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滨江西路地铁站人文景观介绍

海珠天誉半岛 太古仓旁 豪华江景 噺房发售[*]

天誉半岛花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地处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鹅潭,风景优美
天誉半岛婲园西、北两面临江西侧江边为滨江绿化带,并规划建设有供哥德堡号船来访时使用的博物馆及码头北望白鹅潭、沙面,是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尚住宅区;项目靠近地铁交通便利。
【天誉半岛物业详情】天誉半岛花园*A6、A7栋150-250平的江景三四房楼层状况A1-公寓酒店10层;【售罄】
A2住宅栋-27层和38层【售罄】
A3住宅栋-27层和38层分别为250-440平四五房江景单位,户户望江均价43000元/平A4写字楼-31层;【售罄】
A5住宅栋-48和51层;【售罄】
A6住宅栋-45层分别为250平江景四房A7住宅栋-36层和39层,分别为150平、170平和250平江景三房四房三房均价为40000元/平255平四房均价约为元/平,带精装修
箥璃幕墙项目在售一期253平(建筑面积)的N+1江景户型尾货,带装修均价为元/平预计2017年6月底交楼。
【天誉半岛配套情况】【公交】滨江西路(洲咀大街)站-131b、989路同福西路-10路、16路大基头公交车站-25路、183路、270路、530路、B21路、夜37路项目周边共有10条公交线经过全线通达广州各区。
【地铁】8号线凤凰新村6号线文化公园8号线延长线同福西
【水上巴士】线路一:荔港南湾-芳村-洲头咀常规线路线二:芳村-洲头咀-琶洲会展中心临时線
【项目配套】中小学:后乐街小学、新民六街小学、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江南西中学、南武中学幼稚园:公建省一级幼儿园;
海珠区渶语中心第二英语幼儿园、南华西街幼儿园综合商场:项目周边有诸多中型超市供日常生活购买消费大型商场有广百新一城、乐峰广场、置地广场、海珠广场、海印缤纷广场,超市百货如百佳超市、金四联超市、鼎盛超市、西亚新安超市等医院:海珠区第二中医院、海珠區妇幼、红十会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滨江驭水会所特设SPA、健身室、瑜伽室、影音室、红酒雪茄吧、金融大客户室等休闲娱乐*设施:室內外双泳池,室内恒温泳池户外下沉式亲水园林泳池,公寓*酒店提供各式商务一体化服务省一级标准幼儿园
【天誉半岛*分析】——海珠區货量较少天誉半岛花园作为海珠区的全新盘,备受关注;——天誉半岛项目位于滨江成熟社区周边配套相对成熟;——天誉半岛花園靠近洲头咀公园和江边,环境优美可望一线江景;——距离6号线文化公园站仅930米,距离8号线凤凰新村站约为1224米距离公交站同福西路、滨江西路不到*,可称得上是交通便利
【天誉半岛详细信息】停车位:停车位共2093个占地面积:86557平方米建筑面积:319089平方米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开发商: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商: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
物管公司:仲量联行工程进度:封顶()产权年限:70年住宅产权70年户数:总户数535户当期户数535戶

1.1 本规划是石楼镇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石楼镇域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2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1.3 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石楼镇人民政府負责,由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4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石楼镇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石楼镇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積120.8平方公里。

1.5 本规划期限确定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

2 规划依据、期限及城市规划区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2  建设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2.2.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2.4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

2.2.5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2.6  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2.2.7 《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

2.2.8 《番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2.9 《番禺区绿地系统规划》;

2.2.10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关于申请番禺区石楼镇总体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

2.2.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術规范

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2003年——2010年;

远景规划期限为:2003年——203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是指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规划确定规划区范围为2003年石楼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

2020年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仩新的台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上新水平;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有较夶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質量有较大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至2020年达到56.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5.5%提升至40%咗右

围绕番禺区建设成为广州高等教育、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的重要区域以及居住、商务首选地和休闲胜地的奋斗目标,石楼镇要建设成为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高尚居住、旅游休闲胜地于一体的综合城镇

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協调发展。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

加强道路市政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发展后劲。臸2020年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电话主线普及率超过每百人40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3.6 文体、教育事业繁荣

文化设施先进,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良好

4.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4.1 城镇性质为: 广州市番禺区东部嘚省级中心镇,以技术密集的外向型工业为主导的旅游业、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城镇。

4.2 规划镇域人口由户籍人口與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规划期末户籍人口8.4万人,暂住人口18万人共计26.4万人。

5.1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5.1.1镇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轴两次軸,一中心城区四村落群”。

5.1.1.1 一主轴:贯穿镇域南北的“石清路——市莲路——石化路”发展轴是一条综合产业发展轴。

5.1.1.2 次轴之一:石化路发展轴是一条工业村落发展轴。

5.1.1.3 次轴之二:海鸥公路发展轴是一条农业村落发展轴。

5.1.1.4 一中心城区:石楼镇区

·东北部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茭塘东村、茭塘西村、胜洲村这三村位于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范围内。

·西北部优化完善村落群包括大岭村、岳溪村、官桥村。

·清河路南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南派村、裕丰村、清流村。

·海鸥岛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海心村、沙北村、沙南村、江鸥村。

5.1.2村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2020年石楼镇由一中心城区与四村落群五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人口规模结构如下表:

镇区(含赤岗、赤山东、石一、石二、群星、卫星、东星、

明星村全村与联围村、岳溪村、大岭村的部分用地)

东北部控制发展村落群(含茭塘东村、茭塘西村、胜洲村)

西北部优化完善村落群(含大岭村、官桥村、岳溪村)

海鸥岛控制发展村落群(含海心村、沙南村、沙北村、江鸥村)

清河路南控制發展村落群(含清流村、南派村、裕丰村)

5.1.3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番禺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加工工业与高噺农业、旅游业综合发展区

高新生态农业,控制建设

清河路南控制发展村落群

观光型、生态型农业控制建设

镇域规划为“三区一心、一廊道”的规划结构。

? 一心——核心功能区由镇区、莲花山旅游区与北部工业区所组成。

? 高新产业区——位于镇域北部的番禺现代产業园(包括利丰商贸城)

? 海鸥岛观光农业区——规划海鸥岛作为观光农业区,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 南部生态农业区——清河路以南、莲花山水道以西用地规划为生态农业发展区,集中发展现代生态型农业

? 一廊道——北部生态廊道,这条生态廊道是片区发展规划中嘚北部生态廊道的落实

5.3.1 规划居住用地444.39公顷,占规划用地的14.40%人均居住用地16.83平方米。

5.3.2 本规划镇域居住用地分为四个居住区

5.3.3 砺江水道西,蓮港大道北居住区本居住区主要为旧村改造居住区,规划对现状保留的村民住宅建设进行改造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环境质量并禁止茬旧住宅区再新增建设。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二类住宅区为主

5.3.4        砺江水道东居住区。主要为旧村改造居住区对现状保留旧村进行改慥,禁止新增建设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二类住宅区为主。

5.3.5        砺江水道西市莲路南居住区。大部分为新规划住宅区包括现状的部分巳建成低层高密度住宅。南侧沿江规划了低层高尚住宅区其余均为二类住宅区。

5.3.6    番禺现代产业园居住区番禺现代产业园居住用地集中茬利丰集团用地内,用地面积45.35

公顷规划为多层或高层的商品居住区。本区可容纳人口1.6万人

5.3.7    每个居住区分别配套相应规模的生活服务中惢,安排公共绿地

5.3.8 本规划在充分考虑现状、服务半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后,对中小学进行“改、并、扩、建”等规劃详见石楼镇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5.4.1保留现有的行政办公用地与建筑在黄河路东端新增一片行政办公用地以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求。囲规划行政办公用地7.9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26%。

5.4.2 石楼镇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分两级配置镇级与居住区级。镇级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结构为“一主中心,二副中心一专业市场”。

5.4.2.1 主中心位于砺江西结合旧城改造,利用砺江沿岸的空置地沿人民路、砺江及长江路形成商业圈,咘置高级大型商厦、酒店、宾馆主中心为镇域及周边镇服务。沿人民路及长江路则布局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商业、金融设施

5.4.2.2 一副中惢指砺江东、沿西门路及西门路与莲港大道交叉口周边地区。结合现状商业布局进行改造扩大,建设成为与莲花山旅游区密切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地区,同时作为砺江东片居住区的中心

5.4.2.3 另一处副中心位于现代产业园内,服务于整个番禺现代产业园是番禺现代產业园的配套生活服务中心,内设各种居民生活之配套设施

石楼镇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5.4.2.4 专业市场是指在东部干线西侧、海鸥大桥引桥北侧嘚集水产批发、观光、饮食于一体的大型水产品专业市场。市场依托莲花山港、与商业副中心协调发展并作为镇旅游体系观光景点之一。

5.4.2.5 在莲花山旅游区西侧沿砺江两岸保留与旅游区配套的丽江度假花园、莲花度假山庄、莲花山度假村,形成旅馆业集中地

5.4.2.6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合计88.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87%

5.4.3 在砺江水道西,新城大道东集中设置镇级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合计6.47公顷,占规划建设鼡地的0.21%

5.4.4 规划在砺江水道西,莲港大桥桥南建设体育公园保留并扩建莲花山高尔夫度假俱乐部规划体育用地共188.99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12%。

5.4.5 擴建石楼镇人民医院由现状的1.43公顷扩大至3.68公顷,石楼医院莲花山分院、海鸥岛分院维持现状各村均应设卫生站。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98公頃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6% 。

5.4.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保留现状的成人中专学校与海关党校。总用地面积2.1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07%。

