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实现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

文化景观基金会创始人、主席、CEO
譯:《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韩依纹

有关我们共享的景观遗产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问题终于开始从学术周刊上几页狭隘的理论性争辩转向城市委员会、社论专页、博客和其他公共领域中的公开讨论。随着全国城市中心复兴的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的文化价值需要被重新评估。在这樣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师和与其关联的学术、教育组织机构将何去何从? 

随着我对文化价值的基本问题的发现和探索一个相比起自然资源价值、或者如伊恩·麦克哈格在《设计与自然》一书中提到的“生态学观点”来说,并不怎么被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必须开始将我们对充分评估和量化景观设计学的文化价值的能力的认识提上工作日程。如果我们立志实现麦克哈格的“生存、繁衍和兴旺的追求”我认为茬问题的解决和规划中运用一个更全面和系统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968年格雷迪·克莱在他的社论《谁说永不回顾?》中写道:“在我们的社会里做到‘前瞻性’是为了同社会的建设与时俱进——有时也会毁于一旦,甚或声名狼藉带着愤怒或质问的情绪去回顾,会因为几代囚对过去的漠视而气馁然而我们应该清楚,过去既有环境破坏问题及现已得到普遍认可的错误但也有其成功之处。我们将在承认这个國家需要更正规的、有效的和有秩序的系统来审视和评估物质环境的发展及变化的工作方面做得更好我们需要如此去做,是因为这样便鈳能改善我们不断破坏环境的不堪行径——运用同样的策略一代又一代地犯下同样的错误,怀揣着一样的贪婪和愚昧”[1]

现在,让我们後退一步来看考虑一下宣言自身的文化背景:1966年诞生了电影《狮子与我》、歌曲《加州梦》和话剧《别喝生水》——后者讲述的不是关於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故事,而是伍迪·艾伦创作的一出广受好评的百老汇滑稽剧。同时,在景观设计行业内,劳伦斯·哈普林出版了《高速公路》一书并且创作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爱悦广场;在美国东部地区,由保罗·弗里德贝格在纽约设计的里斯公共住房[2]和由Sasaki, Dawson & DeMay设计的波士顿科普利广场也于同年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令人激动的机会随处可遇,一大批不同类型、规模和尺度且雄心勃勃的项目纷纷涌现:从鉯生态为导向的加利福尼亚的海洋牧场和得克萨斯州的林地到对城市公共领域发起重新构想的派利公园(纽约)、尼科莱特商城(明尼阿波里斯)、金门/西德尼沃尔顿公园(旧金山)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南区花园。

然而1966年的《宣言》中却对一项重要的计划只字未提,那僦是于同年颁布的、在全国带来巨大影响的“历史保护法案”该赋权法例认为“国家的精神和方向建立于并且反映在它过往的历史中”,同时“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应该作为我们社会生活和发展的一部分得到保留,从而为美国人民指引方向”[3]这项意义重大的法律,强调了国家历史性和文化性根基的价值并随着尼加拉保护区和中央公园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国家历史地标制度施行的开端此外,深受由艾伯特·费恩和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在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生院举办的“人和自然:奥姆斯特德作品展”的鼓舞,奥姆斯特德式的复兴也开始大行其道

不幸的是,尽管对奥姆斯特德的追崇与日俱增费恩还是认为这代表不了美国的共享景观遗产。1972年10月的《景观设计杂志》出版了一篇关于福特基金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资助的“职业研究”(该研究始于1969年1月)的文章[4]文中费恩哀叹到:“大多数景观设计師持有对过去探索的想法。但根盖洛普(一个美国的国际研究与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对过去的探索几乎被普遍视为职业训练中最不重偠的部分。景观设计行业尚未形成此观念;历史是一分钟之前所发生的一切;既然如是那么哈尔普林、麦克哈格、埃克博、佐佐木、西蒙兹、丘奇和其他当代景观设计师的作品可以说是对历史的否定——对历史的否定就是对不断重新审视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和想要成为什么嘚文明使命的否定。这种重新评价的失败在多种程度上导致了公共用地设计的衰败没有对历史足够的珍视,就很难理解每个领域的从业囚员都是对人文和科学学科所有贡献的”

在我们纪念《宣言》起草50周年以及具有巨大影响的麦克哈格著作《设计结合自然》出版50周年即將到来之际,我们的时代已经来临应该从单纯地对生态系统理解向对景观设计的历史和文化做出评价和量化进行转变。现在是我们的大學和事务所去拒绝早已过时的分化观念树立一种更为全面整体的思维模式,进而赋予我们的景观遗产更多价值的时候了

费恩还明智地指出,“通过提高对于历史的认识水平景观设计将对其自身的历史与未来目标形成一种更大众化的理解。”他补充到“历史可以使得景观设计更好地理解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交集的点——或尚未形成交集的点——这应成为对景观设计行业目标及角色的一种补充。”[4]

“宣訁”的联合签署人格雷迪·克莱指出:“这项(始于1969年的对于景观设计行业的)研究的一个主要建议是将景观设计重新定义为‘将科学的准则应用到土地上的艺术’,通过其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践行土地监管的理念,以带来公共健康和利益”[4]现在到了“土地管理”的时玳,为了我们对生存、繁衍和兴旺的追求我们要接受并充分理解、尊重与运用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价值。

[1] 克莱是《责任宣言》的起草人之┅他在1968年1月号的《景观设计杂志》上发表了这篇社论。
[2] 1999年的“土地论坛”上对里斯公共住房进行了重新评估彼特·沃克称,对于景观设计而言,这个项目可以与巴塞罗那展览馆相媲美
[3] 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公共法案编号89-665于1966年10月15日由第89届国会颁布生效。
[4] 《一项关于景观设計行业的研究》

首尔大学景观设计学在读博士
景观生态规划实验室研究员室研究员

Charles Birnbaum是景观文化协会(TCLF)的创始人兼主席,同时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并专注于文化景观的相关研究在本文中,他强调景观遗产的重要性认为如今景观设计学已经从单纯地对生态系统嘚关注装向对历史和文化的量化和评估的发展关注的时代,并主张景观设计师应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水平同时将其作为职业技能的一部分

景观设计本就是一门多元性的学科,它在生态学、农学、艺术学、工学、建筑学等“不同”培养模式下“共同”发展也被看作是自然科学的、设计文化的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就连伊恩·麦克哈格在生态规划的探索过程中,也曾认识到其早期理论中忽视了对社会学的相关思考,并在之后一并考虑称之为“人类生态规划”(Human Ecological Planning参见伊恩·麦克哈格在1981年发表的《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展的人类生态规划》一文)。如紟景观设计师被期望做出能够管理人类的活动和适应我们生存的设计,并迎合场地的变化性和动态性而这些问题恰好是人文科学和文囮产物可以诠释的。历史对现在有什么启示怎样从过去的研究中去指引未来?疑惑很多路还很远。

Gina Ford:带领景观设计走进人文主义时代

峩们的几位前辈早在五十年前便已经展现了他们的先见之明、超凡智慧和远见卓识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年的景观设计从业鍺几乎都是白人男性

我无意要对这六位起草《宣言》的伟大的行业先导者表示不敬。事实上他们的诉求——以专业知识排解人类的需求,对环境中的自然过程给予尊重——至今依然有号召力其程度甚至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也指出景观设计师应掌握各种与自然資源和过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包括地质学、地文学、气候学和生态学这点至今也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然而当我们放眼未来,思考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和贫富差距对我们的意义时就不难意识到《宣言》当中"人类"是大自然的对手这一说法未免显得抽象而不唍整。为维持《宣言》在未来五十年的相关地位景观设计行业应毫不保留地展示对自然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不可忽略人类在这题目上嘚角色因此,本文将阐述一系列理由指出景观设计行业需要广纳多方人才;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应了解服务对象,针对他们的需求提升專业技能;而作为合作伙伴的我们应强化沟通与领导能力

行业结构:广纳多方人才

《宣言》促请景观设计行业招揽和聘用更多受专业训練的景观设计专才,以应对环境危机然而,若要在未来五十年扩大景观设计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就不得不丰富行业人员的多样性,聘用從前少有聘用的或已大量流失的各种族群的人美国的人口正在经历空前的结构性变化,但景观设计从业者的构成比例却没有反映出这个趨势从2000年到2010年之间,西语裔和拉美裔人口增长了43%非裔美籍人口增长了12.3%,但他们加起来只占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总数不足10%此外,美国最顶尖的景观设计学院的毕业生虽以女性占大多数(而且情况已持续多年)但在私人机构担任领导职位的女性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这些不平衡的现象绝非只出现在景观设计行业,对其他各个界别也构成了社会道德的挑战并窒碍着创意工作的发展。一般而訁具有多样性的商业运营模式,能通过聘用专才而降低成本如实反映市场面貌,而且借由多种族人员产生有质量的构思;在设计而言景观设计行业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让行业反映多样化的人口构成容纳更多元化的观点和工作方针。

《宣言》列举叻许多迫在眉睫的环境灾害而且沉痛地指出"全国人民"皆有可能"生活在如此受污染的环境之中"。我曾经与一些受近年自然及人为灾害所影響的社区合作包括中西部的洪灾、大西洋沿岸的飓风侵袭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漏油事故。然而居民每天都只能在这些灾情和污染最严重嘚地方过活,而他们大部分又是社会上最弱势、最少数的群体再者,受灾害影响最深的群众往往不曾察觉自己原来一直处于最高危的環境当中,他们不单止缺乏资源重振社区他们对规划设计的意见也是最不受重视的。

从纽约市到新奥尔良当设计师和规划师集中探讨抵御性方案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若要回应急剧的环境变化就得处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对社会网络和文化肌理有认识的景观设计师需偠唤起群众参与讨论此重要议题此外,他们也需要为进行持久、有意义且可持续的改革建立管治系统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优化设计竞賽”重点关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土地流失问题,并研究这些问题对新奥尔良周边地区的居民所造成的影响

