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字辈查询江苏询

古祝刘氏族谱
始祖姓刘氏讳德新
原籍莱州府平度柳杭头居焉当前
明永乐二年(1404)
奉诏徙居济南府齐河县
城北三十五里柳杭店北
即今老刘家庄
一世二世聚庐于斯,建茔于斯
衍及三世昆季八人
各迁异处随地建茔
此刘氏分支之始也
(管理员邮箱 )您的当前位置:
刘氏家谱字辈查询 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中
刘家祠堂正门刘氏家谱字辈查询。宅院宗祠系列报道⑥3月7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20组的刘家祠堂(刘氏宗元祠)热闹非凡,来自成都、双流、郫都、金堂、青白江、新都、宜宾、绵阳以及龙泉驿洪安镇、柏合镇、洛带镇宝胜村等地的近300名刘氏族人聚集一堂,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扫墓会。300多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已繁衍近万人。52岁的刘德忠,是今年刘家祠堂清明会的主持人。刘德忠介绍说,1938年,刘氏族人确定了每年春分日为家族扫墓祭祀拜祖联谊日,风雨无阻,并启用清朝时扫墓祭祀拜祖的传统风俗文化礼仪。1950年代后中止。1981年,恢复扫墓祭祀拜祖活动,时间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十,至今已持续36年。目前破败不堪的刘家祠堂让刘德忠很着急。刘氏经典家风家训他至今还记得,在他小时候,刘家祠堂还是一个前有水塘、花园,有200多个房间的大院子,如今只剩下祠堂上、中、下厅堂及左边部分房屋相对较好。“每一座祠堂,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刘德忠说,从去年开始,刘家祠堂启动了部分维修工程。这支刘氏家族沿用至今的字辈有20字,刘德忠解读说,字辈中包含了“崇文重教、重德树志”的家训、家风和家规。刘家祠堂中的匾额。三百多年前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刘氏先祖入川这支刘氏家族的老族谱表明,他们的先祖与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三河村萧家碾刘氏,都属于广东刘开七的后裔。据相关刘氏族谱记载,刘开七的先祖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封第八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广东兴宁县《刘氏族谱》中说,刘备是刘胜的后裔。唐僖宗乾符年间家风家训手抄报,刘备的二儿子刘永的后裔刘天锡,带着父亲刘祥避乱到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今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到南宋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因出任广东潮州府都统制(潮州总镇),把家人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到潮州,后落业在梅州程乡县(今广东梅县)。刘开七被后世尊奉为由闽入粤始祖。刘开七只有一个儿子刘广传,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刘广传有马氏、杨氏两个夫人,马氏生了9个儿子、杨氏生了5个儿子,14个儿子繁衍出14房人,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分派在各府州县,成为各支刘姓始祖。这支刘氏,成为如今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庞大的宗族。时间进入清朝康熙帝当政时期。康熙33年(1694),康熙帝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后,正式颁布“招民填川”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15年后的康熙48年(1709),住在梅州的刘开七后裔刘运先、刘运开、刘运昌三兄弟响应朝廷号召,举家入川。刘运先落业在简州义七甲火烧桥附近(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刘运开落业在金堂县,刘运昌待了一年后,返回广东老家。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刘运先的后裔都联系不上刘运开、刘运昌的后裔。刘运先的家境应该是比较殷实的,入川的当年,他就修建了刘氏宗祠。刘氏宗祠的建立,表明了刘运先立志扎根四川、开创新家园的决心,同时也是开宗立派的一大标志。刘家祠堂的天井。刘氏家谱字辈查询“川二代”刘宗元修建宗祠刘运先入川后6年的康熙54年(1715),儿子刘忠元出生了。刘忠元,又名刘宗元(其后裔习称为宗元公。以下以刘宗元行文),属于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谓是“川二代”。刘宗元是刘运先唯一的儿子,天资聪颖,加上家境不错,在“耕读传家”的古训下,自幼受到诗书的熏陶。刘氏老族谱记载,刘宗元读书勤奋,以刘澜的名字参加乡试。发榜那天,刘澜的名字出现在榜上——他考中了举人。有了举人身份,意味着可以做官了。乾隆25年(1760),刘宗元被派到内江府(今内江市)做官。刘氏族谱中说“官授内江府文林郎”,这种说法是比较模糊的刘氏经典家风家训。文林郎不是掌握实权的官职,而是散官。散官是用来核定行政级别的,类似现在的处级、厅级。清朝时的文林郎,是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称。