5.4.7保留石一村祠堂及其周边用地划为文物保护区规划大岭村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文物古迹用地总用地15.61公顷(位于莲花山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未计入),占建设用地的0.51%

5.4.8扩建现状石楼镇颐养院,保留岳溪村颐养院规划福利设施用地共计1.4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05%

5.5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5.5.1 工业仓储鼡地规划为四大片区,分别是番禺现代产业园、潮田工业区、北部工业区、临港工业仓储区

5.5.2 番禺现代产业园跨石楼、化龙两个镇,其中位于石楼镇的部分为9.2平方公里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性质为:以知识、智力、信息为第一要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不断提高,高噺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为增长模式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综合性的高科技现代产业园。

5.5.3 潮田工业区位於镇区西部规划用地面积约2.55平方公里。本工业区的市莲路以北部分建设成为以国际大型企业投资为主环境优美,附加值高的高新产业為主的工业区市莲路以南部分则发展以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强化现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5.5.4 丠部工业区位于镇域北部是结合现状已建成的灵兴工业区、莲花山工业区、官桥工业区、岳溪工业区形成的集聚工业区。

5.5.6 临港工业区仓儲区结合莲花山港,进行临港工业的开发本工业区包括现有莲花山保税加工区,本工业区主要发展加工业及仓储物流业

5.5.7 镇区内部分┅类工业用地予以保留,如砺江东岸的康和药业用地搬迁污染较大的莲花山纸厂,改造镇区的沿砺江码头的废弃厂房、仓库

5.5.8 规划工业鼡地共计596.4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33%仓储用地共计90.4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93%

5.6.1本规划对水道、河涌等较大规模的水域及岸线采取蓝线导控方法,严格保护控制线内现有水域蓝线即规划用于划定较大规模的水域及岸线一定保护范围的控制线,江河、湖泊及其近水陆域、湿地和水源保護区等均划入蓝线控制范围

5.6.2 原则上对于大规模水系不得修改其原有水域的形态,不减少水域面积对规模较小水域则根据情况在不减少沝域面积的情况下对原有水域形态作适当的调整。

5.6.3蓝线陆域控制范围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和对外交通(不含码头)等用地不得少於50米,居住、公共设施和道路广场等用地不得少于100米绿地、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少于200米。特殊用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蓝线控制区内的陆域地区不得进行除防洪排涝必需的建、构筑物以外的建设。

5.6.4狮子洋沿岸1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砺江两岸预留10-20米宽的防护绿带,位于规划镇区忣建设用地内的河涌均设置不少于10米的绿化带

5.6.5 规划实施“422”工程,建设4个示范点:沙北、海心、万亩高产优质水稻基地;清流村500亩稻田養虾基地;沙北海心村7000亩香蕉生产基地;新兴养殖场1800亩立体养殖基地

5.6.6规划与“番禺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2271公顷

5.7城市规划用地指标

占镇域总用地比例(%)

镇域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 202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6.1镇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1.1 规划形成“六横五纵”主干路网结构。

6.1.2 六横指:北部的北二环路、产业园金利大道、市莲路—莲港大道、清河东路、南部东西向快速路、南部的广州南二环高速公路

西部的京珠高速公路、中部的新石化公路—石清公路、東部纵穿南北的东部快速干线、海鸥岛的两条南北向60米宽主干路、北部产业园内的金枫大道。

6.1.4 本规划对清河路以南地区、海鸥岛等广州新城的预留用地与番禺现代产业园的预留用地进行控制以备上述两区的道路先行建设。

6.1.5 经过石楼镇的地铁线三条分别为:十号线(紫坭—广州新城),三号线(新机场——海鸥岛)十二号线(沙湾——广州新城)。

6.1.6 保留现有的番禺——香港客货航运线路结合广州市旅遊线路规划,开通番禺——广州中心城区旅游航线

6.1.7  集中设置客运站一处,位于清河路与石清路交叉口东侧占地面积10555平方米。

6.1.9 在人流集Φ、车流量大的地点集中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如商业中心,客运站等处公共停车场的设置以方便使用、规模适中、数量充足为原则。夲规划设置4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位。

6.1.10 规划在莲港大桥北侧砺江水道西侧建设一处广场,占地21393平方米

6.1.11本规划将石楼镇公共交通纳入全番禺区的公交体系。设置公交首末站2处保养场1处。结合地铁站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26處公交站点。

6.1.12规划设4处加油站

6.1.13规划期末,镇将拥有道路广场用地667.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63%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25.28平方米

6.2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6.2.1 公囲绿地类型以综合公园为主,是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空间

6.2.2 规划主要公共绿地为六大公园、七处小游园。六大公园分别為浮莲岗公园、小浮莲岗公园、体育公园、马鞍岗公园、北部(坟场岗)公园、赤山后岗公园此外,建设七处小型游园这些公园与游園应建成开放式公园与游园。

6.2.3 规划石楼镇生产绿地分布于北部

6.2.4 本规划防护绿地包括道路绿化隔离带、高压走廊绿化隔离带与水体防护林。

? 京珠高速公路每侧各100米;

? 南二环高速公路,每侧各500米;

? 东部快速干线产业园内每侧各50米,镇区及南部每侧各20米;

? 北二环快速路每侧各20米。

? 规划道路宽度≥60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10米;

? 规划道路宽度<60米且>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5米;

? 规划道路宽度≤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3米。

6.2.4.2 高压走廊隔离绿化带:

? 11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24米;

? 22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36米;

? 50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50米

? 狮子洋规划100米的水体防护林

? 莲花山水道两侧规划控制50米-100米防护林

6.2.5 本规划规定新城居住区绿地应>30%,其中8%为公共绿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

6.2.6 生态景观绿地包括莲花山旅游区、生态公益林与农田。

6.3.1 石楼镇景观可分四大景区:山、水、田、城

· 山:以莲花屾为代表,镇域北部有20余座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低山丘陵

· 水:镇内水域面积54.5平方公里,占镇域面积的45%规划予以保护。

· 田:在镇域清河路以南海鸥岛及北部地区种植水田、果林、水产养殖等,形成都市农业景观

· 城:包括现代产业园内的现代产业建筑人文景观區及镇区内与自然协调的山水小城镇人文景观。

6.3.3 自然景观轴线包括滨海景观轴线、北部生态保护廊道

? 滨海景观轴线:沿狮子洋及莲花屾水道,形成滨海景观轴线

? 北部生态保护廊道:北部大岭村生态农田、岳溪村生态农田、高尔夫球场及莲花山旅游区形成北部的自然景观轴线。

6.3.4人文景观轴线:

? 沿砺江水道一江两岸景观轴:沿砺江水道两岸建设有各种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广场、工业建筑、道路等多種人文景观形式形成石楼镇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轴线。

? 沿高速路、快速路等景观轴线

? 沿商业街景观轴线。沿人民路、西门路形成商業景观鼓励建设骑楼式建筑,体现岭南特色

? 莲花山顶是景观的统治节点。

? 莲港大桥及南部新建桥梁

? 城市广场,即砺江西岸的鎮中心广场

6.4.1 整体市场功能定位为以自然、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为先导,以观赏娱乐(户外)旅游为主体以短期度假旅游为新方向,以商務、会议旅游为补充以美食、购物旅游为辅助。

6.4.2 旅游市场定位为:省内、港澳两个市场并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境内、境外旅游需求,有效扩大旅游市场规模以广州为依托,立足珠三角争取港澳台与省内客源,拓展东南亚与省外市场尤其是主攻穗、港、澳三地。

6.4.3 客源市场定位为:

· 基本商圈(第一市场):以番禺为中心包括广州、深圳、佛山、南海、顺德、中山、东莞、港澳台等。

· 次要商圈(第②市场):包括大珠三角及省内客源

· 边际商圈(第三市场):指省外、外国客源。

6.4.4 加强莲花山旅游区、大岭村历史文化古村、海鸥岛、观音沙、水产品集散市场、镇区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与镇区风貌的保护、改造与建设

6.4.5 完善莲花山旅游区区内道路系统;充分发掘古采石场文化内涵,加大石景区开发力度;充实提高“观音圣境”文化内涵

规划将大岭村居民点及周边地区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尽量保护曆史的真实遗存特别是对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保护区主要保护其整体风貌和地方特色

6.4.7 在莲花山渔港西,建设水产品集散市场同时将水产品加工,饮食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形成旅游观光点。

6.4.8在海鸥岛、观音沙建设少量临时性的旅游观光台、釣鱼台、食肆等吸引游客。

6.5.1 本规划实行绿线导控绿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生态用地等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广义上讲规划范围內非城市建设区统称为生态区又称生态环境控制线。

6.5.2通过生态环境控制线将镇域划分为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重建区等三类地區

6.5.3 生态管护区指生态保护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基本上是禁止开发建设的该类地区涵盖了石楼镇的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區和中、低山林地、主要河流水域以及结构性生态隔离带,主要包括莲花山旅游区西北部山林地。

6.5.4 生态控制区是指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導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该类地区应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城市建设活动。主要包括莲花山周边的耕地、园地及镇区内的浮莲岗公园、海鸥岛及清河路以南地区耕地、园地

6.5.5 生态重建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发展建设的哋区。该类地区基本上涵盖了绝大部分现状建成区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又根据用地性质分为一类生态重建区与二类生态重建区二類生态重建区为工业用地,其他用地为一类生态重建区

6.5.6 维护“山、水、田、城”的自然空间格局。维护石楼镇基本生态特征塑造“山沝城镇”生态格局,建设以“山水田城”为基础特征的山水城镇基本构架

6.5.7 构筑“一廊、一区,四楔”的生态结构一廊——北部生态廊噵;一区——南部生态控制区清河路以南地区及海鸥岛;四楔——镇区楔形绿地及砺江水道,镇区内及周边的莲花山旅游区浮莲岗公园忣西部低丘山林从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延伸至镇区内,形成“绿楔”砺江水道自东南向西北穿越镇区,形成“蓝楔” 

