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组合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谦谦君子是什么意思
沪江成语大全精选谦谦君子的意思及对应发音、谦谦君子的意思、造句、英语翻译信息,由kongmingge于日添加。
中文发音:
qiān qiān jūn zǐ。
成语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成语出处:《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成语造句:俺这等谦谦君子,须不比泛泛庸徒。(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成语使用: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英语翻译:a modest,self-disciplined gentleman &a hypocritically modest person&
字典查询:
相关四字成语
*2017谦谦君子的意思、造句、英语翻译信息由沪江网提供。君子之道――对孔子君子思想的实践解读_甜梦文库
君子之道――对孔子君子思想的实践解读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l、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研究生签名:壶辽盔笔冬Et期:.丛&纽竺囝三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研究生签名:日期: ―] 塑墨.』flff r l r l lll llr III I f l l I}Y1 726482摘要“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阐述,并结合当前社会信仰严 重缺失的现象,以为世人提供一个值得并且能够效法的君子形象为目的,从实践 的角度出发,深入考察解析了孔子关于君子的若干规范。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君 子之道”的内容和现实价值:一是君子之内道,包括反求诸己、慎言敏行、志于 尽道;二是君子之外道,包括为人之道和处事之道,其中前者又包括识人、处人、 交友之道,后者包括义以为上、中庸之道、尽心知命三大原则。最后,又从立志、 勤学、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阐述了君子的修养方法。总之通过对孔子君子 思想的探析,希望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坐标。关键词:孔子君子君子之道
AbstractAbstract“Gentleman”was proposedasanideal personality by Confucius.whoatthesame time had strongly advocated the esquireanalyzes theof”gentleman¨.Therefore,thiscurrentsociety.Thispaper”gentleman”elaboration in”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whichcombines the serious deficiencies of social belief insetting the people of the worldpaper aimsatan examplewhich is worthy ofandoncould befollowed,fromawhile gives some in‘depth study of Confucius’S specificationsathegentlemanpractical point ofview.The contentand practical value of‘'the principle ofonegentleman’’couldbe explain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atonisgentleman’Sinternalprinciples,which include reflectionat seeking the truth;thetheir own,speak carefully and agilely,and aimotheroneiSgentleman’Sexternal principles.which includephilosophies of life and of doing things.、Ⅳhat’S more,the former also includes themethods ofidenti伽ngpeople,getting along withfriends.while the latteronealsolncludes three great principles which are themeaning ofthe first,the principle of also explains themoderation,andfrom theto do their ability tolisten to fate.Finally,Papergentleman’S training ambition,study hard,carefullyby the study on Confuciusmethods from these five aspects:establishment ofthinking,identify issues,effortsato practice.Inotherword,this paper hopes for setting people todaylife coordinate worthy of persistinggentlemantheory.Key words:Confuciusgentlemenway to begentleman―II―
目录目录 摘要………………………………………………………..IAbstract..............................................................I:【导言…………………………………………………………l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4第一节君子………………………………………………..4一、君子概念的演变………………………………………4 二、君子的特征………………………………………….4第二节君子之道…………………………………………….6 一、君子之道的概念………………………………………6 二、躬行君子之道………………………………………..7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8 第一节反求诸己…………………………………………….8 一、君子三戒……………………………………………9 二、君子四忧……………………………………………9 三、君子九思…………………………………………..10 第二节慎言敏行……………………………………………12一、讷言敏行…………………………………………..13二、因人而言…………………………………………..13 三、应机而言…………………………………………..15 四、言行合礼…………………………………………..15 第三节志于尽道……………………………………………16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18 第一节为人之道……………………………………………18 一、识人之道…………………………………………..18二、处人之道…………………………………………..2l三、交友之道…………………………………………..23 第二节处事之道……………………………………………27 一、义以为上…………………………………………..27 二、依乎中庸………….:………………………………29 三、知畏天命…………………………………………..30 第四章君子的修养方法………………………………………….32一】一
目录第一节立志………………………………………i………32 第二节勤学……………………………………………….32 第三节慎思……………………………………………….33 第四节明辨……………………………………………….33 第五节笃行……………………………………………….34 结语:君子之道与公民人格………………………………………..35 参考文献……………………………………………………..38 在读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0致谢……………………………………………………….4l一2一
导言垦童 寸目电影(2012))讲述了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世界各地饱受火山爆发、地震、 海啸等自然灾害,主人公如何自救的故事。这部好莱坞大片不仅刮起了一股票房风 暴,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末日’’的担忧与探讨。尽管2012年不会真J下成为世界 末日,但是人类如果再这样一味只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不顾地球母亲 的承受能力,大肆浪费资源,随意破坏环境,疯狂残杀生命,恐怕我们离地球末日 真的不会太远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我fl']N底 应该怎样善待地球、环境,阻止灾难,更好地生活?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很多伟大人物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英国大历史 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所以2l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还说:“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④对此,英国 大哲学家罗素也有着更清晰的洞察,他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忍耐性最强的人民,其 他国家想到今后七年时,中国人民却想到了今后一百年。中国人民本质上是不灭的 人民,是不骄不躁的人民,中国人民发明了如能被全世界人民采用就会使整个世界 幸福的人类生活方式,并为此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实践。我们欧洲人却不是这样。 我们在生活方式是争斗、剥削、不稳定的变化、不满及强烈地寻求破坏。导致破坏 的效率主义最终只能使人类灭亡。如果西方依旧蔑视东方而不能从那里学到哪怕是 很少一点智慧,那么西方文明的行为趋向就只能促使人类的彻底灭亡。"@这种认识 并不单单只是一两个哲学家的论断。在“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得 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 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回美国总统里根野 曾激动地说:“孔子高贵的行谊和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 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揭示了全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基于以上世 界各界名人的共识,深入研究孔子思想对拯救21世纪人类的危机是很有意义的。 反观国内,在我国整个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国民出现了严重的“人格危机和信 仰危机’’。由于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几次彻底否定,数代人从小便没再受过 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以致他们对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种种误解,成圣成贤的理想人 格,在很多人心中早已成为了空中楼阁。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过 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而生活?’’这些必须面对的人生大问题,很少有人去认真的考①【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79页. ②同上,第91页。 ③【英】罗素:《中国问题》, 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④【新】吴德耀:<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走向世界》,1989年第5期。一l一 导言过,多半人都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过日子,如此下去,外染六尘,内 五欲,混混沌沌于一生,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我民族何以振兴,我祖国何以强 ?孙中山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说“因为我们民族的道德 尚,故国家虽亡,民族还能够存在;不但是自己的民族能够存在,并且有力量能够 化外来的民族。