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徐震雷的全国有多少个人叫

近70%来自黄书、三级片 谁来告诉孩子性知识?
近70%来自黄书、三级片 谁来告诉孩子性知识?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
页面功能&&【】【】【】【字体:&&】【】&【】
  孩子声音:孩子性知识只有1.32%来自家长
  200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称,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近70%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而仅有约1.66%来自学校,1.32%来自家长。
  一项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发现,青少年最希望得到的性教育内容依次为:友情与爱情的分别、怎样去爱一个人、性与爱的关系、怎样向异性示爱、恋爱需知、什么年纪适合做爱。反而关于性的生理健康知识就较少关注。
  有关人士指出,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最想学的性教育内容也是与恋爱有关。不过,目前的性教育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知识,应该加入恋爱和性道德及从性带出的权利关系等内容。
  家长苦恼
  惊讶:儿子画裸女
  严沐:39岁,研究生学历,某装饰公司总经理。
  儿子今年10岁,小名叫语戈。语戈从4岁半开始学画画,水平虽然不是特别高,但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物体或景色,很快就能画出来,而且有模有样,还会发挥想像,表达出一种想法。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晚上,我发现他的画本上有一幅男女亲吻图,下面还有说明,意思大概是:自己是那个男的,叫丈夫,女的是班上与他关系较好的女生,叫老婆。更令我奇怪的还有一幅裸女素描图,画中女体几处明显部位特征都画得很“实”,不知他从哪里知道的。我笑着问他:从哪里画的?语戈当时抬头扫了一眼,有一些不好意思,不过并不是紧张,没有回答,接着做作业去了。我见他不愿意说,也就没追问,这事就过去了。
  困惑:不知如何谈性
  坦白而言,我确实不知道怎样做是最好的。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学校应该是最重要的地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家庭应该是最重要的地方,特别是性教育,应该说最好的老师是家长。从家长角度而言,真的需要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水平。但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有关知识呢?现在好像没有专门的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至于看书,现在介绍性问题的书很多,但谈论家长如何教导孩子性知识的书不多。即使有,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值得怀疑,毕竟现在是个功利的社会,一些所谓的专家为了商业目的,东抄抄西凑凑,甚至脱离现实情况,胡说一气,根本没有借鉴意义,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所以,我认为这些书不能被拿来指导施教。社会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为家长施教创造条件。
  专家说法
  选择最适当的时机
  中国性学会副秘书长徐震雷:
  中国性学会副秘书长、教授徐震雷说,对未成年人加强性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家庭承担着这项工作的最主要责任。
  从语戈画裸女看来,他有想知道女体的欲望,家长可以适时地向孩子讲解男女两性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还可以讲解一些在男女生交往中要注意的事项等。
  家长与孩子谈性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徐教授说,如前面所讲的要注意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以训斥、打骂对待。另外,还要把握谈性的时机,如果孩子不需要时不要强行灌输,孩子需要时则进行,比如他们提出有关问题、做出有关行为时。以语戈为例,如果他没有画裸女等活动,就不必要主动谈性。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性教育内容不一样。像低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就有区别,初中与小学又有区别。小学低年级儿童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小学高年级则是男女交往技巧等,对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可以教导如何应对性骚扰等;到了初中,则是系统的性教育,包括生理、心理、伦理等多方面内容。徐教授还说,家长在与孩子谈性时,还要注意要让孩子知道性应该与害羞联系在一起,因此谈性时要注意场合,不能在公共场合大谈性问题。还要避免让孩子认为,性是下流丑恶的东西。
  关于家长通过何种途径提高谈性水平问题,徐教授说,家长可以购买一些正规的性教育书籍或杂志进行学习。由于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家长可以选择其中自己能接受的。总体上来说,正规出版的书对于提高性的知识、促进性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另外,家长也可以从正规的性教育网站学习有关知识。如果家长对于书籍、杂志、网站中的观点存在疑惑,可以与心理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页面功能&&【】【】【】【字体:&&】【】&【】
■相关新闻
(05/17 13:49)(05/13 10:24)(05/13 10:20)(04/23 16:13)(04/20 15:59)(04/19 21:11)(04/11 10:14)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网站建设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很抱歉,该文章已经被加密!
您可以通过左侧的推荐博文组件浏览其它文章。科学的性爱频率是怎样的_养生攻略_养生知识_养生信息_百度攻略
相关攻略推荐
当前位置: > 文章阅读页
在男女关系中,性是其中关系婚姻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性生活也是夫妻生活的重要部分。要让性生活质量高就要了解性爱频率,理想的性爱频率对健康和性生活都有益。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性学专家徐震雷对五种性爱频率的指导和建议。科学的性爱频率是怎样的每晚一次专家谈到,这种性爱频率是惊人的,非常赞叹你的过人精力。但徐教授同时提到,千万别&为了性爱而性爱&,忽略了情感。教授建议,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关注自己性爱的时间和次数,并与伴侣共同探讨性爱频率是否合适,争取让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满足。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性生活乐事。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每周两次专家表示,这是许多人固守的&标准性爱频率&,但印第安纳大学性学研究所专家埃里克&詹森博士表示,这其实并不科学。真正科学的性爱频率,是根据身体需要和双方情感来决定的。夫妻一起生活时间久了,性爱频率会形成一种习惯,容易变得形式大于实质。此时夫妻要学会打破常规,如改变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每月两三次如果两人都接受这个频率,那么不用过于担心。美国休斯敦市性心理治疗专家玛丽&尤拉皮尼表示,对一些夫妻的性生活而言,质量胜过数量。尤其是40岁后,一次有质量的性爱胜过每日激情。双方一起学习新东西、一起探险等活动会拉近夫妻关系,提高亲密度,性爱自然水到渠成。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每月一次当夫妻性爱每月才1次时,双方就需要开诚布公地进行一次性爱对话了。此时很可能是一方的身体或感情出了问题,但夫妻关系仍是可以维持的。双方应该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如妻子在性爱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丈夫愿意降低自己的性爱要求等。每年几次徐教授认为,这种性爱频率就非常有问题了。此时性欲低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大部分是男性受到性问题的困扰。&病因&有很多,如激素水平、压力等。男性往往忌讳谈论自己性欲降低的问题,因为这是&男子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无论男女,出现性欲降低都应该直面现实,及时求医。
相似攻略推荐性教育迷途――▲382《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1
来源:互联网
编辑:刘梓楠
有网友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性教育迷途――▲382《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1,问题详细内容为:《性教育迷途――▲382《深度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11》由网友皖林专栏版收藏至我搜你图书库。,我搜你通过互联网收集了相关的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有过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网友提供帮助,具体如下:&总第382期性教育迷途导语:什么是中国的性教育?它是“北京市首部性教材”《成长的脚步》里“大尺度”的插图;是杭州电台“愤怒主播”万峰对来电听众的“粗口怒骂”;是世界艾滋病日那天高高飘扬的安全套充气模型;是大学课堂里男生女生一起用香蕉示范的避孕套;是郑州私立幼儿园老板何峰用来演示生殖器的布 [详细]什么是中国的性教育?它是“北京市首部性教材”《成长的脚步》里“大尺度”的插图;是杭州电台“愤怒主播”万峰对来电听众的“粗口怒骂”;是世界艾滋病日那天高高飘扬的安全套充气模型;是大学课堂里男生女生一起用香蕉示范的避孕套;是郑州私立幼儿园老板何峰用来演示生殖器的布娃娃。   在一场场由性教育话题而引发的众声喧哗中,人们热衷于“围观”那些更大胆、更出位、更抓眼球的看点,而很少考虑性教育的导向问题。在“中国已经完成性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匆匆选择了以性安全为主导、性生理为主要内容的模式。为此,人们呼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性道德、性伦理教育,引领更加完善中国性教育之路。