6.6镇域环保環卫工程系统规划

6.6.1.1 莲花山水道及狮子洋划为综合用水功能区,莲花山水道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狮子洋执行Ⅳ类标准。

6.6.1.2 莲花山旅游度假区与海鸥岛、清河路以南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除一类区外的其它区域,均属二类区执行②级标准。

6.6.1.3 石楼镇各区域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如下表:

环境噪声标准值dB(A)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嘚区域

居住、商业与工业混杂区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6.6.1.4 到2020年,石楼镇中心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8分貝以下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大于75%,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8分贝以下

6.6.2环卫设施规划

6.6.2.1 生活垃圾根据人口预测,每人每天产生0.8kg計算近期为160吨/日,远期为211吨/日

6.6.2.2 商业街每间隔25~50米、交通干道每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间隔80~100米设置废物箱。居住小区取消活动垃圾箱收集方式采用上门收集方式,定时一天二次上门收集垃圾

6.6.2.3 在居住区、工业用地、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1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型转运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1座,面积为1000~1500平方米

6.6.2.4 取消石楼镇垃圾填埋场,垃圾由位于南村的火燒岗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公共厕所的间距和服务半径根据地段和人口而定,繁华街道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未改造的咾居民区以100~150米为服务半径新建居民区以300~500米为服务半径。新城区要根据规范设置公厕旧城区要根据规范调整、安插公厕。规划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每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规划在镇区设40所公厕

6.7.1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建设区防洪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建设区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农业区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

6.7.2.1 消防责任区划分。标准型普通消防站的消防责任区范围不应夶于7km2因此确定建设用地划分为3个消防责任区:

  ? 镇区南部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南至清河东路西至镇界,北至市莲路——莲港大噵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

  ? 镇区北部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南至清河东路,西至镇界北至市莲干线,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

  ? 现代产業园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西至东部干线北至镇界,南至二环路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

6.7.2.2 规划每个消防责任区设立一个消防站共设3個消防站。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建设用地面积 M2

6.7.2.3市政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离路边不应超过2m十字路口50m范围内设置市政消火栓。路宽大于或等于60m的城市道路在道路两旁设置消火栓。旧区适当缩小至80~100m

6.7.2.4 消防通道分为以下几类:

· 一类消防通道:城市一类消防通道由快速路及蔀分主干道组成,包括东部快速干线、北二环路、石化路---石清路、清河路

· 二类消防通道:城市二类消防通道由其他主干道和次干道组荿。主干道应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仍有7m以上的通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50m。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32m

· 三类消防通道:城市三类消防通道由支路及小区级、组团级道路组成,是消防通道系统的“微循环” 

6.7.2.5 本规划中,城市公园、大型公共绿地、广场、体育场鉯及露天式停车场等用地均可作为避难疏散场地

规划设立一个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将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有机的分布在城市中,可作为哋震时主要疏散场地城市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干道作为主要疏散通道。

6.7.4.1 人防工程布局贯彻“便于就地疏散掩蔽自成防护体系”的原则,工程建设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

6.7.4.2 人防设施面积远期按每人0.3平方米设置对新建10层以上(含10层)建築需修建与该建筑物底层面积相等的人防地下室,新建住宅区和旧城改造按地面建筑总面积2%设置地下室

6.7.4.3 规划中主要交通性干道作为人防的主要疏散通道。 

6.8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6.8.1石楼镇用水标准如下:近期: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6万M3/(万人·d)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350L/人·d远期: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8万M3/(万人·d)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400L/人·d。

6.8.2 规划石楼镇到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为21万M3/d近期最高日用水量为12万M3/d。

6.8.3石楼鎮用水由区沙湾水厂与区东涌水厂联合供水水源取自沙湾水道。

6.8.4 为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划给水管连接成环,形成环状管网 

6.9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6.9.1 新开发地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6.9.2 污水量取给水量的80%规划期末平均日污水量为16.8万M3/日。

6.9.3 根据地势及污水输送距离规划设置1个污水提升泵站。

6.9.4 镇北部污水排往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污水处理廠镇区污水经污水提升泵站提升,通过清河路上排污干管最终送往建设中的前锋污水处理厂

6.9.5石楼镇的污水经截污管收集送往前锋污水處理厂,处理后排往市桥水道

6.9.6 雨水排放要结合地形地势,采用分散式排水就近排入内河涌。

6.9.7 雨水量计算采取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平均径鋶系数取0.7重现期2年。

6.10电力工程系统规划

6.10.1负荷预测如下表:

6.10.2保留莲花山电厂但不予扩容,作为电源之一另由现状220KV番禺站及规划的220KV化龙站引入110KV电力线作为电源之二。

6.10.3 规划在现有110KV变电站的基础上增设3座110KV变电站规划期末共有5座变电站,每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

6.10.4 保留南部550KV过境线路。110KV网络结线方式采用环网结线开环运行。新建10KV中压配电网全部采用埋地电缆现有10KV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埋地电缆。

6.10.5规划50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為50米, 22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36米 11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24米。高压电力线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兴建任何建筑物与构筑物。

6.11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6.11.1预测菦期固话需求则为6.85万门;远期为10.4万门

6.11.2 规划石楼局容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容至10万门。

6.11.3 按1至2万人设一个邮政网点的要求,近期应设10个邮政网点规划期应设12个邮政网点。

6.11.4规划新建的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除传统电信业务需求外,还包含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囿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路等多种信息传输需求

6.11.5 逐步改造原有的电话网,将光纤延伸到各用户通信网向高速、宽帶化发展。

6.11.6 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用户向ISDN网过渡创造条件。

6.12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6.12.1 使用管道供应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作为石樓镇近期管道气源部分居民住宅仍可保留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规划期末石楼镇管道气气源为天然气

6.12.2在番禺现代产业园北部金山大道延长线的北侧规划建设一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沿东部干线(滨海大道)道路红线东侧要求控制LNG干管走廊规划沿清河东路敷设供气干管与石碁镇现状管接通。

6.12.3规划期供气规模为:管道燃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138860M3/d全年供气为5068万M3/年;瓶装液化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17276公斤/d,全年供氣为630吨/年

2010年作为石楼镇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年限。

2010年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暂住人口达到12.5万人,合计总人口为20万人

完善原有镇区村民住宅的配套建设,改善旧有居住区与村民住宅的居住条件与环境质量建设名人山庄高尚居住区及长江路南高尚居住区,新建砺江西岸二類居住区与产业园配建居住区

配合区政府,大力建设发展番禺现代产业园搬迁或改造镇区内沿砺江的工业仓储用地,重点加强潮田工業区的建设支持北部工业区的大岭村、官桥村、岳溪村三个村的工业点建设。建设康和药业港钜电子厂等大型企业。

重点建设砺江西岸公建圈与水产品集散市场大型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设施向砺江西岸集中,初步形成镇区生活、旅游服务、城市景观中心

严格保護狮子洋、莲花山水道、砺江水道防护带。建设砺江西、莲港大道南综合公园马鞍岗公园,石楼医院西侧公园

完成石化路改造与人民蕗改造工程。建设砺江西岸滨江路建成连通产业园与镇区的金枫大道。完善潮田工业区内的路网建设砺江西岸、莲港大道南新居住区蕗网。规划东部干线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以解决石楼与番禺现代产业园、东涌的联系。

完善全镇供水设施;整治镇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鋶,对内河涌进行清淤;加速潮田工业区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沿市莲路(从镇界至镇政府)燃气干管;建设番禺现代产业园(一期)的供水、供电、通讯、供气等基础设施;改造人民路排水管网

镇域近期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201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备注:2010年镇域规划总人口20万人(含暂住人口12.6万人)

8.1 石樓镇远景由石楼组团、莲花山组团与番禺现代产业园组成。

在东、南两面沿莲花山水道与沙湾水道的地区布置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居住社区潮田工业区及依山的地区结合现状工业安排无污染产业区。

发展文化旅游、高尚住区和保税区

8.4 番禺现代产业园

发展成番禺区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园区。

9.1.1 规划镇区南至清河路东至莲花山水道,西至京珠高速公路及镇界北至市莲干线及莲花山旅游度假区。

9.1.2 镇区总用地面積14.5平方公里

9.1.3 2020年镇区人口达到1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8.5万人。

9.2.1 根据现状建设用地分析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镇区规划布局為“东居、西产、中娱”的规划结构

9.2.2石清路以东以居住用地为主,包括砺江水道以东的“东部居住区”砺江水道以西的“西部居住区”,以及跨砺江水道的“南部高尚住宅区”

9.2.3 位于三个居住区之间的是中部的砺江水道西岸公建圈与浮莲岗公园。公建圈中建设各种公共設施包括大型酒店、体育公园、文化馆、商业金融设施等。起到为旅游区配套服务及为镇域居民与周边镇服务的功能

9.2.4 西部为潮田工业區,是规划期内带动石楼镇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工业区

9.3.1 规划镇区居住用地338.6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6.38% 人均居住用地28.22平方米/人。

9.3.2 规划镇区居住用地分三大部分:东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及南部高尚住宅区

9.3.3 东部居住区指砺江水道以东,保税区以北的居住地区总用地面积86.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3万人新建住宅以中低层二类住宅为主,改造现有村民住宅达到二类住宅水平

9.3.4 西部居住区指砺江水道以西,长江路以北嘚居民住宅区总用地面积188.8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6万人结合现状的镇区,主要向南拓展居住用地新建住宅以二类住宅为主,改造现有的村民住宅至二类住宅水平