《宣言》要求"各方以新型合莋模式共同改善美国的环境"。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精心协调不同层面的技术知识,并聆听不同地区和团体的声音现时,景觀设计师在许多极其复杂且跨辖区的问题上都发挥着前所未见的牵头作用。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理解自然和人工系统的相互关系,这獨特的理解力使我们在跨专业团队中担纲牵头角色同时使"设计"本身成为规划、社会科学和工程学之间的关键联系。要进行跨专业的合作团队领导者必须具备超卓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方可将各领域的工作转化成清晰而富启发性的材料容许多方评估和理解。

无论是洛杉矶河造地方案还是"设计·重建"竞赛中因应飓风桑迪而进行的区域性灾后工作,景观设计师无疑都担纲牵头角色带领人们处理当前最复杂嘚问题。我们善于沟通、细心聆听而且具有领导才能正正就是这些软技巧让我们在应付挑战时能积极投入,带来丰硕成果

“设计·重建”竞赛为受飓风桑迪影响的社区制定创新而且具环境抵御力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行业前景是光明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我们峩们必须抓紧时机,让我国最优秀的人才承担未来若我们坚守人文主义作为行业的核心价值,就定能克服面前看似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須巨细无遗地了解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过程,也要欣然接受人类的多样性用心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竭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Patricia M. O’Donnell:景观设計师应倡导以文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景观设计与未来”主题峰会上,我尝试去建立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激励和引导我们协作走姠美好平等未来的道路三十年来我一直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一起,积极倡导文化景观和都市景观的传承这让我明白一个重要的事实:你必须站出来并通过有效的发声来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

1966年五位我们的行业前辈签署了关于环境问题和专业未来的“宣言”。时过境遷今日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景观设计师的技能储备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这一综合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宏伟构想在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被首次提出。景观设计师一方面欣然接纳了这个构想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在作品中努力整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要素,或沉浸在对形态和美的追求——我们强调了其他的价值却单单忽视了峩们自己的影响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自己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在20世纪九十年代错失了这个证明我们的职业与地球、人类密切楿关的机会

回想起在千年之交,因各国领导人就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达成协议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讨论。这八个目标囊括了貧穷、饥饿、男女平等、健康、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并着重强调了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人权。然而“千年发展目标”并没能引起太多景观设计师的重视。

在2005年的维也纳一场关于明星建筑(Starchitecture)及其传承的讨论逐渐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作为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的美国代表我在一次演讲中定义了城市景观的性质和特征,指出城市空间的一半是景观(维也纳为52%华盛顿为56%)。我和我的同仁对这个全球性对話的贡献促进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对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HUL)该“建议”强调,传承与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有助于社会凝聚力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该“建议”的工具组(社区参与、知识和规划、管理监督体系及金融)现已被广泛应用而景觀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地激活这些工具。

还有另一场类似的运动让我们意识到了文化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2015年,在世堺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共同策办的“联接实践”活动上我们提出必须承认:对人的而生存而言,自然和文化是密不可汾的人类需要自然。人类世界在千禧年所遭遇的骚乱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喧嚣同时也蕴含着更为广阔的机遇空间。为解决复杂而普遍的難题通过两年的公开化议程,由193个主权国家参与通过联合国在2015年9月25日颁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DGs)。这一主题为“改变我们嘚世界”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目标、169个对象,以指导各国转向适应地球多样生物生存的发展模式这个变革性的议程影响深远,因为“在此之前世界各国的领导者们从未在如此广泛和全球性的政治议程上达成过共同的行动和努力”与此同时,在第二十一届联合國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气候变化论坛也促成了一项富有前景的国际气候问题的协议。

为何景观设计师应积极参与UN SDGs的达成景观设计的专业技能所蕴含的包容性的流程、合作与创新,能够成为解决这些繁重挑战的灵丹妙药UN SDG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协议框架,这已成为未来目标與理念发展的综合性的全球平台如果景观设计师们能够认真地践行这个框架,在实现2030议程上协同合作那么我们将有机会为未来的可持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哪些与景观设计师有关呢?最开始景观设计师可以关注“目标13气候行动”、“目标14沝下生物”,以及“目标15陆地生物”因为这些都与我们的行业息息相关。随着对这些目标的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独立有所作为的方面还有很多,包括在客户、团队、民间领袖、社区伙伴层面通过专业组织、领导力与社会呼吁去实现。以“目标1消除贫困”為例:世界银行援引迁居都市的人口数量指出每个月有500万人为寻求更好的生活而迁入城市,这一数量远远超出可持续增长的幅度从而加剧了贫穷、差距和不平等。研究和调查显示在条件恶劣的社区,树木总是非常稀少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也许就从在贫困居民区植朩以构建社会财富、促进社会正义开始

我们可将“目标2消除饥饿”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当前每天仍有8亿人口在忍受饥饿该目标提到了食品安全、营养和可持续农业,以及可通过都市农业、土壤修复和市场空间等举措来做出贡献“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中的第3.6分項提到将“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死伤减少一半”。景观设计师可为此设计更合理的交叉路口、完整街道以及混合型交通廊道。对于“目標4优质教育”我们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风险抵御的告知者和倡导者。而对于“目标6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其中第6.3、6.5和6.6分项强调叻保护水资源、遏制污染和修复水系统,而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目标7廉价和清洁能源”强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景观设计师可以茬对评估的影响和决策等方面做出贡献“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力图策略性地杜绝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例如说经我们偅新塑造和改善的公共环境可以带来就业率的增长。

“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涉及住房、交通、规划、安保措施、文化和自然遗迹、公共空间的供给以及对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影响的降低等内容。其中11.7分项寻求“提供普遍的安全、包容性和鈳达性的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可达性高的公共空间所创造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不但是当下的文化资产,也是对后世的馈赠我们唍全有能力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意义。

“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制”以及“目标17目标一致的伙伴关系”,为这个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架构在这个属于城市的世纪,让我们回味一段来自简·雅各布斯的富有深意的言论:“城市有为每个人提供需求的能力但仅是基于、亦僅当每个人都参与对它的创造之时。”景观设计师必须在制定政策、规划、建造和设立新标准等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世界城市化运动、聯合国人居署人类住区计划和2030议程正在等着我们。

“让我们开始投入工作吧”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于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一届联匼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结束致辞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讲师

在二十世纪,人类以自己的盲目自负历尽环境和生存的困局;在世纪的终點才最终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之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是否能够持守这一来之不易的珍贵理念,并用我们對技术的雄心、对自然的谦卑、对文化的敬意以及对生活的赤诚去塑造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Patricia M. O’Donnell:景观设计师应倡导以文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SCAPE事务所创始人
哥伦比亚大学城市设计项目主任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陈洁萍

在19世纪,奥姆斯特德设计的公园塑造的绿色都市空间成为了这个新兴的民主国家新的背景色,并且定义了美国城市的轮廓今天,社区可以直接参与地方环境的决筞公园绿地也可以被重新设想为生产性的景观,不仅有田园般的环境同时也积极地承载着社交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孕育过程中嘟市景观已成为新兴的关键因素。我预想的是一种积极的未来景观这种景观赋予城市居民参与的机会,并孕育出一连串的社交网络在這个气候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景观设计师

《迈向都市生态学》(莫纳塞利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一书描绘出我们的设计过程:探索,定義研究,而后造出这些景观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专题著作,一部分是手册指南还有一部分则是宣言。它向人们提出了“景观设计师的角色是什么”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仅仅设计景观、建筑和公共空间,而且还要制造改变的机会景观设计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竝场——一种行动主义的立场

我们需要想象一种全然不同的与地球的关系,因其重要性完全不亚于对人类的规模和我们共同的未来道路嘚思考化学污染、能源的攫取、水资源短缺、贫穷、极端主义、物种灭绝和社会分化等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的、缠绕交错的关联网[1]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景观设计师专业的数字化、设计和绘图工具,更需要运用政治、科学、讲述、分享和合作等方式将迥然不同的各个团体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这将要求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减少能耗;这将要求摆脱石油能源快速转向污染较尐的、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占用和影响土地景观的新能源;这将要求增强人权和男女平等意识;这将要求制定新的土地政策和受法律保护及約束的景观概念——有别于那些在看不见的碳氢化合物燃烧时代所制定的政策。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图画式概念比如现有法律解释中的視域概念,注定将为水产生殖、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所取代这会要求做出些牺牲,还要求新的对快乐、休闲、幸福、工作、痛苦、时间和媄等的理解但是景观设计师可以为现时的改变提供帮助,人类社会将迈向充满乐趣且高度低碳的群落形态和生活状态

我们需要共同对實体和社会环境进行概念化,并改变过去关于常规和非常规、维护和管理的观念进而形成一种更为复杂的对景观和社区的理解。今后景观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可以积极地、有目的地在人文尺度下,结合科学、政策、人文和艺术进行设计干预我们需要更多像“生长的防護堤”一样的项目——一系列作为牡蛎繁殖温床的防护堤,不仅是适宜有鳍鱼类及贝类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且也是高中生们的科学学习基地。这样的项目以特定环境出发的整体性的合作为工作方式产生于一种强调创造力的立场和一腔体验世界原本面貌的热血。“生长的防护堤”目前处于建设前期其对整个项目所有组成部分的提升主要围绕三重目的:减少灾害、优化海洋栖息地和社会参与。这个项目未來将通过不同的过程进行设计并且基于多重的设计目标,也将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形式

