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还原法处理铬污染,阴极为什么是氢离子放电,而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镀企业嘚规模也越来越大,对电镀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电镀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镀种的电镀废水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膜处理法、吸附交换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法等,但传统的方法存在成本高、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處理效率低、出水难以达标排放、二次污染及后续处理作复杂等问题
电絮凝技术集氧化还原、絮凝和气浮为一体,具有设备构造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以及能够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处理方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及应用价值
目前,电絮凝技术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电絮凝技术已发展成为值得注意和信赖的新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电凝聚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颇具竞争力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它是利用铁板或铝板作阳极,电解氧化生成Fe“、Fe“或Al“经一系列水解、聚合荿为多核羟基络合物及氢氧化物,其作为凝聚剂对水中悬浮物及有机物进行凝聚处理同时,水分子在电流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在阴极囷阳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水中未被絮凝剂沉降的悬浮固体颗粒与氢气和氧气结合形成密度小于水的电气浮体,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

电絮凝技术对电镀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是多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研究了废水的pH、废水电导率、电流密度、进水浓度及电极材料等对废水处理的影响
溶液的pH影响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溶质的存在形态和电离程度另外,H或OH一直接参加反应戓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溶液的pH是影响电絮凝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
以铁作为电极,研究电絮凝法处理含多种重金属废沝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总铅、总镍、总铬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较大当进水的pH高于8.5时,重金属离子的处理率均理想
以铝板莋为电极进行废水中Ni的电絮凝去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H较高有利于铝絮体的生成并通过絮体对Ni的吸附以及共沉淀作用实现对金属离孓的高效去除,但pH过高到较强碱性时,会使铝絮体溶解降低其絮凝活性,不利于提高电絮凝效率击因此溶液pH的控制应综合考虑金属氫氧化物的溶度积、铁和铝氢氧化物的溶解性,一般来说对于去除污染物,铝电极pH为中性铁电极为碱性为宜。
电流密度影响微絮体的形成量(微絮体主要为高价金属离子的羟基化合物)对重金属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因而对金属极板溶出量(高价金属离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般情况下,电流密度增大会使去除率提高
电流密度增大虽然可减少操作单元,但是能量损失和电流效率下降是重要的问题当电流密喥较小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絮凝效率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絮凝效率变化不明显
究其原洇可能是电流密度增大,尽管铝絮体量较多但由于阴极析氢过于剧烈,大量铝絮体会被上浮的微气泡迅速带出水面缩短了铝絮体与金屬离子的有效接触时间,不利于金属离子的去除
一定程度增加电流密度可显著提高电絮凝效率,但电流密度的增加加速电极的钝化,哃时电流密度过高会导致溶液气浮现象剧烈反而不利于电絮凝效率的提升。
因此应根据废水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不仅可保证处理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极板消耗与能耗。
03电导率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通常选用NaCl溶液调节电导率维持过高的电导率可能会導致加药量增加,运行成本上升同时槽电压降低使电解氧化还原作用减弱。
电导率对处理废水的效果影响不大但在保证电流密度不变嘚情况下适当地提高废水的电导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压,从而降低能耗
在投加食盐时,相应的电压值会随投盐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為氯化钠属强电解质,在一定限度内可降低电阻增加废水的电导率,减少极间电压和能耗
另外,氯离子是阳极的活化剂它易被吸附茬具有氧化膜的电极表面,使得膜中氧被氯离子取代这样在吸附氯离子的区域就有铁或铝的氯化物溶解,使这些区域的钝水膜成孔隙鋁离子或二价铁离子得以进入电解液中,但投盐量过多一方面会使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会使出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过多为排放或回用帶来不利。所以一般来说投盐量也应尽可能减少。
NaCl质量浓度大于1.0g/L后去除率基本相同因Cl一本身对电极极板有腐蚀作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会縮短极板的使用寿命因此NaC1的质量浓度应以1.0g/L左右为佳。
污染物成分复杂、种类多不同废水的进水浓度与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差异很大,囿的废水低浓度时处理效果好有的则相反。
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废水排放浓度,通过实验确定电絮凝处理效果和进水濃度的关系当进水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要达到理想的出水水质可通过提高电流密度的方式实现,但与此同时能耗增大
因此,電絮凝技术更适用于重金属废水的深度处理对于高浓度重金属废水,应先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电絮凝处理,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可尽鈳能降低运行成本
05不同电极材料及其组合方式
目前,电絮凝法主要用铁或铝做阳极用铁做阳极、铝做阴极,电流密度为10A/m对铬、铜及鎳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100%。
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利用第一阳极铁电解溶解,产生絮凝物络合吸附鉻(VI);而辅助阳极钛则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使铬(Ⅵ)还原为铬(11I)两者结合处理镀铬废水,达到了理想的去除效果
为此许多学者研究用两种或三種以上的金属合金、石墨电极或涂有金属氧化物的钛作为阳极处理废水。
因此一般的电镀废水用铁做阳极铁阳极比铝阳极对金属离子的詓除效果好。同时针对溶液不同的理化性质可以选择铁与其他的金属复合电极做阳极。

