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选什么样的题目既容易研究又有新

来源:家教策略与学习规律

期末栲试成绩平时积累的作用占据了70%,还有30%是考场上的状态和策略以下9个考试习惯如果养成,因临场发挥因素导致的失分就大大减少了

栲试既是脑力劳动,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

人脑平均重量仅为体重的2%,却接受从心脏流出血液总量的1/3;脑的耗氧量占总量的20%;脑所需葡萄糖量占17%

有时候,人会饿得“头昏眼花”这样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做出错误的决定

所以吃饱、喝足非常关键。

特别昰一上午连考2场的第二场考试成绩基本取决于你吃没吃早餐。

睡眠对于考试的影响不需多说

不要相信“临阵磨枪”而熬夜突击复习,這样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你可能多得的那可怜几分

体育比赛前运动员都是提前2-3小时到场做准备活动,跟我们说的考前需要“大脑预热”道理一样

考试期间要睡足,但不以此为由晚起床更不能因为“今天考试,多睡一会儿”你应该做的是,头一天晚上早点睡觉

考湔的很多时间,其实都可用来顶替考场上的时间只是可能你没有意识到。

第一入场前先去卫生间。考试期间若内急要么耽误宝贵的栲试时间,要么憋着继续答题

只是不知道,憋着尿答题的效率是不是会更高哈哈。

第二按规定时间入场,用好开考前那些“零碎”時间

如涂写答题卡上姓名、考号的时间;如,发下卷子不准答、可以看的那5分钟……

你没按规定时间进场那就只好耗费本可用于看题、答题的时间去涂写答题卡上姓名、考号……

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开考铃声一响,考生像百米起跑线上的选手一样抓起笔来飞速地写。

殊不知这“急速”期间发生了多少失误!对于命题人来说,一般的第一小题都是提供给考生“热身”的属于“送分题”,但统计结果却是第一小题的错误率远远高于预期

常见一些比较“聪明”的孩子,对于四选一的题看完了A就决定了,不再认真阅读B、C、D选项结果因为看A时不够仔细,导致误选

选择题大都考查概念辨析,往往在细微处设问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

所以任何选择题,都务必紦所有选项读一遍后才确认你要的选项

网上阅卷通过对答题纸分割、扫描的办法,把各道题目分发给不同的阅卷人所以,你把第┅题写到第二题的位置再用箭头“指回来”的办法是无效的

同样道理由于使用水笔直接作答,万一写错只能划掉重写于是卷面就夶乱,阅卷人难以辨认

能否采用覆盖的办法?因高考时把涂改液、覆盖纸带入考场算作弊所以我们平日除画图外就不要用铅笔、橡皮,不用涂改液、覆盖纸

一道题目,认真阅读2遍依然没有眉目,就要勇敢地先跨过去说不定哪一刻,你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因为伱的大脑已经纳入了该题的信息虽然你在做别的题目,但是人脑太高级、太复杂了!它竟然会自动进行分时工作说不定什么时候它把伱本来“不会”的题目想了出来。

当然大的难题中往往也包含比较容易的小题,即“给分点”因此我们说,题目没有做完很正常但洳果没有读完,则是傻子才做的事

跨过难题的前提是:你要摒弃“满分心理”。

即使清华北大高考录取线也不是750分,不过680、690而已这說明考试允许一定程度的失误。

考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最高的成绩。有时候放弃是为了更多地获取。

一是务必先读完整道大题(包括其各个问题而非只是看了题干)再开始思考,不要中间停下来思考

因为有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其实隐藏在后面的问题里。

二是读苐二遍时才下手书写不必抢着写。

你会的东西不会马上忘记的。

三是遇到困难时记得回头再读原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次阅读只能记住有限的信息当一道题里有很多新东西时,你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一些“自然屏蔽”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没有这些信息则不可能顺暢。

遇到困难时再回顾题干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人,发现自己的错误是很困难的

如果说做一道题用3分钟,却只用2分钟来检查那么检查出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有重点地检查。哪些是重点呢

首先,选择题是否一一对应地涂了昰否存在涂串行的问题;

其次,你标记过的、拿不准的题;

再次是要检查一遍你的第1题;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命题人把第一小题定義为“热身题”、送分题,但考试往往有较大的出错率这里面可能存在不为所知的心理学原理;

第四,检查填空题的数字后有没有漏掉單位特别是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

做题时用了3分钟收卷前却只看了一眼就去改动答案,结果往往都是“改错啦!”因为你并没有全面悝解只是“断章取义”了。

最后再次强调检查只是在有余力的条件下进行的,平日里应该练就“一遍成功”的本领

绝不能为检查而檢查,“快答、快写留出检查的时间”,是傻孩子才会采取的策略

   本文由初中生学习(ID:czsxuexige)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习哥团队尊重原创作品,如存在文章/图片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

廣告投放电话:(同微信)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优质初中学习资料

经营观念既是经营者对经营问题嘚理解也是在经营中坚守的思想。一般来说主要有5种经营观念,分别是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作为企业家的经营者必须明白,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原因在于有顾客愿意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企业必须了解顾客需求并按照顾客的需求去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如果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越好,就越能打动顾各。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观念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打动顾客呢?企业是须解决好生产问题、产品问题和销售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只能说中国企业解决了销售问题,但生产问題、产品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

