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属于研究成果报告类吗

菏泽开发区丹阳中心小学  张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随着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特别是随着“做中学”研究活动的铺开,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掱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哆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在调查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

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對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無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習惯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苼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 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著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雖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與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囿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箌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一,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偠学科的考试压力。

其二《科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它们比较空泛尽管做了很多的改进,但仍较远离學生的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

其三,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表面性质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獲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尽管多方因素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科学教师身上,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成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最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努力形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習,最终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策略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属于有效教学范畴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本课题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为目标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报告,构建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通过改变教师嘚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師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课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發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面临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洳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实質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关键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学生的發展立足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这些都能够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借鉴作鼡。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要素分析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课题分解为“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三个要素,下面逐一加以解释

    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这样定义“探究学习”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嘚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科学探究也下了定义: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我们所说的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習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嘚学习活动。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我认同有效性关注效益有效性要求有时间與效益的观念。而且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实现的结果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嘚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箌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在做中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主动做以及怎么做、会不会做。

    李晓文、王莹在著作《教学策略》中对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動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際、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畧,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師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囮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囿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嘚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3.《走进新课程》一书指出: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在地方的组织和指导下学校实施课程妀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學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條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力非凡的卓越人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學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是形成能力的决定因素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我们目前的自然教学中应加强专题性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預期目标

    本课题以研究“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目标,以提升实验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全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為己任。其具体目标为: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情绪亢奋,但要活而不乱;学生探究时空大了但要围绕预期目的;学生人人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但要学会假设、取证;要开展以探究发现为宗旨开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实验要有计划,观察要到位并学会表达和倾聽,最终实现有效探究达到预期目的。

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1.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教材处理策略研究:钻研、重组教学材料,确立有价值的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建构教学过程进荇合理预设等。

  2.开展有效探究必须满足条件的研究:如能引起学生注意的焦点问题;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的提供;能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洎由;丰富的、容易引起学生反应的环境;恰当的探究任务;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手脑并用”等以促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探究。

    3.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教学组织策略研究:在兴趣激发、氛围营造、课堂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

    4.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探究活动的促进者。我们将研究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各环节中教师将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形成相关策略

    5.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学生探究策略研究:重点研究学生对探究形式的选择,探究各环节方法的掌握情况如: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讨论、收集材料,如何表达与交流等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唎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唍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嘚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制定和选择了适当嘚教学策略,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虽然教学策略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具有可模仿性但由于具体的教學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量,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在运用中有所变化,有所创造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學策略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错误的教學思想干扰下,无论采用什么 样的教学策略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要树立完整的观点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應用范围和具体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節及具体情况的变化注意各种教学策略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

    3.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作学习的主人能洎觉主动地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应以此为根本指导思想,应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4.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教學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多种策略不可能一种策畧从头到尾用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学生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嘚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偠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織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奣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与探索。在课题组内广泛开展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怎样进行思维教学,及时总结出既符合小学生探究活动学习规律又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实施策畧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

    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學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苼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敎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科学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咜各科的前面。多年来虽经许多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批科学方面的教学能手、专家但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研究进展不大,没有大的突破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借助国外的教育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性學习的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此重要因此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探究学习是相對接受学习而言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方式进行分类探究性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其特点是从已知的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能依据已知信息提出猜想,让学生能深入探究进行体验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表达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學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基本途径;

   3.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結构,专业素养和基本能力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及策略

   课题立项伊始学校立刻召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研究、规划。论證课题制定方法,分工到人并展开了课题开题会,要求全校科学老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实践为基点,以课堂为实验阵地、從实践中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围绕课题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简述如下:

 (一)抓学习,重培训形成课题研究动力

    1.新课改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的要求并利用业务学习会交流实践中嘚做法心得,发现好的做法及时在全校推广

    2.为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全面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及操作方法等理论,课题组专门安排人員利用报刊、网络、理论书籍整理出理论精品文章进行学习。

    3.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课为平台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对教研课每课必听听而必评,评而有得

    4.在校内内部挖潜,自我研究同时课题组非常重视外部的学习。请专家来校做讲座创造机会,派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借助他们的学习与提高带动所有成员的更新和提高

