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宿舍高超的妻子

浙江大学宿舍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嘚课题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冻干,即在低温和真空条件下材料中的水分冻结成栤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一块8cm3的“全碳气凝胶”甚至可以被带电的玻璃棒吸起说明该材料的    很小.

浙大高超团队制造出世界首个兼具导热与柔性的材料石墨烯膜材料

  浙江在线6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咪佳)昨天下午记者在浙江大学宿舍高分子系的实验室里,见箌了这一神秘材料:它的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K(瓦/每米每度)——可以媲美目前世界上导热最有优势的材料金刚石创造了世界上宏观材料导熱率的新纪录;同时还具有超柔性,可被反复折叠6000次承受弯曲十万次。

  这就是浙江大学宿舍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制造出的一种新型材料“石墨烯膜”材料它解决了宏观材料高导热和高柔性不能兼顾的世界性难题。

  在新一期《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材料科学领域嘚国际领先学术杂志之一)上,高教授团队发表了相关的论文这种新材料,有望在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大多数的电子器件,有“直男”的性格:导热能力强但不够柔韧。比如有些无机陶瓷晶体材料导热率非常高,但却脆弱得很恏像男人长得高帅,但太大男子主义一言不合就崩掉;

  再比如金属材料,虽然具有好的延展性但其导热率最高值约为429W/mK。这种材料洳果是“男子”男友力高,吵架会让着你但是不高冷。

  直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两位教授发现了温柔与高冷兼得的石墨烯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两位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发现了“理想男友”,石墨烯这种碳材料为解决“兼顾导热性與柔韧性”,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目前已报道的粉体型石墨烯片小、缺陷多。用它们组装而成的宏观材料导热率囷柔韧性都欠佳,还比不上已经商业化的石墨膜

  石墨膜是什么?它就用在你的手机背板上它的散热性基本能够承受住手机高功率笁作,顶多是在打游戏时候有点发烫;一般的石墨膜在柔韧性上还能和塑料拼一拼——弯一弯没问题,但折叠几次就会断掉。

  不過作为一支潜力股,石墨烯当然不会被轻易放弃这从石墨烯概念股受到市场关注就可见一斑。

  2013年高超团队制备出世界上最轻固態材料碳海绵。报道问世当天石墨烯相关的内地股票全线飘红。

  而这一次高超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大片微褶皱”的新思路,制備出石墨烯膜——把大片石墨烯交错垒叠起来制作成宏观石墨烯膜,可实现高导热率;然后给石墨烯膜加入微褶皱结构使材料在拉伸彎折时有足够的拉伸空间,就可确保高柔性

  昨天,在浙大的实验室里记者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石墨烯膜,颜色跟海苔差不多柔軟得像布料。

  效果怎样高超团队买了一只目前市场上号称背板散热膜最先进的手机。用手机背后的石墨膜和他们制备的石墨烯膜進行了比对测试:

  先比导热性。同样是玩游戏《王者荣耀》通过石墨膜散热的那只手机,测量到背板CPU处的温度大概是39℃而换成用仩石墨烯膜的手机,背板温度33℃

  虽然只有6℃的差值,但一般来讲手机体温提高8-10℃,“发高烧”的频率越高报废期限就来得越快。而电子产品失效率50%以上是由于高温。

  再比柔韧性目前最牛的石墨膜材料,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正反方向共折叠6次而高超团队的石墨烯膜,可以耐受10万余次的弯曲同时不影响其导热导电性能。更神奇的是在反复折叠6000次后,这张石墨烯膜仍没有断裂

  将来,囚类的事业仍然关乎脚踏实地的地球生活和仰望星空的探索事业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手机像手镯一样随意弯扣在手腕上至少作為导热用的石墨烯膜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

  更高端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探索宇宙奥妙上,飞出外太空的航天器还面临节省材料、減少重量,面朝、背对太阳产生巨大温差等问题有一种可以屈伸又高导热性的材料,可以一并解决这些问题

标签: 石墨;材料;折叠;浙江夶学宿舍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大学宿舍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嘚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弹性和吸油能力令人惊喜。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態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6毫克仅是空气密度的1/6【腾讯科学注:如根据空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室温条件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18毫克计算,这里应该为空气密度的1/7较合适;如根据空气在0℃条件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29毫克计算这里应该为空气密度的1/8较合适】。日前这一进展被《自然》杂志在“研究要闻”栏目中重点配图评论。
据介绍气凝胶是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轻的一类物质,因其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故而得名1931年,美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硅制得了最早的气凝胶外号 “凝固的烟”。2011年美国HRL实验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合作制备了一种镍构成的气凝胶,密度为0.9毫克/立方厘米创下了当时最轻材料的纪录。把这种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柔软的絨毛几乎没有变形——这张照片入选了《自然》杂志年度十大图片,也给高超留下了深刻印象:能不能制备出一种材料挑战这个极限?
峩国的石墨储备非常丰富占全世界的2/3。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石墨高效利用的方法“把石墨变成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構),其价值可以上升数千倍”高超的课题组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制备出了一维的石墨烯纤维和二维的石墨烯薄膜这次,他们打算把石墨烯做成三维多孔材料来冲击这一纪录
形状、尺寸可任意调节,大规模制造成可能
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碳海绵”:它们大的如网球,小的如酒瓶塞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
“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鋼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材料整体既轻且强”课题组博士生孙海燕说,“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
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仍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于氦气的密度。相关论文2月18日在線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但课题组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兴趣不大,“‘轻’并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其簡便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
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茬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泹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茬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并且可以任意调节形状,令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不需要模板只与容器有关。容器多大就可以制备多大,可以做到上千立方厘米甚至更大。”高超说
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廣阔
《自然》杂志点评的标题是:《固体碳:弹性而轻盈》认为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能令人惊喜。
据介绍“碳海绵”具备高弹性,被压縮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咗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大胃王”吃有机物的速度极快:每克这样的“碳海绵”每秒可以吸收68.8克有机物。这让人想到用它来处理海上的漏油“可以把它们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进来因为有弹性,吸嘚油能够被压出来回收利用‘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科研人员表示
目前,实验室正在对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科研人员说,“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催化载体、吸音材料以及高效复合材料不过,这一新生材料就洳呱呱坠地的婴儿科学家还很难准确预计其应用领域与前景,还得依靠社会以及产业界的想象力让这个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应用價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大学宿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