成长的脚步学校性教育:迷路的“脚步” 一场由“性教材”《成长的脚步》引起的争论,揭开了国内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迷局的一角。... [ 详细 ]本刊记者/陈薇 文/王一凡  “我从哪里来?”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会向父母提出的、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将这一问题列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小学一二年级应掌握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基本内容,包括“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今年8月,被媒体报道为“北京市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以下简称《脚步》)是这样回答的:“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与“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类“经典答案”相比,这个答案直白得惊世骇俗。有家长斥之为“黄色漫画”,亦有网友称赞这是“进步”“开放”。一时间,舆论纷争渐起。  北京市教委迅速辟谣,《脚步》只是北京市一所小学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大纲》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还没有向家长与学生发放,且北京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没有“性教育教材”的相关立项、编写计划。  舆论的中心,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教授沉默了。尽管“有满肚子的话要向记者说”,但她依然只是简单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性教育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科学的研究,稳步推进……现在时机不到,须把握节奏,不然适得其反!”  “可能还有更多的校本教材,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这本书严格来说不能是教材,只能说是读本。”张玫玫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它由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组织编写,没有出版、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订,是供校本课程使用的参考读物。  所谓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在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大多利用中小学校本课程时间开展。一些学校进而编写校本教材,展示特色、便于交流。  《脚步》之前,已有2009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出版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2005年成都人北实验小学的《成长路上陪你走》等等。它们同样使用了“精子”“卵子”等名词,但没有引起外界关注。“可能还有更多的校本教材,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张玫玫说。  而在《脚步》背后,其实是一个已经进行两年多、北京30所中小学参与试点、近500名一线老师参与的课题项目。  2009年起,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性教育研究会承担了课题《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在实施中,课题组设计了30个子课题,分别由城六区及房山、昌平等郊区县的10所小学和20所中学承担。  《脚步》一书,正是《定福庄二小性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研究》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论文成果还包括,《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中生性道德结构及其问卷编制与统计结果分析》《北京市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等等。  在北京地区,培智学校第一次参与此类课题。七八年前,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的赵红艳老师发现,班上有一位智障男生,毫不顾忌地在课堂上把手伸进裤子里去;爱美的女孩穿着超短裙在男老师旁边转悠,却对校园外的危险一无所知。那时,对智障孩子的关注还集中在知识与能力上,而在性健康方面,尤其是性安全、性心理、性伦理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除了论文集,作为课题组成果,还有97个课堂案例汇编成集。&&&&&&&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是这样描述的:“精子小思住在爸爸的身体里,还有三亿多个兄弟和小思住在一起……卵子小欧,她家就她一个娇宝宝,特别希望能和小思它们做朋友……但是他们相见的路途既遥远,又艰难……”  接着,老师安排角色扮演,请男孩们做精子,一个女孩做卵子,开始夹道障碍跑。当然,大多数男孩都被淘汰了,“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唯一,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除了性生理部分,还有不少案例关注性心理与性道德。如《换座位带来的思考》《收到“情书”之后》《识别危险行为》等等。  张玫玫曾向媒体表示,《脚步》中80%的内容已在北京市定福庄二小试讲过,而这所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性教育之路。  一位性教育界人士向记者称,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试点已在教育界内部积极进行,而《脚步》一书的轰动只能说明,这一切其实并不为外界所知。  “能不能给一个固定的标准?”  《脚步》一书,同样在性教育界内部引起争议。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博客上公开表示对编者“道义上的支持、观点上的分歧”。她称,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就像我们不可以在孩子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学习高等数学一样,这就是违背孩子年龄认知和性心理发展规律的做法。”  在《成长与性》一书中,作者胡萍将精卵结合的过程解释为“爸爸妈妈的身体接触”。有意思的是,哪怕是这样含蓄的语言,在7年前出版时也曾被批评为“最黄的”的性教育读本。  “如果只说身体接触,孩子可能就会想,今天我牵了谁的手,是不是就有宝宝了?”成都大学教授、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主任胡珍对此表示异议,“在这个阶段,生殖器官和手指、脚趾、鼻子都是一样的,很简单的一个逻辑问题,为什么不可以说?孩子就这么简单,是成年人自己想复杂了。”  胡珍一直在成都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从2007年至今,她完成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课题,之后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将研究成果转入实践,为34所中小学培训师资、扶持开课。  目前,在四川省,起步较早的成都人北实验小学,在六年前便出版了自己的性健康教育读本。去年,成都大学还开设了“性教育辅修师范专业”,成为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全国第二个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学。  对《脚步》一书的修改,胡珍的建议只是,给小学一二年级的文字内容加上拼音,便于理解。&&&&&&&  社会学者李银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点也不超前,这是一种相当不容易的进步。以前我们过于禁欲,现在要解放了。”  也有审慎的支持者。“北京市教委的这个试点,基本上合适,当然有些像‘射入’这些词可以推敲”,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说。  徐震雷称,全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发展较早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和深圳等。从2008年起,其中四个城市每年聚集一次研讨,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告诉事实,但‘性交’两字不提为好。”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哪怕不出现“性交”两个字,对它的讲解也是千差万别。应该说“生殖器”还是“阴道”、说“放入”还是“射入”,差别虽细微,争论却不止。  在一次国内研讨会上,一组专家去听一位老师的现场课《我从哪里来》。说到男性性器官“睾丸”时,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将这个词像集体背单词一样反复朗读了几遍。不料,课堂结束后,有专家反对,有专家力挺,争执不下。  最后,女老师委屈地哭了起来,“连你们专家都不知道怎样才对,你让我们老师怎么办?我们一线老师执行力很强,能不能给一个固定的标准?”观点之争,可见一斑。  “这其实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别,是以知识体系的逻辑来决定该讲什么,还是以受教群体的逻辑来决定”,杭州市教育局教科所韩似萍老师说。  在杭州,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2008年,杭州市教科所编写了《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手册》向学校发放。2010年,教科所还启动了“十万家长同读一本书”活动,请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而在校内,学生们通过讲座、班会、心理健康课等形式接受青春期教育。  韩似萍坚持,从小学高年级起才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因为“文化观念不可能通过强硬手段立刻改变,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这个含蓄民族的情感背景。”具体到性器官名词和内容讲解的深度上,不能只注重科学完整而忽视社会人文。  “怎么给孩子说子宫?我们的老师可以说,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器官,是孕育孩子的宫殿,简称子宫。还有阴道,可以说它是生命的通道。这样说,不是很美吗?”胡珍对此有不同看法,“其实所有生理科学,都可以带着从心底里对人本身的尊重”。