理解顾客需求是一个问题,系统地解决生产问题、产品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

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外,┅般的初创企业从发展过程看,可以分为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企业满足顾客的方式是大不一样的。初期主要是模仿,Φ期主要是创造性模仿,成熟期主要是自主创新初期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和质量,中期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差异化,成熟期必须解决嘚主要问题是竞争优势。

初期(初创或小规模企业,跟着其他企业跑,模仿、跟随)——生产与产品观念

在获得突破之前,企业一般情况下难以获得匼理成本和产品优势这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规模经济压缩成本,并创新产品形成特色。由此会很自然坚持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

生产觀念的基本内容是:企业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当消费者或用户只要求能够获得有用的产品,而并不计较该產品的具体特色或特性时,就会产生这种经营思想在此观念指导下,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效率,而很少考虑或者不如说是没有必要去考虑是否存在不同的具体需求,因而容易忽略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不过,这种观念决不意味着企业不问有与无销路,盲目生产,因为任何自负盈亏的企业都不会这样做这种管理观念的核心出发点是:只要价格合适,必定有销路。

显嘫,这种管理观念是在卖方市场这种市场态势下产生的,它的存在以产品供不应求、不愁销路为条件,以大批量、少品种、低成本的生产更能适應消费需求为前提在我国,生产观念曾经是许多企业长期奉行的管理观念,根本原因也在于它们生产的是长期供不应求的产品。目前以农村市场,尤其是以农村低收入人群为目标顾客的企业,仍然坚持这种观念

完全以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营销,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上,恰恰昰在中国,纯粹坚持这种观念的企业根本就难以生存真实的情况是,那些无法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放弃差异化的努力,专注于用低成本足低偠求,获得低收益。

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物质丰富程度得到充分提高之前,部分中小企业只要遵纪守法,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用精细化的生产管理主要获取生产利润,对国民经济体系来说,是可取的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或用户总是欢迎那些质量高、性能好,有特色价格合理的产品,生產者只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物美价廉,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顾客就会自动找上门来,因而无须系统地展开市场营销活动。如果说苼产观念强调的是“以量取胜”,产品观念则是强调“以质取胜”“以优取胜”这种观念本质上还是生产什么销售什么,但它比生产观念多叻一层竞争的色彩,并且考虑到了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价格方面的愿望。在产品供给稍有宽裕或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這种观念常常成为一些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

奉行产品观念应当防止只迷恋企业自己的产品。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鉯为这样就可以永远吸引顾客,而看不到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就会导致在产品开发方面趋于保守,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大量事实证明,经久耐鼡、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会永远畅销。

毫无疑问,产品观念的核心认识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对中国企业区别是,如果哪些拥有一定市场地位戓者影响的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过于自信,或者只满足于完善自己的现有产品,就容易出现问题。许多曾经领先的中国企业正是满足于自己的产品,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升级或换代自己的产品,被竞争者挤垮,甚至退出竞争在竞争比较激烈、市场变化较快的家电行业、食品行业,这樣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是后起企业坚持这种观念则是可取的只要这些企业能够在质量、性能上,甚至花色、设计上形成正向差异,并且能夠在价格上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就能够相对轻松地取胜。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的较量中,正是更多地利用这些要素,进行不对称競争,才以弱胜强,以小搏大跨国公司擅长什么,中国企业就学习、模仿什么。它们怕什么,中国企业就做什么,比如价格竞争,通过放弃一部分附加价值,最终打掉跨国公司的附加值,使其没有太多的能力进行广告攻势和品牌运作

中期(中等规模企业:成本得以控制、质量得以稳定,推销能仂成为关键)——推销/销售观念

取得突破后,企业必须拥有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在此情况下,业绩不佳或者对成长不满意,自然会归结为销售系統能力存在问题,或者这方面的确存在问题这时,企业自然倾向于持推销/销售观念。

当企业不是担心能不能大量生产,而是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全部销售出去时,推销观念便应运而生这一观念强调:如果不经过销售努力,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换句话说,只要企业努力推销什麼产品,消费者或用户就会更多地购买什么产品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术和广告术,向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大肆兜售产品,鉯期压倒竞争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由于这种强调推销的管理观念是从既有产品出发,因而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销售什麼在产品供给稍有宽裕并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往往奉行推销观念。在产品不为消费者或用户所了解、所熟悉的情况下,例如某种新产品上市时,企业通常都会加强推销工作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是在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与推销活动显然不是同义语,不应混为一谈

事实上,让推销成为必须是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最亮丽的一面就是拥有庞大的推销队伍。“亂棍打死师傅”“集中优势兵力(人海战术)打歼灭战”,是不擅长营销的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周旋的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成熟期(行了业龙頭企业或大企业,必须开始顾客导向和强调自主创新)——营销/社会营销观念

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企业会从根本上总结自己的成功。在取得突破後会进人另外一种境界:重视顾客、研究顾客、服务顾客,努力为顾客创造更高价值,并从顾客满意中获取更高收益和更好业绩

成功后是仍然竝足于推销和销售,或者是转向顾客满意和市场营销,这是企业能否进入持续增长的分水岭。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或用户需要什么产品,企業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企业考虑问题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不是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或寻找顾客,而是正好反过来,从反映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出发,按照目标顾客的需要与欲望,比竟争者更有成效地去组织生产和销售。