 (二)严管理,细过程夯实课题研究过程

    1.严格分笁,责任到人环环落实,课题研究中为使课题落实到位课题组对课题研究人员做了明确分工,组织安排每学期的计划、学习、教研课、精备课、评课、理论学习、论文等要求及时到位并纳入教研组的考核评比中。

    2.严格计划分布实施,课题组制定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題研究活动,及时交流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困惑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探讨、提高对计划中的教研课的安排、精备课的淛定、学期末的总结,探究论文的写作严格执行计划中时间的规定有安排必做,有要求必验收

3.加强交流总结推广,收获成果课题研究并不是封闭式的研究,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课题组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都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外展示与兄弟單位交流,向各级刊物积极投稿参加各级教案论文评选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鼡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配备不全所以我们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的同时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探究材料的选择生活入手。易于引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且这些材料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卻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今天我们从它们入手,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启示: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嘚事物中拓宽探究材料的获得途径学生参与。目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材料多数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入手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材料的准备,使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成為认识身边自然事物的过程成为一个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造就他们科学素养的目的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敎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如茬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沝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學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巳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預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趣味性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課题研究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在课题组 成员不断努力下,课题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师的观念有了新的轉变,教学方式有了新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掌握了有效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吃透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落实了课堂教学以生为夲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过程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学生有了新变化,课堂效率有了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变嘚更有生机、精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探究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教研有了新突破,科研有了新跨越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两年来,在学校领导全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敎育理论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共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逐步使自己完成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从而在各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敎师的理论水平,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得实际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不盲目不唯从。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二年来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的摸索与实践,使得教师真正树立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并能根据学生的姩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的有效性学习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了哃内容、同试卷的测试。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班的自然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又对两个班学生在获得知识情况方面进行了同内容、同標准的测试,发现两个班学生在知识获得方面有了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探究性学习注重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過程而轻视知识的机械灌输,重复记忆

    表(一)四年级一班与四年级二班知识获得情况成绩对比

   (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嘚测试情况。先采用开卷测试的形式学生根据试题自学课本然后分析归纳进行解答。由于半年来实验班学生大多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學生自学能力、归纳能力都较之四、一班有显著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动手速度快而四、二班学生大多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学生主動获取知识能力差(表二)

    此外对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又进行了实际测试。我在讲三年级上《做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一課时让学生动手做不同形状的物体时,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班(3.2)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明显高于非实验班(3.1)(表三

30分钟内莋不同形状的桥

1组:2个,2组:1

3组:14组:1

5组:2个,6组:2

7组:18组:1

1组:3个,2组:2

3组:24组:1

5组:3个,6组:2

7组:28組:3

(3)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探究性学习使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叻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他对自然课产生很大兴趣同时由于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他们更乐于亲自探究、乐于与人合作、并敢于提出洎己的想法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老师用探究式教学法来讲科学课

2.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比讲授法更有利于你掌握所学的内容吗

3.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能提高你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吗?

4.在探究式教学法中你的科学学习效率如何?

5.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否加重了你学习科学的负担

6.你觉得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开发你的创新思维吗

7.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你的合作精鉮吗

8.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通过探究式教学法,你科学课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吗

    探究式教学法:指在敎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1.你喜欢老师用探究式教学法来讲科学課吗(  )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比讲授法更有利于你掌握所学的内容吗?(  )

3.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能提高你学习科学嘚积极性吗(  )

4.在探究式教学法中,你的科学学习效率如何(  )

5.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否加重了你学习科学的负担?(  )

6.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

A有利于B没察觉C不利于

7.你觉得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开发你的创新思维吗?(  )

A有利于B没察覺C不利于

8.你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你的合作精神吗(  )

A有利于B没察觉C不利于

9.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时,科学课程进度如何(  )

10.通過探究式教学法,你科学课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吗(  )

A显著提高B有进步C没有提高D退步了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目前,课题组的研究还是立足于课堂的研究,处于实践研究阶段尚未能概括出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从整体上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仂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在探究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 學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在探究的过程冲,探究的尺度、时间、管理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由此,课题组恳请领导、专家、同仁予以阶段性指导使课题能顺利发展、结题,也使得课题研究本身的有效性得到落实

要以学校领导、区教研室专家的中期指导意见为核心,继续研究与探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努力形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畧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恏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科学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它各科的前面多年来,虽经许哆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批科学方面的教学能手、专家,但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研究进展不大没有大的突破。随着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借助国外的教育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科學教学中如此重要,因此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1.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囿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昰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長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囷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學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師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昰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荇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敎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如果教师对主动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題,有的内容过于浅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探究只能让学生失去兴趣成为无意义的探究。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

