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云南省野生动物园农行培训学校到省动物园怎么走

当前位置: >>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 姓名:金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孙枫林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摘 要近几年来,银行卡业务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银行卡的作用不断增强, 银行界都已深刻认识到银行业再没有其他任何一项稳定、传统的银行业务能像银 行卡业务一样存在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大家也都意识到,不发展银行卡业 务,就意味着被迫退出高利润市场的竞争。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近两年实现了跨 越式发展。但对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仍存在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无所作为 的观点,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和风险不可控;另一种观点则是 无所谓的观点,对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重视。针对这种实际 状况,为使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对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本文作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结合自己在湖南农行从事银行卡工作的实 践,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从 整体看存在三类风险:内部风险、持卡人风险和第三方风险。 为了达到有效防范这些风险的目的,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一方面需 要银行本身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国内、国外银行卡风险 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还要对当前有可能影响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社 会环境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风险管理措施。来促进湖南农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作者认为湖南农行在具体防范措施上,必须增强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的 风险控制水平,必须开发和运用有效的银行卡业务风险监控系统和银行卡业务客 户关系管理系统。根据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调整组织架构,改善 整体信用环境,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产品、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和湖南农行银行 卡业务的各类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 本文作者希望上述研究成果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银 行卡业务的发展有实质性地促进作用。关键词:湖南农行;银行卡;风险管理I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bankcard service develops with a high speed. The bankcard function strengthens unceasingly. The banking circles profoundly had all realized does not have other any item to banking industry to be stable again, the traditional bank service can like the bankcard service same existence so huge profit space. At the same time everybody also realizes, does not develop the bankcard service, meant is compelled to withdraw from the high profit market the competition. The bankcard service of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nearly two years realized surmounted the type development. But still existed to the bankcard service risk management has two wrong viewpoints, One is the inaction of view of the one-sided exaggerated bankcards not controllable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another view point is insignificant to the bankcard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cess risks is a lack of proper attention. In light of this reality, for the bankcard business healthy of the Hunan Branch Agricultural of China,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ankcard research is very important and very necessary and urgent. The authors of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ir bankcards work in the Hunan Agricultural Bank Practice, Hunan Agricultural Bankcard business risks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that Hunan Agricultural Bankcard business from an overall look at the existence of three types of risks: internal risk, the risk of third-party risks and cardholders. To finish the aim to prevent the risk of bankcard,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inter management of the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 Secondly, we should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about risk management from oth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Finall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nalyz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so that we can get the effective steps to manage the risk and improve the risk management level.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steps.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risk control level of the ban to develop and use the effective bankcard service risk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bankcard services CRM; to make the framework of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more suitable to the riskII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to improve the holisti to research the bankcard production、the risk point if operation、all kinds of risk control ways of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The author wish the his production can help the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to improve the bankcard risk management level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card service of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Key words: Hunan Branch Agriculture Bank of C Risk managementIII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插图索引图 4.1 图 4.2 图 5.1 农行银行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 36 某行银行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 36 客户关系系统结构设想图 ................................................................... 41IV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附表索引表 3.1 银行卡风险类型、内容及新旧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比较 ................. 27V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以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银行卡业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一定的经济水平密切相 关的,我国自 1979 年中国银行在全国首先办理信用卡业务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 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银行卡业务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 发展期。银行卡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社会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 高交易安全的重要支付工具;成为方便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成为 政府扩大信用消费、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外经贸往来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 通过银行卡业务的开展扩大了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开辟利润 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湖南农行自 20 世纪 90 年代办理信用卡业务以来,经历了 10 多年的发展,本 文作者在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部门工作已经十年,在十年的工作 中,亲身经历了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初创、成长及今天的朝气蓬勃。 近几年来由于湖南农行对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有了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加上 对科技投入的加大,银行卡业务收入每年上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银行 界都已深刻认识到银行业再没有其他任何一项稳定、传统的银行业务能像银行卡 业务一样存在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大家也都意识到,不发展银行卡业务, 就意味着被迫退出高利润市场的竞争。 