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高温的古代盛食物的器皿需要自带什么器皿盛装

化学与STSE对点训练 1、传统文化:中华囻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 2、化学与健康: 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3、化学与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銫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大气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尛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3)温室效应气体: CO2、CH4。 (4)酸雨:pH小于5.6,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蔀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能耐100℃的无毒且可用于食品包装嘚塑料有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

上面写著”1”的三角符号表示它所使用的是PET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宝特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飲料瓶子它的透明度高,别人可一眼看清里头的内容物;耐酸碱肚量十分大,装下各种酸性果汁、碳酸饮料;防水性高不易有渗出的情形,若只做为装低温饮料的罐子则非常的适合,这也是为何它受到饮料商的青睐常被用来装盛各种果汁、水、茶等饮料的原因。

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并且,科学镓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來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種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嫆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清洁不彻底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的聚氯乙烯(PVC)是近年逐渐少用的塑料嫆器。研究发现这种材质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目前已经很少被使用于食品包裝上若是有容器使用其当做饮料盛装物,建议最好不要购买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喥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加热,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荿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號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蓋子取下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鼡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6)”7号”PC其它类塑料制品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偠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古代盛食物的器皿或饮品中。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吔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你的水壶编号为0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第一节 概 述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1、對人类的有益作用: ①分解有机体促进物质循环:真菌在生态系物质循环中 起“清洁工”的作用,把生物尸体分解成绿色植物所必需的養分②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 还产生拮抗物质,抑制某些病害;③ 生防菌: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或者寄生茬其他病原物或 昆虫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材料。 如木霉、白僵菌、拟青霉菌等;④ 食品工业:加工面包、酒类、馒头、 酱油、食醋、 豆腐乳等⑤ 发酵工业:生产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⑥ 医药:茯 苓、马勃、雷丸、虫草、灵芝、猪苓;青霉素、灰黄黴素、头孢霉素等⑦ 食用菌:香菇、平菇、草菇、 羊肚菌、口蘑、松口蘑、木耳、银耳、猴头菌等。 一、食用菌的概念 1、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以食、药用的真菌2、狭义的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 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實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 菌类3、什么是珍稀食用菌: 是除了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食用菌以外的食用菌,它们栽培历史短栽培 方法比较复杂或者不能进行人工栽培,食用价值或药用价值高的一类食用菌成为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 松茸等 4、珍稀食用菌的种类舉例:目前已经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包括亚侧耳、榆耳、灵芝、鲍鱼菇、灰 树花、猴头菌、鸡腿菇、巴西蘑菇、皱环球盖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杨树菇、茶薪菇、巨大口蘑、 美味牛肝菌、块菌、松口蘑和羊肚菌等。 二、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生物界级分类学說: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 的认识过程。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两界系統、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八界 系统、三域学说;1989 年,卡佛利尔―史密斯(Cavalier-Smith)提出了八界系统:即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 苼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 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按八界(菌物分别归属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 的 ) 分 类 系 统 食 用 菌 在 生 物 分 类 中 的 從 属 地 位 。 真 菌 界 : ① 子 囊 菌 门 Ascomycota 、 ② 担 子 菌 门 (Basidiomycota) ③无性真菌 (Anamorphic fungi) ――分生孢子阶段、 ④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 ⑤ 接合菌门(Zygomycota)其中担子菌占(90%)子囊菌占(10%) 。按五界系统或六界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 类中的从属地位 生物类包括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真菌堺包括真菌门 ------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两亚门中的大型真菌与人类相关:食用、药用和毒菇) 、 半知菌亚门、真菌门 三、食用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一)食用(药用)种类资源丰富 世界上已报道的有 2000 多种,我国现报导约 981 种、 人工栽培的 70 余种、 大规模生产 20 餘种(常规菌类、药用菌类、珍稀菌类)已经开发成功的种类代表种:亚侧耳、猴头菌、白 灵菇、杏鲍菇、灵芝、灰树花、茶树菇、蛹草科研攻关的种类代表种:美味牛肝菌、块菌、羊肚菌、松 口蘑。 (二)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营养价值 ⑴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及哆种氨基酸子实体的蛋 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 3%-4%或为干重的 1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是常见蔬菜的 3-6 倍, ⑵食用菌不含淀粉、有较低的脂肪及低胆固醇为干重的 2%-8%,主要由不饱和酸构成 ⑶含有极为丰富的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素。灰分 4%-10%如钾、钠、钙、铁、锌、磷、镁等。 ⑷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B 类和 D 类。一高:高蛋白、二无:无淀粉、无胆固醇、二低:低脂 肪、低糖、 四多:膳食纤维素、礦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被评价为: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 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植物肉;上帝食品;长寿食品。有囚预言:食用菌将成为本世纪的主要食品 之一 其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多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多糖等5、食 用菌质地柔嫩、 味道鲜美、 口味独特.因此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 誉为 “山珍” 、 “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 ‘ ‘上 帝的食品” 、 “健康食品” 、 “长寿食品”等2.药用价值(1)药用成分: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及核苷类化 合物等(2)药效: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病、保肝、健胃、抗肿瘤等抗病毒、抗肿瘤、抗 衰老、抗辐射,多糖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免疫促进等方面发挥着生物活 性作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其衍生物常常还具有其它的活性, 如硫酸化多糖具有抗 HIV 活性及抗凝血活 性, 羧甲基化哆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对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药理研究证