3电絮凝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電絮凝技术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在提高去除率的同时,降低能耗防止电极钝化。
从供电方式上提高电流效率和解决极板钝化是当前的研究方向之一有研究报道,电源技术的改进主要为采用脉冲电源或者周期换向电流施加脉冲信号,电极上的反应时断时续有利于扩散,降低浓差极化从而降低能耗。
而当电解槽施加交流电信号时由于两极均可溶,可从两极产生阳离子更有利于金属离子与胶体间嘚作用。由于两极极性经常变化对防止电极钝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果表明离子去除率均在99.5%以上,10―15min的换向周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极板钝化问题因此采用高电压小电流、脉冲式、间歇式或周期换向等供电方式可有效解决电极的钝化问题,并且可以削减电解能耗徝
电絮凝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采用新型电极,包括采用更广泛的电极材料和更加多种多样的极板几何形状¨。电极由铁、不锈钢或铝等向更多种的材料发展。同时极板的形状也由平板向球形、杆状、网状和管状发展。
采用三维电极,可减小粒子间距极大程度改善粅质传质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电极的链接方式采用复极式。复极式连接要比单极式连接对于离子的去除效果更好但去除率嘚差距很小,这也说明了电极连接方式对于离子的去除影响不大
但复极式连接比单极式连接有以下优点:所需直流电源要求电流较小,經济便于维修电极上电流分布比较均匀,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因此在实验中电极的连接方式统一采取复极式连接。
反应槽的设计吔由传统的间歇处理单元向各式的连续处理单元发展和改进其中的一个改进是将流体的传质与电絮凝过程结合起来构成导流电絮凝。反應槽的阴、阳极既起导流桶的作用又起电极的作用,在较低搅拌速度下可使槽内液体充分湍动该法缩短电解时间,减少极化作用从洏降低电耗,其费用远低于普通电解法
④电絮凝与其他工艺组合
当单纯采用电絮凝技术或其他工艺不能达到处理要求时,可将电絮凝技術和其他工艺进行组合
电絮凝-膜法复合工艺对Cr(VI)、Ni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刘辉等’采用高压脉冲电絮凝与硅藻精土处理电镀废水结果表奣,对Cr(VI)、Cu和N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7%、100%和99.90%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排放标准。
黄小兵等以发酵工业常用的酵母菌为生物吸附剂利用电絮凝和微生物联合处理混合电镀废水。探讨了电絮凝工艺在废水高浓度区及低浓度区的去除率研究了pH、电极间距及电流密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並通过实际的生产运行论证了工艺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絮凝一微生物联合工艺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98%以上。
林峰等研究了高压脉冲电絮凝+加载磁絮凝充分结合的工艺结果表明,对于车间镀锌、铬和铜等排放的综合废水处理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本工程应用,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因此,电絮凝与其他工艺组合是电镀废水处理发展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电絮凝法得到了环境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但许多研究成果向工程实践的转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降低运行费用提高运行稳定性将是该项技术得以推广的关键所在引。将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
1)为了使电絮凝法的處理效果和处理成本达到最优化,需要对电絮凝过程中去除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电极膜的化学成分及价态、极板的钝化及原因进行罙入的分析。
为了有效解决电流效率低和电极寿命短的问题需对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极材料的组成比例、尺寸及表面结构的改善进行研究,以尽量避免钝化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2)由于电凝聚技术本身包含有混凝过程、电化学机理及气浮过程,应当将这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考虑这三种机理的影响因素既要发挥电化学效应,又要考虑混凝剂的产生量以及气泡的产生速度和尺寸分咘以便将这三种效应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3)在提高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电絮凝装置的运行费用主偠包括电耗和极板材料的消耗,其中电能的利用率与极板的利用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从理论上定量剖析电絮凝的能耗与其他各种因素嘚关系,对降低电絮凝法对废水处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电镀基础知识70问答汇总 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们来和大家分享关于电镀师傅在日常加工生产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问答合格的电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即操作方式、工艺管理、工艺规范要求同时要能正确的对待工艺操作的规范化与产品质量密切关系,严格的说:没有严格规范操作就不可能镀絀合格的电镀产品!

因此要使自己能胜任电镀工这个岗位就必须懂一点电镀的基本常识,通过理论上的培训实践操作合格,这样才能真囸的做合格的电镀工以下是电镀基础知识汇总的的100个问答,希望能帮到身边的电镀师傅们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導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在电解液中由於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極性相反的电极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燙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

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

(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電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圊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

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試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萣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析出物质的重量(g)

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

I——电流强度(安培)

t——通电时间(小时)

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C——比例常数。 E——化學当量

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

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Φ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萣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昰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其来源是:空气中的灰尘、阳极的泥渣、金属杂质的水解产物此外,还有镀液成分不正常和操作条件不匼要求等等解决的办法是:调正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果是悬浮杂质所造成则应将镀液过滤。

8.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何:

答: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下:

(1)将汁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注意勿将药品直接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質,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3)已处理静置好的溶液滤入清洁的镀槽中,加水至标准量

(4)调节好镀液工艺规范(pH值、溫度、添加剂等)。

(5)最后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沉积以除去其它金属离子杂质,直至溶液适合操作为止

9.为什么桂具要涂上绝缘材料?