利益与风险始终是一对共生体,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目前在发展银行卡 业务的过程中,在湖南农行内部对银行卡业务发展所蕴涵的风险依然存在着两种 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无所作为的观点,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和 风险的不可控;另一种观点则是无所谓的观点,对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两种错误观点的存在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十分不利。 在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同时该不该控制风险、能不能控制风险以及怎样控制风险, 成为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农行湖 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让广大银行卡业务从业人员清醒地意识到 利益与风险是一对共生体,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轻视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 的风险是不可行的,同时希望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对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可行办 法,实现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可控,消除人们对发展银行卡业务的顾虑。最终实现 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保持农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又 快又好地发展。1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1.1文献综述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一是要对银行卡业务本身有一个了解,包括其产生、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有一定 的认识,只要这样才能科学地对银行卡业务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1.1.1信用、信用卡与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信用” (Credit)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子曰: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而 英文“Credit”则来源于拉丁语动词“Credo” ,意思是“我相信(I believe) 。所 ” 以,无论中外, “信用”一词最早都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概念,它表示一种相互信任 的人际关系。 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人们所说的“信用” ,更多地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 的解释是: “借贷活动,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 《英文韦氏 (Webster’ 词典》 s) 的解释是: “The system of buying and selling without immediate payment on security”,也就是说, “信用”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在该方 式下,人们的交易行为不再以实物的现时转移为依据,而是仅仅在交易对手的“承 诺”的基础上就可以完成。信用交易方式是经济交易活动的最高级形式,是现代 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和润滑剂,所以有人说: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1]。“信用卡” (Credit Card)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上的解释,是指具有循环信贷、 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设计和“先消费、后还款” 、无须担保人和保证金、可 按最低还款额分期还款等特点的个人信用和支付工具。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最 早就起源于信用卡业务。不过按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这 种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被称为“贷记卡” ,其与准贷记卡合称为“信用卡”“信用卡” , 与借记卡构成了当前国内的银行卡。 商业银行银行卡市场除了发行者以外还包括接受者(比如零售商)和使用者 (比如持卡消费者) ,缺一不可,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竞争,也就在两条线上展 开: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发卡业务是指银行作为银行卡使用者的账户开立银行 所提供的信用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收单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接受信用卡结 算的商户的账户开立银行所提供的资金清算等金融服务。经营风险同样也在这两 条线上展开。由于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在服务对象、收入结构、经营理念和方式 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因此风险点和风险管理也具有不同的特点。1.1.2信用卡的诞生现代消费信贷概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后期,在欧洲商业界还在为消费信贷的 风险和收益争执不休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开展消费信贷实践了。其中主要表现 在,商店一直对信誉较好的客户提供信用。后来,银行发现有利可图,也开始参2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与消费信贷,为发放个人贷款的金融公司和商店发放贷款。但是,银行发放贷款 的条件是,这些机构必须提供金额超过客户应收款的担保物。伴随着战后重建, 消费信贷产品的需求戏剧般的猛增,只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这种需求才有所下 降。 信用卡的发展,首先是从零售商户信用卡开始,这种卡只能在某个商户使用, 而这便是今天全球广泛使用的信用卡的雏形。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大多 数大型商场都发行了它们自己的付款卡。在发卡之前,对客户的诚实可靠程度都 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调查了解。纽约的阿尔曼忒被认为最具影响力:任何能够出示 一张阿尔曼忒卡的顾客,都能够从镇上的几乎所有商店里获得一张信用卡。事实 上,这种卡不仅只是为了方便,而且是商店的一种促销工具,客户在接到付款通 知后付清全部款项,而且商店不收取任何利息。同时,这种卡还代表一种循环信 用。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均由银行提供融资,由商店自己担任 中介,并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 由石油公司发行的加油卡允许持卡人在公司所属的任何一个加油站使用,使 得消费者在购买时不再固定于一个地点。石油公司发行的信用卡只能在加油站使 用,加油站可以用这些卡支付石油公司下一次送油的货款。 在一个更大范围内拥有最大市场的消费者是飞机旅行卡,1936 年,美国航空 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信用系统,称为全球航空旅行计划(UATP) 。一开始,只是在 储蓄账户上发行一本分期付款赊购单,后来 UATP 信用计划逐渐演变成类似信用 卡的操作,并直接与全球通行的第三方信用卡竞争。第三方指信用卡公司是商户 与消费者的中间人,它对消费者希望买什么和商户希望卖什么不感兴趣。这时信 用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信用卡公司通过提供信用获得收益。该卡是由航空 公司面向企业发行。要申请这种卡,企业必须先存入 425 美元,这在当时是很大 一笔钱。 对信用卡行业造成深远影响的是“餐饮俱乐部卡” ,它是一种专用于餐馆消费 的信用卡。 “餐饮俱乐部卡”最初的发行对象是从 5000 名销售经理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人对他们的招待费能够被记录下来感到非常满意。餐馆将承担俱乐部的全部 成本, 并同时向俱乐部支付 5%-10%的手续费, 而俱乐部也将向餐馆承诺付款 (在 会员向俱乐部付款后,再向餐馆付款,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上) 。起初只有很少几 位经验丰富的餐馆经营者,认识到餐馆销售增加额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加入俱 乐部的成本也比他们想像的要低。 在数据处理机器出现之前的那段时间,餐馆最大的问题是餐饮俱乐部处理有 关单据的速度太慢。付款期限通常都很长,餐馆之所以还加入该俱乐部,主要是 因为它们害怕如果退出的话,那些已经习惯使用这种卡的顾客,会不再光顾其餐 馆。餐饮俱乐部直到 1954 年才开始盈利,这时每个持卡人的会费是 5 美元。3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1946 年成立的大来俱乐部是第一个现代第三方信用计划,俱乐部收取商户 7 %的手续费,持卡人必须在一个月内支付账单。1.1.3银行信用卡的产生1946 年,第一张美国的银行信用卡由纽约的弗拉特布什国民银行创始发行。 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位于纽约 24 英里以外的长岛富兰克林广场,它是第一家尝试 发行多商户银行信用卡的银行,这种卡可以在长岛的任何愿意参加这种卡的商店 使用。1951 年,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激进而富于想象力的创始人 Arthur Roth 开始全 面销售这种信用卡,那些小商店加入这个网络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与纷纷涌 现的购物中心展开竞争的促销工具。 美国当时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和第二大银行――大通曼哈顿没有无动于 衷。 它们也都准备进入信用卡行业, 并在 50 年代中期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验。 这种卡因为能够减轻商家记录和发送账单的麻烦,也能使客户免于携带现金或者 是许多不同种类的信用卡,因此对商家和客户都会有很大的吸引力。1985 年美洲 银行卡率先在富雷西露发行。 在美洲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几天之后,美国运通也发行了全能型信用卡。在之 前,美国运通一直因为担心信用卡会影响其旅行支票的业务量(当然会,但那是 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而一直对发行信用卡犹豫不决,但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 于 1958 年发行了它自己的第一张旅游娱乐卡(T&E 卡) ,会费是 6 美元,以证明 这种卡比餐饮俱乐部卡档次更高。 这种信用卡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商家的手续费(起初是销售额 的 6%) ;二是对客户在几个星期之后还没有付款的余额部分,每月收取 1.5%的利 息;三是持卡人缴纳的年费。这类卡中也有许多信用业务:商家实际上以现金形 式提前收回了账款的 94%,收款时间可以提前一到两个月,而持卡人则可以在付 钱之前就使用商品。 在 1959 年 10 月以前,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就发行了 200 万张信用卡,大 多数都是通过邮寄给银行现有存款人的方式发行的,同时还与 2 万家商户签订了 使用协议。这里有这样一条很早就已经非常明显的规律:如果你给一个人发送一 张申请信用卡的邀请,他是不会提出申请的,但是如果你寄给他一张信用卡的话, 他就会使用它。因为美洲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成本大大超过收入(直到 1961 年底) , 亏损非常严重。同时,也出现了相当多的犯罪行为,很多人的信用卡丢失或者被 盗,但他们必须为小偷购买的东西付账。