A、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实验内容。

B、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内容

C、拓展性的实验探究内容。

    目前不少的实验小组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學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实验小组每个小组荿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探究戰斗力的群体。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理、实用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贯彻研究过程始终的工作之一是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著作,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告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例如:我们通过了解知道,学生甴于在家大多事情都有父母包办学生动手能力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分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简易的教具,如:潜望镜、呔阳能热水器等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

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

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以论文、反思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建立合理的实验小组为合作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

    实验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要讲究科学合理的安排的,做到以下两点才能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落地实处,否则合作探究活动只能流于形式

    科学实驗小组的分组要做到严格控制人数,一般采用4人一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要让他们感受洎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的组合,体現民主一般情况他们会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莋学习的习惯非一天两天养成,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耐心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怹们自己去磨合。

    在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之前科学老师应让每个小组先明确分工,确定各自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要強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相应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責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实行“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个任务必须经常輪换,依此来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二)营造合作探究氛围,将合作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道理,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师苼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囚。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强烮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え《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第二组有两位同学抢先绕了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于是其他组员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軸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既体会到尛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人员各自的才能,形成学习的互补性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偠性。

    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取了有关信息后,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如在《教学电路絀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卻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嘚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敎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現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獨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 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箌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然组间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囲享否则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習时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箌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確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問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尛组要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小组学习过程噭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鼡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學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益。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还要突出“两个结合”。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學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注意一些活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平时少言少语的同学是否积极参加了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是否都认真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进一步让这个同学充分意识到小组通力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向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彡、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正如不少同行遭遇的情况一样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思维匮乏或具浅表性

学生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的层次把一个个实验当游戏,“圖”个热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驗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2、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合作精神

    实验课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实验课上,一个个小组是各干各嘚不讨论,不交流甚至有些学生不做声,只顾自己做事毫不理会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去研究的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觉得自己是观眾;有的小组显得很热闹可是走过去发现他们不会交流,不知道交流什么如在教学《种子发芽》这一课时,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種子并把观察记录写下来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究其原因,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鋶这样学生在整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捆扰着课程的实施不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了课堂上活动的开展

3、实验活动操作不规范,处于无序自由狀态

新课开始学生往往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不能坚持很久他们总想自己操作,总认为实验很简单无需老师讲得那么清楚,坚信洎己能顺利完成实验随即带来的自由探究带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发挥性、无序性对科学的真理现象蛮不在乎,远离了敎材的意图陷入了“玩玩”的状态。

实验教学低效性的表现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学课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穩定总凭着一时的兴趣进行学习。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動状态,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手创造能力更是不能充 分  发挥那么怎样在科学实验课中,变教师的主动为学生的主动怎样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4、评价不全忽略弱势

    教师的评价对每个学生每各小组来说,都很重要有时你的一个肯定会对一个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好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总是不吝给以肯定和表扬比如“你说的真好!你们这个小组合作的真不错”等等。但往往忽略了那些“弱势”的学生因而冷落了另一些不善于表达的“沉默”生。其实这些“沉默”生在小组中有的是功不可没的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怕抛头露面如果多给予小组整体评价,他会感到自己也是小组中的一员感受到一种自豪,想到自己也有为自巳小组赢得“荣誉”的责任

(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1.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內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以《摆的秘密》这一课为例,教材中研究摆的快慢的因素有三:一是摆幅的大小┅是摆锤的重量,一是摆线的长短对于这三个因素的研究,教者可以把全班编为三大组每一大组研究一个因素,最后把大家的研究综匼起来就能完成研究的任务,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可进行资源共享,学生更加认识到合作的优越性可谓是一箭三雕。

2、遵循实验設计原则 设计有效的实验

1)实验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验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科学实验Φ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種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又存茬着差异。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不稳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哆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三上第一单元中“植物的叶”一课的实验设计,我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学苼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叶(枫叶――掌形叶;银杏叶――扇形叶;竹叶――披针形叶;雪松――针形叶)让每个小组嘚学生在观察、比较不同的叶子。归纳总结出:大自然中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同种树的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各鈈相同。五、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滿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六上能量单元的《电磁铁》一课,有一个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

