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鬼堡大营救救英军战俘与呐鲎,东极渔民展开了鬼堡大营救救。短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请你简单的概括一下。

舟山东极:里斯本丸战俘大营救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作者:&&点击数:
浙江定海县东极乡乡公所查报1942年救助英国战俘经过情形。
&& &在浙江省档案馆藏的民国时期浙江省民政厅档案里,记录了1942年舟山渔民救助英俘的相关资料。当时庙子湖渔民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等人,营救出英军战俘106人;青浜山赵筱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及许毓嵩等人动员全山,一直捞到午夜,营救出英军战俘278人。该组档案因其珍贵性和稀有性在2010年2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里斯本丸战俘船沉没
1941年12月14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进攻中国香港,在圣诞节那天,香港全部沦陷,大批英军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籍的官兵被俘。9个月后,日军把一艘从巴西征用的7152吨级的“里斯本丸”号改装成客货船,1816名英军战俘被关进3个货舱,从香港开赴日本。
1942年10月1日凌晨4点多,里斯本丸号途径中国舟山群岛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东霍洋面时,被美国的“鲈鱼”号潜艇发现,7点04分,鲈鱼号连续发射了4枚鱼雷,最后一颗击中了船。几分钟后,海面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船体水下的燃料舱被击中。
在战时情况下,里斯本丸号运载战俘,理应悬挂相关旗帜或明显标志,但日军并没有。日军一路上小心翼翼、加倍提防地安全抵达舟山海域,舟山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无论腹地、沿岸还是海域都在日军严控之下,东极是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岛屿,东极西面海域为日军严控,但东面是公海,美国鲈鱼号潜艇正是从公海驶入,原以为仅是一艘日本运输船,未料有上千名英军军俘。
在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后,当天下午,700多名日军官兵被转移到前来救援的日本海军一艘驱逐舰和另一艘运输舰。为了防止战俘骚乱,日军封闭了所有舱口,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用绳索捆住,使本来就闷热狭小的船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失去动力的里斯本丸号在海上漂浮了一天一夜后,船体开始倾斜下沉。10月2日早上8点左右,船长决定弃船,日军运输船带走了船员和大部分卫兵,仅留下六七名卫兵在甲板上监视战俘。
当里斯本丸号最后一次剧烈晃动时,船尾很快开始下沉,海水迅速灌进了已被打开的下舱,被关押在3号舱里的数百名英国皇家炮兵部队官兵最先集体遇难。关在1号舱的英国皇家海军何2号舱的英国皇家苏格兰官兵不顾一切地冲上甲板,纷纷跳入大海逃生。在甲板上的日军见此,用机枪、步枪射击落水的战俘,当有的英军战俘好不容易爬上日军船的绳索时,又被日军野蛮地踢了下去,海上漂浮着众多尸体,触目惊心。
“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
东极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位于东经122.4度,北纬30.1度之间。陆域面积11.7平方公里,共有28个大小岛屿。其中,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为四个住人岛。当地人有句话“东极无风三尺浪”,形容自然条件恶劣。
据当地老渔民回忆,沉船那天是农历八月二十三,里斯本丸号沉船瞬间,海面发出一声巨响,先是尾部下沉,船头翘起,最后竖着沉入大海,沉没时掀起的浪头有半天高。不久,海面漂过来许多布匹,在物资紧缺的战乱年代,看到这些布匹,渔民们摇着小舢板想看个究竟,靠近货物的时候,发现冰冷的海面上漂浮着很多尸体,浮木上趴着很多奄奄一息的外国人,拼命在海面上挣扎。
看到这情形,渔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地渔民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民国档案里保存着记录当时渔民救助英俘的相关资料。其中庙子湖渔民由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等人发起抢救,营救出英军战俘106人;青浜山则由赵筱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及许毓嵩等五人集议,认为“情势严重、人命关天”,全山总动员,一直捞到午夜,数次往返,共营救出英军战俘278人。
