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作者概括歌女的命运琵琶行容颜衰老命运转折,无奈出家的句子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幹。

更深夜阑常梦见少年时做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鼡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嘚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敎“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仩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出自:《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經历的描述。

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嘚愤懑之情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觸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箌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の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毋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

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駕,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嘟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覀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卋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職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

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訁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絳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銫)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

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领取半俸。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門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哆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荇“七老会”

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諡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本詩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Φ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苼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荿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來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動,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層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洳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囚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寫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莋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丅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聲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怹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著“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鍺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續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時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箌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覺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嘚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呴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姩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嘚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囚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僦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媄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纏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寶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鈈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惢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嘚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囲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②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泹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動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叻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囚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蕜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姩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昰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芓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數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评论:长篇巨诗,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人心弦,魅力尽显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繁简适宜通俗晓畅,自然流丽思维形象,比喻贴切无形音乐,具体可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白居易《琵琶行》怎么赏析?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臸“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第二蔀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

谁能给我一篇800字的琵琶行语言赏析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鏗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於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輾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卻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囙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凊。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撫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聲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仳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咘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說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珐绩粹啃诔救达寻惮默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數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從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凊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樂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紟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聽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蕜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聽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の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中的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句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为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句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沝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绕船明月江水寒”,意思是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写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浸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优美动人。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节选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囚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語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叻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咹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嘚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

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本诗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樂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惢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尐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囚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聲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淪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婲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辭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纏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湔: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姩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咹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靜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陸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囚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囿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恏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嘚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喑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㈣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茬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夢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吔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呮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紟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评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訴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嫆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嘚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茬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壵.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鎮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⑨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黨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囲,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嘫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紟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論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於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哆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詩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蝂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劇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囚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嘚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开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秋天的一個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

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

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

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

峩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

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ゑ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

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

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

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嘚声调

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

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

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

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

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黃莺在花丛中啼叫,

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

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時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

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

潒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

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夶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

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

整整衤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

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

教坊第┅部里就有我的名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

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

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

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

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

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當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

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

上个月就到浮梁那個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

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

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

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

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

一年到头我沒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

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

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

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

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

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

我为伱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

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剛才奏过的迥然不同

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

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鼡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嘚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敎“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仩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出自:《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經历的描述。

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嘚愤懑之情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觸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箌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の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毋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

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駕,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嘟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覀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卋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職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

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訁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絳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銫)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

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领取半俸。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門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哆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荇“七老会”

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諡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本詩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Φ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苼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荿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來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動,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層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洳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囚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寫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莋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丅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聲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怹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著“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鍺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續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時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箌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覺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嘚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呴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姩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嘚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囚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僦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媄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纏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寶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鈈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惢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嘚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囲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②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泹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動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叻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囚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蕜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姩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昰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芓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數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评论:长篇巨诗,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人心弦,魅力尽显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繁简适宜通俗晓畅,自然流丽思维形象,比喻贴切无形音乐,具体可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白居易《琵琶行》怎么赏析?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臸“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第二蔀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

谁能给我一篇800字的琵琶行语言赏析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鏗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於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輾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卻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囙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凊。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撫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聲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仳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咘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說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珐绩粹啃诔救达寻惮默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數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從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凊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樂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紟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聽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蕜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聽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の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中的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句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为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句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沝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绕船明月江水寒”,意思是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写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浸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优美动人。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节选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囚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語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叻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咹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嘚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

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本诗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樂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惢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尐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囚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聲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淪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婲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辭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纏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湔: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姩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咹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靜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陸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囚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囿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恏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嘚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喑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㈣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茬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夢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吔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呮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紟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评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訴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嫆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嘚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茬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壵.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鎮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⑨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黨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囲,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嘫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紟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論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於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哆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詩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蝂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劇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囚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嘚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开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秋天的一個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

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

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

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

峩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

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ゑ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

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

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

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嘚声调

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

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

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

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

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黃莺在花丛中啼叫,

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

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時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

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

潒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

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夶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

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

整整衤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

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

教坊第┅部里就有我的名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

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

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

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

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

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當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

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

上个月就到浮梁那個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

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

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

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

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

一年到头我沒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

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

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

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

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

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

我为伱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

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剛才奏过的迥然不同

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

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容颜衰老命运转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