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尊重,性健康教育师资是一个比口舌之争更加迫切的现实障碍。  性教育是“三无教育”  在我国,性教育还没有进入学科序列,没有“专业人才”。在中小学里,性健康教育老师大多由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代课老师、德育主任等兼任。&&&&&&& 克服心理障碍是老师们走上讲台的第一道关。四川成都龙泉七中的教科室主任柴小林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直担任思想品德老师。4年前,他参加了胡珍及其团队的师资培训。  培训老师指导得非常详细,“不能说手淫,因为‘淫’给人罪恶感,要说自慰;不能说‘小鸡鸡’,要说生殖器官……”  他想起培训前的一个夏天,一位男生在课堂上问起生理现象:“老师,那意淫咋个办咧?”他沉下脸,“其他人都不说,只有你提这个问题,你太下流了!” 其他同学附和着:“就是嘛,你的思想有问题!”  柴小林反省自己,“其实是我没有那个胆量去驾驭这个问题,于是逃避了。”  培训结束后,再讲性健康教育课,他还是害怕学生提问题,不过担心的不再是勇气,而是能力。每每有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他只能实话实说:“抱歉,我回答不了。我必须下课找到资料和答案后,再和你探讨。”  “性健康教育老师,不仅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道德等知识,还要有文学积累、表达技巧、组织方式,我认为比其他老师更难。”胡珍说。  大部分半路出家的性健康教育老师会经历“模仿、反思、原创”的授课阶段。如果不是真正感兴趣,一些老师可能会长期停留在第一阶段。还有的老师,因为学校指定而不得不接受培训,结束后却在小声地骂“无耻”。有的老师,一旦岗位变动,就不再主动教学。性健康教育,被戏称为“无师资、无课时、无教材”的“三无教育”。  “学科渗透”教学法于是被大力推行。除了专门课时之外,语文、数学、生物、体育等科目都可以渗透性健康教育。  比如,语文课上讲《一粒种子》,说到生命的不易;数学课学到黄金分割,老师可以提醒,女孩子打扮自己,要有得体的美感;体育课上,老师也应该在运动前,适时宣传保护身体脆弱部位……  在这些知识中,除了性生理、性安全等有明确的答案,性心理、性伦理、性道德等标准事实上因人而异。教育者本人的价值观因而显得格外重要。  一位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可以在讲台上义正辞严地宣传‘一定不能发生婚前性行为’,但我不会,因为我是80后,自己就有,这样的要求实在说不出口”。&&&&&& “当下中国,性现象是多元而混乱的,性价值观也一样,”这位老师说。尽管这种复杂的情况在中小学性健康教育中还不明显,但是老师的不同态度,直接决定“将话说到什么程度”,进而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  “谁给我评判?只有我自己”  对《脚步》的争论还未平息,与性教育有关的新闻又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河南郑州,一所名为“摇篮”的私立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尺度颇大的性教育。课堂上,女老师拿出一个成人娃娃,告诉孩子不同性器官的名称。在讲解“阴毛”时,老师还请一位男孩上前,亲手摸一摸。  面对外部质疑,中国摇篮教育集团郑州摇篮幼儿园园长何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是一套“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综合出来,完全科学安全的教育模式”。  何峰宣称,自己承担着三大课题,来源从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到中国早育性教育培养示范性基地都有。他并不想办幼儿园,是“执着的家长逼着办”“我这些理论,在国际上都不好找。比如我实施的胎教,是教家长怎么定位宝宝的性格,你要啥性格的孩子,我给你打造;定位宝宝未来的职业,你从事啥职业,那都是爹妈给定的……”  这些看似有悖常理的说法,何峰称自己钻研了18年,而幼儿园的性健康教育也已经进行了3年之久。  “目前对这种性的综合教育与实践,在全国,我可以这样说,没有第二个人,谁给我评判?只有我自己评判。”何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用很难评估,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问题”,徐震雷向记者坦承。各种是非争论,部分原因即来源于此。  最后,只能依靠受教者自己行使评判权。而这对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各地区差异巨大的中国性健康教育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8月底,另一部小学性别教育实验教材《男孩女孩》在上海悄然上柜。今年,张玫玫带领的课题组,还将把在北京的试点学校扩大到45所。胡珍则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定为“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反省与修正”…… ★&&& (实习生薛雨萌对本文亦有贡献)性教育有必要这么露骨吗? 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 详细 ]京华时报8月18日报道 昨天,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其中“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原文写道:“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听说不少女孩不懂人事,早早被性侵悲剧一生的故事,也听过女孩怀孕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学校厕所生了孩子扔下楼的故事,更有不少女生童音脆脆却已经是妇科医院的常客,人流当例假一样看待,这些现象好让人心痛,现在的环境及孩子的身体发育,都在提醒着人们对孩子进行提前性教育,让她们学会保护自己科学看待性问题有多迫切。  北京试典小学生性教育的初衷和尝试,都是有积极意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体内容有待商榷。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一门科学课程,文化知识如此,性教育也是如此。让小孩子了解人体构造,了解自己成长的脚步也该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描述生理知识足矣。像现在所用的文字,分明就是一种露骨的色情描写,打着这样的字眼去宣传所谓的性教育,是一种误区。  性教育是让孩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达到这个目的就行,而不应该用文学的手法引起孩子想像的空间,小孩子是好奇的,挑起他们的好奇心,就不是教育引导他们,而是让在暗示怂恿他们,会收到相反的效果的。介绍生理知识,不需要文学艺术加工,弄本金瓶梅给孩子当教材,难道合适?  小孩子有小孩子喜欢的形式,漫画加简单的生理知识描述足够,编写教材的人把知识写得太艺术化,本身就没读懂小孩子心理。现在真是奇怪,给个大人看影视娱乐项目,还要审查了再审查,剪辑了再剪辑,一部水浒处理得都像红楼梦,就怕大人看了变坏,跟着电视剧弱智乱性,给小孩子性教育,到要成人化,追求艺术形象感官刺激的效果,真是乱套了!  编写教材的人要是不懂如何描述人的生理结构知识,完全可以去请教医科大学的老师,查查医科用书是如何表述的,有用这样的语气刺激人的想像感官的吗?有这么赤裸裸的描写吗?为何医科用书能够做到用词准确化,而给孩子的科普教材就做不到呢?非要照搬国外的教材,我们和国外一样的国情吗?日本是情色民族,难道我们也是?为什么我们就学日本性学描写,不学其他呢?  中国人一向是传统的,对性又隐讳如深,多少年来大人对孩子的性学教育都是避忌的,就算是有教材,老师也基本让学生自习,性问题课一般不作考试内容要求,现在突然大踏步和国际接轨,不给公众一个缓冲期,能够接受得了?为何不考虑孩子家长这方面的感受?初期只以生理结构知识介绍形式出现,配上插图漫画,不是很好的过度吗?为何非要弄得这么让人这么耳热心跳?(来源:中华网论坛 文/维扬卧龙 )中国性教育 摸着石头过河 从 “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还是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让教育工作者颇伤脑筋,在一些新方式新手段试水引发的颇多争议中,中国性教育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 详细 ]北京市一本 “性教材”引发了坊间激烈讨论,因为其图文并茂介绍性交过程,被指尺度过大,甚至涉嫌“色情”。从 “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还是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让教育工作者颇伤脑筋,在一些新方式新手段试水引发的颇多争议中,中国性教育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信息时代提出新考验 科学性教育普遍缺位  张霞是小学六年级男生宋宇的母亲,她讲述了儿子的一件小事:某一次家庭聚会,有亲戚劝偏瘦的她多吃一点,宋宇在旁边大声接话说:“我妈妈不能多吃!她的子宫很小。”一桌子的大人全都笑了,张霞却觉得十分尴尬。  到底该不该对儿子进行性教育?在什么年龄段对儿子进行性教育最科学?这些问题张霞不是没有想过,“可就是总觉得时机不对”,张霞说,“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人讲过什么性知识。但现在还不是一样长起来了。”张霞的想法,恐怕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即使在这次“聚餐”事件之后,这位妈妈也始终没有找到“时机”跟儿子讲讲“子宫”到底是什么,对孩子进行性启蒙的想法再度不了了之。  毫无疑问,中国孩子的性教育是缺失的,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都秉持着这样的观点。近日,首都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也佐证了性教育缺失的现状,数据显示,只有5.39%的小学生能正确选出全部隐私部位。73名小学生完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占调查人数的16.37%。  而研究者认为,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10岁左右,将要或开始进入青春期,到这个年龄还不能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一旦遇到性侵犯则不能正确识别性侵犯者,从而不能有效地自我保护。  一直以来,由性教育缺位所引发的悲剧数见不鲜。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山东一名老师涉嫌奸淫多名小学女生被逮捕;2011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一名教师强奸未成年小学女生被警方刑拘;去年8月,河北省赵县的一名三年级班主任因涉嫌猥亵儿童被抓捕,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该教师涉嫌猥亵19名小学女生,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8岁。  