东渔人岛渔民共救起英军战俘384人,庙子湖救回来的英俘被安顿在各渔民家中,青浜山救回来的英俘被安顿在天后宫。在《定海县东极乡庙子湖第五四两保参加救助英国战俘居民登记名册》和《定海县东极乡青浜山第三二两两保参加救助英国战俘居民登记名册》这两份档案中,可以看到参与救助的渔民、救助次数和救助人数。像庙子湖的沈谒明二次救护十一人;青浜山的胡阿法三次救护二十四人、张春水三次救护十五人,记录得非常详细具体。
赠衣服、吃地瓜,渔民和英俘共患难
青浜、庙子湖岛都是濒临公海的悬水孤岛,面积均不到2平方公里,当时舟山被日军侵占后,岛上的生活更是困苦。岛上不种粮食,只种少许番薯,生活物资都比较匮乏。
在浙江渔民勇救英军战俘档案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两山居民目睹被难英人不惟单衣淋湿,甚有赤体者多人惨状,自动分赠衣衫、棉袄、供献滚水饭食,并为之安宿。”
被救上来的英国士兵上岸以后,双方语言不通,英国士兵出示了写有“香港英国人”的中文标志,渔民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盟国战俘。据岛上渔民回忆,从海上救起的英俘非常可怜,有的没穿衣服,有的没穿上衣,有的索性一丝不挂,幸好当时天气热。对待这些英国士兵,渔民们拿出自己的衣服,让他们穿上;像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制品和番薯等给英俘充饥。中国渔民的热情、朴实让英军深受感动,有的英军战俘拿出自己的珍爱之物,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渔民,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但是到了10月3号,沉船后的第二天,几架日本飞机飞临东极上空,在“里斯本丸”号沉没的海域投下大量炸弹。这引起了英国官兵和岛上渔民的警惕和惊恐。组织营救的两山渔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尽快把这些英俘送往内地政府,帮助他们回国。
然而,决议还未做出,日本的五艘军舰就从沈家门方向疾驶而来,迅速包围了青浜、庙子湖岛,在日本军官的指挥下,约200名日军登岛,他们首先控制了岛上所有的通道小路,继而挨家挨户搜查。
日军把有嫌疑的群众抓起来,任意吊打,有的还被用上酷刑,扬言不交出英俘将屠村。英国官兵为了不连累岛上渔民,在军官指挥下,主动集合,排好队,381名英国官兵被日军押上日舰,挥泪向岛上渔民告别。
小男孩发现的山洞,藏起了3个英国人
当日军在岛上四处搜寻英俘时,岛上有一个当年才13岁的小男孩梁亦卷,调皮的他对岛上的地形非常熟悉,在偶然的一次玩耍发现青浜岛南田湾有个小湾洞,口小腹大,深约两米,涨潮的时候,海水淹没洞口,里面却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外面看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洞穴。于是,大人们就让梁亦卷带着三名英俘――英国商人伊文思、英国外交官詹姆斯顿、英军尉官法伦斯,藏在洞里,由唐如良夫妇、翁阿川等人日夜保护和精心护理。
4日至7日,日舰频至两岛巡戈。3名英俘在洞里藏了5天后,在日军停止对东渔人岛的巡弋以后,赵筱如等人决定尽快将这三名英俘送到安全地带,把情况告知庙子湖岛第四保保长沈品生。沈品生当即到葫芦岛,向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寻求帮助。正在岳父家做客的缪凯运,连夜赶到青浜岛。缪凯运通晓英语,与伊文思等人沟通得非常顺利。
9日晚,三名英俘乔装成渔民,藏进一条船内,由唐品根、许阿台、李朝洪、郭阿得、任信仓、王祥水等六人,护送转移至葫芦岛,交驻军游击第四大队大队长王继能派兵转送到定海县政府苏县长处,后几经周折,3人被送往浙江省政府战时驻地云和县,再辗转抵达重庆,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在重庆,这三名英国人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
当年被日军抓回的战俘,送到日本做苦役,直到战争结束,幸存下来的官兵才获得自由。
获得浙江渔民救助的英军被俘人员伊文斯(前排左一)、詹姆斯顿(前排中)、法伦斯(前排右一)和参与营救的中方人员合影留念。
汉密尔顿上校就是一个幸存者,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原先,日本人的本意是让战俘全部淹死,这样他们就可以说船是被美国人击沉的,而他们没有机会实施救援。后来他们在海上看到中国人救了如此多的战俘后,才明白他们的计划不可能被实现,所以他们改变了策略。”
在浙江省档案馆,可以找到当年浙江渔民勇救战俘的档案资料,包括中英双方要求查清当年救助事实的档案6份,如外交部为英舰拟于五月七日前往定海之东渔父岛赠谢居民的函电、英方要求前来赠谢的来信(英文);定海县呈报的事实证明材料包括情况说明2份、救护人员名册3份,如定海县政府为查明东渔人岛居民当年救助英俘情形并造具体名册;申请内政部褒奖及内政部批复的档案4份。
