼狈,像换了一。赵辛楣走后,方鸿渐也不想在三闾大学呆下去了,自己筹划着退掉高松年的聘书,并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 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谁知他并未接到聘书,孙小姐倒是有聘约的,连薪水也升了一级。孙柔嘉退掉聘书与方鸿渐一同离天三闾大学。方鸿渐想从桂林坐飞机到香港,然后再回上海,写信让赵辛楣给他弄飞机票,赵辛楣回信说他母亲也要从 重庆到香港。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举行了婚礼,在香港遇到赵辛楣和苏文纨,而此时的苏文纨已是曹元 朗的夫人了。苏文纨怠慢了方鸿渐和孙柔嘉,孙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馆免不了与方鸿渐大吵一顿。回到上海后,孙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孙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顺。对她初次见面没有 给公婆叩头也耿耿于怀,因而常常敲侧击、指桑骂槐地撩拨她和儿子的关系。柔嘉有两个妯娌,本来矛盾 重重,但有一次听见公公夸孙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话,便马上把她认作共同的敌人,尽释前嫌,一致 对外。孙柔嘉做梦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她们不仅背后对孙柔嘉挑剔诽谤,当面说话也常 常暗藏机锋。孙柔嘉和方鸿渐二人之间也总是争吵不断,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为了 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话也要吵。夫妻结合犹如冤家相逢,互 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柔嘉让鸿渐到她姑母的厂里去做事,而鸿渐想到重庆去找赵辛楣,两人为此事又大 吵一顿,最后鸿渐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与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时发现柔嘉 已经走了。二、围城的主题 有一明一暗两个主题:明的主题是批判一些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这个主题贯穿全篇。暗的主题是揭示的人生中普遍存在于情爱、 婚姻、 家庭中的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性、 虚无感, 以及普通人在这中荒诞和虚无控制下的无可奈何的尴尬处境。而这一主题, 只有在细细品读 了作品之后才能够感受到。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在于: 1、保守因循、虚荣矫情、不切实际、懦弱。代表人物是方鸿渐和赵辛楣。作者的态度是同 情为主。2、小农意识、小市民习气、小资情调。表现为虚伪自私、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庸俗无聊。代表人物是苏文纨、李梅亭、高松年、孙柔嘉。作者态度是批判为主。《围城》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看过电视或者看过小说,但我还是想简单介绍一下钱钟书和这 本书的情况。钱钟书主要是一个学者,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写小说跟一般作家不太一 样,是很从容的,这种姿态,对他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应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他也不是 为了稿费,或者为了什么上级给他的任务,或者为了形势的某种需要,他纯粹是为了自己的 一种文学上的寄托,他的小说是学者小说。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学问家,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 人,文坛流传有很多关于钱钟书先生的轶事。说他只知道读书,不太会待人接物,甚至撒切 尔夫人来了,到中国访问,说要见一个叫钱钟书的,他说我不知道撒切尔是谁。这可能只是 所谓轶闻故事了,但是钱钟书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他写出来的作品,有种智者的 风采,也有种好像文明人的懒惰。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围城》 。《围城》是怎样“热”起来的 一直到今,这个《围城》几乎是畅销书,高雅的书店也有,地摊上也有,这个很难得。那是因为电视啊,80 年代中期《围城》改编为电视,刚才舒乙先生讲了,电视的作用很大, 播放以后,大家都来读这个小说。《围城》是抗战后期写的,先是在一个叫《文艺复兴》的刊物上发表,1947 年出了单行 本。发表以后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解放以后,就没有再出版了。解放后钱钟书主要是搞 文学研究,研究古代文化,写过《管锥编》 ,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他基本上就没有创作了, 大学里上文学史也不讲钱钟书,他的书在图书馆也找不到。一直到大概是 80 年代初,开始 有人注意钱钟书了。那主要是所谓“出口转内销” 。美国有一个汉学家,叫做夏志清,他写 了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史》 ,把钱钟书捧得很高,这就引起了大陆一些学者的注意,千方百 计找来看,确实觉得不错,就有人开始研究钱钟书。那时在海外也有人做博士选钱钟书 的。钱钟书在文学界名声大振,是 80 年代的事。一直到今,这个《围城》几乎是畅销书, 高雅的书店也有,地摊上也有,这个很难得。那是因为电视啊,80 年代中期《围城》改编 为电视,刚才舒乙先生讲了,电视的作用很大,播放以后,大家都来读这个小说。所以说现 代传媒在推进文学方面有时候也有作用,当然也有消蚀的作用,看书的人少了,看电视的人 多了;但有时候电视对文学也有作用,就是刚才说的起过促进。这是关于《围城》的一 些背景和基本情况,下面我就转入讲这个作品。《围城》这部小说啊,应该说它跟一般的小说不太一样,它是比较深奥的,它的意蕴或者 说主题吧,是比较深的,不是一眼可以看穿的。或者说呢,这样的小说所带有文化的意蕴比 较丰厚。凡是碰到这类小说,你千万不要相信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它概括了,绝对不能。越是 意蕴比较丰厚的文学作品, 越是可以做多种多样的解释; 如果说像中学上语文课那样的可以 作简单的主题归纳,那么这样的作品一般来说比较单纯。所以这个《围城》就属于一种意蕴 比较丰厚的。对这样的小说啊, 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思路, 不断地发掘,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分析这样一本小说。《围城》的三层意蕴 一部好的小说,一部意蕴深刻的小说,是可以不断地被解读,不断地进行剖析,见仁见智。我们读小说,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不一定阅读之前就抱着一个受教育的姿态。1,社会反映的层面 第一层我用比较常见的社会学的批评, 也就是常说的反映论。中学语文老师都喜欢让同学 概括,这是必要的,是一种训练嘛。概括是“通过什么什么,反映了什么什么” ,它的主题 是表达了什么什么。这种批评的方法来看, 《围城》确实有它写实的一面,就是说它有反映 生活的一面,它的生活描写呀,确实能够体现 40 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情景。确实,我认为通过读《围城》 ,是可以了解 40 年代中国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教育界的情况, 比如说城市里面的情况,知识分子的状态。就是说它描写了现代中国的一些生活的情景。其 实呀, 钱钟书在他小说的开头序言里面就说了, 他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那就可以说是世态人情嘛。这是我们读《围城》时应该注意的。有个批评家写过一篇文章, 说《围城》所写的是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漩涡,曲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的一个角落,是 行将崩溃的社会生动的写照, 是对那个腐朽社会的抗议。对这种说法现在有的年轻的评论家 可能不以为然。其实我认为《围城》是有这层意思,就是说《围城》它有揭露性的一面,就 是写 40 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上那种陋习,精神上的落后,有些描写呢,是非常 真实的。如果我们从社会学批评这个层面理解, 《围城》确实是有认识的作用,这个层面叫生活描 写的层面。生活描写层面可以帮助了解现代中国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东西, 有认识历史的价 值。通常我们说“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比如通过这个描写反映了 40 年代中国的一些情况, 这个话大家不要一听就讨厌,它还是有它的道理。这种批评以前是主流批评,有它的功能、 特色,比较重教化,重意识形态,把作品看成是一个镜子,就是社会学批评经常容易导致的 一种状态。它有它的功能,刚才说的,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这是这类批评的一个常见的公 式,第一个层面可以用社会学的批评来认识。这个《围城》确实有对中国社会 40 年代那种 落后、 闭塞、 混乱的提示, 这是读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注意到的。但是这个生活描写的层面, 一般小说都有,是比较浅层的。比较好的小说,比较深的小说,可能还有第二层,第三层, 甚至是无数的层。《围城》起码还有二层,那么第二层是什么呢?是文化批判的层面。2,文化批判的层面 《围城》所构筑的文学世界,包含有钱钟书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是带有他的文 化立场的。他写这个小说,有他的出发点,或者叫“视点” ,好的小说,往往都有独特的“视 点” 。钱钟书是以他的视点来构筑这个文学世界的,那就是文化批判,或者批判文化。钱钟 书更多的时候是批判文化,他对现代中国的文化,不管是残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从外国 进来的新文化,是老的还是新的,是流行的不流行的,一概批判。而且批判是非常辛辣。他 把他的《围城》 ,整个写成是一个“新儒林” 。我们知道古代有个《儒林外史》的小说,揭露 科举丑恶的现象。那么钱钟书写的《围城》第二个层面,实际上是新的“儒林”“五四” 。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大都是英雄,先躯桥梁,是社会发展的先知先觉的人,知识分 子位置是很高的。但是《围城》里面不是这样, 《围城》里面知识分子是处在一个被讽刺、 被批判的位置。钱钟书的批判呢,确实有他的特色,他的批判对象都是新式的知识分子。他写知识分子的 困境、弱点,他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新” ,来看他们身上最旧的、最可怜的东西。下面我 们就来分析一下,他这个“新儒林”是怎么来写的。他主要通过人物的文化心态剖析,第一 号人物就是方鸿渐。方鸿渐不见得是一个坏蛋或者不好的人,他挺善良的。他也骗人,但是 好像是有限度的,他挺老实,不切实际,聪明而没有勇气,没有什么用处,是一个眼高手低 的人。