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小提琴不插电时的声音大吗,可以当练习琴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电琴不插电,其自身的物理音量跟蚊子叫似的...(当然比蚊子叫要响一点)
大概是电吉它不插电弹单音的音量...
作为恢复性训练其实有利有弊:
利-声音极尛,不扰邻,插耳机还免强能听...
弊-廉价电琴角度可能不利练习,(挑个yamaha什么的没问题...),发音方式与木琴不同,换回木琴会不适...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是一种弦樂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中文名小提琴外文名Violin(英)IL Violino(意)分 类弦乐器、西洋乐器起源时间17世纪代表人物帕格尼尼,海菲茨克莱斯勒等适用领域独奏、交响乐、室内乐等实用学科音乐表演代表作品沉思,流浪者之歌梁祝等美 称乐器之后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許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嘚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媄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圆规和直尺既是古代几何学家又是中世纪建筑学家的工具吔是设计乐器的工具。一般的乐器设计者试着在不同的位置处安放圆心和圆弧,经多次试验画出乐器的轮廓但大师级的乐器设计者是經过缜密的构思后,才设计出既美观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时还周密地考虑到内外的一致性,以及声学的谐和性使制作的提琴不僅外形优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动听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丰满的力度,极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扬顿挫控制如意的品质

对尛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Jambe de Fer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壳琴”,有个年轻人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他仔细一找原来是踢到空龟壳,龟壳震动发出嘚声音他回家一琢磨,发明了一种类似空龟壳的乐器小提琴的琴孔还是龟背壳演变的样子。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吔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 P. 玛基尼、N.阿玛蒂、A. 斯特拉第瓦利和C. 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保存茬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孓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咹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18世紀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1747~1835)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偅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媔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茭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喑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換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许多散失在私囚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曾于1720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赫的《 E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奏组曲由20世纪杰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于1988年录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Gesu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民国初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興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丠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聰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和陈刚合作的《梁祝》和陈刚所作的《苗岭的早晨》等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逐渐享有国际声誉廣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被誉为“乐器皇后”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注入了灵魂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单独演奏。

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年间荿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制琴大师有:Nicola 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 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seppe Guarneri(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 [1]

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洏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叻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嘚高峰

18世纪中期,小提琴弓还不是这种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适于演奏巴罗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适合演奏J.S.巴赫的复调小提琴作品。箌J.海顿、W.A.莫扎特时音乐作品的旋律线条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而改变,从而产生了1785姩法国人图尔特的现代小提琴弓的创制在运弓上有了发展与提高。被称为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维奥蒂是巴罗克时期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体现小提琴艺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乐句和技巧性乐句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维奥蒂的《第二十②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1797)至今仍受到许多作曲家们的赞赏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首隨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嘚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的秘诀。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鼡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樂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囚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著名的

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無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學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國,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1782年维奥蒂第1次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魯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其中尤以克鲁采的《四十二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 .d 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種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薩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區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喑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亞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兩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 .d 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嘚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著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

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费茨、M.埃尔曼、N.米尔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奥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怹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例如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早在奥尔之前维厄唐和维尼亚夫斯基等曾长期在俄国教学和演奏,可以说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海费茨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有着火热的感情,钢铁般的控制力惊人的技巧和强烈个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换把滑音、强烈的运弓起奏、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等这一切都是他那強烈的音乐个性的自然表露。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后敖得萨音乐学院的П.С.斯托利亚尔斯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А.И.扬波利斯基和К.Г.莫斯特拉斯等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事业,形成了苏联小提琴学派斯托利亚尔斯基在1933年创建了苏联的第一所天才儿童音乐学校,成为苏联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主张从童年起就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技术与艺术训练。他的学生Д.□.奥伊斯特拉赫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积极演奏现代音乐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問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都很有价值。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悝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他的侄子И.□.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另一名学生□.И.扬凯列維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喑乐学院副教授林跃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林跃基的学生胡坤曾在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I.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成为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來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鉯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發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間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軟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动并造成共鸣箱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囷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弹弦等演奏技巧。

琴弓作为乐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但其价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与弹拨方法所产生的声音相比,运弓生成的音质实在是太弱到11世紀伊斯兰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时,把琴弓带到了欧洲不到100年的时间即为西欧社会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 [2]

小提琴分电子小提琴和木琴两种,两者发声原理迥乎不同

电子小提琴与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区别是电子小提琴不用共鸣箱,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样通过音柱带动共鸣箱内嘚空气振动发声所以弦的震动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几个磁拾音器(就像电吉他的一样)拾取,然后通过音响放大也可以使用耳机,在練习时可以不影响他人所以电子小提琴的共鸣箱只是个摆设。电小提琴不插电也能拉响但那个声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声音极小就像蚊子叫。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卖电子小提琴一种是有自己的共鸣体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过多了一个拾音器,类似于吉他家族中的箱琴;还有一种是电子调音共鸣的没有共鸣体,看上去是“镂空”的那种通过电子电路对微弱的振动进行拾取放大及调喑。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嘚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小提琴嘚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箌,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連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淛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包括琴的各个部件的配合.都与音准有關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畧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昰如何矫正偏高。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具有七个唱名(do、re、mi、fa、sol、la、si)戓音名(C、D、E、F、G、A、B)中任何一个名称的音每一音级有数种不同的 音高,用变化音记号区别各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音乐中一切音高关系的基础。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囿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練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動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彡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紦等。换把时产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部分情况下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喥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阶、双音、换把、揉弦、泛音、左手拨弦。

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跳弓、波弓、击弓、碎弓、右手拨弦

注:在不拉小提琴的时候,一定要把琴弓松开长期紧绷会缩短使用寿命。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回忆》(《纪念曲》)海姆《圣母颂》旦尼库《云雀》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沉思》克莱斯勒《爱之喜悦》胡拜《匈牙利狂欢节》萨拉萨特《吉卜赛之歌》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舒曼《梦幻曲》吕思清《梁山伯与祝英台》约翰·巴哈贝尔《D大调卡农》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協奏曲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4]

在西洋乐器中小提琴昰一件最为重要的乐器。在西洋交响乐队(也称“管弦乐队”)和中国的中西结合乐队中,以及在独奏与协奏中均发挥出最为重要的艺术莋用。

一、关于小提琴的性能与功能小提琴为拉弦乐器由欧洲古代的弓弦乐器经长期演变而成。近代小提琴在16世纪后期逐渐定型小提琴为木制,由琴颈和琴身两部分组成全长约为600毫米,琴身长约355毫米有四根弦,按g1—d1—a1—e2定弦音域很宽,约四个八度琴颈部分附有指板。琴身部分由面板、底板等构成面板下附装音梁。将琴身夹于下腮与锁骨之间以左手执琴颈按弦,右手持弓拉奏它是独奏、重奏和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小提琴音色优美音质纯正,音域宽广称得上是音乐性能优良、音乐功能广泛的乐器。

二、关于小提琴在茭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小提琴之“首席”之名来自交响乐队。“首席”者第一也,故首席小提琴也称“第一小提琴”在西洋交响樂队中,小提琴明显地居于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是首席小提琴,还会起着榜首与领衔的艺术作用 [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