1968 年美联储的一个系统工作小组在一 份报告中忧虑地称: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商家和恶意持卡人合作购买大量商品, 到信用卡出现在黑名单上以后,再交出这张信用卡,并与恶意持卡人瓜分没收黑 卡的奖金” 。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将持卡人对丢失或被盗信用卡的付款4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责任限制在 50 美元以内,这样银行在发行信用卡时就变得谨慎多了。 银行对每张卡都确定了一个免授权额度,所购商品金额如果低于该限额。商 家就可以允许使用信用卡直接支付,但如果超过这个限额,商家必须打电话给发 卡银行,以获得银行对该交易的认可。这样做对于商家和客户来说,都会耽误很 多时间,而且信用卡当然也就只能用于那些在美洲银行开有账户的商店、餐馆、 饭店、航空公司、加油站,也就是说,这些机构必须在加利福尼亚。大通信用卡 的状况甚至更糟,原因在于纽约州法律将其分支机构限制在纽约市的五个区以内, 因此 1962 年大通银行退出了这项业务。 在以后的八年里,美洲银行卡是加利福尼亚州唯一的一张银行卡,而且也是 全美规模最大的一张银行卡。但操作上的困难、欺诈引起的大量损失以及缺乏全 国性商户网络,限制了信用卡增长潜力,而这对中小银行影响更大。从 1967 年起, 美洲银行适时地开始向美国其他地区的银行销售其信用卡名称和信用卡系统的使 用权,费用仅为 25000 美元。纽约的大通银行购买了其使用权。现在对超过限额 的交易寻求认可,需要从商家开户行打长途电话给客户开户行,同时记录此项交 易的、能够复写的薄纸片,也需要从商家开户行寄到客户开户行。商家开户行先 向商户支付款项,然后客户开户行将向商户开户行汇出这笔钱。这时商户已经达 到 2.5 万户,持卡人达到 50 万人。1.1.4信用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很明显,有很多其他人对此项业务很感兴趣。1966 年圣诞节期间,四家 大型芝加哥银行在北伊利诺斯州推出联合信用卡,并且约定与任何一家银行签订 使用协议的商家,也都可以接受其他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 的四大竞争对手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银行间卡协会的组织,该协会后来成为 Master Charge 卡。该组织推出了其自己的万事达付款卡。60 年代末期,美洲银行 卡组织和 Master Charge 两个组织均通过使用大量主动提供的信用卡邮寄,成功地 发行了数百万的信用卡。 美洲银行卡组织和 Master Charge 之间的竞争在 70 年代中期达到高潮,银行 希望发行双账户的卡,即美洲银行卡和 Master Charge 卡。一开始,两个协会都反 对这种行为,然后法庭认为两协会的行为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律,因此在法庭压力 之下,它们被迫给予银行发行两种卡的自由支配权。从银行提供这两种卡开始, 银行间出现了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争。银行努力进行市场营销,试图让他们的持卡 人手中拥有第 2 张本行卡,银行间市场营销战争的结果是增加了费用,降低了收 益。 1973 年,美洲银行卡组织声称可以在全球 71 个国家通用,除了英国。尽管在 英国购买了 Barclay 卡,它的覆盖面即使在最好时也很差。许多欧洲银行由于害怕5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与世界第一大银行美洲银行靠得太近,不敢与美洲银行卡组织签订协议。这种恐 惧使得 Master Charge 拥有优势,尤其是他们与欧洲最大的卡系统 Euro Card 和英 国最大的信用卡系统 Access 谈判达成互换协议之后,情况更是如此。 1976 年,为了树立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形象,美洲银行卡组织更名为 Visa 国际 组织。紧接着,Master Charge 在 1980 年更名为 Master Card 国际组织。70 年代末 期和整个 80 年代,各信用卡公司进行整合,逐渐由少数发卡行控制。70 年代后期 开始,在美国 50 家银行发卡量占全部发卡量的一半以上,这一时期的信用卡具有 以下特征: 1.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缺乏特色, 就大多数持卡人而言, 他们拥有 Visa 和 Master Card 信用卡; 2.大型信用卡发行者拥有更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优势, 他们能在花费较少的情况 下大大提高其市场份额; 3.财务出现危机的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出售了高利润的信用卡业务。 鉴于当时邮寄的不确定性,很难建立一定的规则来约定银行之间应在多长时 间内向对方付款。在每个城市中,商家的质量取决于当地银行工作的努力程度, 以及这家银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银行费用的收取标准。直到 70 年代末,才出现接 受银行信用卡的全国性连锁店。 到 1978 年,一共有 11000 家银行加入了一个或两个网络,每年信用卡交易达 到 440 亿美元,5200 万美国人平均拥有至少两张信用卡。 信用卡发卡单位必须大量占有市场份额,拥有大量客户群体才能实现利润。 面临建立全国范围信用卡操作的巨大启动费用,银行需要迅速建立一个大的客户 群体。主动提供信用卡的大量邮寄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同时使得信用卡公司面临 较大的风险敞口,导致由于欺诈的损失,冲淡了利润。交易和处理清算问题也吃 掉不少收入。早期处理系统由于在交易处理和账户管理的大量消耗,而处理能力 低下。直到 1976 年,信用卡公司才停止了笨重和效率低下的账单系统。 在努力控制费用的同时,银行也在尽可能地扩大它们的收入。其中一个方法 是努力增加金融收费。由于受严格的高利贷法规的限制,银行不能过分提高利率,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利息的计算方法便是唯一手段了。银行不能对免息期内 的余额进行计算利息,而对过了免息期的余额计算利息银行采取平均日余额计算 方法,即过了免息期的余额将从透支交易日起计算利息。其他提高收益的方式包 括向市场推广、营销系列的产品、服务,比如在月结单中捎带保险的宣传单;将 一系列的银行捆绑起来,将支票和支票现金卡与信用卡结合起来,向客户营销完 整的系列套餐;向客户邮递宣传单,销售服务;向广告客户进行收益市场营销。 所有这些努力提高了收益,但不足以盈利。获取巨大利润的关键是信用卡持 卡人年费的强行征收,许多银行管理者同样意识到收取年费的必要,但由于担心6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会失去市场份额而不敢坚持。20 世纪 80 年代,政府颁布规定,要求建立信用卡公 司非利息因素损失保护措施。作为针对这项新措施的反应,银行开始征收年费以 弥补收入上的损失,信用卡客户则必须承担这项费用。年费、手续费及透支利息 让信用卡公司走向盈利。 由于信用卡已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开始对信用卡业进行详细 的审查和研究,并开始进行立法。由于信用卡机构主动提供信用卡的大量邮寄服 务,引起大量的欺诈和商业纠纷,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后,形成新的法规。从联邦 贸易委员会 1970 年取缔主动提供信用卡的邮寄服务开始,政府颁布了大量法案。 公平信用记账法案在 1972 年通过,联邦储备局成为该行业第一个正式法律主体, 在记账活动中拥有完全的管辖权,1973 年颁布联邦隐私法案,要求对信贷客户进 行保护,不允许未经授权使用他们的信贷记录。1977 年,平等信用机会法案成为 法律,禁止将种族、性别、信仰、籍贯或者婚姻状况作为同意或者拒绝申请的条 件。1.1.5信用卡行业的迅猛发展1981 年标志着信用卡行业在收益和持卡人数量巨量增长阶段的开始。从 1982 年到 1986 年,信用卡收益迅猛增长,银行卡交易与其他银行债务产品形式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就收益增加而言,一方面由于年费的征收,另一方面是由于信 用卡手续费和透支利息的广泛推广和接受。 信用卡公司则一直在争取市场份额的方面进行努力,在低端市场,一些银行 引入了有担保的信用卡计划来增加其持卡人群,市场定位在不具有足够收入或有 着较差信用历史的消费者,有担保信用卡要求持卡人在银行保持一个账户,该账 户用于保证该持卡人信贷的安全,卡账户的信用额度与该账户的初始储蓄相联系。 一旦持卡人不能对其巨额信贷支付时,该储蓄款项将由银行持有作为抵押品。 除了在市场营销上激烈竞争外,银行也在寻求降低操作费用和引入新的利润 增长手段来增加收益。在资产负债表的费用一栏,银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来降低处理费用。许多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开始将其操作部分交给第 三方通过外包来完成,这种方式在某个阶段是具有吸引力的,因为第三方间的竞 争已使得处理费用降得很低。 大型银行已做到可以与银行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在一起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同 时一些大型银行采取措施将它们的处理系统移到国外来减少租金、获得廉价劳动 力及优惠的税务政策等。1.1.6银行卡业务现状随着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逐步重视,以及现代通讯、电子、网络技术不断 进入银行系统,对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的技术支撑力度的加大,银行卡业7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务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期,银行卡在商业银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 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也成为各家银行竞相激烈争夺的业务领域。当 前银行卡业务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1.6.1 全球化程度高作为银行网络产业,银行卡业务全球化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极大地方便了 各国居民的跨国跨界旅游、商务往来和生活消费,促进了各国银行卡业务基础设 施的完善,促进了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生活方式在各国的传播。 1.发卡品牌全球化,即本地居民和外国居民都是发卡对象。 2.收单品牌全球化。VISA、MASTER、American Express、JCB 和 Dinner 全球 5 大收单品牌及其网络已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 中国银联作为一个新的收单品 牌异军突起,目前收单范围也已走出国门,拓展到了港、澳、韩国、新、马、泰 和美国,不久将在欧洲拓展收单业务。 3.经营活动全球化。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数据处理机构大量通过新设(子公 司或代表处) 、合资和并购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美国花期银行和中国上海浦东发 展银行的合作、汇丰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合作、台湾中华信托和招商银行的合 作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4.产业标准全球化。 银行卡产业的互联互通要求采用相同的产业标准以降低投 资和方便经营管理。VISA、MASTER 国际组织几乎垄断了全球银行卡产业标准和 作业规范、专利技术和资格认证权,依靠其全球庞大的收单网络强制向全球推行 其产业标准。 1.1.6.2 产业集中度高目前全球银行卡产业集中度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强者恒强日益突出。 1.发卡品牌集中度高。美国前 10 大发卡机构账户总数和应收账款总额占全国 比重,分别从 1992 年的 48%、54%上升为 2002 年的 70%、80%。 年, 前 10 大发卡机构中有 4 名已消失、前 25 位中有 16 位消失。在澳大利亚,ANZ、 NAB、CBA、WestPac 四大发卡行的业务占全国信用卡业务 80%以上,借记卡收 单占有率接近 95%,信用卡收单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3%[31]。在中国,工、 农、中、建四大行发行的银行卡占整个银行卡市场的 70%以上。 2.收单品牌集中度高。 全球形成了 5 大信用卡收单品牌, 其中 VISA、 MASTER 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增强了卡片的全球通用性。 3.发卡产品集中度高。 全球 20 多个发卡产品中, SemaCard 的 Cardlink 和 FDC 的 Vision Plus 两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 40%、50%以上。 4.相关制造业集中度高。POS 机、ATM 机和通讯网络设备的生产日益集中到 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如美国 NCR 生产了全球 ATM 机的 30%。8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1.1.6.3发展不平衡1.