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 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道德先恢复起来。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 族地位才可以图恢复。"①很明显,他将恢复我们民族固有的道德作为恢复民族固有 位的前提。那么,什么才是我们民族固有的道德呢?孙中山认为,首先是忠孝,其 是仁爱,再次是信义,最后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这 是几千年来儒家所一直倡导的伦理道德。梁启超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儒家政论之 部皆以其人生哲学为出发点”、“儒学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 也’’。@因此,本文从详细记录中国古代人格思想重要典籍《论语》出发,研究中国 代君子的人格理想,以期为现代道德人格塑造提供借鉴思想。 孔子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是“圣人”。圣人是才德全尽者的人,生而知之的人, 万中之一,千载难求,可遇而不可求,非常人可以企及。故此,孔子设想了一种通 大家努力可以比较容易达到的人格标准,这就是“君子”。子日:“圣人,吾不得 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叙而》)。可见孔子还是希望一般人先学君子, 要好高骛远。后来,朱熹就将“君子’’定位为“次于圣人者也",他说:“圣人, 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如果说圣人是出世间的圣佛,那么君子就 入世间的无冕之王。 自孔子去世以后,孔子的君子理想,就渐渐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心目中的人格典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为之精进。范仲淹的“先天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敦颐的“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张载的“民胞 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的《正 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这些都成为响彻中国大地,光照 寰的千古绝唱,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风貌。“惊雷崩于前而不动,刀斧 于颈而不闻,疏食曲弘亦足乐,箪飘陋巷而不忧。遗世而独立,万古而长青。”正 这些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的君子人格才铸就了中华魂。在每一次民族面临浩劫时, 是这些君子挺身而出,誓死抵抗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五千年而不 但是近代以降,由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君子"或许在很多人眼里, 指责别人的一个借口而已,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力行君子之道呢?效仿颜回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卷,第243页。 同上,第243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五十',中华书局1989版,第175页。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6页.一2一 导言饮,安居陋巷,不为富贵所动,反而遭人鄙视。只要有钱,不管是杀人抢劫、坑蒙拐 骗,还是贪污受贿,却为众人所羡慕、尊敬。这真是是非颠倒,向背乖宜!然而,世 间不能没有君子。不妨设想,假如大家都做小人,我们身边都是一些忘恩负义、贪财 好利、信口雌黄、冷漠无情的小人,我们能幸福吗? 因此,要改良当今社会的很多不正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急需培养一大批君子。 《中庸》日:“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 望,近之则不厌。"让君子的举止世世代代成为天下人的榜样,让君子的行为世世代 代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让君子的言论世世代代成为天下人的典范。人人远望而仰慕, 近观不而厌。长此以往,必定会有很多人纷纷效仿。子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相信再过数年,国家的社会风气必定会有一个焕然一 新的面貌,国民的素质必定会有一个巨大的提高。一3一 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任何问题的讨论,如果概念不清,接下来的研究必然会陷入混乱,很难 深入。"①因此,要准确把握和深入探讨君子之道就必须对君子和君子之道的概 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和规定。第一节君子的概念根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过107次圆。另外, 《孟子》中也有82次论及君子,《易经》中有84次涉及君子,《左传》也多次论 及君子。由此可见,“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追求在古人的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 的地位。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呢? 一、君子概念的演变 追根溯源,关于“君子”的称呼,早在西周就有。如“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但是当时的“君子”称谓并没有道德含义,而是专指一些贵族阶层和有地 位的人。再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④、“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孔颖达解释说:“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 其役。”@由《诗经》的记述,可以确知:“当时的君子系指贵族并非是指后来的 所谓品德高尚者"⑦。由此可见,此处的“君子"并不同于《论语》中的“君子"。 另外,据余时英先生考证说:“‘君子’之逐渐从专指身份的概念到取得道德品质 的内涵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在孔子之前就已开始了,但是完成 在孔子的手里"@。据此可以猜想,到了春秋末期,贵族逐渐没落,礼崩乐坏, 道德沦丧,孔子对当时的君子大为失望,追古思今,不由想起文武周公那个时代 的君子形象。那时的君子“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所以,孔子重新赋予了“君 子"以新的道德含义,希望当时的贵族阶层能够像以前一样做民众的表率。 二、君子的特征 那么,孔子心中这个崭新的“君子’’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子日:“质胜①注:南京师范人学陈真教授侄2006年全国“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学术会议上所强调。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1贞。③朱熹:《诗集传》,凤凰出版社版2007年版,第2页。 ④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0页。 ⑤朱熹:《诗集传》,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贞。 @孔颖达:‘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58页。 ⑦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0页。 ⑧余英时:‘儒家“君子”理想》,载‘中国思想的传统及其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页。一4一 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政》)。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 果既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又能修之以诗书礼乐,修正品行,变化气质,使自己 “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这样,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因此,有学者就指出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就是“经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熏陶,并且在道德修养上下过体认 工夫的人;是一个既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又有着美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①”。 他强调君子在文化与品质两个方面均衡发展,以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但 是,从《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表述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包含君子所有道德 内涵的概念。那么对于“君子"的形象,究竟有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概括呢? 李承贵用弗兰西斯?培根的“驱除法"将“君子"归属某实体的“类”的可能性 排除,他说:“其一,‘君子’不可能是国君,《论语》中国君与‘君子’从来是 分别言的,言国君时只用一‘君’字,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俏》), ‘君召命,不侯驾行矣’(《乡党》),可见‘君子’不同于国君。其二,‘君子’ 不是统治层的官员,因为有官职之人并不都‘可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可以临大节而不夺’(《泰伯》),而这却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要求,而且 ‘君子’畏‘大人’,所谓‘君子畏大人’(《季氏》),显然‘君子’不可能是 有官职之人。"这一点需要矫正,如果说君子不可能是有官职的人,那么就意味 着所有有官职的人都不是君子了,如果官员都不是君子的话,那么天下由小人掌 控,老百姓岂不要遭殃了,这也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显然不符。所以 只能说有官职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君子。他继续说:“其三,‘君子’不是普通老百 姓,因为‘君子’有文化方面的要求,所谓‘君子博学于文’(《雍也》)。其四, ‘君子’也非一般的知识分子群,因为有‘君子之儒,小人之儒’(《雍也》) 的差别。"罾通过此段,李承贵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君子"绝不是任何实体的“类 人’’。但是,他同时又认为“君子"又并非空洞无物的人物。他说:“第一,‘君 子’要有才能,是“大能’’者,所谓“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卫灵公》)。 其二,“君子"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德”者,所谓“君子贞而不谅"(《卫 灵公》)。其三,“君子’’要知识渊博,悉诵六经,是大“智"者,所谓“君子博 学于文"(《雍也》)。其四,君子具有优患意识,是“大忧’’者,所谓“君子优 道不忧贫’’(《卫灵公》)。其五,“君子’’要有仁者情怀,是“大怀"者。所谓 “修己以安百姓"(《宪问》)④。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他进一步得出:“君子"在 孔子观念中是“大能"、“大德"、“大智’’、“大优"、“大怀"等多种品格的融合, 是一种综合了诸多在孔子看来属优秀品性的人格④。此归纳和其它学者的分析相①任继愈主编:《孔子与儒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3页。 ②李承贵:《孔子君子人格内涵及现代价值》,辽宁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③同上. ④同上。一5一 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比,是比较准确而又全面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在孔子的眼中,君子 就是具备“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信"的理想人格。