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解而雾散了兮。终风指整日刮的风

擅长汉语言文学、国学、管理学、写作、学期教育、传统文化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

内容提示:第三章训诂的作用

文檔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02: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总 论 一、训诂与训诂学 什么是训詁 1:前人对 “训”与 “诂”的解说 “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简称 《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 )。 2015.10 “訓”字 《说文》解释为 “说教”段玉裁注: “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 《说 文》解释为 “训故言”段玉裁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 是之谓诂” 总之: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大家共同的觀点是 “训诂”为 “解释”的别名。唐代孔颖达综合许多人的说法给训诂下了定义: “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 (按:“形貌”指词的含义),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 ) :从古人的训诂实践考察 两汉是训诂学广泛运用的时期,一般分两类: (1)根据书面語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以毛亨注释 《诗经》的 《毛诗诂训 传》为最早 ()从实际的语言材料里把 “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以 《尔雅》 (它是 2 按语义分类编集的字典)为最早。 《毛诗诂训传》和 《尔雅》是古人最初的训詁实践的成果 3:黄侃的论述 黄侃说 “诂”就是 “故”, “本来”的意思; “训”就是 “顺” “引申”的意思。黄侃对 “训诂” 的总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释例: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毛亨认为 “京”是 “大”的意思,“大”是 “京”的本义“京师”是 “京”引申义。 4:新版 《辞海》的定义 用语言解释语言 (包括方俗词语)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訁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什么是训诂学 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 “小学”。训诂学和词义学有密切的聯系 而不等于词义学。 训诂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 是语言学裏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 ) 2015.10 释例 :谁之西归?怀之好音 1 (《诗经 ·桧风 ·匪风》) “西”是 “栖”的古字, “栖”是 “西”的本义。 释例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庄子 ·逍遥游》) 古代 “马”与 “塺” (指尘)同音可鉯互借。 《庄子》用 “野马”和 “尘埃”的重复 说法来加强对污浊环境的描写 释例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屈”与“申” (伸)对文。《玉篇》“伸舒也”,“舒”有 “施”“布”等义“吞 舟之鱼”是用来比喻梁朝对犯人过分宽大。 “吞舟之鱼”省说成 “吞舟”并提到动词 “漏”之前加以强调这一省略和语序的分析, 关系到语法学知识的运用 释例4: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之。 (《史记 ·屈原列传》) 这里的 “曰”、 “以为”之间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有衍文,应删 “曰”、 “以为” 这是校勘学知识的运用。 训诂学的任务 1: “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晋 ·郭璞 《尔雅 ·释诂》注) 2: “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 (晋 ·郭璞 《尔雅 ·释诂》注) 3: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毛詩诂训传》唐 ·孔颖达疏) 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散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