有句话叫博闻识浅,他知道的东西太多,能侃,但是没有自己的见识;能言善道,没 有自己主意,碰到什么事都优柔寡断,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来批评他。像苏文纨批评他,说他 大地方玩世不恭,小地方挺认真。赵辛楣是他的好朋友,所谓“同情兄”也批评他,说他不 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另外有一个人叫刘东方的批评他说,本质太坏,人还算伶俐。他的老 婆孙柔嘉呢,批评他说,喜欢自做聪明,但是最终弄巧成拙。总之,方兄是善良而没有用处, 聪明但是优柔寡断。在生活面前呢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怯懦,碰到事拿不定主意,喜欢乱说, 所以呢他不断地失去机会。方鸿渐上大学的时候,看到新式恋爱他很羡慕,但是老父亲一吓他,就缩回去了,是个优柔 寡断的人。他对苏文纨的态度也这样:不喜欢苏文纨,那就明说好了,但是他非常怯懦,结 果自己落到那个套里边了。小说里边写一个情节,说方鸿渐虽然并不喜欢老姑娘苏文纨,但 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就跟苏小姐约会,在花前月下,不能自持啊,就吻了苏文纨。吻的面积 非常小,轻轻地一点,就像清朝,场面上喝大盖碗的大碗茶,轻轻地拿嘴在茶杯的边上这样 碰一下,表示意思了。明明自己不愿做的事就别做了,做了就要负责,结果呢,方兄就落了 这个套了。最终苏文纨知道了真相, 就在方鸿渐所相思的另一个女孩子唐晓芙跟前中伤方鸿 渐,把方跟唐晓芙的关系给破坏了。但是不要把它看成就是一般的三角恋爱, 并不只是青年男女玩过家家, 里面有一种文化批 判。方鸿渐爱情问题上所代表这种性格,这种处世的原则,就出于一种文化批判。方鸿渐爱 情问题上所代表这种性格,这种处世的原则,就出于一种文化。在钱钟书的心目中,就是中 西文化的合璧, 结晶了这样的一个方鸿渐, 优柔寡断, 没有主见。另外对方鸿渐的一些描写, 很显然钱钟书是批判的。比如说方鸿渐非常懒,不想做事,喜欢得过且过,安慰,有点 像阿 Q,这是不是一种文化的惰性呢。我想这个是钱钟书的看法,认为传统文化再加上西洋 文明,结合以后所形成的一种慵懒的性格,名份上很新,也喝牛奶喝咖啡吃面包,跳舞,但 骨子里很旧,或者说是新旧杂拌,实际上就带有批判。钱钟书笔下很多人物啊,都可以找到 文化批判的意图,像船上疯玩“杯水主义”肉欲游戏的那个鲍小姐,钱钟书明显在批判,方 鸿渐当然更是一个批判的中心了。方鸿渐对传统文化是看不起的,但又很留恋,所以说他的 心态啊实际上是中外文化冲突所产生的那种矛盾的心态,无所依持,没有主心骨。 我读这个《围城》也联想到,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生活里面,现在好些人的精神状态啊,有 时又多少有点回到方鸿渐,也好像无所依持,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挣钱就是目标吗? 钱挣到以后又觉得没意思,方鸿渐就是这样的。钱也是一个 “围城”啊。比如说我现在没钱, 在做梦,梦到哪一天我有一百万,二百万,买房子买车子,也许我就成为天下最快乐的人。但目标都达到以后,可能你快乐的程度还比不上现在。无所依持,没有生活的目标,方鸿渐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在方鸿渐的身上呢,就带有钱钟书对文化的一种思考,一种批判。所以说钱钟书他这种批判呢, 是很个别的, 很尖刻的。他不像当时一般作家, 认为反正是 “五 四”所带出来的一切都好,个性解放就是好的,民主就是好的,西方来的就是好的,他不是 这样看的,他都有批判,写方鸿渐实际上就是写一种文化现象。另外小说里面大量地描写那些式的知识分子, 其实都带有某种乡村都市化特点, 所谓 落后的时髦。现在北京不也看到很多乡村都市化吗?钱钟书用一个比喻, 也是很 “损人” 的, 他说就像是一个中国的裁缝做了仿造的第一件西装,乡村都市化,什么都学外国,但学的又 不像;表面上还去批评人家西方,事实上又不断地滴水穿石,学了又不像。钱钟书在小说里 对这个有批评。这种批评当然主要是针对 40 年代的,但对现在也还有启示意义的。比如他 讽刺的那些假博士假文凭,在这种讽刺的背后,就带有钱钟书的一种批判的眼光。干嘛什么 事都要崇洋呢,崇洋本身就是一种迷信。当然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文明科学技术,一些好的制 度, 是可以学习的。但一切都好, 往往学的又是一种皮毛的东西, 那么就没有自己的主心骨, 是乡村都市化的心态。这都是批判, 对方鸿渐包括他周围的那些人物都带有这种文化批判。下面我还要讲到一个人物,我认为是小说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孙柔嘉。在孙柔嘉 身上, 钱钟书又带有他很深刻的思考。本来这个大学学生, 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但是钱钟书眼中啊, 把这个小女孩写得特别的老练, 特别有城府。方鸿渐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孙柔嘉这个人物是左右了方鸿渐一切的。小说一开头就写这个少女啊,是那么的柔弱,那么 天真,那么温顺,怕生得说一句话脸腾的就红了;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做作,矫饰。钱钟书对 此给予尖锐的批评。结婚以前哪,孙是很温顺的,很柔弱的;结婚以后完全换了一个人,就 变得非常专横,妒嫉自私,很刻薄,不容许方鸿渐跟外面任何人结交。不光是不能跟女的结 交啊,连跟男的结交也不行。从心理学来分析呢,也可以谅解,但是钱钟书是从文化批评角 度来写的。孙柔嘉本来也是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教育,但是骨子里 面是很旧的, 她也不是什么东方女性美, 完全是刻薄的, 在家庭生活里面纯粹是一种占有欲。这个人物写得非常成功。但是我又觉得作者是否有点过火,女孩有时候有点撒娇啊,是特定身份的一种显现,也许在 她的男朋友或者她的长辈看来这是很正常、很美好的一种东西,虽然有点做作。但钱钟书不 能容许。钱钟书是为了化批判,所以我说有时候他也写得有点过火。但是总的来说,他 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孙小姐呢?就是一种文化,像方鸿渐、孙柔嘉这些都不是坏人,都是 生活区中普通的人物,是“非英雄” 。回顾我们的现代文学啊, “五四”以后英雄太多了,写 英雄的人太多,所以说为什么一看到钱钟书的小说我老想起老舍。老舍先生的笔下呢,也是 很多“非英雄”“五四”以后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笔下呢都“非英雄”化了。这“非英雄”带 , 有一种新的文化视点,一种批评,这些“非英雄” ,这些普通的人呢,就构成了作者所要审 视批判的新的“儒林” 。实际上是在新旧文明、中外文明的冲突之下的这样一群人物。刚才我们讲了“视点” ,就是写作的视点,钱钟书的视点很特别,他要通过这些新式的知 识分子、留学生、大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心态的刻画,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评,同时对 新文化也进行批评。他认为新文化也有很多毛病,特别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这种角度跟其 它作家不一样,是批判,但并非巅覆一切。这跟当下的王朔也不一样。王朔什么都批,无所 不批, 钱钟书当然也是无所不批, 但是站得比较高, 写作比较从容。王朔呢他自己说他是 “码 字” ,一天要码五千字,都是计算好的,什么都写,他有时写电视剧也可以,写得很好,老 百姓也可以接受,但不断地向前卫向精英挑战、骂人。现在连鲁迅也骂了嘛,这不见得是什 么文化批评。钱钟书确实是用了一个很特殊的写作角度, 刚才也说第一层我们可以从社会学 的批评来看钱钟书作品里面写到一些什么生活表面情况, 有没有揭露性批判性, 有没有认识 价值。那么第二层就比较深了,他通过这群人哪,写他们骨子里边的东西,写中外文化,确 实有钱钟书自己特殊的眼光。3,哲理思考的层面 那么还有没有第三层主题或作品意蕴呢?还可以往下挖,那么我们现在正在试图在挖一 下,就挖到第三层。第三层就是哲理思考的层面,抽象一点,是哲理性的思考,很特别的。透过前面两层可以挖到第三层,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挖呢?刚才说第一层用社会学批评, 第二 层用文化心理的批评,那么第三层我们试图用一下结构主义,或者符号学的方法。当然这不 是一个很本色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而是变通一下, 看能不能部分地用在我们读 《围城》 上。我们先说一下结构主义的方法, 这个结构主义是不考虑具体描写的细节, 这里描写怎么好啊, 怎么抒情啊,怎么讽刺,他不考虑这个。对人物有什么意义啊,有什么心理,它也不考 虑,它是把一部作品啊非常粗略的、宏观的进行来分析,看它里边有几个组成部分,化繁为 简, 充分地简化, 非常简练地把一部作品最基本的元素给抽离出来, 然后看作家他要写什么? 他的盲点是什么?这是结构主义的大致的方法,我是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讲的这种方 法,就是说结构主义有时候跟西方符号学也有关系,只关注作品里边的基本元素,不太考虑 艺术性怎么样啊,是不是深刻啊,不考虑这些。我们现在用的并不是本原的结构主义, 只是取其一点,可以说是仿结构主义,或者仿符号学,来试一试能不能挖掘《围城》第三个 层面。刚才我们述介《围城》的故事,如果把它展开来读,是没什么意思的,很平淡的,很琐碎 的,没有什么英雄,没有很大的冲突,也没有像武侠小说那样激烈的血淋淋的刀光剑影和传 奇的东西,只有很平凡的一些人,都是吃饭啊,婚姻啊,结婚啊,离婚啊这些;而且所有人 都“失败”了,都无可奈何了。到底钱钟书要写什么,如果你读完这个小说以后,把它充分 的简化,抽出几条来,我想呢可以注意两个,或两个动作,一个动作呢叫“进城” ,一个 动作叫“出城” 。这两个动作反复出现的,进城然后又出城,然后又进城,再进再出,整个 小说就写这个。所以如果说把《围城》的结构,简化成类似于一个公式,那就是方鸿渐=进 城+出城+进城+出城??。小说一开头那条船实际上就是围城。四周围都是大海,就剩下一 个船在海上,坐船的人希望下船啊,坐累了以后都希望早点靠岸,从船上下来,是不是出城 啊?到了上海呢又进城了。再说方鸿渐在上海待不住了,他又到湖南,到内地乡下去,他不 是出城了吗?那么到了这个三闾大学一看哪, 比上海差不了多少, 甚至更糟糕, 那又进城了。所以说整个方鸿渐的这个动作啊,他的经历啊,就是进城出城,出城进城。再说他们的爱情 婚姻也是,方鸿渐没有结婚的时候想结婚,当然孙柔嘉不太理想,苏小姐是不太理想的,唐 小姐理想但是没成,最终还是与孙结合了,没有结婚想结婚这是正常人的愿望。结了婚又后 又想离婚。而且小说里很多这个描写,没有结婚想结婚,结了婚以后想离婚。那么婚姻在小 说里面也变成一个围城。在外边的人想进去, 进去以后想出来。西方有一个批评家说 《围城》 就是写了婚姻、爱情问题上的人性的弱点,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这个意见, 因为很多婚姻也很美满啊。不过,不美满的婚姻的确也很多,所以结婚以后就想离婚啊,或 者虽然没有离婚,总是想着城外的事,这大概可以说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所以整个《围城》啊就是这样,进城、出城、进城,好像呢这种进和出啊,不断重复的这个 动作都是盲目的,受一种本能支配的,甚至可以说神差鬼使的,进来又想出,出去又要进, 那么就是三个字: “无用功” 。好像人生哪,往往就是这样:无用功。整个小说给人的一种感 觉呢, 如果你往深里分析, 就说人生处处是围城,城外的想进, 城里的想出,冲进去又出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整个人生啊,处处都是围城,但是每个人都是本能的驱使,要去寻找, 要去寻梦,每个人都在寻梦,到哪一天你完全没有梦了,什么梦都没有了,特别清醒了,清 醒得简直是那个境界一般人达不到,我看这也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整个《围城》呢,如果把它抽象、高度地概括性,结构化,那就是发现写的实际上就 是两个字叫“围城” 。一般人读这个小说啊,不太注意的,以为这个围城区抗日战争被围之 城,当然这也是一个生活的场面。实际上看完以后啊,小说的秘密,就写在这书的封面上, 就是书名。