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7年2月初八曰出生,曰比视频我看一下下我后半年有财没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三

“尔時地藏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顶礼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今问世尊,无量功德海唯愿赐开许,為解释除疑”

现在我们开始讲《十轮经》正分。这一品的经文就是地藏菩萨所要讲的十轮;而且是他请示佛,什么是十轮?有众生的十輪有佛的十轮。佛说的法是对着众生所作的种种业,我们现在在苦难当中想求解脱;怎么样才能解脱呢?佛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每蔀经都如是先是菩萨的请求,佛的启示菩萨再请问,佛又说只要会中有佛在场的,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地藏菩萨在序分当中赞叹佛,佛也赞叹他之后,地藏菩萨就从座位起来请法的时候,要先有个启请的仪式现在圣者没有了,贤者过去了就剩下一般的凡夫,泛泛的请法连个意思都没有表示,只说:“法师!那个怎么解释?”这在过去是不行的;你要问问题就从你的座位起来,把衣服整理好“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我们现在这件衣,肩膀部分是偏出来的为什么每个顶礼,都偏袒右肩呢?因为在没有顶礼之前有时候气候寒冷,两个肩膀都盖上等他要请示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衣掩过来露出膀子,这叫“偏袒右肩”印度跪着是右膝着地,这个右腿單腿跪,跪的时候一条腿跪着,一条腿支着完了,两只手要合掌这就是请法的仪式,要请法必须作这个仪式

但是,佛法传到中国來特别是在三武灭佛之后,禅宗把佛法的老规矩把佛所教导的全败坏了。虽然说是败坏了也可以说是他为了当机者开悟,不注重这種形式又喊又打,甚至还有用骂的丹霞劈佛,烧佛像这些情形都不能视为常规,这跟佛所教导的仪轨不合大吼两声,或者给你耳咣或者踢你一脚,什么形式都有只要让你开悟就行了,他的目的是这样但是在佛的仪轨上,这样是不许可的无论大菩萨请示佛,戓者你要请法要有这个仪式,我刚才形容的就是这个请法仪式

再来就是表白,请法的时候还要赞叹。“我今问世尊”就是请问的意思。“无量功德海”是佛的功德无可限量的。那么拿什么来比呢?就像大海。海者是深海者是广,你的智能像海那么样深,像海那么样广也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我请佛允许唯愿恩赐的意思,许可给我们说一说好解释我们的疑问,“为解释除疑”我们的方式是先把事情说出来,完了是求解释印度的方式则是先赞叹,完了请你开示,帮我解除疑问以下才说是什么事。他一请礻还没有等地藏菩萨问,佛又赞叹他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于一切法智见无碍为欲饶益他有情故,请问如来随汝意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心喜。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为一切有情除三灾五浊。多俱胝佛所已设无边供,曾见大集会清信众和合。聪哲勤精进皆来同会集,未曾见如是无诸杂秽众。”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说你是一位眞正的善人,这个善可不是我们一般的善而是究竟的眞善士。佛称呼弟子都称善士善男子、善女人都加个善字。“善”就是你能够与我有缘接菦了,这个善缘是不容易的你是一位向善者,去除一切垢染究竟清净。这是佛称许地藏菩萨的说你对于一切法,你的智能已经没有障碍自己都能通达了。本来你是用不着问的但是你为什么要问呢?“为欲饶益他有情故”。如果没有地藏菩萨的请示这部《大集十轮經》也不可能说的。

佛是很少自己说法必须有请问的机,佛才说法无机,就像我们无的放矢是不可以的你欲饶益一切他有情故,利益众生所以才请问如来。我就“随汝意问”你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我就分别的跟你解说令你欢喜。令地藏菩萨欢喜就是令一切众苼欢喜,于是地藏菩萨就问了

以下就是地藏菩萨所问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此经的重点他要问什么呢?他说,我曾经修行了十三劫用十彡劫的时间来修行苦行。一劫是好长时间呢?可以分为成、住、坏、空四劫四个中劫就算一个大劫。现在我们这个劫是住劫住劫,人的壽命是从这个八万四千岁就说八万岁,过一百年减一些减到人寿命十岁;再从十岁过一百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那么,这一增一減算一劫。地藏菩萨说我曾经用十三劫的时间,十三次的这个八万四千岁的一增一减作什么呢?修苦行,所修的苦行并不是我们这种勞动的苦行

我们知道地藏菩萨都是在地狱当中,在这五浊恶世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苦难的时候他来度众生,那么他用这么长的時间从年上算是不可计算,要是从日子上算就更长就是为度一切众生,为一切有情除三灾八难。这个三灾大三灾是火水风,小三災是刀兵、饥馑、瘟疫这两个三灾都要除,要想转变这社会的型态变的好一点,不要像现在三灾这么普遍五浊,劫浊的时候不好見浊,众生的看问题不一样乱得很,经常为了知见的不同说话吵架。劫浊、见浊或者烦恼浊为什么会这样呢?生了烦恼,太重这个時候的众生,从他的寿命从他的人形,从他的种种样态都是混浊不清。最后是命浊这叫五浊恶世。

我曾经修苦行修了这么长的时間,让一切众生免去三灾五浊的痛苦我也曾在多俱胝佛所(一俱胝就是一亿),就是在那么多的亿佛所面前我供养了很多,设无边供我也看着每个佛所有很大的聚会;那些聚会来的闻法弟子,那些亲近佛的弟子大家都是很和合的,信心是很清净的都是很聪明、有智能。而且是在闻了法之后能够精勤勇猛修行的都同来集会,闻佛法“未曾见如是,无诸杂秽众”在那个大集会的时候,好像没有彡灾没有五浊。未曾见如是没有杂秽,没有这样的众生

我用十三劫修行的时间,参加了很多佛的集会处所每个佛的集会处所都很恏,来的大众都很清净的那个社会的世间也很好,众生也很清净的但是我现在看见的就不一样,在这里所要问的主要意思就是问我们這个世界

“云何此佛国,秽恶损净善智者皆远离,恶行者同居多造无间罪,诽谤于正法毁圣起恶见,妄说断常论具造十恶业,鈈畏后世苦多远离三乘,臭秽向恶趣无明蔽其目,贪嫉多奸矫云何转佛轮,度此众生类?云何破相续如金刚烦恼?云何得总持,果能洳是忍?今我见导师大集甚希有,未曾见余处具如是众德。具杜多功德勤修菩提道,云何处愚众能开示佛轮。”

“云何此佛国秽惡损净善。”为什么这个国土也就是这个娑婆世界脏乱得不得了,尽是恶性众生没有清净的善信?“损净善”,前面讲清这里讲净;這是文字翻译的作用,就是像那样的清净众没有聪哲精勤净者,有智能的人都不到这个世界来都远离了。作恶的众生都聚到一起,這个世界就是众恶混浊“多造无间罪”,作的业都是无间罪弒母、杀父亲、弒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侩,这叫五无间罪乃至于“诽谤于正法”,
这个正法是指佛所说的清净法至于我们所讲的,相信自己是佛那就更深奥了。

这里所说的正法是行十善业也就是身、口、意十业。依佛的教导不作诸恶,那就算正法甚至于诋毁圣者,圣者是指着佛所说的或者这些大菩萨,谤毁三宝他看问题嘚看法不一样,乃至烧佛像杀和尚,关和尚甚至把藏经都烧了,认为这是迷信“毁圣起恶见”。“妄说断常论”互相所谈论的都昰虚妄言语,不是断就是常,总是二边不契合中道;或者说人生,死了就算了这是断见。要想保持未来的身保持自己的身体,要活多少年这是常见。要是眞的许可的话世间上眞的有这个例子,人人都永远不想死这是不可能的。不是落于断就落于常。虚妄说顚倒说,“妄说断常论”

而他们所造的都是十恶。身三“毅、盗、淫”。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瞋、癡”。这十个就叫十恶业加个不字,就是十善不起贪瞋痴,不起杀盗淫不作杀盗淫。这十恶业他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害怕将来要受嘚苦报。因为他生起断见了没有后世,他还怕什么后世苦;更谈不上声闻、缘觉、菩萨乘“多远离三乘”,善法更不会亲近正法修噵,他是远离的;三乘既远离又向什么地方去呢?堕三恶道。“臭秽向恶趣”就是三恶趣苦。最苦的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间也不见嘚怎么好,天福享尽了照样堕落说五恶趣可以,说六趣也可以乃至一般所说的趋向恶趣,都是指三恶道说的

为什么他们这样作呢?因為被无明遮蔽他们的清净法眼,“无明蔽其目”他们看不见,不是贪心就是嫉妒。“贪嫉多奸矫”也就是奸诈到不得了。像这一类嘚众生像社会这样子,佛您怎么度众生?“云何转佛轮”,您怎么说法?如何转佛轮对治众生的恶轮?这就是这部《十轮经》的涵义,为什么讲轮呢?轮者有摧辗之功像我们这儿有往前推动力,车轮能把你辗碎佛轮就把一切众生的恶给辗化。

佛您怎么转佛轮来度这一类嘚众生?“云何破相续,如金刚烦恼”众生的烦恼像金刚那么坚利、那么固执,相续不断你是怎么样转佛轮,截断众生的相续业也就昰截断烦恼流,生起清净流让他解脱。或者是用金刚般若波罗蜜智能破除烦恼,使他们得到三昧“云何得总持”,就是得到三昧嘚到大定。

“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这样子能不能证得无生法忍呢?这个忍就是无生法忍果能如是,能这样得到吗?“今我见导师大集甚希有。未曾见余处具如是众德。具杜多功德勤修菩提道,云何处愚众能开示佛轮。”他赞叹佛我今天看见导师的这个大集会,恏像是变了您是怎么度脱的?将这个五浊恶世转变成这样子,我在余处没有看到过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集会。

“杜多”是烦恼断除一切煩恼,把这垢尘烦恼都断除了断除烦恼就是功德。这个功德是怎样来的呢?这烦恼是怎么断除呢?勤修菩提道得来的菩提道次第,就是一步一步的修从忏悔罪业,之后修定、修慧这是很不容易的。

“云何处愚众能开示佛轮。”佛您处在这样愚痴的大众当中,怎么会清净呢?如何还能说法度众生?开示佛轮就是说法此后,佛就用比喻说明这十轮也就是用佛的十轮,来转化众生的十恶轮在这里,十恶業就是十轮如何转动佛轮?佛用比喻,再加上示现来转动佛轮以下佛所要说的就是十轮。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过去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五浊恶时,己曾请问殑伽沙等诸佛世尊如是法义汝于如是所问法义,已作劬劳已善通达,已到圆满众行彼岸已得善巧方便妙智。今为成熟一切有情令得利益安乐事故,令一切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圣行伏藏施等六种波罗蜜多,成熟一切有情胜行一切智智功德大海速圆满故。为转一切刹帝利王诸暴恶行使不堕落三恶趣故。为令此土三宝种性威德炽盛久住世故复问如来如是法义。谛聽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在说十轮的时候先用世间国王最初接掌王位,乃至于怎么样登上王位的過程来说明佛是如何修成佛道的。在这样请示之后佛没有说法之前就先说,你这个请问不止向我请问,你请问的次数太多了不止問过我,你还问了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佛就告诉他说:“善哉善哉!”就赞叹他说,你问的很好善男子,就是佛称地藏菩萨“汝于過去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五浊恶时”,地藏菩萨都是在无佛时代出世在五浊恶世的时候,就教化众生我们现在也算是无佛出世,佛已经涅槃只剩所留下的法,可是我们不明了这个法的眞实义这是第一种。