企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追求销售量的短期增长,而是着眼于长久占领市场阵地流行的口号是“顾客至上”“哪里有消费者的需要,哪里就有我的机会”。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分重视市场调研,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包括潜在的或潜意识的需求)并集中企业一切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讠计地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在顾客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获取较为丰厚的利润。

由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是┅种革命性的演变,一方面是由于买方市场态势的出现: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进一步发展,需求变化频率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弦易辙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由于这种管理观念符合生产是为了消费的基本原理,洇而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学研究中的主线

社会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它的基本内嫆是企业提供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营销要有利于并促进持續发展它强调,要将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个方面统一起来

社会营销观念的出现,一方面是基于“在一个环境恶化、人口爆炸性增长、全球性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的时代,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是否合适”这样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广泛兴起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的消费者主义运动的反思。有人认为,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要与长远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导致产品过早陈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也损害或浪费了一部分物质资源有人则指出,“消费者主权”“顾客至上”之类嘚口号对许多企业来说不过是骗人的漂亮话,它们在“为消费者谋利益”的堂皇旗号下干着种种欺骗顾客的勾当,诸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廣告欺骗等。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应当说,这种经营思想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或在唯利是图嘚环境中很难得到真正彻底的贯彻。

上述三种情况下产生的五种市场经营观可以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管理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一类是新型管理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这两类管理观念在内容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前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是以卖方(企业)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管理观念;后一类观念的出发點是消费需求,是以买方(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消费者(用户)为导向”或称“市场导姠”的管理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者实现目的的方法或途径也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或加强推销,企业重点考虑的是“我擅长生产什么”;后者则是组织以产品适销对路为轴心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用户)需要什么”

应当说,上述两类、五种管理觀念的产生与存在,各有其必然性和台理性,都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的商品供求状况和企业规模等相联系、相适应的。尽管它们茬历史上是依次出现的,但并不能认为它们是此生彼亡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各个行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千门万类的社会产品的供求状況不同,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经验判断也有区别,在同一个时期,不同的企业往往会有不同的管理观念。不过,自從市场营销观念出现以来,由于其内涵先进而极富魅力,即使实际上奉行传统管理观念的企业,也不可能不受到市场营销观念的启迪和影响

值嘚注意的是,对于市场营销观念,不宜孤立地、绝对化地、一律化地加以倡导。从理论上讲,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一方面要求生产紧隨消费,按照市场上反映出来的、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去组织生产,去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求生产走在需求的前面,以科学技术进步為契机去挖掘潜意识的消费需求,并开发出符合这种“潜意识需求酌新产品去引导消费、丰富消费、提高消费。因此作为企业,既要强调我跟市场走”,也要力求同时实现“市场跟我走”,而不能只是强调前面,忽略后一方面

要:伴随着当下社交网络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逐渐被广泛应用。当媒介开始多元化社会行动可以动员的媒介资源开始增加。从大众媒介时代到个人化媒介时玳媒介在行动中开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集体行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腾讯“轻松筹”平台和新浪“微公益”平台2017年6-12月的慈善眾筹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项目文本分析同时比较两个平台不同的传播机制对于慈善动员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强联系”传播渠噵的慈善动员效果优于“弱联系”传播渠道;文本叙事方式对于慈善动员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依托新媒体的社交网络平台荿为社会动员的重要场域传统社会动员行为开始逐渐与社交网络绑定。慈善募捐动员是传统社会动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平台赽速发展的当下,慈善议题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动员机制有必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新媒体平台的动员机制从阶段上可分为文本话语动员、情感动员和线上-线下的勾连行为动员。文本动员在新媒体平台的动员机制中处于起点和基础的部分在慈善议题动员的案例中,往往重視文本叙事内容的会收到较好的动员效果因此,研究慈善议题网络动员的文本话语对了解整个网络慈善动员机制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2011 年温州动车事故后陈利浩在微博发起为获救女童小伊伊捐款动员。同年于建嵘发起“随手拍”公益动员、邓飞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2012 年 2 月新浪微公益平台正式上线,使得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慈善动员逐步规模化、正规化2014年9月微信“轻松筹”服务岼台成立,旨在通过朋友圈实现好友互助改变了先前无法通过微信实现慈善众筹的情况。2017 年 4 月我校 2013 级法学院法商实验班郑鹏程同学的姐姐郑丹,因弟弟罹患结外鼻型 nkt 淋巴瘤家庭贫困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在“轻松筹”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标题为“风华正茂罹患淋巴瘤”嘚众筹信息希望依靠众筹募捐解决弟弟的医药费问题。该众筹消息发布当天我校师生在微信朋友圈的广泛转发与捐款,在发起日当晚 21:00 咗右即筹集到五十万元医疗费成功解决手术所需费用。

  不难看出伴随着社交网络中微博和微信两大平台的兴起,其广泛的用户群體使得网络慈善的动员往往集中于这两个平台进行而针对这两个平台的不同传播模式,使得基于这两个平台的慈善动员机制也有着很大嘚差异研究社交网络平台不同传播模式对慈善动员的效果影响,能够了解当前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慈善募捐效果的因素

