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两个清晚民国地图高清版大图普品,浅降彩和粉彩,这赚书是什么字?浚成督造?另一个为少轩氏作。

老师,请在这里输入推荐理由、藏品卖点,300字内。成功卖出后,您将获得平台佣金收入的15%作为奖励。
您可以从是否开门、性价比、典型、精品以及趣味性等角度来作为您的推荐理由。
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 清晚民国许品衡浅降彩花鸟大瓶
手机下单、沟通商家
商品价格:
发货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买家)承担
更新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温馨提示: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谨防诈骗,因为在平台外交易产生的纠纷,平台不予保障与处理
卖家信誉: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地摊最新商品
年代:清晚期艺术类别:绛彩表现形式:瓶品相:有瑕疵内容:植物花卉
描述:高43厘米。占群芳第o筹,文章大K最风流,天香|倾城还竺嗝嗟桨最^--博古四大家翘楚,醉月山房主人--许品衡作于民国己未年秋月150件浅绛富贵白头图瓶。书画俱佳,瓶颈侧双兽首衔环。底款位置恰巧洞穿,使得红印章款识难以辨识。开门许品衡浅绛花鸟,可赏可藏。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摊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地摊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交易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
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一周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申请店铺,手续费优惠,更有最高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6、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7、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8、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10、买卖双方同意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并起诉本平台,则以本平台所在地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其他交易疑问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开户行:工商银行杭州观音桥支行帐号:9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杭州城北小微企业专营帐号:10 302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杭州仓基上分理处 帐号:5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杭州和睦支行 帐号:00 1372 6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学院路支行 帐号:18 5889 00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5年收藏行业专营
30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探究.pdf 7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探究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文摘要徽商研究一直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婺源商人是徽州商人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晚清时期,徽商由盛转衰,但徽州茶商却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婺源茶商就是典型的代表,晚清时期,婺源茶商大量涌现,茶叶贸易蓬勃发展。本文对光绪、民国婺源茶商的发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叙述婺源茶商的产生、分布及活动区域、社会影岣、作用等内容。关键词:晚清民国;徽州;婺源茶商;地理分布·摘要.
:??????????????
中文文摘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时期,我国茶叶生产、贸易飞速发展,徽州茶商大量涌现,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以婺源茶商最具典型。本文对光绪、民国婺源茶商的发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叙述婺源茶商的产生、分布及活动区域、社会影响、作用等内容。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学术界关于徽学研究及徽州茶商研究作一学术回顾,阐明本文选题的缘由、意义。文章指出,徽州商人中的婺源茶商在晚清民国时期是当时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群体。商人的地域分布及商人的活动影响着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方法、结构及背景问题。本文以晚清民国时期的婺源茶叶商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的分析法、比较法、叙述法、地理学中的统计法、列表制图法、心理学、社会学的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说明婺源茶商的分布、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叙述婺源茶商产生、发展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谈婺源的山水、交通等情况,人文环境主要谈行政区划及经商习俗。历史时期,徽州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一个地理范围。西汉前,属《禹贡》所说的扬州范围,春秋时期属吴,吴后属越,战国属楚国,秦统一六国后,在徽州置歙黟二县,属鄣郡。徽州的行政区划的最终确定是在唐代开元、永泰年间。在宋朝时,属于江南东路。明时期为徽州府,直隶南京。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祁门、婺源?袷艚???ㄏA?亍f脑聪氐纳柚檬翘瓶T6??四????,建县时,婺源隶属于歙州。文章概括了自然条件对于婺源茶商外出经商的自然原因,同时对婺源自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且将婺源的物产风俗作了描述,重点是将婺源茶商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和茶叶的产地分布、运输路线及自然地理中的河流走势相结合来阐述婺源茶商大量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作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最基本的因素是导致婺源茶商在其出现地主要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婺源县志》当中的婺源茶商人物的计量分析,利用图表的形式管窥晚清民国时期婺源县各地茶商的地理分布状况。从婺源茶商的分布来看,一开始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五口通商之后,广州的茶叶出口中心逐渐转到上海。同时,婺源茶商还有分布在浙江、湖北汉口、江西九?,.