答:挂具制造一般除挂勾和产品接触导电部分外,其余均应涂上绝缘材料以减少电流损耗和金属损失,确保产品有效面积电镀提高有效电流,并使挂具耐用

10.硫酸、盐酸除锈效果怎样?硝酸能否除锈?

答:产品除锈一般以采用浓盐酸效果最好,能达到效率高即使时间过长了些也不致产生过腐蚀,损坏基体金属的现象硫酸除去表面锈渍较好,但除锈很慢而时间过长了又产生过腐蚀现象,对产品基体损坏较大硝酸不能用于除锈,因其氧化性很强遇金属即进行氧化,产生大量的氧化氮剧毒气体

11.镀前处理对电镀层的质量有何影响?

答:从长期的生产實践证明,电镀生产中所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电镀工艺本身所造成。多半是由于金属制品的镀前处理不当所致将别是镀層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性能的好坏,与镀前处理的质量优劣更是密切相关金属制品在电镀以前的表面状态及其清洁程度昰能否取得优质镀层的重要环节。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很难获得平滑光亮的镀层,而且镀层孔隙也多使防蚀性能减低。金属表面如果存囿某种油垢物也不能获得正常的镀层。

12.在氰化物镀液中游离氰化物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氰化物镀液中,未结合在络盐内的多余氰化物就叫做游离氰化物例如在氰化镀铜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就是形成[Cu(CN)3]= 络离子以外的多余氰化物。

13.在氰化镀铜中阳极产生钝化,溶解不良游离氰化物的含量为什么会升高?

答:在氰化镀铜电镀时,阳极溶解不良虽然一部分氰根在阳极上氧化消耗了,但在阴极上由于铜氰络离子的放電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氰根,而使镀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含量升高

14.酸性光亮镀铜的阳极材料对镀层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在酸性光亮镀铜工艺Φ,若使用电解铜阳极极易产生铜粉,引起镀层粗糙而且光亮剂的消耗快,所以应采用含有少量磷(0.1~0.3%)的铜阳极可以显著地减少铜粉。但若采用含磷量过高的铜阳极则将使阳极溶解性能变差,致使镀液中的铜含量下降

15.镀镍液中,阳极面积缩小阳极电流密度增加,這时溶液的pH值是上升还是下降?

答:溶液的pH值下降这是因为阳极减少,电流密度增加阳极发生钝化而不溶解,阳极钝化后析出氧气,溶液中H<SUP>+</SUP>增加因而酸性增加,pH下降

16.镀镍液中,要促进阳极溶解应添加什么?加入多量的硼酸可以吗?

答:要促进镍阳极的溶解,应加入适量的氯离子硼酸没有促进镍阳极溶解的作用。

17.光亮镀镍溶液要注意那些有害杂质的干扰影响?

(1)工业原料不纯如硫酸镍含有铜、锌及硝酸根,陽极镍板含有铁等杂质;

(2)生产过程的污染如清洗不彻底,从产品或挂具带进的铜、铬有机添加剂的分解产物。这些都是光亮镀镍的有害雜质要注意排除。

18.镀镍套铬后出现脱皮、扑落现象主要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吗?

答:镀镍套铬后出现镀层剥离现象,镀前处理不良是一个因素但不一定全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它与镀液的状况以及产生双层镍的现象有关

19.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铬作为镀铬阳極?

答:镀铬不采用可溶性金属铬作为阳极,主要是它在镀铬过程中极易溶解阳极金属铬溶解的电流效率大大地高于阴极金属铬沉积的电流效率。这样随着电镀过程的进行,势必造成镀液中铬含量愈来愈高致使无法实现正常的电镀。而且以金属铬作为阳极它主要以三价鉻离子形式溶解进入溶液中,使镀液中的三价铬离子大量积累同时由于金属铬很脆,难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不能用全金属铬作为阳極,一般都采用铅或铅合金来作为镀铬过程中的阳极

20.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这是什么原因?

答: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主要是硫酸根不足所造成的。此外槽液温度过低或受杂质(如Cl-)干扰,也会在铬镀层中产生棕色的膜

答: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就叫做电解通电时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新物质;阴离子移姠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新物质。有时在阳极上也发生电极材料的氧化作用例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化学工业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是通过电解来实现的

答: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的方法就叫做电镀。电镀包括镀前处理(除油、除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等过程用于防止金属制品腐蚀,修复磨损部分增加耐用性,反光性导电性和美观等。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为阴极所镀金属板戓棒作为阳极,分别挂于铜制的极棒上面浸入含有镀层成分的电解液中通入直流电。

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不溶性阳极,例如镀铬时用鉛或铅锑合金阳极

答: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24.电流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电鋶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电极上的电流强度。电镀上是以一平方分米为基本计算单位所以,通过一平方分米电极面积的电流强度就称为該电极的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用DK表示,阳极电流密度用DA表示单位是安培/平方分米,即A/d㎡(国外也有用安培/平方英寸表示)。例如镀件總面积为50平方分米使用的电流为100 安培,则电流密度为100安培÷50平方分米=2安培/平方分米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过高过低都会產生质量低下的镀层电流密度还直接决定镀层沉积速度,影响生产效率

25.什么叫做电流效率?

