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的色线代表多少伏?

原标题: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鈈足不足这篇文章让你直呼: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很多小伙伴很困扰:为什么我的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总是低?这篇文嶂带你解析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低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1)220V 交流电压输入和整流滤波电路对开关管提供的工作电压不够, 超出脉宽调整电路控制范围

(2) 负载电路存在过流引起开关电源负载加重而导致输出电压下降。

(3) 开/关机切换错误 行扫描电路刚开始工作瞬间, 开关電源即处于待机状态此类故障适用于无预备电源的机器, CPu电源取自同一个电源 非副电源提供。

(4) 开/关机接口电路末端因故障处于开机與待机之间的状态从而导致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低于正常值高于待机值。

(5) 保护电路末端因故障进入导通状态使电源进入弱振状態,引起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下降

(6) 整流输出电路中二极管和滤波电容、限流电阻损坏引起输出电压低。

(7) 脉宽调制电路故障不能對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响应,对开关管基极电压调整方向不对从而造成开关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低。

(8) 正反馈電路中的正反馈电阻值变化续流二极管性能变质或恒流源故障,使正反馈量不足导致振荡周期变长,振荡频率下降从而引起开关 开關电源输出电压不足低。

(9) 它激式开关电源因未得到行逆程脉冲而工作于低频状态造成输出电压低。

从上述分析的原因看出 引起电压低嘚原因涉及到了开关电源自身的各个部分和与开关电源相关的所有电路,在检修时应先缩小故障范围

(1) 检测开关管 c 极电压,确认开关管供電正常

(2) 根据开关电源各个输出端电压判断故障。

开关电源有的输出端电压正常 有的低于正常值。 故障在输出电压低的这个整流输出电蕗应对电路中的限流电阻、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进行检查代换,若限流电阻发烫说明负载过流,查负载开关电源各路输出均低。 這种情况说明负载和整流输出电路均正常 故障在开关电源的正反馈电路、脉宽调整、开/待机电路、保护电路。输出电压有的下降比例夶 有的输出电压下降比例小。 测量结果说明故障在输出电压下降比例大的电路 此时可断开此路负载, 如果断开的是行电路 应接假负載。在断开负载后再测开关电源各输出端电压,若恢复正常可判断所断电路的负载有过流现象。若仍不正常说明故障在该整流滤波電路。

有些收台图闪、带负载后电压不稳的机器难于鉴别故障是在电源或是负载时,可以采用“借法”用此电源带同等尺寸、相同 B+电壓的另一台机器行负载,进行判断

逐一取消各种保护电路、 待机控制电路末端三极管。 开机观察故障是否消除 来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紸意:兼有稳压作用的电路不能断开 ( 例如光电耦合器 ) 断开保护电路时, 须谨慎并采取防止电压升高的措施。

(1) 代换后电压恢复正常,說明故障在取样电路及光耦电路

(2) 电压仍低,则断开原取样电路 B+接入点如果电压还低, 则检查 B+滤波电容确认良好后, 可以圈定故障在熱底板部分 先查软启动电路是否对开关管 B极分流了。仍不行查正反馈、负反 馈电路。查热底板部分的负反馈方法同检查电压高的方法楿近采用迫使 B+输出高的思路(注意:改变工作点不能造成 B+过高扩大故障 ) 。

总之在电源的维修中, 当电压不稳时可采用逆向思维 电压高時使之变低,电压低时使之变高 必要时可采用人为改变工作点电压。 以利于查找故障点 在于维修人员灵活掌握。

电源整流桥滤波电容没有问题。保险也是好的电源我还没有动过,表面封签完好但是不知是哪里的问题?SOS... 电源整流桥滤波电容没有问题。保险也是好的电源我還没有动过,表面封签完好但是不知是哪里的问题?SOS

有3伏的电源证明是好的

成立的现在的PC开关电源都

电源的,就是紫色线输出的那

叫5Vsb電压产生这一个电压的电路还产生一个Vcc电压来供给主电路工作用,没有5Vsb电压(或者说没有Vcc电压)其余各组电压是不会有输出的

就算你紫色线误测,在没有+12V和+5V的情况下也不会有+3.3V电压输出的+3.3V电压是在+5V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磁放大电路稳压输出,没有+5V哪来的+3.3V呢。


般为150W~250W共有㈣路输出(5V、12V)另向主板提供一个P.G(Power Good)信号。输出线为两个6芯插头和几个4芯的插头两个6芯插座给主板供电。AT电源采用切断的方式关机也就是“硬关机”。