要看完整本书以后,透过刚才说的那两个层面再来思考,才发现钱钟书是一个智 者,他有对人生的思考,就写了《围城》 。事实上钱钟书在该书一个情节描写中已点明了这个小说的含义。有一天,方鸿渐呢,跟朋 友们一块喝酒,方鸿渐这个没有酒量的人,喝一点就先醉了。他就渐渐觉得好像灵魂啊离开 自己的身子在说话,他同时也听到别人说话。有个哲学家叫褚慎明就说,关于你结婚、离婚 的事我也和她谈过,我想引用一句英国的古话说,结婚仿佛是一个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进 去,笼子里边的鸟想飞出来,结果结了离,离了结,没有了局。苏小姐呢也描上一句话,她 说法国也有这样一句话,不过说的不是鸟笼,是困境,是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出,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方鸿渐这时已经喝醉了,不知道,对这些谈话糊里糊涂的。其实这里呢就点明 了整本书的秘密,所谓密码藏在这里,不仔细阅读,不透过刚才那两层,可能发现不了,这 是更深一层哲理性意蕴的挖掘。这小说确实写出了作为人都有弱点,说来也就有一种苦涩感,就是活着干什么呢?是不是 就是做无用功啊,就是进城出城啊,人是不是就是受这个本能的支配,老是要做些什么事? 当然这种世界观不一定对啊,但钱钟书确实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思考。他不是讨论政治问题, 或者讨论一般的做人哲学问题,他在更深地思考人类的某些弱点,人类的盲目性。所以看过 这部小说,有时候我也觉得有一种苦涩感,一种隔膜感。当然在座有一些比较年轻的孩子, 我们不希望你们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读懂了《围城》的第三层面,你们读第二层就差不多了。这个《围城》主要不是写给年轻人看的,它是中年人的小说,它要有一些人生的历炼以后, 才能有。刚才我讲了三个层面,三种批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呢,可能还有,比如刚才 我说,心里分析批评,甚至现在很时髦的女性主义批评,可以不可以用来分析《围城》?我 想都可以试试。不过如果用女性主义批评呢,这个《围城》就可能站不住了,为什么呢?钱 钟书的写作姿态在女性主义看来,就是非常典型的大男权主义,你看看他写的小说啊,方鸿 渐周围围着他转的,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等,还加上鲍小姐,好像这周围都是为他而 存在的, 这是不是男性中心呢?如果他方鸿渐比较能够有一种对妇女的酋重, 他们的婚姻生 活是不会那么糟糕吧? 所以我们讨论问题啊,千万不要把小说当成人生哲学来看,比如说方鸿渐,或者是钱钟书 对方鸿渐的描写对人生有一种非常深的看法, 觉得人生甚至是没有意思, 人生就是进城出城, 就是盲目的这种无用功。这只是一种认识, 一种感受性的或诗性的哲学, 但是这样的哲学呢, 不一定用来干预、 指导我们的生活, 这毕竟是小说。还是回到刚才我们说的, 一部好的小说, 一部意蕴深刻的小说,是可以不断地被解读,不断地进行剖析,见仁见智。我们读小说,完 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不一定阅读之前就抱着一个受教育的姿态。当然学生要受教育,但 是老是有一种这样心态,好像世界一切都是为了教育而存在的,这也很可悲。《围城》的艺术特色 钱钟书的讽刺有什么不同呢?他就是比较智慧的讽刺,是一种“普遍的滑稽化” 。他的讽刺 主要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来表达的, 所以你读的时候往往会停留下来欣赏他这个讽刺的语言 艺术。刚才主要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读《围城》 ,读出不同的味道,下面讲一下它的特色。最重要 一点,大家都能够感觉到了就是讽刺。现代作家擅于讽刺的很多,鲁迅也讽刺,老舍先生也 讽刺,张天翼也有讽刺,很多都有讽刺,钱钟书的讽刺有什么不同呢?他就是比较智慧的讽 刺,是一种“普遍的滑稽化” 。他的讽刺主要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来表达的,所以你读的时 候往往会停留下来欣赏他这个讽刺的语言艺术。他喜欢用比喻,把庄严的东西滑稽化。刚才 说的王朔他也滑稽化,但跟钱钟书的不一样,钱钟书比较智慧。王朔不是这样,你不是在台 上吗,我把你拽下来,他是这种方法。钱钟书并不把你拽下来,他还让你在那个位置,但是 呢他把你滑稽化,普遍的滑稽化。特别在语言方面,让大家阅读之中感到一种快感,一种智 慧,一种欣赏。比喻里边含有一种讽刺,是钱钟书常用的手法。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方鸿渐有一天到苏文 纨家里,在客厅里面坐下来,这客厅里面已经来了一个客人啦,叫沈太太,沈太太穿着非常 高级的衣服,他们坐下来。这方鸿渐就受不了了,沈太太胳肢窝那个味,他受不了,熏得恶 心,想换座位,又不好换,当着那么多人面,不太好换。这时候呢,方鸿渐就胡思乱想了。钱钟书是这样来写方鸿渐的胡思乱想,他说啊,政府可以迁都啊,自己倒不能换座位了。我 们知道这个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迁到重庆,所以他这个讽刺啊,既带有时代的特 点,同时呢,又是带有一种文化的讽刺。又比如说,小说写那个“哲学家”褚慎明,他有个 毛病,最看不起女人,他为什么要戴个眼镜呢?就为了怕看见女人。但是褚慎明这个哲学家 啊,看到苏小姐以后啊他的眼睛就生病了,害了眼馋病,就盯着苏小姐。小说写褚的大眼睛 好像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 ,要突破那个镜框。这个讽刺很有意思。“绝对观念”是一个 抽象的哲学名词, 非常奥妙的, 来比喻这个哲学家的眼睛, 这也是带有一种批判, 是滑稽化。钱钟书对社会行为经常都有这一类批评,这种批评跟鲁迅那种非常尖刻的挖掘是不一样的, 他是带嘲笑的。比如说三四十年代, 也有很多出国的, 很多人出国回来呀, 就觉得很了不起。出国是好事, 但是老是出国以后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没有出国的人就觉得总是好像没有完 成什么事,这种状态,钱钟书表示鄙夷和批评。他说出洋啊,就像小孩出水痘,那种念念不 忘自己出过洋的人,就是那种出过国回来的人,就是甘心让自己的天花变成了麻子。以前出 水痘搞不好啊就变成脸上斑麻了啦。钱钟书以此比喻出洋之后的那种盲目自大的炫耀心理, 如同很得意的自己的麻子脸,好像是文章,再加圈点没有出过国的也想“到此一游” ,又如 同出水痘,出完了就痛快了,就完了。这都是一种讽刺,对社会行为的一种讽刺,也是一种 比喻。有些比喻呢,读的过程中你会有一种快感,觉得好笑。又比如说他写道,一群人去喝 咖啡,谁知从冷盘到咖啡无一可口,除了醋以外,面包、牛奶、红酒,无一不酸,那醋就变 成不酸的了,牛奶、面包通通都是酸的。有些描写非常尖刻啊,比如对人物的描写,写那个 孙柔嘉,一出场还是姑娘,二十一二岁,说一句话就要脸红,女孩嘛,但又这样写,她两个 眼睛呢隔得太远,中间距离太远,老是给人一种惊讶的感觉。你们注意一下,这个眼睛隔得 太远是不是一种惊讶的感觉, 这个孙柔嘉的确经常会有一种故作惊讶的表现, 这是一个机智 的讽刺。我就不要举很多例子了,大家阅读过程中都会感觉到的。另外心理描写方面, 这部小说也有它的特点。心理描写是现代文学比古代文学要高明的地方, 古代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描写,人都是比较平面化,比较脸谱化的。钱钟书的心理描写 并不细,只是很入骨。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来讲。另外啊,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就是《围城》中的人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其中许多名 字都有特别的含义,有的也带讽刺。方鸿渐,鸿渐是易经上的一句话,鸿就是鸟嘛,渐就是 那个树木嘛,那个鸟可以从水上飞起来,落在那个树上。方鸿渐,他比较清高,但是也表现 懵懂,什么事都无定夺,就像鸟一样,在树上站不稳。孙柔嘉,柔嘉是什么意思?柔嘉是统 治术啊,果然这个女子呢结婚以后有一种御夫欲,很厉害。赵辛楣,辛楣就是挂在门上的驱 邪用的那个药。所以《围城》中每一个人物啊都有个符号,也有种批判。总的来说啊,刚才我讲的这些就是一个粗略的介绍,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感觉,来说明一 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意蕴丰厚的小说,可以不断地阅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层面来进入。所以我们读小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自己,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 脑子框住了,老是想着它主题是什么。放松,读完以后,根据自己体验,回过头来再进行思 考,如果它经得起我们批评,我们就可以发现它有很多层面的意思可以分析。如果它没什么 内涵,就是一时快乐,这样的小说也好啊,是吧?武侠小说不就是这样吗?我们要相信自己 的阅读感触,相信自己第一阅读印象,你认为好,那你就可以琢磨一下它好在哪里;你认为 不好,你可以分析一下它不好在哪里,也就这样了。不一定非要抱着受教育的目的去读,也 不一定非得一开头就考虑挖掘它的主题思想, 不一定这样。如果阅读过程中能得到钱钟书 《围 城》的也比较多了,大家有不同的读法,也有些批评它的,认为太尖刻了,太超然。但不管 怎么说, 《围城》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大的存在。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刻画了人物的群像,且人物性格鲜明。(2) 《儒林外史》式的结构样式。作品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写了众多的小故事, 作品通过方鸿渐这一人物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3)出色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肖像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世 界的重要手之一。《围城》的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以传神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 明个性特征的人物肖像。如对陆子潇的油头粉面、 俗不可耐的形象特征的勾勒, 就极为生动、 形象。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也是构成这部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在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绝妙的讽刺。作者采用机智、幽默俏皮、夸张等重要艺术手段,使这部小说形成了绝妙 的讽刺的艺术风格。假道学李梅亭“想吊膀子揩油”不着,反见那寡妇与男仆在胡搞,妒火中 烧。小说写道:“李梅亭义愤填膺,背后咕了好一阵,?男女有别,尊卑有分?。”比喻手法的 运用,形成智者的幽默和反讽。诸如“绝对真理”“局部真理”“绝对理念”等比喻的运用。带有 现代主义的特征。此外,作品语言生动、机智,新鲜,比喻联翩而至,妙趣横生。《围城》旅美学者夏志清赞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钱中书妙语连连, 字字珠玑, 中外典故或常见或生僻层出不穷,汪洋恣肆,浩淼如海,令人高山仰止;各类比 喻或通俗或深沉纷迭而至,妙趣横生,发人深省,令人目不暇接。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 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 而全书的最精彩之处,莫过于比比皆是的充满智慧的幽默了。