笃行君子是通往圣贤 之路的阶梯。第二节君子之道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呢?有没有通向君子的一条捷径?子日:“君子遵道而行, 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依君子之道而行,坚持不 懈,永不退却,才可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中庸》。不但要依道,而且要一分一秒都不能离开此道,言行举止,起心动 念都不可以离开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所以要成为君子,必须依照君子之道而行。 一、君子之道的概念 君子之道是通向君子之路的一条捷径,是君子为人处世,修身立命所应该时 刻遵守的原则,也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那何为君子之道呢?孔子在《论语》 和《中庸》中分别有三次直接提到君子之道。 第一,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要成为君子,就应该具有仁、智、勇这三种品德。《中庸》日:“知、 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三种品德是所有天下人都共 通的德行,依此而行的准则是古今不变的。既然为天下人所共通,又何言为君子 所独有呢?这是因为仁、智、勇有上下高低之别。唯有不忧之仁,才是君子之仁; 不惑之知,才是君子之知;不惧之勇,才是君子之勇。由此可见,这里的君子之 道就是,时刻以仁、知、勇三德要求自己,始终朝着不忧、不惑、不惧的目标迈 进的一条道路。子日:“四十而不惑’’(《叙而》)。以孔子的智慧德行到了四十岁 才达到不惑,可见一般人要想达到君子三道,并非易事。当然此处的君子之道是 从注重君子的个人修养而论的,所以近似于君子之内道。 第二,子日:“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 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这是孔子以赞美子产的方式,从为政者的 角度提出作为一个从政的君子应该遵守的处事准则。第一,要“行己也恭"。作 为一名从政的君子,首先自身的行为态度要谦虚庄重,不要趾高气扬,轻浮躁动, 这是为政者最容易患的毛病。第二,“事上也敬"。作为一名从政的君子,对待上 司应该恭敬,尊重领导的权威,但是并不是谄媚,只要对上司生恭敬之心了,才 会认真对待上司所交与的任务。第三,“养民也惠”,对待老百姓要爱护,常给予 他们恩惠利益。急民之所急,务民之所需,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第四,一6一 第一章君子与君子之道“使民也义一,需要老百姓的帮助,如征战,纳税,应该得当,不能过分。以上 所说四个方面,是当一个君子从政之后,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所以,孔子在此处 论述的君子之道,是在一定范围中就特定身份而言的。 第三,子日:“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 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由此可见,君子之道就是尽自己做儿女、做臣民、做弟弟、做朋友的本分。“父 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伦要道,自舜命契 “敬敷血教”以来,一直为世人所认可,更是君子为人处世、敦伦尽分所应该谨 守的准则。此处没有提及“夫妇有别”可能是因为孔子这一伦做的还算满意。《中 庸》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君子之道就是要在我们日 用伦常之中,敦伦尽分,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的去落实。 二、躬行君子之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见,在每一场合,孔子所提出的君子之道都截然不同。 有的从个人的修身方面谈,有的从治国平天下方面谈,有的是从敦伦尽分方面谈。 但是始终有一点没变,就是孔子一再强调自己还没能躬行好君子之道。“吾不能 焉"、“丘未能一焉”等等。可见要真正依照君子之道而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 事情。因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 所不能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中庸》。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这些道理一般的老百姓也能知晓,但是要真正 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把这些道理做到至微至细圆满处,恐怕就是圣人也有所 不能。所以子日:“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叙而》)。孔 子虽有自谦之意,但也是想告诉后人,君子之道关键在“躬行"二字,君子之道 人人斗可以知道,可是要真的去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谢氏日:“文,虽 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 三,我无能焉。’’圆在谢氏看来,能躬行君子也就离圣人不远了。所以笔者通过以 上考察,通过纵观孔子对君子思想的所有论述,分别从君子之内道和君子之外道 出发,以“躬行"为目的,来详细阐述君子之道。①朱熹:《17q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②同上,第129页。~7~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第二章君子之内道君子之内道就是君子对自己迁善改过、克己省察的修身之道,就是《大学》 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功夫。只有君子将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 念依照君子之道修好了,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别人才会纷纷效法,也 才有资格称作君子。所以君子之内道是君子之道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节反求诸己君子和小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此 章言君子责于已,小人责于人,求,责也;诸,自也。"∞也就是说当出现一些 过错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如果一个人是君子,那么一定会先责备自己,从自 身中寻找原因;如果他是小人,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推卸责任,抱怨别人。孔子 还怕我们不能明白,就用射箭做比喻,进一步说明其中的道理,“射有似乎君子, 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里仁》)。反求诸己的道理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心, 不要老是去抱怨造的弓箭不好、风吹偏了等,而是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里 没有做好,功夫不够。 后来,孟子又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 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是故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圆在此孟子一方面 告诉我们,当我们所有的行为有不当或事与愿违时,都要“反求诸己",没有任 何例外。那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反求诸己?就是当我们对别人很爱护关心的时 候,有时候会碰到有些人却对我们不理不睬,不亲近,甚至还责备我们。这时心 里就觉得很委屈,甚至感到很气愤,觉得自己对他这么好,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他这个人太没有良心,不近人情。这样下去,朋友反倒成敌人了。其实,都是我 们自己没有好好“反求诸己"的原因。试想哪有人不喜欢被人爱、被人关心呢? 一个人之所以拒绝另一个人的关心和帮助,那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你对他好是另 有企图,甚至不是出于真正的善意;或者你的关心帮助,并不是他此刻所需要的; 或者是他对你的爱超过了你对他的爱,不想让你为他担忧。所以,当出现这种情 况时,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扪心自问我们对他人的爱是不是发于自己的真诚 心,有没有一点讨好谄媚的意思?再者,我们如果是真的爱他人,就应该设身处 地的想想他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不求回报,尽己所能的帮助他。相信“德不 孤,必有邻"。①何晏注、邢爵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fB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一8一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但问题是很多人也知道做君子应该“反求诸己一,但是大家却不愿意这样做。 因为人们都习惯于“闻过怒,闻誉乐"①。尤其当我们在获得一些身份地位之后, 长期听惯了谄媚赞扬之词,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会碍于脸面,固执己见, 百般抵赖,从自身以外找原因。如果照此下去,养成陋习,“过而不能改,"就会 使自己身上的毛病越积越多,自己看不见,反觉得所有人都不理解,社会待我不 公,心中的怨气如此集结,身体能够健康,心情能够快乐吗?如果要想减少别人 对你的这种怨恨,不但要“反求诸己’’,还要时常自省,尽量少去苛求他人,子 日:“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常常能“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②必然会少去很多抱怨,生活的将很开心。所以说“反求诸己", 对成就君子人格非常重要。孑L子不仅提出了君子应该恪守“反求诸己”的原则, 还进一步提出“反求诸己"的具体内容:“三戒’’、“四忧"、“九思"。 一、君子三戒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欲望和性情,哪些东西应该格外警戒的呢? 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言戒,是需要我们要 格外注意这些方面:第一,在君子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春心懵懂,对异 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容易受到各种色情影视书刊的诱惑,如果不能及时克制, 远离这些污秽的东西,就是带来无穷的后患。现在甚至有些高中女学生就坠胎多 次,因一时的冲动,而付出惨痛的代价,留下一生的遗憾。所以“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不可不慎。第二,在我们壮年之时,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大家在一 起稍有言语不当,便拳脚相加,结果酿成不必要的牢狱之灾,悔之莫及。当今社 会犯罪十之六七莫不是壮年人所为。所以“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君子不可不 慎。第三,当人一到年老时,想到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和这美好的世界永诀, 身边的一切将不得不放下,所以就会有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对身边的财物反而特 别留恋,甚至还像要更多的东西。结果是舍不得,去不得,去舍不得只苦得,众 叛亲离,孤苦伶仃。不可不慎。 二、君子四忧 除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格外谨慎外,也应该每日从修德、讲学、徙义、 迁善这四个方面反省自己。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叙而》)。圣人都如此担忧,我们更应该好好反省自己。 第一,修德。孔子讲德行列为教学第一要务,可见德行的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因 为德行的修养不是几句豪言壮语所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下明心见性所能顿悟的。