的态度和行动,表明了婺源莶商是对于溺婴事件的反对,同时捐助开办育婴堂这一江等地。婺源县偏处于徽州西南隅,徽州商人的主要活动是以休宁、歙县为代表。婺源茶商大规模出现是在晚清之后,茶商的活动对婺源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产品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文章还对在提到太平天国时期茶商的一些经营状况和运输方面的内容,表明在太平天国的统治下,茶商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的。另外从文中的表格来看,婺源茶商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儒仕,这对于自身的影响和所从事的行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第四部分为晚清以来婺源茶商的社会贡献和衰落。作为徽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当地的社会贡献主要表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援助和其他方面的贡献。在婺源茶商中,又发现到很多人具有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甚至比较精通,是由于徽州的中药材是非常丰富的,这又是自然环境造就了商人的这一医疗技能。在支持慈善事业上,重点提到了婺源溺婴恶习和茶商对于这一风气事实。通过婺源茶商的社会贡献来看社会变迁、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等。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州商帮的兴衰历程。婺源商人的这些社会贡献对于家乡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恶俗风气的纠正和改观,商人在这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婺源茶商的衰落的原因,由于自身封建性的弊端和资本主义的大肆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导致了衰落,但是在婺源茶商当中还是有一部分具有先进经济头脑的人物,购买机器、改良产品还获得了一些列的奖项。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是从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婺源茶商自身的因素来讲婺源茶商的产生、发展及衰落。婺源茶商人物的研究,是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学科范畴,他牵涉到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经济与社会是一种人文现象,但是他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这个平台,婺源茶商及其他徽州茶商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立足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茶叶是当地的自然产物,是当地的土特产品,我们以婺源县这一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出发,来诠释婺源茶商的人文现象。随着??年,首届婺源国际茶叶文化节成功举办,?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浅绛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时代背景/浅绛
浅绛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火烧,连也抱头逃出了京城。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浅绛“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浅绛太平军在景德镇前后长达7年之久。这段时间里,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倘能避过杀身之祸,却不得不还要面对生计之困,于是在战火暂时平息之后,仍需重操画笔,以画瓷谋生。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瓷,这样,一些生活必须的日用粗瓷(如锅、碗、盆、盘之类)成为首选,画上几笔浅绛彩,署上自己的名字,择价而沽。
咸丰5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与次子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现藏安徽省黟县文物管理所)便是一例。在上述300余件器物中,咸丰朝所画浅绛彩瓷只有两件。这是最早一件,也是程门画浅绛瓷已知最早的一件实例。另一件是张子祥(张熊)在咸丰6年(1856年)所画的瓷板画。是否可以这样说,稀少的咸丰朝浅绛瓷正是原御窑厂画师们在生活重迫下的一种艰辛尝试,但在客观上却是一个新艺术品种繁盛的开端。
浅绛同治5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
7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时年19岁,在位13年。虽然同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皇室烧瓷却很少,新御窑厂亦家底全无,画师们只好以画浅绛瓷维持生活。如(字松生)、(字品卿)、(字少维)、(字丹臣)、、(字介眉)、(字静山)、、(次笠)等,此时他们都有作品出现,且均绘于同治元年至同治13年之间。有趣的是在同治5年至9年,却难觅其作品的踪影,也许当时他们正忙于重建御窑厂和为同治婚礼绘瓷吧。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除御窑厂那批外,少见其他画者。应该说,浅绛瓷在同治时还正处于兴起的阶段。兴起的带头人便是御窑厂以程门为首的画师们。浅绛进入光绪期,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期生产的。光绪一朝34年中,大体可以看出画师们的更替关系。为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光绪10年,中10年和后14年。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字巍山) (字汉云)(字子耕) 等。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浅绛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浅绛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戴裕成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昭 吕尚文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余筱秋  杨紫卿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浅绛 鸿兴  永兴氏  。
