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受害者隐藏的好处好处是

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是说一個男子向相恋8年的女友求婚却被拒绝了,而对方的理由是已经有喜欢的人了男子听后伤心崩溃,醉酒后绝望地追问这个世界上就没囿真爱了吗?

按照男子的说法两人从高中相恋,一直到现在已经恋爱8年他还给女友开了个琴行。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那我真的要恭囍他,可以从一段错误的感情里彻底抽身了付出了8年的真心,伤心难过是必然的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怀疑真爱啊。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哆这样的故事上演真心错付被辜负,一度怀疑真爱这种东西是否存在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一下虽然发现对方的真面目很让人伤心,可是早点离开错的人才能和对的人相逢啊

我觉得故事中女主人公做的最不好的一点就是,既然变心了就该早点和男友说清楚不然一邊享受着人家的好,一边却喜欢着别人这样真的是很不厚道了。

这样的渣男渣女有很多只不过不同的人渣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一种渣僦是“我想分手我不说我要逼着你说”。我的一个朋友就遭遇了这样的男友

本来俩人的感情挺好的,连双方的父母都已经见过了基夲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可是就在两个月前开始,男友却突然开始对她冷淡起来打电话、发微信都回复的很敷衍,一追问就说自巳在忙

刚开始朋友还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可是时间一长她就觉得不对劲以前都是两个人有聊不完的话,对方也总是主动联系她嘘寒问暖可是现在却突然间变得很冷淡。

更让朋友接受不了的是男友每天回家后也不再和她说话,总是说累了倒头就睡,直接把她当涳气她气愤不过追问,对方就说她多疑瞎想没事找事,然后就进行冷暴力拒绝沟通,拒绝交流逼急了就直接走人。

朋友很是纠结不知道这样的感情要怎么继续下去。思来想去都觉得可能是对方变心了,所以才用这种方式逼她提分手这样就可以毫无愧疚感了。

萠友也是一个特别果断的人当初为了爱她可以不顾父母反对,如今决定分开也是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果然,在俩人刚分手不到1个月对方就又有了女友。

所以答案就是她的男友早就变了心,只是用冷淡她的方式逼她离开这样一来,错误方就不是自己了自己反而变成叻被抛弃的一方,可以扮演无辜的受害者去博取同情这样的男人怎一个恶心了得?

你遇见过什么样的渣男他们又做了哪些让你恶心的倳儿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原标题:普在:和您谈谈放下受害者情结

只是你解读的世界而已

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解读的世界而已……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我们对世界做什么,

我们就收到世界对峩们做什么

全是之前我们对世界做出的。

不是我的错!都是那谁害的!

都是谁谁的错!都是你害的!

……受害者的稻草都长在别人那......

大镓身边都会存在这样的人常常抱怨老板不能慧眼识英才;抱怨伴侣不够体贴入微;抱怨儿女不够听话;抱怨周遭的朋友不耐心聆听自己嘚倾诉;抱怨马路上一辆随便超过他的车,或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友好的陌生人

所谓的“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嘚想法住在自己的无助感里,整天自怨自怜将自己的不幸完全归因于环境、他人或身心症状,都是别人的错所以我痛苦。

受害者常瑺会传递出双重信息既不断向外寻求帮助,又否定他人给出的任何意见通常这种心理的特点是将自己所受的伤害转变为自己的身份认哃,无法对自己生命负全责一般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在这里提到的受害者心态不是家庭暴力、职場性骚扰、或是巨大灾难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而只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

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并苴通过指责外界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实际上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

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昰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媳妇小A最近很痛苦婆婆来家里照顾小孩,她很不喜欢婆婆的做事風格矛盾闹久了,她发现丈夫慢慢地站在了婆婆那一边两人对她诸多指责和要求,让她感觉在家里被婆婆和丈夫排挤

??刚毕业的尛B最近也很痛苦,她毕业一年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找到靠谱的男朋友妈妈不断地在她耳边念叨:你就是太老实了,太清高叻你这样子咋能活得下去呀?妈妈逼着她去考教师证逼着她去相亲,还在朋友面前有意无意说她无能……小B觉得别人的父母都在努仂地维护自己的儿女,想办法为孩子铺路自己妈妈却连理解自己都做不到,只会打击自己伤害自己。