譬如说:&一个人的缺点正像 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 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又如曹元朗所谓的得意之作 《拼盘姘伴》 半洋不汉, , 把满月比作&孕妇的肚子&, 嫦娥比作&逃妇&, 蛙比作&泥里的夜莺&, 从别人的诗篇中挑几句就成了他的&新古典主义&等。至于人物描写,像孙柔嘉画汪太太:一 张红嘴唇、十点红指甲。足见其对被她妒忌又瞧不起的女人的尖刻! 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 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 子的遭遇和困厄。《围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和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 分子怯懦人格根源及透辟的现实主义魅力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至今仍葆有 一种常读常新的人生感受,它以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 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 社会学系, 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由于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 (未来丈人的帮助) 便毫无心理准备地走上了留洋之路,学中文的人出洋“深造”就显得有些滑稽,但“到了欧洲, 既不抄敦煌卷了,又不访《永乐大典》 ,也找不到太平天国的文献……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 学p伦敦p巴黎p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但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 一无所有,临回国时,在父亲和丈人的威逼下,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地买了“美国克莱登大 学”的博士文凭。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大着胆子给父亲写 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在与鲍小姐的调情,苏文纨的应酬中,渐觉到 “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 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在苏文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也许是为了逃避心灵的痛苦, 方鸿渐和赵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 三闾大学虽 然地处湖南一个偏僻的乡下, 但远非一方净土, 这里有道貌岸然p老奸巨滑p口称维护教育 尊严, 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市侩校长高松年r有外形木讷, 内心狡诈的假洋博士韩学俞r有 在政界失足落水,混迹学校的旧官僚汪处厚r有专事吹牛拍马,浅薄委琐的势力小人陆子 渊……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三闫大学中几十个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 轧中被排挤出来,被解除了职务。他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便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而逃避到了“一个自己并没确认 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以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 港湾,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人, 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 离而散,他丢下昨日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的祁盼,方鸿渐终于冲出了家庭的围城。 方鸿渐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一)方鸿渐自身方面的因素 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 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 性。早在大学读书期间, 方鸿渐便萌生自主恋爱的念头, 但在父亲的痛骂下, 顿时“吓矮了半截”, 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不再妄想,开始读叔本华,常自我安慰地对同学们说:“世间 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在这里,方鸿渐的怯懦性格就暴露无遗了,在后来与女博 士苏文纨的交往中,明知自己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不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 长,始终合不拢成为一体。”但却在苏文纨的恩威并重,软硬兼施中迟迟不敢表明自己的心。当他失去一生中最心爱的女性――唐晓芙时,心瘦弱到了极点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 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但方鸿渐此时却毫无力挽狂澜的勇气。只是呐呐的说:“你 说的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然后站起来就走。在这把握幸福 的关键时刻,他不是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和解释,却把本存幸福的爱情结束的那么轻率,这不 能不说是发自他那本性的怯懦。对于内心的痛苦,他从不敢直接面对,而是一味的回避。他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到三闾 大学求职,却并不如意,受人排挤和诽谤,却无力抗争,受孙柔嘉的诱惑而任其摆布;没有 接到下学年聘约,不是去斥责高松年食言,而是冲动的一走了之,逃避到孙柔嘉为其设置的 “温柔的网”中。可是他错了,正象那句法国谚语: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得人想冲 进去,城里得人想逃出来。这里也不是方鸿渐的避难所和归宿地。由于自身的懦弱,他宁肯 自认失败,却不敢面对现实,被孙柔嘉连骂三声“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像戏剧高 潮般地对方鸿渐悲剧添上了极为传神的点睛之笔。“正如任何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人们也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就被包围着的,被感染着 的传统文化。”方鸿渐出生于传统士族文化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幼承家教,“国丈曾得老 子指教,在中学会考考过第一。”可见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极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 道释”文化,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而方鸿渐虽没有入世的精神,却持着道家的处世态度,随 着历史的演变, 道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定势根植于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中, 道家的柔弱胜强p 宁静p少私寡欲等观念,业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它成为人们“全身选择” 的法宝, 也是形成人民懦弱p无能p无力抗挣等性格的重要遗传因素, 使每一个接受传统教 育的人,不论你是否愿意,都会在你的潜意识中留下痕迹,这是文化对人的制约性,而对于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了解的方鸿渐,这种制约性就愈加强烈。我认为,这就是方鸿渐性格中最 大劣根性的根源所在。孰不知,面对虚伪丑恶,荒唐无聊的现实世界,面对新旧文化的尖锐冲突,面对各种错综复 杂的人际关系,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客观上只能助长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这就导致了构成 悲剧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方鸿渐有的只是 欲望本身,没有的恰恰是把欲望化为实践的真正动力,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 不能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对方鸿渐而言,他只有一条路,除了退怯、就是逃亡,在这 矛盾和痛苦中徘徊、迟疑、苦闷、挣扎,从而决定了他悲剧的一生。 其次, 方鸿渐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以致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这也是导致他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归国船上与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的追逐寻欢, 就显示了方鸿渐玩世不恭, 荒唐苟且的一面。他很怪鲍小姐行为不检,但对鲍小姐的勾引又觉得十分兴奋。因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 带植物一样迅速生长”。方鸿渐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但并不爱她”,“不爱她”却和她发生 了说不清的关系,鲍小姐把他玩弄而不理睬他后,他心头直冒火“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 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到翁,按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的更厉害”。他明明被玩 弄了,心头的火还没有平息,却又安慰自己“并没有吃亏”,“占了便宜”。“鲍小姐谈不上心 和灵魂,只是块肉,因为她没有心,只能算日子久了,肉会变味。”反而自鸣得意起来,但 他对真纯自然,聪明妩媚的唐晓芙的追求,却又显得极为认真,慎重的态度。但在关系到幸 福与否的关键时刻,采取的却是无所为的态度,在“失掉自主”的情况下,身不有己的与孙柔 嘉结了婚,他就是这样在两种文化的交战下,在极为矛盾的心态驱使下,一步步走进他人生 的围城,他曾想摆脱一切束缚,过一种自由自主的生活,可最终又陷进了新的围城。