明清时的知县均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所以,刘宗元在内江府做的什么官,已经无从考证,但他做官的级别相当于正处级。乾隆46年(1781),刘宗元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刘宗元在到内江府做官5年后的乾隆30年(1765),对父亲修建的刘氏宗祠进行了重建。这次重建,规模宏大,手笔不凡,共有上、中、下3个厅堂,大小天井40多个,大小房屋200多间。刘德忠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刘氏宗祠的全貌,并根据记忆,绘出了刘氏宗祠的简要格局图。从刘德忠绘出的格局图和讲述中,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近50年前刘氏宗祠的全貌:祠堂前面是两个防火水池、十亩荷塘和花园,后面是山丘,旁边有果林,祠堂四周树木繁茂。荷塘的水是活水刘氏家谱字辈查询,水从右边流进塘里,又从左边流出。小溪环绕祠堂,也是活水,有鱼儿遨游。刘宗元的子孙繁多,许多人外迁各地,部分人历代住在祠堂里,曾多次维护修缮,使得祠堂能够保存到现在。不过,如今祠堂已基本上没人居住了。因年久失修,导致房前屋后排水沟堵塞,下雨天时雨水漫延,许多房屋相继倒塌。如今,只有祠堂上、中、下厅堂及左边部分房屋相对较好。刘德忠凭借儿时记忆,手绘的祠堂平面图。刘氏经典家风家训成当地望族留下诸多地名刘宗元与夫人罗氏生有刘文铨、刘文钦、刘文锦、刘文铎4个儿子,4个儿子一共又有14个儿子,分别繁衍成14房人。因为刘宗元在外做官的缘故,凭借他的声名,刘家人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财富迅速增加。当时刘家的土地东到石庙子、南到火烧桥、西到谢家桥、北到三教仕,总面积上千亩。刘氏族谱记载,刘宗元在重建祠堂时,还修了另一个建筑格局相同的庭院,送给刘家的长年帮办(俗称长工)林某。正是林某,让退休回家才3年的刘宗元意外受伤去世。林某曾经受刘宗元委托,返回广东老家把曾祖父刘铭鼎、祖父刘益的骨骸背到四川,刘宗元对他非常感激,所以非常大方地送给他一座庭院。没想到,林某染上了好逸恶劳的习气,手头拮据时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瞒着刘宗元将庭院卖给了当地的黄氏家族(如今的黄家老房子,位于化工新村21组)。林某败家后,没有地方居住,把当地一座石木结构的拱桥桥洞作为栖身地。乾隆49年(1784)五月的一天早晨,林某在桥洞里生火做饭,不小心把桥引燃。林某吓得赶紧从桥洞里跑出来。正巧刘宗元当天要到洛带镇去,赶着马车从桥上路过。林某突然跑出来,惊吓了拉车的马,刘宗元从马车上摔了下来。已经69岁的刘宗元受伤不轻,一个多月后的六月二十五日去世。临终前,刘宗元告诫子孙,家风家训手抄报要以林某的经历为反面教材,一定要谨慎维持家业。由于那桥被火烧过,大家称之为火烧桥。直到现在,火烧桥这个地名仍在当地存在。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刘氏家族在刘宗元的孙子刘金章时,发展到了极盛。当时刘家有一个80多亩的大堰塘,每年春节前放水捕鱼,刘家都要在周边10里外及石板滩等地张贴“刘家大堰捕鱼告示”,邀请大家去免费捕捞。刘金章乐善好施,经常捐资修桥补路。当地地名一度被称为刘金章坝子,后来改称刘家大堰。如今,在卫星地图上,还有火烧桥、黄家老房子、刘家大堰等与刘氏家族有关的地名。《刘氏族谱》中对先祖及前夕情况的相关记载。二十字字辈包含家训家风这支刘氏族人的字辈为:“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刘德忠解读说,先祖刘运先、刘宗元拟定的这20字字辈中,包含了“崇文重教、重德树志”的家训、家风和家规。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做到讲文明、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道、有德、有志向刘氏家谱字辈查询。做好“文章”,学好先辈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世”于后代,以孝为先,廉洁自律,坚持平等和谐,事业、家业才能发展传承并走向辉煌。其次,做人必须先有“道德”行为规范。坚持以道德树立好人格,规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德树人、以德树志,厚德载物才能“起家”。道德是人生起家的根本,是先辈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应当珍惜。第三,做人要有成就,必须先有志向,讲究舍得与奉献精神。有了志向,才适宜社会发展,才有人生光明的道路,才会有每个阶段的人生事业发展规划,才会调整不足、学会取长补短,更好地补充各方面知识修正自己,才能振兴事业、家业刘氏经典家风家训。第四,先祖殷切希望,家族后世子孙只要认真学习领悟,并尊崇先祖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和家规,才能百事发达、兴旺幸福。文章源自:华西都市报刘家热点,点击阅读1、太牛了,刘家宣传片,7000万刘氏家人一定要看2、刘氏家谱大全!刘家人速看!(简介+来源+图腾+族歌+宣传片)3、点击超过10万的刘氏之歌(附视频)4、最霸气《天下一刘》歌曲,震撼天下刘家人5、喊你一声刘氏宗亲啊,感动了所有刘家人6、【2017】刘氏总祠祭拜先祖开七公、广传公,场面震撼!十分感人刘氏家谱字辈查询刘 氏 宗 亲 总 会家谱 | 祖训 | 名望文化 | 精神 | 古迹刘家人自己的公众号
&&施甸在线资讯&&版权所有《湖南家谱知见录》之刘氏(一)-天下湖南网
《湖南家谱知见录》之刘氏(一)
& [湖南]刘姓氏族源流
湖南省文献委员会辑,1949年稿本。
载长沙东茅巷刘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睿,明代人。
长沙花山刘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维纲,明洪武间宦居长沙新康乡花山,再迁团头湖;