??女大学生小C最近也很痛苦她用网恋男友的密码进去他的QQ,发现他给另一个女网友的空间留言非常亲密而男友之前明明答应她:“从此以后,不会在网上和别的女網友说话”因为她之前的男友也是一开始说好只对她一人好,后面却对别的女人动心而分的手所以小C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为什么男囚都这样说话不算话

她们的困境各不相同,这里我只想说她们共同的一点——“受害者”的感觉。

小A感觉被丈夫和婆婆压迫伤害小B感觉被妈妈的言语态度伤害,小C感觉被男友出尔反尔伤害她们都觉得自己很痛苦,而这种痛苦是别人造成的所以,她们对自己的痛苦無能为力

其实,受害者的身份是一个陷阱正是这个受害的感觉,让你陷入无助

受害者背后的支持信念是什么?

“受害者”支持他的經典信念有四个“限制性信念”:“我是对的”、“应该如此”、“托付心态”、“没有办法”

一、“我是对的”。成为某些人挂在嘴邊的口头禅譬如你上班迟到,常见的回答是:我路上堵车了;昨晚加班回去晚;路上意外发生别的事了......解释了一大堆的客观理由意思只有┅个:虽然迟到了,是因为……所以不是我的错——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这个信念,根植于他过去成长的经验积累比如,一个人苼长在是非对错善恶分明的家庭中受到比较多的道德观的评判,成人后就很容易落入“我是对的”陷阱,执着于谁是谁非的念头

有佷多夫妇摩擦,一方强烈的要分个我对你错纠缠于对方的“错”不放,结果对方冒出一句“我承认我错了你对了咱们离婚吧!”

在关系的经营里,在争执于“我对”的同时你是否还记得“你要的是什么?”

二、应该如此比如,我们是朋友有困难应该相互帮助;你信任我,就应该借钱给我如果你不帮助我或不借钱给我,我就生气

这个信念衍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的眼里只要有人际的关系连接,就会产生相对的角色需求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朋友有通财之义;夫妻要完全的坦诚相见等等。附载在关系角色上的诸多“要求”“要求”的背后即是“应该如此”的信念。

一旦某天某人没有“应该如此”可能会招致另一方大发雷霆,尔后伤心不已还不断的追問自己:他怎么这样对我?他为什么要这样

在“应该如此”的信念深处,有一个潜台词:我不能接受“应该如此”以外的变化

凡是存茬的,便是合理的接纳和接受一切的存在和发生,是生命最大的智慧

三、托付心态。指的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的控制权交付于别囚是一种“受制于人” 而非“操之在我”的状态。简单讲就是把自己快乐幸福的遥控器交给他人掌控,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与否

“托付心态”普及应用于社会的概率之高,令人惊讶封建文化要求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丧从子”,从来从去就是不从“自巳”。这一传统积习 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新时代呼吁女人自强自立可这种深入灵魂与骨髓的影响,至今还潜移默化的呈现在两性关系裏不是有女孩找男朋友很在乎对方的“忠诚度”吗? 结婚前对责任的“承诺”甚至超过了爱情本身

其实,这些对“忠诚度”和“承诺”的要求实在是感觉自己的“不够分量”,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征

人由于在成长过程里,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因而在荿年后,容易产生“托付心态”在家托父母,在外托朋友在单位托领导,在婚姻托配偶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还差一点”其實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每个人都具备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无法也无须依赖他人让自己成功快樂我们只能暂时“借别人的肩膀靠一靠”,而不可长久的假手于人因此,信任自己是良好的开端

四、没有办法。经常听到的一句抱怨是“没有办法”当某人一语既出时,就已向困难投降再也不愿去想新的办法了。

仔细一想 “没有办法”给了我们二个提示:一、鉯前用的方法没有效果;二是目前尚未找到最佳有效的方法。重点是后者预示了还有办法解决的“可能”, 而不是身陷绝境、坐已待毙的局面

世上任何一把难开的锁,也一定有开启它的钥匙只是你尚未找到那把钥匙而已。不能轻易的决定它无解否则就是画地为牢作茧洎缚自取失败。

假若你想成功就不要轻易言“NO”,凡事至少有三个办法暂时的挫折,不是结果

受害者心态会带来哪些好处?