方鸿渐形容博士文凭“仿佛有夏娃, 亚当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却又在无法摆脱崇洋风气的左 右下,不得不买张假文凭向家里交待,为了藏拙,还故做地在家信中“千叮万嘱”,“生平最 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但当了“洋博士”的方鸿渐“荣归故里”之时, 在本县两个记者口口声声叫他“方博士”时,他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他身上也 有真正坦率的一面,在给三闾大学的登记标中如实填写自己未得到过学历,只是“游学生”, 直到在三闾大学碰到以同样方式骗取博士文凭的韩学愈, 方才觉得自己撒了谎, 又要讲良心, 真是大傻瓜,只得到一个“帮闲打杂”的副教授,连苏小姐都嘲笑他。方鸿渐万里回乡找职业的坎坷经历,也表现出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矛盾态度,最初靠“丈人” 帮忙在银行做职员,如笼中之鸟,一饮一啄,听命于人,卑微又低下,“丈人”容不得他自由 恋爱,下了逐客令,他“高视阔步”地走出经理室,高傲又自信,“仿佛银行全在他口袋里似 的”,这位封建世家出身喝过洋墨水的大公子,一面讲面子,自视很高,旅途中觉得与李梅 亭,顾尔谦这样的宵小之徒为伍简直是“可耻的堕落”,他对高松年用政客手腕办教育,也极 为反感,可他知道被解聘离开三闾大学的最后一刻,还幻想着校长派人送来教授聘书。回到 上海再度失业后,孙柔嘉要他进自己的姑母的工厂做事,他大喊道:“资本家走狗的走狗是 不做的。”这是他偏偏忘记曾经做“丈人”的周经理也是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任何人对文化的选择,首先都要受制于文化对他自身的限制。”复杂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他 复杂而矛盾的人生理想和性格特征。方鸿渐生存活于三,四十年代,正直中国新旧文化的交 替阶段,才留学西洋,受西方现代文化尊重个性,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个人发展的影响,方 鸿渐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 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但在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专制 的束缚下, 他的理想和愿望化为泡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将社会的外在规划化为个体的 内在欲求, 从而使人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 异化自我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 定。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在方鸿渐生活的外部环境,悲剧人生的客观因 素中,更积淀和内化于他的心灵深处,直接构筑着他的“精神围城”,在这两种价值取向迥然 不同的文化的夹击, 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认真而有玩世, 正直而有 脆弱。 (二)方鸿渐悲剧的社会根源 “任何悲剧冲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 首先,现实世界的虚伪丑恶,荒唐无聊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方鸿渐生存的环境,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侵略与反侵略……中国被卷进了时代的旋涡。其次, 中国的传统生存结构――家族本位制内部的明争暗斗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是导致 方鸿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传统生活中,“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确认,每个人的自身价值与意义 都显现在与他人的对应关系上,建立关系的成与败,意味着自身追求的成败。而方鸿渐的性 格特点恰恰绝定了他与这些关系的亲密程度,从而形成了方鸿渐悲剧的社会根源。《围城》出版于 1947 年,标题“围城”对作品具有突出意义。表面看“围城”二字涵义是小说 中一段对话描写,将婚姻比作“被困的城堡”,未婚想进,已婚想出,比喻揭示婚恋中人复杂 心态,也是对人伦中夫妇关系的嘲讽。但整部小说反映远比上述含义更为深广,作者将这种 心态倾向扩展到人生万物,包括职业、人生的愿望等方面。小说的中心就是主人公进出于事 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败北,象征当时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 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 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前段时间趁着无聊打发时间就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粗略的拜读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认真,但是感受挺深的。这几天因为要准备读书交流会,所以又把这本书再次看了一次,两次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这次我感觉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书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点。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被利欲占据心灵的表现,后来纵览全文之后,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留洋学生,一个孤高清傲的女子,苏文纨口中说出:她是在感慨爱情与婚姻,同时也在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生意义&&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浮沉。在感情上,方鸿渐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和他有过关系的几个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对于鲍小姐,他失败于无力抵抗,对于苏小姐,他失败于优柔寡断,对于唐小姐,他失败于无所行动,对于孙小姐,他失败于没有判断力。虽然说围城存在,但大多数感情的围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时,他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当他拿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却不肯以假乱真,实际上就承认自己做了贼,做人还是强势一点好。  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有着围城,我们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无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现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我们出生开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能做的不是随遇而安,我们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与命运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这座围城才不至于是困扰我们,说不定可以变成我们的乌托邦呢!  的确,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都有&围城&,事业,爱情,家庭,学习,生活都与这座围城密切相关,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人性本恶亦或是人性本善?这都交由我们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就是身处这样一个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险恶,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单纯的心。虽然很多事实证明,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自己想,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身处乱世,心亦不变&。我们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真正尝到社会的滋味。在学校里我们也不能迷失自己,与人交往我们不能见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诚相待。我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谁,我觉得只要我真心真义对你,时间久了你也会一样对我。做人这样,做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做事情我们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去做好,去尽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务。  书中的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过洋,没什么理想,不善交际,一介书生,也很单纯,这个故事到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无疑是个悲剧,起初,我以为方鸿渐和苏文纨会是一对,可惜现实很残酷,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这让我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对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成了一对,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经常为很琐碎的小事争吵,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两人都不愿意认输,小气,斤斤计较,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家都向对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气,一旦在一起,柴米油盐,朝夕相处,矛盾自然爆发了,围城心理,是人性吧,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80后结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愿的,很多都有来自亲友双方父母的因素,最后都不得而终。其实我不够资格在这里说到感情,毕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权,他们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钱弄得不能走到最后。  看完围城,我总有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总觉得回味悠长。以后有时间一定再读一遍,看看是否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是否可以给我其他启发。我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可以让正困于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第二篇】:围城读后感1500字_百度知道,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500字_百度知道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收藏和讯微博我的淘宝百度贴吧更多...百度分享百度首页 |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经验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14人同问围城读后感1500字