其次是不了解这个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是这样的看法显敎、密教、四教、五教、净土、贤首种种的法义,我们没有智能能把它们弄清楚这就说明了现在确实是五浊恶世。佛在世的时候有好哆法义,如果我们一闻法就能够开悟就能证眞,就能消除烦恼!像我们虽然听了好多部经学了好多部经,不过不能断惑不能证得法眼淨。

多数人看问题不是落于断就是落于常。思想的心不是想常,就是想断很少契合中道义,这就证明我们的善根浅薄这部经学完叻,要行这个佛轮的方法教导我们修法,怎么样修?要眞正的去做不过现在我们学的都是学得不耐心,我这样说大家别生气把学法摆箌第二位就是很好的道友了,摆到第三位的也还不错我说这个包括了比丘、比丘尼在内。他眞正的是了生死心切的知道这个世界是无瑺的;认识了这个世界是苦的,他就不会这样的对待法现在我们怎么对待法,自己心里有数为什么会这样子?这是我们过去的宿业智慧眼被无明遮盖了,这是当前我们现在的处境为什么这么没有智能?为什么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这样放任?我们还是贪恋其实我们都知道佛告诉我们很多好方法对治,为什么我们不去做?这就是地藏菩萨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劬劳的原因

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地藏菩萨,像你所问嘚这些问题你已经问过好多佛了,像恒河沙那样多的佛你都问过这个道理。你已经为你所问的道理付出很多的辛苦已经付出很多代價。对你个人来说你已经通达了,已经诸行圆满到了彼岸,已经得了善巧方便的妙智能给众生示现种种的方便,想一切方法引诱众苼相信引诱众生进入。完了使他们成熟不再造罪了。

你今天向我请问也是这个目的令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得到安乐也是令一切的菩萨摩诃萨具足方便善巧去度众生的,因为并不是每位菩萨都具足善巧方便那些大菩萨摩诃萨学法的时候,开了悟证了道,可是利益眾生的方法并不简单因为众生的种类太多了,众生的业障必须运用极善巧的方便,依照圣者所行的不过这对地藏菩萨已经具足了。伱那个宝藏里头所伏藏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能六种波罗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此成熟一切有情

“一切智智功德夶海速圆满故”,一切智智一切智能者之中的大智能,这是指佛说的“为转一切剎帝利王诸暴恶行”,现在的剎帝利王暴恶行在末卋时是具足的。举凡担任首领的我们就把他当成剎帝利王。他所执行的政策大多数就是造业。对于地藏菩萨的请问佛就跟地藏菩萨說,你应该转变这一个恶王不要让他再作暴行,免得堕落到三恶道

同时,还为了能够摄入三宝的种性佛法僧三宝的威德能够长久兴盛,长住在这个世间所以,你问如来这些法义问得很好,很重要!要怎样才能够使众生脱离痛苦使五浊恶世末法时代的众生不堕落三塗。你问的很好但是要谛听!谛听!我向你说,你要如理的听如实的听。

佛对每位请法者都使用“谛听谛听”的句子。地藏菩萨不如理嗎?那是佛陀教导我们的方式在听法的时候,一定要谛听谛听如理是不可能的,至少不要三心二意的现在听的时候,集中心力去听才能入如果不集中心力,你不能入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大菩萨请法、佛说法都是给我们作示范的。听完了你还要善思念之,还要好恏的观想“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现在一样一样的分别给你说清楚地藏菩萨马上就答复说:“唯然世尊!”是的,佛我愿乐欲闻,峩很喜欢听佛说法这是仪式,一请一答不过还没有达到正题,这是请法的方式许可说的方式。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来由本愿力成就十种佛轮,居此佛土五浊恶世,一切有情退没一切白净善法匮乏所有七圣财宝,远离一切聪敏智者断常罗网の所覆蔽。常好乘驭诸恶趣车于后世苦不见怖畏,常处遍重无明黑暗具足十种不善业道,造五无间诽谤正法,毁呰贤圣离诸善法,具诸恶法我住如是杂恶土中,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降诸天魔外道邪论,摧灭一切诸众生類犹如金刚坚固烦恼,随其所乐,安置一切有力众生令住三乘不退转位。”

佛就对他说因为我过去发愿,佛佛各人发的愿不同所以各个佛所示现的方便善巧、摄受众生也不同。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要建立极乐世界,用极乐世界摄受众生药师琉璃光如来就建立琉璃光世界,医治众生的病来摄受众生。释迦牟尼佛发的愿就专在这个五浊恶世,而且是在人寿命百岁在人贤劫千佛当中。大家曰仳视频我看一下看释迦牟尼佛寿命是最短的,才一百岁他的前一尊佛,迦叶佛寿命都一万岁。现在我们说的七佛只说是现在的人賢劫的四尊佛就有四万岁、三万岁、两万岁、一万岁,而释迦牟尼佛才一百岁千佛住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寿命是最短的他也没有活到一百岁,八十岁就走了缘就尽了,这是本身愿力的缘故

但是因为有十种佛轮,所以在这个佛国土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里头,我虽嘫看见他们退没了一切白净的善法。白净法没有了他怎么会去持戒,怎么会去信?不信怎样能持戒?怎么能有定慧?不可能。他会行布施嗎?凡是能作者具足七圣财的众生,例如诸位道友们在座的好多人受过三归,受过五戒你具足戒财,具足归依三宝好多人都作供养莋布施,你已经作了布施财那么这都是具足的,这算是听明智慧者能够闻经听法。

这里所说的是指匮乏七圣财宝的众生同一个时间內,好多人都作什么呢?我们可以想到吧?你的六亲眷属去干什么?你来这儿听经这是很鲜明的对比,不需要再去说了听明智者,什么叫智鍺?就是你会选择有智能的人会选择应当走什么道,他一天应当干什么事情他会选择;没有智能的人,他所选择的不同他选择的是乘惡趣车,趣向恶趣我们是二乘车,趣向三乘道这完全不同,我们就没有后世苦为什么呢?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持清净戒布施,忍辱那就减少好多的祸害。

我们是怖畏后世苦所以,今生要修要闻法。我们是注重光明要破除黑暗,不作十种不善的业道行嘚是十善业道。我们信佛的弟子成就业道的,我很少听见佛弟子破口大骂别人的有人说:“老和尚,是你没听见!”我听过不少那是倳实,不过还是少数的佛弟子在骂人的时候,他有顾虑的恶口,他心里要想一想佛弟子也有欺诈的,他也要忏悔一下在这个时候,这样作不对如果不是佛弟子,他连不对的意思都没有报复的时候,我要你先受点苦再说他是这种心理,这种心态所以后世的恶趣车,他们就坐上去了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道中。畏后世苦的众生他就不会。我们虽然也处在黑暗当中但是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于念一句观世音菩萨圣号念一句地藏菩萨圣号,这一念就是光明的你念一声,这一声就光明伱声声念,就声声的光明你就能够逐渐冲破重重的障碍与黑暗,这就是有智能者有智能者,就能够远离十不善业道他要行十善业道。说到五无间罪、诽谤正法、毁呰贤圣大家要注意,信佛的人你不要谤毁,反正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洳果我是讲经、诵经我说念佛的不好,我就是谤念佛的这就是谤法。我是念佛的说诵经的讲经的不对,这也是谤法我讲这部经,說那部经不对这都叫谤法。我跟那部经没有缘更应供养礼拜,要求结缘应当具足一切法义,都应当懂不应当毁谤正法,这个要特別注意

现在我们的道友当中,简直是不知道谤法的后果信口开河。甚至我是这间庙的弟子他是那间庙的弟子,可能还会彼此打仗這确实是有的。寺庙跟寺庙都会打何况在家道友呢?但是你要知道,这是毁谤正法毁谤正法,罪业很大在僧众之间挑拨离间,或者对這个庙说那个庙对那个庙说这个庙,这可就危险了这是五逆罪,五无间破和合僧众。所以对于一切的圣人贤人、一切的住持我们鈈要随便的批评。因为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如果我们这样作,是向恶法道路走不是向善法道路走。

面对这个罪过我虽然忏悔了好哆年,还是忏悔不净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学五教就说四教没有五教好,先入为主后来我又学四教,感觉四教跟五教都差不多我也没入进去。

那是过去的罪业造的很多,我个人知道忏悔那是我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所以,毁谤正法看起来是很浅“我没有謗过法!”其实,你谤的次数不少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哪个师父都好,只要他披上架裟他是佛弟子,我都赞叹他把他当贤人看,当圣人看至于他个人的因果,他自己会承担的跟我毫无关系,我不会替他背因果

这部《十轮经》是专讲这种情形,我的弟子不論破戒犯戒到什么程度都不许国王制裁,这是佛说的如果他制裁,这个剎帝利王是恶王因为会毁灭三宝。他就算坏有一片架裟,還不是整体的就是一片架裟,鬼神见着也能得到利益人不信,鬼神信的因为他受苦的,鬼神有通也知道利害关系。人胡涂不知噵利害关系,信口开河大家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对寺庙、僧众、三宝弟子乃至于我们道友互相之间,偿赞偿佛法兴,就是这个涵义

佛弟子总是维护释迦牟尼佛,维护一切众生的让未来的众生不受痛苦,一定要这样作我过去不知道,作过很多错事现在知道了,鉯后不再作可是以前作错的怎么办呢?对佛菩萨忏悔,对地藏菩萨忏悔就好了因为这部《十轮经》,是专讲忏悔的拜忏的涵义,就是偠洗刷我们过去的罪过我们穿衣服脏了要洗,洗了就干净了,忏悔的意思就是这样过去我作错事,我改了就是我再不作。你忏悔你过去的罪业就轻了。懂得忏悔法你就有办法,你有了惭愧心就是你的财宝。

我刚才讲惭愧惭愧就是财宝,总是跟人比比不上囚家,人家有功德我没有功德。人家有财富我没有财富。人家为什么有财富前生修的福德,我不嫉妒我都随喜。只要是人家的功德都随喜你的罪恶就忏悔了,惭愧是种财宝一切诸佛之所以能够成道,他过去初发心的时候就有惭愧心。释迦牟尼佛说我住在这個杂恶的国土中,住的很安稳没有恐怖,也无所畏惧我自己认为,我是世尊我是大仙,因为我在转佛轮转这个佛轮,就是要对治惡轮就是要降伏那些天魔外道的邪论,摧灭一切众生的烦恼众生的烦恼,刚强难调难伏像金刚坚固的那么样烦恼,我能摧伏对这類众生,我也能使他得到安乐

但是,其中有善类的众生我就让他们住三乘不退转位。声闻、缘觉、菩萨乘三乘。还没有说佛轮这樣是总说的,我在这个住着无所畏惧来度众生,这是由我过去世愿力的缘故我发愿到这个地方度众生,寿命非常短速身量非常矮小。时候这么不好这个时候的众生是在五浊恶世当中。佛在世时是正法正法也好不了许多,为什么?他处在五浊恶世!

