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高三完形填空原文了,完型填空总是错一半,怎么办?

焦作市学年(上)新高三年级定位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焦作市2015—2016学年(上)新高三年级定位考试
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党红英
本次定位考试,试题由市“高中语文教研中心组”集体命制,特别邀请焦作一中的屈海生老师和刘小苗老师参与了审校,本试题分析部分的特邀焦作十一中高三年级组(第一至五大题部分)和焦作一中王顺翔老师(第六大题)撰写,在此感谢老师们不辞辛劳的鼎力相助!
本次是新高三定位考试。考试范围为高考全部内容。命题完全参照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河南)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标卷的考查形式、能力层级,实现高考对接,并对学生应对高考语文的能力和素养所需程度进行调研,从而警醒师生重视语文教学与高考备考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定位定向。
整张试卷共150分,六大题,18个小题,时间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段摘编自俞为民的《南戏通论》,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语句的理解,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后汉书·梁冀传》。重点考查对文言断句、词语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另外,调换上了2015年课标卷新增的词语理解题,考虑到是第一次出现,所以设题难度不大。古代诗歌阅读选用唐代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重点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名篇名句默写出自高考必背篇目64篇,其中初中部分一题,高中部分两题,考查的是识记、理解能力。
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姜戎的《狼图腾》,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主题;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文段选自《柴可夫斯基传》,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旨在引领并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及句子的补写、图文转换。语言材料均来自课外,一部分仿照了2015年的高考试题。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写作能力。本次针对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加大了难度,旨在引导考生学会认真阅读作文命题材料,恰当运用作文命题材料。
考试结果统计
& &全市平均分,文科89.06,理科92.87;全市最高分129.5分,其中文科126分(焦作一中张婉玉),理科129.5分(焦作一中买晴雨);全市125分2人(文科1人,理科1人),120分以上13人(文科5人,理科8人),115分以上112人(文科53人,理科59人),110分以上617人(文科253人,理科364人),105分以上2189人(文科894人,理科1295人),100分以上5207人(文科2131人,理科3076人)。
试题难度系数文科为0.59,理科为0.62,难度适中。难度较大的小题为第5、6、7、14题,难度系数低于0.4,第3题难度较小,文理科难度系数都大于0.8,绝大部分试题难度系数,0.4-0.8之间,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
表1:学科及各小题平均分
表2:难度系数统计表
表3:各省级示范高中最高分、平均分与120分以上人数统计
120分以上人数
焦作十一中
试题分析及评分细则0
第一题,现代文阅读(9分)
(焦作十一中李丹老师撰写)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本题考查“戏文”,对应的是原文第二自然段。“戏文这一名称的内涵有了变化,成为戏曲的统称”,并不是“作为与北曲杂剧相区别的南戏专称”。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总结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应原文的第五自然段。“我们认为宋杂剧是南戏的直接渊源”,这是结果;后面的“首先”、“其次”、“另外”等分析,是原因,选项因果倒置。而且“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表意错误。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总结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于北曲杂剧流行于北方,在戏曲史上其地位要远远高于南戏”强加因果,并且于文无据。
第二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
(焦作十一中别陈霞、耿英娟和李丹老师撰写)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画线句子中年龄“时年十六”、样貌“容貌甚寝”等句即可进行正确断句。
5.【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把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中“其权力出于神授”,应为“自认为其权力出于神授”。
6.【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D项中“连皇上也恭恭敬敬,不敢亲近其他大臣”理解有误。
7.【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趁着在道路上行走,派遣的人倚仗权势,横行霸道,殴打官吏和役卒,所到之处,人人痛恨。(大意对给2分,“因”“横暴”“怨毒”各一分。)
(2)(他们)刚任职时,去拜访梁不疑,梁冀就暗示州郡的人寻其他的事情来诬陷他们,他们都被处以剃光头发和鞭打的刑罚,充军到北方。(大意对给2分,“除”“过谒”“讽”各一分。)