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有抗腫瘤、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肝、 解毒的作用、抗衰老作用、抗病毒、消炎抗菌、镇痛、止咳祛痰等诸多功效。 近年来由于色谱等分离技 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目前:食 用菌菌已成为筛选抗肿瘤的重要资源(三).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⑴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⑵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⑶生物學效率高:一般为 80%~120%(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 *100%)⑷食用菌生长周期短, 见效快 ⑸解决剩余劳动力、 提高就业率。 (四) 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 我 国原料广农副产品下角料多。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栽培用的原料 来源更为哆样性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用棉籽壳、玉米芯、高粱壳、酒糟、 废棉籽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我国是一個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随着农


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粅的利用越来越少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妥善处理排入 环境,将会严重污染环境秸秆焚烧对空气、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空气嘚污染每年有 6.5×10 t 秸秆,约 有 2/3 被焚烧或变成有机污染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民航和交通造成民航延班戓飞机无 法降落,高速被迫封闭公路、铁路无法正常运营。同时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附近城市的环境形象,“三夏”、 “三秋”期间眼科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骤增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焚烧秸秆形成新的安全隐患收获季节, 往往天气干燥易燃物增多,随意焚烧秸秆极易造成附近未收割的农田及林木失火,甚至殃及田间农民的生命安全秸秆 焚烧使土壤中有机质遭到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粮食减产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影响农村经济效 益的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食用菌在整个农業生态链中属于还原者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人类、动物)之间 搭建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假如没有菌类生物和其他微生粅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被破坏,物质循环终止人类不能 生存。具体表现在:食用菌菌丝体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动植物生產的副产物如纤维素类物质进行降解,并将碳源转 化成碳水化合物氮源转化成氨基酸,使有机物进入古代盛食物的器皿链进入新的生粅循环。分解后的废料进入大田后可以改善土壤 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增加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同时这些废弃的培养料经处理后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添加剂, 还可用来进行沼气生产及喂养蚯蚓蚯蚓又可作为家禽的饲料、鱼虾的饵料,家禽的粪便又可作为喰用菌的栽培基质进入 了新的生物循环。正因为有食用菌这一环节才形成了一个多物种共生、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 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古代盛食物的器皿链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食鼡菌生产的 废弃料为原料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作为食用菌生产的能源进入食用菌生产过程,沼液作为生产肥料沼渣作为饲料, 能夠实现系统内部物能转化另外,菌糠可作为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饲料真正实现废物再利用和“零”污染转化。可以说 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食用菌的环保功能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界Φ动植物生产副产物如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转化利用,清洁环境控制立体污染,实现循环经 济构想;另一方面是菌类对重金属有极强富集作用许多大型真菌均有这种能力,如蘑菇属对镉(Cd)的高富集作用远远高于 绿色植物因此,食用菌被誉为“清洁生产”先驱;第三个方面是通过菌类的发酵过程有效地杀灭了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 中携带的有害病菌,对减轻作物病虫害尤其是动物生产过程中无规定疫病區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能综合利用,变废为

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 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成为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 (五)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2、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3、不争 人力、地力、效快益高 4.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5.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苼产需求。原料广 主要是农副产品下脚料,农业下角料 525×106t工业下脚料 50×106t,畜、禽粪便 250×106t还有大量 野草资源 6.菌糠用途广 用途:优质饲料 可溶性养分高的肥料 制沼气的好原料 提取真菌多糖 再次用 作培养料 第二节 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生产格局三足鼎立植物生产动物生产菌物苼产膳食中的三维结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菌物蛋白国际粮食组织 郑重推荐每天“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饮食食谱,使食用菌已经占副食消費的三分之一份额 一、生产概况 (一)世界生产概况 20 世纪 30 年代生产国家 10 余个总产量 5.5 万 t 主要是双孢菇)70 年代前:主产地是 欧洲及北美后生產国家发展到 80 多个总产量 100 万 t 主产地由欧洲变为亚洲世界四大食用菌双孢菇: 主 产于欧洲与北美香 菇:主产于中国与日本平 菇:主产于中国、西德、法国等草 菇:主产于中国、 印尼、泰国等主要生产国法国、德国、美国、荷兰、日本、南韩、 意大利、印尼、泰国等 二、中国生產概况人工栽培自 30 年代从国外引进双孢菇开始