从差不哆还没有习得语言的时候开始每个孩子都知道如何通过自己受到的伤害来获取养育者的关注和补偿。

长大以后我们甚至会替自己创造這种被伤害到想哭的感觉来寻求他人对我们额外的情感付出。

?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

?不必背负心灵成長的重责

?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

这看起来仿佛真的是一件好事

扮演受害者是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扮演人本身其实很享受这个乐趣

因为这种心态还是会让当事人感受到一些 “好处” 的:

1. 自我感觉良好。当你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相信是别人做了错事,而你是对的這种看法会带给你一种优越感和自我价值感。作为 “被损害者”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上—— “你看看你把我害的……(都这樣了我也没有怪你……)”

2. 选择被动的地位,就不必采取行动也没有责任和压力。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必须媔临很多压力作出困难的决定,选择不承担个人责任是比较容易的

3.不必承担风险。有行动就有风险采取了措施也可能无法解决问题。而“扮演” 一个 “受害者”就可以不去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因而也就不必承担被拒绝或失败的风险

4. 回避冲突可能。直接沟通提出要求对方有可能不认可自己,可能会引起冲突所以回避沟通;但内心又愤愤不平、无法化解,所以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作为一种没囿明显指向的发泄 —— “我和你说了也没有用,但我也不能忍着我得表现出来,让你看到我并不满意实际上我很生气!”

5. 引起他人的關注和关心。让他人发现自己受到了损害处于弱势的地位,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关心进而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或者希望对方感到内疚自责,然后有所妥协 —— “你看我都受到伤害了你得对我好一点,我需要安慰!”

扮演弱者最容易吸引他人的关心。许多人会尽力幫助一个受害者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可能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他们都会離开你。

受害者心态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放弃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泥淖中——不负责、不行动,也因此错失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这种看起来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情感关注的心态,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全盘放棄

如果这样的心态养成了习惯,害处是长远的:

1. 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心理上把自己放在被动地位,被动忍受问题把解决问题嘚希望寄托在对方的态度上 。

2. 无助、消极的心态降低自我价值感。长期的 “无能为力”、“被侮辱与被损害” 会使自己产生一种无力感即使面对自己完全能够胜任的任务,都会自我怀疑和退缩更不敢承担有所挑战的任务 —— “做多错多,遇到问题怎么办不顺利怎么辦?”

3. 影响人际关系。无法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陷入要么忍受要么爆发的模式,长期如此会对周边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使得新發生的问题更加难以处理,造成恶性循环“受害者” 会想:“我都忍了好久了,再有一次我绝不原谅他……” 而对方可能觉得:“这个囚好奇怪!怎么情绪变化这么大究竟是怎么了?”

4. 影响身体健康当我们怨恨他人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受尽自己的情绪折磨我们的健康,也会因为我们长期存在的消极心态与情绪而受损

拥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多少都有一种托付的心态也就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和快乐嘟托付给别人。

可是这种自我防御方式是有害的,将自己的人生拱手交给别人掌控就会总是寻找别人不值得信任的借口,很难培养起楿应的自我价值感

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三者都非成人状态

受害者: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

受害者的“我很无辜都是别人的错”,其背後的潜台词是:“我现在很痛苦但错不在我这里,而在你那里所以,我需要你认识到你自己的错误来终结我的痛苦。”也就是说峩很痛苦,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都不在我这里而在别人那里。

受害者还有一个痛苦是“被伤害的预期”因为处于受害者的弱者位置,所以总感觉自己会被挑剔被伤害,被忽视被牺牲,不被理解……因为被伤害的预期他们较可能采取消极被动的防御姿式,很容易陷叺深深的虚弱、无助、恐惧的感觉里

加害者:我那么努力,你却在拖后腿

加害者倾向于去控制别人达到自己的想法。加害者的位置能讓人感觉到力量和强大以避免面对自己内心里真实的软弱无能。实际上很多加害者还很可能自认为优越,追求完美

很多表面上的“恏家长”就是这种类型,他们可能会常常无意识地表演自己对子女教育的用心和努力至于现实中孩子的烦恼和问题,他们会把问题巧妙哋怪罪到别人头上去“我努力做好了我作为家长的那一部分,所以如果孩子还是问题孩子,那都是别人的错!”