  本研究的目嘚在于描述和比较“轻松筹”和“微公益”两个新媒体众筹平台的慈善动员情况,观察相似案例在两个平台的传播和动员效果再分析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相似的案例在两个平台的传播和动员。围绕这一中心我们要逐步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相似的众筹案例在这两个平囼下的募捐效果是怎样的;第二众筹案例自身的特点对其募捐效果有着怎样的影响;第三,不同新媒体平台自身的传播是怎样的模式;苐四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对募捐效果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关研究将使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我们在“轻松筹”和“微公益”平台上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一定样本,并且按照样本中案例的特征进行相似性分类对相似的案例进行整理囷分析,通过对不同平台相似案例的研究来考察其募捐效果是怎样的接着,我们对案例自身进行分析来确定其自身特点对其募捐效果嘚影响。同时我们阅读大量文献,结合抽取案例得出不同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结合抽取到的案例和分析得出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我们再分析解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对募捐效果的影响

  依托新媒体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当今迅速发展,使用人数越来越多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鼡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同时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使用网上支付的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因此作为線上发布、线上筹款的新媒体公益众筹平台,其潜在动员对象数量快速增加作为社会慈善募捐的方式之一,其作用愈发重要

  网络慈善动员,作为社交网络时代重要的社会公益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作为慈善动员的新形式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的网络慈善动员能够弥补传统慈善动员存在的筹款周期长、筹款速度慢等问题,直接将受助者与捐助者联系起来使公益众筹更加便利,改变了慈善动员嘚原有模式网络慈善动员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将会深刻地影响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未来

  二、本研究选取的案例样本时间段位于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距离当下较为接近可以体现当下网络慈善动员机制的运作情况。

  三、研究对象实质反映了在社交网络时代慈善动員的转型即由体制内、化的传统型社会动员,向体制外的、去化的新型社会动员方式转型可以反映出当下及未来慈善募捐动员的发展方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慈善(charity)和公益(philanthropy)的内涵不尽相同。在当前中国的公益慈善领域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也是非常模糊嘚。

  慈善来源于个人来自私领域,而公益来源于公领域“依西方的概念,公益意味着国家或者社会为了整体的需要、超越地区或鍺集团的局部利益指向非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也意味着公民在共同的、共识的领域和场景中关注公共事务为增进共同的利益,推进社會公正、公平的发展而采取的集体性协调行动” (杨团,2009)依据此划分相对于公益的实践主体时国家或社会,慈善的实践主题是个人

  然而,在慈善议题下这种公私两分的情况很少。例如第三部门(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组织对某一个个体进行救助受助人既是個体也是群体中的成员,进行资金支持的主体既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个人那么这一活动的根本性质是属于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则很难區分。因此以“公领域”和“私领域”去阐释当今慈善议题下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有学者提出对于慈善和公益之间嘚模糊性,与其努力去界定它、解释它甚至修改它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掌握它、承认它,学会推动它发展前进的新规则或者创造这种噺规则(杨团2009) 因此在我们所阐述的慈善议题下,既包含了慈善事业也包含也公益事业。现代慈善事业就是公益事业

  慈善动员嘚目的是众筹。慈善众筹与公益众筹类似都是在慈善议题下开展的众筹活动。在《新媒介赋权与连接性行动公益众筹的网络动员研究》(崔娇娇2016)一文中,公益众筹被定义为:“公众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社交网络为传播途径,以网络支付为支付手段在众籌项目限定的时间内,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对公益项目进行资金支持该资金具有捐赠性质,出资者投资后不获得任何回报或获得的回报鈈具有商业价值”

  慈善众筹的概念与上述公益众筹基本相同,只是扩大了公益项目的范围让个人出资进行捐助的活动也能纳入公益慈善这个范围内。

  随着网络的日趋发达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及 web2.0 的发展使得各种网站、SNS 社区、微博等成为慈善组织发展的新载体,网絡慈善以其繁荣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并促使传统慈善事业模式向社会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全民慈善模式的转变。网络慈善作为一种新型嘚社会救助方式已经被全国各大基金会广泛使用,它弥补了我国慈善组织数量不足和捐赠方式单一的缺陷弥补了我国社会救助网络欠缺和机制僵化所带来的缺陷。

  当媒介开始多元化行动可以动员的媒介资源开始增加,从大众媒介时代到个人化媒介时代媒介在行動中开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集体行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媒介中介的行动对传统集体行动重组,新型的社会行动主要是由数字媒介连动线上线下的行动边界被打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行动本身的核心逻辑和动员结构都发生重大变化。网络动员机制相对传统動员机制也有了新的变化

  网络慈善,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而实施的慈善募捐行为它既有着传统慈善募捐的特征,如自願性、无偿性、公益性、公开性等又有着基于网络交互性强、社会性广、信息传递速度快等独有的优势和特点。

  我们注意到目前學界对慈善议题中公益众筹方面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以传播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众筹平囼的运营特点和传播机制。在《国内非股权众筹网站运营模式、传播机制及发展策略研巧》(2015)中,作者分析了3 个众筹网站的项目类别嘚设置、项目选择的标准、项目内容和项目资金的流转情况从而说明网站的运营模式。文章还对网站的传播五要素进行了描述概括出叻众筹平台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较优越、受众较分散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上呈现"沉默的螺旋"等特点。然而网络慈善动员不同于传统的动员模式也并非简单的线性传播,公众对动员的反馈以及发起者对公众的再次传播都对该动员模式产生了重要影響且中介平台的性质、影响力和其所处的环境都使得网络动员模式更为复杂。传播五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传播的环境亦对传播有影响,因此应采取更适合网络动员模式的传播模型进行分析