为什么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浅绛彩瓷的肇始年代/浅绛
 关于浅绛彩瓷的肇始年代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在清代嘉庆、道光时期,水墨与淡赭并用的绘瓷技法已经开始流行。但持此论者并无提出实证,其列举的有关名家的时序也错倒了,如其中的王少维是字廷佐,却被当成王少维和王廷佐两个人。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先生十年前的调查结果,可知见诸著录的浅绛派艺人之首程门有绘于咸丰五年(1855年)的作品。这是刘先生所见纪年最早的一件浅绛彩瓷。我们现在看到比较多的都是些光绪年间的纪年,如乙亥(光绪元年)、甲申(光绪十年)、乙酉(光绪十一年)、己丑(光绪十五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有一种似乎是很肯定的说法,光绪年间,瓷器生产出现了“水墨五彩”这样一个“创新品种”,它“是受同时代水墨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描绘出的山水人物等都很独特”&(《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有持同样观点者更明确地指出:“水墨五彩色调淡雅,清新明丽。摹拟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浅绛山水等画面,一般多写有题句,并署有干支年款及作画人姓名”(《江西陶瓷史》余家栋著)。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知道,水墨五彩和我们所说的浅绛彩瓷应该是同一个瓷品。但认为这个瓷种只是在光绪年间才出现的看法,从前述中已知是不确的。可能因为水墨五彩的制作在光绪年间出现了一个繁盛期,因而就导致有这种观点也不奇怪。
  在一些浅降彩技法比较明显的作品中出现的干支纪年让我们有一些想法,如“乙酉”,不单是光绪十一年也是道光五年(1825年)的干支年,又如“丙辰”、“戊午”,其作品又明显不是民国风格,那么就应该分别为咸丰六年(1856年)和八年(1858年)了。遗憾的是这些作者只留下了姓名,除此以外任何资料也没有,无法帮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但还是有一些佐证作用。刘新园先生在安徽省黟县文管所看到的那件咸丰五年的浅绛彩瓷是螭耳扁瓶,瓶腹一面是程门(程是黟县人)绘山水,另一面是其次子程荣(盈)绘人物。由此可推算,程门此时起码已经是四十岁上下的人了。因此,也就很有可能在道光年间他已经绘画浅绛彩瓷。
  从实物来看,浅绛彩瓷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勾描出画样,然后以红、赭、黄、绿、蓝等色进行晕染烘烧而成。这种瓷器上的墨彩画艺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始见于康熙中期,康、雍、干三朝官窑也都有墨彩瓷器的生产,由于墨彩和其他彩色互为主辅,所以也被称为“彩水墨画”。从清初的墨彩瓷到晚清的水墨五彩瓷所用的彩料并无本质的不同,黑彩料都是由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矾红和浅绛都是氧化铁的呈色,同时也都会使用多种彩料,装饰题材和画风都是深受前代或当代绘画的影响,瓷画的效果也都与纸本水墨画相近。由于数百年间人们的审美情趣变化不同,工艺技法也就会各有不同,比如在黑彩的使用上,就有在白瓷上用黑料绘画后再罩以“雪白”(一种透明的铅质料)的,有在玻璃白(一种含砷、不透明的白色料)上用黑料进行晕染的,而浅绛彩瓷上用的黑料称“粉料”(在钴料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这种粉料画出的纹样色淡而涩,色层也薄。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在清代彩瓷大家族中,有墨彩这个谱系,这个谱系发展到&清代晚期,出现了水墨五彩这个分支,为了突现水墨五彩的时代风格,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浅绛彩”(也有称之为“矾红墨彩”的)。结合以上对程门等人作品的分析,在找不到更为翔实的资料之前,依我所见,说浅绛彩瓷在道光年间已出现也无妨。
  若要认真考究起来,“浅绛彩”的词义其实很狭窄。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在元代最风行,其画法一改唐、宋的青绿勾勒而水墨没骨法渐多。“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取古人神髓而能自具面貌,吴、倪两家尚重墨法,黄、王两家则好以浅绛著色。黄公望所作的山水画山头多矾石,千丘万壑、气势雄伟,世推为四家之首。元四家对后代山水画的影响绝大,清代山水画坛就竭力推崇之,对黄公望尤为倾倒,几乎是家家“一峰”、人人“大痴”(一峰和大痴均为黄公望名号)。这种时风当然会在瓷艺上有所反映,从早期墨彩瓷上的山水画法就可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浅绛主要是对山水画而言,至于绘画别的题材纹样如人物、花卉、翎毛、走兽、鱼虫等,则会使用多种彩料。但现在我们所说的浅绛彩却是包容所有,相对而言,我认为“水墨五彩”的称名应是更为合理,不过作为一般俗称,“浅绛彩”之名也非不可。
  浅绛彩瓷的生产盛期是在光绪朝,20世纪20年代以后衰退,但并非销声匿迹,其混合在别种彩瓷技法中还经常可见。 &
相关书籍/浅绛
《》作者,出生于广州一世家,其实族在清末以经营外销瓷著称。自幼受家庭重陶,喜爱书画、文玩之类。他在大学管理系毕业后,但报社记者。梁君擅长书画,业余时间笃嗜艺术品收藏,所蓄书画、陶瓷之中不乏精品、珍品。旨在弘扬中国古代瓷绘艺术,篇幅虽不多,但这是迄今第一本研究、探索瓷绘绝技——浅绛彩的专著。它的出版对于陶瓷界、美术界同好,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笔者的爱好明清书画的,偶在的机缘使我对浅绛彩瓷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着手收集有关史料及。本书所收录的包括瓷器原件照片和其他藏家提从的照片及罕见的浅绛彩画家所作等,都源自数年间的积累,并且收录有数十位浅绛彩艺人的简单介绍,略略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缺憾。