【解析】本文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梁冀,字伯卓。他两肩上耸,像鸱鸟栖止一样,眼睛像豺一样竖立,斜眼,眼光总是直勾勾的,说话口紧闭又含糊不清,勉强能写字计数。他从小就是显贵皇戚,四处游乐,自我放纵。喜欢喝酒,善于拉满弓、弹棋、六博、踢足球的游戏,又喜欢狩猎游玩,赛马斗鸡。顺帝时任命梁冀为大将军。冲帝死后,梁冀就拥立了质帝。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梁冀听了,非常痛恨他,就让侍从把毒酒加到汤面里给质帝吃,质帝当天就死了。然后他又拥立汉桓帝。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孙奋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就告诉郡县,于是就把孙奋兄弟抓起来拷打,打死在狱中,把他们一亿七千多万的财物全部没收了。四方征调的物品,四季进贡的东西,都要先把最上等的送给梁冀,皇帝只能得到次一等的。那些送礼以求官或请求开释罪名的官吏,络绎不绝。梁冀又派宾客出塞,和域外各国交通往来,广泛搜罗珍奇物品。趁着在道路上行走,派遣的人倚仗权势,横行霸道,殴打官吏和役卒,所到之处,人人痛恨。梁冀又大兴土木,兴建豪宅。金玉珠宝,四方进献的珍奇怪物,堆满仓库。他还广开园林,大片的森林和险要的山涧,有如天然而成,珍奇的鸟类和驯养的野兽,在其间飞行奔走。他还兴建了兔苑,纵横数十里,调集活兔,把这些兔子的毛剪掉一些做记号,曾有一个西域来经商的胡人,误杀了一只兔子,被处死罪的人有十几个。又暗示众人一起举荐自己的儿子梁胤任河南尹。梁胤又名胡狗,当时十六岁,容貌十分丑陋,穿戴起冠服绶带很不像样,路上的人看了,没有不嗤笑他的。梁冀的弟弟梁不疑因为兄弟之间有裂痕,感到很可耻,就辞去官职回到家中,和弟弟梁蒙一起闭门自守。梁冀不想让他们与宾客来往,暗地里派人穿着便服到他家门口,记下和他们来往的人。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他们)刚任职时,去拜访梁不疑,梁冀就暗示州郡的人寻其他的事情来诬陷他们,他们都被处以剃光头发和鞭打的刑罚,充军到北方。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就死在路上了。梁冀在位二十多年,骄横气盛到了极点,横行宫廷内外,百官不敢正视他,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皇帝大权旁落,什么事都不能亲自过问。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通过小黄门徐璜,向皇帝陈述出现了日食等异常灾害,责任在大将军。梁冀听说后,暗地指使洛阳令逮捕了陈授,在狱中将他拷打至死。桓帝因此发怒了。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奖赏诛杀梁冀有功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2分),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谷静风声彻”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中“深”字用得尤其高妙,表现出山中寂静幽深之景。
9【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2分)。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明了内容(画面及其特点)和主题;三是语言要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及评分标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该空不给分,每空1分)
【解析】本次默写采用语境考查模式,要求考生根据语境进行补写,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常识性错误。注意“犹”“圆”“拨”等字的书写。本题所选为2015年课标卷高考试题。
第三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焦作十一中谢坤老师撰写)
文章节选自姜戎《狼图腾》,这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11.(1)【答案与评分标准】E项(3分),C项(2分),B项(1分)。选A、D项则不给分;如选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A项,表现知青“绝不循规蹈矩的特点”分析不准确;B项分析不完全正确,这一细节描写除了表现人物形象之外,还为下文“遭遇狼群、吓退狼群”等情节的开展做了铺垫;D项,口吹银元声是陈阵自己的感觉,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
(2)【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①交待时间,天色已晚;②表现天气寒冷,行进艰难;③突出地处蛮荒,渲染紧张气氛。(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它在文中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次,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一定影响,作品用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三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四是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
(3)【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①凶傲威猛;②狡诈多疑;③配合默契。(要有必要的阐释。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文中第四、七、八、十二、十三段集中描写了蒙古狼的出场、等待出击和退场,分析这些内容便可得出蒙古狼的特点。
(4)【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表现人物的慌乱和恐惧,有的表现人物的紧张、镇定等,有的表现人物的狂喜和兴奋。(4分)效果:有利于塑造细腻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利于表现丰富的情节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根据题干可知,本题侧重考察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以及整体效果,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找到文中任务的心理描写,并具体分析其表现的人物心情,最后在总体概括其效果。