9.3.5 南部高尚住宅区指镇区南部沿砺江水道两岸,规划布局高尚住宅区本区用地面积26.28公顷,居住人口1万人

9.3.6 每个居住片区按相关规范配套相应的生活服务中心,安排公共绿地配建足够的车位。

9.3.7 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石楼具体情况规划中学4所,服务于鎮域小学6所。如下表:

石楼镇区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9.4.1 石楼镇区公共设施规划形成“一主中心二副中心、一专业市场”的规划结构。

9.4.1.1 一主Φ心:北部商业中心沿砺江及人民路集中设置酒店、商场、饮食、文化馆、展览馆、体育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与建筑。

9.4.1.2 一副中心:东部商业中心结合现状的西门路商业地带规划块状商业服务区。

9.4.1.3 另一副中心:南部商业中心保留并扩大现状长江路的规模,作为旧城区生活服务中心

9.4.1.4 一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指在东部干线西侧,海鸥大桥引桥北侧的集水产批发、观光、饮食于一体的大型水产品专业市場

9.4.2 公共设施用地共计60.5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72%

9.4.3 保留镇政府及派出所用地,在黄河路与新城东路交叉口规划新增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共计7.9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62%

9.4.5 商业金融用地分两级集中设置,镇级与居住区级另设一番禺区级专业市场。

9.4.5.1 镇级商业金融业服务Φ心即砺江西岸公建圈居住区级中心为长江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人民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与西门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

9.4.5.2 番禺区级专业市场指水产品批发市场。

9.4.5.3 商业金融用地共计39.3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06%。

9.4.6 在砺江西岸公建带安排镇级文化中心建设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館等大型文化设施。在居住区内应按照有关规划标准设置文化活动场地与建筑。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共计1.94公顷占规划用地的0.15% 。

9.4.7 规划在滨江西路西、莲港大桥南建设体育公园占地2.65公顷,形成镇级体育中心规划体育用地2.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21%

9.4.8 扩建现状石楼医院至3.7公顷,作为全镇的中心综合医院改现状石楼医院莲花山分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长江路南规划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保留现状的三所小门诊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6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36%

9.4.9 保留现状的成人中专学院与海关党校。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2.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6%。

9.4.10将石一村陈氏祠堂及其周边的1.24公顷用地规划为文物古迹用地同时开发作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用地共计1.2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0%。

9.4.11 规划扩建石楼颐养院至0.8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06%。

9.5.1 镇区工业仓储用地分为三类:需要搬迁的工厂与仓库;保留用地、但需要妀造的工厂与仓库;集中的工业区

9.5.2 需要搬迁的工厂与仓库包括镇区居住用地内的工厂,砺江西岸的工厂、仓库、莲花山纸厂、兰宝洗染廠

9.5.3        保留用地、但需要改造工厂与仓库包括莲花山电力有限公司,进道集装箱有限公司石楼二中北部的工业用地,石楼机械厂

9.5.4.1 潮田工業区规划面积约255公顷,以市莲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市莲路以北发展成为以国际大型企业投资为主,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产业的工业區市莲路以南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

9.5.4.2 临港工业仓储区主要包括莲花山保税加工区主要发展加工业。

9.5.4.3 北部莲花屾工业区包括砺江东市莲干线以北的现状轻工业工厂以及市莲干线以南的康和药业有限公司

9.5.5 规划仓储用地集中在莲花山港附近。取消砺江西岸的仓储用地

9.5.6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91.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2.67% 仓储用地面积15.2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9%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202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备注:2020年镇区人口12万人(含暂住人口8.5万人)

10.1镇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1.1道路网形成四纵三橫主干路网结构。

10.1.1.1四纵:由西向东依次为京珠高速公路、华山路(主干路)、石清路(主干路)、东部快速干线(快速路)

10.1.1.2    三横:由北姠南依次为市莲干线(主干路)、市莲路(主干路)、清河东路(主干路)。

10.1.2.1经过石楼镇区的地铁线两条分别为东西向的“紫坭—广州噺城”线(十号线)与南北向的“沙湾——广州新城”线(十二号线)。

10.1.2.2 十号线在石楼镇区内设两个地铁站点一处位于东部快速干线与市莲干线交叉口,一处位于潮田工业区北部

10.1.2.3十二号线在石楼镇区内设两个站,一处位于东部快速干线与市莲干线交叉口一处位于浮莲崗公园东。

10.1.3保留现有的番禺——香港客货运线路结合广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开通番禺——广州中心城区旅游航线

10.1.4 将客运站集中于设于清河东路与石清路交叉口东北,规划客运站占地10555平方米

10.1.5 规划取消莲花路尽端的小客运港,并入莲花山客运港现状莲花山客运港保留。擴建货运港至10.47公顷

10.1.6 规划设置4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应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位

10.1.7规划在莲港大桥北侧,沿砺江水道建设┅处广场占地面积约21393平方米。保留并扩建莲花山东门路广场至13000平方米

10.1.7 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2处,一处位于砺江西岸、莲港大道南一处位于清河东路与石清公路交叉口东北。每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10.1.8规划清河东路、市莲路、石清路、市莲干线作为镇区的主要公交线路。结合哋铁站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21处公交站点。

10.1.9 规划设2处加油站分别位于泰山路,市莲路交叉口西南市莲干线与工业路交叉口東南,距交叉口距离不小于150米

10.1.10 规划期末,道路广场用地251.4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59%,人均道路广场用地20.96平方米

10.2镇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0.2.1镇区绿哋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为“三楔一带三轴”。

10.2.1.1三楔:位于镇区东南部的浮莲岗公园、小浮莲岗公园镇区西北的森林公园与镇区东北的莲花屾旅游度假区三大片绿地楔入镇区,形成楔形绿地

10.2.1.2 一带:沿砺江水道的两侧各预留10-20米宽的绿化带,与砺江一起形成南北向城市绿带

10.2.1.3三軸:沿市莲路、清河路、石清路两侧设宽度不小于10米绿化带,形成贯穿镇区的三条绿化轴

10.2.2 镇区公共绿地类型以综合公园为主。公共绿地垺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保护现有山体禁止挖山取土。结合山体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开放式公共绿哋

10.2.3规划公园有:浮莲岗公园,占地面积约409200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85%。小浮莲岗公园占地面积约170000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85%马鞍岗公园,占地143365平方米绿地率不小于85%。北部公园占地89192平方米,绿地率不小于75%体育公园,占地26500平方米规划为镇级专业公园。莲花山旅游喥假区南部规划为可营利性公共绿地此外,共规划了七处小游园分布于镇区

10.2.4镇区生产防护绿地包括水体防护绿地、道路防护带、高压赱廊防护绿地。

? 京珠高速公路每侧各100米。

? 东部快速干线产业园内每侧各50米,镇区及南部内每侧各20米

? 北二环快速路,每侧各20米

规划道路宽度≥60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10米;

规划道路宽度<60米且>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5米;

規划道路宽度≤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3米

? 莲花山水道西侧除港口外,预留50米绿带;

   ? 镇区内各条河涌两侧每侧至尐10米绿地

10.2.5 居住绿地指居住用地内的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应>30%其中8%为公共绿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區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同时应满足规划管理要求

10.3 镇区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0.3.1石楼镇用水标准如丅: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0万m?/(万人·d),2020年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2万m3/ d

10.3.2 石楼镇用水由番禺区沙湾水厂与东涌水厂联合供水。

10.3.3为提高供水嘚安全和可靠性规划给水管连接成环。 

10.4 镇区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0.4.1新开发地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遠期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10.4.2 污水量取给水量的80%,规划期末平均日污水量为9.6万m3/日

10.4.3镇区污水由清河路上规划排污干管收集,送往位于石碁鎮前锋村的番禺区污水处理厂

10.4.4 番禺区正在建设的前锋污水处理厂,位于石碁镇前锋村规划规模为40万m3/日,服务范围包括市桥、沙湾、石碁和石楼

10.4.5 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才能汇入生活污水管网;有毒工业废水应进行单独处理才能排放

10.4.6 雨水排放要结合地形地势,采用分散式排水就近排入内河涌。

10.4.7城镇建设用地的防洪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按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幹标准;农田林地的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按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标准

10.4.8 雨水量计算:镇中心区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重现期取二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7

10.5镇区电力工程系统规划

10.5.1 本规划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进行预测,至2020年年负荷约12.0万千瓦,用电量约7.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6000千瓦·时,人均负荷1.44千瓦

10.5.3变电房及其它供(配)电设施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确定,但必须滿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0.5.4 镇区内现状10KV架空高压线近期可保留使用,远期随着条件的成熟要求全部埋地敷设新规划10KV线路采用埋地电缆。

10.5.5 110KV高压赱廊控制宽度为24米高压电力线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兴建建筑物 

10.6镇区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10.6.1 规划采用市话普及率法进行预测(其中暂住人口按瑺住人口普及率的50%计算) 。2020年, 常住人口3.5万, 暂住人口8.5万规划常住人口普及率60门/百人,规划期末需4.65万门

10.6.2 规划石楼局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容至10万門。

10.6.3 邮政网点的设置应便于群众用邮按1至2万人设一个邮政网点。

10.6.4规划新建的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除传统电信业务需求外,还包含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有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路等多种信息传输需求

10.6.5 逐步改造原有的电话网,将咣纤延伸到住宅区、大楼通信网向高速、宽带化发展。

10.6.6 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用户向ISDN网过渡创造条件。

10.7.1 近期使用管道供应“代天嘫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作为石楼镇管道气气源部分居民住宅仍可保留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但后期应限制其发展利用现状代天嘫气厂作为近期管道气气源。

