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历史名茶最早有人工种植茶的地方是哪一个

1516被浏览137702分享邀请回答4686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余姚发现我国最早种植茶树遗存_播报天下_贵阳网
&&&&&&>&&&&&正文
余姚发现我国最早种植茶树遗存
来源:环球网&&
摘要:(记者 应磊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这一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约3000年。今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宣布: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树根,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本报杭州6月30日讯 (记者 应磊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这一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约3000年。
今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宣布: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树根,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根据树根所在地层年代的碳14测年技术的科学测定和出土陶器等遗物的形态特征确定,这批树根生长于距今6000年前。树根大多竖立于人工挖掘的熟土浅坑内,表明它们属于先民在此人工种植树木的遗存。另外,从树根形态、解剖结构、茶树特征性化合物——茶氨酸含量等综合鉴定结果,可以认定这批树根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
责任编辑:
11月20日,贵阳市第二批“全国知名校(园)长贵阳工作室 ...“今天加班,都是因为这次寒潮天气,这是我们职责所在。1...刘健表示,作为一家深受患者信任的三甲医院,贵医附院在 ...“到丁字路口往左拐,道路变窄了,顺着下来约1公里就能看...近日,贵州省第三届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举行,来自 ...
吴君如导演处女作贺岁喜剧电影《妖妖铃》今日曝光了五张 ...实境旅行美食慢综艺《蜜食记》第二季于11月9日起每周四晚...由丹麦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执导的合拍战争片《烽火芳 ...时隔16年,《流星花园》要重拍,原制作人柴智屏选出的新F...前天,暌违歌坛9年的唱作人叶蓓带着新专辑《流浪途中爱上...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昨天在福州收拍,中国队夺得男单、女双 ...中国男篮红队昨天在南京展开集训,开始备战2019年男篮世 ...国家体育总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积极探讨足球宣传新 ...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12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结束了最后一 ...瑞典乒乓球公开赛今天进入正赛阶段,大满贯丁宁领衔朱雨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科技部11月15日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本次会议紧紧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昨天,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川茶 历史最悠久_网易新闻
川茶 历史最悠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提到茶,不能不提到四川。不论是西周的《华阳国志》所述巴蜀一代以茶“纳贡”,还是西汉的《僮约》所载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都表明了四川为中国茶的发祥地之一。时至今日,川茶的影响力依旧,产销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
川茶悠久 川茶最早见诸古籍
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领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而在我国其它地方没有更早关于茶事活动的记述。有“茶圣”之称的唐人陆羽,在其著名的《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神农本草经》中说:“茶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在这些中国早期的典籍之中,凡是说到茶,都离不开巴山蜀水一带。
茶叶作为商品流通,最早见于文字记录的,应是西汉辞赋家、四川资阳人王褒写的《僮约》。《僮约》中有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尽具”意为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茶”就是说要赶到邻县的武阳去买回茶叶。
蜀中禅茶 日本茶道源头
中国茶道从创始以来,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禅茶一味’这四个字足以形象地说明禅与茶的关系,坐禅和品茶是一个道理,都可以静心修身。”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巴蜀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长明说。四川的禅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蜀中禅茶与日本的茶道有着极深的渊源。
“禅茶一味”是在宋代由郫县人、成都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的,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正是在圆悟克勤的影响下,悟出“茶禅一味”的真谛,成为日本茶道精神的写真。村田珠光因茶而悟道之后,他的老师一休禅师将自己秘藏多年的宝贝、圆悟克勤禅师手书的“禅茶一味”遗墨传付与他。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后世日本的茶道仪礼中,其第一要具,便是茶室之中须有字画挂轴。圆悟祖师“禅茶一味”墨宝,如今仍保存在日本奈良的大德寺中,成为日本禅茶的至宝。
日本茶道中的“茶礼”,普遍的说法是来源于成都大慈寺的“无相禅茶之法”。当年,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的师父、绵竹人五祖法演曾在成都大慈寺学习佛教经论及佛门礼仪,对大慈寺历代相传的茶礼也十分熟悉。他离开大慈寺到湖北省黄梅县五祖山讲禅,向同门师弟刘元甫谈及大慈寺的茶礼,刘元甫以此写了一本《茶道清规》,提出了“和、敬、清、寂”的饮茶理论。后来,蜀僧道隆禅师东渡日本,先后担任日本多家寺院的住持,将大慈寺传承已久的茶礼传遍了日本。道隆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曾到中国求法,专程将《茶道清规》一书请至日本。“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正是如今日本茶道的“四规”。