第四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焦作十一中郭娟娟老师撰写)
材料摘编自《柴可夫斯基传》的部分,概述了柴可夫斯基创作《叶甫尼·奥涅金》的原因以及过程,体现这部歌剧成功的原因以及展现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品质。
12.(1)【答案与评分标准】A(3分),D(2分),B(1分);答、C、E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C项,柴可夫斯基让好友希洛夫斯基负责的是编写脚本,而不是具体创作工作;E项,“又一次表明柴可夫斯基歌剧创作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不断获得成功”在文中没有呈现,属于无中生有;B项,体现“人类心灵活动”的方式,是他寻求“新题材”的动力不准确。
(2)【答案与评分标准】①用具有浪漫风格的主题音乐来表现人物的纯朴、善良和对未来充满憧憬、幻想;②用特定的音乐旋律、唱词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本题需要在文本中找到有关塔吉娜的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五、六段,划定范围之后,对于刻画手段进行筛选与概括,便可归纳答案。
(3)【答案与评分标准】①俄罗斯当时处于歌剧繁盛时期;②友人的建议和帮助;③对创作充满激情;④对原作的深刻领悟;⑤对原作人物的在加工;⑥是原作矛盾更为尖锐(或用新的人物形象做主人公);⑦对传统歌剧表现重心的转换(或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⑧对传统歌剧主人公的转换;⑨融入时代特征(每点1分,答出其中6点即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梳理,然后理解分析,就可得到答案。题干问的是成功的原因,要注意既要有内因也要有外因,而答案的第一、二点应该属于外因。
&(4)【答案与评分标准】这句话表明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信念。(2分)①要确定人生目标;②敢于尝试,敢于超越;③不畏失败,勇敢前行;④要善于继承,要勇于创新。(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即可。基本意思正确、表述合理即可)
启示:结合现实正面理解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本题在答的时候要表明观点,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文本谈看法时要围绕观点写出自己的小分论点,并能在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来分析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焦作十一中杨祎颖老师撰写)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涣然冰释”,形容以往的误会、疑虑、隔阂等一下子完全消除;“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化为泡影”,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形容希望落空。
这类试题,要阅读每一个选项,思考具体语言环境(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再理解该成语表达的意思(包括引申意义、比喻意义、原始本义、褒贬色彩、陈述对象、谦敬角度、范围大小、词义轻重、成分搭配、重复累赘、习惯常规、逻辑事理、形近音近等),看两者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表示使用恰当,反之,则使用不恰当。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A项,成分残缺; “微博私信”前应加上“通过”一词;C项,语序不当,“繁荣”与“形成”语序颠倒;D项,成分混乱,“是因为”和“的缘故”二者保留其一即可。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结合上文“慈善不是绝对的”可知慈善家的慈善事业不可能面面俱到,选项中只有A在句式结构和句意上是符合这个意思的。B强调的应是慈善家伙慈善机构,把这些放后面描写,强调失当;C“几乎没有”就是还有,与前文矛盾;D“大概没有”还是可能有,与前文矛盾。
16.【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①从中看到我们自己(2分)②羡慕曹操的枭雄气概(1分)③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2分)(超出字数,整体扣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是结合前后文,疏通文意。考查的第一个空的答案思路应该从文段最后一句总括性的话去找,“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说明我们喜欢一个人是能够从他人身上看见我们自己,从来得出结论“从中看到我们自己”;第二个空结合本句前后半句,可得出答题句式“羡慕……的……特点”;第三个空是总括性的填写,我们喜欢的人身上的特质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从而得出“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
17【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该图由地球、鸟、树木、手和污染的空气组成。(2分,答出2-3个给1分,答出4-5个给2分)寓意: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大气环境,拒绝大气污染的决心。(4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及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看图,这是以“保护地球大气环境”为主题的,依据这个主题,可以理解构图要素,图面中心是椭圆形的地球,画面右侧是一只手,水中飞翔着三只鸟。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考虑,这个图形画面是人类以强有力的大手阻挡着外部污染对鸟类等的侵袭,意在表明人类保护地球大气环境的决心,这就是寓意了。然后是表达,限于题干所要求的字数,只能把所给信息用连贯的话语连缀起来表达就可以了。既要符合字数要求,但也不要遗漏信息。