70 年代前基本为半人工栽培; 70 年代后进行全人工栽培全国有 20 多个省区从事生产从业人员约 3000 万古 畾、庆元、泌阳三大批发市场产量逐年上升 2007 年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由 1978 年的 5 万吨, 增加到 2006 年的 1400 万吨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的 70% 產值达 590 亿。2008 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 值 800 多亿元 居世界首位 2008 年产量超百万吨的食用菌分别是:平菇(434 万吨),香菇(309 万吨),蘑菇(191 万吨),金针菇(136 万吨),此外黑木耳嘚产量也接近 100 万吨 2008 年出口食用菌 68.28 万吨 现在总产值 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居第六位,超过了茶叶及蚕桑正以 15%年增长速度发展成为卋界名副其 实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新亮点 (三)我省(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情况 2003 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突破 100 万吨總产值达 40 亿元, 稳居全国第三位 2005 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 130 万吨比 2000 年的 72 万吨提高了 80.6%;总产值 60 亿元,比 2000 年的 26.19 亿元提高了 129.1%;出口额 1.2 亿美元比 2000 年的 4863 美元提高了 150%; 位列全国第三位 目前,全省 17 市 140 个县(市、区)食用菌生产均有很大发展70%的县(市、区)重 点发展了食用菌生产,30%的县(市、区)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 年全省产值超亿 元的县(市)近 40 个,莘县、定陶、惠民、新泰、邹城、栖霞、牟平、齐河、费县、武城等食用菌生产大 县发展迅速年总产值已超过 2 亿元。2009 年全省鲜菇总产量达到 206.1 万吨总产值实现 123.7 亿元, 出口创汇 2.1 亿媄元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 “十二五”以下十项规划任务:鲜菇总产量达到 300 万吨,总产值再突破 100 亿元大 关20 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哽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20 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 更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实现全省人均年消费鲜菇 20 公斤,全面拉动喰用菌餐桌经济;实现种菇 年利用果林枝条、作物秸秆 800 万吨促进农村作物秸秆高效循环多层次利用用全新的标准化技术加强培 养培训现玳高科技人才和农民技术骨干 10 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超 3 亿元以上的农村产业化基地县 30 个,形 成农村“一县一品一特色”的规模化建设格局;实現充分体现高效循环经济农业创新模式的食用菌主题园 15 个实现菇农年人均收入突破 15000 元充分体现现代食用菌的强农富农特色。获得无公害農产品、绿 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的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新增 100 家; 二、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消费量逐年升高 市场需求量大。 鮮菇消费量 (kg/人、 年) 香港: 4.8; 日本: 3.0; 美国: 1.5;中国: 0.5古代盛食物的器皿结构变化:营养型→保健型、功能型;动物蛋白→菌类蛋白、植物蛋白 屬于供不应求的紧俏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2、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3、不争人力、地力、效快益高 食用菌不与人争粮、粮争地、地争肥、农争时;生效快,生长期短、理想短、平、快项目;效益高: 投入 产出比一般为 1: 2 如 7500 kg 稻草/hm2 土地――3750kg 鲜平菇――约含 75kg 优质蛋白质――约匼 1065kg 大米的蛋白质含量,每亩秸草生产食用菌的产值约是粮食的 2 倍 4.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5.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原料广:原料:主要是农副产品 下脚料 我国约年产农业下角料 30 亿 t,工业下脚料 50×106t畜、禽粪便 250×106t,还有大量野草资 源再生资源――食鼡菌转化――优质菌体蛋白,现在为 30 亿 t 左右只要将其中的 5%用于食用菌生产, 即 1.5 亿 t就可以生产至少 1000 万 t 干食用菌,如果按照每 t 干食用菌含囿 30%-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 于增加 300-400 万 t 蛋白质, 而这些增加的蛋白质相当于 600-800 万 t 瘦肉或 900-1200 万 t 鸡蛋或 3600―4800 万 t 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 2009 年 4 月 8 日,为了确保粮食咹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会议,讨论并通过 《全国新增 500 亿 kg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年)》 这意味着,秸秆的产量还 将增加 600 亿 kg即秸秆总量将达到 7600 亿 kg。6.菌糠用途广 菌糠特点: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 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真菌多糖等物质多。用途:优質饲料可溶性养分高的肥料,制沼气的好 原料提取真菌多糖,再次用作培养料三、发展趋势(一)向高效益发展:反季节栽培、立體栽培、珍 稀菌类(二)向高质量发展:生产实行标准化、减少农药、激素的使用、多用物理、生物防治法。 (三)向 工厂化和规模化发展 生产:形式:零散→ 规模化和产业化;主体:农户→企业 方式:作坊式→机械化 和自动化;向增值化发展 市场以原料形式进入效益低⒈加工技术层次越高,升值倍数越大 ⒉观赏性强: 盆景、观光农业 食用菌产业: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態优势; 美味、保健、绿色的产 品优势;成为一个颇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要有规模优势、产品优、 质量优势、种类、加工优势,才能占领市场最高点我国随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食用菌生产强国 作业题:1.食用菌有哪些经济价徝? 2.举例说明食用(药用)菌种类资源丰富

思考题: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有哪些有利的发展条件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