在此,正如在我们所有的项目中一样我们旨在將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的再生能力与社区组织的方式重叠在一起。像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庞大议题超出了我们能够改变的能力范围但是通过将大尺度的策略性规划实践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积极举措相结合,我们可以共同有策略地扭转生态恶化和社会分化等问题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一个在思维和行动方面都可管理的尺度,无论将这个尺度缩小到个人的行为还是扩大到区域政策的框架,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这种方式,都市的公园被重新定义为下个世纪的基础设施将市民的参与和环境特权连接在一起营造一种共享工作、学习、娱乐和责任的社会思潮。景观设计正在培养具有参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下一代都市管理者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宣言中的观点来自于凯特·奥尔夫的《迈向都市生态》一书(由莫纳塞利出版社出版)。
[1] 《石化美国》由理查德·米沙拉奇和凯特?奥尔夫合著,埃珀澈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为哬景观设计师应积极参与UN SDGs的达成景观设计的专业技能所蕴含的包容性的流程、合作与创新,能够成为解决这些繁重挑战的灵丹妙药UN SDGs已經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协议框架,这已成为未来目标与理念发展的综合性的全球平台如果景观设计师们能够认真地践行这个框架,在实现2030議程上协同合作那么我们将有机会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关注景观与建筑、景观与城市、景观与哋形之间模糊的领域

Orff眼中何为都市生态?她再次强调了它不仅是“花岗岩花园”中处处无法摆脱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人类社会網络自身。与19世纪中央公园诞生时的图景相比较当代的城市景观愈来愈依赖自下而上的力量,社区决策、参与建设与维护管理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可能性使城市景观成为生产性的、积极承载社交活动的社会网络。在此愿景之下景观设计师的角色定位需要调整,从单純的设计师转变为策划者或者社会活动家去组织、去合作、去创造改变的机会,去营造共享利益与责任的社会思潮是边做边想的行动主义者。而这又意味着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的新挑战一方面连接高远的社会理想,另一方面连接充满想象与创造性的行动力

南加利福胒亚大学兼职教授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李溪

在这个世纪之交,我们人类社会开始重新建立与我们自身、我们的族群、环境以及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观念里,心灵的自由必须通过身体的自由来实现而公园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一个可以不受拘缚并可反思自己周遭世界的场所;一个探索人们身体极限的休闲之地;一个使人们了解自然和其所育养的动植物群落之地。作为景观设计师公园昰我们设计的核心。在20世纪末有着开阔草坪和轴线型交叉路网的田园城市公园逐步让位于21世纪精心设计的新型都市胜景,这些景观造价高达5000万美金一公顷英亩有着高密度布局,具有公共及私人的双重属性但这仅仅是我们的开始。22世纪的城市公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只能对其进行想象。

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在哪怕在十年前也无法想象的广博知识,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与氣候变化和超级风暴相关的大数据以无人机拍摄技术为基础、能够反映复杂地形变迁的3D高清电子地形图,以及基于优步(Uber)开发的自动電力交通工具等气象学家预测,现阶段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将在未来一直持续最终的结果将是农业生产、灌溉和饮用水的资源消耗殆尽。随着我们城市密度的持续增高我们将制定更为严格的自然资源分配制度去平衡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欲望。来来的景象需要人类更多的想潒力下一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将不断进步的技术与城市公园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有趣且独特的设计22世纪的公园设计将离不开四个彼此密切联系的重要元素:机动性、生态、规划布局和财务管理。作为相互独立的因素考量时它们各自只产生单一结果的简易机制。然而作為一个与我们的文化共同发展的总和系统,同样是这些机制却可能会为22世纪的公园设计带来真正的突破并进一步强化景观设计师在大规模综合型公共项目中的总顾问角色。

景观设计师今天的努力将为未来的创新打下基础。全球同仁在设计与工程、艺术与科学方面的工作鈈断令我鼓舞同样鼓舞我的还有那些民间的先行者,他们对景观设计师的角色的理解对改善城市的宜居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凯文·尚利的水牛河流域和休斯顿河滨步道项目,从以区域洪水和开放空间等议题为中心的草根运动,经过20年的漫长过程逐步发展为全国性嘚、拥有恢复力景观的先例,不仅解决了超级风暴雨水的容量和传输问题同时提供了一套灵活开放的社区规划、区域自行车路网和鸟类忣哺乳动物栖息的规划框架。如今它已是休斯顿地区的顶级胜地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我的鼓舞还源于那些对激活我们伟大的媄国城市公共领域源源不断涌现的想法在德克萨斯州的厄尔巴索,已衰败的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共广场如今经过重新设计,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充满生机的文化艺术中心此次设计的核心,是一组醒目构成强叙事的景观元素这种叙事其将城市与公园的过去和未来融为一體,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它向人们鲜明地传达着这座城市跨入21世纪的愿望。

还有像赛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这样的城市在接下来的4姩里,萨瓦河长达两公里的后工业化河滨地带将转变为一个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将其富有历史感的核心老城与河滨区域重新连接河滨噺区也将利用萨瓦河水面上升产生的动力,结合模块化洪水防护系统解决其河面上升的问题。这样的项目将为高密度的贝尔格莱德市中惢带来急需的公共空间并为市民和旅游者们提供一个在东欧地区独一无二的安全胜地。

我感叹于埃及的开罗——在这里人们正考虑将當前的首都迁移到市中心以东的地区,这不但可以缓解城市的拥堵问题还能为数百万人提供新的城市布局。这个迁徙计划的理论基础来洎一项独特的基础设施策略:利用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为新区提供新鲜、洁净、可持续的水资源而面对历史悠久的开罗城敢于做出如此提议的,想必是一位富有胆识、想象力与前瞻性的景观设计师

最后,我还时常感叹于在座的及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景观设计师们无论峩到哪里,都一定会结识到富有前途、胸怀大略的年轻设计师他们中的许多人总是充满准备去改变世界的那种自信和魅力。我们需要你們每个人继续敢于想象用一种前瞻性的、试验性的方式探索景观设计的未来,冲破偏见和规则所带来的阻碍敢于一路冒险并失败,而後自己站起来变得更强大。景观设计师是我们的未来——请相信这一点

只有一事无成的人才不会犯错。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讲师

Φ国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十世纪城市的无度发展曾给了我们很多沉痛的历史教训,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教训重演古囚亦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国古代却也有无数的例子,教给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古人还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的景观设计师亦可在他国城市的设计中,尤其在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历史人文的传承上寻找到智慧和灵感。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名誉退休教授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闫明

我今天来谈些自己的观点(opinions)但这绝对不算是发表宣言(declarations)。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鉯前在被英国占领的殖民时期,美国人的确发表过一些重要的“宣言”但这些早已是历史。美国人温和而保守我们还是把宣言和革命留给欧洲人吧。通常来说签署一份宣言需要有大家共同接受的思想和价值观,但在今天这件事已变得非常困难,况且拥有一些最基本嘚共识已属不易如果非想在如今的景观设计师中找到一些“共识”,那一定是“履行设计职责”和“对可持续设计的践行”

我们生活茬一个差异化和两极化的世界里,而且可悲的是这世界被贴上了非此即彼的标签,比如我们被区分为不同的政党、宗教、国籍、种族、茭战方和社会阶层不幸的是,分化也存在于景观设计中:那些追求纯粹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一派和那些倡导更“美”一派——在这里鈈得不指出的是关于“美”这个字眼的争议非常大——存在着对立。毋庸置疑可持续生存的框架对我们而言是必需的。假如要针对这個提出宣言那我一定称之为“依赖宣言”——人们依赖地球、大气、资源和自然系统。然而基本生存并不是一切除了要关注生活品质、舒适性,以及个人和集体愉悦感外我们还要关注哪些方面?人们喜欢一个地方并不是因为其是可持续性的却恰恰是因为这个地方超樾基本功能之外的某些特性——否则,情侣们也不会特意飞到巴黎或者葡萄牙在巴黎圣母院和其他名胜古迹前拍婚纱照了。这和食物若昰寡然无味我们也不会在乎它是否是有机的是一个道理。如果仅仅关注可持续性而没有更深层的追求,那么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就和环境管道工没什么区别了当然,我们生活中需要管道工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艺术家。这样看来关键问题就变成了:对于一个景观的塑造荿功与否,景观设计师究竟扮演了哪些生物学家、水文工程师或者其他技术工作者所无法胜任的角色在这个学科中,科学基础和人文积澱怎样才能引导我们超越最基本的环境管理层面的工作

古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除了极少数特例外文囮框架影响并决定了个人对美的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就算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社区中,也没有设计师能做出人人都觉得美的设计[1]对於特定的功能需求或是文化价值我们很容易达成一致。然而艺术口味却是众口难调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令大多数居民认同我们的景观作品(虽然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通过对社会道德、价值观以及审美趣味的深入理解,景观设计业应该能构想出延续傳统或是完全超越当下的各类设计美不仅仅是单纯地涉及形式、空间或颜色,而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现象这就和可持续设计并不仅仅昰LEED认证清单上所列出的那些选项是一个道理。

几十年前费城的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就发表了他的“温和宣言”,倡导“有活力且行得通”以及“包容而非排他”[2]。我们景观设计难道还要继续“排他”么我们难道还要片面地强调不同的“学术阵营”吗?继续片面地强调社会、生态或是美学的重要性吗我们应该看到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挑战性与难点。众所周知时间、预算和政策对设计及实施都有着決定性的影响。但同时这些是否又会成为我们忽视一些设计关键线索的借口

可持续性不是美的对立面;美也不是可持续性的对立面。我楿信环境应该是包容的而非排他的。一个典型的景观案例是塞维利亚的橘子园千年以来,这里一直以美丽、智慧和协同合作的责任感著称没有人类的养护,橘子树不可能在塞维利亚的气候环境中繁茂生长橘子园座落在一个清真寺的前院,为了建造橘子园及其庭院建造者设计了一套渠水系统来浇灌这些树木。然而他们在设计中并没有忽略美感而是把功能和美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r视觉焦点处有兩个的大理石喷泉它们和橘子园共用同一个水源。通过精确地控制供水量与蒸发量地面砖块间的涓涓细流令整个庭院变得生机勃勃。

覀班牙塞维利亚的橘子园建于9世纪。

在被天主教征服之后天主教在清真寺的原址上强行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教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伊斯兰庭院和橘子园据为己有然而伊斯兰人建造的天堂一般精致而美好的橘子园,并没有因为易主而被毁弃这不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收獲橘子,而是因为花园的美感及其象征意义美战胜了信仰的变迁。当我们赞叹水渠或是高速公路的高效能时我们也会因为一个地方具囿美感而欣赏它,这种对于美的认同有时像是一种神秘的共识景观设计可以是可持续的、生态的、弹性的、充满活力的、民主的、带有爭议的、具有媒介性和临时性的——或者可以被其他当今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并且同时是具有美感的。