青城道茶 养生仙品
青城道茶是我国道教文化圣地青城山的茶叶极品,早在唐代以前就声名远播,宋代时又作为贡品进献皇宫。青城道茶从采茶到制作都很讲究,采茶时不同于现在只要叶子,而是每片茶叶都要留嫩茎,以保持阴阳调和;炒制时更是叶叶带秆,不能缺失;同时要注意保留茶的青气,这样才质量高,营养够;制作完成后还要用很考究的茶具盛装。
与禅茶相比,道茶偏重于长生保命、益寿延年之功果。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山丈人峰,为茶中上品。”相传南朝著名的炼丹家陶弘景曾到青城山修过道,他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在《神农本草经》中又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以此推断,茶的饮用和药用功效,青城道士们很早就已经掌握并运用。
川茶闻名 蒙顶山乃世界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又称作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时期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因此,蒙顶山有着世界茶文化圣山之称。
人工种茶始于蒙顶
“蒙山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颂的对象。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何长明说。蒙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这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吴理真作为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蒙顶性微温天下茶皆凉
蒙顶山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蒙顶山茶即被列为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有长达一千多年的贡茶历史。在民间,蒙顶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何长明认为,蒙顶茶特别之处是温和,“蒙顶性微温天下茶皆凉,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蒙顶茶的独特性,蒙顶茶是为数不多的温性茶。”何长明说。这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得到了印证:“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蒙顶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主要品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它们是贯穿我国茶史的名牌茶。据何长明介绍,甘露、黄芽、石花这三种茶,在蒙顶之外又有着其他的名字,分别是碧螺春、竹叶青和龙井。
成都晚报记者 周维 摄影 王浩儒 李杨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六千年前田螺山古茶树根 揭开我国最早种茶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田螺山出土的成叠树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田螺山出土的古茶树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代号为“M16”的随葬陶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记者 胡瑾中
自2004年在我市河姆渡
田螺山出土的古茶树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田螺山出土的成叠树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代号为&M16&的随葬陶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记者 胡瑾中
自2004年在我市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现距今约6000年的疑似山茶属植物遗存后,关于它到底是不是我国最早的人工种茶遗存的争论持续了11年,如今终于有了定论。
6月3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召开&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宣布:田螺山出土的疑似山茶属植物遗存,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茶种植物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这项考古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认为的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左右。
从考古发现到成果发布缘何历时40余年?
这是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考古发现历程,从发掘、发现到发布研究成果,前后历时40余年。
早在1973年,在河姆渡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就在一些堆积在古村落干栏式房屋附近的樟科植物叶片中,发现疑似原始茶遗物。这一发现当时曾震撼了考古界、史学界和茶学界。
2004年、2011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与河姆渡遗址相距很近的田螺山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文化层中,两次挖掘出土三丛疑似山茶属植物遗存。这些遗存位于干栏式木结构房屋附近的两大片原生于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中,而且其中一片的周围明显有人工开挖的浅土坑,并伴随一些碎陶片。
这是真的茶树吗?是天然生长还是人工栽培?这一发现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11年来,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会、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等相关协会、部门的推动下,考古部门和科研机构对该植物遗存的考古出土环境、根茎外观形态、木材切片显微镜观察、茶氨酸含量等开展了综合分析、检测,发现它们呈现出人工栽培茶树的多方面特征,从而引起了中外茶学界的高度关注。
针对综合分析和鉴定结果,今年3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在杭州召开&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论证会&。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10多个单位的中外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考古学和茶学研究专家关于田螺山遗址出土山茶属树根遗存的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充分论证,最终才有了6月30日发布会上的丰硕成果。
距今6000年是怎样断定的?