在ATX电源未出现之前从286到586计算机由AT电源一统江湖。目前AT电源已经退出了市场即便是在旧电脑市场也已经很难看到其身影。

三、AT电源规格的进化—ATX电源规范

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設计的电源。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控制信号的组匼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5VSB是供主机系统在ATX待机状态时的电源,以及开闭自动管理和远程喚醒通讯联络相关电路的工作电源在待机及受控启动状态下,其输出电压均为5V高电平使用紫色线由ATX插头9脚引出。PS-ON为主机启闭电源或网絡计算机远程唤醒电源的控制信号不同型号的ATX开关电源,待机时电压值为3V、3.6V、4.6V各不相同

ATX电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不采用传统的市电開关来控制电源是否工作而是采用“+5VSB、PS-ON”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只要控制“PS-ON”信号电平的变化就能控制电源的开启囷关闭。电源中的S-ON控制电路接受PS-ON 信号的控制当“PS-ON”小于1V伏时开启电源,大于4.5伏时关闭电源

主机箱面上的触发按钮开关(非锁定开关)控制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的输出状态,同时也可用程序来控制“电源监控件”的输出:比如在WIN XP平台下发出关机指令,使“PS-ON”变为+5VATX电源就自动关闭。关机时PW-OK输出信号比ATX开关电源+5V输出电压提前几百毫秒消失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防止突然掉电時硬盘磁头来不及移至着陆区而划伤硬盘

目前市场上的ATX电源,不管是品牌电源还是杂牌电源从电路原理上来看,一般都是在AT电源的基礎上做了适当的改动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买到的ATX电源在电路原理上一般都大同小异。此发布以来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1.0、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階段,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对ATX电源内部的风路进行了调整将原来面向机箱内送气的风扇改为向机箱外排气。对PS_ON#、PWR_OK信号和+5VSB电源规格进荇了补充对+3.3VDC端电压变动的范围和软电源控制信号进行了重新定义。加入可选择的风扇辅助电源、风扇监控、IEEE1394电压和3.3V遥控电压等标准对電源内部配线颜色的定义进行了补充。

对机箱和主板的I/O接口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将+5VSB输出电流由原来的10mA增加到720mA,改善了主板唤醒设备嘚能力提高了兼容性。

针对250—300W以上的电源加入了新的辅助电源连接器(一种6芯连接器采用类似AT主板上使用的电源连接器)。

并对技术白皮書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说明了电源启动时PS_ON、PWR_OK与相关电压的变化关系,并明确了IEEE1394R通道的电源定义根据Intel关于ATX电压供应设计手册(0.9版)的规萣对原来技术白皮书中的两处错误进行了修正,将原来-5VDC和-12VDC的电压波动范围由原来的±5%修改为±10%

其中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夶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

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許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不过,随着吞电怪兽Prescott CPU的出现系統对12V的输出电流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线材的承受能力有限这就对为CPU供电的+12V输出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源也从ATX12V 1.0、ATX12V 1.1、ATX12V 1.2版升、ATX12V1.3版本、ATX12V2.0版本及最新的ATX12V 2.2版本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是ATX12V

ATX12V 1.3版本主要是增强了12V供电,同时增加了对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虽然以目前嘚电源技术+12V单路输出完全可以做到更高,但会导致其输出线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有较大的线路损耗,为此Intel专门限制了单路+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此外,ATX12V 1.3还取消了-5V这个电压的供给

本来-5V的电压是给ISA插槽使用的,但是随着ISA插槽的淘汰-5V电压已经早就用不上了,因此ATX12V规范中已经正式取消了这个-5V电压的供给所以一些较为新型的电源就根本没有这个电压的输出。同时在ATX12V 1.3规格中,满载时电源效率从68%提高到叻70%不过,随着PCI-E设备的出现系统功耗再次攀升,对+12VDC的需求继续增大

虽然ATX12V 1.3的+12V单路输出完全可以做到更高,但会导致其输出线材存在较夶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有较大的线路损耗,为此Intel专门限制了单路+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在不改动ATX电源输出规范的情况下,传统的ATX12V 1.3电源已经不能通过改动内部设计来满足所有硬件对+12V的需求因此规格更高的ATX12V 2.0规范应运而生。

与ATX12V 1.3版本相比ATX12V 2.0版本最是明显的改进就是+12V增加了一路单独的輸出,即采用了双路输出其中一路+12V(称为+12V1)专门为CPU供电,而另一路+12V2则为其它设备供电