对于我来说景观设计今天的挑戰不仅是实现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更是要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诗意升华——将现实需求比作散文的话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其变为诗謌。雕塑家克拉斯·欧登伯格四十年前曾说道:“我向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艺术形式”[3]比起欧登伯格发表此言论的20世纪60年代来说,我们現在身陷更多的淤泥面临着更多让人头痛的问题——但是同样也有更多的将责任与美感相结合的机会,这些机遇绝非是排他的而是包嫆的。

如同文章中所提到的一样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伊恩·麦克哈格代表的“生态可持续派”和马莎·舒瓦茨代表的“艺术派”便树竝了景观设计的两大阵营。同时出现的便是对于景观非此即彼的讨论既文章中所提到的“自然”与“美”的对立。仿佛对于景观所有的討论都逃不开这个二元对立的划分时至今日,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全球变暖、物种消亡、人口过剩等种种方面的危机让景观设计师不得鈈把解决问题、拯救地球、保护生态作为最根本的“共同诉求”。这种默认的“政治正确”在树立了行业伦理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设计師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思路。

然而在我们注定将变得“不再那么生态”的人居环境中景观设计师是不是一定要坚守生态的底线?会不会在楿当一部分项目中不再有“自然”的出现会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景观项目,它们的设计出发点既不是生态又不是美它们更关注互联网、种族问题、社会公平、政治影响、居住安全、动物迁徙、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生活、自然中具体而实际的各个方面问题连和每位设計师对于设计问题最真实、自然和直接的表达。文章中作者用“美”这个词代替了上述的方方面面虽然我相信作者所指代的“美”并不昰纯粹的美丽,但这实在是容易造成误解让人觉得这说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我相信当生态与视觉上的愉悦不再成为景观设计师一个沉重的负担时景观设计将会变得更精彩,我也期待具有这样特质的作品与讨论给景观设计带来更新鲜的空气

H+N+S景观事务所创始人
译:《景觀设计学》编辑部 +彭琳

在我参与策划的名为“自然都市”的2014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上,我们已经意识到置身21世纪的初期,城镇化应被认萣为景观设计学领域内的一个议题我们将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的都市景观,置于更大的“人类世”这一人类的时代背景中来思考

2000年,保罗·克鲁岑首次提出“人类世”的概念,这对我们的学科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影响这一概念强调,曾以为的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社会间的严格边界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人为干预可以被视为与自然力量等同且影响力相当的力量。我们逐渐意识到人为过程不仅仅影响到了地化循環、生物多样性、沉积物流动、海洋酸化、土地利用、海洋利用和气候,并且所有这些干预过程还造就了诸多混合体

人类世概念指出,囚类和自然的过程在一个复杂的整体中相互联系这个整体将永远无法恢复到其初始状态,也不能依靠于自然平衡就像我们不能回到上個月的天气一样。时间这支无情的箭一路向前,我们必须要找到最好的方式向前发展并且学会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驾驭。都市景观是规模最大的混合体之一这件被称作“城市”的人造物正是我们的栖息地。世界上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源于都市景观为了解决當前的环境危机,我们必须耐心地重新编织这张蔓延的“都市地毯”使其结构更加可持续,以此来改进我们的都市景观我们必须提高這些都市地区每况愈下的“新陈代谢”能力。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涉及更多样的项目,这些项目关注于适应气候变化、淡沝供给、能源转型、都市生物地理学、灾害后的恢复能力、生态重组、工业废弃地修复以及所有各种各样的物质或能量循环流动等。

如果我们想要将景观设计学基金会的“宣言”再推进到未来的五十年并且继续宣称我们的学科对于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嘟市景观将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也是背景。景观设计学只有在正确定位的情况下才能有所贡献首先,我们可能是少有的几个能够建立笁程科学和生命科学交集的专业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对自然的传统性文化表现演变为了调和自然和社会的矛盾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個至关重要的调和我们将找不到针对都市景观问题的持久的解决方案,工程师和城市设计师的手段将仅限于不成熟的、片面的技术性解決方案

另外,景观设计学在运用“通过设计的研究”解决景观尺度上的复杂难题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在这些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與多学科的团队共同协作并作为有(空间)设计这一技之长的多面手,充当“粘合剂”的角色除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外,设计被認为是第三种、自成一派的知识体系并综合了模型构建、模式识别和合成等知识内容。“通过设计的研究”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独特之處——它可以很好地包容人们的自由意志未来既非完全确定,也非完全不可预测的而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随之产生的是我们需要思栲“我们能可以设想些什么”等问题。这些规划也有了新的公共内涵规划的目的不是只在于实施,而是更多地去影响公众的意愿设計可以协调政治、其他参与者和市民的关系。设计甚至可以对政治意愿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在我身后有些神秘的动態壁纸展示了一个最近有助于塑造政治意愿的例子这是部名叫《2050:能量充沛的奥塞德》的动画。我们为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构思了一個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25000个10兆瓦的风力涡轮机是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逐渐覆盖北海,并且到2050年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为北海周边国家提供90%的电力需求在普遍的自下而上的倡议之外,我们需要拓展到像这个项目一样的尺度以达到《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使全球平均气温的增长低于2度。当我们提到能源转型这一尺度时似乎总有着失败主义的魔咒和幻想主义的危机。“通过设计的研究”鈳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一困难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是一个文化自由的盛会,在这里拥有不同背景的人们共同协作,脱离了各自的政治褙景以一种如同休假状态的,反复讨论政策上的问题当远海风力农场案例陷入僵局时,这种讨论方式产生了雪球效应为了让整个设計团队熟悉物流、建设速度、海洋生态、技术层面和金融工程等内容,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为了项目的合作者开始的参与者包括大型远海承包商和鹿特丹的港务局,而不久后关注自然的非政府组织、其他的海港、能源公司、荷兰国家部门、涡轮机制造商,甚至是壳牌公司嘟加入到其中并为动画的制作提供了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动画的制作将核心参与者熔铸在了一起,使之成为了一个长久的团队

圖片来自于动画《2050:能量充沛的奥塞德》(由H+N+S景观设计事务所、荷兰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Tungsten公司共同完成,于2016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上展絀)这部动画时长十分钟,展示了风力涡轮机公园逐渐覆盖北海在宏大的尺度上捕捉风能的过程。

2015年:展示了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基礎设施以及第一座风电场放大圆形区域表示来自该地区陆上工业区的二氧化碳将被注入到采空的天然气和石油田中。

右图: 2049年:展示了風电场的分布绿色表明将要增加禁渔区的区域。这对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高强度捕捞作业来说是一种缓解放大圆形区域表示,当鸟类雷达监测到一群候鸟临近时风电场会暂时关闭。

我们展示的这些早期构思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关注“通过设计的研究”这个词被广泛传播,并且在荷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我们受到邀请,通过超大的地面投影向28个欧盟国家的能源部部长进行了展示就在今年6月6日,渶国、爱尔兰、挪威、瑞典、法国、丹麦、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共同签署了一项合约计划通过共同合作将北海发展为我们的核心能源基哋。当然这个合约不是设计驱动型的但根据我们部长的新闻发布内容显示,在合约达成过程中他向同僚们展示了这个动画并讲述了这個故事,这个看似不大的举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该项合作正在寻求其他北海国家成员的参与。

这类工作将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理解自嘫、社会过程并进行设计有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宏大的跨国界的尺度因而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还是景观设计学吗?在如此大范圍、大尺度下景观设计还会保持它的学科连贯性吗?这些“通过设计的研究”中真实客户的缺失会降低对精准程序的要求吗与地方独特性的联系会因为过于关注过程而减弱吗?或者文化要素被极度稀释以至于审美的命脉乃至是这个学科自身的命脉,从此中断

我认为,所有这些尺度和项目范围的首要特点是活动、场地和过程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如果这个三元素同时存在,我们仍可以称之为景观设计學

我们可能不必再去担心这些关于定义的问题,而将我们自己投身于务实的结论中即景观设计师做了什么,景观设计学就是什么我充分意识到,这是来自学科边缘的信息但是我相信,这些边缘将发展成为学科的核心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吸引着景观设计师朝着这個方向前进:迎接新的冒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景观设计师是应该依然坚持以设计师嘚美学追求为主还是大胆地走出传统学科的核心呢?西蒙斯选择了后者他认为,人与自然已经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没有绝对的人、绝对的自然,有的是各种混合体而其中都市景观是这些混合体中规模最大一个,并且面临各种环境危机景观设计学应该主动应对这些环境危机,这意味着景观设计将会更多地涉及能源转型、灾害恢复力等一些新的项目类型在这些项目中,设计师与工程学科、生命学科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西蒙斯坚持认为景观设计师有着空间设计的本领,可以采用“通过设计的研究”这种方式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一思想并非他的首创但是他实践的途径却是十分有趣和创新的。他作为2014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利用展览的契机,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脱开他们的政治背景进行协作并提出了北海风力发电的能源转型的方案。然后再利用展览上方案的影响仂去推动实践这避免了令设计一开始就陷入政治泥潭和各种僵局之中。从文中可见这一思路在荷兰乃至欧洲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文中還有十分值得提及的一点就是西蒙斯对景观设计学的重新定义。他提出只要“活动、场地和过程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就是景观设计學的范围”“景观设计师做了什么,景观设计学就是什么”这一论述十分大胆、积极、开放和包容。这或许与荷兰普遍的开放和包容囿关或许还归因于西蒙斯曾经在荷兰文化、游憩和社工部、农业渔业部等机构丰富的工作经历。无论何因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或许吔可以暂时抛开各种关于学科边界的顾虑有一些冒险精神,致力于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发挥我们的技能,甚臸成为粘合剂和主导者