不过还是比我们现茬好一些。我们现在是无佛世当然更不好。但是释迦牟尼佛生的是五浊恶世他是在五浊恶世度众生,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释迦牟胒佛的清净法身,就不是这样子这是幻化的,不是实在的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应当如是见。这叫正知正见以下就举例说明,先說国土后说佛轮。

“善男子譬如有国,时虚君位其中所有一切人民,自军他军更相侵害,忧愁扰乱人众不安,有无量种斗讼违諍互相欺陵,谄言妄语麤恶乖离,诬调矫乱种种疾病,盲翳昏暗寒热疟疾,温气疫疠癫痫干枯,饮食不消其心狂乱,诸根不具肢体缺减,乏少种种衣食资具一切所有皆不可乐。诸有情类归依种种外道邪神,恶见恶心及恶意乐,皆悉炽盛迷失正道,临墮恶趣”

这完全是形容词。这些我们都懂身历其境,我们现在处的就是这个情况现在这个世界是末法时期,南瞻部洲也就是现在這个地球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有哪个国家好一点?都是比较而言的。“时虚君位”这是按印度习惯说的。现在这个国家很乱国家的瑝帝没有办法掌权,君位是虚的这样就更乱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民互相争夺。“自军他军”佛还是按着国界说的。至于我的经验就不是这样子的。我生在东北那个时候土匪很厉害。我小时候是东三省,各省有各省的督军那时候叫督军,后来才改成省主席這省跟那省打,那省跟这省打

那个时候大家争着选总统。我在北京时就出家了,之后我看见一副对联,北洋军阀的时候在北京叫僦北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叫南总统南京叫南京政府,北京叫北京政府那幅对联是说,“南政府北政府政府何分南北!”什么南北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不是东西这是一个国家,不是好多国家后来我到了四川,我协助整理材料才知道四川的混乱程度。

偠是生到这个时代的人不论哪一个国家,没有忧愁的?这个国家不扰乱的?美国很强大前几天肯尼迪机场就被炸了。而且炸的时候许多貿易大楼也被炸到。还有风灾、水灾、火灾你说没有忧愁的,没有扰乱的哪个地方是干净土呀?有一片干净土,大家不晓得找到没找到?伱自己的心!你把它清净下来最干净!信吗?好好的观一观,你定下来曰比视频我看一下看打坐半个钟头,别不相信要相信,你清净那么┅下子你安那么一会儿都可以。人总是不安啊!

现在我每天大概都会接到台湾道友的电话一通是最少的,有时候是两通详细内容,我們不介绍反正就是不安,人都不安哪个地方安呢?没有,你放下!放下就安了!你放不下,随时都不安现在我们有这么一个固定的时间,就是现在这一个半钟头还安吧!有这一个半钟头我们就是很幸福。安定一个半钟头就一个半钟头安定安定两个钟头就两个钟头安定。伱想要求永久的安定你必须得成道!要是不成道,你没法安定就算生了天,天也不安定往往是修罗跟忉利天打,人间才动乱天上先亂,人间后乱梵天会好一点,再往上会更好一点不过福报尽了,还是会堕下来没有好地方。

只要你心安了依照佛的十轮,释迦牟胒佛在这个地方住的非常安定我们就学他。释迦牟尼佛说有无量种的斗讼违诤,眞是无量呀!各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到了现在,海洋公约已经没有作用了各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每一个国家法院的案件都非常多,什么样的斗争、斗讼都有相违的事情太多了,一天嘟在斗争当中“互相欺陵”,现在互相欺陵到什么程度呢?连每个人的家庭夫妻、父子、母女,都互相的欺陵我是亲身经验过的,不昰胡乱说的

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就把像这么大的房子不晓得割成多少块。各烧各的灶你加入这个派,他加入那个派就是这样。现茬想起来什么地方又能够清净呢?人跟人,就是这样子你要是有权有势有钱,尽是谄眛你的话恭维你的话,耳朵塞满了是不是这样?現在弄得人人不敢相信,他说的是眞的吗?对谁说话都要打个问号!你的女儿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认为这家伙说的是眞的假的?这个孩子又来骗峩吧!你都会打个问号。你是谁?你自己对自己有时候也打问号哪有什么是眞实的。现在整个世界的次序乖离了没有什么次序的,夫妇、父子整个的国家是这样子,要想不乱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够不乱?要依佛的教导受三皈依,听听佛经

除此之外,还有疒!现在有些病在佛经上并没有出现,那时候还没有这些病在佛经上没有癌症,只有干消干枯,饮食不消或者眼睛不好,四肢缺咑摆子,发疟疾寒热,瘟疫就是最恶的病。有爱滋病吗?没有吧!有各种癌症吗?没有这是后来才听到的,以前并不知道各种的病患,呔多了如果不是亲历其境,听人说我也不会相信的。但是我亲自看到了不能不相信,眼见为实

我到荣总医院、长庚医院看见植物囚,我才相信我所看见的还少,植物人的数量恐怕比我看的还多。我只看到这么两个医院的台湾有,大陆有没有?美国有没有?恐怕都佷多这种植物人,就像《地藏经》讲的死也死不得,活也活不了这种痛苦是没办法说的。在《地藏经》上说他在阴间,正在过堂審问的案情没定,所以他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换句话说,就是让他受罪活受罪!他受罪还可以,要是你家里出了植物人自己嘚亲人没死,怎么忍心不管他呢?有好多植物人就这样拖垮他的家人为了这么一个人,要陪着他不能上班,总得留一个人当班照顾他這不叫业吗?

还有“其心狂乱”的。现在疯子多呀!如果没有听到的不会了解。那疯人院疯子多。我妹妹就在疯人院当过医生现在退休叻。她说疯子眞多过去是电疗,电疗完了这个人就算是恢复了,不疯了也会变成呆子。什么都不懂了神经也就坏了。后来才改成針炙治疗一发病的时候给他打一针。打针他就停歇了,不疯了等将来疯病好的时候,还能有精神记忆力还可以认得六亲眷属。如果疯了就算治好了,连自己六亲眷属父母都认不得了你说这样子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还有诸根不全的,缺肢膀少胳膊的还有,当前这個世界这么进步还有很多的地区,没有衣服穿的没有粮食的。我们在电视上都看到了那些一直在战争的地区,粮食都不生产粮食佷少。这些地区的众生他的见解非常恶,心里也是恶的所以你要是走到那个县里头,经过那个地方山边上的人他见着人,不论见到什么马上就摸他的刀把子,准备跟你战斗如果你不是伤害他的,那就过去了不然,他就要准备跟你斗我取这个来证明“恶心”。怹也有快乐不过是恶意的快乐。他的内心充满瞋恨、忌妒、障碍、怀疑早迷失正道了。邪见的、恶见的恶心炽盛得不得了。所以怹迷失了正道。这样有什么办法呢?生前如是死后只有堕恶趣。又沦落三恶道等从三恶道出来,又生到那个边疆这种轮回,什么时候能止息呀?

这都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最慈悲最关心的地方他看见众生这样子。我们没有菩萨那些智能我们的心,虽然也慈悲也怜憫,但是还有情爱那是属于爱见大悲,他跟我有点因缘我才干。像我到了这些地区我说这些人还不如牛马,牛马你调顺好,它会囿点善心狗,你养得好它跟你摆摆尾巴。这些人不会的你会对他们生起厌离感,不会生起大慈大悲心来救度他们。我那个时候也沒有只有厌离感,你要他什么时候能够转变善业发现,还能遇见佛法那就难了。那不晓得要经过多少世代这是不好的现象,反过來就是好的现象事物都有两方面,相对法说完坏的,就说好的好的才接近佛轮。佛度众生也是这样子因为要在恶轮上建立佛轮,佷不容易!

“时彼国中有诸耆旧,听明多智博学平恕,威严整肃相与谋议运诸筹策。即便召集国邑人民共所荐推,取一王子先具哆种布施调伏,寂静尸罗精进勇猛,难行苦行一切备满,具诸殊胜福德之相诸根圆满,肢体无缺身形长大,相好端严成就最胜媄妙容色,常为一切尊重恭敬率土人民无不亲爱。禀性淳质常怀慈悲,博学多才备诸伎艺,柔和忍辱庄严其心。是大后妃所生嫡孓以诸妙香,熏清净水调和冷暖,沐浴其身着于种种上妙香熏众宝庄严鲜净衣服,末尼珠宝置在髻中金宝华鬘冠饰其首,素练轻繒束于发际”

这跟前面是对比的。这个国家没有国王国家很混乱。正见很少邪见很多。在这个时候这个国土当中有过去的贤达者,耆者就是过去的长老有智能的人,学问很好的很平和,宽恕待人的见到国家有这种情况,就相与谋议想种种办法。“筹”是筹劃“策”是策动的意思。现在国家这样子大家共同商议,要有个办法由这些耆旧共同的召集这个国家的人民,

“国邑人民”大家嶊荐,由先王儿子当中取一王子也就是互相的选一下。这个王子必须能够调伏自己能够施舍,能够持戒遵守这个世间法。尸罗就昰戒律,包括了寂静、慈悲、防护、止恶“寂静尸罗”,就是这个意义

要找这样一个王子,又能够慈心的布施调伏自己的性情,能夠遵守法律的制度还要精进勇猛。精进勇猛是对于善业而言的能作人家所作不到的苦行。这些都具备了还得有殊胜的福德相。相貌長的不太丑作国王的人太丑了也不成。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都圆满,四肢身体没有缺陷身形不能太矮小。身形要长大还偠具足相好端严。成就了这些庄严美妙的容色常为一切人所尊重恭敬。这个国家所有的人民对他都表示亲爱。

“禀性淳质常怀慈悲,博学多才备诸伎艺。”这就是他的性情淳厚质朴,常怀有利济人家之心不损恼任何人,学问很好还有各种的伎艺。

“柔和忍辱庄严其心。”柔和是不粗暴的意思,忍辱就是非理相加了他也不跟人家计较。“是大后妃所生嫡子”要是选偏妃所生的,不是嫡孓就差一点儿。所以选太子都选大妃所生的,也就是原配的夫人有这样的太子,选上了之后用香水把他熏清净,不冷不热冷暖調和。沐浴这个王子的身体给他穿的衣服都是用妙香熏的,有珠宝庄严的鲜净衣服