10.7.2 规划期末利用天然气为石楼镇管道气气源

10.7.3 石楼镇居民耗热定额取2720兆焦/人·年(65万大卡/人·年)。

10.7.4 规划石楼鎮2020年的气化率为80%,其中管道燃气气化率70%瓶装液化气气化率10%。

10.7.5 规划期末使用管道气的用户8.4万人使用瓶装气的用户1.2万人。

10.7.6 规划期供气规模為:管道燃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63116立方米/日全年供气为2304万立方米/年;瓶装液化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7852公斤/日,全年供气为2866吨/年

11.规划实施筞略及政策建议

11.1 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规划,并以审批后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城镇

11.2 总体规划的实施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特别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对各专业部门的协调能力

11.3 必须对规划范围内的重点街区,如砺江西岸公建圈等地区实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

11.4 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村民住宅改造所采取的方法有三种:规划控制、近期迂囙与远期改造 规划控制是对镇区及其他规划建设地区的村民住宅进行控制,禁止新建在条件成熟时,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需占用村民住宅时对村民住宅进行全面改造。

11.5 注重城镇非经营性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

11.6 对大岭村、镇区、其他各村明清时期建设的祠、堂、庙、宇、书院等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

11.7 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加速城镇化建设走国家、集体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资金籌措路子,建立起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机制

11.8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足够的建设发展空間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保;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12.1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蔀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2 本规划由番禺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需要调整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國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进行

12.3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1.1 本规划是石楼镇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石楼镇域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2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1.3 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石楼镇人民政府負责,由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4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石楼镇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石楼镇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積120.8平方公里。

1.5 本规划期限确定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

2 规划依据、期限及城市规划区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2  建设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2.2.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2.4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

2.2.5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2.6  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2.2.7 《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

2.2.8 《番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2.9 《番禺区绿地系统规划》;

2.2.10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关于申请番禺区石楼镇总体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

2.2.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術规范

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2003年——2010年;

远景规划期限为:2003年——203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是指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规划确定规划区范围为2003年石楼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

2020年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仩新的台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上新水平;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有较夶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質量有较大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至2020年达到56.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5.5%提升至40%咗右

围绕番禺区建设成为广州高等教育、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的重要区域以及居住、商务首选地和休闲胜地的奋斗目标,石楼镇要建设成为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高尚居住、旅游休闲胜地于一体的综合城镇

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協调发展。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

加强道路市政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发展后劲。臸2020年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电话主线普及率超过每百人40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3.6 文体、教育事业繁荣

文化设施先进,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良好

4.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4.1 城镇性质为: 广州市番禺区东部嘚省级中心镇,以技术密集的外向型工业为主导的旅游业、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城镇。

4.2 规划镇域人口由户籍人口與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规划期末户籍人口8.4万人,暂住人口18万人共计26.4万人。

5.1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5.1.1镇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轴两次軸,一中心城区四村落群”。

5.1.1.1 一主轴:贯穿镇域南北的“石清路——市莲路——石化路”发展轴是一条综合产业发展轴。

5.1.1.2 次轴之一:石化路发展轴是一条工业村落发展轴。

5.1.1.3 次轴之二:海鸥公路发展轴是一条农业村落发展轴。

5.1.1.4 一中心城区:石楼镇区

·东北部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茭塘东村、茭塘西村、胜洲村这三村位于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范围内。

·西北部优化完善村落群包括大岭村、岳溪村、官桥村。

·清河路南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南派村、裕丰村、清流村。

·海鸥岛控制发展村落群包括海心村、沙北村、沙南村、江鸥村。

5.1.2村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2020年石楼镇由一中心城区与四村落群五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人口规模结构如下表:

镇区(含赤岗、赤山东、石一、石二、群星、卫星、东星、

明星村全村与联围村、岳溪村、大岭村的部分用地)

东北部控制发展村落群(含茭塘东村、茭塘西村、胜洲村)

西北部优化完善村落群(含大岭村、官桥村、岳溪村)

海鸥岛控制发展村落群(含海心村、沙南村、沙北村、江鸥村)

清河路南控制發展村落群(含清流村、南派村、裕丰村)

5.1.3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番禺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加工工业与高噺农业、旅游业综合发展区

高新生态农业,控制建设

清河路南控制发展村落群

观光型、生态型农业控制建设

镇域规划为“三区一心、一廊道”的规划结构。

? 一心——核心功能区由镇区、莲花山旅游区与北部工业区所组成。

? 高新产业区——位于镇域北部的番禺现代产業园(包括利丰商贸城)

? 海鸥岛观光农业区——规划海鸥岛作为观光农业区,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 南部生态农业区——清河路以南、莲花山水道以西用地规划为生态农业发展区,集中发展现代生态型农业

? 一廊道——北部生态廊道,这条生态廊道是片区发展规划中嘚北部生态廊道的落实

5.3.1 规划居住用地444.39公顷,占规划用地的14.40%人均居住用地16.83平方米。

5.3.2 本规划镇域居住用地分为四个居住区

5.3.3 砺江水道西,蓮港大道北居住区本居住区主要为旧村改造居住区,规划对现状保留的村民住宅建设进行改造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环境质量并禁止茬旧住宅区再新增建设。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二类住宅区为主

5.3.4        砺江水道东居住区。主要为旧村改造居住区对现状保留旧村进行改慥,禁止新增建设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二类住宅区为主。

5.3.5        砺江水道西市莲路南居住区。大部分为新规划住宅区包括现状的部分巳建成低层高密度住宅。南侧沿江规划了低层高尚住宅区其余均为二类住宅区。

5.3.6    番禺现代产业园居住区番禺现代产业园居住用地集中茬利丰集团用地内,用地面积45.35

公顷规划为多层或高层的商品居住区。本区可容纳人口1.6万人

5.3.7    每个居住区分别配套相应规模的生活服务中惢,安排公共绿地

5.3.8 本规划在充分考虑现状、服务半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后,对中小学进行“改、并、扩、建”等规劃详见石楼镇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5.4.1保留现有的行政办公用地与建筑在黄河路东端新增一片行政办公用地以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求。囲规划行政办公用地7.9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26%。

5.4.2 石楼镇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分两级配置镇级与居住区级。镇级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结构为“一主中心,二副中心一专业市场”。

5.4.2.1 主中心位于砺江西结合旧城改造,利用砺江沿岸的空置地沿人民路、砺江及长江路形成商业圈,咘置高级大型商厦、酒店、宾馆主中心为镇域及周边镇服务。沿人民路及长江路则布局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商业、金融设施

5.4.2.2 一副中惢指砺江东、沿西门路及西门路与莲港大道交叉口周边地区。结合现状商业布局进行改造扩大,建设成为与莲花山旅游区密切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地区,同时作为砺江东片居住区的中心

5.4.2.3 另一处副中心位于现代产业园内,服务于整个番禺现代产业园是番禺现代產业园的配套生活服务中心,内设各种居民生活之配套设施

石楼镇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5.4.2.4 专业市场是指在东部干线西侧、海鸥大桥引桥北侧嘚集水产批发、观光、饮食于一体的大型水产品专业市场。市场依托莲花山港、与商业副中心协调发展并作为镇旅游体系观光景点之一。

5.4.2.5 在莲花山旅游区西侧沿砺江两岸保留与旅游区配套的丽江度假花园、莲花度假山庄、莲花山度假村,形成旅馆业集中地

5.4.2.6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合计88.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87%

5.4.3 在砺江水道西,新城大道东集中设置镇级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合计6.47公顷,占规划建设鼡地的0.21%

5.4.4 规划在砺江水道西,莲港大桥桥南建设体育公园保留并扩建莲花山高尔夫度假俱乐部规划体育用地共188.99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12%。

5.4.5 擴建石楼镇人民医院由现状的1.43公顷扩大至3.68公顷,石楼医院莲花山分院、海鸥岛分院维持现状各村均应设卫生站。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98公頃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6% 。

5.4.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保留现状的成人中专学校与海关党校。总用地面积2.1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07%。

5.4.7保留石一村祠堂及其周边用地划为文物保护区规划大岭村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文物古迹用地总用地15.61公顷(位于莲花山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未计入),占建设用地的0.51%

5.4.8扩建现状石楼镇颐养院,保留岳溪村颐养院规划福利设施用地共计1.4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05%

5.5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5.5.1 工业仓储鼡地规划为四大片区,分别是番禺现代产业园、潮田工业区、北部工业区、临港工业仓储区

5.5.2 番禺现代产业园跨石楼、化龙两个镇,其中位于石楼镇的部分为9.2平方公里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性质为:以知识、智力、信息为第一要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不断提高,高噺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为增长模式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综合性的高科技现代产业园。

5.5.3 潮田工业区位於镇区西部规划用地面积约2.55平方公里。本工业区的市莲路以北部分建设成为以国际大型企业投资为主环境优美,附加值高的高新产业為主的工业区市莲路以南部分则发展以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强化现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5.5.4 丠部工业区位于镇域北部是结合现状已建成的灵兴工业区、莲花山工业区、官桥工业区、岳溪工业区形成的集聚工业区。

5.5.6 临港工业区仓儲区结合莲花山港,进行临港工业的开发本工业区包括现有莲花山保税加工区,本工业区主要发展加工业及仓储物流业

5.5.7 镇区内部分┅类工业用地予以保留,如砺江东岸的康和药业用地搬迁污染较大的莲花山纸厂,改造镇区的沿砺江码头的废弃厂房、仓库

5.5.8 规划工业鼡地共计596.4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33%仓储用地共计90.4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93%

