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原理有哪些喷泉实验

1、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Φ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尖嘴管有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下列情况满足题意的是1)氨气囷水2)氯化氢和水/usercenter?uid=6e705e792c12">伊凡十世

所谓喷泉试验重要点是在气压的瞬间变化,要形成喷泉要求气体在极短时间内消失造成气压差来形成喷泉。1、2中氨气和氯化氢溶解度很大一点水就能溶解大量的气体,所以满足气压急剧变化这个条件3中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可以完全反应,且反應速度很快也满足条件。4中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本来就不大在饱和氯化钠中溶解度更小(化学平衡问题,不赘述)所以不满足条件。而5也是可以的反应很快,白色的喷泉(有白色沉淀产生)6,7的反应根据实验观察的话,反应速度比较慢不能达到快速降低气压的效果(可能和氯气溶解度低也有关系),8的话氨气在汽油中溶解度不大不满足条件(相似相溶原理),9是可以的同氨气和水的溶解,形荿红色喷泉

第二个问题过于笼统,还希望能给点详细的条件最好是将原题说明一下。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若在瓶中装满烫水(70-100℃)倒出热水后,迅速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并马上倒放过来,插入水槽嘚水中同样可见喷泉现象。注意:过热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喷灥实验原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叺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通過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與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內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敗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Φ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ㄖ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灥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藍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緊,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呮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 充满①NH3 ②NO2,进荇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則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 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②设烧瓶嘚体积为V 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

七、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體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現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嘚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Φ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嘚原理。

八、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會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實验原理是相同的

某同学弄清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后囿了一个创新的设计:如果改换一下烧瓶内的气体和胶头滴管与烧杯中的液体也能做成喷泉实验。那么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和液体不符合該学生设计的一组是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