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科学技术司信息化处 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部门领导考察我校信息化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部门领导考察我校信息化工作
  近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在高教界引起广泛关注。5月2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评估处处长徐维清、重点学科建设处处长赵玉霞一行专程来我校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校长张淑林主持座谈会并汇报了相关工作,研究生院、校学位办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张淑林副校长指出,管理信息化绝不是简单地将手工操作转变为电脑操作,而是涉及到业务流程的根本性变革,它导致信息的共享、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权力重心的下移,管理模式由以控制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变。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方式由于时间、空间和资源的诸多制约,很多服务无法展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生管理打破时空限制、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了契机。中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在国内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用信息化手段首先着眼于研究生院的管理,体现了大学在信息时代的流程与理念的转变。
学位办主任倪瑞汇报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从管理、服务、评估和国际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微观上为每位导师和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宏观上通过对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常态化的评估,为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以及通过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在招生宣传、课程共享、论文送审与答辩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工作。
徐维清处长、赵玉霞处长在详细了解我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同时,就系统的建设、维护以及在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对系统的适应性、可推广性进行深入讨论。最后,两位处长对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值得推广。
                  &(校学位办)
中国科大新闻网
中国科大官方微博
中国科大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07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Email: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承办: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3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主任科员任昌山、清华大学教授蒋东兴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一行来我校进行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题调研。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和考察。
会上,易永伦校长从从硬件建设、平台建设两方面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汇报了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网络实名制学习空间和具有我校特色的网奕、东方闻道、纬创教学平台空间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培训学习情况,还现场利用教师账号登录学校云平台、家长学生评教系统、东方闻道教学平台应用以及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向与会领导、专家展现使用情况。汇报完后,易校长还就专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本次调研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部、省、市、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我校将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三通两平台”工作,为学校的品质发展再添助力。[经典]教育部科技司长王延觉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4】
&&&&【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 《[经典]教育部科技司长王延觉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4】》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要贯彻“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网络空间服务。教育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推动应用和相应的政策机制建立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大型电信企业提供的计算、存储与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共同开发服务管理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运行体系;汇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实现最广泛的资源汇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网络服务。&&&&“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两级建设”,就是建设中央和省两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就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部署在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各省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为所属地(市)、县、学校提供应用服务。通过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形成动态、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地方应用提供服务。&&&&三、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工作思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任务要求、组织方式以及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上这些工作部署的形成,都贯穿着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找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应用导向,以应用带动建设。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设备和软件是基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要内容,但不是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变革才是目标。推进应用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提升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学习相结合的过程。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提高、改变。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才真正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一个是机制创新,过去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是建设,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所以我们说教育信息化就是教室多媒体化和教材数字化。现在在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级市、甚至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由于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已经形成,工作重心必须从建设转向推动应用,转向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条件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不在应用上下功夫,就会造成投入设施的浪费,发挥不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革命性的影响。应用成了工作的主要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就发生了变化。应用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部门,要推进应用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原来的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就要逐步转变为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主体,不然就会使建设和应用成为“两张皮”。应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项目建设
特别声明: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调研我区“J课堂”平台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信息化处 是负责什么工作的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部信息化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