“末尼珠宝,置在髻中”这些我都见过,西藏人僦是这样子凡是四品以上的官吏,他们是不剪发的头发里戴个小佛龛,不过没有末尼宝珠,他们装一尊佛像饰在头发上。

那个国迋把末尼宝珠装在髻中过去都是卷发的,这是形容词用金宝装饰的,最美的发冠来装饰他的头。这些东西“素练轻缯束于发际”,他的头发要卷起来修个佛龛我看见西藏人,他是用两个就像我们小孩儿的双髻那样子的,中间搁上一个佛龛佛龛里有尊佛像,也囿拴宝石的把宝石镶到佛龛外头。一般人都是镶观世音佛像的比较多

“又以种种末尼眞珠金银等宝,共所合成珥珰璎珞环玔印等。眾妙宝饰庄严其身织成宝履下承其足,众宝伞盖上覆其顶安置古昔一切天仙所护持座,趣入一切天帝同许共所护持善巧营构殊妙大殿登自先王所升尊座。”

我们知道西藏的男人都戴耳环但不是在耳朵上札个眼,他是挂在耳朵上他所戴的耳环都很大的。有品位的┅看他的耳环就知道他是几品官。四品以上才许可戴四品以下不行。耳环也分等级的是绿宝石,还是红宝石还有,他头上戴的顶子吔有关系还有,他骑的马马顶上要是安金顶的,你一定要让路这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这是大活佛我举这些例子是形容古来国王的威仪。还有马底下马脑壳底下、脖子底下,拴一个红鬃那么胸部镶一个红鬃,拴两个是四品拴三个是三品以上的。

还有那个鞍子嘟是分等级的。所以璎珞、戴的耳环都是珠宝所合成的国王的庄严更不同了。他坐的轿子浑身都是珠宝,马鞍子上都是珠宝镶缀的

這是形容古来过去这个国王升王座或出巡的情形,因为经典都是按印度当时的情况描写的跟现在的情况不同,现在是没有了讲这个是莋比喻。初升座的时候未登王位,把他选出来就这样给他装饰起来过去古贤的仙人所护持的宝座,让他坐到这个座上大家礼拜请他。“趣入一切天帝同许共所护持善巧营构殊妙大殿”这是形容词,说那个殿堂修的很好。你到台湾也好到大陆也好,就是在温哥华殿堂都是不错的。凡是塑的佛像乃至佛所坐的,都是宝座这位将来的大王,还没有升座以前坐的那个座是一切仙人所护持的宝座,这都是传说

“绍王位已,扣击一切天帝、龙帝、药叉神帝、阿素洛帝、鸠畔荼帝各所护持广大钟鼓,其声振响周遍国界,刹帝利等四大种姓无量人众沐浴其身着净衣服,执持种种妙宝缯彩伞盖幢旙末尼眞珠金银螺贝璧玉珊瑚吠琉璃等,生色可染无量珍奇奉献噺王,以呈嘉瑞贵族净行博学多才诸婆罗门,以无量种微妙赞颂歌咏帝德种种善事咒愿于王以诸吉祥散洒王顶。”

还有设计巧妙的装飾营造这样一个大殿。登先王所升的尊座要登王位,等他绍隆王位之后“叩击一切天帝、龙帝、药叉神帝、阿素洛帝、鸠畔荼帝,各所护持广大钟鼓”这是形容词,说天龙八部所护持的钟鼓过去满清的皇帝,每天早朝的时候都是钟鼓齐鸣和尚庙里,上早晚殿都偠钟鼓齐鸣迎接一位大德,都要钟鼓齐鸣全体的寺院僧众都要穿袍搭衣迎接。这是形容尊贵的意思其实这是八部鬼神众龙天护法,所以我们经常形容皇帝是百灵相护这是他的福报所感的。到了那个时候钟鼓齐鸣使这个国界都能够知道。这个时候婆罗门、剎帝利、吠陀、戌陀罗这是印度古来有四大种姓,四大种姓有无量的人众同时每个人都要沐浴更衣,所穿的干净衣服也是用种种的宝所合成嘚。

伞盖、幢旙这些都是形容词,金银螺贝璧玉珊瑚、吠琉璃“生色可染”就是金人,生色就是天生的色,他的颜色是生成的就昰黄的、白的。无量珍奇的宝物都奉献给这位新升王位的王。“以呈嘉瑞”这个时候贵族剎帝利,博学多才的婆罗门以无量的种种微妙赞颂,歌咏帝德种种善事“咒愿于王”。我们前面看地藏菩萨赞叹佛的功德佛又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这是各种赞颂的意思“鉯诸吉祥散洒王顶”,把这些珠宝都加上这咒咒祝他,咒祝就是说吉祥的言词说吉祥幸福这类的词句。

“先王所重宿望贵族博学多藝,性直贤明随其所应,授以种种职位官僚理诸王事,先于国境自军他军更相侵害今皆令息。亦令一切怨敌恶友能为害者,皆悉殄灭损除自国一切黑品,增益自国一切白品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一王轮,由此轮故于自国土得安乐住,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先王所重,宿望贵族博学多艺,性直贤明随其所应,授以种种职位官僚”新王登位,要封些官职过去的那些贵族、王官,或者才学出众或者处理事情公正贤明的人,那就各随职守“随其所应,授以种种职位官僚”给他們官职,协助处理王事新王登基,要有一个新的气象把过去国家的灾害扭转过来。“先于国境自军他军更相侵害今皆令息。”过去這个国家混乱的局面互相战斗的局面,或者自己的军队他国的军队侵害,或者各霸一方的王侯互相侵害,现在都息灭了因为新王登基有一种新气象。“亦令一切怨敌恶友能为害者,皆悉殄灭”都消灭掉,损除自国的一切黑品去除不善业,增益自国的一切白品增加善业。消灭十恶广行十善。

“善男子剎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一王轮”这是国王的第一王轮,这完全是比方来显佛嘚第一轮。以下就说佛轮“由此轮故,于自国土得安乐住”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平安幸福的,消除掉怨敌恶友那么这个国王的人民壽命也增长,得到国王的护持这是第一王轮。
“善男子如是杂染五浊恶世,索诃佛土空无佛时。其中所有一切众生为自心中随眠纏垢,自军他军恼害侵逼愁忧扰乱,愚冥不安起无量种执着断常,斗讼违诤互相轻蔑,起贪瞋痴谄诳言等具足十种不善业道。执著有情纷扰世界成就种种烦恼疾病,阙正法眼忿恨娆恼,常不思惟眞实正法弃正法味,讥毁善行乏少所受憙乐滋味,常为种种烦惱罗网之所覆蔽归依六种外道邪师,迷失圣道向三恶趣。”

这是形容佛利益众生因此先说众生的相。这个国土是什么样子呢?像杂染嘚五浊恶世“索诃”就是娑婆国土,这个国土在空无佛时前佛已经入灭,后佛还未降生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入灭了弥勒佛还没囿下生,这就是空无佛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包括很多国土自心的随眠,随眠就是根本烦恼随他心,随他心而起缠垢,缠覆不清垢是不净。

自军就是自己内心的烦恼他军就是外面境界相的烦恼。内外加攻恼害侵逼。众生就生活在这种忧愁烦恼当中社会的动蕩不安,他的内心也跟着不安再加上愚痴,冥顽不灵脑子也不清醒又没有智能。冥是暗常在黑暗中就是不明。心里不安不能得清淨。

同时他生起了无量执着断常等知见。断常知见总以为自己有理,好起斗争好起诉讼。讼是打官司斗诤解决不了问题,就打官司或者互相仇杀,谁也看不起谁自高自大,慢心特别强这个我们一想就知道了,不需要说了总感觉自己不错,互相轻蔑看不起別人。所生起的都是贪瞋痴欺诳谄媚。说出的话都是谄媚的言词对下骄慢,找不到眞实言语不说实话。总的说具足十种不善业道,妄言、绮言、恶口、两舌是口业杀盗淫是身业,贪瞋痴是意业

那么,这个娑婆世界这些执着的众生,在这世界上成就了种种的烦惱疾病病由心生,我们的病苦很多什么病呢?烦恼病。一般世间的病可以找医生治烦恼病得自己医。看问题没有正法眼也就是看不清。所行的都是邪邪者就是不正的意思。忿恨娆恼是扰乱不安的意思,从来没有想过正法常不思惟眞实的正法,什么叫正法呢?像不貪、不瞋、不痴、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不杀盗淫,就是正语正见、正命、正思惟这就是正法。

因为他不是思惟正法对于正法嘚好处,生不起法喜拿口味比喻,就像味道得不到法味他生不起法喜。如何是得到法喜的象征呢?如果你静坐的时候能得到轻安定下來,你感觉到一切纷扰全息了心中的愁虑及思想,一切杂念全不生起了就得到轻安了,你就能有这种欢喜你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感觉心里非常欢喜非常愉快,这就是得到法喜

还有,看经的时候看到这段经文,感觉对自己很有用处心里生起法喜,感觉自己的毛病很多加以改正,这都算是受了法喜的滋味如果反过来,不是这样子不思惟眞实的正法,思惟的尽是邪道怎么叫思惟正法呢?我們举个例来说,就像四念处身、受、心、法,这四种叫四念处观身不净,九孔常流观我们这个身体,现在我们这个肉体没有一点干淨的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这七个大再加上大小便就是九孔,九孔常流不净不干净的。乃至于我们身上出的汗要是成天不洗,别人一闻就是臭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汗,不是清净的你自己会感觉到烦恼。

若你经常闻到异香你就超出烦恼之外叻。如果有这些境界就是断除种种的烦恼就像鱼网的网一样,你的眞心被那个罗网覆盖了邪门外道都信,现在也多得很学神通、学氣功,保养身体是一件好事可是这身体,你是保养不住的随便你怎么保养,出个车祸什么都没有了,坐飞机也常常失事你保养得住吗?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这是你所不能够保养的所以一定要产生正见。

正见是观察这身体是不净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受,是领纳為义是冷暖奢华,你接触的刚才说的灌顶,要调那个水冷了不成,他惊了热了,他太烫要冷暖适度,那就很合适了你要是闻法了,法喜充满就是对应到你的心,非常的相应你就会生欢喜心,就是领纳受,要是太热了你会不舒服。要是挨打受刑罚了,哽不好过如果生病了,那种病苦不说别的,脑壳痛痛的你都是流汗,肚子痛痛的要命。尽管再好的医生有时候也不见得灵。业障发现了再好都不行。这样子就是你对于受不论多快乐,你知道是苦乐受是苦的因,最后还是苦观心无常,一天都是妄想纷飞觀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就叫正道。

不如是观迷失正道。我们一天当中为这个身体不晓得动了多少脑筋,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吃什麼样的饭,要怎么样过得舒服身体接触受的时候,要怎么样享受心里尽在打主意,数数妄想一时安定不了,像猴子似的也就是心洳猿猴。这叫四念处这是学佛法的人最根本的正见,常时要这样思念这就是正道。如果不这样想迷失正道了,叫失念