在此类案件中,让人触目惊心的除了涉案教师的卑劣行径之外,还有被伤害的孩子们薄弱的自我保护意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受到侵害后选择沉默,甚至有一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老师的行为代表着什么,还以为是与自己“做游戏”,部分地区性教育缺失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性教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对生长在当下的孩子进行性教育,却比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之所以如此强调现如今性教育的缺失,恰恰是因为“性信息”的爆炸。与60后、70后不同,如今的孩子们生长在一个信息极度饱和的网络世界里,各类性信息鱼龙混杂,书籍、电视等媒体中涉及“性”的内容也为数众多,如果正确的性教育缺失,充满好奇又毫无预判的孩子就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而这些“渠道”很可能让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不能自拔。眼下,传统的性教育观念在面对现代社会丰富的资讯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屡遭质疑否定 中国性教育“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在接受本网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性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应该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渠道。&&&&&&&&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学校是郑重讨论性的问题的地方,是使男孩子明白卫生、节欲等问题的地方,也是使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明白性病危脸的地方。”而事实上, 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  然而在相对保守的东方世界,性教育却发展得却有些缓慢。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上健康教育课。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初中生将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高中生将学习避免婚前性行为等内容。  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各地区学校性教育的开展和发展良莠不齐,在一些地区正规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仍难以得到普及。一项调查显示,91.2%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不够用,在进行性教育时做不到坦率、大方、自然,缺乏教育方法。部分中小学老师对于性教育的内容很模糊,用生理知识教育代替异性交往、性心理辅导等。  一方面,师资力量的落后拖了性教育发展的后腿,另一方面,开展性教育地区的学校也面临着不少的困惑和阻力。在这其中,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就是阻力之一。  正如此次北京市的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课程试点教材,由于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像“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并且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这样图文并茂的介绍性内容就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有家长看过性交内容的插图后明确反对,认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黄色漫画,担心好奇心重的孩子会跟着图画照学照做。  对此,徐振雷认为,性教育如何把握好“度”、如何避免把教育变成“教唆”,是学校目前面临着的最大问题。  据徐振雷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地区在性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中,北京、杭州、成都、深圳这四个地区在中小学中开展性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约有9-10年的时间。每个地区都有二三十所中小学在参与试点,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达到上千名。这些试点校利用班会、渗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性知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的一些教育人士也正在积极建言学校能够开设固定的课时,使得性教育能够更加系统正规。  近些年来,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据了解,以“如何为中国孩子提供正确科学健康的性教育”为关注焦点的全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已经召开了四届,许多参会教师都感觉“找到了组织”、“不再孤立”,同时也表示将把对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探索继续开展下去。  家庭性教育有待引起重视 专家建议“陪伴”  作为性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教育职责,然而作为补充环节的家庭性教育是否可有可无?中国家长们做好跟孩子“谈谈性“的准备了吗?徐振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谈及家庭性教育的对话中,竟然有不止一位初中生带着一些“轻视”地表示,“让我爸妈对我进行性教育?!我来教育他们还差不多!”&&&&&&&&&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这些父母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是难于启齿、或是教育的方法不当引起孩子的反感,最终使性教育无法进行。  对此,徐振雷认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父母亲之间的相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对家庭、婚姻、性的看法。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其实就是对孩子一种良好的性启蒙。他建议,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性教育读本,并且陪伴孩子阅读学习,这样既然可以填补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又可以避免孩子“想歪“。  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家长若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首先自己要先去了解,去学习,要有所准备,盲目的介入还不如不要涉及。不胜任的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去参加正规的性教育课程。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暗示孩子。比如一个男孩子经历人生中第一次遗精,父母如果不会解释,可以放一条毛巾在孩子床头,用行为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再比如,父母可以买一些科普读物放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不用特别解释,孩子就了解了父母的用心。  性教材、“布娃娃”引发争论 中国性教育站上起跑线  亚洲性教育文化首席专家胡珍教授说,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幸福的爱的教育。彭晓辉认为,性的素养是一个人人格构成的基本要素,缺了这一课,孩子的人格将有缺陷。性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连日以来,北京的性教育读本、河南郑州一家私立幼儿园推行的“真人版”布娃娃都引起了舆论哗然。在这些现象背后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有一点可喜的共性是全社会已经开始关注性教育、重视性教育。  谈及中国性教育未来的发展,徐振雷认为,未来十年,性教育的主渠道仍会是教育口,但同时会有其他渠道参与进来,一般会是医学计生口。  徐振雷也给中国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果家庭性教育缺位的现状一时间很难改变,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就应该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来。而在众多科目的教师当中,班主任因为与学生的互动最多,对学生的了解更为深入,应该成长为性教育的最理想人选和学校性教育的核心。同时,全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也非常重要。  彭晓辉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目前的性教育已经站上了起跑线。尽管有人想抢夺裁判手中的发令枪、有人抢跑,甚至还有人犯规,但无论怎样,运动员们已经各就各位,一场竞技,即将展开。(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季)性教育面面观性教育的世界“观” 究竟是走性安全教育的路线,还是推行强调贞洁的性教育?在美国,这两种意见一直存在,并时时引发争论。而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或左或右地选择了自己的性教育方向。这些国家性教育的历程,发人深思。... [ 详细 ]本刊记者/钱炜 文/宋迪  这个开学季,美国纽约市公立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们会发现他们的课表里多了一门令人心跳加速的新课程――性教育。这是纽约近20年来第一次将性教育规定为强制性课程,课程内容将包括如何使用避孕套,以及何时可以发生性行为的知识。  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这个决定,在全美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实际上,有关性教育的问题,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道路,并至今存在争议。