参与救助人员名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救的三名英军分别于1947年2月12日、3月2日在香港热情款待救护过他们的唐如良、翁阿川。1948年3月初,唐如良等收到了被救三人中的伊文思由舟山锦昌行汇转的国币六百万元。
1948年4月12日,英国大使馆至函中国外交部对舟山东极渔民救助英国被俘人员表示感谢。
1948年5月,英国拟派英舰前往定海县东渔人岛赠谢曾救助过英俘的居民。1948年10月,经过内政部批准,对定海县东渔人岛胡阿法等198居民救助英俘的行为按照《褒扬抗战忠烈条例》第一条第八款以部令褒扬以昭激励。
1948年10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褒扬令,表彰救助英俘的定海县渔民。
1949年2月17日,香港隆重纪念“里斯本丸”事件,并赞扬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功绩。港督葛量洪代表英国政府亲自主持并致词,英国政府赠送一艘价值1.6万元港币的“海安”号机动渔船,以及奖金、奖状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奖励最后没有到东极渔民手中)。
回首往事,历史联结友谊
庙子湖岛和青浜岛是舟山渔场重要的港口,两个岛屿之间的这片海域是大黄鱼的主要繁殖之地。当地渔民在用拖网作业时,巨大的网具时常会被某种利器刮破,损失惨重。究其原因,发现当年沉没在这里的一艘巨大货轮,货船高高的桅杆可能就是划破网具的“元凶”。这也让“里斯本丸”事件的研究浮出水面。
当地政府曾考虑过打捞“里斯本丸”号,其作为二战时期日本军事运输船,对研究二战军事历史有重大帮助,同时也是日本法西斯野蛮侵占罪行的重要史证。经过几次打捞尝试后,发现无论在硬件或软件上,打捞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后来舟山政府决定暂停打捞,也是因为英国方面有个传统,对沉船遇难人员,他们不希望再去惊动那些沉睡在海底的英灵。
中英双方都认为“里斯本丸”号的重要价值,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双方希望能共同纪念这件发生舟山海域的沉船事件。
2002年10月,在东极渔民勇救二战遇难英军60周年之际,邮政部门印发了2600多份纪念邮票。同时,东极镇成立了“里斯本丸”研究会,由史学家、部队老战士、地方老同志等有关人士组成。
2005年4月4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在定海成立。同年8月,当年“里斯本丸”事件幸存者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带着妻儿和两位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舟山东极岛,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与仍然健在的沈阿桂、吴兰舫等7位老渔民热烈拥抱。
“里斯本丸”事件幸存者和亲属访问东极
在“里斯本丸”的出事海域,沈阿贵老人指着前方蔚蓝的海水,告诉英国友人,就是在那里捞起他们的。佐敦老人沉默地看着这片水面,口中念叨着为曾经的战友祷告,让亡魂免受思乡的困扰。随行的人们,也纷纷把鲜花撒向了大海。
咸湿的海风吹不散历史的哀伤,汹涌的海水带不走两国人民的生死友谊。“里斯本丸”虽然沉没了,但就如佐敦老人说的那样:“回国后,我要把舟山东极渔民当年营救盟军战俘的动人故事讲给朋友们听,通过英国的媒体推介当年舟山东极渔民拯救盟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中英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作者:无声
<a href="./t065.html" title="&
已有条评论,
昵称:&(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匿名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
主办单位: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3)0号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东极大营救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东极大营救
播放量数据:
7,233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沉船大营救:中国渔民拯救数百英军战俘_国家人文历史_传送门
沉船大营救:中国渔民拯救数百英军战俘
《国家人文历史》