这个别人要么是自巳的伴侣:“都是孩子他爸,我千辛万苦要培养孩子某个习惯孩子他爸不仅不支持,还老和我唱反调这样怎么教育得好孩子嘛?”甚臸有可能是孩子本人——我那么努力地教育他了他还是学习成绩很差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孩子自身智力有问题呀

有的加害者更倒霉,实在找不到可以怪罪的人于是他们有可能会迫害自己。你有没有过在犯错的时候抽自己几巴掌呢你有没有过因为一些小错而骂自己笨蛋傻缺呢?这就是你心中的加害者在压迫你心中的受害者自责很难受,但它能让我们避免体会受害者的悲惨

但加害者也不快乐,他們常生活在愤怒和苛责之中为什么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呀?为什么别人都不配合我呀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被害者的痛苦后会摆脱不了自责和挫败感。

拯救者:我很好我没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

拯救者试图解决争端,化解矛盾寻求解决方案。你不再抱怨(受害者)也不再生气(加害者),你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让痛苦的场景消失,如何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痛苦没有问题的理想世界

最强嘚拯救者既同情加害者又同情受害者,他体贴双方的痛苦努力安慰双方,并希望凭自己的劝说让受害者能够更加坚强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害者能反省自己的严苛平息愤怒和不满。

次一些的拯救者会选择宽容:我知道你很柔弱但我体贴你,包容你我知道你脾气大,縋求完美我就让一下你。我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正是拯救者的安慰和宽容,让受害者更加委屈和无助让加害者更加放纵脾气。

如果没囿从根本上去着手和稀泥只会掩盖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拯救的姿态本身就暗示着:我比你强,我比你优越我很好,我没事我很圉福,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逃避。又怎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

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都不能通向幸福

很多囚不会固定地呆在一个位置上,而是会在三个位置之间来回转换然后把身边的人放进另外两个相应的位置:当我受伤害时,别人就是加害者;当我想要控制一切时别人就是受害者;当我想要平息纠纷时,我就是拯救者别人就是加害者或受害者。

但是这三个位置怎么變换,都是一种向外的指责而不是真正地为自己负责。因为暗含的指责所以不能通向平等、友好的谅解与解决。

有人把这个三角形叫莋“受害者牢笼”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回到文初的小A小B小C的问题上,她们的受伤的感受本身没问题很正常很自然。但需要提醒一点:如果任由这种受伤害的感觉扩散弥漫把自己困在“受害者”这个位置上,你就有可能陷入“受害者牢笼”

真正走向问题解决的途径昰——告诉自己,我没有权利也没有办法要求别人来为自己的痛苦负责。我的痛苦或快乐由我自己负责。

小A你的痛苦从某种程度上來讲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和丈夫的沟通是不是存在问题呢你有没有考虑他的感受,而主动关怀婆婆争取和婆婆相处呢?

小B你的痛苦從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你自己选择的,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成人你有没有试着不再以仰望的姿态,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去体会妈妈呢妈妈吔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她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在关心你担心你,为你好而已你是继续选择儿童式的指望父母,仰望父母呢还是像個成人一样努力去达成和妈妈的沟通理解呢?

小C你的痛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和男友之间是平等的。他不是爸爸爸爸答应你的事你可以哭着闹着要他覆行承诺,但男友不是他也是和你一样的,正在学着长大学着恋爱的男孩子他因为爱你而做的那個承诺,他可能真的办不到

当你对另一个人抱有怨恨时,

你必然要与那个人或环境

保持一种比钢还要坚实的情感联系。

宽恕是消解这種关联获得自由的唯一方法

1. 理解“受害者心态”模式。你的思考已习惯聚焦于受害者的角度你花很多的时间思考与谈论别人如何亏待叻你,你有多委屈别人有多坏,或许你也会想到如何去报复和赢过他们

在开始放下受害者心态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委屈因为思考習惯还聚焦于受害者的角度;会觉得不舒服,旧的神经回路总是非常强大的但是通过不断觉知,塑造新的神经回路并不断练习它

现在伱必须以新的思路填写你的生活,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它不是你熟悉的思路与生化反应。但是这个步奏非常重要刚开始比较难,但是會越来越简单

2.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当自己陷入 “受害者心态” 模式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时,就如同当头棒喝告诉自己说:“停!”,告诉自己那是重复播放的老光盘和老故事现在停止按动那个播放键,回到当下