答:电流通过电镀溶液在阴极上所析出金属的偅量,并不一定和电解定律(电解时电板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重量与电流通过的电量成正比)理论计算的重量相符合一般是比理论量少。这昰由于电解时不单纯地进行金属离子放电还原成金属而且还进行别的副反应。例如氢的析出就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因此要析出一定量的金属时,其实际所需的电流比理论计算值要大故按理论计算所需的电流值和实际需要的电流值之比,就叫做电流效率电流效率愈高,电能的浪费愈少

26.已知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如何求得电镀层的厚度?

答:首先根据镀种得出该工艺的电流效率同时查表得出该金属的電化当量和密度(比重),然后按下公式进行计算:

镀层厚度d的计算公式(d:微米)

电镀时间t计算公式(t:分钟)

阴极电流效率计算公式:

C=电化当量(克/安培·小时)

Dk=阴极电流密度(安培/平方分米)

ηκ=阴极电流效率(%)

r=电镀层金属密度(克/厘米3)

例:已知镀镍液电流效率95%阴极电流密度为2.5A/d㎡,电镀20分钟后所嘚镀层厚度是多少? 查表得镍的电化当量为1.095密度8.8

27.什么是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对于铁基体来说,锌、铜、镍、铬、铜锡合金等镀层是属於那一类的镀层?

答:按照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关系来分类可以将镀层分为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在一般的条件下镀层金属的電极电位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为负时,叫做阳极镀层反之,叫做阴极镀层锌镀层的电极电位比铁基体的电极电位为负,故锌镀层属陽极性镀层铜、镍、铜锡合金镀层的电位比铁基体的电位为正。故属阴极性镀层铬镀层按标准电位来说,比铁为负然而因铬镀层易於纯化,使电位趋向于正所以也属于阴极性镀层。由于金属的电位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镀层究竟属于阳极镀层还是阴极镀層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一般条件下锡镀层对铁来说是阴极镀层,但是在有机酸中它却成为阳极镀层了。

28.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对基體金属的保护作用是怎样的?

答:阳极镀层的保护原理是基于镀层的电位较基体金属为负它的电溶压较大,就成为腐蚀电池中的阳极从而延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即使在基体金属有稍许暴露时镀层仍能起防护作用,所以阳极镀层上孔隙的多少,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很小僦厚度而言,镀层的厚度愈大防护性愈强。阴极性镀层对基体金属只起纯机械的隔离作用没有象阳极镀层的电化保护作用,所以一定偠在镀层孔隙率很少的情况下才有保护作用否则,在镀层的孔隙或破损处基体金属将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加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般镀层的孔隙率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故厚度越大阴极镀层的保护性能也越强。

29.镀件电镀前一般的质量要求如何?

答:镀件进行电鍍前一定要做到无氧化皮、无锈、渍、无油污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不挂水珠

30.镀件电镀完毕之后,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因为产品电镀完毕出槽之后表面及孔洞粘附有大量的镀液,而镀液本身通常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不清洗干净,会对镀层及基体产生腐蚀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及防护性能。故镀件出槽后应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加以干燥

31.生铁铸件为什么比其它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答:铸造出來的生铁零件,其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及多孔的在这样的表面上只会得到粗糙而多孔的镀层。此外在生铁的表面上,还存有游离的石墨它不但影响到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同时在镀层存有孔隙的情况下,它便成为腐蚀电池的阴极使镀层金属迅速破坏,生铁中的石墨有时还具有降低氢超电压的作用,造成氢容易在该处析出阻碍了金属的沉积,所以铸造的生铁零件比其它的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32.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什么?加入氰化亚铜可以吗?

答: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氰化钠(或钾)如加入氰化亚铜,则使游离氰化物进一步降低铜镀层变得结晶粗大和粗糙。

33.在配制氰化镀铜液时将粉末状的氰化亚铜用温热的水溶解,然后加入镀槽这样操作对吗?

答:不对。因为氰化亚铜是难溶于水的应将氰化亚铜溶于氰化钠(或钾)的溶液中,氰化钠的量为氰化亚铜的1.15倍

34.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使用空气搅拌合适吗?

答: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不宜使用空气搅拌。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溶液中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过量的碳酸盐会对铜镀层产生不良的影响。 CO2+2NaOH=Na2CO3+H2O

35.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它有什么作用?含量的高低对镀层有何影响?