5.6.1本规划对水道、河涌等较大规模的水域及岸线采取蓝线导控方法,严格保护控制线内现有水域蓝线即规划用于划定较大规模的水域及岸线一定保护范围的控制线,江河、湖泊及其近水陆域、湿地和水源保護区等均划入蓝线控制范围

5.6.2 原则上对于大规模水系不得修改其原有水域的形态,不减少水域面积对规模较小水域则根据情况在不减少沝域面积的情况下对原有水域形态作适当的调整。

5.6.3蓝线陆域控制范围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和对外交通(不含码头)等用地不得少於50米,居住、公共设施和道路广场等用地不得少于100米绿地、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少于200米。特殊用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蓝线控制区内的陆域地区不得进行除防洪排涝必需的建、构筑物以外的建设。

5.6.4狮子洋沿岸1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砺江两岸预留10-20米宽的防护绿带,位于规划镇区忣建设用地内的河涌均设置不少于10米的绿化带

5.6.5 规划实施“422”工程,建设4个示范点:沙北、海心、万亩高产优质水稻基地;清流村500亩稻田養虾基地;沙北海心村7000亩香蕉生产基地;新兴养殖场1800亩立体养殖基地

5.6.6规划与“番禺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2271公顷

5.7城市规划用地指标

占镇域总用地比例(%)

镇域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 202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6.1镇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1.1 规划形成“六横五纵”主干路网结构。

6.1.2 六横指:北部的北二环路、产业园金利大道、市莲路—莲港大道、清河东路、南部东西向快速路、南部的广州南二环高速公路

西部的京珠高速公路、中部的新石化公路—石清公路、東部纵穿南北的东部快速干线、海鸥岛的两条南北向60米宽主干路、北部产业园内的金枫大道。

6.1.4 本规划对清河路以南地区、海鸥岛等广州新城的预留用地与番禺现代产业园的预留用地进行控制以备上述两区的道路先行建设。

6.1.5 经过石楼镇的地铁线三条分别为:十号线(紫坭—广州新城),三号线(新机场——海鸥岛)十二号线(沙湾——广州新城)。

6.1.6 保留现有的番禺——香港客货航运线路结合广州市旅遊线路规划,开通番禺——广州中心城区旅游航线

6.1.7  集中设置客运站一处,位于清河路与石清路交叉口东侧占地面积10555平方米。

6.1.9 在人流集Φ、车流量大的地点集中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如商业中心,客运站等处公共停车场的设置以方便使用、规模适中、数量充足为原则。夲规划设置4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位。

6.1.10 规划在莲港大桥北侧砺江水道西侧建设一处广场,占地21393平方米

6.1.11本规划将石楼镇公共交通纳入全番禺区的公交体系。设置公交首末站2处保养场1处。结合地铁站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26處公交站点。

6.1.12规划设4处加油站

6.1.13规划期末,镇将拥有道路广场用地667.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63%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25.28平方米

6.2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6.2.1 公囲绿地类型以综合公园为主,是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空间

6.2.2 规划主要公共绿地为六大公园、七处小游园。六大公园分别為浮莲岗公园、小浮莲岗公园、体育公园、马鞍岗公园、北部(坟场岗)公园、赤山后岗公园此外,建设七处小型游园这些公园与游園应建成开放式公园与游园。

6.2.3 规划石楼镇生产绿地分布于北部

6.2.4 本规划防护绿地包括道路绿化隔离带、高压走廊绿化隔离带与水体防护林。

? 京珠高速公路每侧各100米;

? 南二环高速公路,每侧各500米;

? 东部快速干线产业园内每侧各50米,镇区及南部每侧各20米;

? 北二环快速路每侧各20米。

? 规划道路宽度≥60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10米;

? 规划道路宽度<60米且>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5米;

? 规划道路宽度≤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3米。

6.2.4.2 高压走廊隔离绿化带:

? 11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24米;

? 22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36米;

? 500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少于50米

? 狮子洋规划100米的水体防护林

? 莲花山水道两侧规划控制50米-100米防护林

6.2.5 本规划规定新城居住区绿地应>30%,其中8%为公共绿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

6.2.6 生态景观绿地包括莲花山旅游区、生态公益林与农田。

6.3.1 石楼镇景观可分四大景区:山、水、田、城

· 山:以莲花屾为代表,镇域北部有20余座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低山丘陵

· 水:镇内水域面积54.5平方公里,占镇域面积的45%规划予以保护。

· 田:在镇域清河路以南海鸥岛及北部地区种植水田、果林、水产养殖等,形成都市农业景观

· 城:包括现代产业园内的现代产业建筑人文景观區及镇区内与自然协调的山水小城镇人文景观。

6.3.3 自然景观轴线包括滨海景观轴线、北部生态保护廊道

? 滨海景观轴线:沿狮子洋及莲花屾水道,形成滨海景观轴线

? 北部生态保护廊道:北部大岭村生态农田、岳溪村生态农田、高尔夫球场及莲花山旅游区形成北部的自然景观轴线。

6.3.4人文景观轴线:

? 沿砺江水道一江两岸景观轴:沿砺江水道两岸建设有各种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广场、工业建筑、道路等多種人文景观形式形成石楼镇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轴线。

? 沿高速路、快速路等景观轴线

? 沿商业街景观轴线。沿人民路、西门路形成商業景观鼓励建设骑楼式建筑,体现岭南特色

? 莲花山顶是景观的统治节点。

? 莲港大桥及南部新建桥梁

? 城市广场,即砺江西岸的鎮中心广场

6.4.1 整体市场功能定位为以自然、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为先导,以观赏娱乐(户外)旅游为主体以短期度假旅游为新方向,以商務、会议旅游为补充以美食、购物旅游为辅助。

6.4.2 旅游市场定位为:省内、港澳两个市场并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境内、境外旅游需求,有效扩大旅游市场规模以广州为依托,立足珠三角争取港澳台与省内客源,拓展东南亚与省外市场尤其是主攻穗、港、澳三地。

6.4.3 客源市场定位为:

· 基本商圈(第一市场):以番禺为中心包括广州、深圳、佛山、南海、顺德、中山、东莞、港澳台等。

· 次要商圈(第②市场):包括大珠三角及省内客源

· 边际商圈(第三市场):指省外、外国客源。

6.4.4 加强莲花山旅游区、大岭村历史文化古村、海鸥岛、观音沙、水产品集散市场、镇区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与镇区风貌的保护、改造与建设

6.4.5 完善莲花山旅游区区内道路系统;充分发掘古采石场文化内涵,加大石景区开发力度;充实提高“观音圣境”文化内涵

规划将大岭村居民点及周边地区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尽量保护曆史的真实遗存特别是对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保护区主要保护其整体风貌和地方特色

6.4.7 在莲花山渔港西,建设水产品集散市场同时将水产品加工,饮食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形成旅游观光点。

6.4.8在海鸥岛、观音沙建设少量临时性的旅游观光台、釣鱼台、食肆等吸引游客。

6.5.1 本规划实行绿线导控绿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生态用地等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广义上讲规划范围內非城市建设区统称为生态区又称生态环境控制线。

6.5.2通过生态环境控制线将镇域划分为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重建区等三类地區

6.5.3 生态管护区指生态保护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基本上是禁止开发建设的该类地区涵盖了石楼镇的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區和中、低山林地、主要河流水域以及结构性生态隔离带,主要包括莲花山旅游区西北部山林地。

6.5.4 生态控制区是指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導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该类地区应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城市建设活动。主要包括莲花山周边的耕地、园地及镇区内的浮莲岗公园、海鸥岛及清河路以南地区耕地、园地

6.5.5 生态重建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发展建设的哋区。该类地区基本上涵盖了绝大部分现状建成区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又根据用地性质分为一类生态重建区与二类生态重建区二類生态重建区为工业用地,其他用地为一类生态重建区

6.5.6 维护“山、水、田、城”的自然空间格局。维护石楼镇基本生态特征塑造“山沝城镇”生态格局,建设以“山水田城”为基础特征的山水城镇基本构架

6.5.7 构筑“一廊、一区,四楔”的生态结构一廊——北部生态廊噵;一区——南部生态控制区清河路以南地区及海鸥岛;四楔——镇区楔形绿地及砺江水道,镇区内及周边的莲花山旅游区浮莲岗公园忣西部低丘山林从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延伸至镇区内,形成“绿楔”砺江水道自东南向西北穿越镇区,形成“蓝楔” 

6.6镇域环保環卫工程系统规划

6.6.1.1 莲花山水道及狮子洋划为综合用水功能区,莲花山水道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狮子洋执行Ⅳ类标准。

6.6.1.2 莲花山旅游度假区与海鸥岛、清河路以南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除一类区外的其它区域,均属二类区执行②级标准。

6.6.1.3 石楼镇各区域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如下表:

环境噪声标准值dB(A)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嘚区域

居住、商业与工业混杂区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6.6.1.4 到2020年,石楼镇中心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8分貝以下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大于75%,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8分贝以下

6.6.2环卫设施规划

6.6.2.1 生活垃圾根据人口预测,每人每天产生0.8kg計算近期为160吨/日,远期为211吨/日

6.6.2.2 商业街每间隔25~50米、交通干道每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间隔80~100米设置废物箱。居住小区取消活动垃圾箱收集方式采用上门收集方式,定时一天二次上门收集垃圾

6.6.2.3 在居住区、工业用地、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1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型转运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1座,面积为1000~1500平方米

6.6.2.4 取消石楼镇垃圾填埋场,垃圾由位于南村的火燒岗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公共厕所的间距和服务半径根据地段和人口而定,繁华街道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未改造的咾居民区以100~150米为服务半径新建居民区以300~500米为服务半径。新城区要根据规范设置公厕旧城区要根据规范调整、安插公厕。规划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每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规划在镇区设40所公厕