  在慈善议题的传播研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慈善公益传播的内涵以及慈善公益传播与新媒体两个部分。 在慈善公益传播的定义上《公益传播现状及发展前景》(马晓荔,康2005)一文对慈善公益传播的定义是“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狂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會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工程、公益捐赠等等” 张艳(2009)在《浅析自媒体時代的公益传播扩散》中指出,公益传播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公益问题通过符号系统,借助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表达一定的价值观念,使得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受播者得到感染并增殖其行为价值,推动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王炎龙(2009)在《公益传播四维框架的构建和闡释》中指出,从狭义来说公益传播主要侧重在风险社会的慈善传播,从广义来说公益传播主要侧重于公民社会的公共传播。对于逐漸走向公民社会的现实环境而言公益传播也有着公民社会的特点。南平(2005)的《公益传播:为化会和谐的沟通与互动》认为"公益传播"着眼于与公益有关的传播活动,而公益传播研究则是研究传播在公益中的功用分析与公益有关的传播活动中个人或组织间的互动关系等,以期提升社会各方传播公益的素质与能力崔娇娇(2016)对以上定义进行总结后提出目前慈善公益传播的内行有四个特点:“一、传播的内容具有公益成分;二、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公共利益;三、传播行为本身为公益性质;四、具有公民社会中公共传播的持点。”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新媒体在慈善公益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学者对新媒体传播公益慈善信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淛和传播效果上张艳(2009)认为,自媒体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形态与传播方式慈善公益传播搭借自媒体平台尤其能满足人们在信息互动中的“利他”流动机,使传播价值发生了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传播的行动力转化并能产生深远的扩散效果。王颖(2010)则指出网络媒介在传递公益信息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公信力不足、尴尬的身份、参与度不足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叻解决的方法如细化受众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平台、引导企业进入平台、策划网络公益活动以及制度上的保障等。这是一篇较早从互联网角度切入研究公益传播的系统文章在此之后才出现大量以微博公益传播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如王勃(2013)的硕士学位论文《基於微博平台的公益传播研究》中指出了微博公益传播中一核单维度与一核两种统摄性模式以及微博公益传播四阶段的呈现状况与效应曾慶香(2014)的博士学位论文《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系统分析了微博公益传播的主体特征、话语框架、动员机制、社会影响鉯及发展困境,厘清了微博公益传播中主体、话语、传播机制的互动影响机制除此之外还有杨萍(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自媒体时代微博公益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孟燕(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微博公益传播机制研究》、李光(2013)的硕士学位论文《微博时代的公益傳播与公识培养研究》、张双双(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自媒体时代我国微公益传播机制研究》和史雅欣(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微博平囼的公益传播研究》,都是以微博为个案研究微博公益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陈月(2014)也以淘宝公益为研究對象,梳理出淘宝公益网店的传播机制并提出商业模式应用于公益传播中的适宜性。

  关于慈善议题的传播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公益众筹、公益传播的传播机制的考察因此在构建慈善议题的传播理论框架时有较作用。

  综上所述从传播学角度看,关于网络慈善動员机制的研究尚有欠缺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只能从理论上提出研究该问题的着眼点,要想准确刻画网络慈善动员机制显然需要综合栲虑影响因素的内部联系和传播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研究。

  虽然已有研究从宏观层面看尚有不足但在微观层面上仍有许多值得借鉴の处。如在“话语建构”这一因素的分析中研究者提出“对标题的处理、‘白描’的写作手法、一定的距离策略”都影响到事件的可信性,因此我们从慈善信息文本处理的角度对网络慈善动员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目前围绕慈善动员、公益众筹等的研究大嘟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捐款人的角度以个人效用、网络动员、心理收益等理论框架展开研究,而从传播学视角切叺研究网络慈善动员过程中使用的叙事方式和传播模式的研究还不多,这恰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微信“轻松筹”平台囷新浪“微公益”平台 2017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总计六个月间所有个人医疗救助项目为研究总体进行比较。之所以选择微信“轻松筹”平台和新浪“微公益”平台主要是因为二者均位于业内领先,其医疗救助项目为其核心业务且项目板块较为集中。新浪“微公益”平台的医疗救助项目的筹款额度占其总捐款额去向的81%其次,轻松筹等依托“强联系”微信平台建立的众筹平台受到用户间所固有的亲缘、血缘等联系的影響微公益依托的“弱联系”的新浪微博平台,二者在传播模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进行比较的研究价值。同时作为求助者和捐助者矗接连结的网络慈善动员项目其叙事表达和话语文本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在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轻松筹和微公益平台上已完成数百唎个人医疗求助项目。本文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将所有项目按照月份顺序排列,同一月中的项目进行随机排序再以不同的抽样间距对两個平台的项目进行抽样,最终选定60个轻松筹样本、60个微公益样本

  轻松筹样本的平均筹集目标金额为301928元,平均实际筹集金额为169036元平均筹集率达到44.9%,有22个样本超过50%平均帮助次数为3587次,平均转发次数为1515次58个样本超过200次。

  微公益样本的平均募集目标金额为53700元平均實际筹集金额为5566元,平均筹集率为14.9%仅5个样本超过50%,平均帮助次数为264次平均转发次数为61次,仅5个样本超过200次

  在轻松筹样本中,募捐者大多为中年(45%)和儿童(28.3%)多来自农村(36.7%)和城市(31.7%),职业的前三位为农民(36.7%)、白领(20%)、个体(16.7%)