第六题,写作
(焦作一中王顺翔老师撰写)
18【命题解析】本次作文以2015年课标1卷的作文形式来命制,材料来源于真实的社会事件,选材贴近考生的生活,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考生有话可说,命题人以此引导考生要关注高考动向,关注社会生活及热点新闻。
材料讲述了高三毕业生考前撕书抛撒的事情。涉及学生的行为、校方的处理、人们的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命题人要求给高三学生、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写一封信,收信人不同,写信人的态度就不同,因此,在这里就以收信人的不同,把态度划分为以下几类,这也就是学生写作立意的角度:
(一)写给学长:对于学生的行为,材料中“致使”“大声喧哗”“打扰”“行为不妥”等字眼,已表明对学生宣泄行为的不认同。释放压力可以理解,但行为方式欠妥。可从“尊重知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责任”“减压方式及影响”等方面来谈。
(二)写给学校领导:校方的做法“校内通报”“勒令退学”,对校方的处理,有人评价“过重”“不是合理的处理方式”。因此考生可就“合理的教育引导方式”“宽容”“理解”等方面来谈自己的看法。&
(三)写给其他方:可以是对教育的反思。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缺落款(上下款)的,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补充扣分原则:不符合书信格式扣2分;每1个错别字或标点符号错误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文面不洁,字迹潦草者,赋分不超过36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不超过35分;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不超过30分;全文未提及材料(包括明引和暗引的),赋分最高不超过42分。
【关于文体】书信体,它仅是形式,要看考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命题人让考生依托书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不是单纯考查书信这种文体的格式,因此,考生只要写有合格的上下款,也就是说开头写明了收信人、最后有“明华”的署名,就不扣分。如果上下款没有,扣2分,一前一后各扣1分。除上下款外,如果考生写错了书信格式的其他项,如“此致”“敬礼”写成“向您致敬”,把明华当成了收信人的对象,日期写在名字上等要酌情扣分。
【双评的注意事项】评分方法:
鉴于以往作文评分中出现的打分失误情况,本次阅卷作文实行双评,也就是一份试卷由两个人评分(计算机随机发放),若两个人的评分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则取两人的平均分为考生的最终成绩;若两个人的评分超出误差值,则此份试卷由作文阅卷组长仲裁最后得分。
试卷数量分配:原则上人均分配,但由于在评分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无效卷(个人打分超出误差值的为打分无效卷)数量不一致,所以最终的平均数量也不可能人人均等。
作文评卷纪律:鉴于以上情况,在评卷过程中,只有当作文阅卷全部结束后,评卷教师才能离开;要杜绝自己觉得完成任务了就单独离开的现象发生;本次作文阅卷要大家共进退。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7题(由质检组长,修武一中董平老师提供)
文言文翻译总体得分普遍较低,字体了草者居多,所考查文言实词掌握不好,第一句翻译的因字翻译的普遍不准确,“怨毒”两字把握较好。这一小题得分较高。第二小题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知道“不疑”是人名,翻译成“怀疑”的居多,只有寥寥几人看出是人名。“讽”字把握的也相当不好。翻译成暗示的人很少。“髡”和“笞”两种刑罚学生掌握不好,“朔方”翻译成东西南北方的都有。总之,这道题失分率很高。
第8-9题(由质检组长,温县一中王嘉峰老师提供)
本次考试的诗歌题选取的是2015年高考四川卷中的诗歌题。其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本题的难度并不算大,可是从考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分数并不理想,分数主要集中在5-7分。
第8题,考查颈联诗句的赏析,可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颈联描绘了幽静、空寂的山谷,彻响之风声,浓重之月色。观察意象之间的关系,从反衬、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来回答最佳。
不少考生在答题之时,没有把握好鉴赏的角度,从律诗颔颈联的基本特点对偶来鉴赏,明显没有抓住鉴赏的关键;还有一些考生从炼字的角度入手,将“静”与“空”,“彻”与“深”两组字词来鉴赏炼字效果。以上两种情况可酌情给分。
考生答题往往答得不够全面,要么只答出了动静,要么只答出了视听,造成分数得不完全;同样,还有部分考生审题不清,赏析诗句只从翻译诗句入手,过于肤浅。
第9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可以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追求坚贞高洁、自由闲适之志,摆脱世俗、渴望归隐之情作答。
整体来看,考生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全面,而结合全诗分析只是结合个别句子进行情感分析,分数得不完整。还有部分考生答成“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没有读懂诗歌。
两点小建议:1.有针对性地进行诗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阅读诗歌能力;2.理清答题思路,规范诗歌答题方法。
第10题(由质检组长,焦作外国语中学江小卫老师提供)