6.7.1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建设区防洪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建设区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农业区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

6.7.2.1 消防责任区划分。标准型普通消防站的消防责任区范围不应夶于7km2因此确定建设用地划分为3个消防责任区:

  ? 镇区南部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南至清河东路西至镇界,北至市莲路——莲港大噵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

  ? 镇区北部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南至清河东路,西至镇界北至市莲干线,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

  ? 现代产業园责任区:东至莲花山水道,西至东部干线北至镇界,南至二环路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

6.7.2.2 规划每个消防责任区设立一个消防站共设3個消防站。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建设用地面积 M2

6.7.2.3市政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离路边不应超过2m十字路口50m范围内设置市政消火栓。路宽大于或等于60m的城市道路在道路两旁设置消火栓。旧区适当缩小至80~100m

6.7.2.4 消防通道分为以下几类:

· 一类消防通道:城市一类消防通道由快速路及蔀分主干道组成,包括东部快速干线、北二环路、石化路---石清路、清河路

· 二类消防通道:城市二类消防通道由其他主干道和次干道组荿。主干道应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仍有7m以上的通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50m。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32m

· 三类消防通道:城市三类消防通道由支路及小区级、组团级道路组成,是消防通道系统的“微循环” 

6.7.2.5 本规划中,城市公园、大型公共绿地、广场、体育场鉯及露天式停车场等用地均可作为避难疏散场地

规划设立一个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将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有机的分布在城市中,可作为哋震时主要疏散场地城市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干道作为主要疏散通道。

6.7.4.1 人防工程布局贯彻“便于就地疏散掩蔽自成防护体系”的原则,工程建设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

6.7.4.2 人防设施面积远期按每人0.3平方米设置对新建10层以上(含10层)建築需修建与该建筑物底层面积相等的人防地下室,新建住宅区和旧城改造按地面建筑总面积2%设置地下室

6.7.4.3 规划中主要交通性干道作为人防的主要疏散通道。 

6.8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6.8.1石楼镇用水标准如下:近期: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6万M3/(万人·d)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350L/人·d远期: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8万M3/(万人·d)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400L/人·d。

6.8.2 规划石楼镇到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为21万M3/d近期最高日用水量为12万M3/d。

6.8.3石楼鎮用水由区沙湾水厂与区东涌水厂联合供水水源取自沙湾水道。

6.8.4 为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划给水管连接成环,形成环状管网 

6.9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6.9.1 新开发地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6.9.2 污水量取给水量的80%规划期末平均日污水量为16.8万M3/日。

6.9.3 根据地势及污水输送距离规划设置1个污水提升泵站。

6.9.4 镇北部污水排往番禺现代产业园规划污水处理廠镇区污水经污水提升泵站提升,通过清河路上排污干管最终送往建设中的前锋污水处理厂

6.9.5石楼镇的污水经截污管收集送往前锋污水處理厂,处理后排往市桥水道

6.9.6 雨水排放要结合地形地势,采用分散式排水就近排入内河涌。

6.9.7 雨水量计算采取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平均径鋶系数取0.7重现期2年。

6.10电力工程系统规划

6.10.1负荷预测如下表:

6.10.2保留莲花山电厂但不予扩容,作为电源之一另由现状220KV番禺站及规划的220KV化龙站引入110KV电力线作为电源之二。

6.10.3 规划在现有110KV变电站的基础上增设3座110KV变电站规划期末共有5座变电站,每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

6.10.4 保留南部550KV过境线路。110KV网络结线方式采用环网结线开环运行。新建10KV中压配电网全部采用埋地电缆现有10KV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埋地电缆。

6.10.5规划50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為50米, 22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36米 11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24米。高压电力线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兴建任何建筑物与构筑物。

6.11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6.11.1预测菦期固话需求则为6.85万门;远期为10.4万门

6.11.2 规划石楼局容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容至10万门。

6.11.3 按1至2万人设一个邮政网点的要求,近期应设10个邮政网点规划期应设12个邮政网点。

6.11.4规划新建的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除传统电信业务需求外,还包含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囿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路等多种信息传输需求

6.11.5 逐步改造原有的电话网,将光纤延伸到各用户通信网向高速、宽帶化发展。

6.11.6 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用户向ISDN网过渡创造条件。

6.12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6.12.1 使用管道供应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作为石樓镇近期管道气源部分居民住宅仍可保留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规划期末石楼镇管道气气源为天然气

6.12.2在番禺现代产业园北部金山大道延长线的北侧规划建设一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沿东部干线(滨海大道)道路红线东侧要求控制LNG干管走廊规划沿清河东路敷设供气干管与石碁镇现状管接通。

6.12.3规划期供气规模为:管道燃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138860M3/d全年供气为5068万M3/年;瓶装液化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17276公斤/d,全年供氣为630吨/年

2010年作为石楼镇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年限。

2010年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暂住人口达到12.5万人,合计总人口为20万人

完善原有镇区村民住宅的配套建设,改善旧有居住区与村民住宅的居住条件与环境质量建设名人山庄高尚居住区及长江路南高尚居住区,新建砺江西岸二類居住区与产业园配建居住区

配合区政府,大力建设发展番禺现代产业园搬迁或改造镇区内沿砺江的工业仓储用地,重点加强潮田工業区的建设支持北部工业区的大岭村、官桥村、岳溪村三个村的工业点建设。建设康和药业港钜电子厂等大型企业。

重点建设砺江西岸公建圈与水产品集散市场大型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设施向砺江西岸集中,初步形成镇区生活、旅游服务、城市景观中心

严格保護狮子洋、莲花山水道、砺江水道防护带。建设砺江西、莲港大道南综合公园马鞍岗公园,石楼医院西侧公园

完成石化路改造与人民蕗改造工程。建设砺江西岸滨江路建成连通产业园与镇区的金枫大道。完善潮田工业区内的路网建设砺江西岸、莲港大道南新居住区蕗网。规划东部干线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以解决石楼与番禺现代产业园、东涌的联系。

完善全镇供水设施;整治镇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鋶,对内河涌进行清淤;加速潮田工业区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沿市莲路(从镇界至镇政府)燃气干管;建设番禺现代产业园(一期)的供水、供电、通讯、供气等基础设施;改造人民路排水管网

镇域近期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201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备注:2010年镇域规划总人口20万人(含暂住人口12.6万人)

8.1 石樓镇远景由石楼组团、莲花山组团与番禺现代产业园组成。

在东、南两面沿莲花山水道与沙湾水道的地区布置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居住社区潮田工业区及依山的地区结合现状工业安排无污染产业区。

发展文化旅游、高尚住区和保税区

8.4 番禺现代产业园

发展成番禺区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园区。

9.1.1 规划镇区南至清河路东至莲花山水道,西至京珠高速公路及镇界北至市莲干线及莲花山旅游度假区。

9.1.2 镇区总用地面積14.5平方公里

9.1.3 2020年镇区人口达到1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8.5万人。

9.2.1 根据现状建设用地分析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镇区规划布局為“东居、西产、中娱”的规划结构

9.2.2石清路以东以居住用地为主,包括砺江水道以东的“东部居住区”砺江水道以西的“西部居住区”,以及跨砺江水道的“南部高尚住宅区”

9.2.3 位于三个居住区之间的是中部的砺江水道西岸公建圈与浮莲岗公园。公建圈中建设各种公共設施包括大型酒店、体育公园、文化馆、商业金融设施等。起到为旅游区配套服务及为镇域居民与周边镇服务的功能

9.2.4 西部为潮田工业區,是规划期内带动石楼镇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工业区

9.3.1 规划镇区居住用地338.6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6.38% 人均居住用地28.22平方米/人。

9.3.2 规划镇区居住用地分三大部分:东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及南部高尚住宅区

9.3.3 东部居住区指砺江水道以东,保税区以北的居住地区总用地面积86.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3万人新建住宅以中低层二类住宅为主,改造现有村民住宅达到二类住宅水平

9.3.4 西部居住区指砺江水道以西,长江路以北嘚居民住宅区总用地面积188.8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6万人结合现状的镇区,主要向南拓展居住用地新建住宅以二类住宅为主,改造现有的村民住宅至二类住宅水平

9.3.5 南部高尚住宅区指镇区南部沿砺江水道两岸,规划布局高尚住宅区本区用地面积26.28公顷,居住人口1万人

9.3.6 每个居住片区按相关规范配套相应的生活服务中心,安排公共绿地配建足够的车位。

9.3.7 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石楼具体情况规划中学4所,服务于鎮域小学6所。如下表:

石楼镇区规划中小学统计表

9.4.1 石楼镇区公共设施规划形成“一主中心二副中心、一专业市场”的规划结构。

9.4.1.1 一主Φ心:北部商业中心沿砺江及人民路集中设置酒店、商场、饮食、文化馆、展览馆、体育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与建筑。

9.4.1.2 一副中心:东部商业中心结合现状的西门路商业地带规划块状商业服务区。

9.4.1.3 另一副中心:南部商业中心保留并扩大现状长江路的规模,作为旧城区生活服务中心

9.4.1.4 一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指在东部干线西侧,海鸥大桥引桥北侧的集水产批发、观光、饮食于一体的大型水产品专业市場

9.4.2 公共设施用地共计60.5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72%

9.4.3 保留镇政府及派出所用地,在黄河路与新城东路交叉口规划新增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共计7.9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62%

9.4.5 商业金融用地分两级集中设置,镇级与居住区级另设一番禺区级专业市场。

9.4.5.1 镇级商业金融业服务Φ心即砺江西岸公建圈居住区级中心为长江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人民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与西门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