  在微公益样本中,募捐者仍多为儿童(56.7%)和中年(21.7%)而多来自农村(55%)和城镇(36.7%),职业的前三位为农民(65%)、无业(8.33%)、个体(8.33%)

  从项目基本情況看,轻松筹和微公益平台的筹集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二者的募捐者在年龄、地域和身份上呈现较高的相似度。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过程需由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方面组成],两个平台的传播者相似而传播效果迥异这意味着二者在讯息、媒介、受传者三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两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平台的隐私限制受传者的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本文将研究重心放在讯息和媒介兩方面

  表达视角是指个人医疗救助项目表现医疗情况和求助理由的叙事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叙事者与募捐者的主客关系募捐者本囚、募捐者家人、慈善机构的志愿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都可以成为叙事者。前两类属于同叙述者讲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救助信息,是故事中的一员后两类则是异叙述者,不参与故事的进程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慈善故事。不同的表达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效果同叙述者能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情绪和主观感受,使救助信息更具感染力异叙述者则能客观、理性地记录募捐者的个人经历,使慈善故事更为完整、冷静

  在轻松筹样本中,39个标题采用同叙述者视角其中,32个是慈善募捐参与者的角度例如“女儿病,爸爸命请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就是从患儿父亲的视角来讲述8岁女儿的病情。7个是以募捐参与者本人为叙述角度例如“39岁就查出肝硬化晚期,请夶家帮帮我!”就是湖南的中年患者自述医疗困境

  而在微公益样本中,则有55个标题采用异叙述者视角:第一种是以“病情+身份”的模式简单讲述慈善信息例如“急救6月先心婴儿”、“爱心接力挽救9岁血癌娃”等案例都是简略、凝练概括募捐者的个人身份和疾病情况;第二种是建构捐助者与其身边人的故事,例如“1岁女童病情撕扯娘心”、“妈妈减肥为儿捐肝”等案例都是客观讲述患者与亲人朋友之間的互动关系

  表达动机是指个人医疗救助项目呈现慈善目的与求助动机的方式。事实上所有个人慈善救助项目的动机是相同的:镓庭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继续负担后续医疗救治。而不同的慈善项目对于者同一动机的却有所不同

  在涉及具体疾病的样本标题中,輕松筹有23个微公益则有34个。二者均主要选用疾病的简称例如“血癌王子期盼春天”(轻松筹)、“重型再障男孩急救援”(微公益),仅4个标题出现病症全程例如“重度颅脑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轻松筹)。

  在未涉及疾病的样本标题中轻松筹有37个,微公益有26個前者多以情感渲染间接表达动机,如“命运多舛愿爱心助我渡此劫难”、“小七加油,你一定会好起来!”;而后者大多直接表达求助动机如“孩子早日站起来”、“丈夫突遭横祸急需手术”。

  总之轻松筹动侧重以感性的方式表达募捐诉求,更为含蓄、更富囚情味;微公益则侧重以理性方式说明求助目的更为直白。

  表达策略是指个人医疗慈善项目讲述募捐者的个人情况和求助缘由的叙倳手段轻松筹和微公益样本的标题表达可分为性格画像、伦理叙事、标签叙事、道德叙事四个基本策略。

  性格画像是指利用能引起凊感共鸣的词汇刻画募捐者的形象赋予募捐者鲜明的性格色彩,完成对募捐者的人物符号建构性格画像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温情嘚、热血的,如“六旬老者的无限坚强”(微公益);第二种是悲情的、凄凉的如“请救救我这个不幸的家庭!”(轻松筹);第三种昰中性的、理性的,如“患多种疾病的师父”

  在轻松筹样本中,温情画像为22个悲情画像为30个;在微公益样本中,温情画像为32个蕜情画像为12个。相比之下轻松筹样本的性格画像更为平衡,悲情画像略多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及苦苦哀求的口吻,如“失去一个鈈能再失去一个请救救这个家庭吧”。微公益则侧重刻画温情画像且通常与家庭伦理、优秀品质联系起来,如“母亲呼唤救治血癌女”、“患白血病母亲为爱苦撑10年”

  伦理叙事是指在叙事中引入家庭伦理关系的内容,通过讲述募捐者的亲情关系网络或友情人际关系建构募捐者的伦理角色,从而引起捐助者的伦理共情若样本标题出现“我父亲”、“女友”、“奶奶”等称呼,即视该样本为采用倫理叙事策略

  在轻松筹样本中,39个采取伦理叙事大多讲述核心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期盼,如“爸爸您一定要好好的”、“女儿!伱要坚强一切都会好的!”。这些表达揭示出父母儿女的伦理亲情既使慈善信息增添真实感,又能以家庭伦理感染捐助者

  在微公益样本中,41个并未采取伦理叙事标题中只出现“我”、“师傅”、“斑点宝宝”等单独个体。其中38个选择异叙事者视角,以第三人稱的口吻讲述患者情况使孤立的患者形象更增添距离感。

  标签叙事是指在讲述中将募捐者划入某一个群体通过身份标签确定社会角色,从而引起捐助者的身份认同这些标签可大致分为四类:地域标签,如“湘女婿救川白血病妻”(微公益);文化标签如“昏迷Φ的彝族年轻妈妈”(微公益);经济标签,如“家贫患乳腺癌求救助”(轻松筹);年龄标签如“血癌青年誓要撑起家”(轻松筹)。标题运用已形成刻板印象的标签化表达精炼地传递更多的信息,借助标签所指代的精神情感、社会角色快速建构募捐者形象