第10题,总体得分应当是相当不错,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做了今年的高考试卷。主要出现的错别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句中,亦——抑,犹——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中,长河——大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句中,拨——拔,三两——两三、三二。这反映出学生该记的没有记死,记死的没注意关键字的书写。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误写成同篇中其它的句子,说明理解方面出现偏差,应当引起重视。
第11题(由质检组长,焦作十一中郭娟娟老师和焦作十二中乔秋老师提供)
郭娟娟老师认为:此次考试小说摘选自《狼图腾》,小说阅读整体不难,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不错。其中第(1)题,选错的学生多选择D项,对于小说的细节之处学生还是没有在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文中这段应该是陈阵的心理描写,表现陈阵的恐惧心理。
第(2)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学生记得很好,以致于看到熟悉的题目,不做任何的分析,也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直接就写出“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语句,导致要点不准确而得不到分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准确记忆环境描写的相关作用,并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3)题,学生在答题时没有审清题干,题干是“蒙古狼”有哪些特点,学生在答的时候没有找到共性的东西,比如答“服从命令”等;另外学生在答题时没有准确概括蒙古狼的特点,比如把“金毛灿灿”、“杀气腾腾”、“胸前有大片胸毛”、“怕枪和铁器”等当做特点总结,反映出学生在总结形象特点时,不能准确分清描写和概括语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形象类的词语,增强学生的概括意识。学生在答题中对于狼的特点概括不准确,多了人性,少了狼性,比如“小心谨慎”、“聪明”“敏锐”“沉稳”等词,用来概括狼的特点有点欠缺。
第(4)题,学生在答题中答题不够规范,其实这道题的问法与新课标卷中的《马兰花》的最后一道题的问法基本相似,《马兰花》最后的探究题问得是马兰花三次流眼泪,反映的心理以及效果,侧重细节描写的作用;而这道题则是心理描写所反映的心理,以及效果;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没有弄清题干要求,侧重分析心理描写及其反映的心理,没有总体概括心理描写的效果,也有学生不能准确找到心理描写的语句,以至于不能准确分析。
建议:加强小说阅读的理解能力,强化小说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规范答题,提升审题能力;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乔秋老师认为:本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同高考经常考查的角度基本一致,难易适中。
第(1)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较高,但误选答案D的同学较多。许多学生误将陈阵因为极度恐惧脑袋了的鸣响当成了狼鸣声。
第(2)题,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只知道套用答题的套语,如:“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等等,脱离了文本的具体内容,给人感觉学生根本没有去看文本。
第(3)题,本题是这道大题简答题中学生答题情况最好的一道题,虽然可能用词不同,但基本可以表达出和答案一致的意思。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学生用词不准确、概况能力不高的问题。
第(4)题,本题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并说明文中心理描写的效果。这个小题学生的答题情况不是太好。最明显问题是学生审题不清,答题没有条理性。部分学生甚至只分析了小说中表现的人物的心理,忘了答最后一问“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整改建议:1.强化学生做题的审题意识。只有认真审题才能避免答非所问。面临高三,试卷要想得高分,认真审题是必不可少的。2.将答题套路和文本内容相结合。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许多套语,以为用了这样套语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回答问题也应该言之有物,不能只讲套话。3.强化学生规范答案的意识。马上进入高三了,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分要点作答。没有条理,一片混乱。以上其实和学生的能力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要改变学生不好的答题习惯,也行,这才是进入高三首先应该强调的。
第12题(由质检组长,博爱一中孙卫平老师提供)
综合各阅卷老师的反映,学生答题集中的问题是:不会概括,不会整合;条理不清,要点不明;规范缺失,抄袭原文;字体潦草,文面脏乱。
第12题的命题试题整体上不太难。
第(1)题,选对A的较少,普遍得分不高。
第(2)题,难度较小,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是没有突出表现人物的具体的形象特征或不全面。
第(3)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多数学生答题不全面。学生平时习惯找出3点,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2)学生只会直接照抄照搬材料原文,自己不去概括,不去整合;(3)部分学生没有分条列项。不少学生答题不写要点序号,笼统的写了很多,或者在各要点间用分号但看不清晰(就阅卷实际来讲,还是标清序号为好。)这很大程度上影响阅卷老师的评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得分。