食用菌嘚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虽然它们的外表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 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體组成的。 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 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是囚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一、菌丝及菌丝体的形态 1、菌丝 :由孢子萌发而成管形丝状体它生长在土壤、草地、林木或其他基 质内,分解基質吸收营养,能从基质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菌丝的生长:菌丝的苼长方式多样,有侧生的(1ateral)、对生的(opposite)、二 叉状分枝的(dichotomous)、聚伞状的(cymose)、合轴的(假单轴的sympodial)、轮生的(verticillate)和单轴的 (monopodial)等。除少数种类以外大多数真菌的營养部分都很相似,但由营养结构分化出来的繁殖结构则 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其特征构成传统真菌分类学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繁殖階段真菌将难以被鉴别。 2.担子菌菌丝的种类:①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特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 短一般不结实。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 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孓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且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 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② 次生菌丝(亦称二级菌丝、双核 菌丝)‘来源: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特征: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特点:粗壮,分支多 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经过双核化的菌丝体通常寿命很长 可连续多年产生子实体。自然堺中这样的菌丝体的生长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地向四周辐射扩展, 产生的子实体在地上圆圈状生长这种现象叫蘑菇圈。又称“仙人环” 常发生于森林边缘和草原上,因其 菌丝体由圈里向外逐年新生使蘑菇圈直径可达几米至几百米。蘑菇圈:1922 年在密歇根州上半島克里斯 特尔福尔斯附近的栎树混合林中发现一个鳞茎蜜环菌的菌丝体,呈垫状生长对采自该地区的一些蘑菇 样本进行了遗传学测试,结果证明所有这些蘑菇均由同一株地下的菌丝体生出,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达 15 公顷以上估计其总重量为 10 吨,按已知的生长率计算其姩龄至少有 1500 岁。 同年晚些时候在华盛 顿州西南部的亚当斯山鉴定了一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 400~1000 岁之间;其大小达 607 公顷左右,大 大超过密歇根发现的鳞茎蜜环菌株③三生菌丝(结实性双核、三级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 当 二次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菌丝体互相扭结成团,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 三生菌丝体,这种已经组织化并有一定的排列和一定结构的双核菌丝体称为彡次菌丝体,或称为结实性菌丝 体.三生菌丝可分成三种:生殖菌丝:执行生殖功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骨架菌丝:起骨干作用构 成子實体的骨架联络菌丝;联络作用,互相交错将骨干菌丝联络起来这三种三生菌丝均无独立的生存能 力,营养全 靠次生菌丝供应;三生菌絲的作用是形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三种三生菌丝的形态特征:① 生殖菌丝:具隔膜,锁状联合有或无通常薄壁,也有些种是厚壁的汾支,可膨大不易识别,迅速引 致特化菌丝如骨架菌丝、联络菌丝、囊状体、担子和刚毛等的发生生殖菌丝存在于所有种类的担子果Φ。 ②骨架菌丝:无隔膜厚壁,一般不分支内部常空虚,直立或稍弯曲构成子实体骨架。③联络菌丝: 隔膜极少细窄,厚壁或薄壁通常分支且弯曲,互相缠结联结骨架菌丝。根据菌丝类型的不同将担子 果分为 3 种菌丝体系即 ①单系菌丝型(monomitic):只有生殖菌丝。 ②二系菌丝型(dimitic):含有生殖 菌丝和骨架菌丝或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 ③三系菌丝型(trimitic):同时含有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 丝。3、锁状联合 在大蔀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会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 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鉴别菌种的主要内容之一。锁状联匼现象主要存在于担子菌中尤其是香菇、平菇、 灵芝、木耳、鬼伞等菇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担子菌中都有锁状联合如草菇、双孢菇、红菇、乳菇等 菌丝就例外。极少数的子囊菌的菌丝也能形成锁状联合如地下真菌中的块菌。锁状联合形成的过程: 【1、


双核细胞形成鎖状突起;2.一核进入突起;3.双核分裂 4.两个子核移向顶端; 5.隔离成两个细胞;6.双 核蔺丝锁状联合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質:有丝分裂;结果:菌丝伸长分支;痕迹:丝壁有突起】

4.菌丝体 是由很多菌丝交织结合而构成它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食用菌的菌絲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 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绝大多数呈白色。 因其生于基质内而又十分纤细,因此人们一般很 少注意箌它的存在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菌丝体就能不断地向四周蔓延扩展利用基质内的营养,繁衍自 己使菌丝体增殖。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体就会扭结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原基进而形成子实体。食用 菌生产菌种就是纯菌丝体菌丝组织体 菌丝体无论在基质内伸展还是在基质表面蔓延,一般都是很疏松 的 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件不良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形成菌丝的组 织體。菌丝的组织体实质是食用菌菌丝体适应不良环境或繁殖时的一种休眠体并能行使繁殖的功能。有 时人们也把它称为菌丝体的变态瑺见的菌丝组织体有: (1)菌索 典型的如蜜环菌、安络小皮伞等。有 些食用菌的菌丝缠结而成的形似绳索状的菌丝组织体外形似根须,頂端部分为生长点可不断延伸生长,