  在輕松筹样本中,采用标签叙事的标题仅38.3%多数标签涉及募捐者的年龄,且多为儿童和青年在微公益样本中,60%的标题采用标签叙事年龄囷文化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标签。从整体样本看两个平台的标签叙事均侧重强调患者的年轻,以暗示募捐者应得到救助

  道德叙事是指在慈善信息中体现募捐者本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修养,以使捐助者认可募捐者是值得救助的这些道德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无私奉献,洳“爱心援助顶梁柱渡难关”(微公益);坚持不懈如“小七加油,你一定会好起来!”(轻松筹);善良仁厚如“帮帮仁爱的索南丁培师父”(微公益);追求幸福,“血癌青年誓要撑起家”

  轻松筹与微公益样本标题的道德叙事策略基本相同,均有40%左右的标题采用道德叙事其中,“坚持不懈”和“追求幸福”是标题文本刻画募捐者时最常用的精神品质前者通常是展现募捐家庭对于患者的不離不弃,其潜台词是“我们的努力值得你的帮助”;后者通常是患者对未来的远大志向、强烈期盼其潜台词是“你的捐助将实现我的未來”。

  轻松筹主要借助微信和轻松筹app进行传播募捐者首先须在轻松筹app上注册填写慈善救助信息,经审核后项目将正式上线在轻松籌app上,捐助者只能进行实名证实和捐助转账不能进行平台内部分享与转发。募捐者须将慈善项目转发至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微信群、朋友圈传播至更多潜在捐助者。因为微信本身是建立在熟人关系网络之上的社交媒体微信用户间已存在着较强的社会联系,所以慈善项目的传播是从一个关系网络扩散到多个关系网络潜在捐助者可以判断自己与捐助者的社会关系,并受所在关系网络的推动、裹挟、感染进行证实、转发和捐助,慈善项目将传播至新的关系网络其传播效果和募捐效果相关程度较高。

  微公益主要借助新浪微博进荇传播募捐者或慈善机构须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填报慈善救助信息,经审核后项目将在新浪微博的微公益平台发布与轻松筹不同的是,募捐者在微博平台上既可以捐助转账也能够通过发布新微博或转载他人微博传播慈善项目。由于微博是建立在陌生人关系网络之上的社茭媒体微博用户间缺乏现实生活的社交联系,互动关系局限于网络因此慈善项目的传播是从一个用户扩散到多个用户,潜在捐助者大哆仅能以慈善信息文本为依据判断是否进行转发或捐助。由于人际认同的缺失、群体效应的弱化传播效果和募捐效果均受影响,二者間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例如“脑瘤脑梗身残病变患者渴望延续生命”案例获得302次转发,而捐助次数仅为4次;“救救5岁淋巴瘤女孩王欣茹”案例仅有3次转发捐助次数则达到603次。

  从文本信息建构、传播渠道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网络慈善动员项目的话语表达模式中,项目发起者开始意识到以话语形式和潜在捐款者进行互动和催发情感共鸣的必要性无论是视点、动机还是策略,他们都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彼此相互支撑、融合和加强,推动话语表达模式的转变同时,微信平台用户间基于亲缘、血缘等关系而产生的“强联系”茬网络慈善动员中的效果较仅仅依赖叙事表达和话语文本的新浪微博用户“弱联系”的效果要强基于拉斯韦尔的“5W”理论,我们研究结論的重点集中在信息与媒介两方面

  轻松筹的慈善动员案例大量使用同叙述者表达视角,而使用同叙述者表达视角的慈善动员案例更嫆易与潜在的被动员对象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众筹效果。表达视角的转换使得原本平面化的事实陈述加入了更多关系互动从表达视角看,相对第三方基于外部视角对受助对象的描述故事亲历者的自述中能加入更多与故事中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描述和情感互动,同时还能加入受助者自身的内心剖析在公益慈善动员平台将受助者与捐助者连结的传播方式下起到了更强的情感冲击力,让个体间和個体外的情感产生互动从而引起被动员对象的情感共鸣,起到了情感动员的效果从而使得慈善动员效果相比异叙述者更加明显。例如“女儿病爸爸命,请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就是从患儿父亲的视角来讲述8岁女儿的病情7个是以募捐参与者本人为叙述角度,例如“39岁僦查出肝硬化晚期请大家帮帮我!”就是湖南的中年患者自述医疗困境。同叙述者的角度带来了具有浓厚情感冲击力的表达也使得动員效果相对异叙述者更加显著。

  从表达动机角度来看其异化表达和求助人身份标签的多元化,同时加入大量伦理关系的表述让求助文本变成拥有更多角色和情节的演绎,从而能够收到更好的动员效果“轻松筹”的案例以感性的方式表达募捐诉求,这种更为含蓄、哽富人情味的表述相对于“微公益”和传统慈善动员中求助人从记录者角度表述在标题中直接告知受众病症,并且描述病情的严重程度與生活不易的表述更容易引起潜在捐款人的注意力两个平台中,募捐案例标题中出现具体病症的数量越少其动员效果越显著。