第(4)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要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一定要结合全文,先把看法概括写出,再分项阐述。学生概括、整合能力不强,基本上没人正确概括,多数没有概括;多数学生只结合材料分析一点;学生直接抄写原文或者长篇大论或者笼统作答等;不分条作答,不结合文本,只有自己的笼统分析,空泛回答。
备考建议:认真审题,按要求作答;分条列项,规范作答,条理清晰;认真阅读,全面分析,宁多勿少;加强书写训练,注重卷面整洁。
第16-17题(由质检组长,孟州一中张好老师提供)
第16题,学生普遍得分2-3分,失分原因在于不从整体语段入手思考需要填的语句和整个文段的关系,只注意到和下一句的联系,造成语句虽然通顺连贯但不够贴切,逻辑不严密。本次评卷中发现第一个空和第三个空,这种情况很多,每空均扣除一分。第二句整体较好,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写出所喜欢的人物的具体特征,比如“我喜欢李白的诗歌”。建议做此类题要让学生对语句间关系深入分析,注意上下句的句式特点,尤其是提炼整个文段想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保证所填的语句达到使整个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的要求。
第17题,是对今年的高考题做了一点调整,大多数学生应该都练习过了今年的高考试题,所以学生得分较好,大多得分5---6分。但是很多学生不够认真,认为是高考原题,把污染的空气写成了污水,没有看到“鱼”已经变成了“鸟”,“清流”变成了“树木”,这是属于审题不认真,对于图形寓意只写到保护“环境”拒绝“污染”而没有深入到保护“大气环境”拒绝“大气污染”造成本题失分。这道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注意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构图组成,联系生活社会和社会现象分析寓意。明确题目要求,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
&&&&另外本次发现这两题中有大量的空白试卷,这属于学生考试态度不端正,需要老师们对这类学生严格要求,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18题(由质检组长,焦作一中董玉宝老师、
武陟一中苗德朝老师和沁阳一中朱艳玲老师提供)
董玉宝老师认为:审题方面,对材料的整体认识不够,导致角度混乱。形式方面,
结构混乱,展开部分层次不清,部分与部分之间缺乏有效的逻辑关系;少部分同学宿构明显,导致结构不和谐:开头结尾是书信形式,中间部分可能是准备好的部分,从内容到语言特点明显不一致;书信格式上,抬头、落款不规范。4.卷面不整洁,字体潦草,部分同学出现字体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内容方面,观点表述模糊不清,模棱两可;中心不集中。主要表现:没有角度意识,各种观点混杂在一起,泛泛而谈;论述不能有效围绕观点展开;不会按照“现象——本质”或“结果——原因”“问题——方法”的基本思路展开分析。
苗德朝老师认为:本次考试作文评分采用双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以前作文评改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使得作文评分更加客观,更加公正,更能够展示学生的作文水平。考试中采用的书信体格式,借鉴了今年高考的试题形式,命题贴近现实生活,让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
【整体情况分析】对于书信的格式,因为今年高考刚刚考过,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此掌握比较好,没有出现太多因格式不对而扣分的情况。本次作文采用书信体,针对一件社会事件谈看法,因此审题难度不大,学生作文跑题不多。
【存在问题】有态度,无观点。泛泛而谈,没有实际内容。作文中人云亦云之言较大,很少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平和的交流。字体潦草,卷面模糊,不能辨清书写内容,有的同学开头就来一大段涂抹不清的文字。标点符号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一逗到底或一点到底屡有出现。病句屡见不鲜,语言低幼化、网络化等现象严重。书信格式不明确,胡乱写格式,开头没有称呼语,结尾人称和时间错位。扩写故事,胡乱叙述,没有丝毫章法。作文字数不足情况比较普遍,不少学生只写了400字左右,600字左右的人数更多。对材料内容随意改变,观点不是由材料而来,而是从自己的头脑中空想而来。有的学生写了两份信或者三份信,每个方面都写,但是不能深入,泛泛而谈。透露学校信息情况出现较多,一些学生一上来就是我是什么学校什么班级的一名学生,直接将自己的信息透露出来,这种做法在高考中肯定是会吃大亏的。
【备考建议】熟悉多种文体的写作范式。不仅对于常见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作文形式要了然于胸,而且对于实用类的文体写作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强化书写训练。做到卷面清晰,字体工整,不涂抹勾画。尤其注意标题与开头部分要三思而后下笔,一定不能出现涂抹现象。加强写作语言训练。作文语言的优劣,是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多练笔,锤炼自己的语言;多读书,借鉴别人的写作语言。
朱艳玲老师认为:学生存在问题,书信格式不对,①开头无收信人或收信人不止一个,结尾无写信人;②开头称呼没有顶格写;③结尾没有写时间或时间错误地写在了写信人署名的上方。审题不认真:题目要求写一封信,有的学生却写了三封信。由于写信对象不明或涉及多个写信对象,导致文章中心不明确,主题不突出。个别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价值观有问题:要么用偏激的语言批判辱骂校领导,要么调侃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学生写作时,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如写“改造环境”、“坚持”、“磨难”、“心态”等。学生卷面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错别字也较多,如“喧泄”、“万众注目”、“萧洒”。
【温馨提示】加强书信的训练;加强书写训练。
附:考场优秀作文已经上传自QQ群共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完形填空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