长沙乔江刘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世麟、世骅、世麒,明洪武初徙湘,麟、骅居乔江南岸长沙青苏埂,麒初居湘潭九总街,传至四世开基于乔江北岸湘阴沙田坪;
浏阳平山刘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发隆,清康熙四十年(1701)卜居浏阳南乡金刚头平山;
浏阳金刚头刘姓氏族源流,其始祖选文,元至正间卜居长沙南门外雨坛坪,其子新辑,讳岳,字霍山,迁居浏阳南乡金刚头;
  宁乡木墀花刘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始迁祖新楫,字霍山,明代人;
醴陵白兔潭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永昇公,清康熙间迁居醴陵县东乡白兔潭;
  攸县鸾山刘姓氏源流,始迁祖俊可,元至正间由严塘迁居湖南攸县鸾山乡大硚;
  湘潭水口刘姓氏族源流,迁湘始祖鹤云,元顺帝间徙居宁乡县,越三世至华四徙居湘潭下索铺水口;
湘潭石潭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德文,明时卜居湘潭县石潭乡大哲坝; 
湘潭白云峰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德先,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湘潭县易俗河乡;
  湘乡店边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任辅,明正德三年(1508)徙居湘乡县清溪乡大嵩山下店边;
  湘乡小冲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钦和,明成化十九年(1483)迁湘乡县乐善乡小冲;
  湘乡杨家滩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永庭、永舜徙居湘乡四十二都纯化乡大田坊即杨家滩对岸;
  衡山铁头岭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敦叙,明成化十年(1474)迁居衡山县月山乡梅桥;
  邵阳雷湾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振仕,元延祐六年(1319)迁居邵阳县中一乡雷湾;
  邵阳杉木源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希浩,明末清初迁居邵阳县中一乡杉木源;
  邵阳横江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兴国,明崇祯间迁居邵阳中一乡横江;
  邵阳何公塅、谭家町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肇进、肇光,元至正间迁邵阳县仁凤乡何公殿和中一乡谭家町;
  邵阳棠溪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盛典,其子得富、得秀,明洪武二年(1369)迁邵北花桥,后得富移居棠溪;
  邵阳锡岭冲刘姓源流,始迁祖海,明洪武二年(1369)迁邵阳县南乡锡岭冲;
  邵阳汤仁硚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仲行、恢福、遐、迪、选、齐、剑皆明代人;
  邵阳洪田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顺,元时翊圣子天祥长子,卜居邵阳三溪六都洪田;
  邵阳双江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惟胜,明洪武初迁邵阳县中一乡双江;
  邵阳只江硚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广太,元至正时迁邵阳县太一乡双江硚;
  武冈高沙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洪三,元延祐间居武冈县蓼溪乡水南团岩门前;
  武冈毓兰山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荣伯,明洪武八年(1375)迁居武冈县牛栏山(现名毓兰山);
  隆回滩头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吉祥,北宋元丰八年(1085)徙居邵西檞木山(今属隆回县);
  岳阳窑岭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嵩岗,迁巴陵窑岭;
  华容高真庙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实,宋代人;
  湘阴文家铺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朝胜,宋景炎间迁湘阴县黄谷市(今属汨罗);
  湘阴河南街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萧,明成化二年(1466)自江西清江迁居湖南湘阴县河南街;
  湘阴檀木港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贵显,明成化三年(1467)迁湘阴县檀木港;
  平江刘姓氏族源流,始祖宗臣,元朝人;
  张家界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中,明洪武二年(1369)屯居永定卫刘家巷;
  汉寿白莲冲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江,明永乐二年(1404)徙居龙阳县军山铺白莲冲;