参考资料/浅绛
http://www.esgweb.net/Article/Class138/Class109/taoci/75_2.htm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85372/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景德镇高专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34:56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清末民国间有姓高的画家吗?都有谁啊?_百度知道
清末民国间有姓高的画家吗?都有谁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高翔(1688(戊辰年)--1753),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犀唐等,江苏扬州人。一生从未做过官。高翔(),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市场的变化等,以及其他瓷业的兴起,大批浅绛瓷画师都改画粉彩瓷了,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市场的刺激下,国力的衰微、几十年的使用后、范金镛等,都有浅绛瓷画作品传世、印于一体的先河,此印是同治5年新厂盖成后所为,以光绪期为多,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浅绛彩瓷臻于颠峰。  (三)浅绛瓷是御窑厂画师面向社会与民众开发出来的一个产品。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极类当时行销一时的海上画派画师们的纸绢中国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有的浅绛瓷底部钤印有红阳文方楷书(有的为手书)“官窑内造”或“官窑监制”四字款印。通过排比。其次,浅绛瓷画开创了诗。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提高卖点而为之的。  (四)有部分浅绛瓷底部印有“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或“同治”红篆阳文方章款?笔者认为:首先,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与御用瓷无关,当然就不为皇室所用。实际上,当时皇室忙于外忧内患,且凡有此印者,画品都不俗。笔者认为,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而其艺术价值又不遑多让,朝廷的腐败,大都会脱色、书、画。当时一件浅绛瓷比同类的青花瓷、粉彩瓷在价位上应该要便宜。但晚清出现的这般浅绛瓷热,笔者认为是自咸丰5年(1855)御窑厂被毁,以程门为首的一批御窑厂画师绘售浅绛瓷而始的。  (二)浅绛瓷的问世,在当时是受到人们欢迎的。首先、“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为什么器物底部又有醒目的同治年款呢?因同治时浅绛瓷画多为御窑厂画师们的创作,“红店”还很少参与,因而画工、品味都相当脱俗。到光绪时,各私家窑厂、“红店”都跟风画浅绛,水平就良莠不齐了,所以购买者多好同治之物。根据市场需求,故在光绪的浅绛瓷上钤记“同治”的年款。但这与今天瓷器的作伪又是两回事,当时的干支款都明明白白的写在器物上。  (五)在这300余件作品70年的时间跨度里,共出现瓷画作者138人(有少数是店号名),按年号进行排比,惊喜的发现画师们可分三代或四代人。在无文字史料记载的情况下,遂将这100来位作者的活跃期进行时间分段。  第一代:  程门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汪藩  周子善  俞子明  吴少萍  江永源 罗允夔  任焕章  余焕文  万子铭 蒋玉卿  第二代: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章  许品衡 方家珍  周筱松  汪照藜  方少溪 张云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许达生。  第三代:  王子卿 松石   戴裕成  梅春  高恒生 安少山  胡献瑞  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  段生茂 胡仲贞  吴飞麟  王琦  潘陶宇 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  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  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  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  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  可以说,上述画师均在光绪中、后期去世了。其中俞子明的活跃期最长,宣统二年仍见浅绛瓷作品,说明他是位高寿且多产的画师。  六、浅绛彩瓷的历史地位  浅绛瓷是在晚清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地的悲惨境地,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师们在厂子被兵火烧毁后,为了生计而烧制的一个崭新的瓷艺品种。浅绛瓷投市以后,由于画面新颖,价格低廉而一时脍炙人口。历经70余年后,浅绛瓷又渐渐消失于我国灿烂的陶瓷史之中。  今天,当我们再次细细端详这支见证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瓷苑奇葩时,更觉应还其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尤其是那些精美的官窑画师们的作品。它们既具当时皇家窑器的风骨,又有大方之家的风采,更具文人书画的风韵;既浓缩了馥郁的文化底蕴,又体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当年创造了历史,今天又为我们还原了历史,极具史料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本应该就是瓷器中的精品,文物中的精华。  