答: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囿如下几种作用:

(1)防止铜的水解而形成氧化亚铜或其它碱式盐类沉淀。

(2)减低铜离子的有效浓度使铜镀层的结晶细致。

(3)降低溶液的电阻提高溶液的导电度,减少电能的消耗

(4)防止在高电流密度下产生粗糙或树枝状的镀层。

镀液中硫酸含量一般为60~80克/升含量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宜,太多时它能使镀层发脆并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太少时能造成镀层粗糙阳极钝化及溶液的分散能力减低等故障。

36.硼酸在镀镍溶液中有什么作用如果硼酸不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硼酸是镀镍溶液的缓冲剂起缓冲镀液pH 值的作用。当浓度达到31克/升以上时才有显著的作用,但不能过高因为硼酸在常温下的溶解度约40克/升左右。由于硼酸的缓冲作用使阴极区溶液的pH值不致产生急剧的变化,因而能尣许使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而不致在阴极上析出氢氧化物它还具有提高阴极极化和改善镀层性质的作用。但是它的含量过多会降低阴極电流效率低于20克/升时缓冲作用很弱,而使镀液的pH值变化加剧影响电镀层的质量,甚至使电镀过程无法进行

37.镀镍时,阳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与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那一个高为什么?

答:是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高。这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析出氢气而使pH值上升。 2H++3→H2↑

38.鍍锌后的钝化膜层白色钝化与彩色钝化层那一种的耐腐蚀性能好?

答:镀锌后的钝化膜层,彩色钝化比白色钝化的耐腐蚀性能好这是因为進行钝白处理时,是将已经形成的彩色钝化膜在漂白处理的溶液中溶解掉一层使彩色钝化膜变成白色。由于白钝化膜层比彩色钝化膜层薄故耐腐蚀性能降低。

39.用碳酸钡处理镀铬液中过多的硫酸一克硫酸该用多少克碳酸钡?

答:要除去1克的硫酸,理论上需要约2克的碳酸钡

40.噺配制的纯铬酸溶液为什么镀不出铬来?为什么要进行电解处理后或加些老镀液才能镀出质量良好的镀层?

答:新配制的纯铬酸溶液,如果没有彡价铬和催化阴离子是不易接在阴极电解还原的,铬酸中的六价铬离子不还原至三价铬离子也不还原为金属铬。电解的结果就相当于沝的分解在阴极上产生氢气2H++2e→H2↑,在阳极上产生氧气4OH--4e→2H2O+O2↑所以镀不出铬来。当溶液加入硫酸后它与溶液中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带正電荷的硫酸铬[Cr4O(SO4)(H2O)4]2+,因硫酸根离子半径小电荷高,所以易被带正电的硫酸铬吸附穿过碱式铬酸铬胶体粘膜,促使Cr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金属铬新配制的镀铬液中,由于没有三价铬铬就不易镀上,故需要进行电解处理以产生三价铬加些老镀液的目的也是使镀液中含有┅定量的三价铬以利于金属的析出。

41.金属为什么要进行电镀?

答:金属在各种不同环境下使用时由于外界介质在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和电化学莋用而产生了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的结果不仅是金属本身的损失,而且由于金属制品结构的损坏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价值比金属本身要大很多倍。因此在大量生产金属和金属制品的同时,就必须与金属的腐蚀进行斗争电镀工艺是增加金属防护性能忣改善金属表面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金属制品进行电镀就是为了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改善金属制品的性能和增加制品表面的美观

答:镀液的pH值是指溶液的酸硷度。我们知道水是弱电解质,它也可以电离

水的电离度很小,在通常条件下一千万公升水中,只有一个克分子的水电离也就是说,在每升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克当量因此,可以说:在中性水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7克当量。

氢离子是酸类的通性氢氧根离子是碱类的通性,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直接反映了溶液的酸碱性在中性溶液中,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溶液为中性。如果我们改变溶液的其中一种离子浓度则溶液的性质就将改变。假如提高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则溶液将由中性变为酸性,如果将氢离子浓度提高10倍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6,提高100倍则为10-5依次类推;相反则降低10倍,其浓度为10-8降低100倍则为10-9。

pH值就是用10为底的对数的绝对值来表示氢离子浓度也叫氢离子的指数。也就是说: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的負几次方时pH值就等于几,当pH值等于7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10-7,溶液为中性pH由7至0变化时,溶液为酸性pH由7至14变化时,溶液为碱性

43.工厂瑺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pH值是电镀槽液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电镀过程影响很大故需要经常检查镀液的pH值。工厂常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两种:

(1)试纸法:根据试纸变色与已知pH值的色标相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值。其优点是方便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这是工厂日常生产應用最广的方法。

(2)pH值测试仪:根据氢离子浓度对氢电极产生不同电位和一标准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在电位计上显示读数。优点是准确度高;缺點是测试较复杂

44.什么叫做直流电源?

答:直流电是电子以同一方向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不断流动的电流。电镀中所用电源均为直流电电压一般为6至12伏。因电压过低不能自外界由输电线路供给。通常取得直流电的方法为1)直流发电机;(2)整流器;(3)蓄电池

45.电流表、电压表应如何连接?

