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栗蘑棚微电脑全自动温度,湿度 含氧量,含氧量控制器

栗蘑学名"灰树花",原产于深山野外,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其外形美观,肉质柔软,脆如玉兰,味如鸡丝,有"野山参"之美称。栗蘑具有松蕈样芳香,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栗蘑原只限于野生,产量很低,后经迁西县食用菌研究所人工驯化后,产量大幅提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栗蘑管理技术 栗蘑栽培技术。

一、选地 露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是沙质土壤,有粗沙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栽培栗蘑。 二、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米、宽45或55厘米、深25~30厘米,畦的行间距80~100厘米。在畦四周筑成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暴晒2~3天,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天,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1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三、码放菌袋 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厘米深左右,然后排放菌袋。栽植菌棒前,用4%的来苏水将栽植工具、菌棒外包装袋和操作工人双手消毒,然后用小刀划开菌棒外的包装袋并剥掉,按接种孔向上依次把菌棒排放在畦内,因菌棒长短不一,要以上表面平整为准。菌棒栽植完毕,用新土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实,并在菌棒表面覆1层1厘米厚的土层。 四、搭遮阴棚 栗蘑有靠帮生长的习性,在菌棒排放完毕后,要用塑料薄膜或0.5米宽的编织袋把畦帮包起来,注意薄膜不要压到菌棒,并在畦面上撒1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粘泥土。按畦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覆上塑料薄膜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防阳光直射。 五、生长期管理 根据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出菇前管理 指菌块覆土后至原基出土之前这段时间。按规程排放好菌块后,早春一般10天内不能放大水。根据土质保水性能的不同,可每日或隔几日适当喷水,以保持地表不干燥。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即可,10天以后可适当增加喷水量,每天喷水1~2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在将要出菇现蕾前7~10天时,要进一步增加喷水量,使地表保持相当湿润,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其次,早春栽培气温低,可采用增温管理方法,增加局部地温,可促进早出菇。适当少量通风。

2.出菇期管理 4月底以前脱袋栽培的,一般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出菇,头潮菇朵大品质好。在6—7月脱袋栽培的,一般15~20天即可出菇,但是第一潮菇产量较低。有的第七天就可出菇,是袋內原基直接生长形成的,朵形较小。一般经过25~85天就可出菇,出菇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另外与覆土的厚薄、畦的深度有关。温度高、覆土薄、畦浅出菇早,相反出菇则晚。

3.原基形成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和适当调控温度,创造栗蘑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1)增加湿度。出菇时菌块的含水量为65%~70%,畦内空气湿度要升到85%~95%,每天向畦内喷3~4次水,喷水的次数和水量视天气和菇棚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多喷水,阴雨天少喷水甚至不喷水。大风天气多喷水,无风天气少喷水。保湿好的菇棚少喷水,保湿差的菇棚勤喷水。温度低时少喷水,温度高时多喷水,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可用喷雾器喷水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这个阶段一般需要3~5天。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1次水,让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注意不要积水,更不要淹没栗蘑,浇水时不要激起泥沙。对保湿能力差的棚或空气特别干燥时(如遇干热风)可在畦内挂上湿麻袋或湿草把等增加湿度,以抵御干热风的袭击。采菇前1~2天,不要直接向菇体上淋水,只能向周围洒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的价值。菌袋含水量低于40%或空气湿度长期小于50%时,原基不能长出地面,形成角质化的黄色硬块。原基上的水珠如多次被水冲掉,则原基不再分化或从四周再形成新原基发育成畸形菇。 (2)通风透气。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因此要加大通风量,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和保湿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该矛盾,需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通风一般选在无风天的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在喷水的间隙将北侧薄膜掀起,通风0.5~1.0小时,通风时要用水淋湿栗蘑,对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在其他部位进行通风。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通风不良会影响粟蘑分化,轻者形成空心菇,即蘑菇中央的分枝不分化,不能形成菌盖,只是四周分化形成菌盖。重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分化,严重的还会造成栗蘑溃烂死亡。 (3)适当光照。原基形成不需要光,但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因此在畦的南面要加盖草帘,使阳光不能直射畦内,散射光从阴面塑料膜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4)适宜控温。栗蘑从出现原基至采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如气温16~24℃,一般在18~25天采菇;如气温18~26℃,一般在15~20天采菇;如气温22~30℃,一般在12~16天采菇。在栗蘑菇体发育期,畦内温度超过25℃时,就要通过加厚遮阴物、喷水和通风等措施降温,当畦内温度在30℃以上时就很难形成原基。 六、主要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栗蘑腐烂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红色脉孢霉等真菌感染。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是栗蘑细菌性腐烂病。 2.主要虫害 跳虫又名烟灰虫,通常群集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其生长受阻。栽培环境潮湿、卫生条件极差的条件下易发生。遥血线虫主要危害幼小菇蕾,使菇体生长停止、黄萎或腐烂。蛆危害成熟菇体,钻入菇体内取食。蛞蝓和鼠妇主要危害栗蘑子实体,将菇体蚕食成缺刻状,影响商品质量。 3.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的培养料,用前露天暴晒3~4天,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培养场地应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和垃圾场。 (2)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建议使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制剂,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每潮菇最多使用两次药,采菇期前10天以内禁止施药。防治木霉、青霉等真菌感染,可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人工去除污染组织后,喷洒染病部位。防治栗蘑腐烂病,可选用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喷洒患处。防治栗蘑害虫,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于栽培畦的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七、适时采摘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畦内2~3天内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天后喷1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隔15~30天出下一潮菇。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提示:栗蘑学名灰树花 ,原产于深山野外,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一、栗蘑生产基本条件要求 1、温度:生产温度范围16-30,最适温度22-28。 2、湿度:适宜湿度80-95%,生长过程中保持空