3名得救英军战俘与救助渔民、政府官员合影整理 | 国历君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祝酒辞中,提到二战期间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的两个动人故事——一是英国人乔治·何克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另一是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日本“里斯本丸”船上数百名英军战俘。习近平表示:“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乔治·何克用笔告诉世界中国的真相今年是乔治·何克诞辰100周年。1915年,乔治·何克生于英国哈本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时曾在瑞士上学,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游历美国、日本,最后来到中国。在中国,他亲眼目睹了被日本人占领的上海以及战乱中的悲惨景象,于是决定投身抗日救援,用笔告诉世界真相。1945年,乔治·何克因破伤风逝世,至今长眠于甘肃山丹县。乔治·何克()1938年,乔治·何克来到汉口,获得了合众国际社兼职记者的工作。他买了辆自行车,每天到处奔波,将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尤其是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伤痛,写成报道发布出去:在道路两边全被炸毁的房屋废墟中行走,空气中充斥着木制品发霉的味道,还有石膏和碎石的尘土味道。1938年夏,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汉口,将何克介绍给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艾黎告诉何克,自己正在搞“工合”运动(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为支持中国抗战而供应军需民用品。后来,史沫特莱又将何克介绍给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何克由此获得了去延安晋察冀边去采访的机会。在延安,何克见到了朱德和聂荣臻,深受中国革命精神鼓舞,写下了《我看到了新中国》一书,热情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于1944年在美国、1945年在英国分别出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各国的驻华外交官和记者都乘船逃往重庆,史沫特莱则北上去了共产党的根据地。乔治·何克决定坚守武汉,并称自己为“最后的挖掘者”。10月24日夜,他给《曼彻斯特卫报》发去了最后一篇报道:今天,最后一班船已经开走了。没能上船的人失望地坐在岸边,看着他们逃生的希望飘远。那些留守的人,包括1000多名外国人都紧张地忙碌着,或没事找事忙,让自己不去想日本人的炮火马上就要打来的恐惧……1940年初,何克担任“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并被艾黎选中成为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艾黎和何克开始了艰苦的办学历程,学校创办和发展了机器社、制革社、面粉社、耐火砖社等23个合作社,培养了一批既懂文化,又掌握纺织、机械、化工、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学生。1943年夏,学校决定西迁甘肃山丹县,何克制订搬迁计划。得到搬迁通知后,何克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八辆胶轮大车,两辆旧卡车,满载学校的所有机械设备、生活用具和师生行李,启程向山丹搬迁。1944年秋,何克率领的搬迁队伍翻山越岭,冒着几十年少有的严寒,取道徽县、天水、兰州,沿着丝绸古道,历时两个月,跋涉1000多公里,安全抵达山丹。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电影《黄石的孩子》,日在全国公映。学校迁往了甘肃山丹后,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组建学校,悬挂“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的校牌,开始艰苦的办学历程。1942年——1945年1月,乔治·何克任教务主任、代校长。学校专业基础课大部分聘用外籍教师,有来自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20多位外籍教师,同时还聘请企业退休技术工人在校办工厂作指导,教授实用性技术,为当时国内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材。日,在山丹,何克因患破伤风不幸去世,年仅30岁,距日本投降只差23天。