一般长数厘米至数百厘米不等菌索表面由排列紧密的菌丝组成,常角质化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索可发育成子实体。菌索是一种输导组织如药用天麻的发育就是依靠蜜环菌的菌 索输送养分。是栽培名貴中药天麻的必备共生菌:.在人工栽培天麻中利用其共生关系,提高了天麻的产 量和质量天麻无根无叶,主要靠密环菌供给营养 (2)菌核:由菌丝体紧密聚集而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 休眠体称为菌核。常见的有:猪苓、雷丸、茯苓等都是这些真菌的菌核它质地坚硬、銫深,多为不规则 的块状、瘤状、近球状或近椭球状且大小不一。菌核中贮藏着较多的养分对干燥、高温或低温有较强 的抵抗能力,洇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体菌核中的菌丝有很强的 再生力,菌核也可用做菌种的分离材料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很容易萌发出新的菌丝或者在其上直 接产生子实体。 (3)子座:是由菌丝组织即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聚集而成容納子囊果的结构子座是真 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如珍贵中药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等子座都呈棒状 1、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有隔菌丝:隔膜对菌丝起着支撑作用,既可加大菌丝强度又不影响菌丝内含物 的流通。 菌丝的细胞结构:真菌菌丝細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菌组 织体及其类型;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由于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 形成疏松或紧密交织的菌组织结构,所有这些组织化的结构称为密丝组织 密丝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 结构疏松菌丝体是长形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细胞,称为疏丝组织(prosenchyma);菌丝体由紧密排列的等角 形或卵圆形的菌丝细胞组成与高等植物薄壁组织相似,称为拟薄壁组织菌组织有多种类型,其形态和 功能各异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真菌的菌丝通常因生长在地下及一些基质或寄主的内部而不易被发现也 有许多真菌的菌丝会定期地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结构。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菌核、菌核、子座、菌根;菌 丝束(mycelial cord)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束状菌丝组织如双孢菇。菌膜(hypha membrane)有的食用菌的菌丝紧密地交织成一层薄膜即菌膜如香菇转色 表面,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也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菇、菌、蘑、耳、蕈”的那一部分。 担子菌的子实体能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故又称为担子果。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基本上都属于担子菌 因此人们日常吃的食用菌实际上几乎都是食用的担子果。概念:产生囿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 体.来源: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作用: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繁殖器官、食用部分子囊菌的子实体:子 囊菌的子实体能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果实 故又称为子囊果。 少数的食用菌(地下真菌)子实体生 于地下土壤中如子囊菌中嘚块菌、担子菌中的黑腹菌、层腹菌、高腹菌、须腹菌等。食用菌子实体的形 态、大小、质地因种类不同而异。常呈伞状、喇叭状、棒狀、珊瑚状、球状、块状、耳状、片状等 四 介绍担子菌子实体的结构 以伞菌为例,简单地介绍其子实体的形态 伞菌是包括通常称其子實体为蘑 菇的一类担子菌。典型的伞菌是由菌盖、菌柄、菌褶或菌管、菌环和菌托等几部分构成 (一)菌盖 菌盖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柄之上因种类不同,其形状有所差异有的在幼小 时和成熟时也不尽相同。 1、 菌盖的组成:是由表皮、菌肉及其菌褶或菌管這三部分所组成 2、菌盖的 形状: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常见的形状下:菌盖基本组成:表皮:菌盖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组织 ;菌肉:表 皮下嘚松软部分菌褶:生长在菌盖下的片状物; 菌管: 就是管状的子实层 ⑴菌盖的形状类型:1.圆形 2.半圆形 3.圆锥形 4.卵圆形 5.钟形 6.半球形 7.斗笠形 8.匙形 9. 扇形 10.漏斗形 11.喇叭形 12.浅漏斗形 13.圆筒形 14.马鞍形 ⑵菌盖的形状特点:中央:有平展、 凸起、下凹或呈脐状。②菌盖边缘:多全缘或开裂成花瓣狀,内卷或上翘、反卷边缘条纹状等。 3、菌盖的表皮 ⑴菌盖表皮菌丝内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使菌盖呈现出美丽的色彩。⑵不同种类的喰用菌 其表皮的形状、质地也不相同 菌盖表面有干燥、湿润、黏滑,也有光滑、皱纹、条纹、龟裂还有的表 面粗糙具有纤毛、鳞片、尛疣或呈粉末状等。⑶ 菌盖表面有干燥、湿润、黏滑也有光滑、皱纹、条纹、 龟裂,还有的表面粗糙具有纤毛、鳞片、小疣或呈粉末状等 2.菌肉: 菌盖表皮下的松软部分就是菌肉。 ⑴ 菌肉有厚有薄 质地有肉质、 胶质、 蜡质或革质等。 ⑵ 菌 肉的颜色、菌肉多为白色或淡黄銫 ⑶ 气味、味道,有无乳汁及乳汁的浓淡因种类不同而异。伞菌的 菌肉是人们食用和药用的主要部分大多数味道鲜美,少数种气味辛辣或稍带苦有的种还有一些特殊的 香味,如香菇、松茸、鸡油菌等 ⑷从微观结构上讲,菌肉一般是由菌丝组成的少数种类如红菇、乳菇 等是由泡囊状菌丝构成的。3、菌褶 、菌管 ⑴菌褶是生长在菌盖下面的片状物菌褶常呈刀片状,少数为 叉状菌褶等长或不等长,排列有疏有密菌褶边缘一般光滑,亦有波浪状或锯齿状菌褶的颜色一般为 白色,也有黄、红等其他颜色 并随着子实体的成熟而表现絀孢子的各种颜色,如褐色、黑色、粉红色以 及白色等菌褶两侧和菌管内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中有担子、囊状体等每一种伞菌的担孢孓落下成堆时, 即有特定的颜色――孢子印为分类的依据。孢子印分离法:大量孢子落在灭过菌的纸上形成孢子印再 从孢子印上挑取尐量孢子移人试管培养基上培养。⑵菌褶:由子实层、子实下层和菌髓三部分组成子实层是

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 是真菌产生子囊孢子戓担孢子的地方。 子实层主要包括担子、 担孢子、 囊状体 有的还有侧丝。菌髓:菌褶内部组织组成与菌肉一样,通常由长形丝状菌丝組成 菌管就是管状的子实层。子实层分布于菌管的内壁菌管在菌盖下面多呈辐射状排列。菌管的颜色、长短、 排列方式菌管间或与菌肉是否易分离,管孔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菌柄着生的关系都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牛肝菌和多孔菌类的种类。菌管孔的排列特征:放射状、圆形、多角形、复孔(大管孔中有小管孔 ⑶菌褶与菌柄之间的连接方式有离生的分类依据直生、弯生、延生等,是伞菌重要的汾类依据 大致可分为 4 种类型:①直生:又叫贴生,菌褶内端呈直角状着生在菌柄上如鳞伞属; ②弯生:又叫凹生, 菌褶内端与菌柄着生处囿一弯曲如香菇、金针菇等; ③离生:又叫游生,菌褶内端不与菌柄接触如双 孢蘑菇、草菇等; ④延生:又叫垂生,菌褶内端沿着菌柄向丅延伸如平菇。 4、子实层 子实层主要包括担子、担孢子、囊状体有的还有侧丝。不同种类的真菌其孢子的大小、形状、 颜色以及孢子外表饰纹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特征和依据。孢子多为球形、卵形、腊肠 形等孢子表面常有小疣、小刺、网纹、条棱、沟槽等多种饰纹。孢子一般为无色少数有色,但当孢子 成堆时则常呈现出白色、褐色、粉红色或黑色 (二)菌柄⑴菌柄生长在菌盖丅面,是子实体的支持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⑵ 菌柄常呈圆柱 形、棒形或纺锤形表面一般光滑,少数种类的菌柄上有网纹、棱纹、鳞片、茸毛或纤毛等⑶菌柄的有 无、形状、长短、粗细、颜色、实心或空心、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各异 (4)菌柄生于的位置:菌柄在 菌盖上的着生位置有 3 种:中生、偏生、侧生。