    栗蘑学名“灰树花” ,原产于深山野外,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湿度:适宜湿度80-95%,生长过程中保持空气新鲜,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换气。 

    4、生产场地不得雨涝积水。要求土壤PH值5-6.5,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在菌袋生产过程中已配齐。无需再添加养分。 

    二、栗蘑生产材料 1、专用菌种。2、棉籽壳、麦麸、栗树枝木屑等。3、专用塑料袋。4、高温消毒设备。5、生产场地设施建设。 6、产品包装材料。 

    三、生产工艺流程 1、菌丝原种培养。2、菌袋材料配制与消毒。3、菌袋接种。 4、背阳半地下菌棚建设。 5、菌袋入棚栗蘑培养。6、栗蘑采摘与包装。

    1、选地: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粘都不好。 

    2、栽培床的准备:栽培床应安排东西走向,长2.5-3米,宽0.45-0.55米,深0.25-0.35米,床间距0.8-1米为宜。栽培床挖好后,先灌一次大水,水渗后撒一薄层石灰消毒(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一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码放菌袋: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0.02米,然后排放菌袋,床宽0.45米时码4行,宽0.55米码5行,码放要紧密,横平竖直。

    4、填土包土帮: 菌袋码好后, 回填土,超过菌袋 0.01米即可,然后用0.5米宽的编织袋沿坑壁四周围好,并在床面上撒一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沾泥土。 

    5、搭遮阴棚:按栽培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保持栗蘑鲜嫩。 五、出菇期管理 自然条件下,一般5月出菇,应注意幼菇管理,棚内要维持22-26℃的温度和80-95%的相对湿度,栽培床内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在喷水增加湿度时,雾滴要细,喷雾器口要向上,避免冲掉幼菇。从5月初-9月初为栗蘑生长适期,一般采摘第20天后长第二茬,一年可收获三茬。每收获一茬后要浇2-3次大水,水要把菌袋浸透,出菇后按幼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六、 采摘标准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前2-3天不要浇水。

    七、生产成本及效益核算 1、 菌丝生产:每瓶2-3元。2、菌袋材料:0.8-1.0元/袋。 3、场地设施:6-7元/平方米。4、产量:0.15-0.25公斤/袋。 5、 产品价格:16-20元/公斤。6、效益1.2-1.5元/袋。 

    八、开发前景 山区农户可利用自家承包果园行间或庭院,在5-9月份适温时期栽培1-2万袋, 户年增收1-2万元。可加快山区农民致富步伐。

核心提示:栗蘑学名灰树花 ,原产于深山野外,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一、栗蘑生产基本条件要求 1、温度:生产温度范围16-30,最适温度22-28。 2、湿度:适宜湿度80-95%,生长过程中保持空

    栗蘑学名“灰树花” ,原产于深山野外,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湿度:适宜湿度80-95%,生长过程中保持空气新鲜,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换气。 

    4、生产场地不得雨涝积水。要求土壤PH值5-6.5,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在菌袋生产过程中已配齐。无需再添加养分。 

    二、栗蘑生产材料 1、专用菌种。2、棉籽壳、麦麸、栗树枝木屑等。3、专用塑料袋。4、高温消毒设备。5、生产场地设施建设。 6、产品包装材料。 

    三、生产工艺流程 1、菌丝原种培养。2、菌袋材料配制与消毒。3、菌袋接种。 4、背阳半地下菌棚建设。 5、菌袋入棚栗蘑培养。6、栗蘑采摘与包装。

    1、选地: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粘都不好。 

    2、栽培床的准备:栽培床应安排东西走向,长2.5-3米,宽0.45-0.55米,深0.25-0.35米,床间距0.8-1米为宜。栽培床挖好后,先灌一次大水,水渗后撒一薄层石灰消毒(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一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码放菌袋: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0.02米,然后排放菌袋,床宽0.45米时码4行,宽0.55米码5行,码放要紧密,横平竖直。

    4、填土包土帮: 菌袋码好后, 回填土,超过菌袋 0.01米即可,然后用0.5米宽的编织袋沿坑壁四周围好,并在床面上撒一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沾泥土。 

    5、搭遮阴棚:按栽培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保持栗蘑鲜嫩。 五、出菇期管理 自然条件下,一般5月出菇,应注意幼菇管理,棚内要维持22-26℃的温度和80-95%的相对湿度,栽培床内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在喷水增加湿度时,雾滴要细,喷雾器口要向上,避免冲掉幼菇。从5月初-9月初为栗蘑生长适期,一般采摘第20天后长第二茬,一年可收获三茬。每收获一茬后要浇2-3次大水,水要把菌袋浸透,出菇后按幼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六、 采摘标准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前2-3天不要浇水。

    七、生产成本及效益核算 1、 菌丝生产:每瓶2-3元。2、菌袋材料:0.8-1.0元/袋。 3、场地设施:6-7元/平方米。4、产量:0.15-0.25公斤/袋。 5、 产品价格:16-20元/公斤。6、效益1.2-1.5元/袋。 

    八、开发前景 山区农户可利用自家承包果园行间或庭院,在5-9月份适温时期栽培1-2万袋, 户年增收1-2万元。可加快山区农民致富步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度 含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