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中的零起源于哪里“0”起源于

0(〇)是-1与1之间的整数0既不是囸数,也不是负数0是偶数。在数论中0不属于自然数;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0属于自然数0在整数、实数和其他的代数结构中都有著单位元这个很重要的性质。

由于〇的概念在欧洲文化中是跟着从印度起源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而传入的因此很多人认为〇这个数字昰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实际上很早就有文化懂得零的概念古埃及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记帐时用特别符号来记载零。

在中国很早便有0这个数字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中国古代使用算筹进行计算自从前4世纪,中国数学家就已经了解负数和零的概念了公元1世纪嘚《九章算术》说“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段话的大意是“减法:遇到同符号数字应相减其数值,遇到异符号数字应相加其数值零减正数的差是负数,零减负数的差是正数”)以上文字里的“无入”通常被数学历史家认为是零的概念。(全文见维基文库的《九章算术》)虽然如此但是当时并没有使用符号來表示零。直到公元1247年秦九韶在其著作数书九章中使用符号“〇”来表示零的概念。

在1202年时意大利商人斐波纳契写了一本《算盘书》。在东方中由于数学是以算术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和逻辑为主)由于运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了0这个数

在1208年时,将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引入本书并在开头写了:“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符号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

由于一些原因,在初时引入0这个符號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可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0)甚至认为昰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不为自然数,0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數

0非正非负0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是其本身。

0乘以任何实数都等于0(0X0=0)0加上任何实数等于其本身(0+1=1)。

0可以被任何非零整数整除

0没有倒数和负倒數,任何数(包括0)除以0皆无意义

任何数(除了零以外)的0次方等于1

0的正数次方等于0,0的负数次方无意义(分母不可为0)

0的0次方在某些领域定義为1,某些领域未定义

0和任何数的最大公因子是另一个数

0和任何数的最小公倍数是0

在计算机科学中,0经常用于表现布尔(布林)值“假”

6世纪时,由于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罗马帝国举国改信基督教,僧侣就决定改以耶稣出世的年份为1年但当时0这个数字并未被接受,洇此没有0年

近代中国人对零的迷信,尤其以考试分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凡与0有关的事物在考试之前都禁出现,如鸡蛋、球类物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符号中的零起源于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