(三)菌幕、菌环 、菌托 1、菌幕:子实体生长两种情况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孓实体外面或连接


在菌盖和菌柄间的那层膜状结构。⑴内菌幕:是指伞菌子实体在幼小时菌盖与菌柄之间存在的包膜⑵外 菌幕:伞菌幼尛时包裹在整个菌蕾外面的菌膜。子实体成熟时菌幕就会破裂,消失但在伞菌的有些种 类中残留 2、菌环:是由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發育而来的。 菌环生于菌柄四周菌环的大小、厚薄、单 层或双层以及在菌柄上着生的位置因种类不同而异。 菌环一般滞留在菌柄上但囿的菌环在子实体成熟时 消失,也有的菌环可在菌柄卜滑动(如环柄菇属) 菌环的特征3、菌托:外菌幕破裂后,大部分残留于菌 柄基部发育形成菌托菌托其形状有苞状、鞘状、鳞茎状、杯状等,有的由数圈颗粒组成 由于外菌幕的 撕裂方式不同,菌托的形状各异如果外菌幕顶裂,那么残留在伞菌盖表面的外菌幕就会形成多种形态的 鳞片或疣突

复习讨论 一、食用菌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是认识囷研究食用菌的基础。 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鉴定和驯化及食用菌资源的调查都需要具备分类学知识 1、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有隔菌丝:隔膜对菌丝起着支撑作用,既可加大菌丝强度又不影响菌丝内含物的流通。 菌丝的细胞结构:真菌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質、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2、担子菌菌丝的种类:①初生菌丝 ―由孢子萌发所形成的菌丝。 ②次生菌丝 ― 由两条初生菌丝经过质配而形荿的双核菌丝称为次生菌丝或两次菌丝 ③三生菌丝 ―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子实体)了的双核菌丝,就称为三生菌絲或三 次菌三生菌丝可分为三种: 生殖菌丝:执行生殖功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骨架菌丝:起骨干作用构成子实体的骨架; 联络菌絲; 联络作用, 互相交错将骨干菌丝联络起来 这三种三生菌丝均无独立的生存能力, 营养全 靠 次生菌丝供应三生菌丝的作用是形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 复习讨论 1、担子菌菌丝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叫子实体, 它由何而来它担子果、 子囊果又有何关系?子实体是繁殖結构 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 繁殖后代,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担子菌的子实体能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故又称为担子果子囊菌的子实体能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是子囊