①李毓秀:‘弟子规》,中州古籍比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②林逋:‘省心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一9一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它是通过日复一日的洒扫庭除,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这些小事情一点一滴的培养 起来的,所以德贵在修。第二,讲学。学习对于自己而言是求变化气质,明达道 理。自己明理后,而不能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终究是小人之学。“君子欲化民 成俗也。①’’这里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君子为了改变社会风气,挽救世道人心, 是有责任讲学的。第三,徙义。一般人都乐闻善言,可是却懒于力行,如果闻义 不能徙,即便有至理名言,亦于身何益?所以,孔子赞扬颜回:“得一善,则拳 拳服膺而弗失矣"《中庸》)。是因为他能得一善言而迁徙。第四,改过。“过 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圆不如对于过错,没有恐惧心,不发勇猛心,日积月累,不免沦为小人,尹氏日: “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所以要成为君子,就应该常常能以此四事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苟日新,同 日新,又日新”《大学》。早日成就君子人格。 三、君子九思 君子“反求诸己"还应该时刻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处严格要求自己。 子日:“视思明,耳思聪,貌思恭,色思温,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季氏》)。 第一,“视思明"。就是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对眼前的事情看得清楚明白, 如何才能看的明白呢?一方面在价值判断上要看的明白,心中有个是非善恶的标 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注意区别辨别,这样才不至于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 上迷惑;另一方面在搞清事情真相上,凡事只要能够善于根据结果推导原因,追 根溯源,搞清来龙去脉就不会困惑。 第二,“听思聪"。就是首先当我们听别人的讲话时,反思对方存的是颗什么 样的心?如果一心只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即便他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我们也会 有所提防。如果是他是抱着一颗真诚向善、感激报答之心,那么即便他再怎么对 我们不友好,我们也会宽容。其次,“听思聪"还要求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弦 外之音,反思别人说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落入坏人的圈套之中。 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善从别人的言谈中体察别人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主动帮助朋 友,因为我们很多朋友可能遇到困难时,碍于面子或有难言之隐而难以开口,这 时候就更需要我们主动的去体察。再次,“听思聪”还要我们能够明锐的分辨出 善言和恶言,什么是巧言令色,什么是忠言逆耳。这样才能远小人近君子。①曾亦、陈文嫣《礼记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第270页. ②李毓秀:《弟子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l页. 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9页。一10一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第三,“色思温"。脸是与人相处的门面,如果我们与人相交,经常展现在别 人面前的是一张冰冷或谄媚的脸,想想别人会怎么看待?实在就是无形之中自己 为自己设置了一道篱笆,何必如此?常听有人说,第一面就感觉这人不顺眼。初 次印象就不好,以后要想再改变就很难了。所以“色思温"非常重要。与人交往 时,脸部表情如果能呈现出一种和颜悦色的状态,这样,别人才觉得你亲切,才 会亲近你,和你一起共事。这样才会显示出温文尔雅的君子气质。第四,“貌思恭”。就是应该使自己的肢体语言给人一种很恭敬、很谦卑的感觉。设想即便一个人脸部表情很温和,如果翘腿、抱臂、仰头不屑一顾。也会 让人感到很厌恶。“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Ⅲ、“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己 的谦卑就是对别人的尊敬,自己的礼貌就是修养的表现。又有谁喜欢和一个骄傲 自满、自以为是的人一起共事呢?所以只有我们抱着一种谦卑的姿态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成就事业。但是要做到“貌思恭”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大学》日: “诚于内,形于外。"如果外貌的恭敬谦卑,不是发自内心,那么行为必定会显得不自然,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君子不可不先“自诚其意”。 第五,“言思忠"。就是说我们说话时,要反问自己是否在撒谎,答应别人的 事情是否做到了。“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固,如果欲答应别人,自己先要想 想是否真能做到,否则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假若已经答应别人,就要忠实 履行自己的诺言,如果已经履行了诺言,还要想想有无遗漏的地方。 第六,“事思敬”。就是对于答应别人的事要毕恭毕敬去做,认认真真地兑行 自己的承诺。受人之托,就当忠人之事。只要抱着一颗恭敬之心去做,即便不成, 别人也会体谅的,自己也可以问心无愧了。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身处夷狄之地尚且都要遵守,平时工作中更应 如此。 第七,“疑思问’’。就是当我们遇疑不解时,一定要问,尽量把事情搞清楚。 这样我们的思虑才会越来越通达。否则疑问越积累越多,终至疑惑重重以致不能 解决,以至于是非善恶不能辨白、最终人云亦云,成为落入“乡愿”。像孔子这 么通达智慧的圣人,尚且都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修行君子的 更应该如此。 第八,“忿思难”。当我们发脾气时,往往怒火中烧,什么都不顾,结果酿 成不可弥补的灾祸,等清醒过来,悔之莫及。所以,在我们发脾气时,如果能先 想想这样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像一下能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想想别人的感受之后再发也不晚。①韩康伯、王弼注、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第86页。 ②曾亦、陈文嫣《礼记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第79贞。 ③何晏等注、邢爵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一11―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第九,“见得思义’’。凡人“喜莫过于欲得,怒莫过于已失。"尤其在当今 社会,金钱万能的观念横流于世,很多人都一心想着发财致富,有多少本来聪明 的人都在利益面前丧失了理智,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或沦为下流无耻的小人,或 落入法网之中、身陷囹圄,以致清白之身顿失。之所以如此,不是求财富有错, 是得之无道。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 仁》)。如果当初能在取财之前,先反省自己:此财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这 些东西是否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如果真能这样,财富再多,也会心安理得。反之, 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取得,而是通过贪污受贿、买彩票等得到的那真的就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叙而》)。这种财富即便是留在手中,也不 见得就是好事。《大学》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通过不正当途径得来 的财富,必定也会通过不正当途径流失。所以,“见得思义”,君子不能不深思。第二节慎言敏行言行是君子立身处事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一个人的修养 如何?只要看看他的言行就足以知晓。言行对君子之所以重要,首先表现在,言 行一旦发出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子日:“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 应之,况其弥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弥者乎?言出呼 身,加乎民;行见乎弥,发乎远。"①因为你或许能够很容易忘掉自己所说的话 和所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言行刺痛了别人的心灵,他或许会记恨一辈子。相 反,如果你在一个人面临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仅仅的几句温心话,都 是给别人莫大的鼓励,他可能会感念一辈子。所以君子的言行影响能不深远吗? 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也是因为“行发乎迩,见乎远"; 而那些大奸大恶之人,之所以会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同样也是由于“行发乎迩, 见乎远’’的道理。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其次,言行还可能招来荣辱。子日:“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 主。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②荣辱对君子的意义远胜于生命 的可贵。“士可杀不可辱,"@“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嘉言善行可以带来光荣,真心诚意可 以感动天地,假言恶行,则可能招致灾祸。尤其在现代资讯业如此发达的信息社 会,更是如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言语要是稍微不慎,就会通过网 络媒体迅速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带来一生的羞辱。所以一个观念,一个主张, 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不要轻易说出来,一旦出口就是覆水难收。所谓“祸福①韩康伯、王弼注,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第262页。 ②韩康伯、王弼注,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页. ③曾亦、陈文婿‘礼记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第376页.一12一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无门,唯人自招”。①很多事情都是言语不慎而招来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想要成为君子的人,要格外注意。“言语,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一既然言行 如此重要,那君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行呢? 一、讷言敏行子日:“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颜渊》)。很多智者不轻易说话,不是不善言谈,是怕自己说了做不到,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了。再者,“病 从口入,祸从口出。”在古代一言不当,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即使能说 也要装着不能言,是为了远祸患。其次,说话其实很简单,只要张口就可以了, 大言不惭,振振有词,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但是“知之非艰,行之为艰"要 真j下的做起来,却非易事,不但需要赴汤蹈火的胆量,一往无前的决心,还需要 运筹帷幄的智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所以言语不可不讷,行为不可不敏。