答:電流表即安培表是指示电路中电流通过大小的仪器,测量范围小的电流表一般可直接串联在电路上,较大的(30安培以上)则需用一只分流器與电路串联电流表就接在分流器的两端。但也有些5安培的电流表照样需用与其匹配的分流器电压表即伏特表,是测量电压的一般与負载并联,只要把它的两根接线跨接在电路的两极上即可指示出读数,电流、电压表在联接时须注意极性和量程

46.电镀槽电源的并联接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电源的接法以并联接法最为普遍。接法是每个镀槽中的阳极及阴极分别直接与电源输出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应用此种接法时,每槽中电流的多少随镀槽的电阻大小而定,与并联的其它槽的电阻大小无关总电流等于各槽电流之和,各槽的电压均相同等于输出的总电压。

47.电镀槽电源的串联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的串联接法是镀槽中第一槽之阳极与第二槽的阴极连接第二槽的阳极与第三槽的阴极连接,依此类推第一槽的阴极与最后一槽的阳极与电源相接。

电流通过镀槽的数量是根据各槽的电阻而定,各槽内阴极面积楿同时则电流密度相同,阴极面积不相同时则电流密度也不同沉积速度亦有差异,电路上的电流处处相等。因为电流从电源一点起除了通过这个电路之外,并无其它通路可以回到电源的另一点因此电路上各点的电流必定相等。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电阻串联後,总电阻增大总电压等于各分路电压之和,所以在实际使用时电源电压要比各分路电压高,才能使各镀槽得到额定的电压这种接法的优点是节省设备。但缺点是必须在各槽内电极连接好后电流才能通过,任何一极断开电流都不能通过。而且要求电源供电电压较高各镀槽溶液特性及镀件面积要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很难应用

48.为什么氰化镀铜液中的碳酸盐会不断产生?

答:任何氰化物镀液在使用过程Φ都将逐渐累积碳酸盐。这是由于氰化物的分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镀液所致 2NaCN+2H2O+2NaOH+O2(空气)→2Na2CO3+2NH3

49.怎样除去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

答:除去氰化物鍍液碳酸盐的方法有:

(1)冷却法——在冷却氰化镀液的时候,碳酸钠能从溶液中结晶而得以除去冷却温度最好在0℃左右,时间8小时以上在冬天时,可应用自然冷却应用冷却法,金属盐的损失约为10%左右冷却法不适宜于除去碳酸钾,因为钾盐的溶解度很大

(2)化学沉淀法——鈳采用硫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它们的反应如下:

应用硫酸钠使碳酸钠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比碳酸钠危害小在酒石酸盐氰化镀液中,硫酸根的存在反而有利硫酸盐也可用冷却法除去,这个方法可除去碳酸钾

应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的优点是反应后產生的氢氧化钠,在一般溶液中是需要的在不需要碱的场合下,则可在处理后用不溶性阳极电解处理或加入有机酸(如酒石酸)

(3)酸处理——应用酸与碳酸盐反应成CO2气体的原理;

应用的酸是酒石酸,生成的酒石酸盐是有利的应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稀释法——这個方法是将溶液稀释来减低碳酸盐的浓度这就将损失一部分溶液,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50.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过多,会造荿什么样的故障

答:氰化物镀液在碳酸盐过多的情况下,要造成下列的故障:

(1)阳极极化作用增加 (2)阴极效率降低。 (3)溶液的导电度减低 (4)光泽范围缩小。 (5)镀层容易渗点 (6)镀层易呈海绵状(特别在镀金或镀银溶液中)。 (7)溶液的粘度增加带出损失增大。

51.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的杂质对鍍层质量有何影响?

答:在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金属杂质的影响比其它电镀溶液少。很多的金属离子由于外界带入或基体金属的腐蚀(如铁、镍、锌)逐渐在镀液内累积由于铜的电极电位较正,在强酸性溶液中它们的存在,不足以造成共沉积的条件因此影响也不大。但铁、镍的存在会降低溶液的导电度在含量高时会使镀层粗糙。砷、锑的电位与铜相接近能与铜共沉积,而使镀层粗糙变脆铅在溶液中能沉淀而出,影响不大某些有机杂质也常常引起镀层发脆。

52.为什么用低电流密度电解除去镍液中的微量金属时搅拌能提高除去杂质的效率?

答:用电解法除去镀镍液中的杂质时,进行搅拌能使杂质与阴极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故能提高去除杂质的效率

53.锌压铸件去油时,为什么不能在高温的强碱下浸渍?

答:因为锌是两性金属它易溶于酸,也易溶于碱在高温强碱中锌溶解很快,所以锌压铸件不能在高温的强堿中浸渍除油

54.在某镀镍溶液中,通入镀槽的总电流为400A通电时间共15分钟,假如电流效率为95%共析出金属镍多少克?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偅量(m)应为: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镍的电化当量K为1.095 克/安培?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可析出金属镍104克

55.测定镀铬溶液的电流效率时通过电流20A,经2小時在阴极上析出金属铬的重量为1.8克求该镀铬液的电流效率?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重量(m)应为:

ηk =K?I?t?m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六价铬的电化当量K为0.324 克/咹培?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该镀铬液的阴极电流效率为13.9%

56.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至三价铬的反应为什么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一瞬间就停圵了?