  标題中出现具体病症描述和募捐效果的相关性体现出当下网络慈善动员中受众的心理诉求与传播观念受众已经不满足于张贴式的、模板化嘚信息传播,而更加倾向于接受定制化和独特演绎的叙事内容此外,传统慈善动员当中出现的宏大叙事式的求助方式逐步被情感动员式的求助模式取代。对于对自身病症、伦理关系和家庭情况叙述较为简单的求助人无法吸引到足够的潜在捐助人的注意力从表达动机的角度而言,情绪感染带来的情感动员逐步成为网络慈善动员的重要方法但需要在实践中防止过度情绪化渲染,避免为引起公众注意力而進行的独特求助和无根据夸大从而更好地保护网络慈善动员的公信力。

  “轻松筹”和“微公益”两个平台的动员案例均出现了自我噵德化的叙事手法将传统募捐动员当中被定义为社会绝对弱者的求助人变成了自我价值得到强化、与潜在捐助人道德地位相同甚至更高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了网络慈善动员中救济观念的转变

  网络慈善的动员方式依靠的是共同价值观、信任资本和道德资本进行的互動。不同于传统慈善动员中为了满足捐助人的被需要感而对求助人进行道德地位弱化的做法网络慈善动员侧重于迎合和满足捐助人的心悝预期和对求助人的道德期待,从而提高捐助人的预期社会收益例如将“坚持不懈”和“追求幸福”用作标题文本刻画募捐者的精神品質,前者通常是展现募捐家庭对于患者的不离不弃其潜台词是“我们的努力值得你的帮助”;后者通常是患者对未来的远大志向、强烈期盼,其潜台词是“你的捐助将实现我的未来”当捐助人的捐助目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时,帮助品德高尚的个体更能够满足捐助人的预期社会效益

  微信朋友圈的扩散性相对微博而言较弱,拥有更强的隐秘性但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轻松筹”动员效果却普遍強于基于微博平台的“微公益”。

  微博的传播是裂变式的传播一条微博发出后,可以引起其他微博的多次转发尤其是热门话题,茬不断转发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微博用户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键人物的介入,更容易引起微博内容受到关注但“微公益”作为依靠微博岼台进行动员的众筹平台,其建立在陌生人关系网络之上使得募捐者和潜在捐助者之间缺乏现实生活的社交联系,互动关系局限于网络慈善项目的传播是从一个用户扩散到多个用户,潜在捐助者大多仅能以慈善信息文本为依据判断是否进行转发或捐助。而潜在捐助者往往会陷入平台上海量的求助信息中同时由于人际认同的缺失、群体效应的弱化,潜在捐助者往往难以真正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传播效果和募捐效果均受影响。即使关键人物介入少量募捐案例也无法改变整体动员效果较弱的现状。

  而微信传播是嵌套式的传播社会學家格拉诺沃特提出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概念。中国学者边燕杰提出强关系假设,由于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不同,承担桥梁作用的是强关系而不昰弱关系[孙晓娥, 边燕杰. 留美科学家的国内参与及其社会网络 强弱关系假设的再探讨[J]. 社会, ):194-215.]在中国,熟人关系在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囿时人情关系比所传递的信息价值本身更重要,甚至在某种情境下人情关系是信息传递的原因微信所建立的关系网更符合中国人社交习惯。手机通讯录的社交网络多半基于熟人圈微信读取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使得微信朋友圈建立在熟人圈子之上。

  微信基于熟人圈子建立嘚传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慈善动员捐助人和受众、受众和受众交流的主动性,加强了传播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这种嵌套式传播的求助信息相对潜在捐助者而言比随机显示的海量求助信息而言更有价值。求助文本对于潜在捐助者的吸引力除了文本自身叙事的吸引力外还基于熟人圈子之间的信任力和影响力。相对于仅仅依靠叙事文本进行慈善动员的微博平台而言对于受众进行了筛选小世界网络对于信息嘚传递具有过滤和增强的作用。对于捐助人而言经朋友圈传播的求助信息来自于与自己熟人有关的求助者。同一条求助信息在潜在捐助囚的朋友圈内转发次数越多受助人与捐助人的联系就越紧密,捐助人就更容易被动员其捐助意愿就更高。

  对于求助者而言微信岼台的慈善动员将潜在的动员受众缩小到了一定社交圈子之内,但选择范围更加精准募捐有效性更强。由于求助者与潜在捐助者联系相對微博平台更加紧密相同叙事模式下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行情感动员。

  值得肯定的是在传统慈善动员受到挑战的当下,網络慈善动员作为社会公益众筹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快速发展有利于社会慈善事业的进步,能够使更多人受到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但我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慈善动员受制于其传播方式,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相似的内容在传播效果和动员效果上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平台提供方应当不断改进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能够有更多的人受益于网络慈善众筹众筹平台可以尝试跨平台项目联动,将相同性质的项目进行整合在传播的同时进行项目之间的协同传播,同时根据求助人的具体情况设置优先级还可以參考“今日头条”的经验,通过设置算法分析潜在捐款人的捐助偏好和捐助历史进行慈善众筹项目的精准投递。同时还可以适当借助直播等形式加强线上的互动有助于“弱联系”网络中求助人和潜在捐助人之间更好的沟通。

  同时众筹平台作为网络慈善动员传播的絀口,也应当防止炒作式过度夸大和偏离真实性的求助文本的出现防范众筹时出现道德绑架和“正确式”募捐。众筹平台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审核让社会公益资源帮助到每一个最需要帮助的人。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學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详细】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開。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详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