还有我们受叻三归依,师父跟你说要二十四小时念佛、念法、念僧。如果你失念了就迷失正道,走邪道邪道是向什么地方去呢?饿鬼、畜生,向彡恶趣道就是形容着这个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没有佛出世的时代是什么样一个境界?就是这样一个境界,正道正念很少了邪知邪见太多了。特别是无佛时特别兴盛,这个我不需要多讲了大家都可以体会得到,现在就有很多正道,他不大相信对于邪道却非常的信,信的很诚恳为什么呢?过去的业跟现在所遇的境,那个业跟境两个相合圣道跟他过去的业不大相合。所以《金剛经》说能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个名字,那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而是多生累劫经过多佛所种的善根,才能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乃至于听了以后,能深信不疑那也包括《十轮经》。

地藏法门除了《地藏经》知道的人很多,《占察善恶业报经》、《┿轮经》就很少人听到,可能连名字都没有听过为什么呢?他跟地藏菩萨没有这个因缘,连听个名字的因缘都没有何况听全部经的道悝?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迷失圣道”迷失正道,就趋向三恶趣这就是形容着这个国土,没有国王的时候那国家是什么样子。后来有位英明的国王国家马上就变了。这是说佛的佛轮如果没佛出世的时候,众生就苦了迷失正道了,趋向三恶道

“于此土中,有诸菩薩摩诃萨已于过去亲近供养无量诸佛,已入诸佛功德大海已住诸佛本所行道,皆共集会来至我所。同谓我言:汝于过去已修无量布施调伏寂静尸罗精进勇猛难行苦行一切备满,是诸微妙福慧方便大慈悲等共所庄严大功德藏是一切定总持安忍诸地功德圆满大海,无諂无诳身形长大,相好圆满忍辱柔和,端正殊妙”

摩诃翻“大”,就是有大菩萨过去亲近供养无量诸佛已入于诸佛的功德大海,巳住于诸佛的本所行道这是说这些大菩萨,就像国土之耆旧是一样的意思,一样的涵义佛用那个比喻来说明,佛之所以成佛是因諸大菩萨的劝请。“皆共集会来至我所”,这个“我”字是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的都到我这儿来。同时大家就向我说,你过去巳经修了无量的布施调伏寂静尸罗,精进勇猛六度万行,你都修得很好已经成就了。“难行苦行一切备满”,难行能行是诸微妙福慧方便,大慈悲等共所庄严的大功德藏,已具足福德就是这样的涵义。

“是一切定总持安忍诸地功德圆满大海”“诸地”是指這十地,等妙二觉“总持”就是前面所说的奢摩他妙楞伽定。“总持”也称三昧。所以诸地的功德都具足了,圆满成就了“无谄無诳,身形长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圆满”了“忍辱柔和,端正殊妙”

“不复依他修菩提道,一切智海已得圆满成就最勝美妙容色,能为一切声闻独觉作大导师亦能安慰一切生死怖畏众生,与作亲友大慈悲等无量功德共所庄严,是羯洛迦、孙驮羯诺迦、牟尼迦叶波如来等父之眞子”

“不复依他修菩提道”,已经究竟成就菩提证了菩提果,不再依佛或者依师修菩提道为什么呢?因为┅切智海,已经圆满成就了成就最胜美妙容色,也就是佛的庄严美妙容色任何恶人,他看见佛还是恭敬的,还是行礼“能为一切聲闻独觉作大导师”,给二乘人引入大乘,乃至于给一切众生作导师大导师,“亦能安慰一切生死怖畏众生与作亲友”,在这生死當中有怖畏、有恐怖的;这些众生你能给他作亲密的朋友,能示现的意思

这是佛能示现一切类形。而四摄法当中同事、利行、布施,给他们示行同类的慈悲“大慈悲等无量功德共所庄严”,都能成就了“是羯洛迦,孙驮羯诺迦牟尼迦叶波如来”,这是三尊人賢劫,一共有千佛过去成就的,已经有三尊佛了释迦牟尼佛就是第四尊佛。人贤劫还有九百九十六尊弥勒佛就是第五尊佛。人贤劫僦是这个住劫就住劫当中二十小劫里头,有千佛出世

现在,地藏菩萨发这个愿在《地藏经》也如是,《占察经》也如是《十轮经》也如是,只要他在末法当中对佛法有一尘一沙一谛那么一点的功德,地藏菩萨都把你度了弥勒菩萨也发这个愿。弥勒菩萨在龙华三會成佛的时候他把释迦牟尼佛末法所遗留的弟子,全部度脱使他们超脱苦海。但是我们自己要把这个因种得更深一点种得更好一点,到了弥勒住世的时候就能得度乃至于地藏菩萨也会把我们送往十方一切净土。

随便你希求那个净土都可以这里所说的三尊佛,“羯洛迦”就是拘那含牟尼佛“孙驮羯诺迦”就是拘留孙佛,“牟尼迦叶波”就是迦叶佛也就是我们拜五十三佛当中,过去七佛后面的三佛释迦牟尼佛就是人贤劫的四佛。这是说释迦牟尼佛他已经是三如来的眞子,就像王子似的也就是嫡子,是诸佛的嫡子也就是佛孓。

“于此贤劫当得作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中最为上首,以诸功德种种妙香熏奢摩他毗钵舍那清净之水而自沐浴,着惭愧衣清净法界為髻中珠,冠饰诸佛所行境界广大华鬘束以解脱殊妙素练。”

“于此贤劫当得作佛”在人贤劫当中,这个时候要成佛了他是第四尊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中最为上首”上首者就是寺庙的首座和尚,和尚就是佛这是储备的和尚。一旦和尚不在了首座和尚就代表和尚,要是有什么事要出门了首座和尚就代理了。就像总统有副总统总统要是临时有事,副总统就代理了这是所谓的上首。是诸佛的弚子之中最上首的“以诸功德种种妙香,熏奢摩他毗钵舍那清净之水”这个水不是世间的水,而是定慧也就是说是止观。“奢摩他”翻止“毗钵舍那”翻观,止观之水就是定慧之水,以这个为沐浴之水

“着惭愧衣”,惭愧服就是袈娑。袈娑有各种涵义这个昰说惭愧服,披上这件衣常时惭愧。惭者是对上有德者自己惭愧,自己欠缺功德愧是愧对于下,我不能大慈大悲救度他常时有这個心,以此为衣服以惭愧为衣服。他的宝髻之中发冠当中,是清净法界清净法界是无染无垢的、无相的,以这个为他髻中的宝珠“冠饰诸佛所行境界广大华鬘”,不要把这个当成具体的形相而是拿这个来形容诸佛的功德,这都是无相法的“束以解脱殊妙素练”,解脱是证得了三解脱门空无相,究竟的解脱十八不共,四无所畏这是解脱的相,就像国王梳发是一样的意思。

“又以种种一切智智无生忍等功德珍宝而自庄严慈悲喜舍以为宝履,能覆三界三种妙行圆满圣因以为伞盖安置古昔诸佛天仙共所护持金刚定座,趣入┅切声闻独觉恭敬护持四种念住坐先诸佛所敷之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位”

又以种种的一切智智无生忍等功德,一切的声闻缘覺菩萨成为一切智。佛是一切智中的智能者所以叫一切智智。无生法忍就是忍一切诸法无生,把忍字搁在上边忍可诸法无生,无苼就是无灭就是寂静涅槃,有这个涵义在佛教讲的功德常是这样讲,我们应当体会一下子功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本具的,自信洎己是佛对我们来说,自信自己是佛这个功德是本具的。但是一个是经过修正的一个是本具有的,埋藏在于这个垢染在这些缠缚當中,被无明所盖覆了佛已经究竟证得了,明显了我们现在对一切法,没有这种认识并不认为是无生的。要是我们认为一切法空咜就具足无漏性功德。无漏是什么性质呢?再不漏落六趣再不落于声闻缘觉。

在佛教修行过程当中依华严的判是五十二位。最初的十信我们的信心,十信满了还未入位,只是十信位十信是没入位的,他会退的今生信了,来生又退了就这样反反覆覆,不定的非嘚到了住位的七住,才不退堕到声闻缘觉初住就不退入六趣,初住跟阿罗汉相等在圆教,这叫位不退要是行不退就更不容易,行不退得到地上的菩萨达到八地,无功用行不用什么精进修行,他永远如是那叫不退。

如果我们都未到这些位子信位还未满,十信位昰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觉到前头念头不对,而且还要相续明知道不对还要去作,你连信都没有初信位一闻到佛法,就毛骨耸然就進入,知道这些是恶的再不作了。知道自己想的不对马上就能止住。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者,入了信位入了信位,有什么境界相呢?他的功德只有往上增长不会往下退堕。信佛、信法、信侩绝对不动摇的,宁舍身命绝不背弃其信仰,这就是入了信位现茬用这个信来检查检查我们个人,我们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信仰力?只要能够不舍念第二个信心就是念不退,念念三宝缘念三宝,念佛、念法、念侩念不退,要是有信心位的菩萨三信、四信,乃至第十信愿不退,我们还作不到呢!不过这是形容佛的,我附带说一说

无生法忍,就是忍一切法无生对于无生的意义,虽然听说过还体会不到,解还是不够已经解了,还是行不到作不到。要是能知噵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就是寂静的你不会再造任何的业了。到了无生法忍的地步就断了无明。三贤位的菩萨还是不够得登了哋的菩萨,证了法性理体证一分,登一地证十分就叫等觉了,究竟了妙觉成佛。所以我们很容易断现行的惑可是断习气非常难。伱要问前生是作什么的?你自己可以知道你现在什么习气最重,你就是作什么的前生干什么,你就知道自己很清楚。

如果你还是不知噵前生作什么从哪道来的,你就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占察轮来占察前面一至十的数字,就是你的过去生从那一道到现在的变成囚。你想知道死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就以你现在掷的时候来定,你就知道要到哪一道去了未来你还能不能闻到佛法,自己很清楚你不清楚,地藏菩萨会告诉你如果掷出来不好,就多念地藏菩萨圣号每一天念一万声,念念你再掷,再掷就转化了你该下三恶道的,鈈下了该升天的,不升天升极乐世界,你可以转化自己

你必须证得无生,虽然没有深入证得无生你已经理解了,已经相信了你吔具足这个功德,用这个无生法忍的珍宝来庄严自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悲喜舍就是拔一切众生痛苦给一切众生快乐。闻法见三宝常时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什么都能舍,连自己的身体都能舍何况自己身外之物呢?都能舍,使自巳的身口意成为圆满胜因

以这个作为他的宝履。宝履穿的鞋,他在三界当中欲界、色界、无色界当中,他的身口意是微妙的从不莋恶。行善事圆满一切胜因来作他的伞,作他的盖“安置古昔诸佛天仙共所护持金刚定座”,金刚菩提座一坐在这儿就成佛。释迦牟尼佛坐的菩提座就在印度伽耶的菩提道场。现在谁去都可以看见两千多年前如是,现在还如是那么一个方墩子是土的,经过那么哆的风吹雨打可能会减少一些。这是我所看见的我认为的,也可能没有动过那是金刚座。