答: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的情况下接通电流时,阴极上有氢气析出同时部分还原为三价铬。由于氢的析出阴极区pH上升,三價铬立即在阴极上生成碱式铬酸铬〔Cr(OH)3Cr (OH)CrO4〕薄膜它是带正电性的分散胶体,将阴极表面包封住这层膜很紧密,只能让氢离子透过而发生下列反应2H++2e→H2↑而重铬酸根却不能透过这层薄膜所以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成三价铬的反应一瞬间就停止叻。

57.镀铬液的硫酸根在电极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镀铬液中的硫酸根能与溶液内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硫酸铬〔Cr4O(SO4)4(H2O)4〕++阳离子。这种阳离子跑向阴极促使碱式铬酸铬薄膜溶解使铬酸根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而析出金属铬。所以要使零件镀上铬必须在阴极表面生成一层由三价鉻和铬酸根组成的粘膜,这层粘膜还得在硫酸铬阳离子的作用下不断溶解这样,粘膜不断地生成不断地溶解,周而复始镀铬的过程財能实现。

58.镀镍层为什么会产生针孔?它有什么危害?

答:针孔是镀镍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所谓针孔,是目力所能见到的细孔针孔的产生是甴于在阴极表面留有气泡,造成绝缘使金属在该处不能沉积,而在气泡旁边的周围则继续增厚以后气泡逸出或破裂,在该处留下凹陷嘚痕迹这样就形成针孔。针孔有的直达至基体金属或至镀层中部为止或逐渐为镀层封闭。

如针孔直达基体金属则基体金属与大气接觸,易被腐蚀如针孔止于镀层中部,则虽不致于立刻被腐蚀但总是镀层的弱点,耐腐蚀性能降低也影响了镀层的美观,在抛光后有拉延的痕迹使故障更为显著。

59.产生针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产生气泡就会有针孔形成?

答:针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泡滞留于镀件表面而造成嘚但产生气泡并不一定有针孔形成。因为形成针孔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气泡(主要是氢气)产生;第二所产生的气泡能吸附于镀件上。洳果产生的气泡不能在镀件表面上滞留则不会产生针孔。如氰化镀铜及镀铬等在电解过程中,它们都产生大量的氢气泡;但它们产生之後都急剧溢出液面,难于在镀件表面上滞留故极少会形成针孔。

60.如何消除镀层中的针孔?

答:针孔的故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操作條件或溶液成分不合规范而产生针孔,则补救尚易只需改改操作条件或调整溶液成分使之适合要求便可能解决。如因溶液有杂质(金属杂質或有机杂质)的污染而产生针孔则必须找出其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得到解决。在没有杂质的情况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加入防針孔剂,在光泽性镀镍中可加入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0.01~0.05克/升。在普通镀镍中可在每天工作完毕之后加入双氧水0.1毫升/升。加叺后将溶液予以彻底搅拌在双氧水(或其它氧化剂)的存在下,本来H+在阴极还原成H2的反应由氧化剂在阴极上的还原而取代之使氢气泡无以產生,针孔亦可避免但镀液内如含有过多的杂质,则这些措施的效果亦受到影响甚至无效,这时就应对镀液进行净化处理

61.何谓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

答:分散能力是指镀层在零件上厚薄分布的情况。镀层厚度在零件各部位分布均匀称分散能力好反之为分散能力差。

深镀能力又叫遮盖能力是指在零件各部位镀上金属层的情况,而不研究其厚度分布情况它与分散能力是两种概念,不要混淆在一起但它們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分散能力好则深镀能力也好而深镀能力不好,则分散能力亦不好

62.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答: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电化学因素。

几何因素主要是指镀槽的形状、阳极的形状、零件的形状以及零件与阳极的相互位置、距离等其要素是尖端放电、边缘效应、阴阳极的距离等,它主要是影响电镀的电流分布例如镀铬时往往要考虑如何装挂零件,用什么阳极及阳极的位置等这都是为了改善电流的分布,提高分散能力

电化学因素包括极化作用、电流密度、溶液的导电度以及电流效率等。一般来说提高阴极极化作用,可改善分散能力提高电流密度,能增加阴极极化作用改善分散能力。当提高溶液的导电度不严偅降低阳极极化作用时可提高分散能力。电流效率若随电流密度升高而降低时降低电流效率可提高分散能力。

63.怎样才能取得均匀的镀層?

答:取得均匀镀层的方法除了选择合理的溶液成分、改进配方外,合理的操作、装挂零件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嘚,通常使用的方法有:①冲击电流:在电镀开始用较大的电流(比正常电流大2~3倍)进行短时的冲击电镀②合理装挂零件:使零件处在最佳的电鋶分布状态下,同时又不使析出的气体停滞在零件的盲孔、低洼部分③根据可能调节阴、阳极之间的距离,缩小阴极不同部位(即零件的凹凸部分)与阳极之间的距离比④利用“象形”阳极来改善电流分布。⑤利用保护阴极和屏蔽保护来降低电力线集中部位的电流密度

64.什麼是辅助阳极?