第四,“其言之不作,则为之也难”(《宪问》)。一 般喜欢信口开河的人,他们往往做不到自己的许诺。“夫轻诺者必寡信。"②所以 孔子进一步提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行动中力求做得更好,这样才能不欺于自己、不失信于他人,而免于耻辱。 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大家看到的却是那些能说会道、巧言令色的人在社会上 处处恒通,业绩斐然;而那些沉默寡言、只会干事的人,却被人称为老实没本事, 处处受阻。所以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可要讷于言。其实这是没有正确理解讷于言的 意思。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论语注疏》解释说:“此章 慎言责行也。讷,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于言,敏疾于行,恶时人 行不副言也。"@“迟钝于言"不是说话结巴,而是要我们说话谨慎,凡事慢慢想, 仔细权衡,想好了再说。一旦说出口就要言之有物,一语中的,直指封喉。“夫 人不言,言必有中’’(《先进》),不是说的多就好,也不是说的少就好,关键是要 说到点上。《弟子规》说:“话虽多,不如少,为其是,毋佞巧。’’但是当我们一 旦想好了,就应该“敏疾于行,’’一鼓作气,事情不做成决不罢休。孔子正是看 到了“时人行不副言"。以后可能还有一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所以才一再 强调君子之道在于“躬行”,不是夸夸其谈;在于讷言敏行,而不是言行不一。 很多人还误以为孔子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伪君子,是不恰当的。 二、因人而言 因人而言首先意味在说话前要看先对象是否值得一谈。子日:“可与言而不 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①佚名:‘太.卜感鹿篇》,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②唐玄宗等注疏:《名家批注道德经》,万卷}l{版公司2009年版,第244页. ③何晏等注、邢爵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一13―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如果碰到了值得一谈的人却不与他谈,就错过了对象。大海茫茫人无数,人间能 遇是奇缘。一旦错过恐怕一生都难以有缘再见。所以应该主动结交这些仁人志士。 然而如果遇到的是一些不值得与之言谈的人,却与他言谈,则是很不妥当的。因 为他们可能根本就听不进去你的善言良语,甚至还会嘲笑一番。所以,慎言一定 要先看对象,分清那些人应该与之谈。那些人不应该与之谈呢?首先,应该与道 德的人高尚的人交谈,因为“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和这些道德 高尚的人交往,才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反之,和一些狐朋狗友在一起谈,则是 “不亲仁,无限坏,小人近,百事坏"。@其次,应该多与有智慧的人谈,慧能大 师日:“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可破万年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常 与这些智者相伴,能使君子明心见性,获得很多智慧。人生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 再次,应该和志同道合的人谈,俗话说“酒肉朋友随处有,交心知己最难求。" 一个人在社会上可能朋友很多,但是真正能志同道合,交心交底的寥寥无几,所 以古人才有“人生得一知己,亦足矣"这样的感叹。一旦碰到这样的朋友就应该 抓住机会,倾心相待。 其次,在确认对象适合谈话的前提下,还要要看对象的资质如何。子日:“中 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朱熹解释说: “语者,告也,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告语之,则其言易人而无遏等之弊也。" ④“上”就是高深的道理,“下"就是切身的言语。君子说话应当要根据说话对 象的资质不同而言。如果对象的悟性不高,说太深奥的道理,他们可能就很难以 理解和受用,还可能还会丧失兴趣,所以应当“语下",即从个人切实的生活和 身边的小事切入,让他能够当下收益,他就会心生欢喜心,易于接受。而对一些 资质极高的人,则只需要旁敲侧击即可,如古代很多禅师,在教育子弟的过程中, 一棒一吓,即可收到顿悟的效果。而对于一般有一定学识和资质的中人而言,则 可以直接入理,和他探讨一些更高深的道理。除外看谈话对象的资质外,还要看 与对方交情的深浅程度。苏轼日:“浅交言深,君子所戒",范晔日:“交浅而 言深者,愚也"。如果我们在对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贸然坦诚相待,什么说 都说,没搞清对方的忌讳、兴趣,就容易惹人生气;万一碰到的是不怀好意的人, 那就更危险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君子对人要处处提防,只是告诉我们初次与人 交往时慎言为好,这也是对别人的理解。尤其在初次见面时,就直接指出别人的 缺点,虽是一片好心,但是“未信而纳忠者,谤也"@。结果不仅会无济于事, 反而会让人以为你在诽谤。所以子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①李毓秀:<弟子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②同上,第27页。 ③六祖慧能、丹青禅师释:‘图解坛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页. ⑤同上.一14―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其交而后求"①。在彼此交心,互相信任之后,再怎么说对方也能理解。 三、应机而言 除过考虑谈话的对象之外,还要把握好谈话的时机。子日:“言未及之而言, 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说 话应该尽量避免这三种过失:第一,戒躁。一般人之所以要抢着说,可能是想急 于表现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也懂得,所以老是喜欢插话,结果导致很多的 误解。第二,戒隐。有时候轮到某人说话,心里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道,是自 私心在作祟,只想获得别人的东西,不想与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心想这样我 就可以超过别人。岂不是“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大学》。学习只有在交流中 彼此取长补短,才会增进,一味隐藏知识,反而很难从大脑中提取了。第三,戒 瞽。谈话,是一个互动性的过程,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如果不能察言观色,体 会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表现,即使别人有事,也不好意思脱身,甚至可能会 一不小心,碰到别人的伤痕,触及别人的隐私。所以谈话一定要谨慎,防止出现 者三种过失。 四、言行合礼 慎言敏行还应合礼。子日:“不学礼,无以立也”(《季氏》)。在孔子看来,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做人的礼仪,那么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个修学君子要想 变得文质彬彬,就更应该学习礼了。那如何学习礼呢?子日:“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只有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处处 合礼,这样不但自己能够达到仁,而且“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所以礼之于君子意义非常重要,程颢日:“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 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圆在他看来,此四目修好了, 离圣人也就不远了。那如何做到此四目呢? 首先,“非礼勿视"。就是不合礼的东西不要看。这是“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之为则。敝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 久而诚矣"@。它会迁移我们的注意力,蒙蔽我们的心理,比如看一些淫秽色情 刊物和影视,这些东西会让你浮想绵绵。只有不去看,才会不乱想,安住我们的 内心。退一步言即便是可以看的东西也要以礼去看,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刚进门 就东张西望,到处乱瞄,主人就对你不放心。见她色美,便要看一眼,只会徒增 烦劳。所以“非礼勿视"很重要。①韩康伯、王弼注,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中国致公池版社2009年,第204页。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1 r贞. ③同上.一15一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第二,“非礼勿听"。要求君子一方面不合礼的音乐不应该听。“凡音者,生 于人心者也,请动于中,故形于声"④,音乐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甚至造就 一个人的性格。听中正大和之音,会使人的心情变得随和通达;听至刚至正之音 会使人心血澎湃;听靡靡之音则会使人变得消沉颓废,听急促躁动之音会使人变 得狂躁不安。尤其在当今社会,靡靡之音无处不在,更应该谨慎选择所要听的音 乐。另一方面,不是自己应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听,知道的越多并不见得就是 好事。所以程子日:“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 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②所以,只有做到不为知诱,不为物化,闲邪 存诚,才能算是“非礼勿视。’’ 第三,“非礼勿言"。就是不合乎礼的话切莫说,礼有尊卑贵贱之分,说话一 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可以在长辈面前老气横秋,也不可对小孩随意戏弄。同 时,也要符合特定的场合,不可在喜事前大哭,在丧事前大笑,此为人之所深忌。 所以程子日:“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戍出 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出悖来违,非法不道, 钦哉训辞"@! 第四,“非礼勿动"。尤其在长辈面前,更要注意,“长者坐,命乃坐"。 现在的很多人由于从小没受过礼仪教养,所以在一些公众场合,或面对一些新朋 友,总显得手无所措,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能以礼而动,则处处都显得从容不迫、 温文尔雅,得到大家的尊重。程子日:“哲人之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 有为。顺理则裕,从欲则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同,圣贤同归"回。 要以礼而动,就要处处以理而行,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加以提防,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覆薄冰’’这样才能做到与“圣贤同归"。第三节志于尽道人要是没有了理想,就像是水中的浮萍,风中的柳絮,漂浮不定,随波逐流, 混迹于世而不自知,或许也会感到幸福,但是那种幸福只是短暂的感官上的幸福。 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做人的荣耀。做人荣耀何在昵?《三字经》上说: “天地人,为三才"人不过区区五尺之身,何以能与天地同参,为万物之灵。是 因为人有“道“在身。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叙而》)。 真正的君子必定是志于道的,志向不在道则不足以为君子。然而道有多种多样, 有商道、官道、儒道、孝道各种各样。那君子应该志于什么道呢?子日:“天下①曾亦、陈文嫣‘礼记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第270页。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一16― 第二章君子之内道之达道者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朱熹解释说:“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 即《书》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是也。"