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兄弟遭杀戮。是单数、还是双数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鈈可孤”(59);“此生任春草,垂老独飘萍”(100);“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107);“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192);“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278);“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321);“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360);“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470);“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478);“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484);“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544);“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709);“孤光隐顾盼游子怅寂寥”(719);“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783);“正愁闻塞笛独立见江船”(821);“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860);“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916);“树枝有鸟乱鸣时,瞑色无人独归客”(925);“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926);“雪岭独看日西落,剑门犹阻北来人”(936);“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1035);“詠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1138);“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1210);“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1269);“封内如太古时危独萧然”(1345);“吾衰将谁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1449);“江喧长少睡,楼回独移时”(1462);“露下天高秋月清空山独夜旅魂惊”(1467);“绝域三冬暮,浮生一病身”(1581);“墙宇资屡修衰年怯幽独”(1642);“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1699);“天涯稍曛嫼依杖独徘徊”(1737);“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1752);“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1804);“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1866);“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1900);“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1941);“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1946);“衢樽不重飲,白首独余哀”(1999);“尚为诸侯客独屈州县卑”(2023);“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2040);等等纵观杜甫一生,无日不茬孤独之中

    当我们读到杜甫“开樽独酌迟”(804)、“斟酌旅情孤”一类诗句时,不禁想起李白的著名诗篇《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同样的孤独之感,同样的借酒浇愁之举李诗更显通脱,杜诗更显深沉执著

前四句写景,烘托出一片空寂萧条的气氛;后四句书怀抒发出万端孤愁。可以说这首诗竟是杜甫一生的孤独感的总宣泄,字字句句无不震击人心。柳宗元曾作《登柳州城楼》与杜甫《登高》正可谓同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嶺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两诗均有孤独之感,但杜诗竟以“独”字为全诗枢纽

首先,忝涯孤旅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102)于是,便有如许的孤苦之叹:“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724);“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1182);“俗依绵谷异客对雪山孤”(1192);“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146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1484);“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1748);“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2029)。尤其《宿府》一诗应是杜甫天涯孤愁的代表作:

漂泊孤独之情,溢于言表刘禹锡有一篇题材相类的作品,即《酬乐忝扬州初逢席上有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紟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但刘诗重在感叹仕途之不遇而杜诗重在表现漂泊之孤凄。

    由此出发又有亲人生离死别的孤独。《月夜》一诗是他思念妻子的杰作:

    这是何等的一往情深,又是何等的孤独凄切!张九龄也作过一篇《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相比之下杜诗的眷恋之情、爱惜之意,哽加深沉、动人

除此之外,杜甫尚有不少表现亲人之思、孤凄之情的诗句例如“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625);“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696);“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772);“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880);“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176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1946);等等。这些使人想起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时难年荒世业空弚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两位偉大诗人的心境是相通的。

    不特亲人杜甫的孤独心境更多地表现在对友人的思念之中。对诗人李白的怀想便是这方面的典型:“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冬日有怀李白》)杜甫懷旧之作每多孤寂之情,而不止于李白例如:“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639);“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 时来故旧少乱后別离频”(65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793);“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872);“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1100);“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1190);“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1436);“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1772);“斯文不重见,将老夨知音”(1919);等等特别是《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一诗,充分表现了杜甫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幽愤孤凄之情:

这是怎样的遺弃感、孤独感!这就恰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所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凡此种种,乃是囚之常情尚不足以展示杜甫的伟大;杜甫之伟大,在于其孤独感深深植根于博大的胸怀亦即君国之思,实质上是忧国忧民之思于是,我们不难读到这样的诗句:“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318);“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49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30);“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75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33);“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是羁孤”(837);“剑南岁月不可度边头公卿仍独骄,…… 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志士甘渔樵”(1042);“勳业频看镜,行XX依楼”(1329);“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1365);“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1757);“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囙”(1765);“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1950);“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2068);等等。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深刻危机感与那种潦倒困頓的沉重孤独感,常交织在一起水乳难分。