在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大字:“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何克去世后,全校师生为失去了一位亲爱的战友和师长悲痛万分。为表示对乔治·何克的热爱和忠诚,孩子们把写有自己姓名的校旗放入棺木,并围着南湖边的坟墓,唱起了乔治·何克生前谱写的校歌,行深深的三鞠躬礼,表达对这位外籍老师的敬仰和哀思。上世纪60年代,艾黎专为何克写了一本书《结果》,后译为中文,更名为《从牛津到山丹》。他在序言中写道:“对于乔治·何克来说……他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信念而捐躯的……他是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的纽带。”根据艾黎的遗愿,1988年4月,艾黎骨灰也安放园内,陵园更名为艾黎与何克陵园。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政府修建了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门外。“里斯本丸”沉船舟山渔民救了英军战俘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进攻中国香港。圣诞节那天,香港全部沦陷,大批英军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籍的官兵被俘。9个月后,日军把一艘从巴西征用的7152吨级的“里斯本丸”改装成客货船,1816名英军战俘被关进3个货舱,从中国香港开赴日本。“里斯本丸”号日凌晨4点多,“里斯本丸”途经中国舟山群岛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东霍洋面时,被美国的“鲈鱼”号潜艇发现。7点04分,“鲈鱼”号连续发射了4枚鱼雷,最后一颗击中了“里斯本丸”。
在战时,“里斯本丸”运载战俘,理应悬挂相关旗帜或明显标志,但日军并没有。日军一路上小心翼翼、加倍提防地抵达舟山海域。舟山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无论腹地、沿岸还是海域都在日军严控之下。东极是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岛屿,东极西面海域被日军严控,但东面是公海,美国“鲈鱼”号潜艇正是从公海驶入。而美国方面,原以为仅是一艘日本运输船,未曾想到,船上还有有上千名英军战俘。“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后,当天下午,700多名日军官兵被转移到前来救援的日本海军一艘驱逐舰和另一艘运输舰。为了防止战俘骚乱,日军封闭了所有舱口,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用绳索捆住,使本来就闷热狭小的船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失去动力的“里斯本丸”在海上漂浮了一天一夜后,船体开始倾斜下沉。10月2日早上8点左右,船长决定弃船。日军运输船带走了船员和大部分卫兵,仅留下六七名卫兵在甲板上监视战俘。当“里斯本丸”最后一次剧烈晃动时,船尾很快开始下沉,海水迅速灌进了已被打开的下舱。被关押在3号舱里的数百名英国皇家炮兵部队官兵最先集体遇难。关在1号舱的英国皇家海军和2号舱的英国皇家苏格兰官兵不顾一切地冲上甲板,纷纷跳入大海逃生。甲板上的日军见状,用机枪、步枪射击落水的战俘。当有的英军战俘好不容易通过绳索,爬上了日本军舰,又被日军踢回到了水里,海上漂浮着众多尸体,触目惊心。现存于浙江省档案馆东极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当地人有句话“东极无风三尺浪”,足可见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据当地老渔民回忆,“里斯本丸”沉船瞬间,海面发出一声巨响。先是尾部下沉,船头翘起,最后竖着沉入大海。沉没时掀起的浪头有半天高。不久,海面漂过来许多布匹。在物资紧缺的战乱年代,看到这些布匹,渔民们摇着小舢板想看个究竟。靠近货物的时候,发现冰冷的海面上漂浮着很多尸体,浮木上趴着很多奄奄一息的外国人,拼命在海面上挣扎。看到这情形,渔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地渔民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档案资料在浙江省档案馆的民国档案里保存着记录当时渔民救助英俘的相关资料。其中庙子湖渔民由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等人发起抢救,营救出英军战俘106人;青浜山(注:即青浜岛)则由赵筱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和许毓嵩五人集议,认为“情势严重、人命关天”,全山总动员,一直捞到午夜,数次往返,共营救出英军战俘278人。东渔人岛,也就是现在的东极岛。渔民共救起英军战俘384人。庙子湖救回来的英俘被安顿在各渔民家中,青浜山救回来的英俘被安顿在天后宫。