产品结构不平衡。全球各国多以磁条卡为主,但法国以 IC 卡为主;资信水 平差的中国、通信成本高的欧洲国家多以借记卡为主;信用消费历史悠久的美国、 分期付款成熟的日本、内需不足的韩国侧重发展信用卡;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以 单币种卡为主,中国还发行了人民币港币双币种卡和人民币美元双币种卡。 2.产业规模不平衡。人均 GDP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卡片规模、人均卡量、 应收账款规模明显不同,人均 GDP 高的国家其卡片规模、人均卡量、应收账款规 模明显高于人均 GDP 低的国家。 3.银行卡产业发展地区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水平明显不同,欧 盟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次之,亚太(不含中、日韩) 等国家的发展水平则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7银行卡业务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势头,贸易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 程加快,社会经济生活的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与这种趋势相 对应,银行卡产业也呈现产业链全球化、新兴国家成为新的产业发展中心、纵向 横向兼并增多、EMV 迁移不断深入、产品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产业安全控管加强、 技术含量提高等发展趋势。鉴于本文探讨的是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因此本文 只对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 EMV 迁移不断深入、产品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产业安 全控管加强、技术含量提高等发展趋势进行一个初步的介绍。 1.1.7.1 EMV 迁移不断深入1985 年法国发行全球第一张 IC 卡以来,以欧洲为主的全球 IC 卡产业迅速发 展。IC 卡不能批量克隆,可脱机使用,已大量运用到支付、移动通讯和身份识别 等领域,能极大地降低银行卡风险。法国在 1987 年全面推广 IC 卡,欺诈率从当 年的 2.7%迅速下降到 1998 年的 0.18‰。为巩固在卡支付领域的权威地位,防止 移动通信、互联网运营商向支付行业的渗透,2002 年,VISA、MASTER 联合提 出把现有磁条卡改造为符合 EMV 标准的 IC 芯片卡,规定必须在 2005 年 1 月 1 日完成系统改造,否则,届时发生的欺诈交易将实行风险转移,由没有完成 EMV 迁移的任何一方进行赔偿,两大国际组织将提供 10 个基点的费率优惠鼓励各国进 行 EMV 迁移。VISA 组织计划在 2008 年底前将全球现有磁条卡的 90%转化为芯 片卡,中国台湾地区计划在 2005 年前将芯片卡的比重提升至 90%。 EMV 迁移计划对降低银行卡的风险水平作用巨大,但是 EMV 迁移改造费用 也是巨大的,需要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对卡片进行升级,对受理终端和主机系统 进行改造,仅欧洲就有 4 亿多张卡片、430 多万台 POS 机、23 万台 ATM 机需要9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改造,预计全球 EMV 迁移改造费高达 300 亿美元,其中 80%的费用将用在后台 主机系统改造上。 鉴于庞大的 EMV 改造费支出主要由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承担, 因而全球各国 衡量了各自的银行卡风险水平后对 EMV 迁移持不用态度。一是英国、中国台湾已 制定全面迁移计划, 侧重于降低欺诈风险。 英国银行卡产业 2000 年的欺诈额共 2.93 亿英镑、2004 年为 4.24 亿英镑,占整个欧洲地区的 75%,因而英国实施 EMV 迁 移的动力最大,计划在 2005 年完成对全部 1 亿张借记卡和信用卡、75 万台 POS 机、35 万台 ATM 的 EMV 化改造,全部借记卡和贷记卡将统一使用“密码+EMV 芯片卡” 。台湾地区每年的欺诈损失达 30 亿元新台币,居亚太地区第一位。台湾 地区自 1999 年就开始实施 EMV 迁移,2001 年提出全面迁移,计划到 2006 年完 成所有改造工作。二是以借记卡为主的多数欧洲国家都制定了成本最小的以受理 终端改造为主的局部迁移计划,交易采用实时连线授权,也可降低风险水平。三 是美国、加拿大等观望国家,这些国家在线交易多,风险低,实施 EMV 迁移的积 极性低。 1.1.7.2 产品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借 记 卡 发 行 晚 于 信 用 卡 , 但 近 年 来 增 速 较 快 。 据 VISA 国 际 组 织 统 计 ,
年,VISA 全球借记卡发行量增长 17%,其中亚太地区增长 100%,高 于贷记卡全球 17%、 亚太地区 20%的增长幅度。 借记卡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欺诈率低,美国、亚太区借记卡欺诈率各为 0.035%、0.013%,而贷记卡各为 0.13%、0.06%[31],这也是我国借记卡后来居上的原因;二是因为信用卡普及率 提高,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而带来的信用风险提高,各国重视发展借记卡以降低 风险;三是借记卡处理成本低,商户愿意多受理借记卡;四是银行免费发放借记 卡, 受到持卡人的普遍欢迎; 五是沃尔玛起诉案后, 包括 VISA Interlink 和 MASTER Mastero 在内的美国的区域借记卡网络纷纷提高借记卡交换费率, 提高了借记卡尤 其是密码借记卡对发卡机构的吸引力 [31]。 产品结构的调整,借记卡业务的高歌猛进,得益于借记卡风险水平低,也意 味着银行卡产业的风险和效益从产品发展选择方面得到了银行极大的重视。 1.1.7.3 银行卡安全控管加强银行卡业务利润率高,违法犯罪增多,各国纷纷成立专职机构、制定专门法 律,打击银行卡犯罪。英国支付清算与服务协会和英国内政部联合在 2002 年 4 月 设立“支票和银行卡犯罪打击机构” 。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在 2002 年 7 月发布新的信用卡指导方针,清理不一致的会计方法,放缓向无法偿还贷款的消 费者提供信贷,要求信用卡公司提取充足的坏账准备和与贷款有关的费用,对免 于偿还的贷款要求立即记账。台湾当局 1995 年就实施电脑个人资料保护法,以保10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护消费者个人资料和隐私;2003 年台湾“财政部”发文要求信用卡账单和缴款联 不能全部显示持卡人的卡号和身份证号码;2003 年 8 月 23 日,台湾修正了《信用 卡业务管理办法》 ,要求金融机构兼营信用卡业务会计独立;到期应缴最低付款额 超过规定期限 1-3 个月者提取全部垫款额的 2%为呆账, 个月提取 50%为呆账, 3-6 超 6 个月者全部提取为呆账;专营发卡或收单的信用卡机构业务亏损逾资本额的 1/3、净值低于专拨营运资金的 2/3 必须报告,并按要求增资,否则勒令停业;规 定委外催收必须按照诚实信用原则;未接到申请人书面或电子申请文件不得向其 发卡;规定申请人年龄,主卡应满 18 岁,附卡持卡人应满 15 岁。韩国金融监管 服务局 2003 年要求发卡机构在
年间逐步实施 EMV 迁移,等等。各国 政府的上述措施,有利于规范发卡机构的行为,预防和降低产业风险。 1.1.7.4 技术含量提高全球最新的电子通信网络技术正以最快的速度运用到银行卡产业领域,提高 了交易速度,增强了交易安全,推动了银行卡业务的迅猛发展。 1.Internet 网技术。一是网上申请信用卡。美国运通银行在网上颁布会员优惠 计划和旅行服务优惠发展客户,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受欢迎的网上信用卡公司。二 是发行虚拟卡。香港恒生银行 2000 年 3 月份推出首张虚拟信用卡专供网上购物, 并为该卡提供了 3000 港元的信用额度。三是开展网上购物。香港银通公司还成为 香港首家“网上核证公司” ,为属下 49 家会员银行提供网上数码认证,客户能在 网上对 ATM 机进行操作。 2.手机应用技术。一是手机支付。韩国采用在手机中插入信用卡芯片技术,用 手机购买饮料、加油。沃达丰引入了基于 WAP 技术的虚拟购物中心,可通过手机 和信用卡购买 CD、巧克力等物品。二是手机账户处理。菲律宾使持卡人可通过手 机短信来对预付卡充值。诺基亚和 MASTER 合作采用 MASTER 的 PayPass 付费 技术 ,在 2003 年 5 月推出专用手机卡进行账户处理。 3.ATM 应用技术。NCR 推出的 ATM 机具具有智能卡、虹膜安全技术、交易 实时防欺诈、网络监控技术、EPP 密码加密键盘技术、保险箱监控设备、喷墨技 术保护钞箱现金和下载 MP3 到 PDA 等功能。台湾科技大学推出了 ATM 预警报警 系统,其影像辨识系统能识别可疑提款者并拒绝其提款,有震动感测组件将受到 的外力报告给网络监管者,管理员可通过 PDA 联接 GPRS 来监看现场。 4.无线 POS 技术。 Verifone 推出基于 CDMA 技术的无线销售点支付解决方案, 能免去交易时的拨号程序,提高交易速度。 5.IC 卡应用技术。一是发行多功能卡。美国宾西发尼亚大学 2003 年 9 月研究 成功了嵌入式芯片卡,可限制信用卡在特定领域内的使用。德国慕尼黑 2003 年 11 月发行了第一张带有 EMV 芯片卡的 MASTER 信用卡,内含多功能芯片卡操作系11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统支持借记卡、贷记卡,具有电子钱包和客户忠诚计划功能,提供网上银行的身 份认证。二是采用非接触式芯片技术。菲利浦与 VISA 合作开发了短距离无线非 接触式芯片技术,美国运通研制了自己标准的非接触式芯片卡,能广泛应用于快 餐店、加油站和药店等。 6.生物识别技术。一是指纹识别技术。美国最大的超市连锁集团克罗格、韩国 LG 信用卡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指纹识别技术,顾客可凭指纹直接付费。二是 DNA 卡片技术。DNA 应用科技公司 2003 年 8 月在欧洲推广含有 DNA 微芯片的安全访 问控制系统,应用于身份认证、卡片防伪和个人访问控制等。包括脸相、虹膜、 语音识别等生理特征和签名、笔迹、步态等行为特征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正大量 运用到信用卡产业。 7.防欺诈技术。一是英国的巴克莱公司使用“Falcon”软件,能实时监控信用 卡账号和交易,异常交易则通过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向客户本人确认。二是 MASTER CARD 马来西亚公司推出了磁卡磁纹辨别系统,能用磁条独一无二的磁 纹辨别真卡与伪卡。三是韩国推出了基于手机的“防止信用卡被盗尖端系统” ,通 过监测持卡人的手机和信用卡是否处在同一位置以确认交易的合法性。四是美国 的 Verisign 公司推出了新的网络监控技术,通过 IP 地址、EMAIL 地址和信用卡账 号对网络交易进行实时监控。2003 年 11 月,韩国国民银行、BC 信用卡公司对网 上商城强制实行网上安全结算制度,以代替原来的信用卡账号或密码电子结算办 法。1.2风险及风险管理人们一谈到风险,往往首先想到的可能出现的损失或不利,尽管还存在没有损失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获利的可能。如何确保没有损失或损失最小化以及化不利 为有利就是风险管理应开展的工作。1.2.1风险与银行卡风险1.风险(Risk) 哲里.S.罗森布罗姆在所著《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一书中对风险 定义如下: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C. 亚 瑟 . 威 廉 姆 斯 与 小 理 查 德 .M. 海 因 丝 合 著 的 《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一书定义“风险”为:风险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在特定时期内某种结 果可能发生的变动。 美国经济学家威利特认为,风险是不愿发生事件的发生及其不确定性的客观 存在。 我国学者谢太锋、郑文堂、王建梅著《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中认为风险12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是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 损失性是风险的一个主要特征。风险的损失性是与遭受损失的主体和客体联 系在一起的,否则,事件本身并无损失或获利而言。如洪水,其本身只是一种自 然现象而已,说到洪水的风险是考虑到洪水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造成的损失以及 因此给人们的精神带来的伤害。关于风险,更为无情的是,无论人们是否接受和 预见,它都客观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经济、政治环境)中, 风险损失何时发生、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哪个主体和客体身上以及损失的严重程 度如何等,都是不确定的。 风险除了具有以上所说的损失性、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外,还具有主观相关性 和可测量性。 