按照笔划——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 画  广国华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 泰 光绪年间  万 兴 光绪年间  万云岩 约年  万子铭 光绪年间  万辅廷 光绪年间  子 云 光绪年间  子 珍 光绪年间  子 环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 良 民国年间  义 茂 光绪年间  义 隆 光绪年间  义 兴 光绪年间  义太和 光绪年间  马庆云 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 民国年间  四 画  少 山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 王声怀()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王希怀()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 民国末  王歧山 光绪年间  王 琦 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 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 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 震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 步 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 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黟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瓷画,擅长人物瓷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 光绪年间,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王子卿 光绪年间  王荣顺 民国时期  王 品 民国时期  王羡阳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 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顺发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呜跃动状。  王大屏 民国时期  王一亭 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 璞 民国时期  王倚之 民国时期  王东石 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元泰主人 生卒年不详。期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  王晓帆 王大凡之子。  文 晃 民国时期  文绍武 民国时期  方云峰 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年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和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版画。  方家珍 光绪年间  方少溪 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 生卒年不详,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  方伯卿 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 建国初  毛子荣 民国前期  孔 圭 民国前期  长庚氏 光绪年间  邓碧珊 1874年生,1930年卒。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铭兼有草情隶意,苍郁遒劲。  邓锡龄 邓碧山之子,长人物。  邓碧孙 民国时期,邓碧珊的儿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但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  邓重明 民国时期  邓 奎 瞿子冶之友,常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 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邓必洁 长雪景山水,民国  五 画  冯桂林 年,宜兴宜城人。江苏省立陶器工厂“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其师为程寿珍、范大生。后受雇于“汪裕泰茶庄“制壶,以“卷翁”作印章款。又曾受聘于“吴德盛陶器公司“,所制紫砂,器底有“金鼎 ”商标。  冯启顺 光绪年间  冯大陀 江西都昌人,室名“陶然轩”。民国晚期瓷画家,擅长人物瓷画。冯大驼笔下的人物,比例合度,神态较为生动,面部以淡赭晕染。  田鹤仙 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1894年出生,1952年卒。浙江绍兴人。曾为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珠山八友成员。田鹤仙初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风神绰约,强健有力。  田 宣 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叶巽斋 光绪年间  叶怀清 光绪年间  叶振嘉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创设骨彩。  仙 槎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  于光绪后期至民国时期,是一位多产瓷画家。所绘作品,底款多署“映莲轩造“。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早期画青花,后期转向粉彩。  卉 园 民国时期  半园主人 光绪-民国年间  玉 庭 同治年间  石奇峰 民国时期  石宇初 刘雨岑的徒弟,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六 画  刘芳谷 光绪年间  刘仲卿 1889年生,1969年卒。字锡祖,江西莲塘县人。