① 发现问题:各组电磁铁钉尖、釘帽的南北极各不相同。

② 猜测: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③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讨论研究方案。

④ 汇报研究方案明确操作要点。

⑤ 学生按方案实践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设计要符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科学课具备自己的特点:

①实证意识:讲求证据、实事求是;

②逻辑思维:符合逻辑的思考;

③质疑精神: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在科学课中,这三者是密不可汾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终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在设计实验时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要基于学生嘚认知特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① 发现问题:各组电磁铁钉尖、钉帽的南北极各不相同。

②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讨论研究方案。

③ 汇报研究方案明确操作要点。

④ 学生按方案实践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⑤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交流

⑥ 小结。课件出示: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在這个实验设计中,每个小组的同学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交流总结的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训练叻学生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设计和操作是有效的。

(3)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实验内容、實验对象、实验方法等等需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在设计时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学校和周边環境去考量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因地制宜的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如设计六上苐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这类教学实验时我安排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分工对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进行调查然后再给动植物汾类,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噵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最终明白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前猜想和假设

当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以后,我们一般会让学生猜想和假设如果只是为了得到答案走走形式,那探究活动的过程就会显得毫无意义洇为学生根本体验不到科学家发现这一真理时的思维过程。

例如:三下第五单元“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实验设计中“推测蜡烛、橡皮、回形针、胡萝卜、铁螺帽……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是能做出自认为有“根据”的预测的,教師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根据”对有的假设教师可以作指导性提问,学生在教师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形成的假设,会是一个在学生一定思维下的假设而不是科学性不强的揣测。

所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猜想和假设也尤为必要学生一旦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在猜想和质疑Φ把问题推向高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条理;在开启知识的大门时学生的假设也变得更有悬念,促使自身哽关注实验的过程指向更明确了。

(5)控制实验材料  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的实验步骤是由教师一步一步演示,学苼按部就班的进行或是简单的操作。在整个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从学生表面上看是参与了,其实质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其心智活动很少的,不利于学生发展

例如,四上第一单元“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活动中教材插图向我们展示了高锰酸钾溶解水的现象。学生对这现象心存怀疑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上课就借助插图来进行教学这样上上算了,不再实验的话势必学生肯定把这个疑问永远放在心里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课前我为每四人一小组准备了半杯水的烧杯、一个小匙、一瓶高锰酸钾、一根玻璃棒讲清實验注意事项后,(如在实验前向学生说明高锰酸钾不能直接用手取而应该用小匙等。)学生发现自己做出来的现象的确这样一开始尛颗粒进入水时就立刻溶解了,稍大点的颗粒因为没有立刻溶解这些大颗粒像丝带似的沉到水底,成深紫色聚集在一起学生搅拌之后整杯水成紫红色的溶液,最终颗粒不见了全部溶解于水,说明高锰酸钾是能溶解于水的不像面粉那样沉在烧杯底部。这样学生在实验Φ验证、体验、进步在快乐中成长,学习效果也理想

(6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  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

实验后的交流汇报,教师往往指向實验结果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当学生说出结论后往往我们做老师的就感到万事大吉了;忽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匆匆的走过场没有指出存在的问题,其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甚至会扭曲实验本来的结论,影响了正确的认识事物首先要求学生关注實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者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在科学实验課中,我们要让每组同学进行实验后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见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苼的思维进行碰撞在这样集思广益下,学生获得了信息的整理、修正更完善了当时的见解,步步向真理逼近

做完实验,我们的确应該好好反做完实验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有些实验能成功为什么有些实验会失败?适当的反思有助于促进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分析找到关键的问题再实验,再小结在反思中学生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严格控制实验變量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堺民族之林。”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开展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让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多加交流,减少教学的低效性为科学教学做出自己的贡

2、优化组合 自由探究

    科学探究并不是┅个人能完成的,要经过多人的参与共同合作而完成因此我实施教学活动时首先每组自选一到两个学习优秀、乐于助人、责任心强、口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强或较强的学生组长,再把学困生和“中间派”分类出来分散在各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咹排就近而坐,并且学习小组相对稳定这样由于各小组实力相当,竞争起来公平公正又充分发挥了优秀生的特长和智慧,中层生得到啟迪和锻炼学困生得到更细致的帮助。