  益阳刘家村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嗣洛,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落业益阳铁炉巷,其长子应宗居桃江刘家冲;
  益阳石井刘姓氏族源流,迁湘始祖处志明永乐二年(1404)流寓岳阳,其子在明、景明,迁益阳兰溪千家洲,在明生清雅、清彻,再迁九里杨家坳,清雅裔居石井,清彻裔居梅溪、高峰; 
  益阳宝积刘姓氏放源流,始迁祖之廉,明洪武间迁益阳县宝积乡河皮垸金鸡岭;
  益阳刘家铺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宝善,明洪武间徙居益阳山青铺刘家山;
  安化浮青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海,先豪子玉琦长子,明代人;
  安化蓝田刘姓氏源流,&始迁祖添寿,明万历间迁安化县蓝田市;
  沅江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渊一,明时迁居沅江七都马家塘;
  郴州黄茅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志禹,明嘉靖间迁居郴县秀才乡黄茅;
  桂阳福洞坊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才广,南宋时迁桂阳县贵临乡福洞坊;
  桂阳桥溪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钜清,宋时迁桂阳县桥溪;
  宜章车田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祠荣,明永乐间徙居宜章县笆篱乡车田村;
  宜章龙村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振远,明嘉靖间卜居宜章县龙村刘家;
  宜章水尾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天龙,元正统元年(1333)徙居宜章县黄沙乡第一保水尾刘家;
  嘉禾栗窝里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宣义,宋时迁居嘉禾县厚宝乡栗窝里;
  临武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淑远,元时偕淑道、淑通、淑达、淑连、淑近徙临武;
  汝城良田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景益,明洪武初卜居汝城县文明乡良田村;
  安仁渡口湾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振昂,明时迁居安仁县军山乡渡口湾;
  资兴刘姓氏族源流,始祖跃龙,宋大德二年(1298)知永州府知府,其第三子智迁居资兴;
  宁远马鞍岗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拱北,南宋德祐元年(1275)宦居宁远马鞍岗;
  辰溪野泉井刘姓氏族源流,始迁祖辛四,文质子,元末明初卜居辰溪县城外野泉井。
 &[湖南][湖北]湘鄂西刘氏联宗四续族谱二卷
&刘运树总编,刘际富主编,2006年彭城堂印本。
  是为湖南、湖北两省数支合修谱。
 &[湖南][江西]笪桥刘氏总谱□□卷
&刘桂芳等主修,刘谦等纂修,1947年安成堂铅印本。
   始祖遐,东晋时宦居安成(今江西安福)城北笪桥。后裔流衍南北诸省。是谱置局长沙,为其居湖南、江西两省子孙合修。
&湖南图(缺卷7~17)。上图(存祠堂表、人物表、列传、艺文六册,世系卷3、5~8、12、13)。
 &[湖南][广东][江西]刘氏族谱十六卷
&粤赣湘始兴刘氏联修族谱理事会纂修,1998年铅印本。
  始迁祖陶立、陶基、景、时俊,皆明代人。是谱载广东始兴、南雄、仁化、曲江,江西大余、崇义、全南、龙南,湖南汝城刘氏。
&始兴图。始兴档。
 &[湖南][广东][江西]刘氏族谱粤赣湘始兴刘氏像谱不分卷
&刘桥玲主编,2001年铅印本。
  是谱载广东始兴、南雄、翁源、仁化、曲江,江西大余、会昌、全南、龙南、南康,湖南汝城刘氏世系。
&始兴图。始兴档。
 &[湖南]刘氏族谱□□卷  清光绪间彭城堂木活字本。  存十里巷昌绣公、瓦泥塘昌德公、高坪台昌信公、高坪台昌逢昌锦等派纪。
  上图(存卷10)。
 &[湖南]刘氏五修族谱□□卷  民国间彭城堂木活字本。  存东金辉下棠房、东辉彬房佩支、西洁梅房远支、江朴友福下开派等世系。
  上图(存卷2、4、6、7、9~12、15)。
 &[湖南]刘氏六修族谱□□卷  民国间彭城堂木活字本。  存芳公下骥鸣、和鸣、玉鸣三支世系。
  上图(存卷3、10、13)。
 &[湖南]刘氏族谱□□卷&&
  清道光间彭城堂木活字本。
  存鼎山文瑚何公等支行传,墨山运通公支行传,墨山乾朝公支行传。
上图(存卷3、9、10)。
 &[湖南]刘氏七修族谱□□卷 
  清光绪间禄阁堂木活字本。
  存恩房贻八派系。
  上图(存卷23)。&
 &[湖南]刘氏族谱□□卷  民国间彭城堂木活字本。  存怀膏公支下盛珍,怀膏公支下盛甲,怀瑜公支下盛爵、盛明,怀铭公支下盛涯、盛为、盛徽诸公派纪。
上图(存卷3、4、6、7)。
 &[湖南]刘氏续谱□□卷  清道光间木活字本。  存釜房汉公支亿、奇、濂公世表,澄房起蛟、起凤公世表,及铎房蛟公支岳公世表。  上图(存卷24~29)。
 &[湖南]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谱存长、二房峻字派行传。  上图(存1册)。
 &[湖南]刘氏四修支谱□□卷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存若房分支祖尚古、中泉世系。  上图(存卷5)。
 &[湖南]刘氏五修族谱□□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存郴公支廷章派下启甲世系表及启甲支远端派下大器、大义所传明派世系表。  上图(存卷110~112、114~117)。