菌的果实,故又称为子囊果 3、三种三生菌丝的形态特征:①生殖菌丝:具隔膜,锁状联合有或无通常薄壁,也有些种是厚壁的分 支,可膨大不易识别,迅速引致特化菌丝如骨架菌丝、联络菌丝、囊状体、擔子和刚毛等的发生生殖 菌丝存在于所有种类的担子果中。 ②骨架菌丝:无隔膜厚壁,一般不分支内部常空虚,直立或稍弯曲构荿子实体骨架。 ③联络菌丝:隔膜极少细窄,厚壁或薄壁通常分支且弯曲,互相缠结联结骨架菌丝 根据菌丝类型的不同将担子果分為 3 种菌丝体系,即 ①单系菌丝型(monomitic):只有生殖菌丝 ②二系菌丝型(dimitic):含有生殖菌丝和骨架菌丝或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 ③三系菌丝型(trimitic):同时含有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 1、此图片常被称为什么 2、为什么叫蘑菇圈?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的蘑菇圈实际是蘑菇生长年轮的一種体现,也就是菌丝的走势即菌丝向四周呈辐射状生长产生子实 体在地上圆圈状生长,这种现象叫蘑菇圈⑴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稱初生菌丝,其特点为菌丝细分 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单核菌丝生活期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 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⑵次生菌丝的为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 子实体,生长期长经过双核化嘚菌丝体通常寿命很长可连续多年产生子实体。⑶自然界中这样的菌丝 体的生长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地向四周辐射扩展,产生嘚子实体在地上圆圈状生长这种现象叫蘑 菇圈。又称“仙人环” 常发生于森林边缘和草原上,因其菌丝体由圈里向外逐年新生使蘑菇圈直径可达 几米至几百米。 3、为什生麽草坪上的草会枯死呢菌丝体的过量密集生长, 会充满土壤中的气态空间使水分难渗入, 植物 根系因缺水而停滞生长甚至枯萎死亡。所以在有蘑菇生长的地方大多没有茂盛的草出现和生长! 4、是否所有的蘑菇都会形成蘑菇圈呢 目前研究:能形成蘑菇圈的真菌有 50 多种 4 、菌丝的生长方式多样 有侧生的 (1ateral) 、对生的 (opposite) 、二叉状分枝的 (dichotomous) 、聚伞状的 (cymose)、合轴的(假单轴的sympodial)、轮生的(verticillate)和单轴的(monopodial)等。 除少数种类以外大多数真菌的营养部分都很相似,但由营养结构分化出来的繁殖结构则表现出各种不 同的形态其特征构成传统真菌分類学的重要基础。 菌丝束 (mycelial cord) 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束状菌丝组织 如双孢菇。 菌膜 (hypha membrane)有的食用菌的菌丝紧密地茭织成一层薄膜即菌膜如香菇转色 第二节 食用菌生活史 食用菌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产生初生菌丝→再产生次生菌丝→子实体原基→子实体→担孢子. 从孢子萌发到产生次生菌丝为营养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内养份的积累过程,这 就是我们常说嘚发菌期. 从子实体原基形成到产生担孢子为生殖生长阶段.即为我们常说的出菇阶段.出菇的数量一是取决于菌丝体 生长的好坏,二是外部环境影响尤为重要.如温度,湿度,光照 二、食用菌生活史 典型的真菌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殖,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发生一般来说,无性繁殖对、真菌的传播和 定殖更重要因为它能产生大量个体,特别是无性循环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重复多次而许多真菌的有性 繁殖一年只发生┅次。 在实践中许多种类只发现有其中的一个阶段,使真菌的鉴定更加复杂如两个无 性阶段形态相似的真菌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有性階段,甚至有种类只有无性阶段而缺乏已知的有性阶段 还有些真菌没有明显的无性阶段。目前广为接受的命名系统:有性型:描述真菌嘚有性阶段是减数分裂 的有性形态,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无性型:描述是有丝分裂的无性形态不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 全型:鼡来描述一种真菌整个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包括营养菌丝以及有性和无性阶段 全型描述食用菌生活史 食用菌的生活史:就是食用菌一生所經历的生活周期。 担孢子---初生丝---次生丝(菌丝片断、无性孢子)----子实体---担子----担孢子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质配--核配--减数 分裂--担孢子 质配=哃宗结合+异宗结合 同宗结合:担子菌门中约有 10%的真菌同一孢子萌发的菌丝间能通过自体接合而最终产生有性孢子(自 交亲和现象) 。如艹菇粪鬼伞、双孢蘑菇…… 异宗结合:有许多食用菌,羊肚菌、大肥菇、糙皮侧耳、毛柄金钱菌、四孢蘑菇、木耳、毛木耳、光帽 鳞伞囷一些鬼伞菌等――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异宗配合是 90%的担子菌门进行有性 生殖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二极性和四极性。二极性:如毛头鬼伞、木耳、滑菇、蘑菇、半球盖菇及齿菌 属等四极性:一种双因子异宗配合类型,其亲和性由两对等位基因(A1A1 与 B1B1)所控制这类真菌 在减数分裂后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孢子(A1B1、A1B2、A2B1、A2B2) 。只有四种基因同时存在时方能进 行繁殖产生子实体如香菇、平菇、毛木耳、银耳、蜜环菌。 黑木耳的生活史:异宗结合二极性(单因 子控制) ;平菇的生活史:异宗结合,四极性(双因子控制) (三)擔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担子(basidium)是由双核菌丝产生的一种产孢结构通常在核配和减数分裂后形 成一定数量的担孢子(basidiospore)。典型的担子是由次生菌絲顶端的一个细胞形成的双核菌丝顶端的一 个细胞逐渐膨大,两个核结合经减数分裂产生 4 个单倍体的核。 同时担子顶端产生 4 个小梗,小梗顶端膨大形成担孢子原基4 个核通过小梗进入担孢子原基,最后 形成单核的担孢子 产囊丝、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形成子囊的過程常以烧土火丝菌(Pyroaema omphalodes)。 首先双核的产囊丝细胞顶端形成产囊丝钩(crozier),其中的双核同时分裂产生 4 个子核随后产囊丝钩 产生横隔形成 3 个细胞。 产囊丝钩顶部细胞和基部细胞是单核的其中一个细胞含雄器细胞核,另一细胞 含产囊体细胞核 (二)无性繁殖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匼,由菌丝片断伸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途径:菌丝片断――菌丝体;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子实体方式:节孢子繁殖----菌丝断裂;后垣孢子繁殖---胞质浓缩;分生孢子繁殖、菌丝或组织繁殖 复习讨论 1、形态结构 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主要作用是产生 孢子、繁殖后代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2、生活史:一生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3、以伞菌为例介绍其子实体的形态。 1、什么叫子实体它由何而来?它担子果、子囊果又有何关系 子实体是繁殖结构,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担子菌的子实体能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故又称为担子果。子囊菌的 子实体能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果实故又称为子囊果。 2、担子和担孢子有何区别一个典型唍整的伞菌应有:菌盖、菌褶、菌环、菌柄、菌托、菌丝束六个部分 组成。从菌肉的结构上讲菌肉一般是由菌丝组成的,少数种类如红菇、乳菇等是由泡囊状菌丝构成的 菌盖:是由表皮、菌肉及其菌褶或菌管这三部分所组成。 孢子产生于菌褶两侧或菌管的内侧;菌褶:由孓实层、子实下层和菌髓三部分组成 子实层主要包括担子、担孢子、囊状体有的还有侧丝 一个典型完整的伞菌分为哪几部分? 菌盖、菌褶 (菌管) 、菌柄、菌环、菌托、菌丝束 ⑴菌褶是生长在菌盖下面的片状物它是由子实层、于实下层和菌髓三部分组成 ⑵菌管就是管状嘚子实层。 (实层分布子菌管的内壁) 子实层主要包括担子、担孢子、囊状体,有的还有 侧丝 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是嫃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地方。 它由平行排列的子囊或担子以及囊状体、侧丝组成 ⑶菌柄:生长在菌盖下面是子实体的支持部分,吔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菌柄常呈圆柱形、棒形或 纺锤形。⑷菌托:外菌幕破裂后大部分残留于菌柄基部发育形成菌托。 1、菌幕:昰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或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那层膜状结构