孔子又日:“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 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未能也"∞。由此可见,此道就是五伦要道。分而言之就是,为人父尽父道,为 人子尽孝道;为人君尽君道,为人臣尽臣道;为人夫尽夫道,为人妇尽妇道;为 人兄尽兄道,为人弟尽弟道;为人朋友则尽朋友之道。此为君子所乐之道也。“知 所以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勇所以强此也"②。古人有言“擅一微计,岂可算 读书种子,尽五伦要道,爿‘不愧儒教中人。"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应该从尽人伦之 道做起。 君子的志向既然在于尽此五伦要道。所以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自己身上所担 负的道义。不能仅仅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耗其 一生,浑浑噩噩,为人所不齿。子日:“君子不器”(《为政》),君子不能够 仅仅沦为器物的奴隶。货币是人类所创造的,大家却被金钱所奴役;电脑为人所 发明,许多人却因此迷恋网络而走入歧途。所以君子只有“志于道’’,才不会为 这些东西所左右,徒增烦劳。第二,要志于道,还要能够安于贫穷,不能整日为 衣食而担忧。子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忧道不忧贫"(《为政》)。一个有志于尽道的君子是不应该一心想着自己的贪 图享乐。对于他而言,如何做到尽到无论大道才是最重要的。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一个君子如果口头上称自己 尽道,而私下里却以穿朴素的衣服,穿粗糙的食物为耻辱,对于这样的人,孔子 子告诉我们就不要可他谈论什么大道的。君子尽道,不光要尽五伦要道,还应该 爱身边的一切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⑨这样做才算全尽人道,与天 地同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宪问》)。君子学了道之 后则处处对他人存着一份仁爱之心,小人学了道之后则老想着如何役使别人。现 实生活中,很多人自己不能尽五伦要道,却老是习惯于用所学的指责他人,使唤 他人,“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如此也不会起到 让人尽道的作为。所以,要尽到先要从自己做起,己立立人,己达达人。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l页 ②同.t-。 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70页。一17一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第三章君子之外道君子之外道就是君子为人处世所应该遵守的原则,正如《大学》中所说的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夫。因为君子不一是超然出世的真人,他是要积极入世、 有所作为的人。他要成为社会的表率,众人的榜样,引领着整个社会的风气。而 这些的实现,只有通过君子与众人的接触才能体现其价值来,只要通过处事才能 让人们信服。所以君子之外道,是君子之道的由内而外的践行。它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第一节为人之道一、识人之道 老子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下最高的智慧就是识人。识人就是要 洞察人心,辨别人的善恶贤愚。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人心叵测,古往今来不知有 多少人,不是因为交错朋友、认错对象而悔恨不已;有多人不是因为不能查察善 恶而深受其害,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识别贤愚,而错失人才。所以君子欲修智德 应该学会识人。那如何才能识人呢? 第一,识言观行。子日:“不知言,无以知人"(《尧日》)。不知晓言语则无‘ 法了解别人,因为言语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通 过谈话才知道彼此的性格人品。所以言语不可不察。那如何做到知言呢?要看他 说话的存心和意图是什么。存心是指存的是利人的善心,还是利己的私心。存心 可以从他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中感受出来。意图是他说话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要 猜测对方的意图,我们只要细细分析,如果按照他所说的办,谁是最大的收益者 甚至背后间接的收益者。其次,要善于分辨真话与假话。如果所言是假话,则一 定会形于外相的。根据经验说谎一般会表现为语速突然变快、有些含糊不清、中 间略有结巴,而且脸色会突然显得不自然,略显愧疚。因为“人皆有羞恶之心’’ 《孟子》。此心为人生来所具有,不是想掩饰就可以掩饰的。“诚于中,形于外" 《大学》。最后,言与人要分清。不要因为有些人说的好听就举荐他,也不要因 为某些人品德不好就不听他正确的观点。子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 “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一般君子都会对小人敬而远之,不屑一顾,小人诚可 恶,然而也未必没有真知灼见。放下成见,如果能够虚心听取他们的正确意见,①唐玄宗等注疏:‘名家批注道德经》,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24页.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一18一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与人与事皆大欢喜。君子依以上所言,则可谓之识言了.第二,观行。子日: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改是”(《公 冶长》)。这是孔子因为宰予白天睡觉而对其言行不一的批评。巧于言而偷于行, 是一般人的习性。在古代圣贤门下尚有此事,在今天,这样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所以孔子在此是告诫 我们千万不要轻信一些人的花言巧语,还要看看他们真正做了没有。 第二,以上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个人的一些原则。如果还想深入的了解一个人, 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人。首先,要“视其所以’’(《为政》)。朱熹日:“以, 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就是先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做的是善 事还是恶事?有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却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善举。有些人虽财富 亿万,却不曾帮助过一位鳏寡孤独。只要考察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君子还是 小人,一切就昭然若揭了。再次,要“观其所由"(《为政》)。就是看他们为什么 做这件事?存心和意图是什么?朱熹日:“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 则不得为君子矣"。学有的人虽然表面做的是善事,但是心中从来没有利益他人的 善心,只是把行善当更好的实现自己利益的一个手段。比如有些企业只是把做善 事当成树立良好形象、做广告的工具而已。这些入今天为了私利可以做出善事, 明天也可以为了私利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来。所以,还要看他做事的动机是处于 善心还是私心。最后,还要“察其所安’’(《为政》)。就是看他做完事情之后,所 安所乐者是什么?朱熹日:“所由虽善,而心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 就而不变哉?一⑨因为一般动机藏之于内心很难知道,况且谁愿意说自己做了好 事是出于恶意呢?所以动机之真伪实际上很难辨别。然后只要看他做完事情之 后,因为什么而快乐。一切就了然于目了。如果他做了善事,却到处炫扬,以获 得领导的赞美为光荣,以获得奖金为快乐,要是没有得到这些,就会抱怨不已, 那么他的动机就是伪善。其次,还要看他甘愿安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如果他不 能够“久处约,长处困",而“耻恶衣恶食",那么就值得怀疑是否真君子了。 第三,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错,也可以看出他是否是有仁心,是君子还是小 人。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也"(《里仁》)。人们的过错, 往往各属于一定的类别。观察过错,就知道他仁不仁了。那如何依据类别来分辨 呢?程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 爱,小人过于忍"④君子往往是由于经常“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所 以能厚待、宽容一些做恶之人,所以他的过错往往是太过于仁慈厚道,对人过于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89页。②同上。③同上. ④同上.~19一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相信。而小人则凡事多向外找原因,所以经常会抱怨他人,刻薄成性,虽然有时 候对他人的责备正确,但是心中却没有怜悯利益他人之心, 狠。 第四,君子要正确识人,还要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子日:“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里仁》)。游氏解释说:“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 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唯仁者恶私心,所以能好恶也。’’Ⅲ常人都有 好恶之心,但是往往或为情绪所化,或为私欲所蔽,或缺知人之明,或乏待人之 诚,或抱嫉妒之心,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往往好恶失当,爱憎失常, 喜欢了不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结果酿成苦果。所以识别善恶 也是需要能力的,只有仁者具有正确的好人恶人的能力。因为仁者有一颗仁爱无 私的心,能够客观公正地判别善恶,好善恶恶,主持公论。另外,坚持公正无私, 还意味着在面对一些流言蜚语时,要提高警惕,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因为 一般人总是偏于情感冲动、缺乏理智之明和公道之心,遂偏听偏信,人云亦云, 瞎赞瞎骂,苟誉苟毁。所谓众口铄金,假话说一千遍也就当真了。故子日:“众 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对大家都憎恨的人,我们必须仔 细审查;对大家都赞扬的人,我们也要仔细审察。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恶人总喜欢自己的同类,即使一般善人也会赞扬能给自己带来不当利益的人,更 别说是恶人了。如果一个人被恶人所称颂,那说明他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就是 孔子所说的“乡愿,德之贼也”(《阳货》)。所以子贡问:“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子路》)。所以只有那些被善良的人赞美,被恶人所讨厌的人才 是真正的好人。 既然不能做“乡愿",那君子就要敢爱敢恶,那应该恶哪些人呢?子贡问: “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 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第一,“恶称人之恶者,"就是憎恶称颂别人 的坏处,“扬人恶,即是恶"《弟子规》。因为这种人老是想看到他人倒霉,心里 才会舒服。见他人有过失,则必幸哉乐祸。说明他根本就没有仁爱之心,所以君 子应该憎恶。第二,“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就是憎恶在下位的人,诽谤在上位的 人。如果一个人老是在背后随意议论诽谤领导,那说明他对领导就没有恭敬之心, 自然也不会忠诚于工作了,必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第三,“恶勇而无 礼者,”一个人如果勇敢而不懂礼义就会犯上作乱、打家劫舍,破坏社会治 安。君子以修齐治平为务,自然当应该厌恶这样的人。