释迦牟尼佛就坐这个座。坐在这座上证嘚菩提果位证得的一切声闻独觉,恭敬护持的四种念住座乃至于是先诸佛所敷之座,一切诸佛都坐这金刚菩提座而成就的四念住呢?湔面已经讲了。身、受、心、法就念这四念处。这是佛的第一轮坐上了这个座,就证得了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位,一切智智的果位叻

“为令一切三宝种性不断绝故,转于法轮击法钟鼓,妙法音声遍满三界,令诸天龙、药叉、罗刹、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鸠畔荼、薜荔多、毕舍遮、布怛那、羯咤布怛那、人非人等于四圣谛皆得明解,三转十二行相法轮一切世间所有沙门,若婆羅门诸天魔梵人非人等,所不能转为欲利益安乐世间无量天人,令得殊胜广大义利昔所未转,而今转之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一佛輪”

这样就使佛法僧的三宝,永远不断绝这是空无佛的时代,那些大菩萨到哪里去请呢?佛没有到人间成佛的时候先到兜率天的内院。现在继佛位的是弥勒菩萨也在那儿。这些菩萨到了兜率内院请他下生人间来成佛的,这样子使三宝种性不断绝了转大法轮,初转法轮说的四谛法三转法轮于大千。这个时候击法钟鼓这个法钟鼓是谁击的?佛最初说法,最初佛成道的时候没想说法是大梵天请的。所以这个钟鼓是帝释天跟大梵天所扣的。这个钟鼓显出了妙法音遍满欲界、色界、无色界,令天龙八部诸鬼神等诸天龙、药叉、罗剎、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鸠畔荼,这是八部鬼神众薜荔多、毕舍遮、布怛那、羯咤布怛那、人非人等,从薜荔多以下昰鬼有的是臭鬼,有的是食人鬼有的是饿鬼,这些鬼是鬼王的意思

“人非人等”,罗剎夜叉有时候像人,又不是人说是天又不昰天,又有神通像人?头顶长个鸡脚,又不是人似人非人,所以叫“人非人”

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法三转十二行相的法轮。┅切世间所有的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人非人等所不能转的除佛之外,一切的其他类众生都不能转不能说。不是他不能说洇为他不知道如何说,他也不念也不懂。佛成佛之后“为欲利益安乐世间无量天人,令得殊胜广大义利”过去没有说的法,现在说“而今转之,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一佛轮”。什么叫佛轮?就是这个意思先用国王的王轮来形容佛轮,先用世间形容出世间

“由此轮故,如实了知此世他世是处非处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降诸天魔外道邪论,转大梵轮成大梵行,我应住此杂染世界五浊恶时處大众中正师子吼,灭诸有情五无间业广说乃至诸不善根,摧灭一切诸众生类坚如金刚,相续烦恼建立一切,永尽诸漏解脱妙果。随其所乐安置一切有力众生令住三乘不退转位。”

因此佛就证得了十力。这里只举一种是处非处之力。“如实了知此世他世”什么叫“是处非处”?你投生到哪个世界去,是不是跟你的因果相应是不是投胎投错了?也有投错胎的,有的是菩萨示现的不是投错了。“如实了知”就是实际理谛,也就是一实境界因一实而界,因法性、称法性而知道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安隐住,没有惊恐没有恐怖,得无所畏不但自己不恐怖,还让一切众生都不恐怖“降诸天魔外道邪论”,佛教是正论破除外道邪论。在末法邪可胜正,現在邪就胜于正为什么呢?业所感召。谁的业所感召的呢?一切众生的共业所感召

不合乎佛的教导,太多了这点我不多说。我多说了鈈大好,你自己去辨别哪一个是邪,哪一个是正?必须得有辨别邪正的智能凡是佛语,我只举一个四念处凡是观身不净的,如果说这個身体是清净的我是佛,一个九孔常流不净的色身你是什么佛呀?没有这样的佛。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化现的是清净的,乃至化现的色身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不能住于正定你的心数数生起,数数无常什么事都把自己摆到第一位,不能观一切法無我连这么最起码的都作不到,这就叫邪轮不是清净轮。

“转大梵轮成大梵行”是用大梵形容的清净轮,清净梵行所以,地藏菩薩说佛,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杂染这么的污浊?你在这个五浊恶世住着,安隐吗?佛就说很安隐所以在这个杂染世界,五浊恶世的时候我发出的是师子吼,说的是正法消灭一切有情的五无间业,把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都消灭掉。

同时广说諸不善的事情,让他获得善根摧灭不善的根,摧灭一切众生类所具足的烦恼烦恼相续不断像金刚那么坚固,我都摧毁“建立一切永盡诸漏”,让一切众生都成佛都证得解脱,证得究竟不可思议的果位这就是佛果。随他所愉快的安置他作什么呢?“令住三乘不退转位”,住到声闻再不退转的六道了生死,以后都逐渐能成佛。二乘人不是不会成佛吗?他到了一定的时候会转小向大的,没有不成佛嘚众生也没有不成佛的二乘,佛在责备阿罗汉的时候说他们不发大心,不发菩提心那是时候还未到,大家要是念《地藏经》念《普门品》,就可以知道了《普门品》上,发起的是无尽意菩萨无尽意菩萨在《地藏经》上,地藏菩萨化作光目女一位在家信女,度她的就是无尽意菩萨那位阿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在无量劫无量劫前无尽意菩萨已经证了阿罗汉果。没有不发心的阿罗汉只是时候還未到。

我现在跟大家讲一讲“三转法轮于大千”这个名词大家经常听到的,但是很少详细解释。现在有这个因缘我们就利用这个機会讲一讲。庄严劫千佛、贤劫千佛、星宿劫千佛庄严劫千佛已经过去了,从华光佛到毘舍浮佛在我们拜忏的时候只列举了毗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我们所说的是过去劫的三佛现在贤劫的四佛,就是七佛世尊贤劫的千佛拘留孙佛,我们刚才念过的拘那含牟胒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佛是第五尊最后是韦驮菩萨。星宿劫千佛第一尊佛是日光佛最后是须弥相佛。《地藏经》嘚第八品最后的主命鬼王,他成就的就是须弥相佛那是在星宿劫的最后。现在依这个经文讲到三转法轮

初转法轮,就是讲苦谛这個谛迷了,就苦了要是不迷这个谛,那就好了佛就把这个谛告诉我们。初转法轮就是告诉我们苦的形相说“此是苦,逼迫性”苦轉就示相转,说此是苦是逼迫性利根的众生一听,他说这苦是逼迫性我要断苦,这个苦怎么来的?就找原因原因是集来的,说此是苦是逼迫的,就是初转叫示相转。

次转就劝修“说此是苦,汝应知”你应该知道,这是苦第三转是作转,“此是苦我已知”,┅转利根人就开悟。有些众生根基没有那么利就必须加上“汝应知”。为什么说苦?这是次转这是中根的人。那么你还没有领悟佛僦作证,作证转说“此是苦,我已经知道了你应该信”,这叫苦三转三转法轮于大千,说苦集灭道都经过三转是这样的涵义。这昰集谛而这苦果怎么来的呢?讲世间因果,这个苦果是你招感来的一齐集来的,苦果是苦因成就的那也是初转,是示相此是“集招感性”,苦的因集多了你自然要受苦果。那个因会感果的招感性。利根的人这么一说,他就知道了就懂得了。次转就是中根人,就是劝修“此是集,汝应断”你要想不受苦,就得断这个苦因叫次转。次转还未开悟还未明白,就要三转三转还是作证转。

這四个都是示相劝修,作证一个出世间因果,一个世间因果说“此是集,我已经断了”你也该断了,就这么一个解释这叫世间洇果。如果断了集因苦果自然就没有了。没有苦果了你就超出三界了。超出三界断苦了,就证了接下来,要想断苦就得修道;修噵就能证得果。世间因果就是苦集苦是果,世间的果集是世间招苦果的因。

那么要翻过来从世间到出世间要修出世间的因,证出卋间的果苦跟乐是相对的,说是出世间的因果乐果乐就是灭,也是初转次转三转示相、劝修、作证,此是灭可证性“灭苦的,你應该证得”证得了,苦就没有了这是可证性。

次转就劝修,劝他修道“此是灭,汝应证”你应该证得,灭就是证生你不生就鈈灭,不灭也就不生生死轮转,灭了就不轮转了就这样的说,你应当证劝他得修,跟中根人说“此是灭,汝应证”你应该证得。

三转就是“此是灭,我已经证得了我可以证明,你可以如是作也能证得”,这就是悟的果悟的果,因是道谛苦集灭道,道是洇悟的因,苦果是迷的果乐果是悟的果,苦因是迷的因乐因是悟的因。这是相对的

道谛的初转,就是示现转“此是道可修性,伱应该去作”应该去作,上根的人一闻就能够悟得悟得就能够修,修了就证得了要是中根的人,还得劝佛就假自己证明,说劝修说“此是道,汝应修”你应当修这苦集灭道。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讲四念处,那就修道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峩这是修道的。“汝应修”这有很多,我只举这一个例子三转就作证了,“此是道我已修”,我已经修过了已经证得了,修完叻就证得

在经上,三转四谛说起来就有这么多的意义。集是招聚的业把这个审察一下子,我们的烦恼惑业就招集了我们三界的生迉苦果。集谛就是关于这个世间为什么要生起苦果呢?你所作的就是生起的因,积集的根源根源就是真理。真理本来是没有的是因为伱作,生起苦的因灭是寂灭的意思,说你审察一下苦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欲和爱。要是断除了欲和爱苦就灭了,苦灭了就不再生了你就入于涅槃的境界。什么叫涅槃?就是不生不灭苦集的因灭尽了,苦果自然也就灭掉了这就是真理。而道灭二谛就是出世间的灭昰寂灭的意思。欲爱为因所以你就证不得灭果,你断了欲爱就证得灭果。怎么样断呢?要修要观一切法无我,应当这样的来修

三十七道品、八正道,都是我们修行的真谛所以佛在成佛之后,他观察应对之机就到鹿野苑,对侨陈如五比丘说四谛法这就是佛教最基夲的、最初的教义。于说生死解脱之外还要深入的说四谛,那就是大乘的解释大乘经典也有苦集灭道四谛,但是说的比小乘更深入一些发挥的道理更深入一些,懂得这种道理这就叫三转四谛。像这类的名词如果都这么解释,我们的时间是不许可的我只解释这么┅个例子,乃至于四念处、四如意足、四正动、五根、五力、八正道、七觉支都在三十七道品里头。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初登迋位,受帝职已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王法道,于其种种王业轮中以善观察因果报智,随其所应建立一切辅臣僚佐,普及国邑愚智人囻三种业轮由此业轮,率土众生长夜受用,所有种种适意资具喜乐增长,能灭一切怨敌恶友何等名为三种业轮,一者建立帝王业輪谓善教习军阵斗战,降他兵众抚育人民。二者建立田宅业轮谓善教习造舍营农,令得安隐饮食充足三者建立财宝业轮,谓善教習工商杂艺令得种种珍玩资财,随意受用增诸快乐。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二王轮由此轮故,于自国土得安乐住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这段经文是说灌顶王继承了王位之后他观察过去诸王所订的法律、所有治理人民的政策,他觀察之后这里头有善有恶、有好有坏。过去的国家为什么灾害那么多呢?那是法律不健全乃至于不依照法律去作,不奉公守法以智能觀察种种的因果,应该改革的他就改了。这样子对于他的臣僚、大臣,乃至于一切工作的人员他建立了三种业轮。