主观相关性是指风险事件发生与否和造成损失的程度如何是与面临风险的主 体的行为及决策紧密相关联的,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行为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 结果,而同一行为者由于其决策或采用的策略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实质 上,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受主观和客观条件影响的,对于客观条件,人们无法自由 选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影响,而主观条件(即行为者的行为及决策)则可 以由人们自主选择。 风险的可测量性是指人们对于不确定的风险可以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 严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估计和判断。 如果说风险的损失性使人们对风险进行管理成为必要,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 定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的话,那么风险的主观相关性和可测量性为人们对风险进 行管理提供了空间和方法。 2.银行卡风险(Bank Card Risk) 在说到银行卡风险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融风险的定义,因为银行卡风 险属于金融风险。金融风险(Financial Risk)是指在金融领域,由于风险因素诱 发风险事件而导致金融机构损失的可能性。即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 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因素而使资金、财产、信誉、系统等遭受损失的可能 性[2]。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银行卡风险定义为:银行卡风险是指金融机构 的银行卡经营部门在经营银行卡业务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 他因素 (包括计算机硬件、 软件、 网络通讯设备, 各种银行卡业务终端设备如 ATM、 POS、电话、手机等引发的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银行在资金、财产、信誉、 系统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1.2.21.2.2.1风险管理及银行卡风险管理的组成元素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我国学者谢太锋、郑文堂、王建梅著《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中认为风险13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管理,就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在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各种 风险处理技术,以一定的风险处理成本达到有效控制和处理风险的过程,风险管 理的手段或过程,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处理[6]。 1.2.2.2 风险管理的组成元素根据上述风险管理的定义来指导银行卡风险管理,本文作者认为银行卡风险 管理的组成元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法律和规定 决定那些必须满足法律(契约的)流程和国家法律要求的方向。在债权人方 面,审计和控制必须保证机构彼此之间的相互制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颁布 有关的政策、流程等。 2.信用政策 为具体执行部门制定符合商业战略需要的、稳定的、一致的、全面的指南。 3.分析技术 负责利用客户信息、历史交易数据等识别模式、趋势和行为。采用预测性工 具来进行辅助战略的和战术的决策制定。 4.产品管理 发卡行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对银行卡产品向不同客户群体进行市场营 销行为。 5.信用操作 新旧消费者申请信贷审批。 6.催收操作 对到期债务的识别和征收。 7.反欺诈操作 对欺诈使用的银行卡及账户的鉴别、恢复、偿还和起诉。1.2.31.2.3.1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结合本机构的战略分析和市场定位,在有效控制风险的 同时,竭力使机构利润最大化。了解每个成分的特性,并对这些成分进行调整, 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场如战场,一切策略的最终目的均是使情况如何对 我方更有利,选择合适的时机进退,正确地评估各种折衷方案的优点和缺陷,提 供协作的解决方案。 由于人力、资金、时间均是稀缺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关键环节,对于 商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仅仅如同竞争对手一样分配资源,是很难取得竞争14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优势的。 因此,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那些掌握成功钥匙的领域。然后,将有效的资 源搭配投入到这些领域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1.2.3.2 风险管理的战略1.风险管理的战略方向 合理理解经济状况,建立和有效使用审批标准。确保新的客户获取努力可以 量化的反映债权人在业务增长、效益和风险尺度等的战略。这意味着需要精确地 定义期望的表现。在一个前进的基础进行监督,保证现有客户和最初的表现一样, 并且识别任何的变化,并按照账户管理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 识别那些不能或不愿意还款的无担保债务,这包括设计灵活有效的策略,使 那些具有有限资金的客户对本机构的还款表现超过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还款表 现。 最重要的是创新。与个人生活一样,商业原地踏步只是一种舒适的幻想。这 种维持现状的幻想只能使商业运作不在规定的进程中。另一方面,创造和革新激 发了成长的潜力。成功的成长策略包括以下关键属性: (1)捕捉机会的能力; (2)走向成功的基本方向; (3)伴随业务变化和扩大,精力充沛地面对挑战; (4)听取创造和革新意见的愿望,进行交流、参与和挑战传统智慧的期望; (5)本身就是战略家的领导; (6)完成项目的动力和精力; (7)管理的能力; (8)与客户有较多的较多的交流,与客户的关系不仅仅是交易上的关系; (9)具有清晰的商业使命和目的。 2.开发和实施有效的战略 开发和实施有效的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清晰地定义商业战略或目的。 (2)必须在因果基础上,推断出将来的情况,形成最富逻辑性的假设,从而 预测收入、损失和利润。 (3)在许多可选战略中,只有较少部分被采纳。一旦选定,要大胆和积极地 进行资源(人力、技术和资金)配置。通过集中更多的资源支持较少的项目,在 局部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提高成功率。 (4)要根据自身资源进行战略部署,量体裁衣,不能期望时间短而获取多, 必须防止过分的期望。15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5)只要假设成立,管理层必须坚持最初的战略选择。然而,也不能一成不 变,一旦条件变化,甚至就要改变最初的战略基本方向。 (6)为了盈利,要接受一定的风险水平。 1.2.3.3 银行卡风险管理的目的银行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盈利指标最大化。通过识别和有效地管理现有资 产组合中各个部分的风险级别,并有效获得目标市场,达到最终目的。 1.账户获取策略,从别的机构、预批准的恳请营销、交叉销售现存客户中获取 良好的客户组合。 2.控制损失,包括控制信用损失和欺诈损失。 3.有效评估现有客户账户关系,建立与客户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在可接受资 产质量水平范围内从业务上积极满足客户的需求。1.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当前,影响全球金融界最为深刻的风险管理原则,当属巴塞尔《新资本协议》(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以下简称新协议)。 国际清算银行旗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 2001 年 1 月 16 日公布新协 议第二次草案,针对原先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及计算,提供更为广泛及复杂的规定。 本次修正的原因一方面源于 1988 年第一次资本充足规定已不敷目前金融环境的要 求;另一方面就风险控管而言,则是近年来对可量化的信息要求十分迅速。第二, 就信用风险而言,旧规定考虑情况不足也是本次修正理由;第三就操作风险而言, 新协议则要求并入整体资本充足率计算,此外要求银行健全内部风险评量机制及 提高外部机构责任,提高风险控管机制,也被认为是本次修正的重要因素。 新协议自发布后到 2001 年 5 月 31 日前,公开接受各界意见及修正建议,到 2002 年年底正式定案,2005 年以后强制实施。新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三大支柱 新协议主要区分为三大部分,称为三大支柱(three pillars) ,分别为: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率 第二支柱:要求强化对风险控管监管复核的功能及责任 第三支柱:足够及适切的披露风险的相关信息 2.外部信用评级最低资本要求的规范 在外部信用评级的使用上,不再允许使用者仅是机械化地将评级信用信息纳 入风险权数计算,新协议认为了解并复核外部信用评级的方法和结果,为风险评 估者重要的责任, 相关规定在外部信用评级使用规范中 (External Credit Assessment Instruction,ECAI) ,要求对相关评级品质应有的专业的注意:16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1)品质复核相关规定包括六项:客观、独立性、适用性、披露、充分资源、 公信力 (2)评级对照检验 (3)多种评级结果的适用 3.内部评级制度规范(IRB) 新协议对于管理者在内部信用风险评级要求较以往多,包含三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即(1)风险成分(risk component) (2)风险权数(risk weight) ,即将风险 成分转化为风险权数以计算风险值; (3)最低要求(minimum require) ,确保风险 品质的制度要求。 4.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考虑 一般而言,消费信贷及小额借贷在金融机构中占整体贷放比重不低,并且因 为消费信贷与法人信贷存在性质上差异,所以本次修改特针对消费信贷信用风险 提出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上大致仍以风险成分、风险权数及最低要求规范为主要规范。由于 消费信贷对象众多且金额小,因此风险的区隔除了借款人本身属性外,交易性质 也是重要因素,故根据借款本身相同属性加以区分(segment) 5.操作风险 新协议中新增操作风险为最低资本要求计算项目之一。由于过去研究及建议 案认为作业风险的最低限额不小于风险资本的 20%,且在使用的衡量方法上应有 一定基础,因此其影响程度不可忽视。17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第2章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类型以往的银行卡风险管理论著以及本文作者所接触的银行系统内部培训资料, 一般认为银行卡风险主要表现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系统风险、 内部作案风险、管理和操作失误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 冒用风险和特约商户欺诈风险。 但以本文作者在湖南农行的工作实践以及研究,我认为这种风险分类方法并 不能很好地概括银行卡业务风险。本文作者认为根据银行卡业务的参与方将银行 卡风险分为内部风险、持卡人风险和第三方风险,较为客观和全面。在本文中, 笔者也将按照这种分类对银行卡业务风险进行研究。2.1银行卡业务内部风险目前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内部作案风险、管理和操作失误风险。 1.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卡网络系统不完善、运行不稳定或通讯不稳定所形成 的风险。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在银行卡业务的 多个方面,但由于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迅猛发展,与国外银行 卡业相比有很多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银行卡业务系统软件和银行卡的风险管理 软件都还有待开发和完善。