而西方各国在性教育策略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  性解放的“恶之花”  人类的性解放自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而其哲学架构则可追溯到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性欲压力若得不到充分排放就会成为心理病态的根源。但同时他又提出,性必须受约束,应该有适当的渠道来疏导,否则文明就会毁灭。  然而,人们在广泛传播弗洛伊德的思想时,却更多地强调了前者,为性革命找到了理论依据。几年之后,美国性学研究者阿弗雷德.金赛通过实证研究在其所作的报告里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类需要频繁地得到性发泄,否则就会造成各种心理与社会问题;性行为是与道德无关的事情。他的报告公开发表之后,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人开始觉得自己落在潮流之后,开始质疑自己对性的传统态度是否可取,并且开始相信自己已经错失了很多人都已在享受的乐趣。  而《花花公子》杂志的创办则为性革命加上了最后一把火。思想上的解放,再加上科技进步,新的避孕方法,尤其是口服避孕药丸的问世,使得无风险性行为的梦想似乎得以实现,人们终于可以享受性自由所带来的愉悦。  从196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性解放的高潮。  然而30年后,美国社会开始逐渐尝到“性革命”造成的恶果。少女早孕、性病蔓延、心理创伤等现象大行其道。美国15~19岁少女中,几乎每年都有十分之一的人未婚先孕,其中一半会辍学,另一半选择了堕胎。少女怀孕、堕胎、少女妈妈、私生子不但成为家庭忧虑的难题,也给社会带来难以解决的负担。 在性革命之前,美国和全世界受到关注的性病仅有淋病和梅毒,现在,性病已增至20多种。而80年代初期出现的艾滋病已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据统计,死于艾滋病的美国人要比死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总人数还多。  从“性安全”到“性纯洁”  面对性解放的恶果,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着手给年轻人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以期减少性病和未婚怀孕的发生率,并开始实施以使用避孕套及其它避孕措施为基点的“安全性行为”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试图采取价值中立、客观与合乎科学的态度,试图把性当作与道德无关的课题来讨论。认为只要能为双方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即可,至于非婚姻关系的性交是否道德则不是学校考虑的范畴。  这类教育通常在儿童幼年开始,而且让男女学生同堂受教。在课堂上教师把性器官的构造以及与性行为有关的活动公开讲解,以保障年轻人不会因为无知或误解而从事不健康的性行为。同时,为了尽量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尽量减少教师所遇到的挑战,这种教育法采取了无指导性的授课方式,即尽量避开或降低道德方面的讨论与指导。  这种课程除了强调知识的传授外,还倡导一些特定的内容即“风险较小”的性技巧以及使用避孕套。所谓“风险较小”的性行为就是直接性交以外的性活动,由于这样的行为几乎没有怀孕和染上性病的危险,所以有人认为倡导这类行为来代替性交是件有益的事。  然而糟糕的是,这样的性教育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促使了性行为增加。美国一项“计划生育”组织所赞助的调查显示,十四岁少女在接受这种避孕教育后去尝试性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了50%。这是相当令人惊慌的结果:以加强知识、科技与技巧为解决方法的“安全性行为方式”,不但没有使学生的怀孕率下降,反而间接鼓励他们进行危险的婚前性行为,而这也是“安全性行为方式”最遭人诟病的地方。  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对年轻人施予道德和伦理教育是优先必要的,并提出了健康的性教育策略和整体人格教育计划。  于是,在最近10年里,全美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告诉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做法。1996年,有的州通过立法,在5年时间里,有4.4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宣传禁欲,有的学校还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或如何使用避孕套的资讯。现在全美14个城市的32所公立学校中都建有性咨询室,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向左走,向右走?  究竟是继续走性安全教育路线,还是推行强调贞洁的禁欲教育?近些年来,美国国内的这两种意见一直存在,并时时引发争论。而放眼世界,更多的西方国家,都选择了开放式的性教育。&&&&&&&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瑞典的性教育被称为“避孕教育”。早期瑞典学校性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青春期性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1942年,瑞典开始对7岁以上的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在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瑞典性教育的经验是与孩子们交流谈论,让他们知道性究竟是怎么回事。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英国的性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4个阶段:5~7岁,主要初步了解人体各部器官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身体上的异同等;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各周期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11~13岁,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14~16岁,学习生殖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生殖激素来控制和提高生育力的情况和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  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  而日本走过的历程与美国相似,也是从性开放走向强调约束的综合性教育。日本的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至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是60~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还要懂得友爱重要和生命可贵。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  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在性教育问题上显得相当“纠结”。而纽约市最近的这项决定,也遭到了宗教势力和主张禁欲教育的学校董事会成员的反对。性教育,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估计美国人还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摇摆下去,但他们所走过的这段历程,却发人深思。 ★  (本文参考资料:杨素萍/《从安全性行为到“性纯洁”》)世界各地如何开展性教育 国际上较多采用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和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包括:瑞典、荷兰的早期学校性教育,源于澳大利亚并流行于美英等国的“同伴教育”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避免婚前性行为;B:对配偶或一个性伴侣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 详细 ]尽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已逐步为世人所接受,但是对于性教育如何进行,仍是众说纷纭,特别是担心教育不当会招致性乱的还大有人在。近年来,国际上较多采用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和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包括:瑞典、荷兰的早期学校性教育,源于澳大利亚并流行于美英等国的“同伴教育”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避免婚前性行为;B:对配偶或一个性伴侣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瑞典: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瑞典的性教育被称为“避孕教育”。早期瑞典学校性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青春期性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1942年,瑞典开始对7岁以上的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在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瑞典性教育的经验是与孩子们交流谈论,让他们知道性究竟是怎么回事。  多年来,瑞典的性教育和咨询活动成效显著,在1991年-1996年的5年间,15-19岁青年的艾滋病感染率下降了32.4%,淋病和梅毒的感染也分别下降了65.8%和55.9%。  英国:5岁开始强制性性教育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英国的性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4个阶段:5-7岁,主要初步了解人体各部器官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身体上的异同等;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各周期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11-13岁,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14-16岁,学习生殖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生殖激素来控制和提高生育力的情况和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  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  美国: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最近10年里,全美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告诉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做法。