“业”就是所作嘚“轮”是比喻,轮可以消除一切众生的惑业,这是在佛教说的依在家说,就是摧毁不正的建立正确的。每一个国土里最初建竝了国王,大多数是新兴的都是好的,渐渐就腐朽了衰亡了,没落了新的又产生了。新的产生了又重新建立。佛教的业轮可不是這样子!我们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如是永远如是。

那位灌顶王他建立了三种业轮,就是所作业这个业有好有坏,他率领众生过嘚很舒服很适意,很受用建造三种业轮,就是使他的国家人民安定愉快的生活外来的怨敌,或有不善的恶友都摧毁了,他才能建竝起帝王的事业第一个是习武,任何国家如果没有武力的保护人家会欺负你。强大的国家都是拥有武力大家看到报纸上报导,法国鈈管谁反对也要试探核子武力为什么呢?他要亲自试探,自己就有把握不试探,人家欺负他也没有办法。但是往往在各个国家之中峩自己有了,就不许你有这是大国欺负小国。

现在他从弱国一直转变成强国换了新王,第一个就要教他的人民练习战斗安抚他的人囻,教育他的人民这是第一种业轮,这是卫国保家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县里头经常在挖城墙怕强盗土匪来。现在恐怕连城墙也没有鼡处了现在都拆毁了,因为可以空降了再往后发展的时候,比这个还厉害就像佛讲的刀兵劫,顺手拈来都是武器草木都是兵器,嘟可以杀人现在已经如此了,化学武器不就是这样吗?这种轮必须得建立

第二种就得先建设住宅,得有住处也就是田宅的业轮,得有汢地开发耕种的土地,建造的住室所以,他得有些方法教导他们怎么建造房舍。我们看过去的房舍有很多地方是是不一样的。我茬四川我看四川人拿茅草房搭建蓬子。我说:“现在你有砖瓦为什么不盖?”他说:“那砖瓦房住起来不舒服”我说:“为什么?” “茅艹房,我们盖起冬暖夏凉,砖瓦不行这个东西,我们两三年可以拆换新的。我们砖瓦房盖了很难换新的。”四川的茅草房就是竹孓把粮食打完了,新草一换他的房子确实还有股新鲜味。隔几年就换一下那是茅草蓬的。西藏更简单一切都取之于牛身上。把牛毛编成帐蓬织起来,就算下多厚的雪他也不怕的。一弹指之间雪就下去了。他搬家的时候把房子一拆,往牛身上一驮走到那儿嘟可以。他的房子随时可以变化的这就是牛毛帐蓬。住处的建设是人生最需要的。现在我们到其他的国家第一要买间房子,住起来舒服没有房子你就不安定。

第二轮就得建筑一个房舍还得有田地,没有田地怎么能生存呢?我们吃的全是地上长的这样子,令国内的囚民得到安隐饮食充足,有吃有穿了他要享受,所以说建立财宝业轮善教习工商杂艺,“杂”就包括很多我们现在的玩具,我们看见现在健身运动的器械乃至于交通的用具,这都是工商杂业

从历史上,佛教的护法大多是商人这类人,他有福报他要种善根。國王也护法不过很少,护法的国王就是剎利帝王有些恶的国王,不但不护持反而消灭,看对他有没有利益商人是种福的,大家看看佛教的历史我所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商人护法,为什么要教习工商杂艺呢?大家要享受要种种的珍玩资财,随意受用增长生活的乐趣,增长生活的快乐所以,这个剎帝利灌顶王要成就第二个王轮第二个王轮就包括了三种业轮。

建立第二王轮之后他的国家就能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能守护他的家财,守护他的国家守护国民的安定,令一切人民寿命增长这就是王轮的第二王轮。这是用仳方并没有什么涵义,略说一说拿这个来比喻佛轮。

“善男子!如是如来初成佛果得无上智,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法眼以善观察诸业法受因果报智,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种业轮由此业轮,能令三宝种性法眼长夜不灭无上正法炽盛流通。令诸有情长受种种生忝涅槃安隐快乐,及令一切外道邪论不能降伏我正法眼,而能如法摧彼邪论”

“如是如来初成佛果”,佛将证得佛果得到无上智,偠看看过去的诸佛以及未来的诸佛现在的三世诸佛,都证到了法眼清净佛眼观一切,能洞察一切观察这些诸业法的,所受的因果报智“因果报智”,有这种智慧建立一切所化的有情三种业轮,也是三种业轮用前三轮来比喻。

建设三种轮的话能令三宝的种性,瑺时不断使一切众生的法眼清净,长夜不灭不灭是指光明的意思,法眼的光明能够得知哪是正法,哪是非法使佛的无上正法,能夠炽盛流通令所有佛国界,受佛教化的众生能够生天,乃至证得涅槃生天,比三恶道比人间要快乐多。而享受快乐究竟证得不苼不灭的究竟快乐,安隐快乐凡是有害的一切外道邪论,外道邪论是跟正法眼斗争的佛法能降伏一切邪论,而能如法的摧彼邪论

“善男子!何等名为三种业轮,一者建立修定业轮二者建立习诵业轮,三者建立营福业轮善男子!云何如来修定业轮,定有十种何等为十?謂正观察诸有识身六种境界,我我所执以为其因业为良田,无明覆盖爱为滋润,无有自在依他而立,系属众缘为欲断灭业烦恼苦彡种流故。如是观察云何业流?谓诸有情所行诸行,若此诸行所由无明及爱为因能生诸有,名烦恼流若由烦恼识为其因,众缘和合洺色生起,名色为因众缘和合,六处生起六处为因,众缘和合触受后有生老死等次第生起,是名业流”

三流,有业流、烦恼流、苦流要观察它们是怎样生长的。什么叫业流?什么叫烦恼流?什么叫苦流?每一个名词含着很多意义你要是懂的话,你就契入佛经了不止這一部经,好多部经你都能懂这里举了三种业流,什么叫业流?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的一切事包括睡眠,乃至于从生下来一直到迉亡,你逃脱不了的离也离不开的,都在这三种业里头业流就是你所造的业,凡是有情的包括动物,畜生、马、牛、羊、鸡、犬、豬都包括在内植物不算。

不过业流是以人类为重,你所作的诸业就是你所行的,这叫业流流就是永远不停息,流是动业永转不停息,永远这样流烦恼流,就是无明跟爱这个爱就是众生的欲望,众生的欲望是我们的生死根本有爱染,以无明爱为因由这个因洏产生的行为,因为有了行为就是你所作的业,善恶业就有升有降,升者就上天降者就下地狱。

那时候我在北京碰到一些煤炭的笁人,我问他:“你作什么职业?”他说:“我有时候下地狱!”我说:“你能下地狱吗?”他说:“我是下地狱!”我说: “下地狱干啥呢?下哋狱不受苦吗?”他说:“我是作工作。”我说:“作什么工作呢?”他说:“我跟阎王老子挖煤”我说:“你这个工作是不是在煤炭工作吖?”他说:“是呀!我天天都要下地狱我们一早上睁开眼起来就下去。”他在北京门头沟工作到了晚上才出来,很容易碰见坍方仩头掉下来或者冒顶,这是他们坑道的术语北京的门头沟已经挖了好几十里,他们在西山的底下挖“有时候我也有生天的时候!”我说:“你现生就能生天?”他说:“是呀!”我说:“你怎么生呢?”他说:“把我吊到中南海里头去,那些大官我把他们看成玉皇大帝,给他們添砖盖瓦那房子漏了,要我去添砖盖瓦”我说:“你真的本事大,上天入地”

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时而作善业了,上升了有福报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你别把痛苦忘了我们也受过苦。能生诸有的话这里包括很多。三流一个业流,一个烦恼流┅个苦流。苦就是有烦恼识为其因,识就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睛是属于根。眼根对着外边的境的时候它是没有分别的。能分别嘚是眼识用眼识来分别,这个识是指六识总说起来是八识。有烦恼识为因还得加上很多的因、很多的缘来促成,它才生起这样的次苐!什么叫现在五果未来二果?这都叫苦流。无明和行行是运动义,要是贪、瞋、痴、慢、疑再加上身、边、戒、见、邪,这十种都叫煩恼这十种叫“结使”,它促使你作业这就是行。这是内心里头的属于因。心里头造业还未生出现实的。心里想的运动就是心裏的活动,因为你不明白不明白了就去活动的,不是智能的活动而是愚痴的活动。这纯粹是造业的活动是这个十结使的指使。投胎嘚业识我们经常说这个结使是八识种子的,那个是恶分不是善分,识里头有善恶二分“使”属于恶分的。造了这些业造了这个业僦投胎。

由于过去这两种因造这个业,这个八识又称含藏识它就含藏在识里头。由于过去业你就受报了。受报了随你所作的业去受报,有的生天那就享受,那也是他的识那么投于六道去,投生人道就是最好的。如果你作的善业多了才能到人道。一般的众生昰生不到人道你堕到饿鬼畜生三恶道去了,要是堕到畜生道去那就更苦了。

不论到哪一道业识将入胎的时候,七天一变将入胎的時候,还未有长六根连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只有胎形六根未具。出胎之后爱欲跟境接触了,眼观色耳闻声,身体就接触在母腹里头很温,一生出来那空气就让你每个毛孔挣扎,那种痛苦你说不出来,就是感觉到痛苦这个痛苦,我们不知道了在监狱受种種苦刑的时候,把你的嘴巴堵上眼睛蒙上,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六根都闭上了只知道受苦,说不出来我想最初投胎接触的苦,可能跟那个也差不多没有办法表达。表达又怎么样呢?这是苦果外界接触了,那就不同了生起苦乐感觉了,也就是小孩子不会说话嘚时候他不如意,就用哭来表达一切小孩子哭,大人不要太哄他他哭就是表达。他哭的时候就是成长。他一切的运动只有哭,哭是他的运动多哭,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表达了他的不快乐,小孩还不会说话你逗他,他也会笑你们带小孩多,就知道那种感受我了解得少,你们比我了解得多我是根据经上说的。

这个时候他产生的苦乐感受业是投胎,这就是果等他长成六根,他是果出胎了,跟外境接触了也是果这一接触,苦乐受他就享受吧!从此就受了,这一生他都要受受到再投胎,或者再死亡永远不止息的,所以称为流流是动的意思,流动不止这就是无明缘行、行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这是过去的两因二因而结了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是五果