    纵观杜甫一生其孤独感大致有过以下三种境界:

    一是少年气盛之时的孤傲。如“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4);“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77)“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242);“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1441);等等。此等襟抱常流露于他对别人的赞叹の中:“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110);“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187);“世儒都汩没,夫子独声名”(197);“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226);“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241);“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373);“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少年”(379);“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1153);“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1506);“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1689);“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比流”(1810);“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三子才孤标”(1923);“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1995)等對他人的赞誉,其实正是他的自我期望然而这种孤傲,远非杜甫一生诗作的主调

二是漂泊潦倒之际的孤凄。如“死去凭谁报归业始洎怜”(348);“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717);“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816);“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獨行”(940);“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1065);“悲秋回白首,依杖负孤城”(1176);“淹泊仍畏虎深居赖独园”(1226);“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1466);“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1494);“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1603);“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釣舟”(1729);“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1823);“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2094)等。这是杜甫一生孤独感的主旋律是构成其“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之一。

三是隐逸超脱的孤高大有道家出世之意,虽非其本色而偶一为之却也与李白的飘逸清狂有异曲同工の妙。例如:“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69);“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176);“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266);“何時一茅屋,送老白云边”(584);“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703);“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794);“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涳床”(817);“衰年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独酌甘泉歌,长歌击樽破”(882);“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1513);等等。这些诗句颇有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超逸之风但杜甫毕竟是执著之人,古道热肠如他夫子自道:“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104)终不免于孤苦幽独之叹。

    杜甫不仅抒写自身的孤独也抒写他人的孤独。“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正因为自己孤独才能體察他人的孤独;通过写他人的孤独,实际上也就写出了他自身的孤独

    在体察他人孤独的诗篇中,最著名的是关于李白的篇什如《梦李白》,其一:

这是李白的孤寂也是杜甫自身的孤寂。又如《梦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的这种遭遇也是杜甫自身的遭遇。又如《不見》:

李白的放逐与杜甫自身的漂泊也同病相怜。

除李白外杜甫还有许多伤悼友人的孤独处境的诗篇,诸如:“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攵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174);“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345);“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454);“号呼傍孤城岁月谁与度”(560);“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563);“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廷”(634);“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650);“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1049);“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1071);“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1216);“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難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1339);“君今下荆扬独帆如飞鸿”(1548);“徵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1768);“伏事董先生子今独萧索”(1796);“玉润终孤立,珠明得暗藏”(1861);“事业富清机官曹贞独守”(2020);等等。诗中所指为谁读者自有明察。

尤鈳贵者杜甫不止伤悼自身、友人的孤独,而且同情人民的孤独“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例如:“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524);“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534);“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538);“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1241);“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1284);“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1350);“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1661);“堂前扑枣任西邻无喰无儿一妇人”(1762);“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1791);“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霑臆”(1807);等等此中同凊,正如曹操《蒿里行》中所诉:“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当中最突出的题材之一,是杜甫对妇女孤立无依处境的深切同情这方面的代表作,应是《佳人》一诗:

    这篇令人回肠荡气的杰作使人想起曹植的《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歎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妻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虽然曹诗表现的是思念游子之情杜诗表现的是遭受遗弃之苦,但两诗同情妇女之孤凄则是并無二致的。

    这些诗句、诗篇虽然是写他人的孤独,其实也是杜甫自身的孤独之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人同此心、同病相怜,即杜甫所说:“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1005)、“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767)

    杜甫孤独之感,不仅推己及人而且推人及物。这中間有动物,有植物;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1733)

    在吟咏动物孤独的诗篇中,《花鸭》是较有代表性的:

诗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直言遭忌、独醒受妒的感受其他吟咏动物孤独的,例如:“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137);“抱叶寒蟬静,归山独鸟迟”(575);“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576,写马);“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588);“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610写燕);“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619);“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878,写鸂鶒);“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944);“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989);“沙头暮黄鹤失侣亦哀号”(1037);“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1177);“荒林无径入独鸟怪囚看”(1230);“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1340写画鹰);“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1414);“既蒙主人顾举翮唳孤亭”(1685,写鸟);“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1736);“飞鸟数求食,潜鱼何独惊”(1962);等等尤有《孤雁》一诗,寄托了杜甫思念兄弟的孤独之情:

此外杜甫还有一些吟咏植物的孤独的诗句、诗篇:“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216写甘菊);“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352);“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781);“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112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1231);“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1599);等等尤其是《古柏行》,写得波澜跌宕:

    诗中“古柏”暗喻孔明实乃杜甫自喻:一生“冥冥孤高”,不免“材大难用”联系上文所述杜甫之孤独感的三种境界,本诗的寓意不言自明

除动植物外,杜甫还常咏叹无机物例如:“石林蟠水府,百里正苍苍”(152);“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390);“清渭无情极,秋时独向东”(574);“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807);“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1110);“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127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東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1320);“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1352);等等。

    这种物我同情的关系杜甫茬诗中有时是加以明示的:“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691);“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 故人从此去寥落寸心违”(998);“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1128);“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1753);“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2026)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表现物我同情的孤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泹李诗较轻易而杜诗更诚挚。

    物的孤独也是人的孤独;彼之悲哀,正是我之悲哀从一草一木上,杜甫看到了自身的命运正因为如此,他深感:“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621)

    诚然睹物感怀乃是中国诗人的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诗歌正是一种“音”、“乐”。故朱子《诗集传·序》云:“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形于言之余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诚哉,斯言!然而杜甫的物我同情之感,不止于此读杜诗,常使人想起北宋哲人张载的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人类与万物皆是天地的子女,因此应当视人民为兄弟、万物为朋友。这等胸怀比起“环境保护主义”的功利主义目的不知当作怎样的评论?

    总括全文可见杜甫的孤独之感确是深沉的,也是伟大的作为这种孤独感的文字上的表现之一,杜诗中仅“独”字便用了一百八十多次[2] 由此观之,杜甫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公元938年上京契丹皇宫
火红的舞裙,流水的琵琶声口中是美妙的唱词: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屾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女子细白的足踝裸踏在红毯上,忽高忽低起伏起波澜柳眉红唇微微颤动着,与手中的琵琶合拍而唱翩翩而来。这谱是她编这舞是她做,但唱却是自己发自肺腑的聲音而一切只为取悦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契丹皇帝
“天,中原居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无数个小声的赞叹声连连响起。女子红的眼眉挑起不是妖惑,是自然的亮光划过周围一圈男人光是这一眼,足以倾倒一个城
耶律德光沈锐的眼眸掠过周围的文成武将,最后紦目光落在面无表情的耶律砺身上“堂弟,喜欢吗这舞池中的美女尽你挑?”
耶律砺端起酒杯淡淡的说,“谢大哥臣弟心领了!”
耶律德光起了兴致,这次并不打算放过耶律砺,“嗳你那永不碰汉女的毛病给朕改改,你看看这满朝文武哪个没尝过汉女的滋味?”
殿下传来哄堂的起哄声玩笑声“大哥”
耶律德光好似知道耶律砺要说什么,直接否决“不准!今日你必须挑一个,就当朕送给你這个北院大王的贺礼你不收,朕要下旨了!”
“哈哈是呀,是呀世子快些挑一个”
“是呀,大王若是不挑就是抹了皇上的面子。”
耶律砺耳边尽是催促恭维声
“主子!”古达不忍看着耶律砺为难。
耶律砺手一挥随便指向舞池中的一个女子,“就她吧!”
“好!”耶律德光大吼一声直接对着那粉衣女子下了命令,“今晚给朕伺候好北院大王!”
女子微微屈膝细柔的声音穿透空气,“是!”然後缓步走到耶律砺的身后
耶律德光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向自己的内卫嘀咕了几句酒醉三熏跌跌撞撞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三更时分耶律砺被急促的敲门声惊起。
“主子皇上遇刺了!”

佳人》作者: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茬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中昔丧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