成果发布会上,有关专家从考古发掘、发现、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介绍,认定田螺山遗址发现的树根为我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遗存有三大理由。其中,对如何断定已距今6000多年的问题,专家以树根所在地层年代和出土陶器辅证。田螺山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说,2004年2月至7月是田螺山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的时间。发掘表明,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旁水式的古村落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具有相近的聚落规模和年代跨度。孙国平介绍,田螺山遗址的文化层分三个阶段,形成于距今年之间,山茶属树根出土于第三阶段的文化层之下,而树根所在土坑打破第二阶段的文化层。根据树根所在地层年代的碳14测年技术的科学测定和出土陶器等遗物的形态特征确定,这批树根生长年代距今6000多年。
为什么说是人工种植的?
&这三批树根集中分布于居住区的干栏式木构房屋周围,粗细树根大多竖立于人工挖掘的熟土浅坑内,考古发掘表明它们属于先民在此人工种植树木的遗存。&孙国平如是说。
在田螺山遗址的第一次发掘中,在距地表1米多深的土层曾出土两片不规则浅土坑。在略深的一个坑中,坑口范围土色呈深青灰色,与周围区别明显,且土质湿软,其间可见较密集的点状褐色腐朽植物痕迹。考古人员往下发掘,逐渐发现一些枝条状、块状或球状的植物根茎,含水量大,并从周围泥土中清理出一些碎陶片和烧土块等生活废弃物。浅坑坑口距地表深度、显露土色均与前者接近,只是边界范围不甚明确,根须分布比较集中,粗细共计达45根左右。
孙国平说,首先从平面分布位置关系来看,它们靠近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带垫板柱坑,而且没有被周围同时期的密集柱坑打破,由此判断它们与这些柱坑代表的建筑单元原本应具有空间上的有机联系,也可以说,这两片根须就处在干栏式建筑的附近。其次,这些原生的根须,成片扎根于人工挖掘过的熟土浅坑,基本可以排除其自然生长的可能性。考古发掘表明,它们属于先民在此人工种植树木的遗存。
原始茶遗物真的是茶树根?
田螺山出土的原始茶遗物,又是怎样被断定是茶树而非其他植物?有关专家对田螺山出土的古树根进行过多方面的科学分析和鉴定,从形态、结构、茶氨酸含量等三方面断定。
田螺山遗址继2004年发现后,又分别于2006年下半年、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对于发掘中出土的疑似茶树根,一起参与田螺山遗址合作研究的日本东北大学植物学教授铃木三男和金泽大学考古学教授中村慎一进行了木材显微切片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树根均为山茶属的同种植物。
他们发现,这批树根芯部无髓,年轮的方向变化显著,年轮界限不明显,导管和纤维的细胞壁很薄,纤维直径及放射组织细胞较大。这些特征首先表明,出土的这批标本确为根部木材,同时由于这些树根的显微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可以初定为茶树。
鉴定是否含有茶树特征性成分茶氨酸,也是断定茶树的依据之一。
考古人员为妥善保存这些树根,按通常方式,将树根浸于清水中,其间多次换水浸泡。2008年12月,部分树根和浸泡树根的水液被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化学检测。经色谱检测,树根和水液虽经多次换水浸泡,但都检出有茶氨酸。
根据以往的茶学研究,已知除茶树外,茶树的近缘植物茶梅中也含有微量的茶氨酸。为了进一步验证田螺山出土的这批树根是否属于其它山茶属植物,有关专家于日在遗址附近挖取了茶树及近缘植物红山茶、油茶、茶梅、山茶根样本。日,有关专家又在考古现场提取了出土树根样本,同时在田螺山遗址周围再次挖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送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色谱检测。
测定结果表明:田螺山遗址出土树根中茶氨酸含量达1493微克/克,接近活体茶树主根1881微克/克,而山茶、油茶和茶梅中的茶氨酸含量极微,由此断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些树根是茶树根。
最早种的茶是用来喝的吗?