 &[湖南]刘氏族谱□□卷  民国间敦睦堂铅印本。  存润公永清派世系,焕公永旻派世系。
  上图(存卷6、11)。
 &[湖南]刘氏四修族谱□□卷  民国间谨厚堂铅印本。  存文德、存德、象德、显栽、显楷祖派下系录。  上图(存卷4~8)。
 &[湖南]刘氏族谱□□卷&&
民国间禄阁堂木活字本。
  存岩公子广兰鹏世系、赞公子广梅瑞含世系。
上图(存卷6)。
 &[湖南]刘氏六修族谱□□卷 
民国间花薮堂木活字本。
  存瑞公政房世略世系、和公名房世系。
  上图(存卷7)。
 &[湖南长沙、浏阳]刘氏族谱二十卷
刘明通总修,1931年燃藜堂三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汉铭,普道子,明洪武二年(1369)偕弟新景、上均迁徙居长沙洞田。后汉铭迁居浏北刘家邨,新景迁居潦浒市,上均迁居长沙旺冲。是为汉铭、上均二房合修谱。
湖南图(存卷1~4、6、7、9~13、15、16、19、20)。 
 &[湖南长沙、湘潭、湘阴]乔江刘氏通谱不分卷
刘赣南主修,刘旭初等纂修,1948年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世驿、世麒,世麟明初迁长沙县新康都田心坪,世驿明初徙长沙古八十九都(清代新康都团头湖),世麒,明初徙居湘潭九总街,至四世开阳徙居湘阴刘家塘。是为三支统谱。
 &[湖南长沙]刘氏续修族谱十卷
 &(清)刘声爣熏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笃前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振文,明代宦居长沙。
 &[湖南长沙]刘氏宗谱十卷
刘盛斌等纂修,1937年忠定堂四修木活字本。
始祖器之,宋代人。始迁祖武德,器之十世孙。
湖南图(存卷1)。   
 &[湖南长沙]河西刘氏族谱十卷首二卷
 &(清)刘明模等主修,刘明晖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禄堂二修木活字本。
  始祖仕乾,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河西。
上图。湖南图(缺卷2下)。美国犹他(同湖南图)。&
 &[湖南长沙]长沙河西刘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紫梅纂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天禄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                       
 &[湖南长沙]刘公伯轩世系概况不分卷
1996年胶印本。
湖南图。                       
 &[湖南长沙]刘氏续修族谱垂丝图八卷世系表十四卷首八卷
(清)刘宏茪主修,刘承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睦堂二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楚敬、楚珍、楚涣,明成化间迁居长沙,楚涣居长沙河西八曲河刘家山,楚敬居长沙河东格塘刘家湾,楚珍居长沙河东刘四瑕。是为三支合修谱。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卷
清咸丰间九睦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楚敬、楚珍、楚涣,明成化间迁居长沙,楚涣居长沙河西八曲河刘家山,楚敬居长沙河东格塘刘家湾,楚珍居长沙河东刘四瑕。是为三支合修谱。
湖南图(存卷4、6、7)。 
 &[湖南长沙]刘氏三修族谱□□卷  民国间九睦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楚敬、楚珍、楚涣,明成化间迁居长沙,楚涣居长沙河西八曲河刘家山,楚敬居长沙河东格塘刘家湾,楚珍居长沙河东刘四瑕。是为三支合修谱。
上图(存卷14、卷首7)。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卷
 &(清)刘启华等纂修,清咸丰三年(1853)九睦堂木活字本。
  始祖楚敬,明末清初徙宁乡一都胡浦桥。始迁祖仁桥,迁居长沙新康都七甲格塘。
上图(存卷首中)。
 &[湖南长沙]花山刘氏族谱□□卷
  清光绪间敦睦堂四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维纲,明洪武间徙居长沙新康乡花山,再迁团头湖。
上图(存卷5)。
 &[湖南长沙]花山刘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刘获富主修,刘获铎等纂修,193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维纲,明洪武间自江西吉安徙居长沙新康乡花山,再迁团头湖。
上图(存卷1)。
 &[湖南长沙]长沙曲江刘氏族谱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刘家郧等纂修,1916年惇叙堂木活字本。  始祖祖吉,明嘉靖末年徙居长沙尖山。始迁祖崇明,吉祖次子,携子迁寿,偕弟崇博、崇厚,复徙善化河西六都曲江。
 &[湖南长沙]泉塘原系桑塘刘氏五修族谱七卷首三卷
刘举仁等主修,刘孟贤等纂修,1918年奉先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炳诚,明洪武间与弟炳信迁居长沙府善化县桑塘和蔡家塘一带,时称桑塘刘氏,清乾隆间建祠桑塘尾泉塘,遂又改称泉塘刘氏。
国图。首都图。上图。湖南图(缺卷6、卷首中)。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长沙]牌楼口刘氏三修族谱十五卷末一卷
  刘世容等主修,刘永骏纂修,1929年联远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源,明永乐间迁居善化(今长沙)牌楼口。