1996年,有的州通过立法,在5年时间里,有4.4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宣传禁欲,有的学校还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或如何使用避孕套的资讯。现在全美14个城市的32所公立学校中都建有性咨询室,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目前,在英美等国家较为流行的“同伴教育”,是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这一方式破除了青春期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由于教育的双方都是青少年,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便于交流。“同伴教育”以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有讲课、讨论、游戏、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并配合多种传播载体和实物模型,既生动又有效。目前,这一方法已亚洲、被南美的一些国家引入。  芬兰:《一千零一夜》般的性教育  从1960年代开始,芬兰政府就实施性教育计划。1970年代,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建立了性教育咨询电话、儿童保护机构等,随时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在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上,芬兰性教育作为成功经验受到推崇。年间,15-19岁的芬兰女孩堕胎率从21.2% 下降到9%。  芬兰的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书中有“细胞”、“皮肤”、“视觉”、“听觉”、“呼吸”、“骨骼”、“消化”等章节,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对孩子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在“出生”这一章节中,小女孩问爸爸她是怎么来的时,爸爸回答:“在夏天的郊外你不是看到有蝴蝶趴在一起吗?昆虫这样做是为了生小宝宝,爸爸妈妈是因为相爱。有一天,妈妈说,我们制造一个小宝宝吧。爸爸的精子钻到妈妈的卵细胞中,这就是你。当时你只有针尖那么一点点大,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后来钻出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宝宝。”在这一节后面还有昆虫交尾、精子冲击卵子的画面,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形象地解释了孩子不容易理解的事。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教到高中  日本的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至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是60-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还要懂得友爱重要和生命可贵。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订的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 日本的性教育是通过3个渠道进行的:第一是文部省直属的教育系统,该系统以医疗保健为核心,通过课程、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动进行性教育;第二是民间团体,其中开展活动较早的是日本性教育协会,最近的“人与性”教育研究协会的活动也卓有成效;另外,杂志《健康俱乐部》等作用也较大;第三是学术团体研究活动。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教科《卫生》的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图片。小学里一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 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初中一年当中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学生还可以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高中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讨论关于避孕、性病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日本每所学校都有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虽然家长也会主动和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但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学校获得。  香港:隐蔽式教育  香港的性教育始于1970年代,当时青少年的性观念日渐开放,性知识水平下降,政府教育署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的性教育。  教育署赞成的是“隐蔽式”或“综合式”的性教育,不以性教育为独立科目,不单独设立课程,而是将性的有关知识分布到有关学科之内,由各科教师指导。他们在实施性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提供性生理知识外,价值观念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最终目标是协助学生对性建立开明而负责任的态度,使其懂得自主及理智地处理性问题,了解对人对己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尊重,进而认识个人的价值。  中学性教育的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人类生长过程的知识;2?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使他们认识个人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3?协助学生认识对恋爱婚姻、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所负担的责任及重要性;4?教授学生有关两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词汇,以便他们能与家长、辅导员及其他成年人坦诚沟通思想。(来源:南方人物周刊)性教育欲说还休性教育忧思录 旧的性道德观已经瓦解,而新的却迟迟未建立。在此背景下,中国性教育的价值导向还非常模糊,就已匆匆“赶路”。性安全、性生理教育则以最“简化”的方式,大行其道。... [ 详细 ]本刊记者/钱炜  “妈妈,老师在课堂上说,握手、拥抱和接吻都会得艾滋病,这是真的吗?”中央党校教授靳薇清楚地记得,大约3年前,还在上中学的女儿这样问她。  “在堪称全国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北京中关村地区,中学竟没有开展性教育,就连基本的防艾知识也教错了。而另一方面,中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没有从性教育这个角度入手,而是长期停留在推广避孕套的层面。”靳薇从2001年开始就在中央党校给全国厅级干部做防艾培训,当她应邀走进自己女儿所在的中学进行防艾教育时,开始对中国的性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观察。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在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在2001年~2010年间,中国已经完成了“性革命”。靳薇说,“可是,中国的性教育仍处于停滞状态。”  羞涩的官方语境  “通过男女的性生活,精子和卵子在女性输卵管相遇受精而结合成受精卵。”这是1996年北京出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试用本)中的一句话,也是全书中唯一涉及性生殖内容的部分。就为了这一句话的表达,俞承谋当时字斟句酌了很久。  作为当时的北京第十一中学校医,俞承谋是这本教材的编撰者。1982年,北京市教育局与北京卫生防疫站合作,要开展中学生青春期教育试点,十一中被选为试点学校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关心过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周恩来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曾听过美国教授的一场性教育讲座,他受此触动,一直惦记着性教育的问题。在去世前,周恩来特意嘱咐他的医疗组组长吴阶平,一定要把中国的性教育搞起来。  由于文革的影响,周恩来的嘱托直到1980年代才有了回应,中国当代的性教育,也在那个时期蹒跚起步。1982年,吴阶平编译的《性医学》出版,成为性学的破冰之作。同年,北京第十一中学在初一年级增设“青春期教育”课,俞承谋正是两名任课老师之一。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俞承谋解释说。然而,上课讲什么?俞承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教材,只能根据教育局提供的大纲,结合相关生理卫生知识自己编写讲义。  在试点过程中,由俞承谋主要编写的这份70页厚的小册子被拿到很多学校试用――这一试用,就“试”到1996年,北京市教委决定以俞承谋等人的讲义为基础,编写中学生青春期教材。  早在1963年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就提出:“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之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  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  官方对性教育的态度始终是羞涩的。“那个时候还不敢直接提性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成了性教育的代名词。”中国性学会秘书长、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说,直到现在,尽管社会上已经开始直接称之为性教育,但在教育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也依然没有“性教育”这个词,而只有“青春期教育”。  