在《定海县东极乡庙子湖第五四两保参加救助英国战俘居民登记名册》和《定海县东极乡青浜山第三二两两保参加救助英国战俘居民登记名册》这两份档案中,可以看到参与救助的渔民、救助次数和救助人数。像庙子湖的沈谒明两次救护11人;青浜山的胡阿法3次救护24人、张春水3次救护15人,记录非常详细具体。在浙江渔民勇救英军战俘档案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两山居民目睹被难英人不惟单衣淋湿,甚有赤体者多人惨状,自动分赠衣衫、棉袄、供献滚水饭食,并为之安宿。被救上来的英国士兵上岸以后,双方语言不通,英国士兵出示了写有“香港英国人”的中文标志,渔民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盟国战俘。据岛上渔民回忆,从海上救起的英俘非常可怜,有的没穿上衣,有的索性一丝不挂,幸好当时天气热。对待这些英国士兵,渔民们拿出自己的衣服,让他们穿上;像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制品和番薯等给英俘充饥。中国渔民的热情、朴实让英军深受感动。有的英军战俘拿出自己的珍爱之物,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渔民,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10月3日,沉船后的第二天,几架日本飞机飞临东极上空,在“里斯本丸”沉没的海域投下大量炸弹。这引起了英国官兵和岛上渔民的警惕和惊恐。组织营救的两山渔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尽快把这些英俘送往内地政府,帮助他们回国。然而,决议还未做出,日本的五艘军舰就从沈家门方向疾驶而来,迅速包围了青浜、庙子湖岛。约200名日军登岛。他们首先控制了岛上所有的通道小路,继而挨家挨户搜查。日军把有嫌疑的群众抓起来任意吊打,动用酷刑,并扬言不交出英俘将屠村。为了不连累岛上渔民,381名英国官兵在军官指挥下,主动集合,排好队,被日军押上日舰,挥泪向岛上渔民告别。日,“里斯本丸”幸存者查尔斯·佐敦回到东极岛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但是日军还是漏掉了三名英军战俘。青浜岛南田湾有个小湾洞,口小腹大,深约两米,涨潮的时候,海水淹没洞口,里面却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外面看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洞穴。当日军在岛上四处搜寻时,村民就让梁亦卷带着3名英俘——英国商人伊文思、英国外交官詹姆斯顿和英军尉官法伦斯,藏在洞里,由唐如良夫妇、翁阿川等人日夜保护和精心护理。后来,这3名英俘乔装成渔民,藏进一条船内,由唐品根、许阿台、李朝洪、郭阿得、任信仓、王祥水6人,护送转移至葫芦岛,联系上了驻军游击第四大队。后几经周折,3人被送往浙江省政府战时驻地云和县,再辗转抵达重庆,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在重庆,3人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战争结束后,幸存者汉密尔顿上校回忆:“原先,日本人的本意是让战俘全部淹死,这样他们就可以说船是被美国人击沉的,而他们没有机会实施救援。后来他们在海上看到中国人救了如此多的战俘后,才明白他们的计划不可能被实现,所以他们改变了策略。”日,在去舟山东极镇的船上,“里斯本丸”号幸存者查尔斯·R·佐敦把老渔民郭阿德和王保荣紧紧搂住。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救的3名英俘分别于日和3月2日在香港热情款待救护过他们的唐如良和翁阿川。1948年3月初,唐如良等收到了伊文思由舟山锦昌行汇转的国币六百万元。参与营救的部分渔民合影1948年5月,英国拟派英舰前往定海县东渔人岛赠谢曾救助过英俘的居民。1948年10月,经过内政部批准,对定海县东渔人岛胡阿法等198名居民救助英俘的行为按照《褒扬抗战忠烈条例》第一条第八款进行褒扬。日,香港隆重纪念“里斯本丸”事件,并赞扬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功绩。港督葛量洪代表英国政府亲自主持并致词,英国政府赠送一艘价值1.6万元港币的“海安”号机动渔船,以及奖金、奖状等。(本文主要整理自广州日报、浙江省档案局等)国家人文历史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号:gjrwls)订 阅 季△点击图片直接进入微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国历原创产品↓↓↓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1月7日 14:53
国家人文历史 最新头条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极大营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