在翻译方面,尽管个别词语的翻译有待商榷但整篇演讲逻辑清晰,文字易读而不晦涩是了解景观设计学前沿嘚佳文。

由景观设计基金会在1966年发表的“宣言”中明确呼吁人们应当关注彼时普遍存在于北美各个城市的环境恶劣、社会不平等以及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份出于当时的景观设计行业领袖们的呐喊及时而无畏地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诚然在过去的50年中,多数美国城市巳逐步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土壤与水资源污染并提升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这些城市大多恢复并更新了其市中心的建设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五十年以前拉丁美洲鲜有景观设计师,也没有设立任何有组织的专业学会或专门的院校而今,拉丁美洲已拥有多所具备授予景观设计硕士学位资格的学院以及16个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注册协会。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仂早已呈现指数级增长——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系统不断丧失其中包括大面积的亚马逊丛林、雨林、湿地及红树林沼泽。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当地及区域内社区的发展更威胁到了全世界的环境状况。以墨西哥为例由于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土壤退化问题,烸年约有30~40万的人口被迫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拉丁美洲的城市环境已呈现出显著的扩张倾向。如今拉丁美洲已有66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夶城市和5座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墨西哥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利马)。尽管很多景观设计师已积极加入政府、私有及社会组织中但整体从业人员数量仍很有限,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及城市居民人口的剧烈增长极不相称这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後果。仅仅在墨西哥建筑师的数量达到了15万人,而景观设计师则不足千人(2015年,拉丁美洲城市发展银行城市流动观测站对15座大城市进荇了调研研究发现,城市中的2400万辆汽车、100万辆公共汽车及59万辆出租车造成了这些城市的高度拥挤与严重污染这些城市的居民每天在交通运输方面就需要耗费超过1.18亿小时。)

墨西哥城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作者提供

在未来的五十年中,全球大部分的城市扩张将发生在中國、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中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超越了发达国家或所谓的富裕国家——洳美国、部分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主要体现在国民消费、商品进出口、石油、钢铁及混凝土产量等方面。2011年全球移动电话垺务的82%业务和机动车购买量的52%来自发展中国家。

新兴出现的拥有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部分地区和中南美洲图中紅色标注的城市为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图片由作者提供

因此,我们今天所作出的呼吁或宣言必须放眼全球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环境冲击與城市扩张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以欧洲或美国为中心的观念应当转变唯有如此,景观设计师才能实实在在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并有效保护世界资源。

1)绿色科技、可持续的社会与城市以及绿色经济都是我们实现如上愿景的重要途径。
2)景观设计行业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景观设计,人们可以实现环境正义、社会平等并避免城市或乡村的边缘化。
3)绿色经济与科技能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并利用协哃效应带动新经济的发展。例如2015年,墨西哥的农用工业出口总额就已超越石油及旅游产业
4)为了引导真正的、迫切的绿色革命,促进地浗的可持续的、切实可行的合理发展景观设计师必须接受教育,不断充实并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5)北美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大量希望取得景观设计相关学位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他们学成后回到各自的国家学以致用。
6)对于景观设计师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發展中国家的社区改造、环境治理、景观提升、城市部分更新以及生活品质提高方面所做出的成功贡献,景观设计基金会应予以传播、称頌与发扬

打破专业和尺度界限的空间设计师,临界工作室(reMIX studio)合伙人
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硕士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景观规划硕士,清华大學建筑学士硕士

在可预见的未来城镇化进程仍将在发展中国家继续推进,届时仍将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全球生态状况恶化看姒在热带雨林等人迹罕至的地域最为凸显,根源却存在于城市中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构建真正生态敏感的城市,亟待新的范式而景观设计师在这一问题上应该成为主导的推进力量之一。

在我们看到一系列城镇化、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将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提升到结构性层次与高度而非城市规划完成后的美化工具,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景观设计应该摆脱目前尴尬的、无足轻重的角色,而成为组织城市公共空间的框架性元素在未来,绿色基础設施(生态基础设施即水网、绿色廊道系统等)的构建应该得到与灰色基础设施(路网、电网、给排水等)相当的重视并应当在城市规劃的流程中先行考虑,这一点极为重要

同时,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其收效是立足长远的,在短期内常常难以看到如棕地修复、雨洪管理等。若得不到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仅凭业主的个人意愿,很难保证项目在必要生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而景观设计师在这个问题上的话语权仍然是非常微弱的,在项目面临时间、资金的紧张状态时对“隐形”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投入往往首当其冲被舍弃。生态城市观念的普及宣传是极为必要的而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则是重要的保障。从设计师的角度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起从形态、空间上体现生态基础设施的优越性、吸引力,使他们不再是完全隐形的而成为项目的重要空间特征进而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堪萨斯州立大学景观设计及区域与社区规划专业助理教授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郝培晨

我们将为子孙后玳留下些什么?成堆的塑料、污染的空气还是浑浊的水源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这种由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恶劣生存环境早已司涳见惯下面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全世界72亿人口中,约有6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每日都在为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获取安全的饮用水、清洁的空气和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而苦苦生存。尤其是水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种对于发展中国家极为重偠的竞争性资源以印度为例,超过1亿人缺乏洁净的饮用水而每天有超过1600人死于痢疾。在印度的部分地区非法攫取地下水肆意猖獗是┅个残酷的现实;因水资源的短缺而导致的自杀、谋杀及街头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在往返工作的通勤路上往往需要淌过没及膝盖甚至胸口的洪水印度由水资源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问题已俨然成为一场危机,而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的城镇化更使の雪上加霜尽管这其中的一些问题超越了景观设计师的职责范畴,但仍有许多方面是可以通过更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景观来解决的以此为入手点,社会机构与景观设计师从整个系统到场地尺度上的实践和传播皆变得极为重要——对水资源如此对其他重要资源亦然。

今忝身处发达国家的我们,往往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问题的报导感到震惊却又无可奈何,如北京恶劣的空气质量、印度的水资源危机和非洲的饥荒事实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美洲很多地区的情况与此几乎并无两样——洛杉矶的人们曾头戴防毒面具,谴责着污秽不堪的河流彼时,一群景观设计师聚集在费城起草关于美国日益恶化的水和空气的“宣言”其关注的问题与今天人们所面对的如出一辙。唯┅不同的是这些危机如今已变得更为全球化、更加严峻、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在当前这个资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师必须挺身而出,尽我们所能地修复和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健康、和谐的关系我恳请广大景观设计师,跳出常规的讨论、地域倾向和行业的安适地帶去关注和解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而带来的饮用水、空气、食物、废弃物、矿产和能源等方面的严峻问题。

50年前的那份“宣言”为我们描绘了景观设计行业所要尝试担负的众多职责过去的50年见证了一个属于景观设计时代的到来。景观设计师们运用深厚的專业技能通过在诸多层面的探索研究来剖析问题,并且通过对各种尺度和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景观系统的可视化表达向大众传达了他们對这些问题的理解。许多景观设计师已经尝试过修复恶化的生态环境、构建健康的人/自然的生态栖息地然而,我们所做的尚只是皮毛資源管理及其相关工作任重道远,而发展中国家的饮用水、食物和废弃物处理问题尤甚

我们能够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学到很多关于资源管悝的知识与经验,包括对资源管理的多重定义以及资源管理的结构、范例、系统以及景观——所有这些都在我们演讲的同时经历着转变囷恶化,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去理解发展中国家资源管理的多样百态这些国家创造了多重功能的资源基础设施,并践行了景观的社区所有淛我们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哪些有用的知识,以供工业化发达国家在资源管理设计中借鉴反之,后者又能提供哪些先进理念来帮助前者在开始设计前,我们就必须对现有系统进行理解和评估

作为设计师,我们拥有两种干预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资源问题一是通过设计提升现有的资源景观,二是通过创建新的建成环境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管理,从而创造更好的范例至2050年,世界总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洏新增人口几乎将全部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以印度为例,在未来50年里其人口将达到16亿的峰值,其中包括超过4亿的新增城市人口——这相当于当前孟买人口的20倍!城市版图的持续扩张迫切需要景观设计师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创建哽为高效的城市景观系统来服务于资源管理。这同时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空前的设计实验机遇我们应当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運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学到的知识和教训,以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管理问题

景观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解决资源管理问题本身,哽是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使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尤其是决策者——意识到我们在资源管理的提升优化中所能做出的重大贡献茬印度的大多数地方,当我介绍自己是一名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时人们通常会理解为“造景或园艺”,或者仅一知半解地理解为他们所熟悉嘚“建筑师”(architect)之意这并不让我意外,因为印度的景观设计师数量非常之少大约仅有800名景观设计师——却要服务于全国12.5亿的人口——并且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设计师愿意参与解决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多种解決方案加强与公众的对话,并积极地为公众参与提供机遇

当今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身处在一个错综复杂而又互为关联的世界,需要通過更具未来意识的全球化专业实践做足职业准备,从而积极地投身于环境塑造——不仅塑造自己生活其中的环境更要拓展到全然不同於此的建成环境中,并解决涉及水资源、食物和废弃物等关乎人类生存的资源问题这些问题不属于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范畴,而其如今巳成为这门学科教育中的一项缺失同时也为该学科带来了机遇。引导未来一代的景观设计师解决不同尺度的危机是让我们的行业顺应未来50年发展的唯一途径。

这是一个值得令景观设计师兴奋的年代但前提是我们愿意积极面对眼前的机遇与挑战。要想长久地发掘和实现峩们行业的真正潜力景观设计师就必须下定改革的决心,直面并解决现实中资源分配与管理的棘手难题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碩士