教育部有关性教育的最新规定,是2008年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文件名称就可看出,性教育被包含在健康教育之中。  徐震雷解释说,国外的性教育要更加多元化,如有以人权为基础的性教育,有以性别意识为基础的性教育,但至今为止,中国的性教育,都是以健康为导向。这是中国性教育的一大特点。  防艾,性教育的推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性教育的内涵开始变迁:随着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并进入中国,对艾滋病的预防逐渐成了性教育的重要目标。防艾,既是性教育的目标,也是性教育的推手。&&&&&&& 1990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期规划》( )指出,青年人是人口中性活跃的人群,需要进行特别教育。  这是政府首次对青少年的防艾教育做出规定。此后,教育部与计生委多次发布各种文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防艾教育。  七年前,一则清华、北大拒绝公开发放安全套的新闻曾占据了北京各大报的大幅版面。当时就有人质疑,推广安全套就等于防艾吗?  对此,靳薇则简单地总结为:中国现在的防艾教育,实际上就是安全套教育。熟知各地防艾宣教情况的她介绍说,针对性工作者与同性恋人群,地方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都有“高干队”,即“高危行为(或人群)干预队”来负责防艾宣传。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办培训班、贴宣传画、发宣传册、摆放安全套、搞有奖问答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推广安全套的。  至于对大学生、青少年的艾滋病干预,依旧是这些套路。靳薇解释说,与前者相比,对青少年的防艾教育比较欠缺,主要依托于各类项目。通常是在全球基金、福特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国外NGO的赞助下,与学校的团委、学生会或者同性恋组织合作。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相关人员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不够,工作方式简单化,有些机构甚至拿安全套的发放作为考核的指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王若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安全套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的群体。学校教育与对社会其他群体的教育显然应该不一样。比如,对初中生讲怎么用安全套,我觉得不是必须的。而对性工作者、对流动人口则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云南省CDC性艾中心主任贾曼红透露,学校防艾教育的经费比较少,更多时候,还要看学校愿不愿意合作,或者有没有项目支持。  云南一位长期从事防艾工作的退休官员表示,推广安全套成为防艾教育的主流,是现实的选择。“推广安全套,好统计,好监测,便于操作,是低投入高收益;而进行性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做起来也比较难,是高投入低收益。”  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安全套的“安全”作用有被夸大的嫌疑。中国性学会原副理事长朱琪透露说,上世纪90年代,计生委专门开过一次专家会议,决定在防艾宣传中,将避孕套改成安全套,以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他指出,避孕套对艾滋病的预防成功率并不是100%,因此,“安全套”的叫法会让人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以使用安全套为导向的艾滋病预防宣传,甚至反而可能促进他们的性萌动。朱琪认为,只有对青少年进行以“贞洁观”为主的性道德教育,才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尽管争议不断,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都接纳了安全套自动售卖机,而在课堂上教学生们使用安全套,也司空见惯。但问题接踵而来,安全套教育要不要进中学?  对这个问题,徐震雷持保守态度,国外一些组织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希望在中国的中学里也开展安全套教育。但在他看来,这样做为时过早。  “外国人为说服我们,用了很多调查数据。比如他们说,通过安全套教育,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与艾滋病感染率都没有增加。但我们发现,这些结论的前提,是他们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已经高达80%了。而中国中学生的这一数字,估计只有10%~15%左右。如果推行安全套教育,反而可能起到教唆作用。”  徐震雷说,与西方不同,在中学阶段,中国性教育的主流仍是减少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  “一提到安全套,老师就紧张得不得了,这实际上是一种鸵鸟政策。”靳薇则旗帜鲜明地认为,有必要在中学时期就进行包括使用安全套在内的性安全教育。她以亲身经历来举例:她的女儿在上中学时,同学们都普遍交异性朋友,女儿也有一个男朋友。可女儿所在的学校并未进行任何这方面的教育,于是,她就自己教女儿如何使用安全套。  在安全套教育的问题上,不同的观点基于他们对目前中国青少年性启蒙状态的不同认知。俞承谋认为,每一所学校开展性教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调查本校学生的性认知程度与性行为发生状况,以此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性教育。不然,性教育就会无的放矢,甚至起反作用。  谁来承受性教育之重  尽管俞承谋在1982年就点燃了性教育的“星星之火”,但30年过去了,这一领域并未形成“燎原”之势。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性教育仍是个别地方、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小打小闹,大多数学校仍处于“能不做就不做”的状态。  “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校领导的支持。如果领导觉得这件事不重要,那就很难开展。”俞承谋认为,当时北京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之所以有声有色,要得益于校方的支持。  这其实反证了另外一个问题,校园的性教育并未得到制度层面的保障。&&&&&&&& 在防艾教育的问题上,靳薇认为,国家将所有的“宝”都押在疾控部门身上,这是根本策略的失误。“只进行以安全套使用为主的性教育,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安全,这等于把人还原到动物层面。” 但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卫生、疾控部门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上升很快,并且主要感染途径已经由母婴传播变成性传播。因此,国家CDC性艾中心主任吴尊友认为,性教育是青少年防艾教育的基础。他坦承这一部分工作确实薄弱,但也认为,“性艾中心的首要职责,还是对艾滋病的控制与预防,青少年的性教育更多地应由教育部门承担。  所有矛头,最终都指向教育主管部门。  中国的性教育牵涉到三大部门:教育部、卫生部和计生委。教育部负责校园性教育的组织与开展,具体由体卫司来管。卫生部主要是为教育部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教育部体卫司的专家基本都来源于卫生部。而计生委是从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出发,做节育、避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但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将性教育问题写进法律的,并不是教育部,而是计生委。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性教育的理论困境  靳薇曾经看过一位日本性教育家教幼儿园小朋友做“人体拼图”的游戏。教师先在黑板上挂出男人与女人的轮廓图,再把包括生殖器在内的单个器官的图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对照着将黑板上的人体轮廓填满。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小孩意识到,生殖器就像人的手和脚一样,是身体的一部分。靳薇当时很受启发,开始意识到,性教育应当从幼儿园就开始。“性教育开始得早,大人就不容易尴尬,让孩子对性脱敏也容易。”  但当北京3岁女童派派的母亲听说幼儿园将开始性教育时,却态度犹疑。“派派至今还没有问过她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如果她问了,我们会从爸爸妈妈相爱这个角度来回答。否则,你跟她说什么精子、卵子,她也听不懂啊!”派派妈曾经看过德国的幼儿性教育读物,她认为,那样直白的内容,并不适合中国的孩子。  在朱琪看来,让孩子对性脱敏,恰恰是不妥当的。他以20年前流行的一本讲述前苏联训练“性间谍”的读物《燕子与乌鸦》为例:克格勃采用让男女一起洗澡、互相观看对方身体等各种手段,让受训者对性脱敏,去除羞耻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那些人把做爱看成一项纯生理活动,他们可以毫无感情地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 “如果没有‘性害羞’,我们中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要比现在高得多,艾滋病感染率要比现在高得多。”徐震雷也这样认为。他表示,“性害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但在西方国家的性教育过程中,慢慢把“害羞”去除掉了。在中国的性教育中,这种“害羞感”的保留非常重要,比如在小学教育中,说到“性交”,应当以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人一生换了很多性伴侣,他也不一定就是坏的,不能够绝对地说所有有过一夜情的人都道德沦丧。”  这句话来自性社会学家李银河2003年发表在《精品购物指南》上的一篇文章,其主题是:为“一夜情”正名。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性伦理学研究的教授安云凤听说了这则新闻后,就赶紧去买了这份报纸,报亭的人对她说:这期报纸特别好卖,早就卖光了!  李银河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轰动,其中也招致不同的意见。作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的安云凤,针对此文写了《对“一夜情”的伦理透析》一文,由此掀起与李银河的“论战”。  安云凤还记得,20多年前改革开放伊始,国外各种思潮猛烈冲击了人们长久以来封闭的思想。