二十纪四十年代到景德镇绘瓷,9岁学画,青年时临摹了故宫大量名画 ,中年后专攻粉彩花鸟,虫草,自创一套独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流畅自然,细腻生动,花卉、蝴蝶最为突出,颇具雍正时期粉彩风格。  刘 平 刘雨岑之子  刘雨岑 原名玉成,后改雨成,别号澹糊渔,斋名“觉庵”。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粉彩雄鸡,为世所重。后创作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一玻璃白底子,再用红彩去点,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发色鲜艳。  刘希任 1906年生,1967年卒。江西南昌县人,室名:再思轩。永华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南昌开“中南瓷庄”。擅长粉彩人物、花鸟与雪景。  刘少轩 宣统年间  刘顺太  刘森泰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刘森泰的博古瓷画,以瓶花为主体。  刘吾展 民国年间,善画瓷画动物,以画猴见长。  刘胜记 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  刘佐韩 刘胜记之子,民国晚期石湾陶塑艺人。  江栖梧 光绪年间  江福昌 民国时期  江永源 光绪年间  江潮宗 光绪年间  江 春 光绪年间  江祥发 光绪年间  江和丰 民国时期  江金白 民国时期  江重镇 民国时期  江源茂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许达生 光绪年间  许发生 王步之师  许进勇 字友义,号云麟,生于光绪十三年(1897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其祖父许良西、父亲许起容,均系德化佛像雕塑名家。许进勇毕生从事瓷雕艺术,并经营“裕源”商号。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当年曾为香港“玉成轩”、“源源”等古玩商特制成不少仿明清瓷塑制品。  许世华 许进勇之长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解放前出境,后与其弟许世南留居香港,从事瓷雕艺术。许世华、许世南兄弟都继承父业,民国期间在家乡从事瓷雕制作,“联谊轩”是当时兄弟合作的堂号。  许尚礼 民国时期,安徽石埭人,擅长花卉、翎毛瓷画。  许子成 光绪年间  许品衡 光绪-民国年间  汤有光 字成卿,1877年生,1970年卒。原籍安徽太平。1903年就读两江师范学堂美术音乐专业,曾任江西省立乙种窑业学校监学和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校长。  闵丹臣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山水画见长。闵丹臣画山水,以留白的釉面来象征江河,旨在造成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朱少泉 光绪年间  朱荣记 朱荣记是店号还是人名,以及朱荣记在世的具体时间,相关史料均无记载。晚清和民国前期的瓷塑精品,都往往钤陶艺家的印记。  朱磊青 民国时期  朱 明 民国时期  朱秋霞 民国时期,刘雨岑之妻,善画鹿。  全 廷 光绪年间  任焕章 光绪-民国年间,长人物、山水。  任逢瑞 民国时期  达 山 光绪年间  安少山 光绪-民国年间  孙福昌 民国时期  孙玉卿 光绪年间  孙月轩 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  孙明泉 光绪年间  孙茂盛 光绪年间  行吾素 民国时期  同和氏 光绪年间  尧臣氏 光绪年间  毕伯涛 1885生,1960年卒。名达,别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与珠山八友齐名,擅长粉彩花卉翎毛瓷画。其子毕渊明也系著名瓷画家,善画虎。  毕渊明 毕渊明:1907年生,安徽人,擅老虎,动物。  伍义顺 民国时期  吕尚文 光绪年间  吉 人 光绪年间  九 画  俞国良 民国时期紫砂名家  俞子明 字静山,室名为:友竹山房、友竹轩、风柳室。安徽新安人。其艺术创作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以人物瓷画见长。其作品,工细端丽。画面往往不绘背景。  彦菊山 光绪年间  柳灵谷 年  柳三亭 民国时期  胡树滋 光绪年间  胡 昆 民国时期  胡荣发 光绪年间  胡 干 光绪年间  胡献瑞 光绪年间  胡献雅  胡有农 字子耕,活跃于光绪年间  胡全太 民国时期  胡椿泰 民国前期  胡仲贞 民国时期  胡帮洁 民国时期  胡 俊 民国时期  胡诗看 长花鸟  胡 庐 ,字楫俊,号嘉穆,安徽黟县人。  胡义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胡义顺画瓜时,只画果实,不画枝干。  胡大茂 民国时期  胡春茂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仕女瓷画见长。胡春茂笔下的仕女,高髻,丰颊,溜肩。  胡正发 民国时期  研溪渔人 光绪年间  砚农居士 同治年间  南樵子 光绪年间  赵少昂 光绪-民国前期,广彩瓷画家。  赵惠民 长仕女  赵金生 民国时期  段茂发 民国末期,擅长古彩人物。  段世林 民国时期,江西波阳人,擅长图案装饰。  段子安 波阳人,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活跃于民国时期。  饶华阶 生年不详,1952年卒,安徽祁门人。自幼到景德镇学瓷器彩绘。出师后自己从事彩绘加工。民国初年在北京经营景泰蓝生意而结识同乡康达。康达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委任饶华阶为饶州本厂厂长。民国十六年,自己开办瓷厂,牌号为“饶华丰瓷厂”,又称“饶华丰瓷庄”。  钟德发 光绪年间  顺 发 光绪年间  娄观涛 民国时期  洪 发 光绪年间  洪景诰 光绪年间  洪步余 民国前期  洪义盛 光绪年间  十 画  高恒生 光绪-民国年间  高心田 光绪年间  高希棚 民国时期  高奇峰 光绪-民国年间  梁楚材 光绪年间  梁兑石 别号石庐、丽泽轩,民国初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回南昌开办丽泽轩瓷店,1937年被日本飞机炸死。  梁醉石 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善制三寸佛道人物陶塑。  涂 铎 民国时期  涂竹庄 民国时期  涂荣桂 民国时期  倪开云 民国时期  聂杏生 长人物、青花  聂根兴 民国,长青花  倪振芝 光绪年间  徐仲南 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1872年生,1952年卒。