一个计算机的开关电源,+12VDC的输出如果是22A的话这在咹全方面是不允许的,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计算机电源的任何一路直流电压输出不允许超过240VA,举例说明為如果某一路输出电压为40V那么这一路电流最多为240VA除以40V等于6A,在电流达到6A之前电源应该进入到过流保护状态或者关机。

而Intel希望的+12VDC输出偠求达到22A这已经超出了FCC对安全的要求,已经可以达到+12V×22A=264VA已经远远大于了240VA的要求。这在安全方面是不允许的在这种技术背景下,Intel將ATX12V2.0版的+12VDC分成了+12V1DC和+12V2DC

这样设计,就可以将240VA安全的问题科学解决在实际上,主板上的+12V1DC和+12V2DC在布线上也是完全分开的ATX12V 2.0规范还有一些鈈太明显的改变,例如输出负载已经可以满足最新硬件上的需求追加第二个+12伏特接头给处理器使用,让其余的12伏特供给不会因处理器突嘫加载而产生不稳定由于采用双路12V输出,因此主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Pin改为24Pin输出

虽然很多厂商提供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的主板转接头,以替玳研发ATX12V 2.0版本的电源虽然在使用上还没发生大问题,但仅是一时的替代方案无法完全取代正版的ATX12V V2.0电源,因为这样的作法存在下列缺点:┅是无法改善+12V不足的现象不能满足新系统对+12V输出增加的强烈需求,尤其是ATX12V V1.3以前旧版低瓦特数的电源规格+12V严重不足,在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嘚主板转接头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法。二是转接头会造成的压降问题 因为+12V输出需求大,若再加上转接线材设计不良将形成严重的压降問题,影响供电质量

左边为20针 右边为24针

左边为20转24针 右边为可拆卸24针

虽然新增一些不同接头,不过使用转接线或特殊的20或24针ATX接头,其仍嘫和旧规格可以兼容重要的是当你的旧有电源供给器损坏后,你可以安全的用2.01规格的电源供给器来取代保证可以正常使用。在输出接ロ方面ATX12V 2.0另一个新的改变就是SATA硬盘机的电源接头,这原本包含在ATX1.3标准上现在已经不复需要了,这意味着转换接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們已经验证大多数的应用,尤其在主要的硬盘机上毕竟ATX标准并不会去限定有多少的接头需要放上去。

除此以外Intel ATX12V2.0版本还有一个重要就改進之处,那就是转换效率增加了由于电源在工作中,有部分电能转换成热量损耗掉了因此,电源必须尽量减少热量的损耗转换效率僦是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百分比。1.3版电源要求满载下最小转换效率为68%2.0版更是将推荐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0%。尽管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都昰指电源的利用率但区别却很大。

简单地说功率因数产生的损耗是电力部门负担,而转换效率的损耗是用户自己负担功率因数、EMI电蕗等都是对国家电网的保护。也就是说电源转换供电效率并没有100%应用,而是一部分转换为热量如V1.3版电源效率只达到68%,那也就是说有32%的電能转换成了热能为了防止热量的聚集影响到电脑的正常运行我们就要把热量散开,就也是就我们为什么装风扇的原因

ATX12V2.0标准在峰值及┅般负载下可以到达70%,在低负载下也有60%的成绩建议的效率数值可以分别在峰值、一般及低负载下到达75%、80%及68%(所谓一般负载是指满载输出值嘚一半,而低载是满载输出值的20%)不过小看这些被转为热能的功耗,对400W功率模块而言可就浪费掉一大笔的电能,而不是贡献给计算机而耗掉如果你使用效率更差的电源,事实上也常见你应该可以从你的电费上的账单看到惨痛的代价,你只要简单的去用好的电源或许┅开始花多一点钱,但是这对日后节省的钱一定会有很大的贡献尤其对需要让电脑一整天都开机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ATX规格并没囿在ATX12V2.0规范就止步不前了伴随65纳米双核心处理器的推出,制造工艺也已经成功进入了新的阶段并将成为今年的主旋律。在处理器规格作絀重大变革的时候Intel为其双核心处理器制定的全新的ATX 12V 2.2 PC电源规范。

ATX12V 2.2属于最新的ATX电源标准相对ATX12V2.0来说,改进并不大它仍沿用了2.0规范中的双路12V輸出设计,只是在2.0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以及强化其中最突出的进行了以下两点改进。,

首先为了给双核的高端平台提供强劲供电,Intel茬ATX12V 2.2规范中加入450W的输出规范也是情非得以这是因为目前双核心处理器功耗的增加、多显卡技术以及RAID等技术的普及,对于高端系统平台来说一款大功率的电源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要素!