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中盛行一时。在此过程中,旧的性道德观已经瓦解,而新的却迟迟未建立。安云凤认为,性道德建立在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与性法律四者皆已完备的基础之上。目前国内对于性伦理道德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实际上在中国,有关性的研究尚未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国内的性学专家和性教育工作者,其专业背景也是五花八门:有学生物的,有搞心理的,还有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光是医学领域从事性学研究的,就涉及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心理科和整形科等多个学科。  相比之下,国外自弗洛伊德以降,金赛、福柯,无论哪一家性学学派,无不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  在性学研究尚且薄弱的大背景下,性教育的价值导向更显模糊。他坦承,建立本土化的性价值观体系,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深厚的文化根基,但这一过程,将会非常难,是个漫长的过程。  “当青春期的问题困扰时,我们开展青春期教育;当艾滋病来临时,我们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当少女怀孕、人流等问题出现时,我们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当觉得青少年没有能力应对恋爱与性时,我们开展生活技能教育;当觉得性是一种爱时,我们开展爱的教育……”这是徐震雷所描述的中国性教育的现状。 ★(实习生陈希对本文亦有贡献)性教育为何总是浅尝辄止? 吃饭时,儿子说,“妈妈不能多吃!她的子宫很小。”... [ 详细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啊?得到的回答要么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要么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为此,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不知难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其实,家长之所以会拿这些不靠谱的回答忽悠孩子,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羞于启齿;二是觉得孩子还太小,认为这种事很难讲明白,故以玩笑打发。不仅家庭如此,我们的学校,社会也是这种态度。即使国家在性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动作,看起来也是有心无力。中国的性教育,往往浅尝辄止。  诚然,性教育是个大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中国的性教育问题很多,比如起步晚,不成系统,不够彻底,对于教育之“度”的拿捏还很笨拙,往往一不小心,教育变成了“教唆”。而性教育本身是一门非常庞大的学科,至少包括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关系学四大分支。正确的性教育应该是分阶段施行的,生理学作为性教育的基础,理应先行。瑞典是世界上实施性教育最成功的典范,有关“性”的生理知识早在小学阶段就全部授完,然后再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性教育。  不光如此,瑞典的性教育几乎就是一场性革命,非常彻底,在他们国家,已经不再使用性教育这一词,而是换用“共同生活事业”这一说法,它不仅指男女之间和谐的共同生活,还包括了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的共同相处,性关系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这种理念大大延展了性教育的内涵,也从社会伦理的高度树立了正确的性爱观。身为中国公民,我们不禁会羡慕国外对于性教育的开放态度。其实,说到底,就是个态度问题,中国性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态度。  举个例子,正如报道中所说,吃饭时,儿子说,“妈妈不能多吃!她的子宫很小。”一桌人都笑了。这确实很可笑的,但是我们该笑的不是这个孩子。孩子能得出这番结论,想必不是无师自通。可以想见,或许就在几天前,儿子问过自己的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啊?”妈妈如果负责一点,就会说:“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然后到了学校,上性教育课,老师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吗?”然后儿子的小手就举起来了:“老师,我知道!我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老师此时就会掩嘴一笑,纠正道:“孩子,那不叫肚子,叫子宫。”然后儿子就顿时明白:哦,原来肚子叫子宫。你看,误人子弟就是这么简单。  很显然,那个老师没有继续讲解子宫和肠胃的区别,她的性教育工作就浅尝辄止了。在性教育领域,专家不多,师资也匮乏,而且大多教育工作者的性观念也没那么开放,他们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只是从“谈性色变”变成了“欲说还休”,这样的后果甚至可能更糟。对于性教育,宜疏不宜堵。左遮右掩,反而容易把人往旁路上引。当然,我们的许多老师也正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代,自身的性教育经验本就缺乏,哪能再去教学生呢?  所以,当务之急,有三点需要解决:第一,培养大批专业的性教育工作者,尽量完善性教育的教学体系。第二,大力推广性知识,彻底解放人们的性观念,使性教育处于一个开放,干净的常规环境之中。第三,改善教学方法,分阶段,有分寸地开展系统的性教育工作,并做好检验和把关。能做好这几点,相信要不了多久,每个中国孩子都能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了。  (来源:红网 作者:舒广金)性教育到底要怎么教? 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即使觉得有教育的必要,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能避就避。但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他们主张“性方面,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对孩子进行正面性教育是启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 [ 详细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小一点的时候他们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等大一点了,会更多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缠绕在他们的心头。小一点的时候,大人可能会含混过去,大一点了,由于这些问题总是那样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可能开始自己找答案……一起来说说那些“难以启齿”的问题吧,性教育到底要怎么教呢?  揭示孩子的10大性困惑  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  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站着,我们却要蹲着,我偷偷看小明,我们好像长得不一样。  只要电视出现男女拥抱,妈妈就会把小迪的眼睛捂起来,小迪问妈妈“为什么不让看?”  莉莉发现自己和男孩子,在身体外部截然不同了。她惶恐不安甚至害羞,又不敢问父母。  阿杰最近发现自己声音变浑厚了,早上起来裤子上总有粘乎乎的东西。“我是不是病了?”  佳佳见到经血感觉非常恐怖和厌恶:“这样一直流血,人不要死了吗?”  阳阳发现自己对女生有了莫名的好奇,其他男生也有这种感觉。大家四处收集带有色情内容的漫画和杂志,偷偷地交流起来。  阿华无意中从父母抽屉中发现一只安全套,觉得好玩就带到学校给朋友看。  东东和小洁谈起了恋爱,一天东东吻了小洁,两人便后怕起来,“这样会不会怀孕呢?”  性教育是“雷区”还是“必须”?  一次看电视时,儿子发问了:“护舒宝干什么用?”“这是女人的卫生巾,男孩子不用知道?”我随口说道。儿子呵呵一笑:“我知道,我同桌WYQ就用。”我这才意识到儿子的性知识比我想象的好像还要多。关于性教育,这似乎是儿童教育的一个禁区,每个家长都怕孩子追问的太多,自己总是小心翼翼回避这个雷区。其实,大可不然,在孩子的能力接受范围内,适度的讲些性方面的知识,一个是答疑解惑,再就是可以让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识。  宝宝的性教育应该这样教  趣答宝宝最初的性九问  宝宝都对隐私部位有过好奇,女儿也一样。“那里是什么?都看不到呢?”我说:“连你自己都看不到,所以是秘密。咱们一起保密,跟谁也别说,好吗?”女儿每次换衣服都会尽快“妈妈,咱们的秘密,快点穿。”  幼儿性教育可以水到渠成  “怎样才能有受精卵?”酉酉问。“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碰到一起。”“在子宫里。”他补充道。“它们怎么到子宫里?”“妈妈的子宫有个通道,爸爸可以把精子放进去。”“用爸爸的JJ。”他补充得恰到好处。  帮助孩子了解性器官不等同于性教育  没有性器官参与而能得到爱、满足感、归属感,至关重要。若孩子从小缺乏这种体验,长大后当他发现性器官的参与很容易让他体验到这些感觉,就容易依赖性活动得到它们,从而影响对性和爱情的正确认识。  对孩子的性教育点到为止  一直没正式和小马讨论性问题,只告诉他身体哪些部位要特别保护,当然也是别人需要保护的,即使跟别人有冲突,有些部位是不能碰的。不讨论,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讨论,不知应讨论到什么程度。  德国幼儿园如此开放的性教育  如此开放的性教育,不会起到反作用吧?调查显示德国开放的性教育还是比较积极的,堕胎率、艾滋病感染率远低于美国。当人们很早且随时可以了解两性知识后,开放成为一种传统,懂得自己肩负着责任。  男孩儿穿成草,女孩儿打扮成花  别为了一己私欲,去改变孩子的性别形象,我亲眼见过一些妈妈让儿子穿着漂亮的裙子照百天照。如果真有这样的照片,也千万别让孩子、朋友、亲戚看到了。对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儿!(来源:新浪亲子)& 人们呼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性道德、性伦理教育,引领更加完善中国性教育之路。请注意,本站信息均收集自互联网,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医疗等重要信息请以正规途径为最终意见,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可能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多少人叫这个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