11:14 提问者:
| 悬赏分:5 | 浏览次数:78111次谢谢咯~~围城读后感1500字~网上无噶最后我来帮他解答 图片符号编号排版地图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您提交的参考资料超过50字,请删除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12:27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围城》里,作者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类人,只是“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人类。《围城》的主角――方鸿渐,买了假文凭的他由乘船回国,到与苏文纨、唐晓芙、没见过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远,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闾大学,再到方鸿渐与孙柔嘉这间为家庭和事业而发生种种争吵最后分开,不经意的使人对方鸿渐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他与苏小姐、唐小姐这间的纠葛,是他身陷爱情的围城的时候所经历的,最终他与孙柔嘉结婚可又闹得不欢而散,方鸿渐面对的爱情的围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闾大学的经历可谓是方鸿渐事业上的围城了。在这一“城”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方鸿渐也受到了不少的倾轧,最后还是离开了三闾大学,可见,方鸿渐面对的事业上的围城也是失败的。在整个故事中,方鸿渐先是在周经理银行工作,而后在三闾大学任教,接着在报馆资料室上班,每次都没有混得出人头地,也与他带着点玩世的态度处世有关吧。确实,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 “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动传神的描述。笔者认为,这些精髓需要我们去理解、去意会、去感悟……赞同174| 评论(77)
向TA求助 回答者: ssttqq1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围城》读后感 1500字 8
围城的读后感1500字 119
跪求围城1500字读后感,一定要网上没有的。搞定发我邮箱然后,回复... 3
求围城读后感,800字左右
围城读后感2000字 1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围城 读后感
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观后感 围城:小说下载 围城:英文版 围城
的读书笔记-17围城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围城>>读书笔记-7围城的读书笔记(200-300字)!!!!-8谁帮我写一篇《围城》的读书笔记,300字左右!!急!!!!43回答 共1条
15:41 赵放1 | 一级 自己写 赞同11| 评论(4)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农夫殴官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0回答5怎样判断论题是还是短语词0回答20求一篇主题是(地球家园)的,很快就要演讲比赛了,但是稿子到...0回答20求一篇演讲稿主题是(地球家园)的,很快就要演讲比赛了,但是稿子到...0回答W
J什么意思?是------口角?0回答5仿写面包能维持人的生活,知识则能完善人的生命cell3回答我怀孕四个多月,我老公先骂我父亲又辱骂我母亲,还在他家动手打我。...cell1回答20语文的作文阅读怎样才能得到提高cell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分享到:
推广链接 不干胶标签 找万方印务 不干胶标签有六色加一色卫星式轮转不干胶印刷机,六色加一色机组式不干胶印刷机.4色..
大型系列环保科普电视节目《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是国家环保部唯一指定的进行全民环保教育的优秀教材和要求全国各地电视..
小型加工致富项目 2012致富项目排行!!! 小型加工致富项目,尽在商机无限,2012家庭办厂致富项目任你选,1000元加工致富,4888个..
普通登录手机登录帐号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百度账号?立即注册
不干胶标签 找万方印务
不干胶标签有六色加一色卫星式轮转不干胶印刷机,六色加一色机组式不干胶印刷机.4色..
大型系列环保科普电视节目《..
《绿色家园》是国家环保部唯一指定的进行全民环保教育的优秀教材和要求全国各地电视..
小型加工致富项目 2012致富..
小型加工致富项目,尽在商机无限,2012家庭办厂致富项目任你选,1000元加工致富,4888个..
绿色环保装饰材料中国运营中..
绿色环保装饰材料厂家直营,品质保障,绿色环保装饰材料售服热线:
健牌工坊绿色环保产品 加盟..
绿色环保产品,健牌工坊风靡欧美,来自美国太皓湖畔的原生态纯天然呵护,来自16个国家..
)是国内顶尖的招商加盟门户网站,找精心卫您绿色环保产品项目首选28..
亚马逊Z.cn,注册环保,天天低..
网上购物超低价,28大类,500万种商品,送货上门,正品保证.购物满29元免运费,货到付款,..
来百度推广学习帮助
帮助 | 反馈建议 | 投诉举报 | 百度知道免费代码 &201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前段时间趁着无聊打发时间就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粗略的拜读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认真,但是感受挺深的。这几天因为要准备读书交流会,所以又把这本书再次看了一次,两次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这次我感觉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书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点。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被利欲占据心灵的表现,后来纵览全文之后,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留洋学生,一个孤高清傲的女子,苏文纨口中说出:她是在感慨爱情与婚姻,同时也在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生意义&&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浮沉。在感情上,方鸿渐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和他有过关系的几个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对于鲍小姐,他失败于无力抵抗,对于苏小姐,他失败于优柔寡断,对于唐小姐,他失败于无所行动,对于孙小姐,他失败于没有判断力。虽然说围城存在,但大多数感情的围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时,他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当他拿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却不肯以假乱真,实际上就承认自己做了贼,做人还是强势一点好。  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有着围城,我们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无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现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我们出生开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能做的不是随遇而安,我们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与命运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这座围城才不至于是困扰我们,说不定可以变成我们的乌托邦呢!  的确,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都有&围城&,事业,爱情,家庭,学习,生活都与这座围城密切相关,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人性本恶亦或是人性本善?这都交由我们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就是身处这样一个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险恶,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单纯的心。虽然很多事实证明,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自己想,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身处乱世,心亦不变&。我们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真正尝到社会的滋味。在学校里我们也不能迷失自己,与人交往我们不能见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诚相待。我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谁,我觉得只要我真心真义对你,时间久了你也会一样对我。做人这样,做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做事情我们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去做好,去尽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务。  