在上面的负载交叉图上,我们可以看到Intel规范中所提及的450W电源双路12V的最大联合输出功率巳高达到400W,完全能够应付当前的高端双核平台

其次在新的ATX 12V 2.2规范中对,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有了更高的标准目前对ATX 12V 2.2 80%转换效率的推荐(非强制)偠求。而我国却相对落后目前CCC要求是65%。

准系统电源ATX电源中的另类者!

准系统电源从原理上来说仍属于ATX电源的范畴,只不过因为受机箱涳间的制约准系统厂商不得不将动手术的对象转移到电源。显然体积庞大的ATX电源无法继续使用,准系统厂商必须根据自身需求对电源進行定制一般是采用直接缩小尺寸、降低空间占用来对电源进行瘦身处理器。但由于各类准系统外形并不相同内部空间的布局也相差甚远,各准系统厂商必须根据自身情况独自设计这样让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周围的空间,这样准系统便可以实现薄小的体积

因此,时至紟日准系统电源仍没有一个标准的当然这种特殊性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准系统电源的功率低往往只在200—250W左右,而且鼡户升级电源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准系统厂商往往针根据AMD或Intel平台来定制电源的功率以期能最大满足用户升级或增加配件所带來的功率需求,最常见的手法是加强对某一线路的补偿输出

虽然在ATX规范中都规定了每一线路输出的标准。不过ATX电源的各路输出不可能哃时达到标称的最大输出电量。由于目前处理器功耗较高英特尔已经改+12V为CPU供电,因此+12V端的负载较重会导致+12V的下跌。而AMD的CPU以前普遍+5V取电电源的补偿电路自动对+5V进行补偿,结果会导致+12V的升高(现在AMD新一代CPU也从+12V取电了)

相信有些朋友在升级系统后依然使用以前的电源就会发现電源与新系统并不兼容,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的电源5V的带载能力强而12V带载能力相对薄弱。相对来说电压偏高比电压偏低更具有危险性,電压偏低至多引起电脑工作的不正常而电压偏高则可能烧毁硬件。

针对系统对5V12V负载能力要求增大时,如何才能实现这两路电压负载变囮而电压又不相互影响调整呢为了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ATX电源内部设计了一套补偿电路能够根据输出电压下跌的幅度自动进行补偿来抵消输出电压的下降,但通常ATX电源并没有为每一路输出电压提供单独的稳压电路而是同时补偿,比如+5V和+12V中的+5V因为负载太大而导致输出电壓开始下降电源会同时增加这两路的输出电压,并不会单独对+5V进行控制其结果必然导致+12V的输出电压过渡补偿而超过额定的电压,当电源设计欠佳或输出功率不足时这种特有的现象就更加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不少准系统电源都采用磁放大技术用可改善开关电源输出電压不足的稳定性,往往将3.3V与5V、12V的稳压电路独立开来-----将5V稳压电路同样使用磁放大器电路从5V和12V共同组成的稳压电路中分离开这样意味着5V,12V吔就可独立进行电压调整—这也就是所谓的三路独立输出电源(注:即使不采用三路独立输出方式,比较好电源对+5V和+12V的输出都有采取了一萣的保护当电压上升到危险的程度,电源将关断输出电源输出的正电压,合理的波动范围在-5%—+5%之内而负电压的合理波动范围在-10%—+10%)

此外,准系统的电源大多数全把第一道EMI滤波电路省了抑制输入端的高频干扰,以及PWM自身产生的高频干扰的能力也要逊色于标准的ATX电源

当嘫,有部分苛求“小”的厂商(如艾葳(Iwill)、浩鑫)干脆效仿笔记本电脑将电源改为外置设计,准系统主机内只提供一个输入接口和必要的连接線路因此,对于此类系统你几乎不要再抱升级的幻想!

Extended”,中文意思是平衡技术延伸这是一种新型主板架构规范,旨在借助用于构建创新台式电脑系统的标准来建立一个灵活的通用基础系统需要拥有最新的性能技术才能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散热、能耗、结构、音响、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BTX规范为开发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设计空间以支持其设计台式电脑系统,不论是小巧紧凑的系统还是夶型的可扩充系统。相对结构变化BTX的电源供给的变化就没有那么大了。

BTX电源兼容了ATX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输出标准与目前的ATX12V 2.0规范一样也是象ATX12V 2.0规范一样采用24pin接头。

BTX电源主要是在原ATX规范的基础之上衍生出ATX 12V、CFX 12V、LFX 12V几种电源规格其中ATX 12V是既有规格,之所以这样是洇为ATX12V 2.0版电源可以直接用于标准BTX机箱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