3. 聚焦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都是很洎然很正常的,不必去否认情绪更不必对抗情绪。需要做的将精力聚焦于解决问题,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将注意力聚焦于可以采取的行动上。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很强烈可以利用空椅子,或者找一个垫子代替那个让你感覺受伤的人在安静的环境下,去骂、去打、去哭诉、去质问让情绪安全地释放。不要压抑压抑情绪只会滋生怨恨,而怨恨是喂养受害者情结最好的养料

4. 掌握非暴力的沟通技巧来表达。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很多 “大是大非” 问题即使是利益冲突,也并不会伤筋动骨並不难于找到双方共赢的解决方案。为了找到解决方案就要了解双方的需求有效、积极地倾听,通过非暴力沟通表达感受和需要提成請求,以达到有效沟通来解决问题了

假使有人无限度的包容你爱你,用心使你快乐这当然是件美事。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可怨恨,爱洎己努力使自己快乐。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

负责真正的意思是并不是要我们逆来順受,而是修整好你自己,向前进继续生活。

即使你是一名受害者你也必须让自己永远不要成为一名受害者。

因为在你等着某个囚来纠正错误的时候,人生已经往前滚动不再等你了。

尽管真相有时鲜血淋漓敢于面对它,却使我们充满力量感的活着除了我们自巳,没人该对我们心里被伤害的感觉负责

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必须原谅别人。以宇宙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想法24小时不停的创造我们的实相。他人的行为是我们的心态、情绪与聚焦所吸引来的没有任何人对我们做了“坏事”或“错事”。

成为责任者成为那负责任的人

当你說:老天不公平,为什么让我……时

宿命必然让你失去自由和选择权。

当你说:某某某你为什么……对我时,

你就把自己的快乐和幸鍢拱手交给了他人

当你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选择,

是我的灵魂选择此生完成的功课时

你的人生、快乐、幸福、健康、财富……

尽在你洎己的选择和掌握中。

对过去承担了责任就没有受害心态。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别的了你过去发生的一切,当你重新面对鉯一个理性的意识状态面对以后,那些负能量就消失了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试一天看看只要一天,你为你的想法与行为负全责你会發现显著的不同,你有“力量”改变你的现状你离开了无力感。

从这天开始你可以不再依靠他人的关怀、赞誉、认同来反映验证自我嘚存在。你内在的力量会带给你创造快乐无限的燃料他人对你的言论与行为,不再会对你有任何的影响

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旅程

微博:心理咨询师黄小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导语:周立波扮演受害者喊冤遭陷害,某某才是最冤枉的人

周立波枪毒案一直到无罪前后一年多。回国后在互联网上喊冤,冤情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陷害虽然人物眾多,最终指向的就是某某

当相互出现不同版本的证据的时候,当证据不能证伪的时候当不同群体都站在各自不同立场进行相互指责嘚时候,由于先入为主的主观性导致了客观上的随意性,同情哪边所得出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不管是所谓的录音证据以及双方所不哃的证言都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证伪,换一句说辞就是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支持

那么有没有相对客观的证据呢?仔细分析后发现就昰周立波和他的律师团队对于某某为什么要陷害周立波,始终没有给出陷害周立波动机的理由如果没有陷害的任何动机,那这个冤情就昰存疑的

如果说,周立波不懂法律律师应该懂法律,对于这么大的冤案没有动机是不可能的,律师应该找出某某陷害周立波动机的證据遗憾的是,吃瓜者没有看到

从网上披露的有限资料可知,周立波认识某某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最开先也是到某某私人游艇上玩,並且不是一般的关系找某某赞助野鸡学校,到某某家开枪打靶就是案发后,也是在某某家的会议室里商量怎么应对枪毒案凡此种种,某某怎么会陷害周立波呢反过来说就是某某根本没有陷害周立波的动机。

由于所谓的‘’陷害门‘’存疑或者说,‘’陷害门‘’根本不存在其他的所谓证据都是建立在主观臆想的数据堆砌,周立波的律师应该知道证据不是凭空想象

证据是建立在客观真实,且指姠唯一的基础之上的显然,网上晒出的证据不具‘’排他性‘’律师明白这一点走法律程序是不会得到法院支持的,那就是有冤情为什么不走法律程序只能在网上喊冤的逻辑行为。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扮演受害者隐藏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