发布会后,许多记者饶有兴趣地追问孙国平,田螺山遗址发现的古茶树根,是否表明6000年前的先人已有饮茶习惯。孙国平坦承:&从田螺山所发现的考古实物来看,尚没有发现喝茶的证据。最早种茶树与先人有饮茶习惯两者间不能划等号,也许古人是将茶树作为观赏植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茶文化起源相关,表明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孙国平表示,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批树根遗存表明,余姚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并可能已使用类似茶壶的陶器煮茶、喝茶。在田螺山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曾挖掘出代号为&M16&的随葬陶盉,有半环形把手,另有洒水小嘴,形同民间常用的小茶壶。孙国平说,陶盉是一种水器,到于用来盛什么水,我们一直搞不清。但现在有了茶树根的发现,这个陶器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茶壶,所以可以推测,它可能是茶壶,而且年代确定是6000年前的。&考古是一个永无穷尽的过程,下步我们想把茶壶里的残留物做一下鉴定,到时候也许会发现惊喜。&孙国平说。
那么,这些古茶树根,是不是我们现在喝的绿茶?孙国平说,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考古学需要100%的证据,现在还差一个DNA鉴定,也许今后用了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知道最终答案。
人工种茶史上推3000年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之一,特别是亚洲、欧洲各国,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内容之一。中国的茶利用历史相当悠久,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已有不少关于茶的记载:如公元前6世纪的《晏子春秋》、公元前2世纪司马相如《凡将篇》和《尔雅》等书中就有明确的茶记载,从文献资料上至少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
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经中外考古学、茶学专家多年研究,现已证实是距今6000年左右人工种植的茶树,这改写了中国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为解决世界茶树种植起源于何时何地这一问题找到了重要证据。
自古以来,茶树原产于中国,一向为世界所公认。瑞典科学家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名为拉丁文中国的意思。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发现有野生茶树,此后,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兴起。
孙国平认为,自人类对茶树开始利用和栽培起,就赋予了茶的文化属性,因此研究茶起源问题,不能脱离人这个要素,不仅要研究现在自然界的茶祖先,还需要考虑人类对茶树的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界茶树资源的影响。今后要使茶文化起源研究向纵深发展,考古学研究将是最重要的手段。田螺山遗址茶树根遗存的发现提供了茶树种植起源的重要证据。
■记者手记
借考古发现做大做强茶产业
距今约6000年的田螺山遗址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表明余姚茶史遗存丰富,演变传承有序,文化底蕴深厚。尽管专家在提出&田螺山&&&茶的&祖籍&&时,还谨慎地打着问号,但&最早种茶的是余姚河姆渡或田螺山先人&这一事实已被证实。
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地之一。早在汉代,就有与余姚茶叶有关的文字记载和传说。在世界第一部茶书&&&唐朝陆羽的《茶经》中就有3处提到余姚茶叶,称之为&仙茗&。2010年,我市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第一个&中国茶文化之乡&。目前,全市共种植茶叶6万余亩。&瀑布仙茗&被授予&中国鼎尖名茶&、&中华文化名茶&,多次获得&中绿杯&金奖,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礼品茶&。大岚镇还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部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此次对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将在我市茶产业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也将对丰富中国绿茶文化、指导余姚绿茶品牌文化建设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正如副市长郑桂春在成果发布会致辞中所言:&通过这次成果发布会,学术界对中国绿茶的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果,余姚作为中国绿茶起源地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余姚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余姚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借此契机,衷心希望有关方面充分发挥这张&金名片&的作用,掀起茶文化保护和宣传的热潮,进一步做大茶产业、做优茶品牌、做强茶经济、做深茶文化,努力把我市茶产业打造成区域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文化内涵鲜明的优势产业,以更好地服务茶农,造福社会。
田螺山出土的古茶树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配图魏力谨作
田螺山出土的成叠树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代号为&M16&的随葬陶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葛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茶叶的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