上图。湖南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二十卷
  刘明道等纂修,1931年燃藜堂三修木活字本。
  始祖普道,元朝人。始迁祖汉铭、新景、上均,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洞田,后汉铭居浏北刘家邨、新景居潦浒市,上均居长沙旺冲。
  湖南图(存卷1至4、6、7、9至13、15、16、19、20)。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卷
  刘仁基等纂修,1931年彭城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万奇,宋宣和间迁居长沙望冲西塘。
上图(存卷1、2、4至8)。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二十一卷末一卷
  刘名预等主修,1932年彭城堂五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珠,元末徙居善化大托牛角湖(今属长沙)。
 &[湖南长沙]刘氏涟房支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刘龙汉慕修,1934年惇裕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开富,清康熙间徙转善化河西宦庄(今属长沙)。
  上图。
 &[湖南长沙]延苍刘氏续修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刘植等纂辑,1936年三修铅印本。&
  始迁祖显然,元代宦居长沙。
  湖南图(缺卷4)。美国犹他。  
 &[湖南长沙]长沙河西枫梓塘刘氏三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
刘士乾等纂修,1946年俊德堂铅印本。
始迁祖宗盟,明洪武元年(1368)迁居长沙河西枫梓塘,是宗盟曾孙琦派下谱。
  首都图。上图。浙图。湖南图(卷1~3、5、7~15、卷首)。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长沙]南坪刘氏四续族谱二十九卷首九卷
 &(清)刘宣茂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校正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骅,戊寅十六世孙,明洪武初年迁居长沙新康都团头湖老屋山歇马亭洗马塘。
湖南图(存卷首1、2)。
 &[湖南长沙]长沙南坪刘氏五续族谱十七卷首七卷
  刘守甲等纂修,1937年校正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骅,戊寅十六世孙,明洪武初年迁居长沙新康都团头湖老屋山歇马亭洗马塘。&
上图(缺卷首2)。湖南图(缺卷12)。
 &[湖南长沙]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十卷
  刘远华修,刘远清纂,1946年石印本。&
 &[湖南长沙]刘氏支谱四卷
 &(清)刘品清等纂修,清道光九年(1829)彭城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肇鸿,明洪武间徙居湖南长沙淳化都旺冲。
 &[湖南长沙]善化云田刘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刘元基主修,刘元勋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爱敬堂木活字本。
始祖吉祖,明嘉靖间迁居长沙尖山。始迁祖应昭,清康熙雍正间卜居善化云田(今属长沙)。
 &[湖南长沙]云田刘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末一卷
刘裕洛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1929)爱敬堂木活字本。
始祖吉祖,明嘉靖间迁居长沙尖山。始迁祖应昭,清康熙雍正间卜居善化云田(今属长沙)。
 &[湖南长沙]云田刘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刘光焕主修,刘克栋等纂修,1930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始祖吉祖,明嘉靖间迁居长沙尖山。始迁祖应昭,清康熙雍正间卜居善化云田(今属长沙)。
 &[湖南长沙]善化田坪刘氏创修族谱十九卷首五卷
 &(清)刘以兰等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山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筠,南宋末年宦居善化县谋塘(今属长沙),至亨高,祖筠四世孙,分居三都田坪,为田坪刘氏一派祖。
南京大学。湖南图(存卷1、2、4~9、12、14、15、卷首3~5)。&
 &[湖南长沙]刘氏三修族谱□□卷
 &(清)刘显赫等纂修,清光绪八年(1882)藜照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浩,明初自江西徙居善化湘江西花林冲。  上图(存卷2~9、13~16)。
 &[湖南长沙]刘氏四修族谱十八卷
  刘昌林主修,1944年藜照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浩,明初自江西徙居善化湘江西花林冲。
  上图。
 &[湖南长沙]泉山刘氏族谱七卷首三卷
 &(清)刘义修等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传经堂三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极,明初徙居长沙府善化县六合山,再徙善化泉山。
 &[湖南长沙]刘氏族谱十九卷首八卷