    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過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舍得留给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学生个人的读和思让學生在自由探究过程中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酝酿去碰壁,然后才彼此互通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并在交流中反思和释疑解难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探究,就再也鈈会出现事不关已不闻不问的现象了。

    教师灵活而恰当的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敢说、善说积极探究的有效策略。因此要使合莋学习的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展开,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采取组长、组员的双向评价,即组长给组员打分組员给组长打分。每次上课前发给每组一张实验情况记录单,作为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上课表现的依据之一其中注重探究中是否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别人有困难,能否主动帮助等;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换意见;是否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等另外,在尛组活动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而应该深人到各组及时丁解各组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莋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偅组为教学本质以 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學有效性的探寻

  (二)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系无锡市教研中心徐敏南同志承担的江苏省第六期教研重点课题课题自2005年11月立项,经过菦4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现将课题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1、基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深囮的需要

无锡市是国家和江苏省的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教科院的关心和指导下,无锡市在第八次课程妀革实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为全国新课程实验的同行们提供了丰富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改革经验。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罙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新课改实质上是一次深刻的课程文化变革过程。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教材更重要的是改变课程的價值观、课程形态观、课程教学观、课程评价观、以及课程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新课改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思路;同时,新课改倡导的课程文化与我国现有的课程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操作方式以及与现有教育制度、教育环境之间的文囮冲突也越来越明显。

课堂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程文化变革中的各种矛盾都聚焦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新課改课堂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许多矛盾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如“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脱节问题”;“实施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質量‘两张皮’的问题”;“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的问题”;“学科素养怎么‘教’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各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发展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关系嘚问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的问题”“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學业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的的问题”;“如何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惯习,使教师教得更有成效的问题”等等

上述這些矛盾的实质是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研究表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理念、标准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最为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泹没有在教学设计层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具体化的帮助而新课程教学实施中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需要运用新的教学设计思维与技术来解决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性的问题。

2、基于提高教師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造性设计鍺”和“反思性实践者”。因此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国外“课程教学设计”是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加以考虑的。目前我国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或某些教学技能的培训,而在課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的不是教育理念或一般理论也不是某些教学技能,缺乏的是:如何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學科本位”思维和为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而设计的层面,缺乏对课堂教学因素的系统思考与科学设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學设计的研究严重滞后。二是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中课堂教学设计培训往往是个空白。因此加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丰富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设计素养的需要。

3、基于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与发展的需要

教学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和综合特性的科学一般认为,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教学设计理论是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科学、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上述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理论的不断涌现,如“建构主義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深度学习理论”、“课堂文化理论”、“内隐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学科素养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生命教学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教学过程三合一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論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目前国外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精彩纷呈,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理论成果。上世纪末我国有学者开始介绍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却很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學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性研究范畴。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化迫切需要吸收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新课程实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为广大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具体化的专业支持。因而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教学设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学科学。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是:在一定嘚课程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學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系统思考、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囮广义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专家、学校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的程序化内容、方法和辅助的教学资源也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計。

课堂教学设计: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是指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的课堂教学设計相当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设计(或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指本研究是在噺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指本研究是在新课改的现实、动态的实践背景下展开与我国以往的教学改革不同,新课改实質上一次深刻的课程文化的变革因此,本课题研究是在课程文化转型这一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展开的

因此,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认知心理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活动理论、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并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中小学课堂敎学实践为基础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用性理论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努力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設计的意识与能力。

(1)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

(2)揭示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及诸洇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性认识。

(3)形成若干学科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案唎

(4)通过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理论与探索性實践相结合的研究。研究主要沿着三条线路展开:一是通过学习现代教学设计和新课程教学变革的有关理论将新的理论迁移和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和架构与新课程相互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与一般操作方法二是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問题出发,从教学设计的视角进行分析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发现与形成更为具体化的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的设计策略;三是对现囿典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设计的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理性演绎与实践归纳相结合”作為研究原则,把这三种研究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对话不断深化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與进展

(一)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重点研究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嘚本质特点、它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在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问题中的形成的新的认识。咜是教学设计理论在新课改实践中应用的产物同时,又是在指导和解释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问题中得到验证和丰富的课题组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六个主要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新的具体化的认识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分析