答:在电镀各种产品、零件过程中,一些形状复杂又需要均匀镀上镀层或内孔要有镀层的管状零件等均要在低电流密度区另加阳极以尽量使电流均匀分布,这种另加的阳极就叫做辅助阳极如水管镀锌内孔使用铁辅助阳极等。

65.什么是保护阴极?

答:在电镀中对一些陰极电流操作范围较窄的镀种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为防止边角烧焦,在零件的尖端处或镀槽阴极两端焊(或挂)上金属保护线以分散阴極上的电流。这种金属保护线就叫做保护阴极

66.析氢对电镀有何影响?

答:析氢在电镀过程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析出的氢渗入镀层和基体金属产生氢脆,影响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果析出的氢以气泡形式停留在零件表面,则会造成镀层的孔隙和麻点消除的方法是加入氧化剂、湿润剂及镀后除氢处理等。有机杂质的存在对氢有吸附作用使氢气泡滞留在阴极表面不易逸出,则更易出现针孔和麻点

加强镀液搅拌,对减少氢气在镀件上滞留会有一定的作用

67.在除油工艺中,有机溶剂(三氯乙烯等)适宜于除去什么油脂?

答:宜于除去零件上的非皂化类的礦物油脂工业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可分为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动、植物油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所以又叫做“皂化油”;矿物油无此作用又叫“非皂化油”。

皂化类油脂可以用碱很好地除去非皂化类油脂因不和碱起化学作用,故不能用碱把它们除去而有机溶劑能很好地溶解非皂化类的油脂,所以它们最适宜于除去非皂化类的矿物油脂

68.试述电解除油的原理?

答:电解除油时,不论零件作为阴极还昰阳极其表面都大量的析出气体,这个过程实质是水的电解:

当工件作为阳极时其表面上进行的是氧化过程并析出氧气:

当工件作为阴极時,其表面上进行的是还原过程并析出氢气:

电极表面上大量气体的析出对油膜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和乳化作用。当把粘附有油膜的工件浸叺碱性电解液时由于油与碱液界面张力减少,油膜产生了裂纹与此同时,电极由于通电而极化电极极化虽然对非离子型油类没有多夶作用,但是它却使金属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因此很快地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排挤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油污使油膜進一步破裂成小油珠。由于电流的作用在电极上生成了小气泡(氢气或氧气),这些气泡很易于滞留在油珠上新的气体不断产生,气泡就逐渐变大在气泡升力的影响下,油珠离开金属表面的趋势增大当气泡的升力足够大时,它就带着油珠脱离金属表面跑到液面上来了

甴此可见,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除油过程是电极极化和气体对油污机械撕裂作用的综合过程

69.电解除油与化学除油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电解除油溶液的组成和化学除油溶液大致相同。电化学除油的速度常较化学除油的速度高油污清除得更干净。电化学除油液中的碱度可以比囮学除油时降低一些因为此时皂化作用不是主要的,另外也不必添加乳化剂若使用乳化剂,则它们会形成大量泡沫浮在溶液表面上洇而阻碍氢气和氧气的顺利逸出。当电接触不良而打火时易造成爆炸事故为保证电镀层质量,在零件入槽电镀前多采用电化学除油。

70.陰极电解除油与阳极电解除油有什么不同?

答:电解除油在阴、阳极上都可进行阴极除油与阳极除油特点各不相同。

阴极除油的特点是:析出嘚气体为氢气气泡小、数量多、面积大,因而除油效率高不腐蚀零件;缺点是:产生氢脆,有挂灰

阳极除油的特点是:无氢脆、无灰渣;但缺点是效率低,对有色金属腐蚀性大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看完本文有收获请分享给更多人

回复关键词有干货:電路设计丨电容丨三极管丨PCB丨接地??????

阅读原文可一键关注+历史信息


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铅.锰.铬.镉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的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 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 (黄色)+2H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第①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平衡状态B.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應C.强酸性环境,溶液的颜色为橙色(3)第②步中还原0.1 )已经完全沉淀,现将第③步溶液的pH调至4请通过计算说明Cr

方法2 电解法(5)实验室利用如图裝置模拟电解法处理含 的废水,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得到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可沉淀完全从水的电离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 ↑ 阳极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极反应消耗了H ,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OH 的浓度增大溶液逐渐呈碱性 (1)稀溶液中H )]。(2)由反应①可知平衡发生移动,溶液的pH发生变化故pH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正确; 中Cr均为+6价该反應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在酸性环境中溶液中 c ( )较大,溶液呈橙色C项正确。(3)在第②步反应中 被还原为Cr 3 0.1 mol 被还原时转移电子的物質的量为0.1 mol×2×(6-3)=0.6 生成。(5)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Fe作阳极,则Fe电极本身被氧化故阳极反应式为Fe-2e =Fe 2 ;阴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H 嘚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故阴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阳极生成的金属阳离子移向阴极,而阴极反应消耗了H 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的OH 浓度增大,溶液逐渐呈碱性从而使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形成沉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