 &(清)刘裕启等主修,刘承泽等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彭城堂五修木活字本。
  始祖天声。其长子睿,一作沛楫,明初徙居长沙郡城驿步门外,次子沛友,迁居善化(今长沙)梅花,第四子诚,一作沛实,宦居益阳汾湖。是为长、次、四三者合谱。
上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长沙]长沙刘氏家传一卷
 &(清)刘恒德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始迁祖君辅,清代人。
 &[湖南长沙]善化洋田刘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清)刘庆祺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始迁祖海,明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犹他。
 &[湖南望城]刘氏续修宗谱二卷首二卷
刘家信主修,1925年彭城堂木活字本。
始祖道德,明中叶自迁居善邑七都西乡梅溪滩燕子窝(今属望城)。
湖南图(存卷2、卷首1)。 
 &[湖南望城]乔江刘氏田心支三房谱三十六卷首二卷
刘高培等主修,刘盈汉等纂修,1948年宝藜堂五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世麟第三子德耀房谱。
天津图。上图。湖南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望城]刘氏续修支谱十五卷首二卷
 &(清)刘万鑫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尚义堂二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四房祖德裕次子兴化支谱。
上图(存卷首上、卷9下、10下)。&
 &[湖南望城]田心刘氏五房谱三卷世次录八卷首一卷
  刘勋漳等主修,1924年五忠堂五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世麟第五子德华房谱。
  上图。 &
 &[湖南望城]刘氏源敏公支谱十二卷
 &&刘高悦等主修,1913年尚义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其裔孙源敏支谱。
 &[湖南望城]田心刘氏源安支四修谱二十一卷首二卷
  刘万杞等主修,1937年尚义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其曾孙源安支谱。
天津图。上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望城]田心刘氏长房斌支续修家谱二卷首一卷
  刘砥柱主修,2002年敬宗堂印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世麟裔孙斌派下谱。
  湖南图。
 &[湖南望城]田心刘氏四房亮元公支谱不分卷
刘代铮主修,2002年尚义堂印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世麟裔孙亮派下谱。
 &[湖南望城]田心刘氏族谱不分卷
刘绍韬主修,2007年墨庄堂印本。
始迁祖世麟,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长沙县乔江口田心坪(今属望城)。是为其子德明、德新、德耀、德裕、德华五房合修谱。
 &[湖南浏阳]刘氏源分支谱三卷
 &(清)刘贤珍等纂修,清乾隆间刻本暨木活字本。
  始迁祖德清,明代人。
 &[湖南浏阳]浏东白沙刘氏族谱四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刘佐镇等纂辑,清同治十一年(1872)衍庆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衍魁,清康熙间迁居浏东豆田横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子文玉偕弟华玉、京玉、联玉等迁白沙立业。
  上图。山西家谱。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浏阳]刘氏族谱□□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如在堂九修木活字本。  上图(存卷8之3)。
 &[湖南浏阳]浏阳南市刘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附一卷
  徐作煦纂修,1928年如在堂石印本。
  始迁祖仲一,元元统时迁居浏阳南市。
 &[湖南浏阳]浏阳刘氏族谱三十七卷旧闻五卷
  刘祯绳纂修,1994年光昭祠七修铅印本。
  始迁祖郭,明洪武间迁居浏阳城南皇仓街。
湖南图。长沙刘定国。
 &[湖南浏阳]浏邑刘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刘定陞等纂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亲睦堂木活字本。  始祖广传,明洪武初居瑞金塘背。生十四子:源、湶、汌、渊、海、浪、波、涟、江、淮、河、汉、浩、深,衍为十四房,散处闽粤江西各州县,清初多徙湖南浏阳,各支始迁祖及始迁年代不一。清初来浏者共十四房约一百七十余支。清嘉庆二年(1797)建宗祠于浏邑东城钟甲塘。是为统谱。  上图。
 &[湖南浏阳]刘氏族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刘进云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亲睦堂二修木活字本。
  始祖广传,明洪武初居瑞金塘背。生十四子:源、湶、汌、渊、海、浪、波、涟、江、淮、河、汉、浩、深,衍为十四房,散处闽粤江西各州县,清初多徙湖南浏阳,各支始迁祖及始迁年代不一。清初来浏者共十四房约一百七十余支。清嘉庆二年(1797)建宗祠于浏邑东城钟甲塘。是为统谱。