比如,在银行卡欺诈交易监控方面,目前国内各商业 银行引进的基本上还是基于账户管理,缺乏基于交易的欺诈实时预警系统,而国 外的电脑银行卡业务系统除了能够实现信用评分、贷前审查、透支催收等功能外, 还能对欺诈进行实时侦测。 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也面临这些问题。后台交易系统还很落后,尚不能提供 24 小时无缝服务;前置交易系统稳定性差,与总行和银联交易经常出现断链情况, 银行卡业务交易成功率在农行系统排名靠后等。 2.内部作案风险 内部作案风险是指银行卡从业人员或者内外人员勾结,利用内部管理及监督 制约机制的漏洞作案而形成的风险。 3.管理和操作失误风险 管理和操作失误风险是指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观经营思想的偏差或决策失误, 以及部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操作不当或违规经营而造成的风险。18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2银行卡业务持卡人风险持卡人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冒用风险。 1.信用风险 信 用 风 险 是 指 合 法 的 持 卡 人 由 于 自 身 经济 状 况 变 化 或 其 他 原 因 滥 用 银 行 信用、拖欠发卡银行的资金,或进行恶意透支,逃避追索,使发卡银行的透支追索 工作陷于困境,甚至形成呆账、坏账。 2.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指不法之徒利用各种犯罪工具,通过非法手段制做伪卡或变造卡, 或通过伪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取得发卡银行信任并骗取卡后,用卡 进行诈骗造成的风险。 3.冒用风险 冒用风险是指不法之徒或犯罪集团利用拾得或盗窃的银行卡冒名使用形成的 风险。 但是最近几年来,湖南农行银行卡冒用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那就是 银行卡冒用风险的产生并非非法持卡人,而是合法持卡人自冒自卡,妄图侵吞银 行资金。 案例:某持卡人克隆一张自己的银行卡之后,故意在 ATM 取款交易时输错密 码将原卡吞掉,然后利用克隆卡在 ATM 上提取现金。然后拿 ATM 吞卡通知单去 找银行,声称自己的卡被吞后,钱仍然被取走,要银行赔偿其损失。 像此类合法持卡人克隆卡进行伪冒,防范难度更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3银行卡第三方风险银行卡第三方风险主要包括特约商户诈骗风险、交易渠道风险和外包风险。2.3.1的风险。特约商户诈骗风险特约商户诈骗风险是指商户与持卡人串通或以其他方式诈骗银行资金而形成 特约商户诈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套现。即持卡人在没有真实交易背 景的情况下,在商户刷卡(一般是有免息还款期的金穗贷记卡)交易,商户不是 将货物而是将现金本身返回持卡人,商户然后从银行收回其垫付款并按规定付给 较低比例的回扣,非法赚取持卡人提供的高比例手续费,持卡人免费获得了银行 资金的使用权,而银行则损失了高额金融利息收入。有的持卡人办有多张信用卡 循环套现达到长期无偿占用银行资金的目的。更有甚者,一些持卡人利用假的身 份证件办理银行信用卡,使银行被套现的资金很容易成为坏账,风险极大。19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2.3.2银行卡交易渠道风险湖南农行银行卡交易渠道风险主要包括 ATM 等自助设备风险、 POS 设备风险 以及电话银行风险等。 2.3.2.1 ATM 设备等自助设备风险ATM(自动柜员机)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银行电子化机具 的不断发展和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在银行计算机系统由单机系统向网络化发展的 过程中而推出的一种电子银行系统。 它是客户利用银行卡在 ATM 上完成存取款等 功能的自助式电子银行系统,是自助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 动 柜 员 机 ( ATM)是 ATM 系 统 的 关 键 设 备 , 它 是 在 自 动 取 款 机 ( Cash Dispenser,CD)和自动存款机(Automatic Dispenser,AD )的基础上开发出来 的一种方便银行卡(磁卡、IC 卡)持卡人进行自我服务的设备。一台 ATM 类似 于一个储蓄所或银行柜台,客户通过操作 ATM 可以实现自我服务,如自我办理存 款、取款、转账、查询、修改密码等业务。大大减轻了银行柜台服务的压力,缩 短了客户办理银行业务的等待时间。 因为 ATM 使用方便又能提供 24 小时服务,因此深受广大持卡人的欢迎,同 时一些不法之徒对 ATM 也格外“青睐”导致 ATM 机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在 湖南农行发现 ATM 机有以下一些风险形式。 1.假告示陷阱。 案例:不法分子一般以 ATM 机所属银行的名义,张贴告示。常见的是: “因 我行进行程序调试,取款方式有所改变。储户取款时,须先将款项转账到我行指 定的银行卡账号里(账号为:××××××) ,然后按照屏幕提示进行取款操作。 ” 如果按照这些假告示操作,就会中了不法之徒的圈套,将款项转到那些利用假身 份证件开设的账户中去,最后造成资金损失。 2.假吞卡陷阱。 案例:不法分子一般是在 ATM 机插卡口处安装一个外接吞卡装置吞吃银行 卡。吞卡后,他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套取银行卡密码:一是站在持卡人背后或 用望远镜窥视持卡人操作,获取密码;二是通过在 ATM 机上安装带有无线电发射 装置的摄像探头窃取密码;三是在 ATM 机旁张贴告示,告知银行卡被吞后,持卡 人应按告示上的电话与“银行值班员”联系,而持卡人一旦拨通电话,就会被诱 骗说出密码;四是将装有集成电路的假键盘粘盖住真键盘,待持卡人进行操作时, 相关信息便被记录下来。不法之徒在窃取了银行卡和密码之后将他人资金非法据 为己有。 3.假服务陷阱。 案例:不法分子采取手段让 ATM 机出现故障,然后假扮银行工作人员,谎称20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维修,帮助持卡人调试银行卡,最终还是不能取款,这时便要求持卡人到别处取 款。其实,经过一番“热心服务” ,不法分子已经窃取了卡号、密码等资料,然后 再用“克隆”的银行卡在 ATM 机冒取存款,或是通过电子银行将持卡人的存款转 走。 4.捡拾客户回单获取银行卡信息加装摄像装置窃取密码 案例:2003 年 9 月在我省的株洲就破获过系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主要手段 为在 ATM 旁边的出租屋内安装电视监控设备,对 ATM 进行 24 小时录像监控。通 过手形破译客户银行卡密码。另以每天 500 元的报酬先后雇人在自动柜员机附近 捡拾客户丢弃的银行回单。根据窃得的密码并通过客户回单得到客户资料“克隆” 出银行卡。最后窃取持卡人资金。 5.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加装读卡装置窃取客户银行卡卡内信息和密码 案例:不法分子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加装读卡装置,不明真相的客户刷卡后, 不法分子在几米之外的隐秘处通过无线接收器窃取客户银行卡卡内信息和密码, 随后将读卡装置拆掉,事后制作伪卡窃取资金。 6.在自动存款机上存假钞在 ATM 上提取真钞。 案例:湖南农行某网点发生一起案件,不法分子利用自动存款机验钞模块功 能缺陷, 将真钞防伪线夹入假钞, 通过自动存款机将真假钞混和存入, 再通过 ATM 提取真钞。 7.在 ATM 取款后以假钞进行诈骗。 案例:某男子在一 ATM 前取款后,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假钞与刚从 ATM 中取出的现金混和在一起,到银行柜台前要求兑换零钞。在银行员工没收其假钞 后,该男子就气势汹汹称是刚从 ATM 取出的,要求银行赔偿,并以向媒体投诉相 威胁。 2.3.2.2 POS 设备风险销售点终端(POS)是安装在营业网点、宾馆、饭店等商业网点,为持卡人 提供授权、消费、结算等服务的一种专用银行机具。销售点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与 发卡银行的计算机相连,可自动鉴别银行卡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具有 自动授权和自动转账功能,是实现无现金消费,将现金流转换为电子信息流的重 要电子化机具。 销售点终端的硬件系统由 POS 机、密码键盘、打印机、电源四部分组成,各 部分通过电缆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前刷卡消费渐成时尚,持卡人在商场、酒店的 POS 机刷卡消费中的风险也 日渐突出。POS 风险一般有以下两中类型: 一种是持卡人被收银员故意多计消费金额、自行仿冒持卡人签单的犯罪行为。21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另一种是一些犯罪集团收买个别收银员在 POS 设备上加装附加电子设备,窃 取持卡人磁道信息和密码信息,然后非法复制银行卡窃取客户资金。 2.3.2.3 电话银行风险电话银行是指银行运用计算机、通讯、语音处理技术和电话信号数字化技术 等,在原有业务处理系统上,借助于公共电话网络,使客户能通过电话办理银行 业务或接受金融服务,如查询账户信息、办理部分转账结算、证券买卖、缴纳公 共 事 业 费 等 。 提 供 这 些 服 务 的 系 统 统 称 为 电 话 银 行 系 统 ( Telephone Banking System,TBS) 。电话银行是银行为了克服 ATM 网络系统和 POS 系统不同程度地 受安装地点和通讯线路以及投资成本高等局限,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服务时间 和服务对象,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提供的一项电子银行业务。 由于将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以较好的方式与公共电话网络结合在一起,电话银 行使客户离开银行柜台也能办理业务,并且可以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只要 一部电话机或手机,客户便可在家中、在办公室,甚至在乘车路上利用遍布全世 界的公共电话网,拨通电话银行的服务号码,进入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对话” 形式,自行操作、自我服务、投资理财、办理各种银行业务。因此,电话银行具 有灵活方便、客户不必增加投资等优点,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 湖南农行在 2004 年在全省开通了 95599 电话银行服务,虽然时间不长,但深 受客户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风险问题。但主要集中在客户缺乏安 全保护意识上。2.3.3外包风险所谓外包(Out Resourcing) ,在讲究专业分工的 20 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 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 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 企业有效的运用外包策略,不仅可避免组织无限膨胀,更能达到精简、专注 专业的目标。例如,在企业行政业务中,盛行运用人力派遣外包策略,将炔康 季节性、突发性的人力需求,委托人力派遣公司聘雇约聘人员、临时人员、行政 助理、专技人才,再派到公司上班,藉此节省人力成本,以及庞大的劳健保费用。 银行卡业务外包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化分工:让专业的服务公司为银行发展 银行卡业务提供其所需要的但并非核心的业务支持。 银行卡业务外包的采用,让一些即非银行又非持卡人的第三方进入了银行卡 业务领域,从而也产生了业务风险。湖南农行目前暂时还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外 包,但是因为存在一种近期的可能性,因此笔者也在这里做一简单地探讨。22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3.3.1银行卡卡片个人化业务外包由于银行卡业务的高速发展,持卡人对银行服务要求不断提高,银行同业间 的竞争日益加剧,为集中资源做好对其客户的管理和服务,80 年代末美国兴起了 银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潮流;卡片个人化是外包业务之一。 根据银行自身资源、业务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管理水平不同,目前欧美银 行卡个人化业务外包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模式和策略;主要的外包模式有两种一种 是全包即从数据、卡片到发卡,全部实行外包;另一种是打卡外包即银行提供数 据,卡商提供卡片和个人化服务。在香港,由于香港的人力和租金昂贵,为降低 成本,提高竞争力,主要大行的银行卡个人化业务都进行服务外包。主要的外包 方式采用的是由银行提供数据,卡商负责卡片制造和个人化,双方共同进行业务 管理。 卡片个人化主要流程如下: 1.合约:根据行业管理规范和双方约定的条款,签订业务合约; 2.空白卡片:卡商按银行订单要求预制好; 3.数据: 银行在固定时间将数据传输通过约定途径给卡商; 卡商固定时间签收; 4.个人化作业:卡商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并进行运输或邮寄包装; 5.运输交付:按双方合同约定的安全运输渠道,将已包装好的个人化卡片交付 给客户或其指定地点; 6.后续管理:双方根据生产加工指令和签收结果进行业务复核和其他相关管 理。 