书中的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过洋,没什么理想,不善交际,一介书生,也很单纯,这个故事到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无疑是个悲剧,起初,我以为方鸿渐和苏文纨会是一对,可惜现实很残酷,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这让我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对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成了一对,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经常为很琐碎的小事争吵,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两人都不愿意认输,小气,斤斤计较,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家都向对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气,一旦在一起,柴米油盐,朝夕相处,矛盾自然爆发了,围城心理,是人性吧,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80后结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愿的,很多都有来自亲友双方父母的因素,最后都不得而终。其实我不够资格在这里说到感情,毕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发言权,他们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钱弄得不能走到最后。  看完围城,我总有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总觉得回味悠长。以后有时间一定再读一遍,看看是否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是否可以给我其他启发。我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可以让正困于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第三篇】:钱钟书围城读后感,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后感 钱钟书是中国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大家。人们把他称为“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 。钱钟 书 1910 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 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留学英国,获副博士学位,后又 留学法国,1938 年归国任大学教授,他的文学作品包括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 《围城》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前几天我拜读了他的著作《围城》 。《围城》出版于己于 1947 年,随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并曾一度被称为“新《儒林外 史》。”《围城》是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抗战背景下,来对庞大的知识分子群进行描绘的。小说 采用西方流浪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 以留学归来的方鸿渐的经历为主线, 描写抗战爆发以 后从上海到湖南后方的一些知识分子,并从中央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价值,人的出路等 问题。作品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写出了时代、社会的象征。“围城”既是实体的象征,即 抗战环境下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围城,同时又是一个虚体的象征,即对一类文人心城的映射。作者“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里的“某一部分社会”指旧中国混乱 荒谬的病态社会。而“某一类人物”又是指在那个社会中迷惘、 落寞、 卑琐的病态知识分子, 揭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与国难家愁中的动摇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说的主题以暴露否定病 态社会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结婚好比被围困的城堡,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 外的人想冲进去。”作者在审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现实悲剧的众生相时,也揭示了现代人所 处的多层次的人生困境。小说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所经历之处,无不是“围城”――上海滩各 式知识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内地小镇和乡村的丑恶闭塞,三闾大学的勾心斗角的灰色生 活??都构成了一座座围城,不仅国家、社会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样:方鸿渐父亲处处制约 儿子的行动, 方老太太经常疑心别人诱骗他的儿子; 后来成为妻子的孙柔嘉柔顺之下的深藏 心计??家庭社会的环境使方鸿渐感到处处有围城。方鸿渐的自身精神领域也妨碍和束缚了 他冲出围城的信心和勇气。方鸿渐自身性格和顺,看出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聪明而内 心懦弱。他与四个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有瓜葛,但在爱情面前却节节败退。以至 落入孙柔嘉的网里,又由合到分,他一生并没有冲出围城,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作者揭示了 抗战环境下的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祖国危难之际,欲持超脱的人生态度,但却空虚难耐, 又加深了人们困于围城之中这一人生含义。他们被困于生活的城里,日趋腐化,不断下沉, 以至不能自拔,这就是钱钟书写这书的基本主题。作者在书中的讽刺艺术相当杰出, 因此被称为 “新 《儒林外史》。” 他对人物隐蔽心理的发掘, 对人情世态的精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是相当突出的。加上作者广博的知识, 高超的幽默技能 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性格特点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学无术的褚慎明, 走私发国难财的李梅 亭, 老奸巨滑的高松年, 说谎到底的韩学部委员愈??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是尖刻讽刺的。作者又借助自己的深厚文学功底,编制出众多比喻和警句,对人物进行嘲弄淋漓尽致。---------------------《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 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 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围城&这两个字, 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 姻的代名词, 在某种层面上, 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 手法不谋而合。书中充满苦涩的笑, 无奈的自我欺骗, 这都是这部小说的成功所在。人生是围城, 婚姻是围城, 冲进去了, 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 文笔, 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 有十数种不 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在美国, 由于夏志清的推崇, 不少人以钱钟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和专 著。法国的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予中国作家的话, 只有钱钟书才能 当之无愧。& 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 而且是那种 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 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 大人物, 这样的性格, 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 在买 假文凭之前, 他也问问良心, 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 &父亲是科举中人, 要看 ‘报条’ 丈 , 人是商人, 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 就是&说了谎话, 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 讲 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 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 就 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 两头不着岸。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 我想没有人会反对, 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 度。也许从第―, 圈&围城&建立时, 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 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 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 大人物, 买文凭时, 希望自己能够 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 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 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很多的人都像方鸿渐―样, 有那么一点的良心, 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 又不 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 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 就 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 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 人家早就设定 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 真实的社会环境。