国图。上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浏阳]锺甲塘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三卷末十卷
 &(清)刘景忠等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亲睦堂三修木活字本。
  始祖广传,明洪武初居瑞金塘背。生十四子:源、湶、汌、渊、海、浪、波、涟、江、淮、河、汉、浩、深,衍为十四房,散处闽粤江西各州县,清初多徙湖南浏阳,各支始迁祖及始迁年代不一。清初来浏者共十四房约一百七十余支。清嘉庆二年(1797)建宗祠于浏邑东城钟甲塘。是为统谱。
  湖南图(缺卷2之3~11、卷2之32~39、卷9)。上图(存卷l,卷2之12、15~31、40~49,卷3之8~11、15~24,卷4之7,卷6之9~36,卷11之12、25~34、55~65,卷13之11~18)。&浙图(存卷2之13至39、45至49,卷3之8至14,卷4之1至15,卷6之5至54,卷7之1至9)。浏阳档(存卷首)。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湖南浏阳]浏阳锺甲塘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三卷末十卷附刘亲睦祠特牌谱一卷
刘兴缪等纂修,1942年亲睦堂四修木活字本。
  始祖广传,明洪武初居瑞金塘背。生十四子:源、湶、汌、渊、海、浪、波、涟、江、淮、河、汉、浩、深,衍为十四房,散处闽粤江西各州县,清初多徙湖南浏阳,各支始迁祖及始迁年代不一。清初来浏者共十四房约一百七十余支。清嘉庆二年(1797)建宗祠于浏邑东城钟甲塘。是为统谱。
北大。上图。湖南图(缺卷5、7、12、卷首)。浙图(存卷1之1至5、卷2之18至24、卷末7)。寻源姓氏(存卷一末卷末之七)。美国犹他(同寻源)。
 &[湖南浏阳]楚南浏阳万古塘刘氏族谱四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刘选科等主修,清同治三年(1864)务本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行文,清康熙间迁浏南枫林埠路西万家坳居,其子廷璋,清雍正间徙万古塘立业。
 &[湖南浏阳]浏西刘氏族谱□□卷
  清同治三年(1864)三修木活字本。
  浙图(存卷11~15)。
 &[湖南浏阳]泉底刘氏八修族谱二十六卷
刘炳南等纂修,1940年敦伦堂木活字本。
国图(缺卷2、3、19)。
 &[湖南浏阳]刘氏族谱□□卷
  刘际美等纂修,1925年敦本堂五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选文,元至正间徙居长沙南门外雨坛坪。其子岳,明初迁居浏阳南乡金刚头。
上图(存卷4、8之2~4、卷首)。
 &[湖南浏阳]刘氏世绵堂支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刘际美等纂修,1926年世绵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选文,元至正间徙居长沙南门外雨坛坪。其子岳,明初迁居浏阳南乡金刚头。
上图(卷1、2、4~9、卷首)。湖南图(存卷8~14、卷末)。 
 &[湖南浏阳]中洲刘氏四修族谱八卷
刘象璆主修,刘象笙纂修,1919年世贵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千八郎,明永乐二年(1404)偕兄千七郎迁居浏阳县南乡十七都中州。
山西家谱。&
 &[湖南浏阳]刘亲睦祠将牌谱不分卷
1942年刘亲睦祠木活字本。
是为捐助建祠、修谱者之编谱。 
 &[湖南宁乡、益阳]刘氏四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刘逢岁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始迁祖子朋,明永乐初宦居宁乡下洋泉湖田辛。其三世孙文旻,迁居益阳大泉坡。
湖南图(存卷首)。美国犹他。 &
 &[湖南宁乡、益阳]刘氏五修族谱六卷首三卷末三卷  1934年木活字本。  始迁祖子朋,明永乐初宦居宁乡下洋泉湖田辛。其三世孙文旻,迁居益阳大泉坡,文星,仍居田辛。是为宁、益两派合修谱。  天津图。上图(存卷末上)。
 &[湖南宁乡]宁邑刘氏族谱□□卷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木活字本。
  始迁祖古源,戊寅十一世孙,明时徙居宁乡双井。
  湖南图(存卷首)。美国犹他。   
 &[湖南宁乡]宁邑刘氏重修族谱七卷首一卷
 &(清)刘基樽等主修,清嘉庆三年(1798)序伦堂二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古源,戊寅十一世孙,明时徙居宁乡双井。
湖南图(存卷首)。美国犹他。   
 &[湖南宁乡]沩宁刘氏族谱□□卷  清同治间序伦堂木活字本。  迁湘始祖戊寅,北宋仁宗时宦居潭州石潭。至起荣、起华、起佐兄弟,元至顺二年(1331)徙宁乡双井桑园,是为分派始祖。  上图(存卷4、16)。
 &[湖南宁乡]沩宁刘氏族谱二十一卷
 &(清)刘润化等主修,刘煐志纂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序伦堂刻本。
  迁湘始祖戊寅,北宋仁宗时宦居潭州石潭。至起荣、起华、起佐兄弟,元至顺二年(1331)徙宁乡双井桑园,是为分派始祖。
湖北图。山西家谱。美国犹他。&
  1995年成都巴蜀书社据清光绪十三年(1887)序伦堂刻本影印。
上图。港大冯平山图。
来源:《湖南家谱知见录》& 湖南图书馆编纂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刘氏家谱字辈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