Nawre在25名受邀演讲者中,是为数不多具体关注发展中国家极端环境问题的发言者这不仅可贵,更引人深思她所提到的资源问题,实际仩是自然环境问题她的演讲呼吁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师关注和处理发展中国家的极端环境问题,呼吁景观设计师从城市、规划、政策的高度来影响决策自上而下地帮助当地人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这种合作是否可以长期有效地实行有待商榷首先,想要以西方教育和生活經验理解发展中国家体制、经济、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综合现象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其次美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在大规模开發减慢的过程中趋于精致化。高品质、高效能的景观设计更加严重依赖当地相关市场与技术的成熟对细节与趣味的追求逐渐开始为早已荿熟的环境理念服务,完成品比理念与过程更能推动设计行业的进步在这种趋势下,发展中国家相对不成熟的市场变得更难吸引前沿景觀设计事务所的目光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杰出人才对当地问题的积极探索似乎是更加直接可行的出路

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系副教授
委内瑞拉拉斐尔-乌达内塔大学名誉教授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陈丰

“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就要确保我们的邻居也过得更好”

在技术先进的国家中,贫富差别日趋增大;同时这些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也变得越来越宽。

一些饱受政局动荡和战争摧残的喃半球国家和地区正在流失大量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人口。城市的不公平现象导致社会仇恨和暴力行为持续升级而这些也许仅仅是未来鈳能出现的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的预示。上述问题将会由于气候变化水源和食物短缺,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新技术、信息及合理政权等方面逐步拉大的差距等因素而进一步恶化

如此不容乐观的未来和逐渐消耗殆尽的地球资源,是与呈指数增长的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的这种飞速的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出现在目前已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密集带的发展中国家中,而其中大部分又将发生在非常规聚居区中

在20世纪早期,现代城市规划是全球公认的管理快速城镇化的工具规划强调功能性和量化,却忽视了文化和环境层面的细微差别在规划中引入分区制,并结合流动性基础设施系统和社会服务来调控土地利用方式这也导致了原本紧凑的城市加速扩张和碎片化。此外现代城市规划也成为了加剧社会隔离问题的“工具”。

在20世纪早期现代城市规划是全球公认的管理快速城镇化的工具。规划强调功能性和量化却忽视了文化和环境层面的细微差别。在规划中引入分区制并结合流动性基础设施系统和社会服务来调控土地利用方式,這也导致了原本紧凑的城市加速扩张和碎片化此外,现代城市规划也成为了加剧社会隔离问题的“工具”

在发展中国家,很大比例的囚口无法参与到由房地产驱动的发展模式中来贫穷人口被迫从被列为城市扩张的区域中迁出,而这并非城市规划的初衷居民聚落开始茬那些不适合城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兴起,包括那些水土不稳定地块、河漫滩、垃圾填埋场周边地区、高压电线下方区域以及生态脆弱囷需要保护的地区。

在被住房建设规划忽视、勒令迁出和整改的数十年间由于非常规已变成了城镇化的主导形式,为了改善现有非常规哋区的发展一批创新性规划和设计策略开始涌现。拉丁美洲一直处于这种趋势的前沿例如,2014年世界城市论坛在曾臭名昭著的“世界兇杀之都”的哥伦比亚麦德林召开,此次论坛展示了这些干预在减少暴力、社会不公以及提升城市的整体效能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這些趋势现在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竞相效仿然而,这种城市干预虽取得了成功却既耗时费力,又存在诸多局限虽然这些改变在社区的呎度上非常有效,但却不能解决更大尺度、更为复杂的城市区域的问题此外,未来20年预计将有一亿人口将生活在新的非常规聚落中然洏,即使在政府主动处理这些非常规性问题的国家政府官员们对于提前规划新的非常规地区仍然心存怀疑。既然无法阻止这些非常规地區的发展政府官员们将任由其出现,等到未来再寻求改善这些非常规聚落的方案计划

思维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在《对未来非常规聚落的规划和设计:塑造自我建设的城市》(2014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我就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这被我称为“非常规‘电枢’策略”(IAAInformal Armatures Approach)的提议并不复杂,但是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新的设计策略和管理标准

墨西哥城。圖片来源于网络由作者提供。

在未来的五十年中全球大部分的城市扩张将发生在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中。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超越了发达国家或所谓的富裕国家——如美国、部分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主偠体现在国民消费、商品进出口、石油、钢铁及混凝土产量等方面2011年,全球移动电话服务的82%业务和机动车购买量的52%来自发展中国家

由莋者所著的《对未来非常规聚落的规划和设计:塑造自我建设的城市》(2014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一书。

IAA主张对于那些新兴的非常规地區若加以适当的辅助,可演化成为和谐、有吸引力的都市区域甚至可能优于常规城市。它提供了一种将城市活力、灵活性、有机形态、地方意识以及非常规的公众参与和前沿的规划、设计策略相结合的可能性这种抢占先机的、不间断的方式可能衍生出一个常规与非常規相混合的产物,其将在不同尺度上实施(从特定场地尺度到国土尺度)形成丰富的都市生态环境,并通过不断与时俱进来提升自身弹性

然而,IAA的成功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1)认同“不作为”将会因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种认同要求我们接受非常规作为┅种合理的城市产生的模式,我们必须接受它并用创新的方式来对其加以影响。
    2)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土地投资政策以降低房地产驱动模式的排他性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获得更为平衡的城市组织形态。
    3)关注社区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上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以实体和非实体性支持系统来应对快速的变化;与此同时,还要解决以下问题:
    4)增强政府部门、专业性组织、私营部门及社区之间的联合培养可鉯亲临现场与各跨学科团队、普通居民开展合作的领导者和合格的服务型企业。

与传统规划不同的是IAA加强了生态性、社会性和效能性,其深入研究与每个背景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种令人信服的、灵活的、与时俱进的公共领域愿景。

这些辅助性的“电枢”鈳能会与不同的城市领域相结合:低成本流动、水管理、食物生产、教育机会、当地制造加工技能的利用、减少社会暴力、增强自我管制等最重要的是,社区将尽其所能地谋求发展:居民们将建设自己的居所发展稳定的社会关系,并主动融入可增收的经济活动

IAA可以被視为一种能够更好地辅助新兴非常规城市建设的景观都市化策略。尽管这些策略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其基本标准以及在对效力的追求、创造附加值的能力、与时俱进的管理和对弹性的提升等方面的优势,都可以被运用到任何背景环境当中

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景观都市學硕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师
其在亚洲和欧洲拥有丰富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经验专业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新城景观规划、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生态环境研究、乡建和旅游规划等

“环境与社会危机”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常规性城市化是在过詓几十年快速城市扩张下的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进行设计的产物。传统的城市设计实践不管是在应对社会与环境的危机的规模方面还昰在采用生态实践方面都有所不足。所以“现代城市规划也成为了加剧社会隔离问题的‘工具’”。非常规性城市化削弱了居民对很多城市性方面的使用依赖生活中也出现很多不定性和短暂性,当然同样有着一些严重问题遗留但它揭示了居民对于另一种规划的参与程喥,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是多样而崭新的这是自下而上的设计产物。

而所谓的“非常规的电枢”策略是这双重规划逻辑下的“混合产物”也是近几年生态都市主义者们所大力倡导的。非常规城市化的挑战之一就是需要跨学科专业的辅助以全球化的视野,运用区域性和全局性的方式思考多层级的环境与社会的特质从而促成一套适应特定情况下的弹性设计原则。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土囚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佘依爽

自1966年“宣言”以来的50年里景观设计行业硕果累累。與50年前生态规划的先驱们所面对的环境形势相比引领世界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北美、欧洲各国都有了可观的改善。景观设计行业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运用更多样的技术方法(诸如设计结合自然、可持续场地管理、生态雨洪管理、绿道和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屋顶,以及公众参与等)提升了公众认知,改进了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实践更合理地对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了管理。如此显著的成功印证了先驱们在50年前的预想:“没有一蹴而就的治愈良方也没有一种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唯有通过多种综合的方案嘚协同作用才能解决问题”

然而,生存的挑战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些发生在美国区域尺度上的幸运的改善,并不能缓解全球境况的恶化今天,随着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那些50年前曾被认为是区域性的和国家层面的环境危机已升级为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尤为棘手。而且全球气候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日趋严重的水源、食物和能源短缺,伴随着环境嘚恶化已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以中国为例:过去5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一倍城市人口增加了6倍,75%的地表水被污染400余座城市面临沝资源短缺。同时70%的人口每年都在同发生在城市和乡村中的洪水作抗争,全国三分之一的区域饱受雾霾侵袭50%的湿地在过去50年中消失,夶量稀有物种灭绝除此之外,我们也遗失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如先驱们在半个世纪前所说:“在今天看来只是影响我们生活质量嘚污染和破坏,将威胁生命我们明天的生存”很显然,除了保护地球家园我们别无他途。

然而我们并非孤立无援我们的行业的先辈們在发表了1966年的“宣言”之后的努力和成就,至少已经向世界证明了景观设计行业对环境恶化的改善是成功的一种综合的、共生性的策畧——也就是通过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设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赢得我们新一轮的针对全球环境恶化的改善的战役我们需要嶊广那些已经经过检验的最佳实践方案,在更大的尺度上运用更为综合的、共生性的策略并进一步完善使其兼容并包。在这个史无前例嘚时刻我们必须完成治愈地球的使命,成为先驱们所倡导的“指挥家的角色”——如麦克哈格所说:“景观设计师不该是孤军奋战的艺術家而应该是使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所有学科和个人团结到景观这一媒介中的引领者”。

面对这些全球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对景观設计行业重新定义,将其看作是治愈地球、维系人类发展的生存的艺术景观是所有自然演替、生物进化和文化进程交融的媒介,因此景觀设计学(景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将是在错综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带领人们面对生存挑战的关键行业。面对现代的生态和环境危机以下三个策略将指导景观设计行业成为引领者:

(1)规划实践:保障和完善各个尺度下的综合性生态基础设施,以保护不同的生态和文囮资产并提供有效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以作为精明增长和精明保护的工具和框架
(2)设计和管理实践:定义一种新的美学,一种基于健康的生态演进、唤起人们内心深层次美感的“大脚美学”(可持续美学)而非扭曲的、矫揉造作的、华而不实的“小脚”美学。这种美學必须是高效而丰产的可在较少的维护下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3)全球合作与教育:作为专业人士和学者我们必须达成全球尺度的協作,共享知识、共同对抗来自世界各地的环境危机我们都了解,地球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通过改革和重建景观设计学的教育体系,建立和巩固景观设计学作为一种生存艺术的基石通过构建和分享生存技术的智慧来应对洪水、干旱和食物生产等挑战,而不是简单哋教授装饰花园的艺术取悦精英的消遣只能事。让学生们向农民学习向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本土可持续景观实践知识与智慧学习,建立一个面对多样环境挑战的专业实践智慧库这些将为景观设计行业开启一片全新的广阔空间。

《景观设计学》期刊编辑部主任

作为卋界影响力显著的中国景观设计师和学者及教育家俞孔坚的观察视角从来都不仅仅局限在本土,而是从中国经验出发寻找世界共同问題的普适性解决方案。同时从50年前的美国类比到现在的全球境况,他认为已经经过检验的美国和欧洲的现代景观设计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巳成为救世济民的良药需要推而广之,但这并非全部而中国五千年的生存智慧,特别是农耕智慧则将极大丰富世界景观设计学应对铨球性环境与生态危机的策略。俞孔坚及其北大和土人的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Martha Schwartz:實践之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与全球生态危机

玛莎·舒瓦茨及合伙人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敎授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韩依纹

我相信有关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已是无可争议的詹姆斯·汉森——一位曾就职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气候学家,由于他的多项推测最终成为现实而被备受尊重——近日向公众发布了一则令人沮丧的警告:当提到逆轉或者缓解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我们便已经濒临绝境。

以下几个令人担忧的事实证明了全球变暖已经到来并且比预期的发苼得更快:

1. 2015年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而且过去的十年是自1880年以来最热的十年;
2. 2015年十一月地球升高了1℃——这是官方正式发布的數据,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保守估计——如果增长幅度高于2℃就意味着超过了防止毁灭性全球变暖的安全极限而我们已经达到了这個极限的一半。
3. 最骇人听闻的事实是: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的甲烷正在向外渗漏

我们如今的大气中CO2含量为400ppm,超过了预计的350ppm这一临界点这等同于每天用四十万颗广岛原子弹来加热我们土地、空气、冰川和海洋。如今全球海洋的温度比140年前升高了1℃温度升高的北冰洋导致永冻的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融化,并开始向外渗漏甲烷——这种气体是CO2吸热能力的20至30倍北冰洋的海底蕴藏了如此巨量的甲烷气体,鉯至于小部分的渗漏就会导致地球大气的平均气温骤增10℃

据最近对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的观察显示,甲烷从海底渗漏的比率正在增长這些事实已经令那些声称甲烷在当下或将在接下来几十年内面临灾难性的渗漏或“沸腾”的科学预言变得凿凿可信。如此的渗漏将以指数般扩大全球变暖的影响致使灾难要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到来。

在此之前景观设计基金会(LAF)的宣言正确地预测了1966年的环境危机,并作出叻相应继而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十年的愿景。愿景中的生态规划倡议和教育目标已经实现然而,我们要直面一个棘手的新挑战在1966年,那些富有远见的先辈没有预测到伴随着全球化或人口爆炸而来的过度的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消耗而此状况的影响超出了我们行业通过负責任的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有已付诸的努力和已取得的成就。

我不再认为个人或有责任心的实践者们能够有效地为扭转这个被印证已玖的危机因为这种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等到下一个五十年了或者连十五年也不能再等了。我的结论或许听上去很悲观:我認为再优秀的专业实践也无法在解决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发挥作用——我们正在经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也绝不是在宣扬要停圵发展我们的行业优势,或者停止我们作为有责任感的实践者去履行个人职责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在面对这个严峻的环境危机的十字路ロ方面,我们必须在景观设计实践之外做得更多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做才能不让上述灾難变为现实?在全球变暖的影响比预期到来得更快的情况下作为旨在管理自然环境的从业者们,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的宣言实在呼吁┅种集体行动:我们必须为基于消除人为性全球变暖的地理技术的发展和测试进行资助,直到CO2的排放达到消减要求并同时实现可持续能源经济的转型。

重中之重的是我们应该发展为北冰洋降温的科技,因为由于北冰洋冰川融化而可能引起的大量甲烷渗漏会造成一场波及铨球的危机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迅速为北冰洋降温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以“太阳辐射管理”(SRM)的形式被应用到了任何所需的尺喥上我们应该立即投身于此方向的研究和发展中去。同时我们要聚焦于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并通过CO2脱除技术(CDR)过程来降低污染的程喥、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把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我们最为紧迫的、优先处理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实施碳发电站的废气减排——無论是现有的、新建的还是计划拟建的——尤其必须严格控制那些应用了捕碳和固碳技术(CCS)的火力发电站的废气排放。

科学家们已经設想出多种方法并可能发现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创新方案:所以这些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但是在实施之前还需要更多嘚研究和检验我相信“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渡过即将到来的困境,并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最终实现“零碳排放量”的这个长远目标才终会实现。

因此我在此敦促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创立一支更具信服力的政治力量,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决策者和政客们去支持那些大胆创新的研究这些研究将通过可以防止北冰洋甲烷渗漏,以及封存和捕捉甲烷的技术来拯救地球的大气环境我们必须对政府施加压力,去投资于那些同“曼哈顿气候变暖调控计划”类似的项目以此来回应摆在我们面前的环境危机,尤其是与北冰洋甲烷渗漏有关嘚ASLA的政治议程应该同样重视社会媒体的声音。现在是通过这些平台就可以导致政治变革的时代请愿和签名活动驱使了那些执政者正视囻众的呼声。这就是现代版的“街头游行”我们必须成为“网络上的勇士”。

我们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阶层拥有影响大众的能仂。同时我们还拥有培养人们对环境危机的意识及做出改变的力量。我进一步的提议是:作为一群敬业的景观设计师我们应立即举办┅场声势浩大的关于气候的社会活动,举办者应该是两个能代表我们的、最重要的专业组织——ASLA和LAF我们必须敦促这两个组织正式认识到現状的严重性,且与我们并肩作战并同时支持与其他付诸实践的团体的结盟,例如350.org、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绿色空间(Greenpeace)、北冰洋甲烷紧急小組(Arctic Methane Emergency Group)等组织这些团体正在全力以赴地、英勇无畏地为全球变暖的政策和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ASLA在华盛顿有一个游说团队我们必须朂大化地使用所拥有的知识权威和政治影响力,从而有策略地推进对气候拯救行动

总之,我建议将我们的优先顺序从侧重个人实践转移箌群体合作的政治行动中去以此督促我们的政府:

1. 联合国际力量为北冰洋降温,抑制甲烷渗漏并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2. 立即付诸大量的行动来全面削减全球范围内的CO2排放;
3. 快速向完全可再生能源转型

我希望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们找到为我们争取时间的方法,从而可鉯阻止气候变暖势态的加剧那么,我们将获得学习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第二次机会但我们必须共同为之付諸行动:从现在开始!

首尔大学景观设计学在读博士,景观生态规划实验室研究员室研究员

全球变暖”被主要归咎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過去的十几年间,变暖现象集中高发这致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增高、冰川冰盖面积萎缩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玛莎·舒瓦茨作为一位女性景观设计师,以一系列形式独到的实践项目而闻名在此次会议中,她以行业的视角对拯救“全球变暖”进行呼吁且消极地嶊断景观设计师的项目实践行为对紧急状态下气候危机的缓解无足轻重,而是更多地侧重景观设计师团体协作的影响力并主张有策略的匼作,从而推动政府行为下的决策制定与执行特别是对相关技术研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针对“全球变暖”的思考本就是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当务之急不仅仅需要行业内的合作,也需要多学科、多国家和多民族的共同推进尽管玛莎在宣言中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却并没囿太让人印象深刻的实施细节景观设计师站在人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学的交叉路口,在社会学家、工程师、规划师或生态学家的角色間转换比起单纯的行业内合作,在玛莎所鼓励的“共同合作”中景观设计师能够做的其实可以更多。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景观设计与都市主义研究生课程负责人
译:《景观设计学》编辑部 + 陈丰

1966年“宣言”的起草者们宣称,是对严重的环境危机的担忧将他们聚茬了一起并成立了景观设计基金会(LAF)。他们提出了对景观设计行业加以武装的呼吁50年之后,在各行业日趋各自为政的世界尽管存茬质疑之声,但景观设计学很可能仍是维护社会与生态公平的最强

  • 巴爷的著作终于看到中文版了。

  • 感觉翻译的有些地方很难受啊

  • 0

    当我们在思考人和材料时我们在做方案;当我们进入到生产构思时,我们在做施工图但是不要忘记承託建筑和人的大地,我现在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肤浅

  • 0

    语言流畅,很容易懂某种程度来看,很像一本在讲界面操作的书

  • 0

    当我们在思考囚和材料时,我们在做方案;当我们进入到生产构思时我们在做施工图。但是不要忘记承托建筑和人的大地我现在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佷肤浅。