第四,“恶果敢而窒 者",一些果敢而固执的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喜欢一意孤行,固执己 所以过错在于心太①同上,第90页.一20一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见,狂妄躁作,为君子的则要坚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人。 除过憎恶以上四种人和“乡愿"外,君子还要小心提防这些小人。第 一类是“巧言令色"者。朱熹日:“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 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④。有些人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却不脚踏实地;仪 容上很会修饰自己,态度上好像也很仁义,但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内心中根本没 有仁爱之心,币是由于他们很善于伪装自己,所以一般人会误认为是君子,其实 是名副其实的伪君子。所以孑L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者是“刚、毅、木、讷近于 仁,"(《子路》)。第二类是“色厉而内荏"者。子日:“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在孔子看来,一般这种外表刚强严厉而内 心柔弱的人,就像那些穿越墙壁进入别人家中窃盗的小偷一样。因为他们即没有 什么真正的道德修养,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也不刻苦学习,但是又不想承认自 己的无知,还想获得别人的尊敬,所以他们就可能表现出一副恃强凌弱、虚张声 势的姿态,吓唬一些无知的人,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这是外强中干,虚有其 表。 二、处人之道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仅仅会识别善恶还不行, 还要懂的如何和别人和谐相处,才能过上的幸福。可是现在的很多人,由于不懂 得如何与人正确相处,在工作中不能处理好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在家庭里不能 和家人和谐共处,还有和朋友等等,由于这些原因而经常处在各种各样的苦恼之 中,以至于精神崩溃、走向极端。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 之一。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与人相处的正确原则。那如何才能友好的与人相处呢?与人相处的最高理念是“仁’’。孟子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 子?尽心上》。只要能行仁道,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天底下没有一个敌人了, 正所谓“仁者无敌"。所以仁对于君子非常重要。子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可见仁对君子是 多么的重要,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处境如何的艰难,都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行 仁。那仁是什么呢?孔子对仁的论述非常之多。但最为核心的意思还是“爱人’’。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修(《颜渊》)。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始终存着一颗 利益他人的心,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 那如何在与人交往中遵守仁的理念呢?首先,要“爱人"。“爱人"绝不是 爱自己,而是爱他人。爱他人也有差等。首先应该先爱自己的父母。子日:“孝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7页。一21―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长我育我,顾 我复我,出我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却去爱自己的领导。那么肯定是有其它企图的, 不是真爱。所以仁首先是对父母尽孝、然后对兄弟则体现为悌、对朋友为信、 对国家为忠、对万物为爱。由近及远、有亲及疏,才是仁的正确途径。此 外,爱人还要求君子应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抱着一个真正希望 他人变得更好的仁爱之心,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人实现他们心中良好的愿意 和讵当的要求,而不是仅仅为了一时讨好他人,而推波助澜,让他人走的 更偏离正道。陷入罪恶的深渊,这是君子所不为的。 其次,要主敬存恕。 “仲弓问仁。子日: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第 一,恭敬他人。走出家门见到他人如就像见到贵宾一样。请别人办事承当 大祭一样,这就是敬人。与人交往首先要心存恭敬之心。司马牛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颜渊》)。《札记?曲礼》第一句话便是:“毋不敬’’。因为没有人不渴望获得别人的尊敬,而且人天生都有高傲的一面, 就连乞丐也是如此,一辆宝马从他面前驶过时,也会嗤之以鼻。所以《礼记》日:“自卑而尊人"。我们若能底下高傲的习气,以谦卑恭敬的态度待人,对方也会以恭敬之礼相待,所谓“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圆“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己",⑨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于他人。这就是孔子的恕道。人 与人之间最难的莫过于“理解"二字。如果只偏于一己之私,在利益面前就很 难想到他人,而导致隔阂。所以,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在遇 到一些不理解或抱怨时,能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想,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又有 何理由强加于人呢?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人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再大的怨气也会和解。其次,还要能够宽恕别人的过 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他能够知过能改,我们 也应该不计前嫌,宽恕别人。此外,还应当别人对我们“以怨报德”时,我们也 不要因此而忿忿不平,岂不知“施恩望报,势必成仇:为善求知,必将得谤”。 ④若能够“以直报怨’’,则彼此的关系一定会天长地久。 再次,恭而有礼。待人谦卑恭敬固然是与人相处第一法则,但是一般人往往 却不能掌握分寸,把握火候,结果会给人以谄媚奉承的感觉,似近乎“乡愿”。①朱熹:‘诗集传》,凤凰①出版社版2007年版,第132页。 ②朱熹:‘诗集传》,凤凰出版社版2007年版,第48页。 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上海古籍j}{版社2008年版,第456页。 ④徐锌:‘格言?中国人的智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一22―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所以子日:“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如果我们能根据礼仪来选择 什么时候该恭敬什么时候该自信,恭敬到何种程度,那就是一个不卑不亢的君子 了。正如子夏日:“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颜渊》)。这样以礼而 恭敬他人,就可以没有了过失,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当做兄弟。朱熹日:“持己 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爱之人皆爱故之,如兄弟矣。①"另 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往往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阳货》)。以礼而 待人,则既不会因为太亲近而丧失掉尊严,又不会因远离而增加怨恨。所以君子 要与人交往,~定要先学习礼仪。 除过于个人交往之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总处在这样或那样的群 体中,那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好的与群体相处呢?孔子提出了三条原则:“周而不 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第一,“周而不比”。子日:“君子周而 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朱熹解释说: “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虽然表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面看起来都是都是团结他人,但是实质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君子团结 他人,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去勾结他人,而小人团结他人却是为了实现一己的私 利,没有真正团结起来成就事业的公心。如果处于私心,那么团体必然内部矛盾 重重,彼此互相勾心斗角,恐怕很难发展下去。第二,“和而不同’’。子日:“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在群体内部,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 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就事论事,却不必 苟同于对方,也不必因为对方和自己的观点不同,而诋毁对方。但是小人则不同, 怕得罪于人,而习惯于在对事情的看法上迎合别人、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 深处却并不抱有一致的看法。第三,“群而不党’’。就是君子在群体内部,能够 合于群体,与大家和谐相处。而小人则在善于在私下里,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 义。结党必营私,营私必专利,专利则就不会顾忌到集体的,损公肥私,最终是 集体内部矛盾重重,很多工作难以展开。所以君子不可不慎。 三、交友之道 人生的道路有朋友就不会孤单。智慧的朋友能够点亮着我们心灵,诚实的朋 友是我们山穷水尽时的依靠,知心的朋友是我们心灵的慰籍。有朋友在心中哪怕 是独身一人,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孤单。但是现实往往是并非如此,更多是被朋友 所欺骗、抱怨,有的甚至反目成仇。那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不交坏朋友呢?首 先你要有交好朋友的这个意愿,如果你根本就没想过交好朋友,就喜欢交能和自 己一起作恶的朋友,那无话可说了。不过很少有这样的人其次,还要有识别好坏 朋友的慧眼。大家都想交好朋友,可是却不知道那些是善良的朋友,这就需要“智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9页。~23―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慧".那应该如何选择朋友呢?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柔善,友便佞,损友也"(《季氏》)。能够提高我们修养, 完善我们德行的朋友才是益友,这样的朋友有三种:第一种,直友。这种朋友为 人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没有半点的馅媚之色。他的人格 可以影响你的人格。在你怯弱的时候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信心, 在你犯错的时候直言不讳,由于他们可能不懂得察言观色,所以可能经常会让你 生气,甚至反感,但是他们从没有半点的私心,一切都是希望朋友过的幸福,人 生若能有这样的朋友,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了。可是,很多人却往往抛弃这样的 朋友,老是觉得他们就是身边的一颗刺,岂不知正是这可牛虻帮助着你进步。第 二,谅友。《说文解字》解释说“谅,信也。’’就是诚实。这种朋友待人诚恳,不 虚伪造作。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欺骗朋友,言而有信,一旦答应朋友的事情,必 定尽力而为。