已个人化的银行卡本身风险很高,而个人化业务涉及数据、空白卡、生产、 运输、银行内部管理等诸多过程和人员,因此存在很高的风险,要求外包供应商 累积长时间的业务和运作管理经验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2.3.3.2 银行卡发卡外包随着银行间信用卡发卡大战日益激烈,为了抢夺新兴的信用卡市场,有些银 行将信用卡发行外包,却监控不力,存在很多漏洞。外包发卡的模式运用不当, 是信用卡发行过度、客户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根据《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指 导意见》 ,银行对外部营销人员资质管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但很多银行的信用卡 推销并不符合该规定。在发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外包是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捷径, 国内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大量聘用外部营销人员拓展客户资源。一些外 部营销人员以提成为目标,对客户资料审查不严;经常不充分披露产品信息,使 客户在不了解业务的情况下,就匆忙办理信用卡业务,使银行面临较高的风险的 同时面对不少投诉。 有些“外包商”在网络上发布信用卡套现广告,声称可以提供“代办发卡”23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一条龙服务” 。事实上,他们只是几个人花几万元注册的一个空壳公司,打着 能提供小额贷款申请、快速融资等诱饵来诱骗申请人,通过提供全套的手续去骗 取银行的信用卡,再通过 POS 机或转账为申请人大量提现。而“外包商”在这其 中一般都要向申请人索要 10%-50%的手续费。 目前在长沙就出现了此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在部分城市试点了此项外 包业务后,鉴于上述情况也在全国紧急叫停了发卡外包业务。2.4外卡收单业务的风险对作为银行卡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卡收单业务来说,随着近些年我国对外开发的力度的加大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风险也开始显现。 外卡收单业务涉及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和收单行四方,包括从持卡人 刷卡消费到发卡行为持卡人垫款,以及向收单行划款等 8 个环节,每一方和每一 环节都蕴含着业务本身固有的风险。 1.持卡人 (1)持卡人将卡片交给他人使用,再以非本人刷卡为由拒付。 (2) 持卡人所持银行卡非本人所有。 可能是向真实持卡人租用的卡或丢失卡、 被盗卡,以及截取到的邮寄卡,也可能是变造卡、过期卡和克隆卡。 (3)持卡人套取现金(商户配合) 。 (4)持卡人要求将交易金额分成数笔并分别授权(商户配合) 。 (5)签购单有瑕疵,如未签名、自编授权号码、未压卡等。 2.特约商户 (1)商户未按时交货:修改的衣服,定做的物品。 (2)预收定金的交易,如分量较重、无法带走的货物。 (3)预缴费用的交易, 如会员制商户、分期服务性质的商户、出售折价券(如 艺术品商店) 。 (4)商户员工与持卡人串通,如持问题卡刷卡、退货等。 (5)商户与持卡人串通,交易后毁灭单据,尤其是商户与持卡人串通用问题 卡刷卡。 (6)商户将有问题的签购单交给收单行清算。 (7)商户提示的签购单为无实际交易的签购单(假造) 。 (8)人工键入签购单信息。 (9)套取银行资金后故意倒闭。 (10)商户发生意外事故,付出款项无法收回。 (11)遭到发卡行拒付,向商户索款困难。 (12)商户不存在无法调单。24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13)商户提示请款超过规定期限。 3.收单行 (1)未察觉商户账单有瑕疵即付款。 (2)对商户溢付款项难以收回的。 (3)对商户审核、监管不严,致使商户欺诈得手。 (4)内部员工勾结不法商户,使之成为特约商户。 4.发卡行 (1)发卡问题,如韩国真卡滥发导致持卡人将真卡租借给犯罪集团,或发卡 行把关不严,致使犯罪集团利用他人证件申办信用卡。 (2)发卡行滥用拒付权利。如持卡人对交易已经付款或承诺付款,但发卡行 以恶意获取利益为目的,仍以交易单据或交易过程有瑕疵为由向收单行提起拒付。 根据国际信用卡组织的相关规定,根据欺诈交易的不同情况和真实持卡人的 不同反应,发生欺诈交易的损失可以由发卡行、持卡人、收单行和商户中的一方 来承担。虽然对于收单行来说,欺诈交易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收单行必须承担欺诈 交易损失,但是欺诈交易往往包含许多对收单行不利的“陷阱” 。如果收单行不能 妥善加以应对,发卡行极有可能根据国际信用卡组织的规定,合法地将损失转嫁 给收单行。此外,如果收单行不能使欺诈交易比例(即一定时期内的欺诈交易金 额占所有交易金额的比率)在本地区平均值的一定倍数以内,那么还可能面临国 际信用卡组织的高额罚款以及由此造成的声誉受损。25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第3章影响湖南农行银行卡风险因素分析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受经营主客体的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 些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作为整个银行卡业务体系的一 部分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状况也受到一些外界因 素的制约,诸如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暴发的社会环境、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以及中国的法制建设情况等。3.1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旧巴塞尔协议主要针对的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此假定下,其它风险已隐含在内) ,旨在通过实施资本充足率标准来强化国际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消除因 各国资本要求不同而产生的不公平竞争。近几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本市 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仅仅依靠简单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不足以保障银行系统的 稳定。新巴塞尔协议全面考虑了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时的四种风险:市场风险、流 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来决定资产充足率标 准。表 3.1 是在新的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银行卡业务风险类型及内容。 银行卡风险存在于银行卡业务的各个步骤中,包括:产品设计、客户关系、 新业务、交易流程、报表生成和寄送过程、持卡人服务、差错争议、催收过程等。 既然风险难以避免,发卡机构必须积极应对,具体策略包括:建立重大风险的预 警提示,决定风险重大性的内部或外部标准,测算重大风险的经济影响。 新协议对风险加权资产的修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幅度修改了对老 协议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二是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筹,即操 作风险将作为银行资本比率分母的一部分。 新巴塞尔协议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风险管 理要求,同时也势必对湖南农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3.2信用风险爆发的影响所谓信用风险爆发也就是指银行卡信用业务出现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一般是指一个事件在由众多交易主体、交易工具构成的交易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 [26]。 考察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实践,可以发现,我国在近期内缺乏信用卡业务形成 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条件:26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表 3.1 风险类型 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银行卡风险类型、内容及新旧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比较 新旧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比较 相同 新增信用风险内 容 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市场准入 度(如应收帐款的证券化程度) 隔夜货币市场需求(如特殊个人或 群体的消费模式改变引起的流动性 风险) 信用评级过程、催收策略中的违约 风险操作风险交易处理风险(由于银行卡交易处 理自动化程度极高,因此这方面风 险很小) 内部人员欺诈风险 、范围扩大, 违约损失不仅包括坏 如 帐核销额, 包括因为违约而造成 还 的手续费收入减少及催收和坏帐 核销过程中的管理费用。 旧框架下几乎不考虑, 框架下列 新 入, 卡机构通过制定风险防范策 发 略、 行交易数据跟踪等可有效降 进 低此类风险第一,信用卡业务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卡机构的经营 风险可控 信用卡业务的本质是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在我国,个人信贷目前在商业银 行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并且住房贷款等抵押类贷款占绝对主导地位,以信 用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尚处于典型的初级发展阶段。 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 2004 年的统计数据,前三个季度信用卡交易金额占 个人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的比例不足 3%;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透支余额占个人 消费贷款余额的比例约为 1.45%。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2002 年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分别为 24.6%、 31%、 17%、 18%、 16%; 2002 年年末信用卡透支余额占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比例, 分别为 8.1%、 6.7%、 5.6%、5.2%、7.8%。显然,伴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健成长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深化,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必然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尽管在信用评估手段、坏账核销政策等诸多环节,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实践运 作与国外先进模式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整体来说,发卡机构的经营风险完全 可控:首先,由于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刚刚兴起,潜在优质持卡人数量庞大,各发 卡机构能够在有效开拓市场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因此普遍采取了较为严格 的信用审核制度;其次,我国发卡机构都对信用卡单日取现的最高次数、最高额 度,以及单张信用卡累计取现的最高额度制定了明确标准,这些措施保证了信用 卡主要用于消费支付。通过对每笔交易的实时授权,特别是增加信用卡消费支付 可选密码功能,发卡机构能够有效规避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最后,随着持卡人用卡信息、还款信息的积累,发卡机构对持卡人个人信用的分 析判断水平将不断提高,从而能够通过动态调整持卡人信用额度,进行积极的风 险管理。此外,我国信用卡都具备循环信贷功能,持卡人可以更加灵活地规划资27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金运用,发卡机构的经营风险也相应降低。 