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前段时间趁着无聊打发时间就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粗略的拜读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认真,但是感受挺深的。这几天因为要准备读书交流会,所以又把这本书再次看了一次,两次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这次我感觉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书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点。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被利欲占据心灵的表现,后来纵览全文之后,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留洋学生,一个孤高清傲的女子,苏文纨口中说出:她是在感慨爱情与婚姻,同时也在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生意义&&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浮沉。在感情上,方鸿渐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和他有过关系的几个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对于鲍小姐,他失败于无力抵抗,对于苏小姐,他失败于优柔寡断,对于唐小姐,他失败于无所行动,对于孙小姐,他失败于没有判断力。虽然说围城存在,但大多数感情的围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时,他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当他拿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却不肯以假乱真,实际上就承认自己做了贼,做人还是强势一点好。  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有着围城,我们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无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现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我们出生开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能做的不是随遇而安,我们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与命运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这座围城才不至于是困扰我们,说不定可以变成我们的乌托邦呢!  的确,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都有&围城&,事业,爱情,家庭,学习,生活都与这座围城密切相关,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人性本恶亦或是人性本善?这都交由我们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就是身处这样一个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险恶,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单纯的心。虽然很多事实证明,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自己想,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身处乱世,心亦不变&。我们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真正尝到社会的滋味。在学校里我们也不能迷失自己,与人交往我们不能见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诚相待。我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不管是谁,我觉得只要我真心真义对你,时间久了你也会一样对我。做人这样,做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做事情我们绝对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去做好,去尽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务。  书中的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过洋,没什么理想,不善交际,一介书生,也很单纯,这个故事到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无疑是个悲剧,起初,我以为方鸿渐和苏文纨会是一对,可惜现实很残酷,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这让我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对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成了一对,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经常为很琐碎的小事争吵,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两人都不愿意认输,小气,斤斤计较,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家都向对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气,一旦在一起,柴米油盐,朝夕相处,矛盾自然爆发了,围城心理,是人性吧,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80后结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愿的,很多都有来自亲友双方父母的因素,最后都不得而终。其实我不够资格在这里说到感情,毕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发言权,他们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钱弄得不能走到最后。  看完围城,我总有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总觉得回味悠长。以后有时间一定再读一遍,看看是否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是否可以给我其他启发。我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可以让正困于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第四篇】:围城读后感锦集,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2000字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在创作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 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 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 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 写。下面就《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试作分析。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柯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 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 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锐 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部没什么用,但像针炙似地对准医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 一疼之后便觉舒畅无比,让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鲁迅严肃地对待问题,钱钟书漫不经心地提 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钱钟书的“愤世嫉俗”不是把不 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 所谓的知识分于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并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嘲讽,对当 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事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钱钟书融道德、 风俗、 人情的批判于一炉,具有机智的风格,妙语连珠,新意迭出,善用比喻和典故。使一种睿智 的幽默得以成立,成为独具一格的讽刺作家。凡是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被它那妙趣横生的语言逗得忍俊不禁。用两个字说,就是 “幽默”。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 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风趣幽默。尤其是那精辟的比喻和蕴含深意的象征暗示。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 他以锋刃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毕肖的 漫画形象, 使人未见行藏, 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 “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缂饨呛樱涣 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 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 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 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 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 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 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 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又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努力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