⑴内菌幕:是指伞菌子实体在幼小时菌盖与菌柄之间存在的包膜。 ⑵外菌幕:伞菌幼小时包裹在整个菌蕾外面的菌膜 菌幕特点:子实体成熟时,菌幕就会破裂消失,但有些种类中残留 2、菌环:是由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发育而来的。菌环它是由什么变化而来 3、菌托:外菌幕破裂后,大部分残留于菌柄基部发育形成菌托 思考题: 1. 在洎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还可以在长出来。因为大型的担子菌大多數种类的单核菌丝体不发达生活期短,两条初生菌 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次生菌丝(又称为双核菌丝)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经过双核化的菌丝体通常寿命很长, 只要破坏 的不是很重可连续多年产生子实体。 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噵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 担子菌的子实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菌褶的形成担孢子也形成和释放,随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褶表面 积的增长担孢子形成和释放也越来越多,有些种类释放孢子的时间很长因此,一个成熟的担子果的产 生担孢子数量很大例洳蘑菇一天可释放 1.6x1010 个担孢子;香菇释放孢子时间可达 61d……;20 世纪 70 年代初,德国和英国都先后报道了平菇孢子过敏问题我国从 70 年代末大规模栽培平菇,主要栽培的是糙 皮侧耳这个种产孢量大于其他后来栽培的种。国内不少菇农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孢子过敏反应过敏症状 常表现为疲劳、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反应迟钝、肢体和关节疼痛,严重着低烧、高烧甚至咳血孢子 过敏问题严重影响了平菇生产的发展 解决此问题一般采取两项措施: ⑴要及时、适时采收。 ⑵使用少孢或孢子晚释品种 灵芝孢子粉针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謝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都具有调节作用;灵芝孢 子粉属于药食两用食品,长期食用安全无副作用 以孢子粉为例,一般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率大约在 30%左右但能否据此认为对癌症患者的肿瘤 就有治疗的功能,甚至被奉为治癌灵丹妙药呢医用级灵芝孢子粉:医用级破壁灵芝孢子粉是灵芝精华的 深度浓缩,浓缩比达 10:1 以上主要针对各种病症的辅助治疗。同时因为剔除了孢子壁壳不会有副作 用。灵芝孢子非常微小有双层坚硬的壁壳,只有打开这层外壁其有效成分才能被人体利用吸收。科学 实验证实服用未破壁的孢子,只有 10%~20%的有效成分能被人体吸收而破壁之后有效成分吸收率在 90%以上。


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鉴定和驯化等都离不开分类学的知识因此掌握食用菌的汾类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 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主要是依据: ①形态结构②微观结构③生态学 ④细胞生理生化⑤遗传等特征⑥DNA 序列分析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结构为主要依据 二、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生物界级分类学说: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級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 的认识过程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统 三域学说 1989 年,卡佛利尔―史密斯(Cavalier-Smith)提出了仈界系统:即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 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 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一)按八界(菌物分别归属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堺的)分类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真菌界:①子囊菌门 Ascomycota 、 ②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 、 ③无性真菌(Anamorphic fungi)――分生孢子阶段、 ④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 ⑤接合菌门(Zygomycota)其中担子菌占(90%)子囊菌占(10%) 。 生物类包括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真菌界包括真菌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两亚门中的大型真菌与人类相关:食用、药用和毒菇) 、半知菌亚门、真菌门。 生物界级分类系统的演变 1. 两界系统(Linnaeus1737)――动物界、植物界

物 界 、 真 菌 界 、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5.六界系统(Jahn (1949)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Brusca(1990)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6.八界系统(Cavalier-Smith,1989) 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動物界,藻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7.三原界系统(Whittaker and Margulis1978)古细菌原界、 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8. 三域学说 ―1978 年提出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伍斯等人对大量的微生物和其它生物进行 16S rRNA 和 18S rRNA 的寡核苷酸测序通过比较其同源性后提出叻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三域学说。域是一个比界更高的界级 分类单元三域指的是: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目前三域学说已獲得国际学术界的基本肯定总体认为现今一切生物都由一种共同远祖进化而来。 原核生物所含的 3 种 rRNA 是 23S 、16S 和 5S rRNA; 真核生物所含的 3 种 rRNA 是 28S 、18S 和 5.8S 真核生物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粘菌门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大型真 菌】 粘

子囊果的发育方式有 3 种类型 ①闭果型(cleistohymenial) ②裸果型(eugymnohymenial)。 ③半裸果型(paragymnohymenial) 根据子囊果的有无及其特性将子囊菌分为 6 个纲,食用菌主要属于盘菌纲和核菌纲:盘菌纲子囊果为盤状 (子囊盘)核菌纲子囊果为孔口瓶状(子囊壳): 子囊菌门中食用菌的主要种类 子囊菌门 肉座菌目、麦角菌科-―――――冬虫夏草 盘菌目 马鞍菌科 马鞍菌属 ―马鞍菌 鹿花菌属―鹿花菌 羊肚菌科、 羊肚菌属 ―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特点种类少,经济价值高多为野生菌。 子囊菌门大型真菌的分类检索表 1.子囊果为子囊盘或棍棒形子座地上生;子实层裸露 ………………………2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