第二,信用卡不具备高额取现、结余转户等功能,经营风险难以在发卡机构 间大规模传递 观察香港、韩国等信用卡业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发现一个 共同的现象,那就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发卡机构在年费、商户佣金 等方面的收益不断下降,为提高贷款利息方面的收益,同时争夺持卡人的存量市 场,发卡机构都积极拓展信用卡的直接贷款功能。其中,香港的发卡机构普遍提 供结余转户服务(最低限额一般为 3000 港币) ,而韩国的发卡机构则广泛推行高 比例的预借现金业务(平均为 60%-65%) 。 所谓结余转户,就是持卡人申请信用卡后,发卡机构向其提供优惠利率的信 用贷款,用以清偿持卡人现有信用卡的透支金额及其他费用。高比例的预借现金 也使得持卡人能够通过申领新的信用卡,偿还现有信用卡的到期债务。在社会征 信体系不尽完善的环境中,这些业务的推行,使得持卡人的信用风险不断膨胀和 聚集,一旦宏观经济发生变化(2002 年,香港失业率超过 8%,1998 年修订的新 个人破产条例降低了个人破产成本) ,或者信用卡债务普遍超过持卡人的偿还能力 (2002 年,韩国信用卡应收账款占 GDP 的比例达到 19.7%,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 30%) ,信用卡业务就将爆发系统性风险。香港政府 2002 年修订《个人信贷资料 实务守则》 、促进正面信贷资料库建立,以及韩国政府强制发卡机构降低预借现金 比例、加快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等措施,都表明过度发展信用卡的直接贷款功能 容易诱发信用卡业务的系统性风险。 在 我 国 , 信 用 卡 产 品 均 不 具 备 结 余 转 户功 能 , 预 借 现 金 比 例 也 普 遍 限 定 在 30%,持卡人很难通过申领新信用卡套取资金偿还现有信用卡的到期债务。另外, 在中国银联的积极推动下,发卡机构间已经建立了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这些情况, 都使得持卡人的信用风险能够迅速暴露,不会在发卡机构间大规模传递,因此, 信用卡业务难以形成系统性风险。 第三,发卡机构未采取专业化、高负债经营模式,经营风险难以在金融体系 间大范围传递 与香港信用卡产业 2002 年左右高坏账率造成的暂时性经营困难相比,韩国信 用卡产业之所以能够爆发 “信用卡危机”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采取了专业化、 , 高负债的发卡机构经营模式,而监管机构却未能及时建立科学、有效的发卡机构 监管体系,特别是风险监管体系。 在韩国,非银行机构设立的专业化信用卡公司是发卡机构的主体,2002 年, 三星信用卡和 LG 信用卡在发卡市场上的份额分别为 25%、19.8%,远远高于银行 设立的附属信用卡公司。在信用卡业务“高收益”的诱惑下,这些专业化信用卡 普遍采取较为激进的营销策略,忽视对经营风险的科学控制,另外,为支持业务28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扩张,他们纷纷采取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向银行、机构投资者、个人大量发行公 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商业本票,例如三星信用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连续数年 超过 90%。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发达、政策监管措施不配套的情况下,信 用卡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容易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风险。 在现阶段,我国信用卡业务只能由商业银行开展,相对于其他机构,商业银 行普遍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目前,主要商业银行正在依照新巴塞尔 资本协议的要求,积极推行基于内部评级法的风险管理模式。信用卡业务以“大 数法则”作为经营基础的,具备高度的风险分散优势,因此能够率先应用国际成 熟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手段。此外,信用卡业务由商业银行开展,也有利于商业银 行吸收信用卡业务的经营风险,阻止其在金融体系内的大范围传递。 第四,中国持卡人群体目前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以及中国积极的稳定 增长都使得中国银行卡业务的信用风险有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般而言,银行卡产业的信用风险较之银行其它的核心资产运用方式风险为 低,例如,据尼尔森报告的统计数据,2003 年美国银行卡风险损失共 6.9 亿美元, 占全部透支余额的 7.2%;其中 92%来自持卡人的信用风险,欺诈损失只占 9%左 右。但是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韩国在上个世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数年内, 银行卡产业取得了惊人发展,但由于过度营销、风险管理失控等各方面因素,之 后很快陷入困境。笔者认为,中国不会发生类似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或者类似香港 前两年的高撇账率。理由之一,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韩国信用卡危机发生的时期正好是其经济萧条,失业率急剧上升,持卡人收入普 遍下降,从而造成债务危机。同样,香港前两年的信用卡业务高撇账率也与其宏 观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有一定的关系。而中国经济在近几年处于上升期, 因大量失业而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理由之二在于,中国目前的发卡深度 远远不及韩国。到目前为止,具有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不过 1000 万张,占全部 卡量的 1.5%。平均每 130 人持有一张信用卡,而韩国 2003 年信用卡总发行量为 9400 万张,相对于 4800 万人口而言,人均持卡量达到 1.96 张。仅仅从发卡深度 来看,中国目前的信用卡产品还只是银行高端客户的信贷产品,这部分持卡人群 体目前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都有相当的保障,因而其资产质量有一定的保 证。 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虽然还有一些不利于银行卡业 务风险控制的因素存在,但大规模信用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很低,从而也不会对湖 南农行的信用业务产生波及。3.3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在绪论里我们知道银行卡起源于信用卡,信用卡讲究的是一个“信用” 。信用29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必然走向信用经济。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尚处于发育阶段,社会各个领域诚信缺损现象十分普遍,并且日趋严重。这就迫 切要求我们必须以诚信为原则,抓紧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尽快形成信用体系, 努力营造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 的信用环境。 为了推动这种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建立,2005 年 7 月 3 日,央行力推的全 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 8 个省份 联网。这意味着今后在这 8 个省份的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的失信者名单,不 仅会出现在本省份的银行系统内,还将为其他 7 个省份的金融机构资源共享。 央行此次筹建的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全部是个人信息,这等于是扩大了不良 信用的监控范围。在此前提下,一些冒领银行卡行为将受到限制。不过,为尊重 客户隐私权,个人征信系统中出现的“污点信息” ,只向银行系统提供,而不会向 社会公开。 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共有 3 类信息,一是身份识 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 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 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根据央行事先计划,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完 善,还将采集个人的结算账户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 公共信息,以全面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 个人征信系统联网运行,每个与银行发生关系的人事实上就有了自己的个人 信用报告。这份报告能将大家的信用记录反映得清清楚楚,主要有:个人基本信 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出生日期、地址、工作单位等;当前借款 信息,包括当前共有几笔借款;持有几张信用卡、借款金额和信用卡账户额度是 多少、余额多少、还款额等;借款历史信息,主要是过去借款和还款情况,过去 是否按时还款、是否拖欠、是否有信用卡被止付的情况等;破产记录、与个人经 济生活相关的法院判决等特殊信息也将进入报告;此外,报告还显示哪些机构因 何种原因进行过查询的记录。而且个人信用报告中的大部分负面记录将保存 7 年, 破产记录保存 10 年,查询记录保存 2 年。 将来,该数据库还将采集公安部、社会保障部门和公积金管理部门的部分个 人基本信息,个人缴纳电话、水、电、燃气等公共事业费用以及法院民事判决和 个人欠税等公共信息,将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将逐渐成为第二 张身份证。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虽然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艰难起步,个人 信用体系的建设必将推动当前社会信用环境的好转,如果不开展个人信用体系的 建设,湖南农行个人信用业务的拓展,好比一艘没有指南针的航船航行在波涛汹30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涌的大海上,面临极大的风险,但是有了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这艘安装了指南 针的航船必将提高其抵御大风大浪的能力。3.4不良客户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信用卡产品,但由于申请人个人信用记录在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处于隔断状态,某些已经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 户可以在不同的银行申请到信用卡。这种不良信息的缺失成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 一大瓶颈,给信用卡市场上的各家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因此建立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迫在眉睫。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应当 是包括不良持卡人、不良特约商户等银行卡重要负面信息在内的全国性、跨银行 的不良信息共享平台,它能够实现各成员银行之间不良信息的内部沟通和交流, 从而降低银行卡业务风险,为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卡不良客户信息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的区别在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外延 更宽泛,在体系建设上的难度要比个人征信系统小。 2005 年中国银联本着降低各成员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成员银行 银行卡业务风险控制及管理水平,实现各成员银行之间银行卡不良信息的共享与 交流牵头建立了中国银联不良信息共享系统。湖南农行作为会员行之一,也加入 了该系统。 该系统中不良信息的主体包括不良持卡人、不良持卡企业、不良商户三类; 每类不良信息的基本结构包括不良基本信息和不良记录。 同时该系统统一了各成员行之间不良信息共享的标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信息,可作为不良持卡人、不良持卡企业信息予以共享: 1.卡户透支时间 180 天以上,并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准贷记卡; 2.卡户未归还最低还款额的期(次)数连续超过 3 期(次)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省野生动物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