江西南昌人,珠山八友成员。  徐永丰 光绪年间  徐家振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新彩山水瓷画见长。从画面题铭来,徐氏曾在江西陶业专科学校任教。徐家振笔下的新彩山水瓷画,往往刻意造成水彩画的艺术效果。  徐顺元 别号盘古,1891年生,1966年卒。丰城人。十二岁时到景德镇学徒。擅长捏雕、镂雕。所创作的瓷雕石山、花篮、凉亭等非常逼真。二十岁开始研制镂雕龙舟,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创作的一尺多米长的瓷质龙舟,轰动全镇。  徐祥兴 民国时期  徐善琴 字长庚,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  徐焕文 汪少平之徒,胭脂红(翠)山水  徐天梅 徐仲南之子,名年,字天梅,1910年出生,原籍为江西南昌,世居景德镇,擅长粉彩动物瓷画。1959年荣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徐成诚 民国时期  徐 森 民国时期  徐永权 又名韵泉,东乡人,1912年在中国陶业学堂就读,师从周小松,后在江西省立窑业学校任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景德镇开“三友瓷店”,擅长人物瓷画。其子徐焕文为当代著名山水瓷画家。  徐南生:民国南昌绘瓷名家  徐子祥 光绪时期  炳 辉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前期。  俞筱秋 光绪年间  俞裕元 光绪年间  敖少泉 民国时期  敖空子 民国时期  钱 安 光绪-民国年间,擅长山水人物瓷画。  钱仲明 民国时期  晓客居士 同治年间  振 大 民国前期  夏石溪 宣统年间  夏鼎臣 民国前期  聂杏生 擅长青花人物和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桐华居 “桐华居”属瓷画作坊名号,存世时间不详。但从该器的画风和题铭方式来看,应为民国时期的作品。  袁恒兴 宣统-民国年间  十一画  黄士陵 1849年-1908年  黄汝铭 光绪年间  黄晓春 民国时期  黄铭光 光绪年间  黄斐成 民国时期  黄家瑞 号缉五,如皋人,南京两江师范学院毕业,活跃于民国时期。  黄 炳 字云渠,又号云屿,一作云渔。约生于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南海人。作为石湾陶塑一代宗匠,他所塑制的人物、鸟兽别具神采,野鸭、鹧鸪、鹌鹑,工细分明,阴阳可辨。、吴待秋,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  潘陶宇 徐仲南  仙槎  罗子林  刘顺泰 王荣顺  安少山 刘焕章。  1925年后,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宣统、民国初期、掉彩,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市场渐渐又重新青睐粉彩瓷了。浅绛瓷终于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从这些资料来看,第一件浅绛瓷出现于咸丰5年(1855),最后一件出现在民国14年(1925),如张熊,画浅绛瓷者急剧减少。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当时有的官员、画家还会自己操笔在瓷器上画浅绛画,色彩也要丰富得多;而早期的浅绛瓷经过十几年,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自然令大家解囊趋之。  宣统至民国初期。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由于时代的变迁,御窑厂的画师过去是专为皇室所御用,平民百姓乃至景德镇当地人对其作品都是无福消受的。而当他们所绘的浅绛瓷署名上销售后,因此,浅绛瓷在中国至少历经70年。  五、与浅绛彩瓷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在中国陶瓷史中,在此暂时不探究,也是顾不上烧瓷这类事情的。  光绪期间,浅绛瓷画最早出现于何时。因为粉彩瓷比浅绛瓷的画面要鲜亮得多: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  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  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  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  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  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  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  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  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  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  补充回答: 浅绛彩瓷的衰落  光绪之后,自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在光绪年间。笔者认为:这样的作品都是光绪时的,应以干支年款为准、黄士陵,也有手书楷字红款“大清同治年制”,但查看画面上墨书的干支年号却又是光绪某某年的,基本上没有画浅绛瓷的了。宣统时(1909——1911)画浅绛瓷的仅有;  俞子明 袁恒兴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民国前10年(1912——1921年)浅绛瓷画师有: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季春  黄斐成  胡全太  瑾卿  金绍斋 肖靖初  段生茂  吴飞麟  胡仲贞 潘陶宇  徐成城  孙福昌  森顺  江和丰  子良   王琦  岳松氏。  民国10年之后(1922——1925年)浅绛瓷画师有:此印为真,它是御窑厂画师为区别“红店”之作?这在陶瓷学术界说法不一,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从器形上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清民国期刊数据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