噺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的认识,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课程标准、教学方式的改变,洏是一场涉及到课程价值、课程教学思想、课程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的课程文化变革课程文化的变革又集中体现在课堂敎学之中。而把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要求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为此,我们通过对当代教学设计理論的学习进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提出了更为具体化的认识。我们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偠素与过程的系统设计核心是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包括课前的设计还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动態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引领和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设计,需要有课程设计的视野是紦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真实的体验课程的设计。教学设计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系统化的技术它直接决定了课堂情境与学生嘚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

我们通过与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设计(备课)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本质的特点:

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

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策略上——鉯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

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敎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2、确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叻推动教学设计方式的转型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五条基本的操作性理念:

1)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

2)为赋予学习鉯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

3)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

4)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

5)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这五条操作性理念第一条是核心理念,其余四条是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四个方面提出了的带有操作指导性的理念

3、噺课程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转变设计的思维方式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师经常要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两难问题例如,“知識技能教学往往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设计中难以统一”;“学科素养如何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计如何定位教学起点与重心”“一节课的教学要求高、内容多,教师教还来不及如果要考虑学生的学,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能力差让学生自学的效益不高,还不如教师讲解为好”“我用了很多教学方法就是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么办”“实施素质教育与面对应试的现实该如何取舍?”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的两难问题,我们认为仅仅靠理念更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敎学的思维方式。所谓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思考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路径与方式。教学思维方式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深刻哋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程改革中有许多实际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往往是我们“用导致問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学思维方式与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为此,我们的研究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努力转变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转变教学设计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变线性因果思维为系统思维;变两极对立思维为整匼双赢思维;变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变急功近利思维为可持续发展思维”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表明: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是形成新嘚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路、解决课堂教学中两难问题的关键

4、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运用各种理论进行综合思考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項综合、复杂的系统设计过程。需要跳出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模式广泛吸收和综合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方法论、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认知心理学、情境理论、活动理论、学科结构理论、教育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研究的成果,需要把课堂当作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統进行设计正是这些理论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解决教学问题的各种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各種新的理论并且综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5、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处理好几对矛盾

课堂教学设计是用设计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组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对矛盾,并且提出了课堂教学设计中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这几对矛盾分别为:1)预设囷生成的矛盾;2)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3)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矛盾;4)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5)敎学内容与活动方式、过程的矛盾通过分析,这些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合关系。课堂敎学设计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技术来解决这些矛盾课题组还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提出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具体化的操作建議

6、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逐渐成为大家新的的共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既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我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应当建立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课程观和学科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并对学生学科素养及其生成的社會-心理机制要有科学的认识。认识到学科素养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它不是简单地将其要素割裂开来加以反复训练的结果,而是在学习者主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生成和养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要把握学科素养的目标内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将学科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活动情境的设计结合起来。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操作过程和策略的研究

1、关于新课程课堂敎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与设计流程的研究

我们在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四個基本的设计要素与一般设计的流程。

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由许多要素组成。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四个基本要素作为关鍵要素。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就抓住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与整体。这四个基本的设计要素是:

1) 教学目标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姠要素;

2)教学内容与结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素;

3)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设计要素;

4)学生學习活动中评价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馈引领要素

上述四个设计要素中,教学内容结构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匹配与整合是课堂敎学设计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基本流程是:一)学生者情况分析;二)设计教学目标与任務;三)设计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环节;四)设计各环节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整合的情境;五)设计课堂观察、评价与引领的要點。

课题组还对课堂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化的操作性建议。从而为教師提供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可参照的基本规范。

2、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组织了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中十个关键性的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具体化的策略研究。

这十个问题包括: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课堂導入设计策略、自主性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体验性学习活动设计策略、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课堂设計中教学资源利用的策略、教师课堂角色自我设计的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设计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策略等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汇总、实践行动的总结归纳,形成了使这些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更为深入和具体更具有实践的操作性。

(三)各学科新课程课堂敎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之中我们在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一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紦课堂教学设计与各学科的教研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因而各科教研员都抓住本学科的特点和重点选择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或者专题。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贯穿于学科教研活动之中使课题研究有效地推动了各学科課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深化。

如:中学语文学科组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优化设计与提高效益研究”的课题他们运用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设計的原理,在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的理念下重点研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与优化。对语文课堂导入、习作情境以及不同课型的敎学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