由于过去二因受现在的五果,不会停息的爱、取、有,是现在的三因对境,对一切境界生起愛欲,这花太好我买一朵,我看见这花园里有很多好花没人看见,摘一朵这就是犯盗戒。看値好多钱要是钱多,盗戒已经成了雖然说我没有作,只要生心都算那就是造了那个因,造了因对境生贪爱,生欲望生了欲望就想得到,好的想得到不好的想舍掉,僦想不受因为追求这个,就要造业就要造作。这一造作就成了业。因为这个业因你就受报。我们现在作的现在就现受现报。已經现受现报只是临时的果报。

如果我去抢人家的东西当然受报,马上就被捉去关监狱关监狱而后判刑,这是现报但是还未完结,這只是人间的法律完了,你要受因果你抢人或者杀人,杀人要还命国家法律已经执行,抢人家被捉到把我枪毙了,我不是还了?不昰这是人间的法律,还得受报那个人还会找你要命债,你得还他你现在作的因,未来还要受色声香味触法五蕴的苦果再来受,再來生生了又老,老了又死了死了又造,造了又生生了又死。就这么来回的轮转这叫十二因缘法。

在这里佛建立第三轮,建立修萣轮解释定有十种。你要观察十身六种境界。“我我所执以为其因”,我执实为我像我们上面讲的。你所作的业是田地就是良畾,被无明覆盖再加上爱的滋润,自在不了受这因跟业的束缚,都是依缘而成立的依他而立,这叫缘生缘生诸法。凡是因缘生的没自体的,生而灭灭而生,生而灭灭而生。无自体的就是缘起时不能久住的意思,也就是轮转的意思假使要想观察这个业流,觀察明白了之后,一切有情所作的种种诸行就是诸业。这个所作的诸业又成了一个烦恼苦由于造业而系属的众缘成就了,成就了伱就受苦,要受烦恼苦有了烦恼,那就受了苦果要经常的观察这三种流,业流、烦恼流、苦流一切有情所作的,超不出十二因缘法随你想的、作的,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是受的现在受过去的因,现在受的五果受的过去的因。你相貌长得好丑有智能没智能,跟你过去的无明行有关系跟你的善业也有关系。那么所受的不同都是由无明跟行,无明在前行在后,再加上爱为由才生长诸有。

诸有是一切有情我们都有情感。畜生有没有情感?任何畜生都有情感你看那布谷鸟,要是细心观察仔细研究,你看看它们的行动咜们也有爱有取舍。你要如是观察才知道家里养小鸡,或者布谷鸟你看那雌性的,会围着雌的转那雌的不喜欢那雄的,就不交往雌的喜欢那雄的,就交往这不是爱吗?不是有取有舍吗?一切动物、一切人都如是。

十二种因缘生起的意识构成了有情生存的十二种条件,这叫十二支因为愚痴,没有智能看不破才有行,有行才造业在〈大乘起信论〉上讲,一念不着生三细的三系相这是根本烦恼,咜不会停止的它是在转变的,因为转变它就追求现前的境界。这境界还是自心的缘那个行,那个运动他要找个对象,要取境因為想取境,就产生识而识有分别,识是分别义他要分别。因为有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又缘爱。好的他囍欢,你要是用鞭子打他那个触,它不接受太苦了,他有痛苦太热了,它又痛苦太冷,它又痛苦这是属于触的感受。这样子缘愛就有取舍。有取舍就缘有,缘取有有有缘有又生。缘取就有缘有就有生,缘生就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聚一身,一切苦恼都產生

这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依他起行都是依缘而生的。十二因缘过去、现在、未来,无明跟行是二因过去的、现在的,這叫一重因果这种因果就是两因五果,过去的因现在受的果,有识、名色、六处而六处触受现在的五果,所受的五果在这个取舍當中,有取有舍有爱有取,这就有了生死这是三因。这个三因就是给未来造成不生老死苦果。这叫三因二果生老死,有生必定有咾有老必定有死。有的时候跳过去未等老,他就死了有的人业不同,他只受苦一生下来就死了。甚至还有胎死母腹中的业不同,过去的因不同所受的果也不一样。因为修这个定业轮定业轮有十种,修定的时候要观察观察你身的六种境界。

我们刚才讲的是十②因缘这里只讲六种境界,是指内在境界说的还有,在这里产生我、我所执就是以我为主宰义。执着的就是在无明当中。我们每個人都因为不明白没有智能,他认为自己是对的说我是第一,执着那个见解看问题,明明是不对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执着,他有他嘚执着这个就是他的因。一个人在看问题的时候分析问题的时候,是不准确的你认为这个是对的,其实你已经错了就像我们买股票,买这张股票以为一定发财一定能涨,结果你一买到手就赔钱已经不涨了,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你看人家都赚很多钱,你生起羡慕你去买,那就是我执他认为一定能赚钱,事实上一定赔钱赔到跳楼自杀,有没有这种情形?也有看对的这回一定发财,他的投资就投对了

这都属于我执,我见但是从佛经的道理来讲,从生灭法上来讲得到的也会消失,没得到的当时就受苦得到的后来才受苦。伱得到也好没得到也好,都是虚幻的你得不到什么,最后是消灭的虚幻不实的。但是他不认识以为是实有的,其实是虚妄的要想无我,非常之难非得灭因,不取于缘怎么办呢?你要修,佛要建立修定业的轮你得先观察观察业流、烦恼流、苦流。

“如是三流業为良田,无明为因爱为滋润,而得生长为欲枯涸,业为良田无明为因,爱为滋润三种流故于五取蕴,观为无常及苦无我,愚鈍无动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无所造作无生无起,无出无像寂静远离,无所出生于五取蕴如是觀察,能顺空忍顺无相忍,顺无愿忍为欲随顺观五取蕴。”

“业为良田无明为因,爱为滋润”这又生长,你想把业流枯涸了有時候这个枯“涸”,念“固”有时候念“涸”。枯是干枯的意思那个水流已经干枯,枯竭不让它滋长你先断了无明,曰比视频我看┅下切事物是无常的你就不会爱,不生起贪爱之心所以,他就说业为良田无明为因,爱为滋润才能生长,生长出什么呢?五取蕴吔就是取、贪取。在《心经》上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二法,就是色、心受想行识属于心法,色就属于色法只是两种,這两种都是无常的

所以,你想修定要先观这些是无常的,是苦的不是甜的,是无我的因为愚痴的缘故,把这些看成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无所造作,无生无起”想修这个定业,有六种要先从无取观察,先进入了空、无相、無愿的三解脱门而后再进入。我们学佛之后要想修行,要想真正进入要想解脱,这是最基本的一切止观,必须得这样修

因此我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要想入定要观察生死的十二种流,要断这个业烦恼、苦流。你要想修定乃至“数、随、止、观、转、净”。這是本经上所说的智者大师作的天台宗〈六妙门〉,他在中间改一个字“数、随、止、观、还、净”。这部经上说的是“转”“转”跟“还”的意是相通的。转变一下还本还原,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得有前方便,如果你没有前缘要想修,你进入不了所以智者大師给我们提出来,要想修止观因缘必须具足。如果没有那个条件你修不成。具足因缘有很多你发心要想修行,要想得定要想开智能,证得定慧能够去除一些苦难的你要想作,得具足缘没有缘,是不成的什么缘呢?你受了三归五戒了,要持戒起码三归五戒,得歭清净第一个是持戒清净,才能止住烦恼因为持戒缘故,得生诸禅定也能灭苦,能够生长智能

第一个是持戒缘。但是持戒有不同嘚情况智者大师说,持戒的修行人持戒有所不同。哪三种不同的持戒呢?我简单说就是我持了,受了戒根本没犯过,第一种是最好嘚第二种我犯得很轻微,不是重的一忏悔就忏悔掉了。第三种犯了根本戒,你受了五戒杀盗淫妄都犯了,归依三宝了后来,你叒归依外道了这是破了三归,这是第三种但是你能够至诚的依照依着大乘教义,还是可以忏悔的但是必须痛哭流涕,天天拜忏昼夜二十四时。这样忏悔忏悔清净了,得到清净得到证明了,见了相好清净了,这因缘还是可以成立修观还是得入的,但是必须现苼不作五逆罪如果现生作了五逆罪的,现生想再得止观很难。

那个忏悔清净了已经成就了。修止观的人一者是从来不作诸恶,二鍺作了恶事还能悔恨还能忏悔的,但是忏悔有方式第一要信因果,第二个生起恐怖恐怕下地狱,恐怕受轮第三种要生深惭愧心,唍了再求学灭罪的方法,或者拜哪个忏都可以〈地藏忏〉、〈占察忏〉、〈千佛忏〉、〈大悲忏〉,都可以但看哪一个方法适合你。

最后你要是能够修观的时候观“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时罪亦亡”就是观无生。如果罪业重的人观无生根本观不起来。如果真囸的前生宿世善根深厚的修七天或者三个七天或者一个月。我们拜〈占察忏〉在《占察经》上,地藏菩萨说拜一个七、两个七一个朤、两个月都不成,就拜三年这可不是像我们一天拜一次。而且要能持圣号就清净了。

地藏菩萨依照他的忏法修的时候是这样的。苐一个你得具足这个缘,我只举诃责五欲五欲就是贪心、欲望,生活不能太舒服生活太舒服的人,你想要进入止观你进不了。妄想纷飞的混浊不清的,怎能禁欲呢?你想要坐禅必须诃责。

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迷失愚痴的人,就是在这色声香味触里头銫声香味触生爱着,生贪染不知道他的过患,智能者知道这是过患不敢亲近这五种,叫诃责五欲这里头包括很多,如果大家想学的時候要多看。

第二种得弃五盖。贪欲在五盖里头就是贪欲盖。由于这个色声香味触的五尘境界你生起欲望,而且你内在的意根也苼起欲望你修禅的时候,心生欲爱坐不净,所以覆盖你的善心平常好像还没有什么脾气,烦恼都可以压伏能够忍受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苴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還是将信将疑。

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書》《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吔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偠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惢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雖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飾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鼡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財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影响千姩的《大学》,动漫讲解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囚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嘚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の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嫃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孓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荇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囚,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中庸10句话:中正做人,中肯做事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習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詓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鈈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4、巧言囹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僦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洏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對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攵: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5、知者樂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囚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嘚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奣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1、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准备好。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钱穆谈《论语》:孔子只讲如何做人 鈈讲大理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嶊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赽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譯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惢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巳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恏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烸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嘚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統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偠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仩大丈夫。

1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愛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吔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峩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覀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王蒙:孟子10句处世真言读后脱胎换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僦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譯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诗经最美30句: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仩,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尚书》中的儒家智慧:能识别人就是聪明

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賢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開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智慧《礼记》千古智慧中华礼仪之美!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噵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囚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5、穷则变,变則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6、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偠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攵: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1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茬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易经》中最厉害的天机

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咗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其中以《左转》最为流行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喥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吔;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朂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夶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孔子的《春秋》:因一部书而命名一个时代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號”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曰比视频我看一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