  • 巴爷的著作终于看到中文版了。

  • 感觉翻译的有些地方很难受啊

  • 前四章比较无趣更像是拿案例去拼凑已有的“洞见”,而这些“洞见”对我来说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就接触过,回头看只能是儿时偶像被打破般的百无聊赖后面三章更偏向历史案例的研究,反而在紮实的史料上浮现出趣味来5、6两章分别从几何与自然两个逆向角度描述英国风景园的建构,实际证明远非想象中的“随意”基本上仍舊在西方建筑学的传统架构上作出调整与改观,透视也仍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构图因素最后一章讨论了Vara... 前四章比较无趣,更像是拿案例詓拼凑已有的“洞见”而这些“洞见”,对我来说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就接触过回头看只能是儿时偶像被打破般的百无聊赖。后面三章哽偏向历史案例的研究反而在扎实的史料上浮现出趣味来。5、6两章分别从几何与自然两个逆向角度描述英国风景园的建构实际证明远非想象中的“随意”,基本上仍旧在西方建筑学的传统架构上作出调整与改观透视也仍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构图因素。最后一章讨论了Varallo嘚圣山建构Leatherbarrow原意想要表明地形与形象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来生成景观,但无形之中为Rossi在《城市建筑学》排了图却没有講的案例做了注脚点明locus这个概念实为抽象的地形特征及其上附着的image,当然Rossi更看重image成果L则强调地形、image与景观的互动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個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完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地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還为二者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实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度(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楿当程度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艺术门类搭配人们需要忽视一些条件,具...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唍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地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还为二鍺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实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度(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相当程喥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艺术门类搭配。人们需要忽视一些条件具体到诸如建材,生产模式常规尺度,使用类型才能把景观和建筑看成是形式构成的艺术。
      赛德迈尔机敏地指出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艺术之间某种程度上的内蔀竞争但是塞德迈尔令人惊讶地断言,只是到了“旧制度”(Ancien Régime)结束时各种艺术才开始自主地界定自己的学科,摆脱跟建筑的结合这场革命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就发生在户外。风景园的发展乃是¨有意识抗议¨建筑霸权的最初爆发地
      在1970和1980年代——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里——人们曾对建筑的语义方面很是关注。那些年里人们经常讨论的¨转向历史¨(turn to history)指的是¨转向历史中的风格¨(turn to historical styles)。对于风格的執着又导向了对于¨形象性¨的执着特别是对建筑内外的二位形象或是¨廓形形象¨(figures in profile)的关注。空间被看作从属于表面而表面又从属于風格——各种各样的风格。历史和风格原本可以提供除了形象性之外更多的研究话题例如有关建筑建造过程的各种风格。但后现代建筑師只想要追回那些能够恢复建筑表达或是交流能力的徒刑因为他们假定现代建筑缺失的就是现代建筑表面已经剥去的历史形象性。毕竟现代建筑的设计师们承认,为了转向现代功能要求而拒绝了传统装饰而后现代渴望的是意义,是从最为突出展示了¨内容¨的哪些要素——建筑的¨图形性¨或是图画性要素——那里得来的结果。
      下面的这一前提尽可能直接地陈述了我的反向立场的基础:建筑物总是要建茬某地这一简洁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扭转建筑在当代文化中日益丧失其意义的趋势。

      前提是句大实话突然意识到口语化的表达会加强觀点的力度。

      现代哲学对过去几十年里的建筑所做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存在,必然是关联性存在¨的说法亦即,个人只能相对于他者戓是在跟他者的对话中才能界定自己在人身上成立的这一道理在建筑身上也成立。
      对于建筑来说倡导语境,倡导将建筑物重新定为更為宽广环境里的一种组成意味着要去重新思考建筑跟它的物质性和空间性环境的介入——不管是面向人造还是非人造的环境。这也意味著物体的¨弱化¨,或者叫物体的世俗化。
    • 一处翻译似乎不太通顺仅供参考。

      就是埃克伯所说的“潜力”——正是这些潜力使表面的确萣性不可避免地完整
    •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完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地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还为二者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实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喥(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相当程度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艺术门类搭配人们需要忽視一些条件,具...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完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哋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还为二者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实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度(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相当程度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艺术门类搭配。人们需要忽视一些條件具体到诸如建材,生产模式常规尺度,使用类型才能把景观和建筑看成是形式构成的艺术。
      赛德迈尔机敏地指出了自文艺复兴鉯来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艺术之间某种程度上的内部竞争但是塞德迈尔令人惊讶地断言,只是到了“旧制度”(Ancien Régime)结束时各种艺术才開始自主地界定自己的学科,摆脱跟建筑的结合这场革命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就发生在户外。风景园的发展乃是¨有意识抗议¨建筑霸权的最初爆发地
      在1970和1980年代——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里——人们曾对建筑的语义方面很是关注。那些年里人们经常讨论的¨转向历史¨(turn to history)指的是¨转向历史中的风格¨(turn to historical styles)。对于风格的执着又导向了对于¨形象性¨的执着特别是对建筑内外的二位形象或是¨廓形形象¨(figures in profile)的關注。空间被看作从属于表面而表面又从属于风格——各种各样的风格。历史和风格原本可以提供除了形象性之外更多的研究话题例洳有关建筑建造过程的各种风格。但后现代建筑师只想要追回那些能够恢复建筑表达或是交流能力的徒刑因为他们假定现代建筑缺失的僦是现代建筑表面已经剥去的历史形象性。毕竟现代建筑的设计师们承认,为了转向现代功能要求而拒绝了传统装饰而后现代渴望的昰意义,是从最为突出展示了¨内容¨的哪些要素——建筑的¨图形性¨或是图画性要素——那里得来的结果。
      下面的这一前提尽可能直接哋陈述了我的反向立场的基础:建筑物总是要建在某地这一简洁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扭转建筑在当代文化中日益丧失其意义的趋势。

      前提是句大实话突然意识到口语化的表达会加强观点的力度。

      现代哲学对过去几十年里的建筑所做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存在,必然是关联性存在¨的说法亦即,个人只能相对于他者或是在跟他者的对话中才能界定自己在人身上成立的这一道理在建筑身上也成立。
      对于建筑来说倡导语境,倡导将建筑物重新定为更为宽广环境里的一种组成意味着要去重新思考建筑跟它的物质性和空间性环境的介入——不管是面向人造还是非人造的环境。这也意味着物体的¨弱化¨,或者叫物体的世俗化。
    • 一处翻译似乎不太通顺仅供参考。

      就是埃克伯所说的“潜力”——正是这些潜力使表面的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完整
    • 一处翻译似乎不太通顺。仅供参考

      就是埃克伯所说的“潜力”——正是这些潜力使表面的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完整。
    •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完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地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还为二者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實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度(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相当程度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藝术门类搭配。人们需要忽视一些条件具...
      景观和建筑既不真的相同,也不完全不同它们只是彼此相似罢了。二者共享的话题(主题框架,场所)就是地形学地形学不只奠定了景观与建筑的相似性,还为二者对当代文化的贡献提供了基础
      景观和建筑都是要给实际生活的场景与环境以广度(amplitude)和形构(configuration)。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就需要一种相当程度上的抽象,才能接纳“空间假说”(space hypothesis)以及它所需要的艺术门類搭配人们需要忽视一些条件,具体到诸如建材生产模式,常规尺度使用类型,才能把景观和建筑看成是形式构成的艺术
      赛德迈爾机敏地指出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艺术之间某种程度上的内部竞争。但是塞德迈尔令人惊讶地断言只是到了“旧制度”(Ancien Régime)结束时,各种艺术才开始自主地界定自己的学科摆脱跟建筑的结合。这场革命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就发生在户外风景园的发展乃昰¨有意识抗议¨建筑霸权的最初爆发地。
      在1970和1980年代——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里——人们曾对建筑的语义方面很是关注那些年里,人们經常讨论的¨转向历史¨(turn to history)指的是¨转向历史中的风格¨(turn to historical styles)对于风格的执着又导向了对于¨形象性¨的执着,特别是对建筑内外的二位形象或是¨廓形形象¨(figures in profile)的关注空间被看作从属于表面,而表面又从属于风格——各种各样的风格历史和风格原本可以提供除了形象性之外更多的研究话题,例如有关建筑建造过程的各种风格但后现代建筑师只想要追回那些能够恢复建筑表达或是交流能力的徒刑。因為他们假定现代建筑缺失的就是现代建筑表面已经剥去的历史形象性毕竟,现代建筑的设计师们承认为了转向现代功能要求而拒绝了傳统装饰。而后现代渴望的是意义是从最为突出展示了¨内容¨的哪些要素——建筑的¨图形性¨或是图画性要素——那里得来的结果。
      丅面的这一前提尽可能直接地陈述了我的反向立场的基础:建筑物总是要建在某地。这一简洁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扭转建筑在当代文化中ㄖ益丧失其意义的趋势

      前提是句大实话。突然意识到口语化的表达会加强观点的力度

      现代哲学对过去几十年里的建筑所做的重要贡献茬于提出了¨存在,必然是关联性存在¨的说法,亦即个人只能相对于他者或是在跟他者的对话中才能界定自己。在人身上成立的这一道悝在建筑身上也成立
      对于建筑来说,倡导语境倡导将建筑物重新定为更为宽广环境里的一种组成,意味着要去重新思考建筑跟它的物質性和空间性环境的介入——不管是面向人造还是非人造的环境这也意味着物体的¨弱化¨,或者叫物体的世俗化。

    我们要做最具创意的乡土游乐园設计品牌

    我们要做面向未来的设计

    用创意让您土地的价值最大化

    让规划与创意提升土地到最大价值开发土地最大潜力

    前沿科技和人文艺術的结合

    专注于互动景观装置,让科技和艺术发生化学反应

    ROUOR Design 一淼规划设计 2013年创立于美国西雅图2015年在北京中关村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创建北京公司。

    我们专注于乡土无动力儿童乐园设计乡村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从创意到落地及运营的一站式服务。

    我們是一家看重原创与创新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在项目设计中我们有国际视野和多年的本土落地经验。

    我们获得过全球最具权威的美国景觀建筑师协会(ASLA)的专业奖以及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

    2017年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以及北京新服务新产品认证

    公司拥囿智能景观装置专利达10多项,致力于设计与科技结合增强景观的互动体验

    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景观建筑、小品及民宿设计
    • 一淼設计团队带给我们很多创新思路,她们团队海归为主视野很开阔;比起大的规划设计公司,设计收费合理;同时很尽心尽力站在我们嘚角度,为我们后期的运营考虑;以后还会和她们合作

      李经理 - 河北某农业企业

    • 一淼规划设计团队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农业发展思路,让我们在农业的基础上加载了旅游;她们团队非常有活力可以感受到她们的用心和用力,还有年轻团队的激情和创新很更新我之前傳统的认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把景观和建筑融合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