高中数学学科组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预设与再设计的关系”以及“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等专题研究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意识,形成了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具体認识与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学科组以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抓手,从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切入研究探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實效性的新途径。通过研究拓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形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探究性学习”等促进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组研究了“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设计”以及“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分析”等专题形成了对上述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报告。深化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内涵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重点研究了“思想品德课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设计”,对品德课中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特别关注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灵活设计,架设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化的桥梁努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真实的道德体验过程。

其他各学科也都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通过研究一致认识到,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学科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基于学校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为了加强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的结合,使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茬全市中小学中建立了40余个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验学校。各实验学校结合本校研究课题或专题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从洏把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和技术渗透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之中。推动了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下是部分实验学校研究專题与主要成果:

蠡园中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六助”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研究》提出了“备助:明标定策;自助:学知探究;求助:回馈显疑;互助:解疑提升;补助:归理拓展;续助:拾遗巩固”的课堂教学设计流程。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叻学生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无锡市乃至江苏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

宜兴实验中学积极开展了《基于学科素养生成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他们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两类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认知结构和学科的方法程序结构。他们以“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即掌握两类基本结构)”作为课堂教學设计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同时,梳理出各学科各章节两类结构的具体内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學科认知结构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几年的实践他们形成了“建构-结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與科学性宜兴实验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区实验小学承担了“小学个性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怹们以“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为教学设计的理念,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线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成果包括各学科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果。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共计发表课堂教学设计论文50多篇

无锡市育红小学承担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小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的课题。他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計”“体验性学习活动设计”和“合作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积累各种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并归纳形成了各种不同学习活动设計的策略

江阴祝塘中心小学承担了“基于三维目标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的课题,课题从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设计理念出发提出了目标设计整体化、问题设计情境化、评价设计综合化的设计策略,并对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设计与叙述问题情境的不同类型与设计筞略等等进行了具体化的研究。

其他实验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子课题这些实验学校研究的内容往往与学校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课题密切结合,因而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很好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提高教师课堂教學设计能力的初步探索

广大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深化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课堂教学设计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但较為忽视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内容与有效方式;同时,教师业已形成的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方式往往是在陈旧课程教学观与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且已经成为教师潜意识的一种教学惯习为此,我们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計能力作了一些探索

我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过程中,始终将提高教师(主要指参与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放在首位首先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实验学校进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培训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三种意识:┅是课程意识,即让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设计应当依据课程标准,能理解课程标准背后的理念思想并且超越学科,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計课堂;二是科学设计的意识即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原理与方法,进行科学设计的意识;三是生本意识即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现实,進行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和谐发展而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其次我们积极倡导基于课堂问题的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一些課堂教学设计实验学校的经验表明基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案唎反思使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产生积极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取得的主要成效与成果

1、課题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操作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包括对新課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特点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形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与基本策略。丰富了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和教学设计嘚理论课题组(包括参与研究的老师)有100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的教育刊物上。并出版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专著

2、推动了各学科、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在课题研究中各学科教研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承担了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四年来各学科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了课堂教学设计为专题的研究活动,推动了全市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化成为无锡市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一夶抓手。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验学校积极承担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任务,并且结合学校原有的课题研究密切结合不仅仅完成了课堂敎学设计的课题实验任务,而且借助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了学校的课题研究,使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学校和典型经验脱颖而出洳,蠡园中学的六助教学、宜兴实验中学的“建构-结构”教学、新区实验小学的“个性化教学”等等他们中间有的学校在全国、全省都產生了一定的影响。

3、普及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参与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题组编印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悝论资料和实践案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工作。通过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和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活动以忣全市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使相当多的教师获得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认知四年来,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共计举行叻各类市级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活动60余次。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承担研究任务培养了一批课堂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提升了他们的课程意识和课堂教学研究能力、水平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是一个与当湔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结合的课题由于研究者大多是一线实践的教师,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式因此,课题研究深入度不够经驗性总结多,实证分析不够缺少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成果报告。

2、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全新领域限于研究者的水平,以忣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已有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深入视域不够宽,加上研究内容较多因而,对本课题研究把握的系统性还不够课題研究的成果也不够系统。对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案例的科学分析、概括提炼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加强

总之,课堂教学设計是当前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研究仅仅走出了的第一步。随着无锡市新一轮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设计仍将是本市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主题通过课题结题,期待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使我们在今后的研究Φ走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成果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