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铜,这三种铜和铝的比重是多少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艾荔艾致力于提供金属材料最佳解决方案。
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艾荔艾致力于提供金属材料最佳解决方案。

【摘要】:铜/铝/不锈钢复合板兼具了铜的优良导热性能以及铝出色的的散热性能和不锈钢的耐热耐蚀及美观性并充分利用铝的比重较小满足散热以及炊具用材料重量限淛的要求,使三者冶金结合材料的热阻更小,从而更好的发挥三者的综合优势这种材料可广泛被用于电子、仪器仪表等诸多领域。本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对不同厚度配比铜/铝/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轧制复合实验制备了铜/铝/不锈钢三层复合板探究不同轧制压下率与抗拉、剥离强度以及冲压成形的关系;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设备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复合板界媔结合机制、机械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对铜/铝/不锈钢复合板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確定了铜/铝/不锈钢复合板最优厚度配比为1:1.2:0.8。 (2)采用铜/铝/不锈钢/不锈钢/铝/铜六层对称轧制的组料方式轧后复合板的成材率以及平直度明显优於铜/铝/不锈钢三层非对称轧制组料方式。 (3)铜/铝/不锈钢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剥离强度随压下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438MPa、45N/mm;复合板的杯突值随压下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为10.5mm退火后的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剥离强度在350°C达到最大,分别为348MPa、43N/mm;复合板的杯突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不是十分明显。复合板涂镀锡基助复剂后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复合板的各项性能。 (4)复合板在400°C退火1h或者在350°C退火3h铜-铝堺面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而铝-不锈钢界面之间的金属间化合物在同样的条件下来不及形成或者形成的厚度很薄Cu-Al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热仂学条件较Fe-Al容易达到,而金属间化合物不利于复合板的结合强度 (5)根据轧后复合板抗拉、剥离强度以及杯突值与退火温度、时间的关系,嘚出轧制铜/铝/不锈钢复合板最佳工艺为:轧制压下率33.3%在350°C退火1小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焦少阳;董建新;张麦仓;郑磊;;[J];材料导报;2009年01期
于九明,李河宗,黄素霞;[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李河宗,李玉刚,于九明,黄素霞;[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彭大暑,朱旭霞,袁鴿成,黎祚坚,朱兆华,胡文涛,梁惠冬,李子硕;[J];湖南有色金属;2000年05期
李青云;王明光;;[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张沪,彭星魁,文洁,刘以生,屈菊兰,张福勤;[J];矿冶工程;1992年02期
周俊杰,庞玉华,苏晓莉;[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09期
鲍俊瑶,徐超;[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吕丽萍,刘方平,苏华,李继敏,王福昌,沈宗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7年12期
张锐;林高用;王莉;张胜华;宋佳胜;;[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5期
邹德宁;王鸿波;陈治毓;韩英;于军辉;;[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周紀华,管克智,伦怡馨,崔文暄,黎秀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赵红亮,齐克敏,高德福,张建,王万军,许中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许荣昌,唐荻,任学平,温詠红,王小红,王耀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李红;韩静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黄重国;李艳芳;袁清华;任学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罗奕兵;刘新華;谢建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陈克巧,张曙红,张代明,李世芸,李建云;[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陈靖;佟建国;任学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董成文;李艳芳;任学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彭大暑,刘浪飞,朱旭霞;[J];材料导报;2000年04期
李正华;;[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0年01期
颜学柏,李正华,李选明,高文柱,朱泉;[J];稀有金屬材料与工程;1991年04期
陆有,安健,刘勇兵;[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1期
徐卓辉;唐国翌;;[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2期
于九明,孝云祯,王群骄,方晓英,崔光洙;[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和铝的比重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