可以“寄六尺之孤,托百里之命”。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 才会妥帖安稳、无后顾之忧。第三,多闻之友。这种朋友见闻广博,学识渊博, 与他们交往,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很多有益的东西,增进知识,提高修养,使我 们更加明智,而且还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好学,增益其所不能。但是事 实恰恰相反,很多人却并不乐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因为一般人都有嫉贤妒能的 心理,尤其是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感到和这 样的人在一起只有倾听的机会,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反觉得对方是有意在炫耀 自己,所以会望而生畏,畏而远之。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就应该暗 暗庆幸,格外珍惜。如果还没有,就应该主动去寻找,一旦遇到了就不要轻易错 过。 同时,会损害自己德行,甚至会将自己引入罪恶深渊的朋友也有三种,君子 也不可不防。第一,便辟友。朱熹解释说:“便,习熟也,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嘶这种朋友专习惯于陷媚逢迎,溜须拍马,而且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以免违逆了你的心意,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 原则。他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和这种人在一起相处久了,好话 渐渐听多了,头脑就该发昏了,慢慢的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 能力,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了。等你醒悟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了。这种朋友 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君子不可不敬而远之。第二,柔善之友。朱熹解释说:“工于媚说而不谅。骱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这着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但是,在背后则是另一套,传播谣言,恶意 诽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诉说,这个朋友长的那么和善,言语那么温和,行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3页. ②同上.一24―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为那么体贴,我把他当作最亲密的朋友,还和他掏心窝子,诉说自己内心的秘密。 可是,他却背着我,利用我对他的信任,谋取自己的私利,还散布我的谣言,传 扬我的隐私,败坏我的人格。当我质问他的时候,他又会矣口否认,装出一副老 好人受委屈的样子。由于他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高 好几十倍,如果你不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第三:便佞之 友。朱熹日:“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①"这种人生就--N伶牙俐 齿,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除了光会耍嘴皮子外,什么也没有。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他们这种习气可能是从小养成的,或许并非有恶意,但是如果长期 和这种人在一起,就会接受一些歪曲错误的观念,而且也会自己染上他们口惠而实不至的习气。所以君子应该远离这些人。除过应该考虑对方是益友还是损友,还要考虑对方是“中行"、“狂者”还是“狷者”。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子路》)。就是先找与能够奉行中道的人交往,如果找不到,再找狂狷之人 相交,狂者勇猛精进、敢作敢为;狷者洁身自好,能够有所不为。首先,先找“中 行"之人。“行,道也。∞"就是中道,即性情温和,喜怒哀乐皆有所节制,处 理事情能够不偏颇,不过激,时时按照中庸之道而行的人。和这样的朋友交往, 会使我们的性情平和,行为有度,处事合理,永远不会偏离正道。但能真正能够 做到按中庸之道而行的人太少了,“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而久矣’’《中庸》。在 古代尚且如此,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张扬的今天,更是少之有少。所以,我们 可能更多的时候要退而求其次,求“狂者”。所谓“狂者”就是“志极高而行不 掩’’@。就是志向高远但是行为激进的人。之所以选择他们做朋友,是因为他们 敢于进取,他们会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勇猛精进,“不 知老之将之",“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在他们身上我们会感受到生命跳跃的力 量,人活着的无穷魅力,和他们在一起我们的身心才不会懈怠,生活会更有动力, 人生才更有意义。所以,选择这样的朋友自己就不会懈怠消沉。但是他们有时候 为了急切实现理想,会显得过于激进,甚至会铤而走险,酿成灾难。所以,如果 “狂者"而不可得,就再找“狷者’’做朋友,“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回。这 种人可能智慧和胆略不如狷者,但是能坚持原则,固守善道,洁身自好,不会被 世俗所污,不会为世人所左右,只要是不仁不义或不合自己原则的事情,坚决不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3页。 ②同上,第69页。 ③同上。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一25―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为,这才是铮铮铁骨。如果能和这样的人相处,自己就会变得很有原则,不会再 被一些歪风邪气所动摇,更会坚定自己的志向。 除了考虑到朋友是不是中行、狂者、狷者,还要看他是否可以共学、适道、 立、权。子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权"(《子罕》)。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也 未必能够坚守住道;能够坚守道的,也未必能够随机应变的运用道。’’孔子从求 道的角度,将朋友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可以“共学的"的朋友。从小学到中学一 直到大学,我们可能有很多这样的学友,大家在一起努力读书、自习、讨论,的 确其乐无穷,但是未必都是为了求取人生大道而学,更多则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而 学,即便是有这样的人,但是由于各个人的慧根不同、修养方法不一样,未必都 能求得大道。所以,可以“共学”的朋友,未必都是能够“适道"的朋友。第二 类是可以“适道”的朋友,这类朋友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并肩携手、为实现理想而 奋斗的人,吃再多的苦都愿意,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却容易颓废,不能坚守道 义,就像越王勾践一样,“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所以这样的朋友,只能 一起奋斗,却不能守节。第三类是可以“立’’的朋友。这类朋友,比如能够格守 祖宗遗训,传承圣贤教诲,笃志不移,宁死不屈、固守大道,是值得信赖可以托 付的朋友。但是不足的是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持经有余,达变不足。第 四类是可以“权“的朋友。这类人,能够应时就势,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道,而 能实现目的。但是前提是要精通圣贤智慧。钱穆说:“非义精仁熟者,亦不能权。 借1:3适时达变,而或近于小人之无忌惮,故必能立乃始能权。①’’洪氏亦日:“权 者圣人之大用,未能立而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鲜不仆矣。圆’’所以如果不能 精通圣贤教诲,而枉自权变,那就有背圣人之言了。做到持经达变。先要持经的 住经才行。所以君子不可不察。 即使我们遇到了孔子的三大益友或中行、立权的朋友,但是“花无百日红, 人无干日好。"谁能保证相处久了就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或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 呢?那应该如何和朋友长久相处呢?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第一,朋友有信。子 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就好象车辆因 缺少了关键部位而无法行驶一样,是难以立足的,更别谈交朋友了。古人日:“浇 树要浇根,交友要交心。一“交心’’就是要对朋友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才可能 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曾子才会每天反醒自我,看自己是否“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诚然,与朋友交往,最贵莫乎“信任"二字。但是,对朋友并不是在任何 情况下,都要无原则的讲信用,子日:“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应该①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7页。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一26― 第三章君子之外道根据这样做是不是合乎正义,来选择该不该讲信用。第二,朋友有道。所谓“以 利交者,利尽则交疏。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 者,天荒而地老"。《易经》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现实中有些人人交 朋友,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有求于你时,便好得不得了,当没有什么好处可 捞的时候,朋友的缘分就没有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避之若臭虫,这是君子 所不为的。当朋友深陷困境时,君子更应该挺身而出,才无愧于一声朋友的称号。 第三,朋友相恕。曾子日:“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对陌生人尚且要 行忠恕之道,对朋友自然更应该如此,尤其是和朋友相处的时问久了,彼此的缺 点就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能够彼此宽恕,就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争执不休,伤 了感情。但是,如果朋友真的犯了错误,而执迷不悟。那我们就不能宽恕,否则 就是良心犯罪。朱熹说:“责善,朋友之道也。"这时候就应该“忠告而善道之’’ (《颜渊》)。以正确的是非观念去规劝他,用圣贤的教诲来引导他,使他走向 正道。但是朋友可能一时还处在气头上,未必就听的进自己的话。这时我们就不 要再说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应该等他消了气之后,高兴的时候,找个适当的时 机,“怡吾色,柔吾声"的去劝他,如果还是不听,就义正言辞的坦诚相告,如 果再不听,也就罢了。子日:“不可则止,无自辱焉"(《颜渊》)。自己既 然已经算是尽朋友之义了,如果再说就会真的影响之间的感情,相信朋友有朝一 日终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第二节处事之道处事之道,就是君子处理事情的原则,很多人在做事情的往往要么过分要么 不及,总不能把握分寸;或者碰到一些事情时往往犹豫不决,不能取舍。这些问 题都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一个坚定正确的处事原则。那君子处事应该遵守那些 原则呢? 一、义以为上 子日:“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义”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最 根本特征,一个不义之人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