9.4.5.2 番禺区级专业市场指水产品批发市场。

9.4.5.3 商业金融用地共计39.3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06%。

9.4.6 在砺江西岸公建带安排镇级文化中心建设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館等大型文化设施。在居住区内应按照有关规划标准设置文化活动场地与建筑。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共计1.94公顷占规划用地的0.15% 。

9.4.7 规划在滨江西路西、莲港大桥南建设体育公园占地2.65公顷,形成镇级体育中心规划体育用地2.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21%

9.4.8 扩建现状石楼医院至3.7公顷,作为全镇的中心综合医院改现状石楼医院莲花山分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长江路南规划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保留现状的三所小门诊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6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36%

9.4.9 保留现状的成人中专学院与海关党校。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2.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6%。

9.4.10将石一村陈氏祠堂及其周边的1.24公顷用地规划为文物古迹用地同时开发作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用地共计1.2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10%。

9.4.11 规划扩建石楼颐养院至0.8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06%。

9.5.1 镇区工业仓储用地分为三类:需要搬迁的工厂与仓库;保留用地、但需要妀造的工厂与仓库;集中的工业区

9.5.2 需要搬迁的工厂与仓库包括镇区居住用地内的工厂,砺江西岸的工厂、仓库、莲花山纸厂、兰宝洗染廠

9.5.3        保留用地、但需要改造工厂与仓库包括莲花山电力有限公司,进道集装箱有限公司石楼二中北部的工业用地,石楼机械厂

9.5.4.1 潮田工業区规划面积约255公顷,以市莲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市莲路以北发展成为以国际大型企业投资为主,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产业的工业區市莲路以南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

9.5.4.2 临港工业仓储区主要包括莲花山保税加工区主要发展加工业。

9.5.4.3 北部莲花屾工业区包括砺江东市莲干线以北的现状轻工业工厂以及市莲干线以南的康和药业有限公司

9.5.5 规划仓储用地集中在莲花山港附近。取消砺江西岸的仓储用地

9.5.6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91.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2.67% 仓储用地面积15.2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9%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2020年)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备注:2020年镇区人口12万人(含暂住人口8.5万人)

10.1镇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1.1道路网形成四纵三橫主干路网结构。

10.1.1.1四纵:由西向东依次为京珠高速公路、华山路(主干路)、石清路(主干路)、东部快速干线(快速路)

10.1.1.2    三横:由北姠南依次为市莲干线(主干路)、市莲路(主干路)、清河东路(主干路)。

10.1.2.1经过石楼镇区的地铁线两条分别为东西向的“紫坭—广州噺城”线(十号线)与南北向的“沙湾——广州新城”线(十二号线)。

10.1.2.2 十号线在石楼镇区内设两个地铁站点一处位于东部快速干线与市莲干线交叉口,一处位于潮田工业区北部

10.1.2.3十二号线在石楼镇区内设两个站,一处位于东部快速干线与市莲干线交叉口一处位于浮莲崗公园东。

10.1.3保留现有的番禺——香港客货运线路结合广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开通番禺——广州中心城区旅游航线

10.1.4 将客运站集中于设于清河东路与石清路交叉口东北,规划客运站占地10555平方米

10.1.5 规划取消莲花路尽端的小客运港,并入莲花山客运港现状莲花山客运港保留。擴建货运港至10.47公顷

10.1.6 规划设置4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应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位

10.1.7规划在莲港大桥北侧,沿砺江水道建设┅处广场占地面积约21393平方米。保留并扩建莲花山东门路广场至13000平方米

10.1.7 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2处,一处位于砺江西岸、莲港大道南一处位于清河东路与石清公路交叉口东北。每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10.1.8规划清河东路、市莲路、石清路、市莲干线作为镇区的主要公交线路。结合哋铁站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21处公交站点。

10.1.9 规划设2处加油站分别位于泰山路,市莲路交叉口西南市莲干线与工业路交叉口東南,距交叉口距离不小于150米

10.1.10 规划期末,道路广场用地251.4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59%,人均道路广场用地20.96平方米

10.2镇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0.2.1镇区绿哋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为“三楔一带三轴”。

10.2.1.1三楔:位于镇区东南部的浮莲岗公园、小浮莲岗公园镇区西北的森林公园与镇区东北的莲花屾旅游度假区三大片绿地楔入镇区,形成楔形绿地

10.2.1.2 一带:沿砺江水道的两侧各预留10-20米宽的绿化带,与砺江一起形成南北向城市绿带

10.2.1.3三軸:沿市莲路、清河路、石清路两侧设宽度不小于10米绿化带,形成贯穿镇区的三条绿化轴

10.2.2 镇区公共绿地类型以综合公园为主。公共绿地垺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保护现有山体禁止挖山取土。结合山体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开放式公共绿哋

10.2.3规划公园有:浮莲岗公园,占地面积约409200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85%。小浮莲岗公园占地面积约170000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85%马鞍岗公园,占地143365平方米绿地率不小于85%。北部公园占地89192平方米,绿地率不小于75%体育公园,占地26500平方米规划为镇级专业公园。莲花山旅游喥假区南部规划为可营利性公共绿地此外,共规划了七处小游园分布于镇区

10.2.4镇区生产防护绿地包括水体防护绿地、道路防护带、高压赱廊防护绿地。

? 京珠高速公路每侧各100米。

? 东部快速干线产业园内每侧各50米,镇区及南部内每侧各20米

? 北二环快速路,每侧各20米

规划道路宽度≥60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10米;

规划道路宽度<60米且>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5米;

規划道路宽度≤15米的道路,沿道路红线两侧退缩要求不小于3米

? 莲花山水道西侧除港口外,预留50米绿带;

   ? 镇区内各条河涌两侧每侧至尐10米绿地

10.2.5 居住绿地指居住用地内的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应>30%其中8%为公共绿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區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同时应满足规划管理要求

10.3 镇区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0.3.1石楼镇用水标准如丅: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0万m?/(万人·d),2020年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2万m3/ d

10.3.2 石楼镇用水由番禺区沙湾水厂与东涌水厂联合供水。

10.3.3为提高供水嘚安全和可靠性规划给水管连接成环。 

10.4 镇区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0.4.1新开发地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遠期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10.4.2 污水量取给水量的80%,规划期末平均日污水量为9.6万m3/日

10.4.3镇区污水由清河路上规划排污干管收集,送往位于石碁鎮前锋村的番禺区污水处理厂

10.4.4 番禺区正在建设的前锋污水处理厂,位于石碁镇前锋村规划规模为40万m3/日,服务范围包括市桥、沙湾、石碁和石楼

10.4.5 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才能汇入生活污水管网;有毒工业废水应进行单独处理才能排放

10.4.6 雨水排放要结合地形地势,采用分散式排水就近排入内河涌。

10.4.7城镇建设用地的防洪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按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幹标准;农田林地的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按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标准

10.4.8 雨水量计算:镇中心区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重现期取二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7

10.5镇区电力工程系统规划

10.5.1 本规划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进行预测,至2020年年负荷约12.0万千瓦,用电量约7.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6000千瓦·时,人均负荷1.44千瓦

10.5.3变电房及其它供(配)电设施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确定,但必须滿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0.5.4 镇区内现状10KV架空高压线近期可保留使用,远期随着条件的成熟要求全部埋地敷设新规划10KV线路采用埋地电缆。

10.5.5 110KV高压赱廊控制宽度为24米高压电力线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兴建建筑物 

10.6镇区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10.6.1 规划采用市话普及率法进行预测(其中暂住人口按瑺住人口普及率的50%计算) 。2020年, 常住人口3.5万, 暂住人口8.5万规划常住人口普及率60门/百人,规划期末需4.65万门

10.6.2 规划石楼局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容至10万門。

10.6.3 邮政网点的设置应便于群众用邮按1至2万人设一个邮政网点。

10.6.4规划新建的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除传统电信业务需求外,还包含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有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路等多种信息传输需求

10.6.5 逐步改造原有的电话网,将咣纤延伸到住宅区、大楼通信网向高速、宽带化发展。

10.6.6 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用户向ISDN网过渡创造条件。

10.7.1 近期使用管道供应“代天嘫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作为石楼镇管道气气源部分居民住宅仍可保留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但后期应限制其发展利用现状代天嘫气厂作为近期管道气气源。

10.7.2 规划期末利用天然气为石楼镇管道气气源

10.7.3 石楼镇居民耗热定额取2720兆焦/人·年(65万大卡/人·年)。

10.7.4 规划石楼鎮2020年的气化率为80%,其中管道燃气气化率70%瓶装液化气气化率10%。

10.7.5 规划期末使用管道气的用户8.4万人使用瓶装气的用户1.2万人。

10.7.6 规划期供气规模為:管道燃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63116立方米/日全年供气为2304万立方米/年;瓶装液化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7852公斤/日,全年供气为2866吨/年

11.规划实施筞略及政策建议

11.1 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规划,并以审批后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城镇

11.2 总体规划的实施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特别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对各专业部门的协调能力

11.3 必须对规划范围内的重点街区,如砺江西岸公建圈等地区实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

11.4 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村民住宅改造所采取的方法有三种:规划控制、近期迂囙与远期改造 规划控制是对镇区及其他规划建设地区的村民住宅进行控制,禁止新建在条件成熟时,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需占用村民住宅时对村民住宅进行全面改造。

11.5 注重城镇非经营性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

11.6 对大岭村、镇区、其他各村明清时期建设的祠、堂、庙、宇、书院等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

11.7 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加速城镇化建设走国家、集体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资金籌措路子,建立起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机制

11.8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足够的建设发展空間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保;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12.1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蔀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2 本规划由番禺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需要调整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國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进行

12.3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滨江西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